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堆存粉煤灰长期淋溶过程污染物释放特征与环境风险评估
1
作者 卢永琦 肖嘉宁 +4 位作者 迭庆杞 徐思琪 黄瑞潇 孔祥蕊 杨玉飞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479-5490,共12页
为研究堆存粉煤灰中污染物释放特征及其环境影响,以陕西榆林某电厂循环流化床粉煤灰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其在降雨影响下,污染物Cr、Cu、As、Se、Mo、Ba、F^(−)、COD、TN释放规律及其环境风险。结果表明,浸出过程中污染物浸出率为Mo>Se&... 为研究堆存粉煤灰中污染物释放特征及其环境影响,以陕西榆林某电厂循环流化床粉煤灰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其在降雨影响下,污染物Cr、Cu、As、Se、Mo、Ba、F^(−)、COD、TN释放规律及其环境风险。结果表明,浸出过程中污染物浸出率为Mo>Se>F^(−)>TN>As>Cu>Ba>COD>Cr,Mo浸出率最高(77.74%),Cr最低,主要以残渣态赋存有关。淋溶过程中,F^(-)浓度呈先下降再上升后趋稳的规律,其余污染物均大致随时间逐渐降低后趋稳;不同pH条件下,Cr、Cu、As、Ba在pH=3,Se、COD、TN在pH=5,Mo、F^(−)在pH=7时释放量最高;动力学分析表明,Cr、Cu、Se、Mo、Ba的释放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F^(−)、COD、TN符合Freundlich方程,As在pH=3时符合抛物线方程,在pH=5、7时符合Freundlich方程。根据拟合结果对污染物释放量进行预测,Se、F在5年内可能会超出当地土壤背景值。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浸出液中As、Se、Mo、F^(−)、COD、TN均超出地表水或地下水体Ⅲ类标准限值;RAC评估表明,微量元素风险依次为Se>As>Mo>Cu>Ba>Cr,Se为中等风险,其余为低风险,潜在生态风险评估表明As、Cu、Cr的潜在生态风险为轻微污染。两种方法对As、Cu、Cr的风险大小评价结果一致,均为As>Cu>Cr。本研究可为堆存粉煤灰的污染物释放与环境风险管理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存粉煤灰 淋溶 重金属 环境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硬度和pH校正的锌的水生生物基准研究
2
作者 蒿梦秋月 付卫强 +2 位作者 李小峰 刘大庆 冯承莲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3-382,共10页
水环境因素(如pH、硬度等)对重金属的水生生物毒性有着重要的影响,进而会影响重金属的水质基准标准。目前我国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重金属的指标大都是在标准实验条件下测试获得的,并没有考虑实际水环境中环境要素的影响。锌(Zn)是... 水环境因素(如pH、硬度等)对重金属的水生生物毒性有着重要的影响,进而会影响重金属的水质基准标准。目前我国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重金属的指标大都是在标准实验条件下测试获得的,并没有考虑实际水环境中环境要素的影响。锌(Zn)是生命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也是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系统探究典型水环境要素对锌生物毒性的影响作用对我国水质基准和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基于实验室实测的8种水生生物pH和硬度的单因素实验的相关数据,同时结合生物有效性校正模型和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模拟,构建出锌的基于多要素的多元线性毒性预测模型,并基于预测模型外推获得锌的危害浓度,急性基准值为300μg·L^(-1),HC5值为600μg·L^(-1)。本研究综合考虑了关键水环境参数硬度和pH值对锌生物的综合影响,与其他国家或组织无校正或只基于硬度校正相比将更加完善和准确,研究结果可为水质基准推导和校正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水质基准 模型校正 物种敏感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一代风险评估及其应用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廷英 崔艳芳 +2 位作者 闫振飞 叶璟 冯承莲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3,共9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替代毒理学的快速发展以及动物实验禁令在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推广,传统风险评估的局限性日益凸显,下一代风险评估(next generation risk assessment,NGRA)应运而生。NGRA是一种替代动物实验的新型风险评估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替代毒理学的快速发展以及动物实验禁令在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推广,传统风险评估的局限性日益凸显,下一代风险评估(next generation risk assessment,NGRA)应运而生。NGRA是一种替代动物实验的新型风险评估方法,它依赖于通过体外测试、体外-体内外推(in vitro to in vivo extrapolation,IVIVE)、计算毒理学、交叉参照等新路线方法(new approach methodologies,NAMs)生成的数据,这些方法使用基于人类的模型,准确地反映了人类生物学,增加了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以及高效性。本文系统整理了NGRA的研究现状和进展,简要介绍了NGRA的框架,主要围绕NGRA采用的NAMs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重点分析,同时分享多种暴露场景下的应用案例,并对NGRA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化学物质环境管理提供更好的方法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一代风险评估 体外测试 体外-体内外推 计算毒理学 交叉参照 新路线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运河流域农药的污染特征和生态风险优先排序
4
作者 谭旭 张萌 +3 位作者 邓洋慧 郭昌胜 张恒 徐建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0,I0016,共11页
农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地表水体中引入了包括农药在内的大量新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对地表水生态环境产生潜在的危害。对北运河流域河流中除草剂、杀虫剂和杀菌剂共33种典型农药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北运河流域表层水体中有33种目标农药均... 农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地表水体中引入了包括农药在内的大量新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对地表水生态环境产生潜在的危害。对北运河流域河流中除草剂、杀虫剂和杀菌剂共33种典型农药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北运河流域表层水体中有33种目标农药均被检出,其中15种农药的检出率达到100%,不同采样点中农药质量浓度为nd(未检出)~75.39 ng/L,平均质量浓度为1.69 ng/L,在干流中农药的浓度总体呈从上游到下游逐渐降低的趋势。郊区河流与城市河流的农药浓度并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和水体理化性质对农药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发现其分布受到耕地、森林、人工地表、pH、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总溶解性固体和浊度的影响,不同农药受到的影响存在差异。采用环境健康优先指数法(EHPi),综合考虑污染物的暴露风险和危害特征,对北运河流域河流中的农药进行了优先排序。EHPi得分前五的农药分别是吡虫啉、特丁基嗪、阿特拉津、西玛津和特丁净,其中吡虫啉的得分要明显高于其他4种农药。研究分析了北运河流域河流中农药的污染特征、影响因素和生态风险,为农药类污染物的监管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北运河流域 污染特征 影响因素 优先排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氯酚类的污染现状与风险评估
5
作者 栗垚 奚佳音 +2 位作者 西振瑜 王晓南 王学东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9-359,共11页
氯酚类化合物(chlorophenols,CPs)多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关键原料,因此具有较高的排放量,结合其较高的生态毒性效应,氯酚类对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值得关注。本文收集筛选了氯酚类对土壤动植物的毒性数据,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species sensiti... 氯酚类化合物(chlorophenols,CPs)多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关键原料,因此具有较高的排放量,结合其较高的生态毒性效应,氯酚类对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值得关注。本文收集筛选了氯酚类对土壤动植物的毒性数据,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法和评估因子(assessment factor,AF)法推导12种氯酚类污染物的预测无效应浓度(predicted no-effect concentration,PNEC)值。搜集了国内外土壤中氯酚类的环境暴露浓度,应用风险商值法(risk quotient,RQ)评估其潜在的生态风险水平。结果显示,基于SSD法的2-氯酚、2,4-二氯酚、2,4,5-三氯酚、2,4,6-三氯酚和五氯酚的PNEC分别为2.3751、3.4237、0.7500、7.6887和1.1619 mg·kg^(-1)。其中,2,4,5-三氯酚的PNEC值较低,表明其具有较高的潜在生态风险;2,4,6-三氯酚的PNEC值较高,风险较低。基于AF法得出的PNEC值均较低,3-氯酚、4-氯酚、3,4-二氯酚、3,5-二氯酚、2,3,5-三氯酚、2,3,6-三氯酚和2,3,4,5-四氯酚的PNEC分别为0.0519、0.0012、0.1217、0.0320、0.0032、0.0162和0.2079 mg·kg^(-1)。进一步分析发现,国内外土壤中氯酚类化合物的暴露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国外土壤中氯酚类含量普遍高于国内,其中芬兰最高;我国国内则以湖北省的污染水平相对较高。具体而言,国内湖北省某退役炼油厂和天津市某排污河沿岸的土壤中氯酚含量较高,其中湖北省2-氯酚的含量高达2.21 mg·kg^(-1)。国外芬兰的氯酚类污染物环境暴露值普遍偏高,某锯木厂附近土壤2,3,4,6-四氯酚和五氯酚的浓度分别高达17000 mg·kg^(-1)和1900 mg·kg^(-1)。这些高含量的氯酚类化合物可能与当地的工业活动及历史使用背景密切相关,特别是木材厂中木材防腐剂的广泛使用,导致氯酚类在土壤中残留量较高,达到显著水平。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我国部分省市土壤中氯酚类存在轻度(0.01≤RQ<0.1)和中度(0.1≤RQ<1)生态风险,未出现重度风险;国外的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国家存在氯酚类中度(0.1≤RQ<1)甚至重度(RQ≥1)污染风险的现象。具体而言,国内湖北省炼油厂退役场地的2-氯酚和天津市某排污河沿岸的五氯酚存在一定的污染风险,天津市土壤中的2,3,5-三氯酚污染存在较高风险。国外荷兰和芬兰的锯木厂周边地区,以及以色列、加拿大和美国的部分地区,多数氯酚类污染物均存在重度污染风险。因此,需特别关注特定区域和特殊行业周边土壤中氯酚类污染物的生态风险问题,以制定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和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氯酚类 物种敏感度分布 评估因子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阻隔高密度聚乙烯膜材料抗氧剂耗损研究现状与进展
6
作者 吉栋梁 徐亚 +2 位作者 高耀 向锐 刘玉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1-180,共10页
源头管控是“十四五”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控的主阵地和关键战场,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是防止重点污染源污染的核心材料。抗氧剂(ATOs)是延缓HDPE膜氧化老化、保障其长效服役的主要组分。针对目前复杂填埋环境中HDPE膜ATOs耗损机制不明... 源头管控是“十四五”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控的主阵地和关键战场,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是防止重点污染源污染的核心材料。抗氧剂(ATOs)是延缓HDPE膜氧化老化、保障其长效服役的主要组分。针对目前复杂填埋环境中HDPE膜ATOs耗损机制不明、精准预测方法缺失、耗损规律不清等不足,制约进一步开展服役性能演化预测和耐耗损优化调控的问题,文中在简要回顾HDPE膜劣化和抗氧剂抗氧机理的基础上,系统综述了ATOs耗损的预测方法和配套实验方法,梳理了不同条件下抗氧剂耗损规律和作用因子,探讨了抗氧剂耗损的主要机制,最后针对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将来需要重点关注并开展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头管控 高密度聚乙烯膜老化 抗氧剂 耗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化学品和新污染物管理政策及管控策略分析
7
作者 张家浩 樊团团 +2 位作者 叶璟 胡晓钧 冯承莲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79,共12页
新污染物(new pollutants)是近些年来环境污染防治领域的研究重点课题。相对于人类已经拥有完备的检测手段、充分的管控力度和成熟的末端去除经验的传统污染物,新污染物的“新”在于其种类仍然在不断增加、监测管控的技术还未成体系、... 新污染物(new pollutants)是近些年来环境污染防治领域的研究重点课题。相对于人类已经拥有完备的检测手段、充分的管控力度和成熟的末端去除经验的传统污染物,新污染物的“新”在于其种类仍然在不断增加、监测管控的技术还未成体系、危害性、隐蔽性和持久性更大。因此,整个新污染物的防治课题将会是未来几十年内环境污染防治的主战场。为响应美丽中国建设、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考虑到新污染物和化学品之间的关系以及政策在管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对化学品和新污染物管控政策做系统介绍,分别从全球化学品和我国新污染物两方面介绍政策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进程,阐述了国外化学品管控政策建设工作,最后对目前我国新污染物管控政策建设工作提出建议,以期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污染物 国外化学品管控 我国新污染物管控 政策 前景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固体废物的XRF-XRD耦合光谱指纹特征识别
8
作者 黄瑞潇 卢永琦 +3 位作者 郑志敏 杨玉飞 杨金忠 黄启飞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585-5595,共11页
针对常见的10类固体废物开展X射线荧光(XRF)与X射线衍射(XRD)实验,通过非参数检验提取固体废物的XRF与XRD指纹特征,并采用归一化的方式结合两种指纹特征形成XRF-XRD耦合光谱指纹特征,以三种指纹特征为数据集训练机器学习分类模型,发现... 针对常见的10类固体废物开展X射线荧光(XRF)与X射线衍射(XRD)实验,通过非参数检验提取固体废物的XRF与XRD指纹特征,并采用归一化的方式结合两种指纹特征形成XRF-XRD耦合光谱指纹特征,以三种指纹特征为数据集训练机器学习分类模型,发现随机森林模型分类识别效果最好,验证集分类精确度、召回率、准确率分别达98.0%、97.5%、97.6%,证实耦合光谱指纹特征分类效果优于单一光谱指纹特征.形成了固体废物XRF-XRD多维指纹特征提取方法,为固体废物指纹特征识别奠定方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纹特征 固体废物 XRF XR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理论机理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4
9
作者 孙勇 赵健烽 +1 位作者 赵榕 乔琴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6-222,共7页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被视为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深入探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首先解析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系统过程,然后进一步揭示了生态产品价值实...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被视为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深入探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首先解析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系统过程,然后进一步揭示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理,主要包括产业结构优化效应、生态保护激励效应、人才下乡吸引效应、资源优化配置效应和城乡福利交换效应。然而,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还面临诸多挑战,如价值评估与核算体系不完善、市场发育不成熟、政策支持不足及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论文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现实路径,包括构建完整的生态产品价值评估体系、深化市场机制改革与完善、强化政策引领与制度创新、创新利益联结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 乡村振兴 生态振兴 可持续发展 理论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研发与应用进展
10
作者 肖瀚 余红 臧永歌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6-39,共4页
概述了国内外关于微生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以及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概况与进展,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研究和应用方向,旨在为石油污染土壤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的高质量发展及绿色低碳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石油污染物 土壤 微生物修复 植物修复 联合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