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省级数据的电力发展水平动态综合评价方法 被引量:13
1
作者 周一凡 胡伟 +3 位作者 闵勇 姜拓 王辉 康义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76-83,共8页
电力发展水平的量化综合评价对准确认识地区电力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对电力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动态综合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分析进行研究。建立电力发展水平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从经济能源协调度、发电水平、用电水平... 电力发展水平的量化综合评价对准确认识地区电力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对电力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动态综合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分析进行研究。建立电力发展水平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从经济能源协调度、发电水平、用电水平、供电水平和电力发展潜力5个方面刻画地区电力发展水平。提出考虑主观权重约束的改进投影寻踪方法建立静态评价模型,将模糊专家评价和权数非独裁条件以约束形式嵌入投影寻踪模型,实现主观专家意见和客观数据信息的结合;利用时序信息熵确定时序加权向量,将各时间断面的静态评价模型集结,建立电力发展水平动态综合评价模型。以1994至2013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为样本,通过横向、纵向对比二级指标评价值和电力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值,分析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地区差异、特点及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综合评价 投影寻踪 模糊专家评价 权数非独裁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交直流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高效建模方法 被引量:17
2
作者 程改红 陆韶琦 +2 位作者 邵冲 陈凌云 徐政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19-1926,共8页
为克服机电暂态仿真无法描述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非基波或不对称特性的局限性,急需高效的大规模电力系统电磁暂态建模方法。针对实际高压直流输电换流站主接线方式,文章首先简化了阀组模型并说明了对应简化模型的输电线路模型,大大减少... 为克服机电暂态仿真无法描述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非基波或不对称特性的局限性,急需高效的大规模电力系统电磁暂态建模方法。针对实际高压直流输电换流站主接线方式,文章首先简化了阀组模型并说明了对应简化模型的输电线路模型,大大减少了模拟换流站而利用的计算资源;其后介绍了适用于基于文本转换的电磁暂态快速建模技术的模型定义方法,该模型充分利用了矩阵计算,易于初始化且提高了计算速度。以一个两区四机系统验证了采用所提简化直流模型的精确性与自定义模型的有效性,以南方电网主网等值系统为例说明了大电网电磁暂态建模的步骤,并提出了提高机电暂态仿真精度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交直流电力系统 电磁暂态仿真 直流输电模型简化 自定义机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数字化设计在输电线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汪如松 李健 +5 位作者 刘文勋 赵远涛 张益修 张瑚 林芳 朱振山 《陕西电力》 2015年第8期25-29,共5页
介绍了三维数字化设计的现状,根据输电线路工程设计流程,建立了一个集成设计和管理系统、实现协同工作和资源共享的输电线路三维数字化设计平台。开发了输电线路三维数字化设计模块。在浙北-福州1000 kV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的初步设计和... 介绍了三维数字化设计的现状,根据输电线路工程设计流程,建立了一个集成设计和管理系统、实现协同工作和资源共享的输电线路三维数字化设计平台。开发了输电线路三维数字化设计模块。在浙北-福州1000 kV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利用该数字化设计平台开展工作,提高了设计精度和效率,产生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与社会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 数字化设计 输电线路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OWA算子的自主式电力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康义 周一凡 +2 位作者 邴焕帅 胡伟 郭健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0-115,共6页
为客观反映不同地区的电力发展水平和特点,对地区电力发展水平进行综合量化评估,有必要建立准确、全面地反映地区电力发展总体水平的评价体系。提出了一种基于客观自主式综合评价的电力发展水平评价方法,构建了包含6个二级指标、31个三... 为客观反映不同地区的电力发展水平和特点,对地区电力发展水平进行综合量化评估,有必要建立准确、全面地反映地区电力发展总体水平的评价体系。提出了一种基于客观自主式综合评价的电力发展水平评价方法,构建了包含6个二级指标、31个三级指标的通用而完整的电力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多个角度对电力发展进行了描述,利用基于IOWA算子的客观自主式评价方法,建立了电力发展水平评价的线性加权模型,以中国典型省份的电力发展水平为实例进行了算例分析,验证了其指标体系和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标体系 电力发展水平 自主式评价 IOWA算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运行后荆江河段适宜生态流量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宇云 杨卓媛 +2 位作者 余飞 余明辉 陆晶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00-1910,共11页
适宜生态流量是维持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借鉴IHA指标体系,选用月均流量和年最大/小流量作为代表性指标,基于三峡工程运行前水文序列,采用RVA法分析三峡工程运行后荆江河段流量过程的改变度,并计算同时考虑流量和水位... 适宜生态流量是维持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借鉴IHA指标体系,选用月均流量和年最大/小流量作为代表性指标,基于三峡工程运行前水文序列,采用RVA法分析三峡工程运行后荆江河段流量过程的改变度,并计算同时考虑流量和水位的适宜生态流量过程。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运行后荆江河段流量过程整体改变度为0.51~0.56。荆江河段适宜生态流量过程包括:上荆江1-12月月均流量分别为7347、6918、7307、9145、13052、18307、26489、22928、21855、17445、12381、8830 m^(3)/s,年最大流量为37800 m^(3)/s,年最小流量为6157 m^(3)/s;下荆江1-12月月均流量分别为4837、4818、5125、6700、10108、13363、19611、16731、15685、13277、8484、6003 m^(3)/s,年最大流量为30550 m^(3)/s,年最小流量为4359 m^(3)/s;三峡工程运行后,上荆江河段适宜生态流量满足程度低于下荆江。研究成果能为长江经济带水安全保障及水生态修复技术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江河段 适宜生态流量 三峡工程 RVA法 IHA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评价法的广西消纳外来电力竞争力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郭华 李悝 陈凯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2-67,共6页
广西缺煤、少油、乏气,积极接受外来电力是未来保障能源及电力供应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正在或拟开发的各电源基地条件各异,不同的电力品种在广西电力市场中表现各有优劣。结合广西电力系统自身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全面、适用的评价指标,... 广西缺煤、少油、乏气,积极接受外来电力是未来保障能源及电力供应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正在或拟开发的各电源基地条件各异,不同的电力品种在广西电力市场中表现各有优劣。结合广西电力系统自身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全面、适用的评价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和TOPSIS两种综合评价方法,对不同外来电力、区内可选电源在广西电力市场的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广西接受外来电力的合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电力 评价指标 综合评价法 竞争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风电频率响应的电力系统低频减载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玉坤 张慕婕 +3 位作者 石梦璇 占佳声 周濛 李峰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47-1254,共8页
大规模风电机组参与调频会对电力系统的频率稳定产生较大影响。传统低频减载控制策略的研究尚未考虑风电机组频率响应的影响,可能导致低频减载控制策略与传统火电、风电调频资源配置不合理。为此,文章提出一种考虑风电频率响应的电力系... 大规模风电机组参与调频会对电力系统的频率稳定产生较大影响。传统低频减载控制策略的研究尚未考虑风电机组频率响应的影响,可能导致低频减载控制策略与传统火电、风电调频资源配置不合理。为此,文章提出一种考虑风电频率响应的电力系统低频减载控制策略。首先,基于风电虚拟惯性和一次调频控制模型,建立考虑风电参与调频的电力系统频率响应简化模型;其次,分析风电参与频率响应的有功响应特性对系统不平衡功率量的影响,进而精细化估算用于指导低频减载的不平衡功率量;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对所提电力系统低频减载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频率响应 不平衡功率 低频减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潟湖污泥改性土工程特性与环境风险研究
8
作者 王富睿 杜征宇 +7 位作者 罗腾 王龙 陈永修 姚秋艳 廖爱浦 刘悦 侯浩波 曾天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6-226,共11页
为实现典型潟湖污泥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文章以海南万宁市小海潟湖污泥为研究对象,利用高炉矿渣、钢渣、工业石膏等大宗工业固废为原料制备的软土固化剂对污泥土进行固化处理。结果显示,软土固化剂改善了潟湖污泥的抗压强度、抗... 为实现典型潟湖污泥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文章以海南万宁市小海潟湖污泥为研究对象,利用高炉矿渣、钢渣、工业石膏等大宗工业固废为原料制备的软土固化剂对污泥土进行固化处理。结果显示,软土固化剂改善了潟湖污泥的抗压强度、抗剪强度以及液塑限等工程性能,降低了污泥土中的重金属浸出浓度与迁移释放能力,同时增加了种子发芽指数,使改性污泥土能够满足建设用地回填土强度要求与园林绿化用土的安全指标。通过SEM、XRD表征分析发现,潟湖污泥原样中的硅、铝成分,在碱性激发剂、钢渣粉、矿粉等提供的碱性环境下参与了水化反应,使改性污泥土表面出现大量孔洞以及棒状、片状等稳定的结晶物和以凝胶态存在的水化产物,进一步使污泥土内部结构密实紧凑,颗粒间联结增强。经过软土固化剂固化后的潟湖污泥土工程特性得到显著提升,并使污泥中重金属得到固化稳定化,其环境生态毒害性也得到有效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潟湖污泥 软土固化剂 固化改性 填埋土 工程特性分析 环境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转移理论的工程安全事故风险演化模型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永成 郭聖煜 +2 位作者 车海潮 钱丁耀 陶奕龙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3-169,共7页
为有效理解工程安全事故中风险因素复杂耦合及其演化特征,运用能量转移理论模型深入分析工程事故的风险能量演化过程,揭示安全事故的发生机制。首先,系统分析建设工程领域易发事故危害能量类型及特征;然后,基于事故过程构建安全事故风... 为有效理解工程安全事故中风险因素复杂耦合及其演化特征,运用能量转移理论模型深入分析工程事故的风险能量演化过程,揭示安全事故的发生机制。首先,系统分析建设工程领域易发事故危害能量类型及特征;然后,基于事故过程构建安全事故风险因素与危害能量耦合模型,揭示工程事故中危害能量转移路径及风险积聚与释放过程规律等演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危害能量转移致险过程复杂,工程安全风险因素与危害能量相互耦合强化,工程行为、机械、环境等风险因素带来工程本体危害能量产生与积聚,呈现产生、释放、转移与耗散等变化;由于管理约束失效,危害能量通过能量载体路径无序释放作用于工程体,进而导致风险事故;基于耦合解耦思想提出的工程危害能量隔离体系方法,能有效支持危险能量动态隔离控制。研究结果可为工程安全事故分析与预防提供有益思路和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转移理论 工程安全 演化模型 危害能量 风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接地极工程中外设计标准主要差异分析
10
作者 王秋源 戚乐 +3 位作者 夏泠风 陈晨 李媛媛 吴小东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6-36,共11页
接地极是直流输电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系统稳定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其设计标准选择直接决定了技术方案和参数。国内接地极设计主要依据为DL/T 5224—2014,DL/T 437—2012及IEC 62344—2013规范;国外工程多遵循EL 2020、CIGRE 14.21-TF2... 接地极是直流输电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系统稳定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其设计标准选择直接决定了技术方案和参数。国内接地极设计主要依据为DL/T 5224—2014,DL/T 437—2012及IEC 62344—2013规范;国外工程多遵循EL 2020、CIGRE 14.21-TF2—1998、CIGRE 675—2017等规范。从接地极最大允许跨步电压、暂态热稳定等方面对中国行标、IEC及CIGRE 675标准进行了比对。分析了引起最大允许跨步电压差异的主要原因,同时论述了中、外规范针对部分极环退运等暂态故障工况下的跨步电压相关要求;比对了接地极温升计算的3种方法并对其设计裕度分别进行评价;此外针对CIGRE及部分工程要求的接地电阻限制,分析其与接地极其他技术参数间的关系。通过±660 kV默拉直流、巴西美丽山II期直流、灵绍直流等国内外工程实例对上述对标结论进行佐证说明,旨在为今后国内外接地极工程设计规范及技术指标评价原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接地极 设计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山西盂县电厂新建工程的勘测设计及三维数字化成果探究
11
作者 王林 姚远 +1 位作者 吴岘 邓夏澜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6期210-214,218,共6页
探讨了盂县电厂新建工程的测量方案,包括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等,对成果数据进行内业处理,生成数字化地形图,并运用ArcGIS软件,采用TIN不规则三角网生成算法对其进行了DEM数字高程模型建模;采用商业软件获取区域影像数据,并通过ArcGIS软... 探讨了盂县电厂新建工程的测量方案,包括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等,对成果数据进行内业处理,生成数字化地形图,并运用ArcGIS软件,采用TIN不规则三角网生成算法对其进行了DEM数字高程模型建模;采用商业软件获取区域影像数据,并通过ArcGIS软件对其进行了几何校正和影像裁剪,最终实现了盂县电厂的三维地形可视化,从而为当前盂县电厂精准设计研究提供数字化的电场布局资料,以推动盂县电厂地域范围内三维地形可视化应用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测量 GPS-RTK ArcGIS软件 遥感影像 三维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TA-FAHP的风力发电机组火灾事故致因分析
12
作者 梅志恒 陆凯华 商溪林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85,共8页
针对风力发电机组频发的火灾事故,首先从人-机-环-管角度出发,通过统计分析近20年来全球81起风力发电机组火灾事故案例,得到了21项风力发电机组火灾事故的影响因素;然后通过事故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FTA)法演绎推理得到了风力发... 针对风力发电机组频发的火灾事故,首先从人-机-环-管角度出发,通过统计分析近20年来全球81起风力发电机组火灾事故案例,得到了21项风力发电机组火灾事故的影响因素;然后通过事故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FTA)法演绎推理得到了风力发电机组火灾事故各基本事件的逻辑关系,并根据结构重要度进行了火灾事故致因的定性分析;接着采用模糊层次分析(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AHP)法,将事故树的基本事件从人、机、环、管4个方面整合,构建出风力发电机组火灾事故致因评价指标体系,并以结构重要度系数的顺序为模糊判断矩阵的赋值依据,进行了火灾事故致因的定量分析;最后,根据综合分析结果提出了风力发电机组火灾事故的对策措施。结果表明:机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是引发火灾事故的主要致因;电气设备故障和雷击是最主要因素。该研究成果可为风力发电机组的火灾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组火灾 事故致因分析 人-机-环-管 事故树分析(FTA) 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数据驱动的风电机组偏航稳态误差校准方法及现场应用测试 被引量:2
13
作者 曲晨志 林忠伟 +4 位作者 刘吉臻 谢镇 陈佩 陈振宇 陈玲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4-553,581,共11页
提出了一种数据驱动的偏航稳态误差校准方法,在不经过大规模硬件改装的条件下,达到改善发电效率的目的。以2 MW水平轴风电机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数据驱动的稳态误差计算方法,给出量化的误差校准参考;... 提出了一种数据驱动的偏航稳态误差校准方法,在不经过大规模硬件改装的条件下,达到改善发电效率的目的。以2 MW水平轴风电机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数据驱动的稳态误差计算方法,给出量化的误差校准参考;在目标机组上安装了机舱式激光雷达,通过对比多源风向数据,建立了雷达参与稳态误差校准的策略。在综合考虑SCADA和雷达2种数据源计算的误差校准参考情况下,对商用机组进行了工程现场应用及性能评估。结果表明:校准后机组的偏航控制精度和发电效率显著改善,所提方法可用于风电机组增功提效的技术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驱动 机舱式激光雷达 偏航误差校准 性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理数据的居住区环境恢复性效益研究--以南京市典型居住区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戴维维 彭冰聪 陈烨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3-130,共8页
居住区环境是城市生态网络及社区生活圈高质量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城市生活高占比空间,对居民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通过多源城市数据和调研筛选出南京典型居住区,基于压力人群的行为偏好筛选出典型空间,并通过问卷和生理测量探索... 居住区环境是城市生态网络及社区生活圈高质量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城市生活高占比空间,对居民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通过多源城市数据和调研筛选出南京典型居住区,基于压力人群的行为偏好筛选出典型空间,并通过问卷和生理测量探索典型空间的恢复性效益。结果表明:1)典型空间的恢复性关系:可休憩空间>可运动空间>可集散空间;2)绿视率与典型空间的恢复性呈弱相关;3)服务性、功能性设施都是积极要素;近景、远景植物在不同典型空间中具有不同恢复性影响;住宅建筑和亭子在可休憩空间是积极要素,而住宅建筑在可运动和可集散空间是消极要素;铺装材质的恢复性影响在不同空间中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居住区 恢复性 压力 生理 眼动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中—江西±800kV特高压直流工程受端换流站容性无功配置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黄娟娟 李泰军 +2 位作者 田昕 王巍 唐金锐 《广东电力》 2016年第11期64-69,共6页
针对雅中—江西±800 kV直流输电工程受端换流站采用分层接入技术、换流站无功配置更为复杂的特点,为保证江西电网交、直流系统的无功平衡和安全稳定运行,通过对直流额定功率运行方式下的最大容性无功消耗及无功分组投切引起的电压... 针对雅中—江西±800 kV直流输电工程受端换流站采用分层接入技术、换流站无功配置更为复杂的特点,为保证江西电网交、直流系统的无功平衡和安全稳定运行,通过对直流额定功率运行方式下的最大容性无功消耗及无功分组投切引起的电压波动进行计算,提出雅中—江西±800 kV直流工程受端换流站的容性无功补偿总容量需求和分组容量要求,配置容性无功补偿方案,并分析了采用动态无功补偿设备以减少无功分组数的可行性。为节省占地和工程投资,进一步对无功大组容量进行优化,并根据目前国内已投运各换流站的实际无功运行情况,提出对无功大组容量限制可以放宽考虑,在系统运行上可以不再考虑"N-1"方式,切除无功大组的电压波动可按全接线方式校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 换流站 无功补偿 无功配置 无功分组 电压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美丽山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设计特点 被引量:16
16
作者 程改红 殷威扬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2-26,30,共6页
巴西直流技术起步较早,有自身建设运行经验。在对巴西直流输电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巴西规划于2018年建成的美丽山水电站送出特高压直流工程的特许经营权招标文件技术要求,对巴西直流输电工程在可靠性、过负荷能力、系统损耗和无... 巴西直流技术起步较早,有自身建设运行经验。在对巴西直流输电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巴西规划于2018年建成的美丽山水电站送出特高压直流工程的特许经营权招标文件技术要求,对巴西直流输电工程在可靠性、过负荷能力、系统损耗和无功补偿配置等方面的设计要求进行分析。通过与中国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技术方案对比,总结电力私有化体制下巴西直流输电工程的设计特点,从特许经营方角度对美丽山水电站送出特高压直流工程技术规范的制定提出建议,为中国直流工程的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 直流 技术要求 可靠性 过负荷能力 损耗 无功配置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渣-硅灰-磷石膏基骨料的制备及性能
17
作者 马彦涛 房小健 +3 位作者 黄绪泉 张均龙 王再骞 孙正华 《化工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5-260,共6页
采用矿渣和硅灰复掺磷石膏制备人造骨料,优化了矿渣-硅灰-磷石膏基人造骨料的工艺配方,考察了骨料干密度对浸出液中氟和磷含量的影响,测试了骨料的产品性能,表征了骨料的形貌和结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当磷石膏含量(w)80%、水泥含量(w)5... 采用矿渣和硅灰复掺磷石膏制备人造骨料,优化了矿渣-硅灰-磷石膏基人造骨料的工艺配方,考察了骨料干密度对浸出液中氟和磷含量的影响,测试了骨料的产品性能,表征了骨料的形貌和结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当磷石膏含量(w)80%、水泥含量(w)5%、矿渣含量(w)6%、硅灰含量(w)9%时,所制备的矿渣-硅灰-磷石膏基骨料经28 d养护后,筒压强度为5.34 MPa、1 h吸水率为8.4%、堆积密度为929 kg/m^(3),满足《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集料》(GB/T 17431.1—2010)中密度等级1000的要求;随着骨料干密度的增大,浸出液中磷和氟的含量大幅下降,当干密度大于1.85×10^(3) kg/m^(3)时,浸出液中磷未检出,当干密度为(1.10~2.10)×10^(3) kg/m^(3)时,浸出液中氟含量为3.57~4.48 mg/L。表征结果显示:矿渣-硅灰-磷石膏基骨料中存在大量水化硅酸钙凝胶、难溶共晶磷、少量钙矾石晶体和结晶态水化硅酸钙,这些产物分散交织并填充在骨料微结构中,提高了骨料的强度,阻滞了磷和氟的溶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硅灰 骨料 可溶磷 可溶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斯分布引导下负荷8760曲线全景最优化预测
18
作者 罗超 倪恬 +3 位作者 陈凌云 康义 侯慧 吴细秀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40,共10页
精确的长期负荷预测为电力系统规划提供良好的数据基础。现有长期负荷预测大多采用年、月等形式,时间分辨率较粗,难以反应负荷波动性。将电力负荷视作随机变量,提出一种高斯分布引导下负荷8760曲线全景最优化预测方法。首先,提出一种负... 精确的长期负荷预测为电力系统规划提供良好的数据基础。现有长期负荷预测大多采用年、月等形式,时间分辨率较粗,难以反应负荷波动性。将电力负荷视作随机变量,提出一种高斯分布引导下负荷8760曲线全景最优化预测方法。首先,提出一种负荷8760曲线的长期负荷预测框架,该框架以全景式、精细化的结构描述负荷在未来整年即8760 h的长期变化,根据统计学特性分解为长期趋势、中期波动及短期变化,分析所包含的多时间尺度负荷指标。然后,以负荷取值概率最大为目标函数建立负荷概率优化模型,将全景负荷预测转化为优化问题,不同时间尺度负荷特性形成约束条件,求解优化模型并还原目标年负荷8760曲线。中国中部、南部两省实际负荷数据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通过确定负荷概率分布,以负荷8760曲线的形式准确描述全景负荷,有效提高长期预测精度,具备良好的泛化性与可解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8760曲线 全景负荷预测 概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跨格构式构架气弹模型设计与风洞试验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峰 邹良浩 +1 位作者 陈寅 梁枢果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23-31,共9页
为了研究复杂多跨格构式构架风致响应特性,通过对比主要气弹模型制作方法的优缺点,以某典型1 000 kV两跨变电构架为背景,采用刚性节段加V型弹簧片的方法设计制作了满足前4阶频率相似比的气弹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气弹模型风洞试验测试... 为了研究复杂多跨格构式构架风致响应特性,通过对比主要气弹模型制作方法的优缺点,以某典型1 000 kV两跨变电构架为背景,采用刚性节段加V型弹簧片的方法设计制作了满足前4阶频率相似比的气弹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气弹模型风洞试验测试得到了不同风速和不同风向角工况下,结构典型部位的位移和加速度时程,并研究了多跨格构式构架的风振响应特性,最后采用惯性风荷载方法和阵风荷载因子法评估了典型节段的风振系数。结果表明:采用刚性节段加V型弹簧片的方法设计制作的气弹模型能较好满足外形、质量、频率、阻尼比等重要参数的相似关系;风向角对位移均值的影响十分显著,其最不利风向角与相应主轴成15°夹角;顺风向与横风向的加速度响应均方根处于同一数量级,横风向风致振动效应较为明显;该结构垂直于跨向中塔的风振响应以第一阶模态的共振分量为主,边塔基阶模态与高阶模态的共振分量均较大,高阶模态的贡献不可忽略;同一节段的位移风振系数值略大于惯性力风振系数值。该试验结果对多跨格构式构架的抗风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跨格构式构架 气弹模型 风洞试验 风振响应 风振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墙体裂缝特征的滑坡区房屋风险分析
20
作者 覃瀚萱 桂蕾 +1 位作者 张文芳 韩幽铭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3-141,共9页
为降低滑坡区房屋风险,评估房屋安全状态,指导滑坡区房屋防灾减灾措施,结合滑坡区房屋墙体裂缝特征,提出基于熵权法(EWM)-层次分析法(AHP)和梯形-半梯形隶属度函数的滑坡区房屋综合易损性分析方法。以重庆市万州区四方碑滑坡为例,基于... 为降低滑坡区房屋风险,评估房屋安全状态,指导滑坡区房屋防灾减灾措施,结合滑坡区房屋墙体裂缝特征,提出基于熵权法(EWM)-层次分析法(AHP)和梯形-半梯形隶属度函数的滑坡区房屋综合易损性分析方法。以重庆市万州区四方碑滑坡为例,基于摩根斯坦-普拉斯法和蒙特卡罗法计算滑坡破坏概率,结合现场调查房屋承灾体属性,分析滑坡危险性,计算并验证滑坡区房屋综合易损性分析方法的可靠性,进而获得该滑坡区房屋经济风险。结果表明:采用裂缝指标的复合模型分析四方碑滑坡区房屋易损性的结果可靠,滑坡区房屋易损性综合分析方法可行;四方碑滑坡稳定性受库水位下降和降雨因素联合作用共同影响,进而导致滑坡区房屋风险造成影响,在175 m库水位下降至145 m库水位加50年一遇降雨工况下滑坡区房屋处于最危险状况,房屋经济损失总和将超750万元,风险较高的房屋主要分布在滑坡中后部及滑坡右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墙体裂缝 滑坡区房屋 风险分析 危险性 易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