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粉煤灰在环境修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基于Web of Science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中浤 吕旭波 +1 位作者 刘新妹 李晓光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8-893,899,共7页
为深入了解粉煤灰在环境修复领域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客观反映相关国家(地区)、机构和个人在该领域的科学贡献和影响。本文采用ISI Web of Knowledge的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数据库,数据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 为深入了解粉煤灰在环境修复领域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客观反映相关国家(地区)、机构和个人在该领域的科学贡献和影响。本文采用ISI Web of Knowledge的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数据库,数据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和HistCite Pro,对1990~2022年该库收录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从发文量TOP10的国家(地区)、高产作者、来源期刊、重要研究机构和研究方向热点等方面对1990年以来粉煤灰在环境修复领域的应用和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了解粉煤灰在环境修复领域的研究方向、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环境修复 文献计量 HistCite Pro Citespace 研究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和水环境约束下的产业布局优化研究--以铁岭市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邬娜 傅泽强 +2 位作者 吴佳 谢园园 迟明慧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600-606,共7页
基于水生态功能对产业布局的约束机制,将水生态约束分解量化为水资源约束和水环境约束,构建了涵盖水资源、水环境本底因素和产业布局对水资源、水环境产生的胁迫因素在内的水生态约束分区指标体系,提出了水生态约束分区方法。以铁岭市为... 基于水生态功能对产业布局的约束机制,将水生态约束分解量化为水资源约束和水环境约束,构建了涵盖水资源、水环境本底因素和产业布局对水资源、水环境产生的胁迫因素在内的水生态约束分区指标体系,提出了水生态约束分区方法。以铁岭市为例,进行水生态约束分区区划,最终将铁岭市划分为水资源约束高-水环境约束高、水资源约束中-水环境约束中、水资源约束低-水环境约束高、水资源约束低-水环境约束中、水资源约束低-水环境约束低等5种水生态约束分区类型,并提出了不同类型区限制、改造、鼓励的产业类型以及产业发展重点等产业布局优化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约束 水环境 水资源 产业布局 优化 铁岭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物环境指示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蔡文倩 朱延忠 +3 位作者 刘静 周娟 林岿璇 刘录三 《广西科学》 CAS 2015年第5期532-539,共8页
随着世界范围内海洋沿岸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干扰越来越大,近岸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进而影响到栖居于此的生物。同时,生物对环境压力的响应具有明显的时空梯度,研究生物的变化状况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估环境质量状况。本... 随着世界范围内海洋沿岸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干扰越来越大,近岸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进而影响到栖居于此的生物。同时,生物对环境压力的响应具有明显的时空梯度,研究生物的变化状况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估环境质量状况。本文对国内外海洋生物环境指示作用研究现状进行系统地描述,并以大型底栖动物为例,重点介绍生物指数的发展情况及其在生物环境指示作用研究中的应用。建议加强野外观测平台的建设,建立适用于我国海域特征的指数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指示 海洋环境质量 生物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辽河表层水中邻苯二甲酸酯分布特征及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2
4
作者 时瑶 马迎群 +3 位作者 秦延文 刘志超 杨晨晨 迟明慧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7-206,共10页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了大辽河表层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有机污染物的浓度水平,分析其分布特征,并对PAEs类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辽河表层水中共检出4种PAEs,其质量浓度范围为n.d.#0.754μg·...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了大辽河表层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有机污染物的浓度水平,分析其分布特征,并对PAEs类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辽河表层水中共检出4种PAEs,其质量浓度范围为n.d.#0.754μg·L^(-1)。4种PAEs类中质量浓度平均值最高的为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IOP)(0.36μg·L^(-1)),最低的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0.01μg·L^(-1))。4种PAEs浓度贡献大小依次为: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IO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DBP浓度基本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与国内其他水域相比,大辽河表层水中PAEs的污染程度处于较低水平。DMP和DEP的最高值均出现在营口市区最主要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污口之一——纱厂潮沟采样点,DBP和DIOP的最高值则分别出现在牛庄大桥和港监潮沟采样点。总PAEs类有机污染物分布趋势为:在工业分布较多的区域及主城区附近水域PAEs浓度较高,大辽河上游区域PAEs浓度相对较低。利用US EPA健康风险评估模型粗略估算,大辽河表层水中PAEs类污染物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值低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辽河 表层水 邻苯二甲酸酯 分布特征 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流域水环境沉积物质量风险评估 被引量:9
5
作者 秦延文 韩超南 +2 位作者 郑丙辉 张雷 曹伟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25,43,共8页
采集辽河流域浑河、太子河干流及大伙房水库共56个站点的表层沉积物样品,根据相平衡分配法的修正模型建立辽河流域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基准(Cu、Pb、Zn、Cd的SQC(基于CCC)分别为75.26μg/g、25.72μg/g、255.96μg/g、2.52μg/g),依据重金... 采集辽河流域浑河、太子河干流及大伙房水库共56个站点的表层沉积物样品,根据相平衡分配法的修正模型建立辽河流域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基准(Cu、Pb、Zn、Cd的SQC(基于CCC)分别为75.26μg/g、25.72μg/g、255.96μg/g、2.52μg/g),依据重金属急、慢性生物毒性风险确定辽河流域沉积物重金属质量三级标准,并创建沉积物质量风险评估方法——沉积物污染指数法(SPI),对辽河流域水环境进行沉积物质量风险评估,评估结果显示:浑河干流中下游、太子河中上游及大伙房水库库中、库尾处的沉积物质量状况为中风险,此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使长期生活在其中的底栖生物受到轻微重金属慢性毒性影响,其中浑河中游红透山铜矿处和细河上游沈阳工业区的沉积物质量风险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质量风险评估 沉积物质量基准 沉积物质量标准 沉积物污染指数法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设计水文条件的铁岭水环境容量核算 被引量:10
6
作者 彭嘉玉 雷坤 +4 位作者 乔飞 周刚 张鑫 郝晨林 王淑一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470-476,共7页
水环境容量是污染物总量控制的重要理论基础,设计水文条件的选取是水环境容量核算的关键内容。建立了铁岭流域稳态水质模型,计算了在生物学方法(30B3、4B3)和水文学方法(7Q10、30Q10)条件下铁岭控制单元的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30B3和30... 水环境容量是污染物总量控制的重要理论基础,设计水文条件的选取是水环境容量核算的关键内容。建立了铁岭流域稳态水质模型,计算了在生物学方法(30B3、4B3)和水文学方法(7Q10、30Q10)条件下铁岭控制单元的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30B3和30Q10设计水文条件下COD水环境容量分别为8 048.74和9 658.49 t/a,氨氮水环境容量为549.15和658.97 t/a;4B3和7Q10设计水文条件下氨氮的水环境容量为439.33和494.26 t/a。传统水文学方法核定的水环境容量与生物学方法核定结果相近,但是其设计流量的保证率偏低,污染防控风险增加。水环境容量与入河污染负荷的核定结果表明,铁岭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超过了其水环境承载力,需优化水库的调节能力,合理配置水资源,以增加河道纳污能力,实现污染防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容量 设计水文条件 风险控制 水环境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的地下水溶质运移替代模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柏晓鹏 南瑞川 +2 位作者 杜甫 闫晓惠 张婷婷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0-63,共4页
地下水污染溯源和含水层参数反演等逆问题通常受到大量计算负荷量的限制。为解决这一问题,考虑采用替代模型,以降低地下水逆问题的计算成本。首先采用模拟退火—拉丁超立方采样(SA-LHS)抽取200组工况;运用Visual Modflow的MODFLOW模块、... 地下水污染溯源和含水层参数反演等逆问题通常受到大量计算负荷量的限制。为解决这一问题,考虑采用替代模型,以降低地下水逆问题的计算成本。首先采用模拟退火—拉丁超立方采样(SA-LHS)抽取200组工况;运用Visual Modflow的MODFLOW模块、MT3DMS模型进行地下水溶质运移模拟;最后利用随机森林(RF)模型建立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的替代模型。结果表明,替代模型精度较高,值得强调的是,Visual Modflow模拟200组工况需要120 min,随机森林模型仅需0.92 s,运行速度提升7800倍,在保持较高精度的同时大幅减少反复运行地下水污染溶质运移模型的计算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污染 SA-LHS 随机森林 替代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污染指数法在河流水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4
8
作者 刘琰 郑丙辉 +2 位作者 付青 罗岳平 王梅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9-55,共7页
为满足我国水质评价与管理的需要,针对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在水质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污染指数法。采用该方法对湘江干流2009年的水质状况进行了试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模糊综合评判法以... 为满足我国水质评价与管理的需要,针对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在水质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污染指数法。采用该方法对湘江干流2009年的水质状况进行了试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模糊综合评判法以及主成分分析法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水污染指数法在水质类别评价、水质定量评价、主要污染指标识别、劣Ⅴ类水体水质比较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同时,该方法计算过程简单、易掌握,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水污染指数法 定量评价 主要污染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技术及应用案例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雷坤 孟伟 +2 位作者 乔飞 富国 苏保林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2-69,共8页
在研究国内外流域水环境管理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技术方法,剖析了其内涵、特征,并全面阐述了控制单元划分、控制单元水质目标核定、控制单元水环境问题诊断、控制单元水质响应特征分析、控制单元允许纳污量计算与... 在研究国内外流域水环境管理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技术方法,剖析了其内涵、特征,并全面阐述了控制单元划分、控制单元水质目标核定、控制单元水环境问题诊断、控制单元水质响应特征分析、控制单元允许纳污量计算与总量分配、控制单元污染物减排方案制订、控制单元污染物总量监控与评估7项核心技术环节。在此基础上,将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技术方法在辽河流域南沙河控制单元进行技术示范,形成完整的技术方案,为流域水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单元 水质目标管理 总量分配 南沙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江衡阳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鸣宇 秦延文 +3 位作者 张雷 郑丙辉 李发生 贾静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71-275,342,共6页
文章分析了湘江衡阳段28个站点的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d、Pb、Cu、As、Cr、Zn)总量和空间分布特征。参照国内相关标准和背景值,运用相关性分析与地累积指数分析法对检测结果进行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湘江衡阳段表层沉... 文章分析了湘江衡阳段28个站点的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d、Pb、Cu、As、Cr、Zn)总量和空间分布特征。参照国内相关标准和背景值,运用相关性分析与地累积指数分析法对检测结果进行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湘江衡阳段表层沉积物各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排序为:Cd>Pb>Zn>Cu>As>Cr,湘江衡阳段沉积物存在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其中位于水口山工业区的中游水域沉积物污染最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污染 地积累指数分析法 湘江衡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红透山铜矿区土壤中重金属迁移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马迎群 温泉 +3 位作者 秦延文 郑丙辉 张雷 赵艳民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8,共8页
采用柱淋溶实验模拟辽宁省红透山铜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淋溶迁移特征,研究了淋溶液pH、电导率(EC)和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了重金属在淋溶前后的总量和形态变化,并初步探讨其生态与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在1~3次淋溶中,淋溶液p... 采用柱淋溶实验模拟辽宁省红透山铜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淋溶迁移特征,研究了淋溶液pH、电导率(EC)和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了重金属在淋溶前后的总量和形态变化,并初步探讨其生态与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在1~3次淋溶中,淋溶液pH迅速下降,土样中的部分酸性物质被快速溶出,在第3次淋溶之后,淋溶液pH缓慢上升;淋溶初期淋溶液EC大幅度、迅速降低,此后随着淋溶次数的增加EC缓慢降低;Fe、Mn、Cu、As、Cd均能从土样中溶出进入淋溶液,其中Fe、Mn、Cu、As的溶出主要在淋溶初期,而Cd除了在初期有所溶出外,在淋溶后期还存在二次溶出释放阶段;淋溶后土样中绝大部分重金属总量均有所下降,各重金属的解吸率为Cd>As>Fe>Cu>Mn>Zn,其中以Cd、As含量下降最为明显,而Zn基本未溶出;淋溶前后土样中重金属的活性态(弱酸提取态(BCR-1)、可还原态(BCR-2)、可氧化态(BCR-3))含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Fe的活性态含量在淋溶后变化很小,Mn、As的活性态含量在淋溶后有所上升,而Cu、Cd的活性态含量在淋溶后有所下降;随着淋溶的进行,土壤中各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发生了一定变化,从而可能引起其生态与健康风险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土壤重 金属 淋溶 形态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济太”河段重金属在水体、悬浮颗粒物及表层沉积物中的含量特征研究及标准化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秦延文 曹伟 +3 位作者 马迎群 张雷 刘志超 常旭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9,40,共6页
研究了"引江济太"河段(长江—望虞河—贡湖段)孔隙水、上覆水、悬浮颗粒物及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并采用标准化分析方法推测了"引江济太"调水对太湖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引江济太"... 研究了"引江济太"河段(长江—望虞河—贡湖段)孔隙水、上覆水、悬浮颗粒物及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并采用标准化分析方法推测了"引江济太"调水对太湖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引江济太"河段的上覆水和间隙水中的重金属污染较轻,6种重金属(Cd、Pb、Zn、Cu、Cr和As)平均值大多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Ⅰ类标准,且低于美国优先污染物国家推荐水质基准持续浓度。悬浮颗粒物及表层沉积物中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元素是Cd,其中Cd平均值分别为2.20、1.78μg/g,为中国水系沉积物平均值的16、13倍,且达到加拿大淡水沉积物保护准则最初影响水平的3倍左右。标准化分析结果表明,"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对太湖重金属含量的变化有一定影响,"引江济太"河段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可能经过再悬浮过程进入水体,造成水体二次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悬浮颗粒物 孔隙水 上覆水 重金属 引江济太 标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配指数的渤海TN总量分配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邓义祥 雷坤 +4 位作者 富国 周刚 李子成 王淑一 吕丽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62-1869,共8页
以控制渤海富营养化、减少TN排放量为目的,对渤海TN总量分配进行了研究.综合考虑污染物总量分配的公平性和效率,采用环境容量、水资源量、人口、耕地面积、GDP和现状排放量6个因子建立了渤海污染物总量分配指数,构建了基于线性响应场的... 以控制渤海富营养化、减少TN排放量为目的,对渤海TN总量分配进行了研究.综合考虑污染物总量分配的公平性和效率,采用环境容量、水资源量、人口、耕地面积、GDP和现状排放量6个因子建立了渤海污染物总量分配指数,构建了基于线性响应场的污染物总量分配模型.考虑到权重系数的影响,分别按全指标、强调水资源利用和强调非点源3类,构建了7种权重系数方案(F11、F12、F13、F14、F21、F31、F32).结果表明,渤海2010年TN入海量(16.4×10^4t/a)是其环境容量(4.7×10^4t/a)的3.5倍,同时受污染源位置和分配公平性的影响,接近或超过一半以上的环境容量实际上并不能被充分利用.采用总体削减率和削减率≥95%的污染源所占比例2个指标,对7种权重方案下的总量分配结果进行了比较.方案中凡是过分强调单项因子(如环境容量、水资源量、耕地面积等)的TN分配结果均具有明显的不足,只有F13方案兼顾了公平和效率.综合考虑TN总体削减率和削减率≥95%的污染源所占比例2个指标,建议方案F13为推荐方案,其TN总体削减率为85%,其中前10位的污染源削减量之和可占总削减量的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TN 总量分配 分配指数 情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解性有机物特性及在国内的污染研究现状 被引量:14
14
作者 闫晓寒 文威 +1 位作者 解莹 韩璐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9-178,共10页
溶解性有机物(DOM)广泛存在于天然水体中,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影响着天然水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水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循环、微生物群落结构、水环境污染物的形态结构、毒性以及生物有效性等。该文从DOM组分分离与表征、... 溶解性有机物(DOM)广泛存在于天然水体中,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影响着天然水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水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循环、微生物群落结构、水环境污染物的形态结构、毒性以及生物有效性等。该文从DOM组分分离与表征、探究光谱性质、讨论环境效应以及浅析中国水体中DOM污染状况等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水环境系统中DOM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开展天然水体中的DOM进行光谱学特征及其环境效应分析研究,有助于揭示水环境污染的组成成分及来源,对水环境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水体 DOM 光谱特性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辽河表层水体典型抗生素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78
15
作者 秦延文 张雷 +3 位作者 时瑶 马迎群 常旭 刘志超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1-368,共8页
为评价大辽河表层水体抗生素的污染水平和生态风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了大辽河表层水体中5类典型抗生素(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磺胺增效剂、大环内酯类、磺胺类)的污染水平和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大辽河表层水体中共检测出1... 为评价大辽河表层水体抗生素的污染水平和生态风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了大辽河表层水体中5类典型抗生素(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磺胺增效剂、大环内酯类、磺胺类)的污染水平和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大辽河表层水体中共检测出10种抗生素,其质量浓度范围为nd(低于检出限)~1.380μg/L;其中NOR(诺氟沙星)的检出率和质量浓度平均值均最高,分别为92%、0.214μg/L,其次为CIP(环丙沙星)(检出率为75%,质量浓度为0.023μg/L).与国内外其他水域相比,大辽河水体中抗生素的质量浓度总体处于较普通水平.在检出的10种抗生素中,除TC(四环素)和CTC(金霉素)外,其余8种抗生素质量浓度最高值均出现在营口市区最主要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污口之一——纱厂潮沟采样点,并且该采样点NOR的质量浓度和检出率均最高,这反映了喹诺酮类抗生素在大辽河流域有很高的使用率.大辽河抗生素总的分布趋势是上游污染水平较低,城市周围污染水平较高.评价结果表明,大辽河水体中的抗生素对相应的敏感物种存在较高的生态毒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辽河 表层水 抗生素 污染特征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演变过程及原因探讨 被引量:44
16
作者 刘录三 郑丙辉 +3 位作者 李宝泉 蔡文倩 韩庆喜 林岿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4-145,共12页
根据近30年来的长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历史资料,以及2009年和2010年的现场调查数据,从长江口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出发,分析了其长期演变的过程和规律,旨在阐明底栖动物群落的演变趋势,识别其重要演变时段。同时结合长江口海域... 根据近30年来的长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历史资料,以及2009年和2010年的现场调查数据,从长江口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出发,分析了其长期演变的过程和规律,旨在阐明底栖动物群落的演变趋势,识别其重要演变时段。同时结合长江口海域近50~60年来的入海径流量和携沙量变化、营养盐和DO等水质特征变化,分析底栖动物群落的变化原因。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口底栖生物群落的变化可大体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之前,底栖生物群落无论物种数、生物量都维持相对较高的水平;第二阶段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至2005年,由于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底栖生物群落的上述指标都有所降低,表明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干扰的加剧;第三阶段是2005年之后至现在,由于长江口水域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加强,底栖生物群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通过对长江口海域各种环境因素的分析表明,底栖生物群落变化受到长江口区域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共同影响,变化趋势也与环境因素的变化比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演变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宁河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张雷 时瑶 +3 位作者 张佳磊 刘志超 秦延文 迟明慧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41-1049,共9页
随着人口增长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河流水生态系统健康受到严重威胁.为了解大宁河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选取大宁河2011—2015年水体水质[水温、p H、SD(透明度)、ρ(DO)、ρ(COD _(Mn))、ρ(TN)、ρ(TP)]与水生态[藻密度、ρ(Chla)]9个主要... 随着人口增长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河流水生态系统健康受到严重威胁.为了解大宁河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选取大宁河2011—2015年水体水质[水温、p H、SD(透明度)、ρ(DO)、ρ(COD _(Mn))、ρ(TN)、ρ(TP)]与水生态[藻密度、ρ(Chla)]9个主要指标,构建了大宁河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熵值法的综合健康指数法对其水体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1—2015年,大宁河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整体呈亚健康状态,有50.89%的监测样本处于亚健康状态,枯水期健康状态好于丰水期.大宁河各监测断面CHI(综合健康指数)值的季节变化特征为丰水期低于枯水期;年际变化特征为从2011—2015年CHI值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健康状态呈先转好后转差的变化趋势,大宁河水体富营养化趋势明显;空间变化特征为丰水期和枯水期CHI最低值主要位于中下游的白水河、龙门和菜子坝断面,河流水质与人类活动强度密切相关.研究显示,影响大宁河水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因子为营养盐指标[ρ(TN)、ρ(TP)]和有机物指标[ρ(COD _(M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宁河 水生态系统 综合健康指数 健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江下游污染负荷与水质响应关系模型 被引量:11
18
作者 周刚 黑鹏飞 +2 位作者 雷坤 富国 乔飞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83-893,共11页
为了研究赣江下游入河污染物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建立了基于WASP(Water quality Analysis Simulation Program)模型富营养化原理和ELADI(Eulerian-Lagrangian Alternating Direction Implicit Method)有限差分方法的正交曲线平面二维水环... 为了研究赣江下游入河污染物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建立了基于WASP(Water quality Analysis Simulation Program)模型富营养化原理和ELADI(Eulerian-Lagrangian Alternating Direction Implicit Method)有限差分方法的正交曲线平面二维水环境模型WESC2D(Two-Dimensional Water Environment Simulation Code)。模型采用基于双线性插值及亚网格技术的欧拉-拉格朗日方法求解对流项,在简单的浓度峰输运和赣江下游溶解氧变化过程算例检验的基础上,计算与分析了赣江下游入河排污口氨氮污染负荷与水质之间的动态响应关系。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WESC2D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解析解吻合良好,有效地减少了欧拉-拉格朗日方法的数值耗散,并为赣江下游污染负荷与水质响应关系计算提供了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溶解氧 赣江下游 WASP模型 欧拉-拉格朗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辽河主要污染源重金属特征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13
19
作者 常旭 马迎群 +2 位作者 杨晨晨 刘志超 曹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2-38,共7页
为了解大辽河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来源及其污染程度,对大辽河上游来水以及主要排污口的表层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主要重金属(Cr、Co、Cd、Mn、Zn、Ni、Cu、Pb、As)浓度进行了研究,并分别采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和地累积指数评价法对表层水体... 为了解大辽河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来源及其污染程度,对大辽河上游来水以及主要排污口的表层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主要重金属(Cr、Co、Cd、Mn、Zn、Ni、Cu、Pb、As)浓度进行了研究,并分别采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和地累积指数评价法对表层水体和表层沉积物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辽河上游来水中Cr、Cd、Zn、Cu、As、Pb元素浓度均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Ⅰ类标准规定的限值;太子河中Cr、Co、Ni、Cu、Zn、Cd、Pb元素浓度较高,海城河Mn、As元素浓度较高;主要排污口水体中Cr、Cu、As、Cd、Pb元素浓度均低于GB 3838—2002的Ⅰ类标准规定的限值,其中纱厂潮沟、港监潮沟排污口水体重金属浓度较高。大辽河沉积物重金属浓度表现出自上游向下游递减的特征,西潮沟、港监潮沟排污口沉积物重金属浓度高于其他排污口。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表明,大辽河水质情况较好,太子河存在较高的潜在污染风险;而地累积指数评价法表明,大辽河主要汇入河流和主要污染源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大多为清洁,只有西潮沟排污口沉积物中As处于轻度污染,需要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辽河 重金属 污染源 污染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KE11模型在浑河流域水质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20
作者 常旭 王黎 +2 位作者 李芬 时瑶 张雷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8-62,共5页
针对辽宁省浑河流域沈阳段水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应用MIKE11模型构建了流域水动力和水质耦合模型,利用水质实测资料进行了参数率定及模型检验,分析了参数取值的合理性;并研究了不同情景下该流域水质变化趋势及水质改善的效果。结果表明... 针对辽宁省浑河流域沈阳段水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应用MIKE11模型构建了流域水动力和水质耦合模型,利用水质实测资料进行了参数率定及模型检验,分析了参数取值的合理性;并研究了不同情景下该流域水质变化趋势及水质改善的效果。结果表明,模型在率定期和验证期模拟效果均良好,可供水质研究参考并为未来沈阳市污染物排放控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自然增长、社会调控与社会-环境-经济协调发展三种情景进行水质预测,分析了不同发展方式的合理性,结果表明第三种方式最有利于经济环境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KE11 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 预测 浑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