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电合成中电势调控对微生物多样性与代谢功能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陈天一 张海亚 +2 位作者 段亮 李思琦 张洪伟 《市政技术》 2025年第4期247-255,共9页
CO_(2)的温室效应已经成为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挑战,微生物电合成(MES)技术作为一种生物技术,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该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16S r 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MES系统中阴极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代谢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 CO_(2)的温室效应已经成为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挑战,微生物电合成(MES)技术作为一种生物技术,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该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16S r 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MES系统中阴极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代谢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电势下,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此外,电势条件对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动有重要影响,在中低电势下MES系统还原CO_(2)的能力更强,在最优电势下MES系统生物阴极的物种丰度和均匀性更高。研究还发现,生物阴极优势菌门包括变形菌门、绿弯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优势菌属包括醋酸杆菌属、硫弯菌属、脱硫弧菌属,这些优势菌属不仅存在于生物阴极,也在阴极悬浮液中被发现,表明它们在MES系统中具有广泛分布。最后,通过PICRUSt2功能预测分析,揭示了MES系统还原CO_(2)的作用机制。这些分析结果为优化MES系统的运行和提高CO_(2)的还原效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电合成 电势调控 微生物群落 多样性 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消毒剂作用下再生水管网水质变化规律研究
2
作者 钱书杰 陈天一 +1 位作者 段亮 张海亚 《市政技术》 2024年第10期188-193,共6页
再生水中富含微生物和各种有机质等物质,微生物大量生长繁殖容易引起水质恶化。通常采用投加消毒剂来控制微生物的增长,但消毒剂的投加会显著改变输送水的水质,进而通过水质的影响改变微生物、管壁腐蚀形态和结构。因此,研究了投加不同... 再生水中富含微生物和各种有机质等物质,微生物大量生长繁殖容易引起水质恶化。通常采用投加消毒剂来控制微生物的增长,但消毒剂的投加会显著改变输送水的水质,进而通过水质的影响改变微生物、管壁腐蚀形态和结构。因此,研究了投加不同质量浓度(1、2、4 mg/L)的NaClO和ClO_(2)对再生水管网系统输送水的pH、DO质量浓度、电导率、阴离子质量浓度、氧化还原电位、总铁质量浓度和浊度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再生水厂消毒剂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消毒 NaClO消毒剂 ClO_(2)消毒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觉模糊—熵权—TOPSIS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延梅 高达铭 +2 位作者 赵健 籍瑶 苏婧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25,40,共9页
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直觉模糊-熵权-TOPSIS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评估方法,在TOPSIS技术框架基础上,耦合直觉模糊集理论和直觉模糊熵权法,同时实现了对定性指标的定量转换和客观赋权;以典型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为例,开展方法应用验证... 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直觉模糊-熵权-TOPSIS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评估方法,在TOPSIS技术框架基础上,耦合直觉模糊集理论和直觉模糊熵权法,同时实现了对定性指标的定量转换和客观赋权;以典型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为例,开展方法应用验证,分别从源头类、过程类、末端类和全过程类技术中,筛选出综合效益较高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从环境、经济、技术性能等不同维度深入剖析了各项技术的优势与不足。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克服定性数据和主观赋权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综合考虑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技术性能,实现技术综合评价与优选,并为技术未来的改进方向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的TOPSIS法 直觉模糊集 熵权法 技术综合评价 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7-2018年永定河流域降雨时空演变规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坤 刘仲秋 +4 位作者 雷坤 郎琪 高远 曹丽慧 杨文浩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4-144,共11页
基于永定河流域内14个气象站点1957-2018年逐日观测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距平分析、小波分析对永定河流域降雨时空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otat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REOF)法对降雨进行特征分区并通... 基于永定河流域内14个气象站点1957-2018年逐日观测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距平分析、小波分析对永定河流域降雨时空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otat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REOF)法对降雨进行特征分区并通过相关分析揭示流域降雨的主要相关因子。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永定河流域降雨量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2.88 mm/10 a,多年降雨量均值为389.22 mm。季尺度上,春秋两季降雨量呈上升趋势,以秋季降雨量上升最为明显,上升速率为3.75 mm/10 a;夏冬两季降雨量呈下降趋势,以夏季降雨量下降最为明显,下降速率为-8.14mm/10 a。小波分析结果表明,流域降雨量变化存在着28、15、4 a三个周期,以28 a为主周期。空间上,降雨量地域性差异较大,流域降雨量由东南平原区向西北山区递减。REOF分析表明,前六个模态可以较好地反映永定河流域降雨的空间分布类型;根据各模态高荷载区分布,永定河流域可划分为六个降雨区:Ⅰ区为西南大同盆地区,Ⅱ区为北部张家口地区、Ⅲ区为延怀盆地区、Ⅳ区为北京及冀西北盆地区、Ⅴ区为西北内蒙山区、Ⅵ区为滨海平原区;其中Ⅰ、Ⅴ区和Ⅳ、Ⅵ区分别受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的影响;Ⅱ、Ⅲ区受当地地形影响较为明显。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南印度洋偶极子、蒸发、最高气温、日照时数和散射与降雨相关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定河流域 降雨 时空分布 REOF分析 小波分析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定河京津冀段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生态健康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孟翠婷 郎琪 +2 位作者 雷坤 程全国 李秀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4期307-313,共7页
根据2020年秋季京津冀区域水生态和水质调查情况,分析了京津冀区域水环境及水生态特征,并构建了基于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的水生态健康评价体系,对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河流受干扰程度较严重,丰、平水期QHEI评分在39~80... 根据2020年秋季京津冀区域水生态和水质调查情况,分析了京津冀区域水环境及水生态特征,并构建了基于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的水生态健康评价体系,对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河流受干扰程度较严重,丰、平水期QHEI评分在39~80分之间,生物栖息地质量较差;永定河京津冀段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较差且存在空间差异性,共采集到底栖动物3门6纲34种,其中腹足纲最多,占44.12%,其次是昆虫纲,占35.29%;丰富度指数和物种数区域性差异显著,在上游和下游数值差异较大.水生态健康评价结果表明,京津冀段水生态健康状况不佳,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评价结果为“健康”与“较好”比例仅占33.3%,其中官厅山峡段和桑干河段整体健康状况较好,洋河段和平原段健康状况较差,亟需开展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特征 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 河流健康评价 永定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电合成系统固定CO_(2)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思琦 段亮 +1 位作者 张海亚 张洪伟 《市政技术》 2022年第5期196-202,共7页
近年来,随着电化学及微生物技术的进步,由电能驱动的微生物电合成系统成为固定CO_(2)的新手段,在化工生产、能源转化和碳减排方面受到广泛关注。在概述微生物电合成系统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综述了系统阴极材料、操作条件以及还原产物3个... 近年来,随着电化学及微生物技术的进步,由电能驱动的微生物电合成系统成为固定CO_(2)的新手段,在化工生产、能源转化和碳减排方面受到广泛关注。在概述微生物电合成系统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综述了系统阴极材料、操作条件以及还原产物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还强调了微生物电合成技术在固碳机理、产能提升等方面的研究瓶颈。考虑到该系统的固碳潜力,未来应专注于对其固碳机理的研究,并通过开发高效固碳微生物、优化操作条件以及制备新型低成本阴极材料来提高其产量,以实现化学品的可持续生产和该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微生物电合成系统 CO_(2)固定 碳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官厅水库水质评价及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5
7
作者 杨荣金 王逸卓 +2 位作者 李秀红 张一 孙美莹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5-141,共7页
针对官厅水库水质评价缺乏时空整体性动态分析的问题,选取2010—2017年官厅水库7个断面的7项污染物指标监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反距离权重法、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官厅水库开展水质评价与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水环境中... 针对官厅水库水质评价缺乏时空整体性动态分析的问题,选取2010—2017年官厅水库7个断面的7项污染物指标监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反距离权重法、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官厅水库开展水质评价与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水环境中有机污染与可还原污染并存,以氮磷元素为主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是当前水库面临的最主要污染问题;官厅水库水质污染存在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出库区域水质较好,入库区域附近水质较差;年内不同时期官厅水库水质状况为汛期优于非汛期;2010—2017官厅水库总体水质变化情况波动较大,各断面水质年际变化呈现出不同规律。建议对水库水质实行分区管理,上游削减氮磷污染物的同时增大入库水量,入库区域扩大人工湿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时空变化 主成分分析 反距离权重 Spearman秩相关系数 官厅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鳌江流域水质时空变化及主要污染物通量 被引量:3
8
作者 程全国 王嗣彤 雷坤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7-15,共9页
基于2016—2021年温州市鳌江流域5个监测断面的逐月水质监测数据,选取氨氮(NH_(3)-N)、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总磷(TP)、5日生化需氧量(BOD_(5))、总氮(TN)、溶解氧(DO)6个水质指标,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从时... 基于2016—2021年温州市鳌江流域5个监测断面的逐月水质监测数据,选取氨氮(NH_(3)-N)、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总磷(TP)、5日生化需氧量(BOD_(5))、总氮(TN)、溶解氧(DO)6个水质指标,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从时空变化特征对鳌江流域进行水质污染分析,并计算了埭头、江口渡监测断面的2016—2019年逐月的污染物通量。结果表明:顺溪、埭头断面、江屿断面均满足在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中的水质标准,下游方岩渡、江口渡断面DO质量浓度低于标准值,未满足在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中的水质标准;鳌江流域5个断面COD_(Mn)质量浓度整体上均呈现出丰水期高,枯水期低的特征,DO质量浓度整体上均呈现出丰水期低,枯水期高的特征;污染物质量浓度年变化在沿程空间上整体呈现出下游断面较高的现象;流域内埭头、江口渡断面污染物整体呈现出丰水期月通量大于枯水期月通量的变化;鳌江流域污染物质量浓度与月径流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以非点源污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鳌江流域 水质 时空变化 污染物通量 污染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娥江流域水质特征及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
9
作者 程全国 张志敏 +2 位作者 吕旭波 王艳 雷坤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6期430-441,共12页
基于2016—2021年曹娥江流域的水质和水文监测数据,研究了曹娥江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和水环境质量状况,估算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并分析其污染来源。结果表明:2016—2021年期间,长诏水库出口、屠家埠、汤曹汇合口和曹娥江大闸闸前4个监测断... 基于2016—2021年曹娥江流域的水质和水文监测数据,研究了曹娥江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和水环境质量状况,估算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并分析其污染来源。结果表明:2016—2021年期间,长诏水库出口、屠家埠、汤曹汇合口和曹娥江大闸闸前4个监测断面的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在时间上呈现出丰水期(6、7月)质量浓度高而枯水期(1月)质量浓度低的现象,说明面源污染对河流水质影响显著;氨氮质量浓度呈枯水期高而丰水期低的特点,说明氨氮主要来源于点源;石油类污染物丰水期和枯水期质量浓度无明显变化,总氮质量浓度普遍较高;总磷质量浓度总体保持在较低水平且符合水质要求。各断面月均污染物入海通量大体上呈现丰水期高枯水期低的现象,入海污染物通量与流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一般流量越大,污染物入海通量越大,但也与污染物浓度有关。曹娥江流域内入海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农村集中生活污水,应加强农村污水处理,减少污染物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 入海通量 水质特征 时空分布 污染来源 曹娥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湟水河流域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关键影响因子识别 被引量:7
10
作者 郝韵 尚光霞 +5 位作者 丁森 李小璇 于明乔 徐丽 张远 高欣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4-72,共9页
开展湟水河干支流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研究,为湟水河水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参考依据。于2020年9月对湟水河流域25个样点进行了样品采集和调查,了解湟水河全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并识别影响其空间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共采集并鉴定出大型... 开展湟水河干支流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研究,为湟水河水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参考依据。于2020年9月对湟水河流域25个样点进行了样品采集和调查,了解湟水河全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并识别影响其空间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共采集并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109(属)种;依据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相似性,湟水河25个样点在空间上可以分为3组:第1组样点主要分布在中上游支流,该组指示物种为朝大蚊属1种(Antocha sp.);第2组样点分布比较广泛,中上游干、支流均有,该组的指示物种为四节蜉属1种(Baetis sp.);第3组样点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干流,该组指示物种为瑞士水丝蚓(Limnodrilus helveticusi)。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度、香农威纳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四节蜉属1种和瑞士水丝蚓的相对丰度在上下游和干支流之间的空间差异性较大。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栖息地质量、电导率、亚硝态氮、总磷、浊度和水深是影响湟水河大型底栖动物的关键环境因子。湟水河水生态保护应当更多地关注次生盐化和营养盐污染,加强治理上游过度放牧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空间分布 指示物种 环境因子 湟水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PF模型的平原河网地区流域划分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仕先 周刚 +2 位作者 童思陈 呼婷婷 胡海珍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6-82,共7页
现有的流域划分方法适用于高差清晰的地区,在平原河网地区适用性较差。为解决平原河网地区流域划分问题,根据平原河网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提出了一种综合各数据优势的多尺度、分层次的平原河网地区流域划分方法。该方法参考水系、道路... 现有的流域划分方法适用于高差清晰的地区,在平原河网地区适用性较差。为解决平原河网地区流域划分问题,根据平原河网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提出了一种综合各数据优势的多尺度、分层次的平原河网地区流域划分方法。该方法参考水系、道路、圩堤、闸泵和土地利用类型,结合单元格级网格和网格中心点空间分析数据,生成流域划分参考图。通过建立常州市钟楼区平原河网HSPF水文模型,对提出的平原河网地区流域划分方法进行了模拟应用。结果表明:钟楼区2020~2021年水文过程模拟结果较好,德胜河桥、钟楼大桥和连江桥下站点的相关系数、纳什系数均大于0.75,满足模型模拟精度,提出的平原河网地区流域划分方法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地区 流域划分 DEM HSPF模型 水文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