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重”与“反思”:现代文学史构建的双重底色
1
作者 刘勇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14,193,共4页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成熟的学科,"持重"二字始终是这个学科构建过程中的重要底色。现代文学学科从诞生之初就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和厚重的历史感这双重品质,这种品质集中体现在对史实和史料的高度重视、一代代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成熟的学科,"持重"二字始终是这个学科构建过程中的重要底色。现代文学学科从诞生之初就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和厚重的历史感这双重品质,这种品质集中体现在对史实和史料的高度重视、一代代学人的学术品格上。文学史研究实际上是一项无法真正完结的活动,"重写"是文学史研究不断延续的一种常态。这种"重写"是以一种更加贴近文学本身的方式将学术结构做深层次上的更迭和推进,从而更好地还原历史现场,给予作家作品更为公正的言说。文学史不同于一般的学术专著,它同时还是一个评价标准的判定。一本文学史代表的可能只是一种价值判断,而文学史的价值决不是仅仅凭借哪一本文学史来判定的,它需要在一种多维的、具有比照性的谱系中逐渐确立。这就决定了我们需要以一种学术史的眼光来规范和反思文学史的写作。以严谨厚重的学术史眼光对文学史研究进行更高层次的理论观照,那些在某些时段真正有价值和经典意义的作家作品才能沉淀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重 重写 反思 现代文学史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审美与《谈新诗》
2
作者 刘勇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共1页
在语文教学中,诗歌研读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教师如何以个人体验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鉴赏与理解诗歌,可以从废名对新诗的体悟、研究与小说创作中获得启发。《谈新诗》不仅展现了废名对新诗的见解,更让读者窥见废名的文化底蕴和思想精髓,... 在语文教学中,诗歌研读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教师如何以个人体验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鉴赏与理解诗歌,可以从废名对新诗的体悟、研究与小说创作中获得启发。《谈新诗》不仅展现了废名对新诗的见解,更让读者窥见废名的文化底蕴和思想精髓,感受其新诗研究的生命体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研究 个人体验 文学审美 废名 生命体悟 《谈新诗》 理解诗歌 文化底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读鲁迅的乡土小说——《中国乡土小说研究丛书》序言 被引量:5
3
作者 丁帆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2-76,共5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已经百年,在它光环笼罩下的五四文学也算是经过了许许多多的风雨洗礼,进入了百岁的庆典。我们究竟用什么样的态度去看待五四新文化运动旗下的五四文学思想潮流呢?这个问题虽然争论了很多年,对其“启蒙”与“革命”的主旨... 五四新文化运动已经百年,在它光环笼罩下的五四文学也算是经过了许许多多的风雨洗礼,进入了百岁的庆典。我们究竟用什么样的态度去看待五四新文化运动旗下的五四文学思想潮流呢?这个问题虽然争论了很多年,对其“启蒙”与“革命”的主旨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就我本人而言,就历经了许多次的观念转变,直至后来自己的观念也逐渐模糊犹豫彷徨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小说 小说研究 五四新文化运动 序言 丛书 中国 鲁迅 重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五四”新文学的文化反思——《在东西古今的碰撞中》序
4
作者 王瑶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Z1期250-252,共3页
为了纪念“五四”七十周年,为了对从“五四”开始的新文学进行文化反思,探索新文化建设的道路,促进中国现代化的步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负责编辑了《在东西古今的碰撞中》这本论文集,意在引起人们的思考和重视。“五四”是经历过多次... 为了纪念“五四”七十周年,为了对从“五四”开始的新文学进行文化反思,探索新文化建设的道路,促进中国现代化的步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负责编辑了《在东西古今的碰撞中》这本论文集,意在引起人们的思考和重视。“五四”是经历过多次纪念活动的,每一次都提出过一些同时代和思想文化有关的重大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一事实本身就显示了“五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化 思想文化 新文化建设 社会变革 外来文化 文化反思 现代人 传统文化 新文学 五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
5
作者 文贵良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共1页
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1921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此书脉络清晰,分期清楚,以学术上的时代思潮为线索,贯穿了众多学者。梁启超所理解的“时代思潮”,在思想上有独创,在文化上很奋进。他认为,在中国历史上能成为“时代思潮”的学术有... 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1921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此书脉络清晰,分期清楚,以学术上的时代思潮为线索,贯穿了众多学者。梁启超所理解的“时代思潮”,在思想上有独创,在文化上很奋进。他认为,在中国历史上能成为“时代思潮”的学术有汉代的经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思潮 《清代学术概论》 商务印书馆 梁启超 脉络清晰 独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神实主义”与“荒诞批判现实主义”之间 被引量:7
6
作者 丁帆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11,共8页
前几年在读《受活》时,我就开始写一篇关于阎连科创作手法发生本质变化的文章,结果只写了一个二千多字的开头就搁置下来了,那时,我对《受活》表达的内容是十分推崇的,而对其荒诞主义的技法表达是持怀疑态度的。后来陆陆续续读了《... 前几年在读《受活》时,我就开始写一篇关于阎连科创作手法发生本质变化的文章,结果只写了一个二千多字的开头就搁置下来了,那时,我对《受活》表达的内容是十分推崇的,而对其荒诞主义的技法表达是持怀疑态度的。后来陆陆续续读了《丁庄梦》《风雅颂》《日光流年》,又读了《四书》,则感到一种冷飕飕的震惊,一直想写一篇评论文字,再后来看到阎连科举起了“神实主义”的创作大旗,就觉得这个新的提法似乎与《四书》的创作主题与表现方法并不能够吻合,但是,经历了这几年观察阎连科的创作路向,便理解了作者的这种提法的艰难与苦衷,尤其是这次在杜克大学东亚系召开的“阎连科‘神实主义’创作研讨会”上,作者自己在解释“神实主义”的内涵时,特别强调他在一系列作品创作时对“真实”的理解,这给了我启迪——他认为最高的真实来自于创作中进发出来的那种情不自禁的“内真实”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现实主义 荒诞主义 创作手法 《日光流年》 《受活》 《四书》 《丁庄梦》 创作研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骡马曳车:吴宓的悲悯情怀及身份认同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本朝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7-82,213,共6页
吴宓时常提及骡马曳车景象,他以简净而愤激的笔墨记录其负重受抶的生活场景,并赋予其悲悯之感。骡马曳车也被作为吴宓的生活写照,在物我同感中,他拥有了自我的身份认同,并深切地体验到生活的悲哀和无奈。实际上,吴宓青少年时代就对骡马... 吴宓时常提及骡马曳车景象,他以简净而愤激的笔墨记录其负重受抶的生活场景,并赋予其悲悯之感。骡马曳车也被作为吴宓的生活写照,在物我同感中,他拥有了自我的身份认同,并深切地体验到生活的悲哀和无奈。实际上,吴宓青少年时代就对骡马之美及曳车的辛苦和劳累,有着独特的情感经历和感受,深受传统文化仁民爱物的影响,相似的现实体验激活了他的历史记忆和身份感知。当然,吴宓的记事与感受也存在刻板重复、体验的直接简单等问题,缺乏更为丰富的隐喻和深沉的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骡马曳车 悲悯情怀 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环境的风气、传承与改造
8
作者 吴福辉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2,共3页
学术环境按其结构可以分出许多层次。首先是学术和学术自身的关系,核心是学者的人格心理,构成一定的学术气象。其次是学术与学术的外部层次,同政治社会、经济社会的各种盘结。学术环境如果用"风气"来标志,在进入现代文明历史... 学术环境按其结构可以分出许多层次。首先是学术和学术自身的关系,核心是学者的人格心理,构成一定的学术气象。其次是学术与学术的外部层次,同政治社会、经济社会的各种盘结。学术环境如果用"风气"来标志,在进入现代文明历史阶段之后,大致可分作三种:一是为学问而学问的书卷气、学者气,二是与现实斗争紧密结合的问政、致用的风气,三是为个人名声和物质利益,视学术为敲门砖的商业气息。"三气"的不同搭配,相互的渗透,此消彼长,便造成现代学术环境的不同气象。返观"五四"学术与今日之学术,会发现这两个学术环境已经存在巨大的反差,它们之间的演变轨迹也可划出迂回曲折的学术路径。由"五四"学术上溯至离我们最近的古代,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述》对于今日的学术有着不可小视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环境 学术风气 传承 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海珠两本新著
9
作者 孔海珠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实用类文本"中的人物传记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孔海珠新著《孔另境传》以历史资料、原著引文、历史事实为据,为先贤著书立传。孔另境传【内容简介】浙... "实用类文本"中的人物传记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孔海珠新著《孔另境传》以历史资料、原著引文、历史事实为据,为先贤著书立传。孔另境传【内容简介】浙江桐乡乌镇自宋朝起有个孔姓群落,他们为官为商风雅不凡。孔另境,1904年7月19日出生在浙江省桐乡县青镇(现乌镇)的东栅,原名孔令俊,字若君、孟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性原则 人物传记 浙江桐乡 桐乡县 海珠 乌镇 历史背景 内容简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