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流营养物参照状态的建立方法研究进展
1
作者 程鹏 李叙勇 孙明东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34-642,共9页
建立营养物参照状态是河流水污染控制的关键问题之一。系统论述了参照状态的各种内涵,重点分析了国外建立河流营养物参照状态的各种方法及优缺点,并分析了其在中国的适用性。最后,提出了河流营养物参照状态的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参照状... 建立营养物参照状态是河流水污染控制的关键问题之一。系统论述了参照状态的各种内涵,重点分析了国外建立河流营养物参照状态的各种方法及优缺点,并分析了其在中国的适用性。最后,提出了河流营养物参照状态的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参照状态根据允许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可有多种含义:最小干扰状态、历史状态、最少干扰状态和最佳可达成状态。其中,最少干扰状态和最佳可达成状态在现实管理中具有一定程度的可操作性。参照河流百分比法是建立营养物参照状态的首选方法,但中国水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参照点变得越来越少。当参照点不存在时,一般河流百分比法是参照河流百分比法的替代方法,然而一般河流百分比法和参照河流百分比法的匹配性关系并不完全保持一致。由于栖息地退化等因素对生物完整性的影响程度可能比营养物浓度更大,生物响应法在实际应用中是非常困难的。流域模型法虽然有众多优点,但是数据要求较高,并且常用流域模型的机理与中国有较大差距,在中国应用的结果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综合考虑中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和数据要求,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代表的简易模型方法在中国应有最大的适用性。然而,环境因素与营养物质间的关系往往都是非线性的,今后应着重研究建立河流营养物参照状态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方法。此外,还应加强季风河流营养物参照状态的季节性差异与年际差异研究,并在全国层面上根据自然因素划分适当规模的生态区,分区确定各生态区的河流营养物参照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营养物参照状态 河流百分比法 生物响应法 多元线性回归法 流域模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板型纳滤膜处理洁霉素废水的膜性能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纪树兰 朱安娜 +2 位作者 龙峰 吴卓 荆一凤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6-39,共4页
采用4种平板型纳滤膜对洁霉素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以膜通量(J)、CODCr截留率(R1)、洁霉素截留率(R2)以及R2′J作为膜性能评价指标.实验结果表明,4种膜的适宜操作压力为2.0~3.0MPa,适宜操作流量为8~12L/min.DLNF-1膜和NTR-7250膜的通... 采用4种平板型纳滤膜对洁霉素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以膜通量(J)、CODCr截留率(R1)、洁霉素截留率(R2)以及R2′J作为膜性能评价指标.实验结果表明,4种膜的适宜操作压力为2.0~3.0MPa,适宜操作流量为8~12L/min.DLNF-1膜和NTR-7250膜的通量较高,达到50L/(m2×h);MPF-44膜抗冲击负荷的能力较高;DLNF-1膜和MPF-44膜对废水中SO42-的截留效果最好,达到98%以上;4种膜对洁霉素的截留率均能达到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滤膜 洁霉素 生产废水 截留率 废水处理 膜材料 性能比较 平板型 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pH下糖蜜废水的厌氧产酸发酵类型及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昌盛 刘枫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70-1377,共8页
为寻求厌氧产酸发酵反应器的适宜控制参数和微生物学机制,以ACR(厌氧接触式发酵制氢反应器)为试验平台,通过分阶段调控反应器的pH,考察不同pH下ACR系统的产酸发酵类型和产氢性能,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 为寻求厌氧产酸发酵反应器的适宜控制参数和微生物学机制,以ACR(厌氧接触式发酵制氢反应器)为试验平台,通过分阶段调控反应器的pH,考察不同pH下ACR系统的产酸发酵类型和产氢性能,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对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解析.以糖蜜废水为基质,以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为种泥,在污泥接种量(以MLVSS计)为3.58g/L、进水ρ(CODCr)为5000mg/L、HRT为12h条件下,分别考察了系统在pH为6.0-6.5、5.5~6.0、5.0-5.5、4.5~5.0条件下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在pH为4.5~5.O时,系统中以Ethanoligenens harbinense YUAN-3为代表的产氢菌群占优,呈现典型的乙醇型发酵特征,活性污泥表现出的产氢性能最佳,其氢气转化率和污泥的比产氢速率分别为1.9tool/tool和7.8mmol/(g·d).在pH为5.5~6.5、5.0~5.5的条件下,Clostridium tyrobutyricum strain A1-3、Propionibacterium sp.B2M2分别成为优势菌群,系统分别呈现出丁酸型发酵、混合酸发酵类型.研究显示,随着pH的改变,系统内的产酸发酵菌群随之发生更迭,在不同pH控制水平下形成不同的顶级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使得系统呈现出不同发酵类型和产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接触式反应器 产酸发酵 发酵类型 PH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式医疗废水强化消毒预处理设备的工艺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于华中 李娟 +2 位作者 成璐瑶 孙剑平 曾萍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14,共4页
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冠状病毒是有包膜的单链RNA病毒,许多包膜病毒在水环境中能够存活数天至数月,威胁环境安全与人类健康。以医疗废水预处理为目的,设计建造1套移动式废水处理设备,采用调节池、斜管沉淀池、... 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冠状病毒是有包膜的单链RNA病毒,许多包膜病毒在水环境中能够存活数天至数月,威胁环境安全与人类健康。以医疗废水预处理为目的,设计建造1套移动式废水处理设备,采用调节池、斜管沉淀池、膜过滤反应器、臭氧消毒池、紫外消毒设备以及相关配套装置进行处理,所有反应装置布置在长、宽、高为6 m×3 m×3 m的空间内,可灵活运输至需要的场所开展医疗废水消毒处理。设计处理水量为30 m3/d,出水执行《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中传染病医疗废水排放标准。该设备可为小型医院、临时医疗点和乡镇医院等医疗废水处理装置薄弱的医疗机构的医疗废水达标排放和疫情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医疗废水 预处理 消毒 移动式废水处理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官厅水库上游河流营养物参照状态的制定 被引量:1
5
作者 程鹏 李叙勇 +1 位作者 孙明东 王月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662-3671,共10页
采用参照河流百分位法、一般河流百分位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制定了官厅水库上游流域河流雨季和旱季的营养物参照状态,探讨季风气候对河流营养物参照状态的季节性影响,并识别影响官厅水库上游河流营养物浓度的主要人类活动.结果表明:参... 采用参照河流百分位法、一般河流百分位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制定了官厅水库上游流域河流雨季和旱季的营养物参照状态,探讨季风气候对河流营养物参照状态的季节性影响,并识别影响官厅水库上游河流营养物浓度的主要人类活动.结果表明:参照河流点和一般河流点总氮(TN)和总磷(TP)浓度在雨季和旱季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参照河流百分位法、一般河流百分位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制定的营养物参照状态在雨季和旱季也均存在季节性差异,取3种方法的平均值作为官厅水库上游河流的营养物参照状态:TN在雨季和旱季参照状态的建议值分别为1.580和1.672mg/L;TP在雨季和旱季参照状态的建议值分别为0.075和0.055mg/L.影响河流TN浓度的人类活动按贡献大小依次为:畜禽养殖污染负荷强度、耕地(坡度0~8°)比例和城市用地比例.影响河流TP浓度的人类活动按贡献大小依次为:耕地(坡度0~8°)比例和畜禽养殖污染负荷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照状态 营养物 河流 季节性 官厅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颗粒污泥对五氯酚(PCP)的吸附、解吸及生物降解 被引量:8
6
作者 郝丽芳 周岳溪 张寒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8,共4页
以未驯化污泥接种的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可形成降解五氯酚(PCP)的颗粒污泥.颗粒污泥去除PCP的主要机制是生物降解作用,而不是生物吸附作用.PCP在颗粒污泥上的吸附和解吸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吸附和解吸... 以未驯化污泥接种的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可形成降解五氯酚(PCP)的颗粒污泥.颗粒污泥去除PCP的主要机制是生物降解作用,而不是生物吸附作用.PCP在颗粒污泥上的吸附和解吸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吸附和解吸的Freundlich常数K、1/n分别为0.7857mg/gSS、0.5079和1.1095mg/gSS、0.3782,部分PCP被不可逆吸附.与其它活或死的生物材料相比,本试验形成的颗粒污泥对PCP吸附量较小.该方程较准确地表达了UASB反应器内厌氧颗粒污泥对PCP吸附量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氯酚 厌氧颗粒污泥 生物降解 生物吸附 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主要入海河流6种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7
7
作者 徐慧韬 徐秀丽 王丽平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2-48,共7页
了解浙江温州地区主要入海河流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合理评价研究区域水体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在温州地区3条主要入海河流瓯江、飞云江和鳌江分析6种重金属的含量和空间分布,采用重金属污染指数法(HPI)和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SD)进行生... 了解浙江温州地区主要入海河流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合理评价研究区域水体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在温州地区3条主要入海河流瓯江、飞云江和鳌江分析6种重金属的含量和空间分布,采用重金属污染指数法(HPI)和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SD)进行生态风险分析。Cu、Pb、Zn、Cd、Cr、As的浓度分别为12.46~1 830.01、2.94~372.79、19.58~435.04、0.06~0.79、14.11~192.98和1.59~63.95μg/L,平均值分别为801.68、73.80、168.61、0.26、81.06和23.53μg/L。HPI评估结果表明,O4、F2、A1和A2 4个站位重金属污染程度高,F1站位污染程度中等,O1、O2、O3和A3污染程度低;其中对水体重金属污染贡献程度较高的4种重金属分别为Cu、Pb、Cd和Cr。SSD风险评价结果表明,Cu、Zn、Cr和As在所有站位的表现均为高生态风险,Pb在O4和A2站位表现为高生态风险,说明这5种重金属对所在区域水生生物具有较高的潜在危害。2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对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能有效规避单一评价方法的不足,互为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海河流 重金属 生态风险评价 温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