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能源(煤)化工基地发展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导则》框架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沈鹏 傅泽强 +1 位作者 智静 高宝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8-139,167,共3页
我国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会改变。2007年11月29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对外发布了我国第一部《煤炭产业政策》。政策明确提出,我国将建设13个大型煤炭基地,且优先发展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文... 我国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会改变。2007年11月29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对外发布了我国第一部《煤炭产业政策》。政策明确提出,我国将建设13个大型煤炭基地,且优先发展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文章基于目前研究成果阐述了《能源(煤)化工基地发展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导则》编制的作用、框架和基本内容,为下一步导则的具体编制提供了框架和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煤化工基地 循环经济 环境保护 导则 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环境准入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高宝 傅泽强 +4 位作者 沈鹏 杨俊峰 邬娜 谢园园 李林子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72-78,共7页
环境准入被认为是加强源头控制的有效手段,已经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和高度关注。简要介绍了产业环境准入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并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环境准入制度的应用效果评价方面,而国内则主要... 环境准入被认为是加强源头控制的有效手段,已经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和高度关注。简要介绍了产业环境准入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并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环境准入制度的应用效果评价方面,而国内则主要研究区域、行业、企业(项目)等不同层次的准入门槛,并构建了多种指标体系。在区域层次,重点考虑区域环境容量、环境功能区划等的约束作用;在行业层次,则是在考虑容量约束的条件下,重点考虑我国各行业技术水平、资源消耗强度、污染排放强度等,并确定准入限值;在企业(项目)层次,则是在考虑上述约束条件的前提下,重点考虑选址、技术装备水平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 环境准入 源头控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效率视角的循环经济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谢园园 傅泽强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9-51,共3页
生态效率是度量循环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和理论研究热点。探讨了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循环经济是以生态效率为目标的核心内涵,通过对生态效率概念模型的解析,构建了循环经济的生态效率度量模型,评定不同状态下的循环... 生态效率是度量循环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和理论研究热点。探讨了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循环经济是以生态效率为目标的核心内涵,通过对生态效率概念模型的解析,构建了循环经济的生态效率度量模型,评定不同状态下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得出生态效率值越高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增长速度大于资源环境消耗速度的情况下,为高效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生态效率的基础上,将生态效率指标与循环经济评价相结合,构建较为独特的循环经济的生态效率度量模型,是对循环经济发展生态效率评价的进一步发展、补充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生态效率 模型 度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和水环境约束下的产业布局优化研究--以铁岭市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邬娜 傅泽强 +2 位作者 吴佳 谢园园 迟明慧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600-606,共7页
基于水生态功能对产业布局的约束机制,将水生态约束分解量化为水资源约束和水环境约束,构建了涵盖水资源、水环境本底因素和产业布局对水资源、水环境产生的胁迫因素在内的水生态约束分区指标体系,提出了水生态约束分区方法。以铁岭市为... 基于水生态功能对产业布局的约束机制,将水生态约束分解量化为水资源约束和水环境约束,构建了涵盖水资源、水环境本底因素和产业布局对水资源、水环境产生的胁迫因素在内的水生态约束分区指标体系,提出了水生态约束分区方法。以铁岭市为例,进行水生态约束分区区划,最终将铁岭市划分为水资源约束高-水环境约束高、水资源约束中-水环境约束中、水资源约束低-水环境约束高、水资源约束低-水环境约束中、水资源约束低-水环境约束低等5种水生态约束分区类型,并提出了不同类型区限制、改造、鼓励的产业类型以及产业发展重点等产业布局优化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约束 水环境 水资源 产业布局 优化 铁岭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利视角的中国大气环保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林子 傅泽强 +1 位作者 封强 方琳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160-166,共7页
根据2000—2018年中国大气污染治理技术专利数据,采用专利分析法,从产出趋势、领域分布、空间分布、申请人等方面研究中国大气环保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结果表明:中国大气环保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尤其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 根据2000—2018年中国大气污染治理技术专利数据,采用专利分析法,从产出趋势、领域分布、空间分布、申请人等方面研究中国大气环保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结果表明:中国大气环保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尤其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规划和政策的实施有力推动了大气环保产业技术创新;近年来,袋式除尘、室内空气净化、有机废气处理等行业技术产出能力增势明显;大气环保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呈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技术创新产出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大气环保产业技术创新主体是企业,但技术创新能力明显不及美国、日本、德国的巨头企业。提出推动我国大气环保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即形成大气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政策驱动力,扶持大气环保民营企业,促进产学研深入协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环保产业 大气污染治理 专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接受环境风险水平研究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范小杉 罗宏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74-176,共3页
可接受环境风险水平的确定是开展环境风险预警、实现高效环境风险管理的必要前提。在界定可接受风险水平概念、分析及其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环境风险评价和风险受体调查问卷,初步构建了可接受风险水平研究方法体系,为进一步完善环境风险... 可接受环境风险水平的确定是开展环境风险预警、实现高效环境风险管理的必要前提。在界定可接受风险水平概念、分析及其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环境风险评价和风险受体调查问卷,初步构建了可接受风险水平研究方法体系,为进一步完善环境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 可接受风险水平 风险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环境准入框架构建及案例研究——以常州市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高宝 傅泽强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525-532,共8页
当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等源头预防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难以适应环境管理需求,因此,建立完善环境准入制度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源头预防制度体系。环境准入在本质上是一种政府规制,是政府围绕区域环... 当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等源头预防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难以适应环境管理需求,因此,建立完善环境准入制度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源头预防制度体系。环境准入在本质上是一种政府规制,是政府围绕区域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而设置的一系列限制、约束和规范条件。环境准入的主体是政府,客体主要是企业,为了进一步明确企业属性,环境准入也称产业环境准入。产业环境准入方案是落实准入管理的具体形式之一。按照准入要求的侧重方向,将准入方案分为政策准入、空间准入、总量准入、业态准入和技术准入等5个方面。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进行产业环境准入研究,得出了常州市产业环境准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 企业 环境准入 政府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纺织业绿色发展水平测度及其时空差异 被引量:2
8
作者 吕江南 白璐 +3 位作者 张震 张玥 乔琦 刘丹丹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7-338,共12页
长江经济带贡献了中国50%以上的纺织业生产总值,纺织业作为民生基础性行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行业,其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环境治理3个维度构建纺织业绿色发展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TOPSIS方法... 长江经济带贡献了中国50%以上的纺织业生产总值,纺织业作为民生基础性行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行业,其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环境治理3个维度构建纺织业绿色发展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TOPSIS方法量化评价了2012—2021年长江经济带及其各省(市)的纺织业绿色发展水平,选用Dagum基尼系数法分析了地区差异、差异来源和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从时序变化看,长江经济带纺织业绿色发展水平呈现“上升—平稳—上升”的三阶段变化特征,纺织业绿色发展指数由0.425增至0.681。从地区差异看,长江经济带纺织业绿色发展水平分异特征显著,省(市)间总体差异测度期内有所下降。湖北综合表现最优,云南、贵州尚有一定差距。长三角地区、长江中游地区纺织业绿色发展水平高于泛成渝地区,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影响来源,且该影响趋于增强。创新驱动水平差异度显著高于产业发展、环境治理,是长江经济带纺织业绿色发展均衡的主要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业 长江经济带 绿色发展 时空差异 Dagum基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承载力的产业布局优化研究进展述评 被引量:19
9
作者 邬娜 傅泽强 +3 位作者 谢园园 沈鹏 高宝 李林子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1-25,共5页
从产业布局的概念出发,梳理了生态承载力与产业布局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总结了基于生态承载力的产业布局优化研究取得的最新进展。得出,目前针对产业布局与生态承载力关系的研究多侧重产业布局的生态承载力约束方面,而产业布局对生态承... 从产业布局的概念出发,梳理了生态承载力与产业布局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总结了基于生态承载力的产业布局优化研究取得的最新进展。得出,目前针对产业布局与生态承载力关系的研究多侧重产业布局的生态承载力约束方面,而产业布局对生态承载力的影响方面尚未有直接的研究,多数研究集中在产业布局对资源环境的影响。针对产业布局优化方面的研究多从提高经济效益角度提出优化措施,基于生态承载力对产业布局进行优化的研究不够深入,尚未有效解决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间的矛盾。未来还应加强生态承载力与产业布局互动关系的分析研究,进一步探索基于生态承载力的产业布局优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产业布局 优化 耦合关系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29
10
作者 王军 岳思羽 +2 位作者 乔琦 刘景洋 林晓红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5-179,共5页
以静脉产业和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的基本概念为基础,深入分析了我国建立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的重要意义.选取经济发展、资源循环与利用、污染控制和园区管理4个方面共20个指标,构成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旨在... 以静脉产业和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的基本概念为基础,深入分析了我国建立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的重要意义.选取经济发展、资源循环与利用、污染控制和园区管理4个方面共20个指标,构成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全面、准确地反映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水平.经过综合分析,确定采用层次分析(AHP)法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权重计算.根据权重分析结果可得出如下结论: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重点应为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和保障环境安全,污染控制以固体废物的安全处置为主.最后,对该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该方法所设定的各项指标在经济上、技术上、可操作性上都是可行的.依据该评价方法,制定了国家《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产业 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 层次分析法 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业全过程水特征污染物和优控污染物清单筛选技术研究及其在常州市纺织染整业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铮 曹婷 +6 位作者 王璠 李子秀 党春阁 方刚 符志友 张远 海热提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540-2553,共14页
特征污染物和优控污染物筛选技术主要针对流域和水体环境,缺乏从行业全过程角度对问题进行研究,行业层面的筛选技术仍不成熟.基于清洁生产全过程管控理念,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考察和水样检测分析,对行业全过程污染物排放特征进行分析,形... 特征污染物和优控污染物筛选技术主要针对流域和水体环境,缺乏从行业全过程角度对问题进行研究,行业层面的筛选技术仍不成熟.基于清洁生产全过程管控理念,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考察和水样检测分析,对行业全过程污染物排放特征进行分析,形成行业特征污染物清单调查和筛选技术;在将特征污染物与已有清单比对的基础上,对其暴露性、持久性、毒性进行赋分排序,采用综合评分法形成行业优控污染物清单筛选技术,并将该筛选技术方法在常州市纺织染整行业开展应用.结果表明:①通过全流程考察,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90%匹配度下的水样检测结果,最终得到纺织染整行业特征污染物清单中共含199种物质,其中以苯系物、脂类、烷烃和醇类为主(占比为65.3%).②纺织染整行业优控污染物清单中共含39种物质,包括13种苯系物、3种卤代烃、5种醇类、5种脂类、1种醛类、2种酮类、3种醚类、1种呋喃类、6种重金属.研究显示,运用行业特征污染物和优控污染物清单调查和筛选技术,可较为科学和有效地得到常州市纺织染整行业特征污染物清单和优控污染物清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 全过程 特征污染物 优控污染物 纺织染整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大气环保产业“走出去”的对策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邬娜 王艳华 +3 位作者 吴佳 贺克斌 彭悦 傅泽强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46,共8页
"一带一路"使沿线各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加深,尤其是沿线区域面临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压力,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的经验和技术为我国大气环保产业"走出去"提供了机遇。本研究在诊断"一带一路"沿... "一带一路"使沿线各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加深,尤其是沿线区域面临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压力,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的经验和技术为我国大气环保产业"走出去"提供了机遇。本研究在诊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气环境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各国在大气环境领域的合作情况及需求,对我国在大气环境工程技术与设备、大气环境服务业领域包括大气环境监测、运营等的水平进行综合评估,发掘"走出去"的优势。在综合分析合作形式和优势的基础上,提出包括优先开展大气环境监测技术与设备的合作,鼓励大气环境服务业"搭船出海",推进大气污染治理技术与工程合作,设立大气环境工程科技重大专项,发挥绿色金融作用保障大气环保产业"走出去"等的促进我国大气环保产业"走出去"的战略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大气环保产业 “走出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冶炼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筛选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兵 孙启宏 +5 位作者 扈学文 白璐 方琳 林星杰 杨晓松 汪靖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526-532,共7页
分析了国外铅冶炼污染防治的相关政策、欧盟铅冶炼污染防治的最佳可行技术和我国铅冶炼技术现状,并应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铅冶炼污染防治技术进行筛选,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铅冶炼污染防... 分析了国外铅冶炼污染防治的相关政策、欧盟铅冶炼污染防治的最佳可行技术和我国铅冶炼技术现状,并应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铅冶炼污染防治技术进行筛选,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铅冶炼污染防治技术的评价,通过评价提出铅冶炼污染防治的最佳可行技术工艺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冶炼污染防治 最佳可行技术 欧盟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流域产业布局生态适宜性分析及优化对策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邬娜 傅泽强 +3 位作者 谢园园 徐建伟 沈鹏 高宝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0-64,共5页
以产业布局与资源、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为基础,以辽河流域(辽宁省)为研究对象,从产业布局的现状分析入手,重点分析辽河流域(辽宁省)现有产业布局对水资源、水环境等的影响,以及产业布局与生态功能区划的协调性。得出目前辽河流域(辽宁省... 以产业布局与资源、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为基础,以辽河流域(辽宁省)为研究对象,从产业布局的现状分析入手,重点分析辽河流域(辽宁省)现有产业布局对水资源、水环境等的影响,以及产业布局与生态功能区划的协调性。得出目前辽河流域(辽宁省)的产业布局还存在与功能区划不匹配、布局过于集中、资源环境状况恶化等问题,提出未来其产业布局优化的总体策略,并指出应从落实功能区划、完善经济区格局,以及构筑高效的主导产业空间体系等方面优化产业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流域 产业布局 生态适宜性 优化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经开区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欧阳朝斌 乔琦 +2 位作者 万年青 郭静 张霞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441-445,共5页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经开区)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和中英节能环保示范园区建设为契机,率先在湖北省进行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文章对武汉经开区现状进行了概述,介绍了武汉经开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总体思路和...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经开区)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和中英节能环保示范园区建设为契机,率先在湖北省进行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文章对武汉经开区现状进行了概述,介绍了武汉经开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总体思路和总体框架,提出了园区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电子电器、造纸印刷包装、食品饮料等重要产业的工业生态规划,同时提出了园区污染物控制和循环利用规划,并提出了建设规划完成的一系列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工业园区 建设规划 循环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生态承载力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综述 被引量:4
16
作者 沈鹏 傅泽强 +1 位作者 杨俊峰 李林子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3-26,共4页
水生态承载力研究近年来在我国逐渐开展,并受到较多关注。论述了生态承载力概念的起源、水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和内涵,以及水生态承载力的评估技术方法研究现状,同时总结了目前以系统动力学结合情景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基于承载力的... 水生态承载力研究近年来在我国逐渐开展,并受到较多关注。论述了生态承载力概念的起源、水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和内涵,以及水生态承载力的评估技术方法研究现状,同时总结了目前以系统动力学结合情景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基于承载力的产业结构调整领域应用较为广泛。文章提出了基于水生态承载力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的思路和技术路线,并基于符合水生态系统耦合作用分析和"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建立了流域水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设计了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最后,构建了基于水生态承载力的产业结构演化情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 承载力 指标体系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态经济系统资源利用状况及演变趋势 被引量:5
17
作者 范小杉 高吉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44,共8页
利用能值分析法,对1985年、1995年、2005年中国生态经济系统的资源利用情况做了计算和分析,研究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消耗利用可再生资源产品能值货币价值约7920亿$,年消耗利用不可再生资源产品约10300亿$,年进口资源产品能值总量大约是... 利用能值分析法,对1985年、1995年、2005年中国生态经济系统的资源利用情况做了计算和分析,研究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消耗利用可再生资源产品能值货币价值约7920亿$,年消耗利用不可再生资源产品约10300亿$,年进口资源产品能值总量大约是年出口资源产品能值总量的2倍;而1985-2005年20年间中国生态经济系统资源利用总量不断增大,年递增幅度达到了10.87%,2005年能值利用总量大约是1985年的3倍,以致以能值折算的资源自给率由1985年的91.5%降低到2005年的81.5%;同时中国已由20世纪80年代资源和原材料输出、工业成品输入为主转变为资源输入、工业成品输出为主的国际贸易格局,但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也日趋严峻。总体而言,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还是建立在资源低效开发利用基础上的,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生态经济系统 能值 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覆盖件模具高速切削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勇 郭玉文 王风玉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1-113,共3页
深入研究切削加工有限元模拟技术并将该技术在汽车覆盖件模具高速切削加工过程中进行应用。建立了高速切削加工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了热力耦合有限元控制方程、材料本构模型等关键技术。进一步对汽车覆盖件模具高速切削加工过程进行了... 深入研究切削加工有限元模拟技术并将该技术在汽车覆盖件模具高速切削加工过程中进行应用。建立了高速切削加工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了热力耦合有限元控制方程、材料本构模型等关键技术。进一步对汽车覆盖件模具高速切削加工过程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不同的生产指标为优化目标,获得的最优高速切削加工参数不同;以加工效率、刀具寿命和加工质量等综合最优为目标,最佳切削加工参数为主轴转速为11000r/min,每齿进给量为0.4mm,铣削深度为0.25mm,铣削宽度为0.4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覆盖件模具 切削参数 有限元模拟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数学评价方法应用于包头混合型稀土精矿冶炼企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制订 被引量:2
19
作者 扈学文 孙福红 +4 位作者 邵朱强 李艳萍 欧阳朝斌 乔琦 白卫南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613-620,共8页
评价指标的合理分级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难题,采用模糊数学评价方法对包头混合型稀土精矿冶炼企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制定过程中的指标进行分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改变单一指标之间的比较评估为整体性评估,使某一评... 评价指标的合理分级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难题,采用模糊数学评价方法对包头混合型稀土精矿冶炼企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制定过程中的指标进行分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改变单一指标之间的比较评估为整体性评估,使某一评价对象的生产工艺及装备指标、资源能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产品特征指标和清洁生产管理指标等6类指标经过隶属度计算得出一个综合评价结果,经计算得出多个评价对象的综合排序,使分级结果更加科学、合理,更有可操作性,对于指导其他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制订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数学 清洁生产 评价指标 包头混合型稀土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性分析及实证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邬娜 傅泽强 +2 位作者 谢园园 沈鹏 高宝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0-84,共5页
城市化和工业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二者是否协调发展直接决定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本研究在分析城市化与工业化耦合关系的基础上,评价了成都市自改革开放后,城市化和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二者的协调性。并提出了现阶段促进... 城市化和工业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二者是否协调发展直接决定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本研究在分析城市化与工业化耦合关系的基础上,评价了成都市自改革开放后,城市化和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二者的协调性。并提出了现阶段促进成都市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对策,以实现成都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工业化 协调关系 成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