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泊表层沉积物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及分布特性 被引量:22
1
作者 林素梅 王圣瑞 +1 位作者 金相灿 何星存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3-630,共8页
选择鄱阳湖、洞庭湖等6个湖泊的1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用1mol/LKCl溶液提取沉积物中的可溶性有机氮(SON),并研究了SON的含量、分布状况及特性.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沉积物SON含量变异较大,在17.18-292.31mg/kg之间波动,平均为134.45mg/kg,占... 选择鄱阳湖、洞庭湖等6个湖泊的1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用1mol/LKCl溶液提取沉积物中的可溶性有机氮(SON),并研究了SON的含量、分布状况及特性.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沉积物SON含量变异较大,在17.18-292.31mg/kg之间波动,平均为134.45mg/kg,占可溶性总氮(TSN)的51.86%,沉积物总氮的7.14%.污染程度重的沉积物中SON含量均较污染程度轻的高,且SON含量与TN、TSN含量呈正相关,即与沉积物氮污染程度呈正相关.分布状况则与湖泊污染程度、人类活动干扰强度等紧密相关.所研究表层湖泊沉积物中游离氨基酸(FAA)含量处于4.69-42.04mg/kg间,平均为23.27mg/kg,占SON的18.80%,TN的1.24%.FAA与SO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在沉积物中的平均含量及在SON中的比例均较土壤中高,说明湖泊沉积物SON有较大的易分解组分.SON与沉积物可溶性无机氮、有机质、CEC等显著相关.因此,SON是湖泊沉积物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湖泊富营养化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污染严重的沉积物而言,更应重视其SON在湖泊氮循环及富营养化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表层沉积物 可溶性有机氮 含量 游离氨基酸 鄱阳湖 洞庭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湖水体藻类生长潜力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坤阳 储昭升 +3 位作者 金相灿 唐欣昀 郭伟峰 陈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124-2131,共8页
通过采样分析方法,调查了巢湖秋季全湖营养特征,并采用藻类生长潜力实验(AGP实验),研究了秋季巢湖微囊藻的生长潜力。结果表明,巢湖西半湖的富营养化程度高于东半湖。分析并研究富营养化程度不同的西半湖和东半湖的微囊藻的生长潜力测... 通过采样分析方法,调查了巢湖秋季全湖营养特征,并采用藻类生长潜力实验(AGP实验),研究了秋季巢湖微囊藻的生长潜力。结果表明,巢湖西半湖的富营养化程度高于东半湖。分析并研究富营养化程度不同的西半湖和东半湖的微囊藻的生长潜力测定表明,利用西半湖湖水培养的微囊藻群体生长状态优于东半湖。AGP实验表明,巢湖湖水在添加充足磷的情况下,藻类的最大现存量和平均最大特定增长率为7.93×105cells·mL-1和0.25·d-1;而在添加充足氮的情况下,藻类的最大现存量和平均最大特定增长率为2.54×106cells·mL-1和0.38·d-1。微囊藻的最大现存量及最大特定增长率与氮的相关性明显高于磷,说明与磷相比,在秋季水体中氮的增加可能会显著提高秋季蓝藻水华的暴发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 藻类生长潜力 微囊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长寿湖重金属污染评价 被引量:7
3
作者 周莉萍 金相灿 +1 位作者 卢少勇 焦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55-1361,共7页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采集了长寿湖沉积物样品,分析其表层沉积物中Pb、Cd、Cu、Zn、Cr、Ni、Hg、As 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结果表明,按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目前长寿湖主要是Cd、Hg和As的污染,且中部湖区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强度要高于...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采集了长寿湖沉积物样品,分析其表层沉积物中Pb、Cd、Cu、Zn、Cr、Ni、Hg、As 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结果表明,按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目前长寿湖主要是Cd、Hg和As的污染,且中部湖区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强度要高于东部和西部两区。各重金属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Cu-Zn、Cu-Ni、Zn-Ni之间呈极显著相关,说明这3种元素污染源可能相同。由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可知,长寿湖重金属污染只是略超轻微生态危害,各重金属对长寿湖生态风险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Hg>Cd>As>Pb>Ni>Cu>Cr>Zn。应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其生态风险,并提出了相关污染防治措施,为预防和综合治理长寿湖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寿湖 重金属污染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东部流域水稻田周边沟渠水质污染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程萌 卢少勇 +5 位作者 远野 金相灿 任书平 任德有 甘树 黄国忠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15-18,27,共5页
以太湖东部流域水稻田周边沟渠水为研究对象,采集了29个水样,测定了pH值、溶解氧、氨氮、硝氮、总氮、总磷、COD等水质指标,并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水质监测指标。结果表明,太湖东部流域水稻田周边沟渠水总体水质为劣V类,主要受到物理指... 以太湖东部流域水稻田周边沟渠水为研究对象,采集了29个水样,测定了pH值、溶解氧、氨氮、硝氮、总氮、总磷、COD等水质指标,并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水质监测指标。结果表明,太湖东部流域水稻田周边沟渠水总体水质为劣V类,主要受到物理指标(pH值、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和化学指标(氨氮、总氮、总磷)的影响。可见,在太湖东部流域,水稻田周边沟渠水已经成为造成河流及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东部 水稻田 水质指标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沉积物及上覆水体氮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26
5
作者 王伟 卢少勇 +4 位作者 金相灿 邢奕 魏祥东 曾琦 秦普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6-10,共5页
2009年12月底在洞庭湖全湖20个采样点采样,通过测量该20个沉积物样和对应的20个上覆水样的总氮、氨氮、硝氮浓度和沉积物的含水率,揭示洞庭湖沉积物及其上覆水体氮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洞庭湖各点位沉积物全氮平均浓度为547.0mg/kg,与... 2009年12月底在洞庭湖全湖20个采样点采样,通过测量该20个沉积物样和对应的20个上覆水样的总氮、氨氮、硝氮浓度和沉积物的含水率,揭示洞庭湖沉积物及其上覆水体氮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洞庭湖各点位沉积物全氮平均浓度为547.0mg/kg,与滇池、太湖和巢湖相比较低。洞庭湖各分区沉积物氮形态分布比例相差不大,主要形态为有机氮,占全氮的比例达59.9%。洞庭湖各点位沉积物上覆水体总氮平均浓度为2.45mg/L,已经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劣V类水体的标准。洞庭湖各分区沉积物上覆水体氮形态分布不一,硝氮所占比例最大,为35.6%。其中东洞庭湖水体主要氮形态为氨氮,西、南洞庭水体主要氮形态为硝氮。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东西洞庭湖的人类生活方式以及城市、工业发展水平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沉积物 上覆水 氮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Ⅲ)对太湖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竞争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阎峰 储昭升 +3 位作者 金相灿 胡小贞 郑朔方 庞燕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1-65,共5页
采用批量培养的方法研究Fe(Ⅲ)及其不同化学形态与EDTA,柠檬酸和羟基等配体作用对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的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Fe(Ⅲ)浓度(18μmol/L)高于强有机配体EDTA浓度(2.69μmol/L)时,Fe(Ⅲ)主要以胶体和沉淀形态存... 采用批量培养的方法研究Fe(Ⅲ)及其不同化学形态与EDTA,柠檬酸和羟基等配体作用对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的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Fe(Ⅲ)浓度(18μmol/L)高于强有机配体EDTA浓度(2.69μmol/L)时,Fe(Ⅲ)主要以胶体和沉淀形态存在,但Fe3+及Fe(Ⅲ)的羟基配合物等藻类易于利用的化学态能维持较高的浓度,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都生长良好;Fe(Ⅲ)浓度(≤1.0μmol/L)低于强有机配体的浓度(2.69μmol/L)时,有机配体可以与Fe(Ⅲ)形成稳定的鳌合物;可利用态的Fe(Ⅲ)浓度较低,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的生长、单位细胞叶绿素a质量、最大光合作用速率、呼吸速率、光限制部分P-I曲线斜率都下降,但铜绿微囊藻变化较快,表明Fe(Ⅲ)与强有机配体络合造成的限制有利于四尾栅藻占据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四尾栅藻 Fe(Ⅲ) 优势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扰动强度对钝化剂抑制滇池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郜芸 卢少勇 +3 位作者 远野 焦伟 金相灿 黄国忠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75-78,共4页
选取滇池福保湾表层沉积物,以聚合氯化铝为钝化剂,研究了扰动强度对钝化剂抑制沉积物中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扰动强度低于一定范围时,聚合氯化铝对沉积物中的磷有抑制作用,当转速为0,60,120r/min时,对应的水中磷浓度分别为初始值的6... 选取滇池福保湾表层沉积物,以聚合氯化铝为钝化剂,研究了扰动强度对钝化剂抑制沉积物中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扰动强度低于一定范围时,聚合氯化铝对沉积物中的磷有抑制作用,当转速为0,60,120r/min时,对应的水中磷浓度分别为初始值的62.5%,71.7%和83.4%;当转速达到240r/min时,沉积物会向水中释放大量磷,钝化作用完全被破坏,水中磷浓度为初始值的3.3倍.此外,在转速低于120r/min时,磷形态主要是以无机磷(DIP)为主的溶解性磷(DTP),而转速达到240r/min时,水中DTP/TP<30%,DIP/DTP<40%,即磷形态主要为不溶性磷,溶解性磷中以有机磷(DOP)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铝 钝化剂 扰动强度 沉积物 磷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长寿湖水体磷空间分布与变化规律 被引量:5
8
作者 金相灿 周莉萍 +5 位作者 卢少勇 王伟 程萌 蔡珉敏 焦伟 甘树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41-143,149,共4页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于2009年11月和2010年3月在重庆长寿湖全湖采样,通过测量118个(11月)和31个(3月)水样的总磷浓度,揭示长寿湖水体磷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表明:11月份长寿湖水体总磷平均浓度较低,水质大都处于Ⅳ类;3月份长寿湖...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于2009年11月和2010年3月在重庆长寿湖全湖采样,通过测量118个(11月)和31个(3月)水样的总磷浓度,揭示长寿湖水体磷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表明:11月份长寿湖水体总磷平均浓度较低,水质大都处于Ⅳ类;3月份长寿湖水体总磷平均浓度较高,水质处于Ⅳ~劣Ⅴ类之间;3月份长寿湖水体总磷浓度要比11月份普遍偏大,平均水质也要比11月份低1个等级。这主要和3月温度明显高于11月,春节期间上游火炮纸生产加剧以及沿湖精养鱼塘放水等原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寿湖 水体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鱼腥藻土嗅素的产生和分布规律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妍娟 储昭升 +3 位作者 金相灿 曾清如 梁存珍 郭伟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82-1085,共4页
在12L玻璃瓶中,对富营养底泥培养条件下螺旋鱼腥藻生长时土嗅素的产生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螺旋鱼腥藻生物量增加,土嗅素产生量增大,最大浓度可达626ng/L,远超出人体可感知浓度(10ng/L).嗅味物质在螺旋鱼腥藻生物量出现最大值... 在12L玻璃瓶中,对富营养底泥培养条件下螺旋鱼腥藻生长时土嗅素的产生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螺旋鱼腥藻生物量增加,土嗅素产生量增大,最大浓度可达626ng/L,远超出人体可感知浓度(10ng/L).嗅味物质在螺旋鱼腥藻生物量出现最大值前76h达到最高浓度.生长过程中,土嗅素主要分布在螺旋鱼腥藻细胞内,占总含量的85%-95%,远高于胞外含量.培养初期底泥刚向水体中释放氮时,藻细胞更倾向利用类异戊二烯合成土嗅素,导致土嗅素与叶绿素含量比值增大;随着水体中的氮含量逐渐充足,土嗅素与叶绿素含量比值趋于稳定,维持在0.0015左右.因此,当野外水体的氮含量充分时,螺旋鱼腥藻土嗅素产生量的变化可通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得到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鱼腥藻 土嗅素 分布 产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