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植物物种地理分布变化趋势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思雨 吴建国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0-516,共17页
分析气候变化对植物地理分布的影响,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适应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2010年以来发表的220篇文献,总结分析了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植物地理分布变化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结果表... 分析气候变化对植物地理分布的影响,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适应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2010年以来发表的220篇文献,总结分析了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植物地理分布变化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结果表明:(1)自2010年以来,我国学者对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1058种植物中地理分布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其中地理分布变化信息明确的仅有636种。(2)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518种被子植物中195种地理分布范围呈增加趋势,245种呈减少趋势;57种裸子植物中12种地理分布范围呈增加趋势,38种呈减少趋势;1种蕨类植物分布范围呈增加趋势;60种苔藓植物中7种地理分布范围呈增加趋势,53种呈减少趋势;其他植物的地理分布范围表现为不一致或缺少变化信息。(3)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植物地理分布格局明确呈现向西北、华北或东北迁移的有137种,同时向高纬度和高海拔迁移的有19种,仅向高纬度迁移的有125种,其他植物表现为不同方向迁移或缺乏迁移信息。(4)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在概率大于0.6时,约有32种被子植物、42种裸子植物和48种苔藓植物地理分布范围将面临完全丧失的风险,而不考虑概率下约有57种被子植物和96种裸子植物地理分布范围将面临丧失的风险。研究不足包括①研究植物种数较少;②选择气候变化情景和模型单一;③缺乏对气候和其他环境因子综合考虑与多模型的对比研究;④缺少系统分析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植物地理分布范围丧失风险等。综上认为,未来在丰富研究植物种数的同时,需要加强利用多种气候变化情景,发展适合中国区域特色的生态位模型,开展多种气候变化情景下不同植物地理分布变化的对比研究,并且也需要加强气候变化情景下植物地理分布范围丧失风险的分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植物物种 地理分布 影响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东部水生态环境评价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潘英姿 高吉喜 +2 位作者 何萍 聂忆黄 李岱青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4-59,共6页
利用遥感(RS)和地面野外调查手段,对我国中东部地区水生态环境进行了现状调查与评估。结果表明:我国中东部地区农业用水比重大,水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地表水资源干流水质总体稳定,部分流域水质有所改善,主要污染由工业污染向... 利用遥感(RS)和地面野外调查手段,对我国中东部地区水生态环境进行了现状调查与评估。结果表明:我国中东部地区农业用水比重大,水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地表水资源干流水质总体稳定,部分流域水质有所改善,主要污染由工业污染向生活污染、农村面源污染转化;湖泊污染严重,湖泊富营养化现象普遍,赤潮濒发,损失较大;地下水主要以点状和面状污染为主,南方城市污染程度普遍高于北方城市;不合理水利工程干扰了自然水生态过程,加剧河流泥沙淤积,湖泊调蓄洪水生态功能随之下降;水资源利用强度超过了30%~40%的国际警界线,加剧了江河断流;水资源需求增大,地下水超采严重,出现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海水倒灌、泉水干枯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地面调查 中东部 水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草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31
3
作者 韩永伟 高吉喜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0-62,共3页
采用20世纪80—90年代的文献资料及调研数据,分析了我国草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结果表明:我国退化草地、鼠害草地面积呈不断扩大趋势,10年间我国西部主要牧区退化草地面积与鼠害草地面积分别增加了529 1×104和1437 5×104hm2;... 采用20世纪80—90年代的文献资料及调研数据,分析了我国草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结果表明:我国退化草地、鼠害草地面积呈不断扩大趋势,10年间我国西部主要牧区退化草地面积与鼠害草地面积分别增加了529 1×104和1437 5×104hm2;草地质量持续下降,生态承载力降低,超载现象越来越严重;草地生态功能下降,沙化草地已成为重要的沙尘源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全流域(区域)的角度进行草地退化治理、紧急启动区域性的草地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改变草地生态保护资金投入机制、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我国草地生态环境退化的根本性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生态环境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毒理学研究中分子构效相关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刘征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3-56,共4页
分子定量构效相关 (QSAR)理论方法是当前生态毒理学研究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前沿 ,QSAR法运用多种数学模式和化合物特征表示参数 ,系统地探究化合物的生态毒理学机制 ,进行分子水平的综合研究。笔者系统阐述并应用目前生态毒理学研究... 分子定量构效相关 (QSAR)理论方法是当前生态毒理学研究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前沿 ,QSAR法运用多种数学模式和化合物特征表示参数 ,系统地探究化合物的生态毒理学机制 ,进行分子水平的综合研究。笔者系统阐述并应用目前生态毒理学研究中采用的分子构效新方法 ,对取代芳烃类等典型有机物的生态毒理学效应进行了举证性预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构效相关 生态毒理学 芳烃类化合物 毒性预测 分子构效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33
5
作者 田美荣 高吉喜 +1 位作者 张彪 乔青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7-92,共6页
提出生态社区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生态系统,其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之间通过生态流产生关系并处于动态发展变化中.生态社区内部的主体是人和环境,并应具备生态适宜、环境健康、生活便利、景观优美、文化和谐及管理高效的特征;生态社区的动态... 提出生态社区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生态系统,其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之间通过生态流产生关系并处于动态发展变化中.生态社区内部的主体是人和环境,并应具备生态适宜、环境健康、生活便利、景观优美、文化和谐及管理高效的特征;生态社区的动态发展变化包括空间和时间上的动态变化.通过系统功能中的物流、能流、信息流表征生态社区的空间变化,通过得分变化和弹性指标表征生态社区随时间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按照层次分析(AHP)法建立了以内部结构、系统功能、动态过程3个角度划分的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并参照有关研究成果给出了具体指标的参考标准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社区 动态指标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资产概念、特点与研究趋向 被引量:77
6
作者 高吉喜 范小杉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7-143,共7页
针对目前研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对生态资产中易混淆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界定;在阐述生态资产概念、特点的前提下,指出生态资产研究应在目前已有的静态生态资产研究的基础上,以动态和开放的视角开展生态资产耗损、生态资产转移等... 针对目前研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对生态资产中易混淆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界定;在阐述生态资产概念、特点的前提下,指出生态资产研究应在目前已有的静态生态资产研究的基础上,以动态和开放的视角开展生态资产耗损、生态资产转移等研究;初步构建了生态资产研究体系和应用框架,探索了生态资产研究趋向,提出生态资产研究应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在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实现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资产 概念 趋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减轻水环境磷素非点源污染服务及价值——以雅砻江二滩水库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吴楠 苏德毕力格 +5 位作者 高吉喜 Driss Ennaanay Guillermo F.Mendoza 罗遵兰 李岱青 田美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34-1743,共10页
以ArcGIS9.2为平台,构建了生态系统减轻集水区出口受纳水体非点源污染服务物质量和价值量评估模型。包括模拟集水区范围,根据各种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污染物质输出及过滤污染能力系数,沿汇流路径,模拟集水区内每个栅格像元被植被移除而... 以ArcGIS9.2为平台,构建了生态系统减轻集水区出口受纳水体非点源污染服务物质量和价值量评估模型。包括模拟集水区范围,根据各种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污染物质输出及过滤污染能力系数,沿汇流路径,模拟集水区内每个栅格像元被植被移除而未进入水环境的污染物质量空间分布特征。价值量模型结合期望水质标准和净化污染物的边际成本进行计算。以磷素作为指示污染物,在二滩水库的集水区进行了模型的运用。结果表明:二滩水库集水区南部的河道附近是水文敏感区。其中盐源县腹地的农作区、西昌市与冕宁县,以及集水区最北端的称多县、中部的甘孜县等部分地区是是磷素关键污染源区。2000年被集水区生态系统过滤移除而未进入水环境的磷素污染物质总量达到978.90t.a-1,占关键污染源区指数总量的81.88%。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贡献率最高。2000年集水区生态系统对于减轻其出口受纳水体磷素非点源污染服务的总价值为1370.18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非点源污染 集水区 水文敏感区 关键污染源区 植被移除磷素量 经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矿废弃地生态复垦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舒俭民 刘连贵 +2 位作者 张岱松 张维喜 李广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91-195,共5页
通过现场试验和小区工程措施,研究了石墨矿废弃地的生态复垦问题并建立了复垦示范田。结果表明,通过一定的技术工程措施石墨矿废弃矿坑和尾渣堆的复垦土地的理化性质基本达到了当地农业耕地的水平。从技术、经济的角度分析,石墨矿废... 通过现场试验和小区工程措施,研究了石墨矿废弃地的生态复垦问题并建立了复垦示范田。结果表明,通过一定的技术工程措施石墨矿废弃矿坑和尾渣堆的复垦土地的理化性质基本达到了当地农业耕地的水平。从技术、经济的角度分析,石墨矿废弃地复垦的关键是耕种层的熟土配比。经筛选后的矿渣或矿毛与熟土按1∶1或1∶2的比例混配都可达到生态复垦的目的,但是前者的保水、供水、供肥能力不及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矿 生态复垦 矿山废弃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现状与研究方向 被引量:7
9
作者 王伟 刘方正 张德顺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8-61,共4页
中国已成为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自然与文化混合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分析我国世界自然遗产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方面的入选标准的基础上,对我国世界自然遗产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现状,从保护对象、地理分布、保护形式和管理机构... 中国已成为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自然与文化混合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分析我国世界自然遗产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方面的入选标准的基础上,对我国世界自然遗产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现状,从保护对象、地理分布、保护形式和管理机构等方面进行了梳理.最后,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世界自然遗产 混合遗产 生物多样性 保护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20
10
作者 高吉喜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9-53,共5页
研究表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①生态环境主要组成要素问题突出,表现在植被衰退、土地退化没有得到根本性控制,水环境问题突出,生态用水不能得到保障;②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调节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等服务功能下降;... 研究表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①生态环境主要组成要素问题突出,表现在植被衰退、土地退化没有得到根本性控制,水环境问题突出,生态用水不能得到保障;②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调节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等服务功能下降;③生命支持系统受到威胁,生态破坏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支撑能力受到削弱。建议:西部地区应改变目前单要素、分割式的生态保护和建设思想,采取生态系统管理方式,树立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的指导思想,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开展区域生态保护研究,增加生态保护资金投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 生态问题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9
11
作者 郭宗亮 刘亚楠 +2 位作者 张璐 冯朝阳 陈艳梅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28-936,共9页
生态系统服务对人类福祉具有不可替代性。基于文献阅读方法,对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和趋势进行总结。主要内容包括:1)阐述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与内涵;2)从生态系统服务货币价值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与流转、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和协... 生态系统服务对人类福祉具有不可替代性。基于文献阅读方法,对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和趋势进行总结。主要内容包括:1)阐述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与内涵;2)从生态系统服务货币价值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与流转、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和协同3个方面,梳理了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相关研究进展;3)提出生态系统格局–过程–功能–服务内在关系将是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热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与空间流转将成为重要研究方向,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将是生态系统管理研究的重点内容,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反馈机制研究将更加深入。该研究将有助于科学认识生态系统服务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促进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成果服务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评估 供需平衡 权衡 协同 空间流转 人类福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植物对面源污水净化效率研究 被引量:162
12
作者 高吉喜 叶春 +2 位作者 杜娟 孟裕芳 闫自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47-251,共5页
于自然条件下研究了慈茹、菱白等7种水生植物对面源污水的净化率。结果表明,7种试验植物对水体中N、P均有很高的净化率,其中以慈茹和菱白的综合净化率为最高。由于不同植物对N、P的净化率不同,所以多种植物配置可提高植物对面... 于自然条件下研究了慈茹、菱白等7种水生植物对面源污水的净化率。结果表明,7种试验植物对水体中N、P均有很高的净化率,其中以慈茹和菱白的综合净化率为最高。由于不同植物对N、P的净化率不同,所以多种植物配置可提高植物对面源污水的综合净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面源污水 净化 水污染 污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生态功能区土壤保持功能及其价值 被引量:43
13
作者 韩永伟 高吉喜 +3 位作者 王宝良 刘成程 汪军 拓学森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78-85,I0002,共9页
为深入了解土壤保持重要生态功能区土壤保持服务功能,该研究在RS、GIS技术的支持下,综合应用修正后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和替代工程法,评估了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功能及其经济... 为深入了解土壤保持重要生态功能区土壤保持服务功能,该研究在RS、GIS技术的支持下,综合应用修正后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和替代工程法,评估了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功能及其经济价值。结果显示,从1986到2006年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土壤侵蚀量逐步增强,土壤保持量和土壤保持功能总价值明显降低;1986、1996、2006年土壤保持量分别为38956×104、37834×104、34359×104t,土壤保持功能总经济价值分别为230.26×108、223.63×108、203.09×108元。在土壤保持功能总价值中保持钾素的经济价值最高,占总价值的96.41%,保持土壤有机质的经济价值最低,仅占1.52%。该区土壤保持功能空间差异性明显,东部地区的土壤保持能力在15000t/km2·a以上的区域面积较多,北部和西南部地区在1000t/km2·a及以下的区域面积较多。研究结果将为该区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保持 侵蚀 陇东黄土高原 重要生态功能区 价值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西门头沟区自然植被滞尘能力及效益研究 被引量:46
14
作者 冯朝阳 高吉喜 +3 位作者 田美荣 林栋 吕世海 刘尚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5-159,共5页
利用2006年夏季实地测量的植物叶片滞尘数值,得出常绿乔木、落叶阔叶乔木、灌木以及草地4种不同植物类型的平均滞尘能力,再将其与用遥感方法估算出的叶面积指数以及植被统计数据相结合,评估了门头沟区自然植被总体的滞尘能力、滞尘量与... 利用2006年夏季实地测量的植物叶片滞尘数值,得出常绿乔木、落叶阔叶乔木、灌木以及草地4种不同植物类型的平均滞尘能力,再将其与用遥感方法估算出的叶面积指数以及植被统计数据相结合,评估了门头沟区自然植被总体的滞尘能力、滞尘量与滞尘效益.结果表明:自然植被具有明显的滞尘功能,门头沟区自然植被的年滞尘量为39.47×104t,由此带来的滞尘效益价值为67.10×106元;灌木林和落叶阔叶林2种植被类型,是研究区自然植被滞尘能力和年滞尘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常绿乔木的滞尘时间长于其他任何植物种类,其年滞尘量与滞尘能力所占比例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滞尘能力 滞尘量 滞尘效益 门头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浙、皖、闽、湘、鄂、赣7省酸沉降农业危害——酸沉降农业生态综合危害分析 被引量:27
15
作者 张林波 曹洪法 +4 位作者 沈英娃 高吉喜 舒俭民 刘连贵 熊严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2-15,共4页
为了解酸沉降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模拟酸沉降对苏、浙、皖、闽、湘、鄂、赣7省主要农作物的影响,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得出了农作物受酸沉降危害的减产基准值,分析了7省农业损失构成,提出了划分酸沉降农业生态危害的等级标准... 为了解酸沉降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模拟酸沉降对苏、浙、皖、闽、湘、鄂、赣7省主要农作物的影响,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得出了农作物受酸沉降危害的减产基准值,分析了7省农业损失构成,提出了划分酸沉降农业生态危害的等级标准,并绘制出7省酸沉降农业综合生态危害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沉降 农业生态 环境污染 危害 农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沉水植物对草海水体(含底泥)总氮去除速率的研究 被引量:105
16
作者 宋福 陈艳卿 +1 位作者 乔建荣 任久长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7-50,共4页
利用狐尾藻、菹草、苦草、伊乐藻、金鱼藻、篦齿眼子菜、轮藻等7种沉水植物对受污染的草海水体(含底泥)总氮去除速率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每种沉水植物对水体总氮、总磷均有显著去除作用,在试验的27d内,对总氮、总磷的去... 利用狐尾藻、菹草、苦草、伊乐藻、金鱼藻、篦齿眼子菜、轮藻等7种沉水植物对受污染的草海水体(含底泥)总氮去除速率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每种沉水植物对水体总氮、总磷均有显著去除作用,在试验的27d内,对总氮、总磷的去除百分率分别为8031%,8982%;重点对7种沉水植物引起水体总氮浓度下降与时间的关系作回归分析,所得结果是随着时间的延长,水体中总氮浓度呈负指数形式衰减。该文还研究了水体总氮浓度与去除速率之间的关系。每种沉水植物在试验的总氮浓度范围内(2628~16667mg/L)去除速率随总氮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对TNt曲线和V-TN曲线在大型水生植物系统恢复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总氮 去除速率 湖泊 富营养化 草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流域生态承载力估测 被引量:193
17
作者 王家骥 姚小红 +2 位作者 李京荣 常虹 王渊高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4-48,共5页
以黑河流域为例,探讨了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和估测的方法,笔者认为利用自然植被的净第一生产力数据可以反映自然体系的生产能力和受内外干扰后的恢复能力,是自然体系生态完整性维护的指示。
关键词 黑河 生态承载力 生态完整性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拉善荒漠草原梭梭与白刺光合特征比较研究 被引量:30
18
作者 韩永伟 拓学森 +1 位作者 高馨婷 高吉喜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4-319,共6页
为比较阿拉善荒漠草原区2种优势植物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和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的光合生理特征差异性,在2008年7月下旬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研究区内梭梭与白刺2种植物样株的光合作用日变化特征和光响应曲线,并... 为比较阿拉善荒漠草原区2种优势植物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和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的光合生理特征差异性,在2008年7月下旬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研究区内梭梭与白刺2种植物样株的光合作用日变化特征和光响应曲线,并采用非直线双曲线模型对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在8:00-18:00的测定范围内,梭梭和白刺的光合速率日变化特征表现为单峰型曲线,光合速率的日峰值分别出现在12:00和11:00;梭梭的日平均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均大于白刺;梭梭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均明显大于白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梭梭 白刺 净光合速率 光响应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头沟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韩永伟 高吉喜 +2 位作者 拓学森 田美荣 冯朝阳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4-147,共4页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和风力侵蚀模型,研究了门头沟生态系统土壤保持能力,并评价了其生态经济价值.结果表明:门头沟生态系统每年可以减少土壤的水蚀量为14.93×104t/a,风蚀量为2 254.38×10...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和风力侵蚀模型,研究了门头沟生态系统土壤保持能力,并评价了其生态经济价值.结果表明:门头沟生态系统每年可以减少土壤的水蚀量为14.93×104t/a,风蚀量为2 254.38×104t/a;土壤保持能力在空间上呈现很大的差异性,总体上植被覆盖度高且坡度小的地区土壤保持能力最强,而植被覆盖度低且坡度较大的山地土壤保持能力最弱.土壤保持功能总价值为58 198.83×104元/a,其中减少水蚀功能价值为442.83×104元/a,减少风蚀功能价值为57 756×104元/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头沟 生态系统 土壤保持功能 生态经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被引量:32
20
作者 香宝 任华丽 +4 位作者 马广文 李咏红 袁兴中 谢强 苏德苏日古格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22-730,共9页
选取了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水源涵养重要性和土壤保持重要性3个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分析评价,综合评价了成渝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性及其区域分异规律.结果表明:成渝经济区极重要区面积为19 244.00km2,占区域总面积的9.... 选取了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水源涵养重要性和土壤保持重要性3个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分析评价,综合评价了成渝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性及其区域分异规律.结果表明:成渝经济区极重要区面积为19 244.00km2,占区域总面积的9.25%,主要为生物核心栖息地、极重要水源涵养区以及土壤保持极重要区;重要区面积为46 814.76 km2,占区域总面积的22.56%;一般重要区面积为141 344.08 km2,占区域总面积的68.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物多样性保护 水源涵养 土壤保持 成渝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