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生植物对面源污水净化效率研究 被引量:162
1
作者 高吉喜 叶春 +2 位作者 杜娟 孟裕芳 闫自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47-251,共5页
于自然条件下研究了慈茹、菱白等7种水生植物对面源污水的净化率。结果表明,7种试验植物对水体中N、P均有很高的净化率,其中以慈茹和菱白的综合净化率为最高。由于不同植物对N、P的净化率不同,所以多种植物配置可提高植物对面... 于自然条件下研究了慈茹、菱白等7种水生植物对面源污水的净化率。结果表明,7种试验植物对水体中N、P均有很高的净化率,其中以慈茹和菱白的综合净化率为最高。由于不同植物对N、P的净化率不同,所以多种植物配置可提高植物对面源污水的综合净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面源污水 净化 水污染 污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亚城市景观变化的监测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家骥 舒俭民 +3 位作者 高吉喜 菅小东 柳若安 张林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33-236,共4页
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动态监测是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区域环境保护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项研究采用了遥感技术,对三亚城市景观中不同景观组分的优势度值和边界形状等空间结构指标,对林木覆盖率和生物量等景观稳定状况指标进行了监测,同... 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动态监测是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区域环境保护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项研究采用了遥感技术,对三亚城市景观中不同景观组分的优势度值和边界形状等空间结构指标,对林木覆盖率和生物量等景观稳定状况指标进行了监测,同时配合了典型采样和勘测等地面工作,提高监测数据的可信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监测体系和Sanya-Landscape信息系统,对三亚城市生态环境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价,准确地反映了该区域生态环境的现状和特征,为三亚城市生态环境的规划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果证明,本研究采用的指标及指标的采集方法是区域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变化 城市规划 环境监测 生态环境 三亚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浙、皖、闽、湘、鄂、赣7省酸沉降农业危害——农业损失估算 被引量:25
3
作者 张林波 曹洪法 +4 位作者 沈英娃 高吉喜 舒俭民 刘连贵 熊严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89-491,共3页
为估算苏、浙、皖、闽、湘、鄂、赣7省由酸沉降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利用野外开顶式熏气装置对水稻、小麦、大麦、棉花、大豆、油菜、番茄、胡萝卜和菜豆9种作物进行模拟酸雨与SO2的单独处理和复合处理。建立酸雨pH值和SO2浓... 为估算苏、浙、皖、闽、湘、鄂、赣7省由酸沉降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利用野外开顶式熏气装置对水稻、小麦、大麦、棉花、大豆、油菜、番茄、胡萝卜和菜豆9种作物进行模拟酸雨与SO2的单独处理和复合处理。建立酸雨pH值和SO2浓度对农作物产量的单一影响模型和复合影响模型,从而推算出自然条件下7省农作物受酸沉降危害的减产量,利用市场价格法估算并分析酸沉降造成的7省农业经济损失。分析表明,酸沉降已对7省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7省主要农作物受酸沉降影响播种面积达991.83万hm2,减产562.41万t,经济损失约合36.99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损失 酸雨 农业危害 农作物 环境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