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丘陵地区水田湿地磷污染的“源-汇”效应研究
1
作者 王国泰 蒋琼华 +4 位作者 何国军 敖亮 黄凌悦 范围 樊卫国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3-219,共7页
以重庆市大足区典型水田为研究对象,在冬水田-水稻种植模式下,探究水田湿地的面源污染“源-汇”效应及磷拦截效果。在施肥期(3—5月)、生长期(6—9月)及冬水田期(10—12月及次年1—2月)开展水田田面水和淋溶水磷素浓度原位观测,结果显示... 以重庆市大足区典型水田为研究对象,在冬水田-水稻种植模式下,探究水田湿地的面源污染“源-汇”效应及磷拦截效果。在施肥期(3—5月)、生长期(6—9月)及冬水田期(10—12月及次年1—2月)开展水田田面水和淋溶水磷素浓度原位观测,结果显示:在施肥期,田面水和淋溶水中的磷素浓度大幅度升高,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0.20 mg/L和0.12 mg/L,易产生面源污染。在生长期,田面水中的磷素浓度保持较高水平,总磷平均浓度为0.18 mg/L。此时,田面水流失是面源污染的“源”。在生长期,淋溶水中的磷素浓度特别是溶解态总磷浓度呈下降趋势,总磷、溶解态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0.07、0.02 mg/L。此时,增加水田蓄水量,将田面水转化为淋溶水,能有效控制溶解态总磷的流失。在冬水田期,田面水和淋溶水中的磷素浓度较低,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0.09 mg/L和0.03 mg/L。此时,水田成为面源污染的“汇”。因此,在西南丘陵地区,推广开展冬水田蓄积工程建设能起到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田 面源污染 控制雨量 淋溶水 田面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证分析
2
作者 王敏 张彬 +2 位作者 李丽平 陈敏 吴莉萍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78-1688,共11页
工业企业是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重要责任主体,开展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评价,对于提升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动能有重要意义。在厘清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内涵的基础上,本文打破行业界限,构建了具有普适性的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评价... 工业企业是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重要责任主体,开展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评价,对于提升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动能有重要意义。在厘清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内涵的基础上,本文打破行业界限,构建了具有普适性的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评价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及1个加分项指标组成,并选择案例城市工业企业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企业应重点从绿色产品设计、选用绿色材料、使用清洁能源、推行绿色制造、资源回收利用、绿色低碳运输、节约集约用地、厂区绿化美化等方面提升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水平。②案例城市造纸行业两家企业的减污降碳协同度得分分别为57和62,印染企业2及制药行业的两家企业次之,化工、印染、食品行业内部企业的差异较大。③总得分或单项指标得分高的工业企业并未集中在某个或某几个行业内部,不同类型的工业企业均可通过自身努力在总得分或某项指标得分上位居前列。研究显示,采用上述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企业自身、行业内部企业以及不同行业企业之间均可进行横纵向比较。主管部门可面向所有重点工业企业开展评价,企业可通过自主评价为申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标杆企业等提供量化决策参考,行业协会亦可据此对行业内部企业开展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企业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评价 指标体系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工业主导城市重污染期间PM_(2.5)污染特征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丹 李陵 +8 位作者 胡伟 吕平江 袁睿 江雪 杜敏 李振亮 蔡锋 张勇 张云怀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805-4816,共12页
为研究长江上游典型工业城市重庆市长寿区雾霾污染特征和形成机制,在雾霾持续污染时段分别在城区和工业区站点开展了细颗粒物(PM_(2.5))及其重要前体物的观测分析.结果显示,观测期间长寿区PM_(2.5)平均浓度为(71.78±38.44)μg/m^(... 为研究长江上游典型工业城市重庆市长寿区雾霾污染特征和形成机制,在雾霾持续污染时段分别在城区和工业区站点开展了细颗粒物(PM_(2.5))及其重要前体物的观测分析.结果显示,观测期间长寿区PM_(2.5)平均浓度为(71.78±38.44)μg/m^(3),雾霾污染时期PM_(2.5)日均值最高达到193μg/m^(3).雾霾污染相比非污染时期PM_(2.5)的各类化学组分均有所增加,其中有机颗粒物(OM)和二次无机气溶胶(SIAs)的迅速增长是导致雾霾污染发生的最主要因素.雾霾污染时期硫氧化比(SOR)和氮氧化比(NOR)显著上升,相比清洁天增幅分别为64%和55%,并且相对湿度(RH)较高的环境下对于SOR、NOR和气溶胶的吸湿增长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二次有机气溶胶(SOAs)同样在雾霾污染时期表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相比清洁天增加了13.03μg/m^(3),评估SOAP的结果发现甲苯、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等芳香烃对SOA的形成具有显著的贡献.主成分分析(PCA)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了PM_(2.5)中化学组分主要的3种来源,分别为工业源、地壳源和扬尘源,其中工业源是PM_(2.5)中化学成分最重要的来源.来源解析结果表明,长寿区及周边临近地区是PM_(2.5)、SIAs、总有机碳(TOC)、二氧化硫(SO_(2))、二氧化氮(NO_(2))和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重要的潜在源区,本地污染源排放对于雾霾的形成具有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化学组分 二次形成 潜在源区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化学氧化和堆式热脱附技术修复污染土壤的环境足迹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龚先河 王健 +4 位作者 范例 宾灯辉 袁胜 王明星 颜渝森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08-1616,共9页
在“双碳”背景下,我国土壤修复工程使用技术类型不断向低碳、低能耗和绿色可持续修复技术转变,修复活动本身所产生的环境足迹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采用环境足迹评估工具SiteWise^(TM)对重庆市某钢铁厂汞和多环芳烃污染场地化学氧化... 在“双碳”背景下,我国土壤修复工程使用技术类型不断向低碳、低能耗和绿色可持续修复技术转变,修复活动本身所产生的环境足迹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采用环境足迹评估工具SiteWise^(TM)对重庆市某钢铁厂汞和多环芳烃污染场地化学氧化和堆式热脱附修复全过程的环境足迹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修复3483 m^(3)污染土壤,共排放温室气体(GHG)990.52 t,消耗能源1.57×10^(7) MJ,排放空气污染物4.94×10^(3) kg;GHG排放量、能源消耗量、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占整个工程的比例在施工准备阶段为6.0%~9.1%,化学氧化阶段为43.6%~48.1%,化学氧化+堆式热脱附阶段为45.9%~47.5%;化学氧化+堆式热脱附技术相比化学氧化技术的环境影响更大,修复单方量污染土壤的GHG排放量、能源消耗量、空气污染物排放量为化学氧化技术的5.28~5.97倍。案例研究结果显示,材料消耗是对环境足迹贡献度最高的环节,其次为设备使用、运输、废物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氧化 堆式热脱附 环境足迹 温室气体 能源消耗 空气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在线观测的重庆冬季棕碳吸光特性、来源及辐射效应研究:二次转化影响
5
作者 邓竞成 彭超 +5 位作者 卢培利 李振亮 陈阳 翟崇治 杨复沫 田密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553-3562,共10页
2023年1月20~2月21日在重庆典型城区开展棕碳气溶胶(BrC)多波段吸光系数的在线观测,分析污染天和清洁天BrC的吸光特性及其环境效应.结果显示,污染天和清洁天PM_(2.5)的AAE值分别为1.58和1.55,表明城区PM_(2.5)中明显存在BrC.观测期间,黑... 2023年1月20~2月21日在重庆典型城区开展棕碳气溶胶(BrC)多波段吸光系数的在线观测,分析污染天和清洁天BrC的吸光特性及其环境效应.结果显示,污染天和清洁天PM_(2.5)的AAE值分别为1.58和1.55,表明城区PM_(2.5)中明显存在BrC.观测期间,黑碳(BC)和BrC在370~660nm对PM_(2.5)的吸光贡献分别为58%~90%和10%~42%,表明PM_(2.5)吸光系数主要受BC影响,但BrC的贡献也不容忽视.污染天BrC在370nm的吸光系数σ_BrC(370)[(35.30±8.21)Mm-1]为清洁天[(14.28±7.10)Mm-1]的2.47倍,且其对PM_(2.5)的吸光贡献(10%~42%)也高于清洁天(8%~41%).值得注意的是,污染天AAEBrC值范围为3.2~4.7,整体低于清洁天(3.6~4.9),这可能与不同时段BrC的组分差异有关.基于最小相关系数法(MRS)获取一次棕碳(BrC_(pri))和二次棕碳(BrC_(sec))的吸光系数.污染天和清洁天BrC_(pri)对BrC吸光系数的贡献(74%~80%和57%~74%)均高于BrC_(sec)(20%~26%和26%~43%),但BrC_(pri)的AAE值(3.42和3.08)明显低于相应的AAE(BrC_(sec))(4.22和5.15),这与BrC_(sec)吸光具有较强的波长依赖性有关.此外,σ_BrC_(sec)(370)日变化表明BrC_(sec)生成可能主要受夜间高湿条件下液相反应的影响.BrC相对BC的辐射吸收贡献在短波段较为显著,随着波长范围增加明显减少.污染天BrC_(pri)和BrC_(sec)在370~950nm的辐射吸收贡献分别为24.8%和10.2%,清洁天分别为18.4%和9.8%.潜在源分析(PSCF)结果表明,污染天BrC主要来源于重庆本地排放,清洁天BrC受来自湖南省和贵州省的区域传输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棕碳 污染天 吸光特性 辐射吸收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催化氢解脱氯反应研究进展及应用可行性分析
6
作者 胡林 蒋光明 +2 位作者 孙瑞 张贤明 敖亮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4-1273,共10页
氯代有机物是一类重要的化工原料和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染料等领域,而大量的使用致使其环境暴露量增加,造成污染.因碳-氯键(C—Cl)的存在,氯代有机污染物(chlorinated organic pollutants,COPs)分子结构稳定,难自然降解,易生... 氯代有机物是一类重要的化工原料和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染料等领域,而大量的使用致使其环境暴露量增加,造成污染.因碳-氯键(C—Cl)的存在,氯代有机污染物(chlorinated organic pollutants,COPs)分子结构稳定,难自然降解,易生物累积且具三致效应,环境风险极高.电催化氢解脱氯(electrocatalytic hydrodechlorination,EHDC)是目前处理水体COPs的热点技术,其通过在催化剂表面原位电解水形成活性氢(H^(*))攻击C—Cl键,使氯原子脱落转化为Cl^(-),C—Cl键转化为C—H键,从而大大减小COPs分子毒性和稳定性,增加废水可生化性.相比以Fe^(0)或H_(2)驱动的氢解脱氯技术,EHDC技术主要优势在于:(1)反应条件温和,过程可控;(2)无需额外添加化学试剂;(3)反应选择性高,毒副产物少.金属钯(Pd)具有独特的电子轨道,吸附及活化C—Cl键能力强,同时在产H^(*)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因此被广泛用于EHDC.本文重点综述了EHDC领域研究者在催化剂筛选、电子转移路径、表界面反应机制及Pd基催化剂性能调控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电催化技术推广应用现存的壁垒,提出了该技术可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有机污染物 Pd基催化剂 催化剂调控 应用可行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多层卷积神经网络的水体富营养化遥感监测算法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封雷 封丽 +4 位作者 方芳 郭劲松 潘江 余由 陈瑜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388-392,共5页
随着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的高速发展,水环境质量数据的种类、数量均都呈现爆炸式增长。原位监测与遥感监测是水环境监测的重要数据来源,如何快速高效地理解海量的监测数据是人工智能技术在生态环境研究领域的热点。因此,以三峡库区境内... 随着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的高速发展,水环境质量数据的种类、数量均都呈现爆炸式增长。原位监测与遥感监测是水环境监测的重要数据来源,如何快速高效地理解海量的监测数据是人工智能技术在生态环境研究领域的热点。因此,以三峡库区境内的国家良好水体——长寿湖为例,研究改进WRCNN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模型直接对遥感影像中的水环境数据进行特征提取,结合原位在线监测数据对遥感影像数据进行标注,增加CNN网络的宽度,提高遥感数据的水环境特征提取的能力,消除函数选择的不确定性,减少参数确定带来的计算步骤和抑制过拟合的影响,实现对大尺度水环境遥感特征的利用。结果表明,改进WRCNN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模型能有效识别长寿湖富营养化表征指标叶绿素a的浓度,为库区水体富营养化监测提供高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三峡库区 富营养化 深度学习 遥感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镁改性蒙脱土的制备及对磷酸盐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余义昌 彭枫 +4 位作者 姜德彬 李凯霖 陈婷婷 马腾飞 封丽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79-85,共7页
以蒙脱土为原材料,盐酸和七水合硫酸镁为改性剂,通过浸渍法合成酸-镁改性蒙脱土(MgHMT),研究其对磷酸盐的吸附性能。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BET)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对其进行形貌结... 以蒙脱土为原材料,盐酸和七水合硫酸镁为改性剂,通过浸渍法合成酸-镁改性蒙脱土(MgHMT),研究其对磷酸盐的吸附性能。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BET)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对其进行形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前后材料的表面结构无明显变化,但其比表面积减小,平均孔径增大,Mg^(2+)以插层电子的形式负载到蒙脱土上。酸-镁改性蒙脱土对磷酸盐的吸附可在10 min内达到平衡,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其吸附性能相比改性前提高2.1倍。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氨氮的存在有助于磷酸盐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 蒙脱土 磷酸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减污降碳策略的成渝地区中长期空气质量改善模拟 被引量:5
9
作者 段林丰 李振亮 +6 位作者 蒲茜 曹云擎 卢培利 王锋文 薛文博 雷宇 张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56-1768,共13页
设计成渝地区3种中长期综合减污降碳情景,包括基准政策情景、动态优化情景和最大潜力情景.应用区域大气污染物及碳排放清单和空气质量模型,模拟预测不同情景下的空气质量改善程度,并优选中长期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约束下的综合减污降碳情... 设计成渝地区3种中长期综合减污降碳情景,包括基准政策情景、动态优化情景和最大潜力情景.应用区域大气污染物及碳排放清单和空气质量模型,模拟预测不同情景下的空气质量改善程度,并优选中长期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约束下的综合减污降碳情景及路径.结果显示,成渝地区要实现中长期空气质量改善和碳减排目标,与2017基准年相比,2025年和2035年的SO_(2)、NOx、PM2.5、VOCs和CO_(2)减排比例分别为29%、32%、19%、24%、3%和35%、49%、28%、39%、12%.从综合减污降碳措施减排贡献来看,近中期阶段,末端治理(尤其是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仍是大气污染物减排的重要驱动力,大气污染物减排贡献占比为20%~55%.中长期阶段,由“双碳”目标驱动的能源、产业和交通结构调整措施对污染减排具有关键作用,大气污染物减排贡献占比为65%~87%.此外,重点排放源减排贡献具有较大差异,移动源和溶剂使用源对NOx和VOCs减排贡献显著,固定燃烧源、工艺过程源和移动源对CO_(2)减排贡献均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 减污降碳 空气质量改善 情景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对污泥热解过程磷迁移转化的影响
10
作者 吴子君 邓富灿 +4 位作者 冯昱凯 袁胜 范例 甘伟 柏继松 《应用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672-2677,共6页
以城市污水污泥为原料,探究二氧化碳对污泥热解过程磷迁移转化的影响。通过磷连续分级提取法(SMT)研究了磷在污泥热解产物中的赋存形态,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测定了污泥热解产物内部的晶体结构,通过磷生物有效性测试评价了污泥热解产... 以城市污水污泥为原料,探究二氧化碳对污泥热解过程磷迁移转化的影响。通过磷连续分级提取法(SMT)研究了磷在污泥热解产物中的赋存形态,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测定了污泥热解产物内部的晶体结构,通过磷生物有效性测试评价了污泥热解产物中磷的生物有效性。SMT结果表明,在700℃以上时反应气氛发挥重要作用,CO_(2)气氛更有利于固相产物中磷元素的富集和固存,其能促进有机磷(OP)向无机磷(IP)的转化以及非磷灰石无机磷(NAIP)向磷灰石无机磷(AP)的转化,并抑制IP的释放。XRD分析发现,污泥中NAIP的主要存在形式为磷酸铝盐和磷酸铁盐,高温时CO_(2)气氛下的磷酸钙和镁盐含量高于N_(2)气氛。磷生物有效性测试结果显示,CO_(2)气氛对磷的生物有效性具有更显著的提升作用,在900℃和CO_(2)气氛下,磷表现出最佳的生物有效性,此时在2%柠檬酸(CA)溶液中的磷溶解度达到最大值80.77 mg/g,对应AP相对含量达到峰值23.31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二氧化碳 热解 迁移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