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工园区环境风险可接受性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路超君 罗宏 吕连宏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0年第3期36-39,共4页
我国的化工园区主要分布在沿江沿海一带,由于园区企业在生产、储运等过程中涉及众多危险物质,存在着潜在的环境风险。本文先对化工园区环境风险进行了分析,从风险认知的角度分析了公众对某化工园区环境风险的可接受性,通过风险偏好理论... 我国的化工园区主要分布在沿江沿海一带,由于园区企业在生产、储运等过程中涉及众多危险物质,存在着潜在的环境风险。本文先对化工园区环境风险进行了分析,从风险认知的角度分析了公众对某化工园区环境风险的可接受性,通过风险偏好理论来解释不同人群对环境风险可接受性的差异,并提出了改善公众可接受性的有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园区 环境风险 风险可接受性 风险认知 风险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吕连宏 薛婕 +2 位作者 杨占红 裴莹莹 罗宏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7-52,共6页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消费国与进口国,煤炭开采和使用过程中引发了以大气污染为主的诸多环境问题。中国即将全面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政策以应对大气污染,但各省份的控制目标仍在研究制定中。应用计量经济学的协整和格兰杰因果...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消费国与进口国,煤炭开采和使用过程中引发了以大气污染为主的诸多环境问题。中国即将全面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政策以应对大气污染,但各省份的控制目标仍在研究制定中。应用计量经济学的协整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选取1986~2012年的煤炭消费量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两个指标,对比研究中国各省份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提出制定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省份的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各不相同,有28个省份的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均为协整关系,有10个省份的煤炭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因果关系,为了保持新常态下区域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制定各省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与措施应区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整 格兰杰因果关系 煤炭消费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环境经济复合系统辨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吕连宏 罗宏 罗柳红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9年第4期9-13,共5页
我国流域环境持续恶化,环境质量下降反作用于经济发展,严重影响了流域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从流域环境的特征分析,流域环境经济复合系统是由社会、经济与环境作用而形成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符合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基本特征,系统发... 我国流域环境持续恶化,环境质量下降反作用于经济发展,严重影响了流域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从流域环境的特征分析,流域环境经济复合系统是由社会、经济与环境作用而形成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符合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基本特征,系统发展中呈现非平衡向有序发展的自组织演化过程,具有明显的耗散结构特征和分形特征等自组织系统特征。以系统理论来研究和解决复杂流域环境问题,提出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研究方法的应用模式,包括提出问题和形成判断,系统建模、仿真分析与优化,结果分析与综合集成,结论与建议等4个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耗散结构 分形 综合集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济学视角的流域环境管理 被引量:7
4
作者 吕连宏 罗宏 冯慧娟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9年第6期71-76,共6页
以自然流域为单元的管理体制是水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以经济学视角研究流域环境管理是从根本上解决流域的环境问题并制定有效环境经济政策的基础。从经典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可知,流域环境资源是公共物品,市场对于流域... 以自然流域为单元的管理体制是水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以经济学视角研究流域环境管理是从根本上解决流域的环境问题并制定有效环境经济政策的基础。从经典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可知,流域环境资源是公共物品,市场对于流域环境资源的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机制设计理论可以在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指导流域环境管理机制设计,提高流域环境管理效率,以此衍生出的流域环境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环境经济学分支,将成为一个新的学科增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环境经济复合系统 机制设计 流域环境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将“低碳”引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思考 被引量:12
5
作者 罗宏 杨占红 冯慧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9-101,110,共4页
遏制全球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发展低碳经济也成为必然选择。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制度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环境管理制度,如何利用现有的环评制度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内... 遏制全球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发展低碳经济也成为必然选择。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制度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环境管理制度,如何利用现有的环评制度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结合环评制度的特点,指出将"低碳"引入环评的必要性,并提出可采取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将"低碳"引入环评制度;在环评制度中通过完善能源分析引导能源结构调整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增加碳排放指标促进低碳产业发展;通过研究污染物与温室气体的关联性,努力实现协同控制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环评制度 温室气体 全球气候变化 能源利用效率 经济社会发展 环境管理制度 宏观与微观 制度作为 研究内容 协同控制 排放指标 能源分析 结构调整 产业发展 必然选择 污染物 关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杨占红 王健 +2 位作者 张保留 吴静 罗宏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4-69,共6页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的成果。通过界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内涵,梳理产业特征,从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发展模式、试点示范等角度分...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的成果。通过界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内涵,梳理产业特征,从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发展模式、试点示范等角度分析产业发展状况,识别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基于产业链视角明确产业发展路径:(1)“逆向”产业链的第一步:完善回收体系;(2)产业链中游:升级产业驱动力——创新技术与装备;(3)产业链下游:推广使用循环利用产品;(4)产业内涵延伸:覆盖新品种废弃物和低值废弃物;(5)产业发展重要抓手: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服务业。提出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包括完善产业规制、强化行业标准、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鼓励核心技术攻关、加强清洁高效的梯级利用、强化科技转化能力,加大财税金融扶持、转变支持方式、提高利废企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循环利用 循环经济 资源回收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指标体系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吕连宏 罗宏 路超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8-154,共7页
以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指标体系构建为研究目标,提出预警指标集建立、预警指标筛选、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的3步工作流程,建立水环境污染事故警情分级标准、评估方法与工作流程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构建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南京化工园区突... 以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指标体系构建为研究目标,提出预警指标集建立、预警指标筛选、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的3步工作流程,建立水环境污染事故警情分级标准、评估方法与工作流程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构建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南京化工园区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指标体系,根据区域环境特征与可能的风险事故类型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与阈值。该体系由事故类型、受影响人口数量、事故影响范围、受影响水体大小规模、事故影响地区类别、事故影响时间、事故排毒指数、水环境质量退化程度和水生生物受影响程度共9个指标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 预警 指标体系 指标筛选 警情分级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工业COD总量优化分配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占红 罗宏 +1 位作者 吕连宏 徐永利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4-129,共6页
总量控制是控制污染源发展趋势、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在适度公平的基础上寻求环境、经济、技术、资源等整体最优是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课题。本文以工业城市苏州市为例,研究其工业化学需氧量的排放特征... 总量控制是控制污染源发展趋势、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在适度公平的基础上寻求环境、经济、技术、资源等整体最优是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课题。本文以工业城市苏州市为例,研究其工业化学需氧量的排放特征,以基尼系数法分行业对其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公平性进行评价,并将总量控制与资源、社会和经济相联系,以行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和增加治理投资费用最小化为目标,利用多目标行业总量优化分配模型对苏州市的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进行优化分配。研究结果表明,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能源和水的生产与供应业、造纸及木材加工、医药制造业等行业是苏州市的化学需氧量重点排放行业,经优化分配后,COD排放总量削减了10%,新鲜用水量减少了41.81%,行业年总产值增幅达到214.69%,资源和水环境容量在满足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的条件下实现优化配置,总量控制制度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挥出尽可能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需氧量(COD) 公平性 基尼系数 优化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深度处理印染废水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杨占红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2-45,共4页
作为纺织印染大国,如何实现印染废水中水回用是中国面临的重要课题。作者分别采用臭氧氧化法和超声波-活性炭法对已生化处理的印染废水深度处理。结果表明:臭氧氧化法可去除印染废水中75%的COD,使出水COD降至60 mg/L,超声波-活性炭联合... 作为纺织印染大国,如何实现印染废水中水回用是中国面临的重要课题。作者分别采用臭氧氧化法和超声波-活性炭法对已生化处理的印染废水深度处理。结果表明:臭氧氧化法可去除印染废水中75%的COD,使出水COD降至60 mg/L,超声波-活性炭联合法可去除印染废水中89.6%的COD,使出水COD降至25 mg/L,两种处理方法出水均能满足中水回用要求;通过比较,超声波-活性炭联合法优于臭氧氧化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染废水 中水回用 臭氧氧化 超声波 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土地资源中生态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型芳 王文静 +1 位作者 罗宏 吕连宏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209-215,共7页
根据DPSIR模型构建了城市土地资源中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该体系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结构化的指标设计将生态环境与人口、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等其他要素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充分考察了各要素之间的密切关联。在实证分析方面,以北京... 根据DPSIR模型构建了城市土地资源中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该体系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结构化的指标设计将生态环境与人口、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等其他要素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充分考察了各要素之间的密切关联。在实证分析方面,以北京市为例,对其2011—2014年土地资源中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相关指标变动趋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两大驱动力指标持续上升,对土地资源带来的压力持续存在且逐年增大;城市建设用地的压力不断增大,居住用地造成的压力最为显著;从反应指标和状态指标看,北京市在努力加强城市绿化和生态保护工作,但影响指标目前尚无显著改善,大气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等情况仍不容乐观。最后,针对如何评价和提升城市土地资源中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生态环境 承载力 DPSI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015年上市公司年报的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型芳 吕连宏 +2 位作者 杨占红 王晓 罗宏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644-650,共7页
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新的经济增长点。基于2015年度年报数据,将我国55家上市环保企业划分为水处理、大气污染治理、综合环境服务、资源循环利用、环境监测、生态修复等6个行业,从上市地点、注... 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新的经济增长点。基于2015年度年报数据,将我国55家上市环保企业划分为水处理、大气污染治理、综合环境服务、资源循环利用、环境监测、生态修复等6个行业,从上市地点、注册地点、企业规模、专业化程度、利润、研发效益等层面研究环保产业的发展特征,评估环保产业集中度,并提出进一步发展壮大环保产业的若干建议。结果表明:我国环保企业上市地点多集中于中小企业板市场(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东部地区特别是江苏、广东、浙江和北京4个省市具有显著的地理集中优势;上市环保企业的规模还较小,但专业化程度正在不断提高;各行业毛利润率存在较大差异,营业收入最高的大气污染治理行业毛利润率最低,营业收入较小的环境监测行业毛利润率最高;水处理行业的研发效益最高,环境监测行业和生态修复行业的研发效益相对较低;环保产业市场结构类型介于竞争型和低集中寡占型之间,产业集中度较低,市场竞争较为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产业 上市公司 产业集中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碳排放特征演进及中国应对建议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占红 裴莹莹 +1 位作者 罗宏 薛婕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5-192,共8页
通过系统地比较各主要国家CO_2排放总量、人均排放量及排放强度等,总结发达国家碳排放特点,分析中国碳排放历程及各阶段出现的原因。比较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结合中外碳排放特征,总结中国碳排放及应对气候... 通过系统地比较各主要国家CO_2排放总量、人均排放量及排放强度等,总结发达国家碳排放特点,分析中国碳排放历程及各阶段出现的原因。比较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结合中外碳排放特征,总结中国碳排放及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中国新常态下应对气候变化的建议,包括在国际层面上,积极参与气候谈判,推动国际社会低碳化发展,在中国层面上,切实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引领经济低碳发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碳排放特征 气候变化 应对建议 CO_2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型芳 罗宏 吕连宏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517-524,共8页
针对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关系,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和脱钩理论,选取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日本、德国、韩国、沙特阿拉伯、加拿大、英国10个主要碳排放国家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分析... 针对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关系,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和脱钩理论,选取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日本、德国、韩国、沙特阿拉伯、加拿大、英国10个主要碳排放国家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分析结果表明:欧盟等国协调性较好,中、印等发展中国家需要加强。EKC与脱钩理论在度量低碳方面是统一的(2种方法下考察碳强度得到的弹性和结论基本一致),在构建低碳指标长、短期目标时,可分别参考EKC回归系数(β)和Tapio脱钩弹性系数(e);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方面,发展中国家可借鉴欧盟等国经验,力求较低碳排放和较高经济增长之间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经济增长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脱钩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安市8种绿化植物滞尘能力及光合响应差异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恩宝 刘美华 +3 位作者 吕连宏 裘璐函 王立竹 伊力塔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6-240,共5页
为研究临安市常见绿化植物的滞尘能力及光合响应差异,选择阔叶树和竹子共8种常见绿化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观测和室内试验相结合,对其在秋季雨后5、10和15 d的叶片滞尘能力进行测定,并研究粉尘污染对植物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影响... 为研究临安市常见绿化植物的滞尘能力及光合响应差异,选择阔叶树和竹子共8种常见绿化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观测和室内试验相结合,对其在秋季雨后5、10和15 d的叶片滞尘能力进行测定,并研究粉尘污染对植物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影响,比较不同类型植物对粉尘污染的抗性优劣。结果表明:所选植物均有一定的滞尘能力,且叶片的滞尘能力在相同污染环境下,表现为广玉兰>木荷>毛竹>雷竹>香樟>珊瑚树>苦槠>黄山栾树;珊瑚树和毛竹叶片受粉尘污染后,其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在相同条件下较其他植物损失小,即抗粉尘污染能力较强;而香樟、雷竹的损失率较大,即抗粉尘污染能力较弱。在选择植物作为行道树时,考虑植物叶片滞尘能力的同时,更要参考其抗粉尘能力,综合评价选择绿化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安市 绿化植物 粉尘污染 滞尘能力 光合响应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行业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特征及节能减排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裴莹莹 王晓 +1 位作者 张型芳 吕连宏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6-149,154,共5页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但是随着电力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的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环境的制约。"十二五"期间随着电力行业节能环保政策的不断实施,电力行业结构和规模发生改变,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不断提高...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但是随着电力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的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环境的制约。"十二五"期间随着电力行业节能环保政策的不断实施,电力行业结构和规模发生改变,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不断提高,节能减排效果明显。系统分析电力行业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特征,总结出"十二五"期间电力行业实现节能减排的影响因素,并从政策、市场、技术等层面提出未来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行业 能源消耗 污染物排放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流域建设理念与发展模式探讨 被引量:19
16
作者 曹宝 罗宏 吕连宏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1年第1期31-35,39,共6页
建设生态流域、协调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已成为当前流域研究的重点。对生态流域的概念及内涵进行了探讨,阐述了生态城市和生态乡村建设示范的规划目标,提出开展生态流域建设应重点开展流域分区与保护、城市群发展规... 建设生态流域、协调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已成为当前流域研究的重点。对生态流域的概念及内涵进行了探讨,阐述了生态城市和生态乡村建设示范的规划目标,提出开展生态流域建设应重点开展流域分区与保护、城市群发展规划、生态产业规划、人工系统结构与功能调整四个方面的研究,以流域人工系统物质流和能量流的生态化为核心,深入开展生态流域建设规划综合研究,为流域健康、稳定及和谐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域 生态城市 生态乡村 生态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建立低碳标志认证制度的初步设想 被引量:4
17
作者 裴莹莹 吕连宏 罗宏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5-99,共5页
低碳标志认证制度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和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有效手段,大力发展低碳标志认证制度是顺应国际趋势、符合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在分析中国开展低碳标志工作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先进经验,初步设计中国低碳标志认证制度框架... 低碳标志认证制度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和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有效手段,大力发展低碳标志认证制度是顺应国际趋势、符合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在分析中国开展低碳标志工作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先进经验,初步设计中国低碳标志认证制度框架,并根据中国的自身特点提出推进低碳标志认证制度的若干建议,为推进中国经济向低碳经济模式转型、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标志 认证制度 制度框架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基于产业链运行机制的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冯慧娟 张继承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1-94,共4页
再生资源产业链是否有足够的运行动力,是制约再生资源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再生资源产业链的构成和运行机制,认为目前我国资源再生产业运行的基本动力主要依靠企业内部成本外部化和牺牲劳动者的社会福利获得。必须改变... 再生资源产业链是否有足够的运行动力,是制约再生资源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再生资源产业链的构成和运行机制,认为目前我国资源再生产业运行的基本动力主要依靠企业内部成本外部化和牺牲劳动者的社会福利获得。必须改变目前这种不可持续的回收利用模式,通过寻求产业链运行的其他动力来源,实现我国资源再生产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资源产业 产业链 运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污染态势与全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 被引量:27
19
作者 吕连宏 罗宏 王晓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15,共7页
从缓解煤炭消费与大气污染矛盾出发,剖析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的严峻态势,分析"十三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的思路、目标和具体指标,预测全国社会经济与能源消费的发展趋势,利用情景分析方法评估了不同污染控制水平情景下的全国煤炭... 从缓解煤炭消费与大气污染矛盾出发,剖析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的严峻态势,分析"十三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的思路、目标和具体指标,预测全国社会经济与能源消费的发展趋势,利用情景分析方法评估了不同污染控制水平情景下的全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限值。研究结果表明,为了实现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到2020年,全国主要大气污染物SO2、NOx和烟尘的排放量控制目标为1800万t、1575万t和900万t;全国煤炭消费量仍将持续增长,但通过进一步提高煤炭的清洁利用水平和污染控制水平,控制在42亿t以内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煤炭消费总量 情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气候变化背景下国际贸易的思考
20
作者 杨占红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5-69,共5页
气候变化作为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大背景,必然会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发达国家碳排放已趋平稳,中国因经济快速发展,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呈上升趋势,但人均量仍低于发达国家。气候变化及其应对对国际贸易具有结构升级、先进技术扩散、... 气候变化作为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大背景,必然会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发达国家碳排放已趋平稳,中国因经济快速发展,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呈上升趋势,但人均量仍低于发达国家。气候变化及其应对对国际贸易具有结构升级、先进技术扩散、运输方式优化、内涵能源减少等方面的有利影响,以及削弱相对优势、挤压市场空间、引发贸易摩擦和加剧污染转移等方面的不利影响。气候变化背景下,提出应推动国际贸易的低碳化、建立互利共赢贸易机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贸易发展等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国际贸易 影响 C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