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总统选举与外交政策走向
1
作者 张文宗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04-111,共8页
美国2024年总统选举是在美国政治极化严重、深度卷入乌克兰危机和中东乱局的背景下进行的。美国民主、共和两党通过“司法武器化”等手段激烈竞争,哈里斯与特朗普围绕美国经济、移民等国内议题和是否应继续援助乌克兰对抗俄罗斯、如何... 美国2024年总统选举是在美国政治极化严重、深度卷入乌克兰危机和中东乱局的背景下进行的。美国民主、共和两党通过“司法武器化”等手段激烈竞争,哈里斯与特朗普围绕美国经济、移民等国内议题和是否应继续援助乌克兰对抗俄罗斯、如何处理巴以冲突等外交议题进行辩论。美国维护霸权的目标和聚焦大国竞争的国家安全战略决定了美国外交的基本特征。经过激烈竞争,特朗普赢得总统选举,未来“美国优先”的外交政策将对大国关系、热点问题和国际格局的走势产生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总统选举 共和党 民主党 政党政治 对外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TO改革:美国的角色 被引量:38
2
作者 陈凤英 孙立鹏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1-81,138,共22页
特朗普执政以来,把WTO改革作为美国最重要的多边贸易政策议程。美方认为,WTO在争端解决机制、推进贸易谈判、发展中国家定位、规则透明度以及应对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等方面均存在问题,需要进行颠覆性的"破局"改... 特朗普执政以来,把WTO改革作为美国最重要的多边贸易政策议程。美方认为,WTO在争端解决机制、推进贸易谈判、发展中国家定位、规则透明度以及应对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等方面均存在问题,需要进行颠覆性的"破局"改革。为此,美国希望通过多种途径,以"公平"替代"自由",不惜依据本国法律,采取极端贸易保护措施,强力推动改革,重塑美国在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的霸权地位,积极践行"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政策。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WTO改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蕴含着与时俱进变革的机遇。改革已是大势所趋,但具体问题分歧大,利益碰撞加剧,各方博弈已白热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O改革 美国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外交理论建设与外交实践笔谈 被引量:4
3
作者 陈东晓 王公龙 +2 位作者 王鸿刚 周方银 陈向阳 《国际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2,157,共23页
从方法论、理论意义和制度创新三个角度把握新时代中国外交理论的丰富内涵和发展方向,是深化新时代中国外交战略和外交理论研究的重要保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丰富了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也有力推动着理论范式的创新。这种创新表现... 从方法论、理论意义和制度创新三个角度把握新时代中国外交理论的丰富内涵和发展方向,是深化新时代中国外交战略和外交理论研究的重要保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丰富了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也有力推动着理论范式的创新。这种创新表现为中国国际关系理念与价值创新、思维创新、模式创新和话语创新。我们需要深刻辨识中国全球伙伴关系战略对开创国际关系新模式的理论意义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对世界共同现代化的制度创新价值。21世纪的国际竞争具有新的特点,更多体现为纵向竞争、间接竞争、错位竞争。由于美国视中国为长期性的竞争对手,这使得国际体系中的大国战略竞争呈现长期化态势。我们应从更广阔的战略图谱中定位竞争,从管控竞争、化解竞争的角度去应对竞争,其中包括推动实现"真正的多边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外交思想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同现代化 国际秩序 竞争与合作 多边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经济增长新特征与前景 被引量:5
4
作者 余翔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2-95,共14页
金融危机后的美国经济增长表现出与以往诸多不同的新特征,多对矛盾并存。这一趋势的实质是美国经济处于"结构转型期"与"技术创新积聚期"两期叠加的新阶段。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技术创新需要时间,其在夯实美国实体经济基础、增强发展潜... 金融危机后的美国经济增长表现出与以往诸多不同的新特征,多对矛盾并存。这一趋势的实质是美国经济处于"结构转型期"与"技术创新积聚期"两期叠加的新阶段。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技术创新需要时间,其在夯实美国实体经济基础、增强发展潜力的同时,会加剧结构性失业和社会分化。页岩油气的大规模开采、大量失业及隐性失业人口压低工人工资、技术进步和数字化生产压低生产成本,令美国国内通胀缺乏上涨动力。预计上述新特征短期内不会消失,将成为美国经济的"新常态",其持续时间将主要取决于美国经济何时成功转型及重大技术革命何时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经济 技术革命 经济结构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关系新阶段中的战略“失语”与战略稳定探索 被引量:7
5
作者 达巍 张昭曦 《国际安全研究》 2016年第5期39-59,共21页
过去几年,中美关系从国际体系内的霸权国家与国际体系外的相对较弱国家之间的关系,演变为国际体系内的守成强国与崛起强国之间的关系。这种变化导致中美关系告别了过去四十余年的"接触—融入"战略框架。中美关系进入新阶段后... 过去几年,中美关系从国际体系内的霸权国家与国际体系外的相对较弱国家之间的关系,演变为国际体系内的守成强国与崛起强国之间的关系。这种变化导致中美关系告别了过去四十余年的"接触—融入"战略框架。中美关系进入新阶段后,两国需要一个双方都可接受的、新的战略稳定框架,以确保中美关系的长期稳定。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两国迄今尚未能形成可以为两国关系实践提供战略指导的新框架与新论述。美国方面出现了以亚太政策代替中国政策等问题;中国方面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概念也未能获得美方很好地理解与接受。因此,过去几年中美关系进入一个缺乏宏观战略共识指引的新时期。这是过去几年中美关系中的竞争面、消极面日益凸显的重要原因。让人鼓舞的是,中美两国领导人在危机管控、全球议题合作等领域,正在以逐案处理的方式,为两国摸索新的利益边界。这种探索或许能够导致中美两国形成新的稳定框架,其产生的"正能量"与中美结构性矛盾自然产生的"负能量"之间的"竞赛"将决定未来一段时间内中美关系的移动方向。不过,两国领导人的这种尝试未来也将面临美国政治周期变化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新型大国关系 战略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警惕国家性网络暴力工具——对美国“网络冷战”宣言的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峥 《行政管理改革》 2011年第4期85-87,共3页
2010年年初,美国国务卿希拉里首次发表关于互联网自由的演讲。她在演讲中指出互联网世界存在着"柏林墙",一些国家站在互联网自由的另一端。有人将这次演讲称之为希拉里的"铁幕演说",这一比喻恰如其分。2011年2月,希拉里再次就此议... 2010年年初,美国国务卿希拉里首次发表关于互联网自由的演讲。她在演讲中指出互联网世界存在着"柏林墙",一些国家站在互联网自由的另一端。有人将这次演讲称之为希拉里的"铁幕演说",这一比喻恰如其分。2011年2月,希拉里再次就此议题发表演说,其内容相比上次演说相去不远。但是,结合美国在这一年间各种相关动作来看,其"互联网自由"战略并非应对"谷歌事件"的权宜之计,而有其长期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暴力 国家性 美国 宣言 冷战 工具 2010年 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复合相互依赖与东亚大国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赵树森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61-66,共6页
在东亚经济一体化和各经济体间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的大背景下,伴随着中国的崛起、日本加快寻求“正常”国家地位的步伐以及美国亚太新战略的实施,东亚的大国关系也正处于调整之中。在复合相互依赖特征日益显著的今天,追求权力与利益仍是... 在东亚经济一体化和各经济体间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的大背景下,伴随着中国的崛起、日本加快寻求“正常”国家地位的步伐以及美国亚太新战略的实施,东亚的大国关系也正处于调整之中。在复合相互依赖特征日益显著的今天,追求权力与利益仍是国家间永恒的游戏,但权力的来源、表现形式与对利益的认知已经增添了新的内容。充分利用好由多重相互依赖而生的权力资源,有利于中国在与美国、日本的大国博弈中占有更多的优势,最终实现和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复合相互依赖 权力资源 东亚大国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变革时代”与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塑 被引量:4
8
作者 王鸿刚 《亚非纵横》 2012年第2期6-11,59+61,共6页
随着"后危机时代"、"后拉登时代"、"后撤军时代"、"后威权时代"、"后美国时代"等多个时代特征同时开启、相互叠加,世界正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时代"。为迎接这一严峻挑战... 随着"后危机时代"、"后拉登时代"、"后撤军时代"、"后威权时代"、"后美国时代"等多个时代特征同时开启、相互叠加,世界正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时代"。为迎接这一严峻挑战,奥巴马政府有意识地推进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塑,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客观形势的高度复杂性、战略思维的主观局限性及国内政治的持续困扰等因素,其全球战略重塑并不一帆风顺,并存在明显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变革时代 美国 全球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略决策力与美国全球地位的变迁
9
作者 王鸿刚 宋莹莹 《学术前沿》 2012年第8期38-45,共8页
美国之所以在国际舞台中逐步强大并长期维持主导地位,对外战略决策力是其重要原因之一。美国之所以能在国际事务中较好地维护并不断拓展其国家利益,与其长期以来善于统筹谋划的对外战略决策力有着密切关系。中国正处于实力快速积聚的关... 美国之所以在国际舞台中逐步强大并长期维持主导地位,对外战略决策力是其重要原因之一。美国之所以能在国际事务中较好地维护并不断拓展其国家利益,与其长期以来善于统筹谋划的对外战略决策力有着密切关系。中国正处于实力快速积聚的关键历史阶段,提升对外战略决策力,确保更好更快、更稳更实的和平发展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战略决策力 美国 全球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巴马令美国种族歧视改观了吗
10
作者 张志新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00-101,共2页
美国种族问题既有其历史背景,也有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成因。事实证明,奥巴马执政时期,美国的种族矛盾不但没有缓解,还有加剧的趋势。美国种族问题的解决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 美国 种族歧视 少数族裔 亚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与中美关系未来 被引量:3
11
作者 袁鹏 《国际展望》 2009年第3期4-7,共4页
奥巴马上台后,中国曾有三大担心:一是换人,奥巴马团队毕竟与布什团队有重大区别,新团队对华政策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二是换党,民主党同时控制府会,对中国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三是换环境。
关键词 奥巴马政府 对华政策 对外政策 中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欧气候变化政策差异与合作前景 被引量:13
12
作者 董一凡 孙成昊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3-119,140,共18页
欧盟和美国是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最重要的行为体,双方气变政策取向以及竞合态势对全球气变治理趋势有重要影响。拜登执政以来,美国在气候政策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姿态,美欧在气候政策上趋于协调与合作,有望给全球气变治理注入更多动力... 欧盟和美国是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最重要的行为体,双方气变政策取向以及竞合态势对全球气变治理趋势有重要影响。拜登执政以来,美国在气候政策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姿态,美欧在气候政策上趋于协调与合作,有望给全球气变治理注入更多动力。然而,美欧长期以来在气候变化相关经济利益、国内政治环境以及外交与安全层面认知上具有结构性差异,因此双方在气候变化的治理方式、目标、决心、意愿方面分歧明显,这将限制双方合作程度,双方气变政策趋同性也面临不确定性。中国应积极谋求气候合作机遇,同时妥善应对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地缘政治和发展权益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美国 欧盟 美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朗普安全战略的调整与限度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岩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72,157,共19页
随着特朗普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战略文件,相关安全政策付诸实施,其安全战略的基本态势逐渐清晰。特朗普的安全观和政策举措,共同构成执政初期安全战略的主体。特朗普的安全观建立在其自身对世界"霍布斯主义"认知的基础上,同时... 随着特朗普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战略文件,相关安全政策付诸实施,其安全战略的基本态势逐渐清晰。特朗普的安全观和政策举措,共同构成执政初期安全战略的主体。特朗普的安全观建立在其自身对世界"霍布斯主义"认知的基础上,同时融合了共和党现实主义安全观的基本主张,反映了军工企业及军人群体等背后主要利益集团的核心诉求。特朗普的安全政策仍处于成型中,在军事战略、新空间战略和地区安全战略三个层面举措较多,相关布局较为系统,集中折射了其安全理念。在军事安全层面,在重塑美军优势的核心目标下,扩张性的态势表现明显;在新空间战略层面,进攻性、军事化的特征尤为突出;在地区安全战略层面虽然手段有所变化,但总体延续了防御性战略。特朗普的安全战略调整未来仍将面临诸多限度,包括财政制约、同时应对两个大国难以兼顾、建制派的牵制等。特朗普的安全战略将加剧中美在安全领域的对抗态势,两国在军事战略、新空间战略稳定以及南海问题上的对冲和深层矛盾或进一步发酵。安全关系的上述变化将给中美"竞争"增添新变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朗普 安全战略 战略调整与限度 中美安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安全矛盾:演变与逻辑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岩 达巍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22,156,共21页
近年来,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安全矛盾持续发酵,逐渐形成安全利益、理念和地区安全秩序构想的全面对立态势,成为影响中美和平共处的重要因素。秩序疑虑与热点问题的对立是中美在亚太地区安全矛盾的主要表现。中美亚太安全矛盾的全方位突显,... 近年来,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安全矛盾持续发酵,逐渐形成安全利益、理念和地区安全秩序构想的全面对立态势,成为影响中美和平共处的重要因素。秩序疑虑与热点问题的对立是中美在亚太地区安全矛盾的主要表现。中美亚太安全矛盾的全方位突显,根本上源于两国力量对比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权力转移态势,是中美总体力量差距背景下局部力量平衡的表现。这种力量平衡表现为:中国作为地区经济中心与美国作为地区安全中心的“二元结构平衡”;中国作为陆权大国与美国作为海权大国的“陆海权力平衡”;在中国近海区域,中美权力均衡态势初步形成。在此过程中,中美对既有安全矛盾管理的失效以及彼此安全威胁认知的反复塑造,客观上增强了矛盾对立的烈度,安全困境逐步形成。随着权力消长和政策互动,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安全困境,逐步呈现出从经典安全困境转向“国家引导型的安全困境”加剧的趋势。未来,中美亚太安全矛盾仍然会受到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而经济相互依存趋势、技术发展引发的军事威慑变化、意识形态竞争以及非传统安全合作等因素,则将决定既有安全矛盾是否会走向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安全矛盾 亚太安全困境 演变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夫人外交”的柔性之美 被引量:5
15
作者 程宏亮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7,共1页
3月20日傍晚,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开始了为期一周的访华之旅。她此行最大亮点是在北京与中国国家主席夫人彭丽媛的正式会晤。两人共同参访了中学、故宫,举行了家宴。她们的互动、着装、一言一行都成为国内外媒体的关注焦点,甚至被连... 3月20日傍晚,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开始了为期一周的访华之旅。她此行最大亮点是在北京与中国国家主席夫人彭丽媛的正式会晤。两人共同参访了中学、故宫,举行了家宴。她们的互动、着装、一言一行都成为国内外媒体的关注焦点,甚至被连篇累牍地跟踪报道,在中国掀起一阵罕见的“第一夫人旋风”。国外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中美间一次成功的“第一夫人外交”,柔性、低政治性和浓厚的人文色彩是此访显著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夫人 外交 国家主席 关注焦点 跟踪报道 人文色彩 彭丽媛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登之死与全球反恐未来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鹏 李峥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3-55,共3页
拉登之死的重要意义在于开启了国际社会对于恐怖主义的反思。在摘下了仇恨、恐惧、神话、传言等各种有色眼镜后,我们能够更为真切地审视恐怖主义。
关键词 拉登 反恐 恐怖主义 国际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