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时代·文学·个人
被引量:3
- 1
-
-
作者
陈思和
-
机构
教育部
复旦大学中文系
上海市作家协会
中国现代文学学会
中国当代文学学会
中国文艺学学会
-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14,共4页
-
文摘
新时期文学走过了三十年。三十年是一个需要总结的时间段落。我们始终积极地参与新时期文学,现在已经到了总结我们自己的时候。文学在三十年的历史之中扮演了何种角色,这与我们的文学观念息息相关。社会历史、人性、美、内心世界、语言和形式、文化传统——这些问题不断地启动我们的活跃思想。围绕着文学,三十年的争论留下了哪些深刻的认识?哪些问题需要继续争论,以至于可能影响未来的三十年?我们的刊物愿意开辟一个新的栏目,为大家的踊跃发言提供空间。
-
关键词
个人
文学
思想解放运动
《伤痕》
《文汇报》
命题作文
复旦大学
评论文章
-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C912.1
[经济管理]
-
-
题名为我引路的良师益友——我与《文学评论》
- 2
-
-
作者
丁帆
-
机构
南京大学文学院
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会
-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7,共4页
-
文摘
《文学评论》是引我走上文学评论道路的一座灯塔,她照亮了我的学术生涯,开启了我的心智和牢固的人生价值理念。她是生我养我的学术故乡,无论我走到哪里,即便是天涯海角,那都是要回望的星空。那是一个拨乱反正的年代,也是我在文学道路上彷徨踌躇的青春岁月,是《文学评论》编辑部的老师们让我坚定地走向了文学评论的道路。
-
关键词
《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
文学道路
良师益友
学术生涯
拨乱反正
踌躇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我们需要用什么样的文学史观治史
被引量:3
- 3
-
-
作者
丁帆
-
机构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会
江苏省评论家学会
江苏省作家协会
江苏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
<文学评论丛刊>
<扬子江评论>
-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43-43,共1页
-
文摘
在我看来,新文学史指的就是民国成立以来以白话为主干但绝不排斥其他语言形式(如文言、方言)和表现方法(如说唱)的具有现代美学意味的汉语创作史。我在一系列文章中曾逐步深入地论证新文学的起点是民国成立的观点,这是因为民国的成立确立了以现代民主观念为价值基准、以人的解放和自由为内涵和以新的审美形式为表现方法的汉语创作。只有厘清这一点,才可论及其他。
-
关键词
文学史观
治史
新文学史
表现方法
语言形式
美学意味
价值基准
民主观念
-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中国科幻也有了经典
- 4
-
-
作者
宋炳辉
-
机构
《中国比较文学》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
上海比较文学研究会
中国当代文学学会
中国现代文学学会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共1页
-
文摘
经典是语文教学最核心的内涵,这一点毋庸置疑。但经典也非天生,而是经不断阅读和解释的循环中逐步生长而成。文学经典凝聚了民族智慧、文化记忆和审美创造,通过阅读经典,文化艺术传统得以代代相传。不过正因累积了太多的阐释经验,每部经典都跟随了一篇篇、一部部高头讲章。教师往往没有太多发挥余地不说,学生有时也难免有畏难之意。
-
关键词
文化记忆
语文教学
阅读经典
审美创造
民族智慧
高头讲章
文学经典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批评家学术档案——王彬彬
- 5
-
-
作者
王彬彬
-
机构
南京大学文学院
江苏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
-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
文摘
《风高放火与振翅酒水》(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该书共收录文章11篇,论述的对象大都是“五四”以来的文学人物或文学史上的一些问题,如《皆起于此夜之会》一文,试图呈现出陈独秀离开北大的来龙去脉,从历史“必然性”中的“偶然性”因素,揭示新文化运动的复杂面貌。也有几篇超出了狭义的“文学”范围,谈论了近代以来文化史上的问题。书中收有一篇《风高放火与振翅洒水》,通过鲁迅的“不骂”蒋介石与胡适的“敢骂”蒋介石,对鲁迅与胡适的政治观念和现实姿态进行了比较。
-
关键词
王彬彬
收录文章
学术档案
偶然性
胡适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
文化史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读与思
- 6
-
-
作者
丁帆
-
机构
南京大学文学院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会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学会
中国文艺理论研究学会
江苏省作家协会
《文学评论丛刊》
《扬子江评论》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共1页
-
文摘
面对浩如烟海的人类知识宝库的积累,面对当今社会已然进入的信息爆炸时代,面对读“书”向读“图”的转变,我们怎样去读书,怎样去思想呢?显然,一个人一生的阅读量是十分有限的,选择阅读什么样的文本就成为人生阅读史上的首要问题。
-
关键词
人类知识
信息爆炸
阅读量
阅读史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七缀钵”与“百家饭”
- 7
-
-
作者
宋炳辉
-
机构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
上海比较文学研究会
中国当代文学学会
中国现代文学学会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共1页
-
文摘
学贯中西的钱锺书,其著述没有今天学者常用的大词豪题,而偏好以小题目示人,但远比那些大题目下勉强连缀而成的“砖”著声名显赫,《七缀集》就是如此。不足10万字的“小书”,篇篇都是被学界反复提及的名作。论题从诗画雕塑的异同,到文学表达中的五感相通,到文艺创作发生与社会功能分析,从文学翻译到一个主题的跨文化延迁,似乎一篇一个话头,却篇篇锲于文心艺核。
-
关键词
《七缀集》
文学表达
社会功能
文艺创作
文学翻译
钱锺书
跨文化
著述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