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2009ZX07528)
1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66-66,共1页
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2009ZX07528)是郑丙辉研究员主持的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项目,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牵头组织,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北京北大软件工程发展有限公司... 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2009ZX07528)是郑丙辉研究员主持的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项目,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牵头组织,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北京北大软件工程发展有限公司、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等共计73家单位合作完成。该项目于2013年10月26日在北京通过了国家重大水专项办组织的专家验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污染控制 环境风险评估 示范项目 预警技术 流域 环境科学研究所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上游河流入库面源污染负荷研究 被引量:76
2
作者 郑丙辉 王丽婧 龚斌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5-131,共7页
借鉴水文分割法的原理,在基流分割的基础上,建立了面源污染负荷估算公式.基于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提出了污染类型判定和数据补插原则.以2004和2005年的水文水质数据为基础,将该方法应用于三峡库区上游河流入库面源污染负荷研究,并采... 借鉴水文分割法的原理,在基流分割的基础上,建立了面源污染负荷估算公式.基于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提出了污染类型判定和数据补插原则.以2004和2005年的水文水质数据为基础,将该方法应用于三峡库区上游河流入库面源污染负荷研究,并采用相关系数法作为对比,对该方法在应用中可能导致的结构性偏差予以探讨.结果表明,2004年嘉陵江、长江干流、乌江三江入库CODMn,总氮和总磷的污染负荷(以包含溶解态和颗粒态成分的总物质通量表示)分别为168.96×10^4,70.30×10^4和10.95×10^4t;2005年分别为228.24×10^4,66.64×10^4和14.24×10^4t;在总量组成中,面源是三江入库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占总入库负荷的60%-80%;在空间分布上,长江干流对入库面源污染负荷的贡献占绝对优势,嘉陵江、乌江的面源污染总贡献率仅占13.4%-39.4%;在营养物负荷组成方面,氮对水体的影响以溶解态氮作用为主,磷对水体的影响以颗粒态磷作用为主.水文分割法的改进值得进一步关注,但在尚未出现十分科学、合理的改进算法时,该方法仍不失为面源负荷研究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 面源 水文分割 相关性分析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长江口及毗邻海域浮游动物空间分布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8
3
作者 朱延忠 刘录三 +1 位作者 郑丙辉 王瑜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9-65,共7页
于2009年4月15-23日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进行了32个站位的浮游动物生态调查,分析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和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并利用PRIMER生物统计学软件中的PCA、BIOENV和RELATE程序分析了浮游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 于2009年4月15-23日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进行了32个站位的浮游动物生态调查,分析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和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并利用PRIMER生物统计学软件中的PCA、BIOENV和RELATE程序分析了浮游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发现浮游动物成体72种,浮游幼虫9种,合计种类数为81。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五角水母(Muggiaea atlantica)和拿卡箭虫(Sagitta nagae)为主要优势种。调查海域的浮游动物可分为河口半咸水类群、近岸低盐类群、广盐类群和外海高温高盐类群4大类。浮游动物平均丰度为100.1个/m3,平均生物量为154.1 mg/m^3。丰度和生物量都是长江口外过渡区最高,杭州湾最低,经统计分析,影响浮游动物分布的主要的环境因子是盐度、温度和ch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丰度 生物量 空间分布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平原城市群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评价 被引量:30
4
作者 王西琴 邢思齐 +1 位作者 张远 张兵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5-49,共5页
城市群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在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文章构建了成都平原城市群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并采用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 城市群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在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文章构建了成都平原城市群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并采用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对成都平原城市群所包括的7个城市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该城市群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三个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度为0.59,各城市的协调发展度界于0.53~0.68之间,各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差异较大。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是成都平原城市群面临的两大任务。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应注重城市群内的分工协作,加大资源环境保护的力度,提高城市群的整体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平原 城市群 协调发展 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湖流域河流沉积物N_2O释放对水体溶存N_2O贡献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杨丽标 王芳 晏维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71-777,共7页
2010年11月在巢湖支流丰乐河与杭埠河采用现场培养和实测方法研究了沉积物N2O释放对水体(水柱)溶存N2O的影响,并采用NO-3削减法估算了沉积物的反硝化速率。研究结果表明,丰乐河与杭埠河N2O平均溶存浓度分别为0.26±0.10(SD)μgN-N2O... 2010年11月在巢湖支流丰乐河与杭埠河采用现场培养和实测方法研究了沉积物N2O释放对水体(水柱)溶存N2O的影响,并采用NO-3削减法估算了沉积物的反硝化速率。研究结果表明,丰乐河与杭埠河N2O平均溶存浓度分别为0.26±0.10(SD)μgN-N2O·L-1和0.18±0.04(SD)μgN-N2O·L-1,饱和度分别为186%和151%,表明两条河流为大气N2O的潜在释放源。丰乐河与杭埠河沉积物-水界面N2O平均释放通量分别为0.39±0.44、0.15±0.16μgN-N2O·m-2·h-1,由此可分别贡献水体中约89%和45%的溶存N2O。对河流沉积物的反硝化速率估算结果表明,丰乐河与杭埠河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分别为0.12±0.07、0.10±0.05mgN·m-2·h-1,与已有的沉积物反硝化速率报道相比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溶存N2O 释放通量 反硝化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水期环渤海16条河流N_2O释放通量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蔡林颖 杨丽标 +1 位作者 刘树庆 雷坤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9-95,共7页
研究了枯水期环渤海16条河流N2O溶存浓度及释放通量,分析了河流N2O与氮浓度的响应关系,讨论了河流的N2O释放系数。结果表明,枯水期16条河流TN浓度介于5.53~37.49 mg/L,均超过Ⅴ类水标准。河流N2O处于过饱和状态,其溶存浓度及饱和度变化... 研究了枯水期环渤海16条河流N2O溶存浓度及释放通量,分析了河流N2O与氮浓度的响应关系,讨论了河流的N2O释放系数。结果表明,枯水期16条河流TN浓度介于5.53~37.49 mg/L,均超过Ⅴ类水标准。河流N2O处于过饱和状态,其溶存浓度及饱和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02~40.10μmol/L和203%~390 245%。N2O溶存浓度与NH4+、TN显著正相关,表明河流氮负荷增加会极大促进N2O的产生和释放。研究采用5种常用通量模型对N2O释放通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不同模型间通量结果差异很大。BO04方法估算通量最大(均值217.27μg N2O-N/(m2·h)),分别是LM86模型结果的5.5倍、W92a的2.3倍、W92b的2.9倍及RC01方法的1.7倍。W92b通量均值与5种方法的通量均值较为接近。研究对16条河流N2O排放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其整体变化范围介于0.002 9~0.008 0,均值为0.005 8,高于IPCC的建议值0.002 5。因此,文章建议加强河流N2O实测与估算通量的对比研究,以减少在缺乏实测通量时由于模型选择不当造成的通量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氧化亚氮 释放通量 排放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流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多指标评价方法 被引量:95
7
作者 张楠 孟伟 +1 位作者 张远 郑丙辉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2-170,共9页
多指标综合评价是当前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发展趋势.根据辽河流域2005年水生态监测数据,构建了涵盖水体物理化学、水生生物和河流物理栖息地质量要素的健康候选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与相关性分析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了筛选,以此构... 多指标综合评价是当前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发展趋势.根据辽河流域2005年水生态监测数据,构建了涵盖水体物理化学、水生生物和河流物理栖息地质量要素的健康候选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与相关性分析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了筛选,以此构建了由五日生化需氧量、溶解氧、电导率、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粪大肠菌群数、着生藻类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河流物理栖息地质量综合指数等10个指标构成的河流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改进的灰色关联方法作为评价方法,评判多指标下的河流健康等级状况.结果表明,辽河流域的25个采样点中有3个达到"健康"等级,14个达到"亚健康"等级,其余则为"较差"和"极差"等级,其中健康与亚健康等级采样点均位于辽河源头以及支流上游区,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而较差和极差等级主要位于辽河中下游河段;城市和工业排污是影响河流健康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流域 河流生态系统 健康 综合评价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加标”沉积物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生物毒性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赵艳民 张雷 +1 位作者 秦延文 郑丙辉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1期80-86,共7页
选择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作为受试生物,以泥鳅死亡率、血液红细胞数量、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作为测试指标,考察了沉积物中"加标"金属镉(Cd)的毒性状况,探讨了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毒性影响... 选择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作为受试生物,以泥鳅死亡率、血液红细胞数量、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作为测试指标,考察了沉积物中"加标"金属镉(Cd)的毒性状况,探讨了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毒性影响。结果表明:高有机质的粘土粉砂性沉积物能够有效吸附重金属镉;镉加标暴露组泥鳅的死亡率以及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各测试指标随着沉积物中镉"加标"浓度的增加而上升。经过计算,水体-沉积物体系中的镉对泥鳅24、48、72和96h LC50分别为2.8037、2.4997、2.2705和1.7538mg.g-1干重。而泥鳅微核率和核异常率对沉积物中的镉的毒性反应灵敏,可以作为监测环境污染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泥鳅 死亡率 红细胞 微核 核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入库河流大宁河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雷 秦延文 +1 位作者 郑丙辉 曹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1-85,139,共6页
对三峡水库实验性蓄水172 m回落至166 m后入库支流大宁河回水淹没迁建区浸没土壤、消落带土壤和172 m以上背景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该地区Cu,Pb的平均含量较高,Zn,Cr的污染最为严重。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Cu、Pb、Zn、Cr的... 对三峡水库实验性蓄水172 m回落至166 m后入库支流大宁河回水淹没迁建区浸没土壤、消落带土壤和172 m以上背景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该地区Cu,Pb的平均含量较高,Zn,Cr的污染最为严重。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Cu、Pb、Zn、Cr的相对污染程度较高,Cd处于较为清洁状态。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排序为Cr>Zn>Pb>Cu>Cd。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Cr为极强生态危害等级;Cu,Cd,Pb为低生态风险;Zn为中等或强生态风险等级,生态危害程度的排序为Cr>Zn>Cd>Pb>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回水区 沉积物 重金属 分布 污染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主要入海河流入海口沉积物有机氯农药污染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秦延文 张雷 +1 位作者 郑丙辉 曹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00-1906,共7页
本文以渤海湾主要入海河流(蓟运河、永定新河、大沽河、独流减河、子牙新河、北排河)入海河口为研究区域,利用超声提取技术,使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方法测定了样品中的有机氯农药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上述主要入海河流河... 本文以渤海湾主要入海河流(蓟运河、永定新河、大沽河、独流减河、子牙新河、北排河)入海河口为研究区域,利用超声提取技术,使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方法测定了样品中的有机氯农药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上述主要入海河流河口沉积物的OCPs含量在34.0~518.3 ng.g-1之间(以干质量计),以大沽河的污染最为严重。各河流的主要OCPs分布模式不同,其中永定新河、子牙新河OCPs污染以DDTs为主,蓟运河和北排河则以HCHs为主,独流减河七氯污染最为严重。与国内外其他地区沉积物相比,该地区沉积物中OCPs污染处于较高水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入海河流中都存在着OCPs的近期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氯农药 渤海湾主要入海河流 污染特征 来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江市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西琴 陈茜 +1 位作者 张远 高吉喜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2-145,153,共5页
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本文以丽江市1990~2006年统计数据为依据,建立了丽江市城市化模型。该模型符合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一般模型,呈现对数关系。应用该模型预测了未来丽江市的城市化水平以及相应的人均GDP,2010年... 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本文以丽江市1990~2006年统计数据为依据,建立了丽江市城市化模型。该模型符合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一般模型,呈现对数关系。应用该模型预测了未来丽江市的城市化水平以及相应的人均GDP,2010年、2020年城市化率分别为15.57%和18.29%。从特殊的自然地理背景、多民族的特点以及隐性城市化现象等方面,解释了丽江市城市化率较低的原因,指出丽江市城市化并不符合一般的周一星模型,而是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为该地区制订城市化与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经济增长 人均GDP 丽江市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湾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的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51
12
作者 王焕松 雷坤 +2 位作者 李子成 邓义祥 秦延文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3-419,共7页
基于2007年夏季辽东湾海域的水质监测资料,以高锰酸盐指数(CODMn)、溶解无机氮(D IN)、磷酸盐(PO43--P)和溶解氧(DO)为海水富营养化评价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对其中的评价等级确定方法加以改进,评价了辽东湾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状况... 基于2007年夏季辽东湾海域的水质监测资料,以高锰酸盐指数(CODMn)、溶解无机氮(D IN)、磷酸盐(PO43--P)和溶解氧(DO)为海水富营养化评价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对其中的评价等级确定方法加以改进,评价了辽东湾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状况,分析了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因子和控制性因素.结果表明:对评价方法的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辽东湾沿岸和河口口门附近海域已达到富营养化程度,而海湾中部则处于贫营养状态,富营养化程度从海湾中部向近岸逐渐增加;影响辽东湾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因子为无机氮;辽东湾海域的富营养化水平主要受入海河流冲淡水影响范围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 富营养化 营养盐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子河洛氏鱥幼鱼栖息地适宜度评估 被引量:27
13
作者 康鑫 张远 +3 位作者 张楠 丁森 孟伟 李向东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3期310-320,共11页
基于对太子河流域鱼类及栖息地的调查研究,选择该流域的优势种洛氏鱥(Phoxinus lagowskii)作为指示生物,建立洛氏鱥幼鱼对水深、流速、溶解氧、总溶解颗粒物和河岸带植被指数的栖息地适宜度曲线,并借鉴河道内流量增量法计算各采样点河... 基于对太子河流域鱼类及栖息地的调查研究,选择该流域的优势种洛氏鱥(Phoxinus lagowskii)作为指示生物,建立洛氏鱥幼鱼对水深、流速、溶解氧、总溶解颗粒物和河岸带植被指数的栖息地适宜度曲线,并借鉴河道内流量增量法计算各采样点河段的洛氏鱥幼鱼栖息地适宜度指数。结果表明:洛氏鱥幼鱼栖息地适宜度指数在太子河上游较高(>0.5),中游次之(0.2-0.5),下游较低(<0.2)。洛氏鱥幼鱼栖息地适宜度指数与10项栖息地调查指标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太子河流域内限制洛氏鱥幼鱼生存的因素不是水文条件,而是河流水质及河岸带等环境因素;洛氏鱥幼鱼栖息地适宜度指数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随着太子河中下游人类开发强度加大,洛氏鱥栖息地质量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河 洛氏鱥 河道内流量增量法 栖息地适宜度指数 栖息地质量 土地利用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沉积物及孔隙水中氮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31
14
作者 张彦 张远 +2 位作者 于涛 宋晓娜 冯启言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33-1342,共10页
通过2009年4月和9月2次大规模采样监测,研究了太湖沉积物和孔隙水中不同形态氮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太湖沉积物和孔隙水中不同形态的氮在垂向变化上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沉积物中氮在水平分布上表现为w(TN),w(NH4+-N)和w(NO3--N)... 通过2009年4月和9月2次大规模采样监测,研究了太湖沉积物和孔隙水中不同形态氮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太湖沉积物和孔隙水中不同形态的氮在垂向变化上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沉积物中氮在水平分布上表现为w(TN),w(NH4+-N)和w(NO3--N)在北部湖区和东部湖区较高,而在湖心区较低;在深度变化上,w(TN)从下往上逐渐增大,而w(NH4+-N)却呈相反的趋势,w(NO3--N)没有明显变化.沉积物中w(有机氮)占w(TN)的80%,二者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R=0.894,P<动态信息0.01),w(TN)主要受w(有机氮)影响.孔隙水中的氮在水平分布上表现为ρ(TN),ρ(NH4+-N)和ρ(NO3--N)与沉积物中的氮分布基本一致;垂直变化上,孔隙水ρ(TN)和ρ(NH4+-N)从下向上逐渐减小,而ρ(NO3--N)无明显变化规律;孔隙水中ρ(NH4+-N)占ρ(TN)的50%,二者之间也有很好的相关性(R=0.886,P<0.01),ρ(TN)主要受ρ(NH4+-N)的影响.分析显示,2种介质中3种形态的氮有很好的相关性.对沉积物中不同类型的有机质和各形态氮的相关分析发现,沉积物中有机质的类型和含量是影响氮素迁移转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时空分布 沉积物 孔隙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格局的三峡库区生态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51
15
作者 王丽婧 席春燕 +1 位作者 付青 苏一兵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68-1273,共6页
三峡库区是我国的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对于掌握其生态脆弱特征和识别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综合考虑景观格局和区域生态2类影响因素,进行三峡库区生态脆弱性评价.... 三峡库区是我国的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对于掌握其生态脆弱特征和识别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综合考虑景观格局和区域生态2类影响因素,进行三峡库区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①景观类型中,脆弱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水体、林地、旱地、草地和水田.②景观破碎度与区域生态脆弱性之间的相关性显著,反映了人类活动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干扰剧烈.③三峡库区生态脆弱区可划分为——Ⅰ区(0.171 500≤EVI<0.191 225),Ⅱ区(0.191 225≤EVI<0.210 950),Ⅲ区(0.210 950≤EVI<0.230 675),Ⅳ区(0.230 675≤EVI≤0.250 400).其中,Ⅲ区和Ⅳ区生态脆弱程度较高,主要分布在水域及其岸边带、高海拔区域和岩溶地貌区域.特殊的地形地貌是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的重要因素,而人类行为干扰是造成生态环境退化的决定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 生态 脆弱性评价 景观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被引量:19
16
作者 王丽婧 翟羽佳 +2 位作者 郑丙辉 王山军 刘琰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70-1377,共8页
着眼于以往规划对流域内部生态环境特征和环境问题类型差异考虑不足等问题,开展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研究.构建了基于控制单元的分区、分类水污染防治技术框架,提出在划分控制区和控制单元的基础上,识别控制单元问题并... 着眼于以往规划对流域内部生态环境特征和环境问题类型差异考虑不足等问题,开展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研究.构建了基于控制单元的分区、分类水污染防治技术框架,提出在划分控制区和控制单元的基础上,识别控制单元问题并进行类型划分,进而以此为导向规划治理措施.从分区角度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划分为3个控制区(库区、影响区和上游区)和49个控制单元(库区5个、影响区15个、上游区29个).从分类角度将流域所有控制单元归类为14个预防型单元、24个改善型单元和11个治理型单元.对赤水河遵义市控制单元(影响区预防型单元)、龙川江楚雄州昆明市控制单元(上游区改善型单元)、长江嘉陵江重庆市辖区控制单元(库区治理型单元)3个典型控制单元提出了各自污染防治方案,方案实施后,3类单元CODCr负荷分别削减0.78×104、1.47×104和2.78×104t/a,氨氮负荷分别削减1 110.7、2 364.9和8 936.2 t/a,满足削减需求,各控制单元水质目标可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 分区 分类管理 水污染防治 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江岳阳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初步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30
17
作者 曾祥英 王晨 +4 位作者 于志强 秦延文 张雷 盛国英 傅家谟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2年第1期63-69,共7页
分析了湘江岳阳段表层沉积物样品中10种典型重金属元素(Cd、Cu、Pb、Zn、Cr、Tl、V、Mn、Co和Ni)的含量水平和分布规律,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初步评价了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1)湘... 分析了湘江岳阳段表层沉积物样品中10种典型重金属元素(Cd、Cu、Pb、Zn、Cr、Tl、V、Mn、Co和Ni)的含量水平和分布规律,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初步评价了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1)湘江岳阳段沉积物中重金属Cd、Zn、Mn和Cu等污染较为严重,其含量范围分别为8.56~19.4 mg/kg、250~367 mg/kg、1489~2258 mg/kg和40.5~64.7 mg/kg;(2)研究区域中多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369~698,表明研究区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导致的潜在生态风险高,且主要风险污染物为Cd和Tl;(3)湘江岳阳段沉积物呈现出以Cd为主的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沉积物 湘江岳阳段 地累积指数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龟山水库规划区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2
18
作者 成刚 张远 +2 位作者 高宏 田自强 万峻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2-458,共7页
分析了白龟山水库及其入库河流水体和沉积物中TN,TP,有机质和Cd,Pb,Cr,Cu,Zn,Mn,Ni等7种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并结合地积累指数法和HANKANSON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沉积物重金属的累积效应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白龟山水库规... 分析了白龟山水库及其入库河流水体和沉积物中TN,TP,有机质和Cd,Pb,Cr,Cu,Zn,Mn,Ni等7种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并结合地积累指数法和HANKANSON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沉积物重金属的累积效应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白龟山水库规划区内水库及河流水体主要污染物为TN和TP,其中鲁山污水厂出口断面严重超标,ρ(TN)和ρ(TP)高达《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的46.4和22.1倍;w(TN),w(TP),w(Cd),w(Pb),w(Cr),w(Cu),w(Zn)与w(OM)呈显著正相关,而w(Mn)和w(Ni)与w(OM)的相关性不显著;鲁山污水厂出口沉积物重金属的生态危害最大,RI为241.13,为中等生态危害,以Cd和Cu的生态危害为主,特别是Cd作为最主要的生态风险贡献因子,应适当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龟山水库 重金属 地积累指数评价 潜在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在渤海湾潮滩不同粒径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雷 焦立新 +1 位作者 秦延文 曹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4-29,共6页
采用批量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菲(PHE)在渤海湾潮间带不同粒径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探讨了吸附等温式参数与有机质含量和性质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粒径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含量(0.86~10.67mg/g)表现为:粘粒〉砂粒... 采用批量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菲(PHE)在渤海湾潮间带不同粒径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探讨了吸附等温式参数与有机质含量和性质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粒径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含量(0.86~10.67mg/g)表现为:粘粒〉砂粒〉粉砂粒;岐口不同粒径沉积物中碳黑(BC)含量(0.25~1.46mg/g)与TOC含量趋势一致,而大沽口和驴驹河沉积物中BC含量最大值则出现在砂粒中,粘粒中次之,在粉砂粒中最低;不同站点沉积物C/N比和BC/TOC比均随着粒径的增大呈现增加趋势。(2)线性分配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均能很好的拟合PHE在不同粒径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不同粒径沉积物中KD值与TOC含量趋势相近,而KF值则与BC含量趋势一致。在大沽口和岐口沉积物中,KFOC值随着粒径的增大呈现增加趋势,而在驴驹河沉积物中最低的KFOC值则出现在粉砂粒中。(3)KD值与TOC、BC和TN含量之间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KF值与BC含量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KFOC与C/N比、BC/TOC比之间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TOC含量决定了PHE在不同粒径沉积物中的分配作用,而BC含量则显著影响了其吸附能力和非线性。人类源有机质(如煤和BC等)的输入可能是导致菲在较大尺寸粒径沉积物上吸附能力提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粒径 潮间带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修复区不同植物群体的根系固土力学机理 被引量:9
20
作者 万利 王震洪 杨成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78-283,共6页
为探索生态修复区不同植物群体的根系固土力学机理,以国家生态修复工程新平县生态修复区为例,对不同恢复阶段的植被进行原位土壤根系水平抗拉力学试验。结果表明:调整后的原位土壤根系水平抗拉试验方法可在山区的斜坡上进行不同物种组... 为探索生态修复区不同植物群体的根系固土力学机理,以国家生态修复工程新平县生态修复区为例,对不同恢复阶段的植被进行原位土壤根系水平抗拉力学试验。结果表明:调整后的原位土壤根系水平抗拉试验方法可在山区的斜坡上进行不同物种组成的植物群落根系力学作用的研究,同时可定量获取土壤根系水平抗拉过程中载荷与位移的关系,绘出载荷-位移(F-S)曲线。F-S曲线反映出草本样方、灌草样方、灌木样方和乔木样方的根系均具有不同的抗拉特性,都会经历弹性形变阶段、塑性形变阶段和强化阶段;这些植物根系在固土、固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随着生态修复过程的发展,生态系统抵抗土体滑动的能力不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修复 力学 植物群体 根系 固土力学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