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表水环境污染物受体模型源解析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陈锋 孟凡生 +2 位作者 王业耀 张铃松 杨琦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37,共6页
当前地表水体污染问题严重,准确掌握污染物的来源并从源头上对污染物实施总量控制是实现污染源有效监管的技术依据,也是我国流域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在对国内外已有的水环境污染源解析技术归纳的基础上,着重对地表水污染物源... 当前地表水体污染问题严重,准确掌握污染物的来源并从源头上对污染物实施总量控制是实现污染源有效监管的技术依据,也是我国流域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在对国内外已有的水环境污染源解析技术归纳的基础上,着重对地表水污染物源解析受体模型中的成分/比值法、指纹图谱法、化学质量平衡模型和多元统计法等方法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国内外地表水污染物源解析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评述和展望,指出当前水环境源解析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现有源解析技术的局限性和约束条件难于满足,使得分析结果存在较大误差;污染源指纹谱不完整等现状制约了源解析的研究深度;特定区域污染源指纹谱的修订存在较多困难;现有模型仅反映过去时段对受体的贡献;源解析研究的目标污染物相对有限。对现有技术的完善与优化,各模型间的综合分析、耦合应用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与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污染物 源解析 清单分析 扩散模型 受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统计模型在水环境污染物源解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锋 孟凡生 +2 位作者 王业耀 张铃松 杨琦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9-84,共6页
源解析是指对污染物的来源进行定性或定量研究的技术,查明水环境中污染物来源是有效治理污染的前提。介绍了多元统计模型在水环境中污染物源解析方面的几种常用方法及其在国内外的研究、应用案例,分析了各模型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指... 源解析是指对污染物的来源进行定性或定量研究的技术,查明水环境中污染物来源是有效治理污染的前提。介绍了多元统计模型在水环境中污染物源解析方面的几种常用方法及其在国内外的研究、应用案例,分析了各模型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指出了近年来对多元统计模型的优化研究情况。最后针对以往研究工作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今后水环境污染物源解析研究的新思路:多元复合模型的应用,利用统计学知识对现有模型的优化改建,GIS与源解析统计模型的有效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水污染 多元统计 源解析 受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对分散养猪冲洗水有机物去除特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肖宇 沈志强 +1 位作者 周岳溪 武福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004-2011,共8页
以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分散及小规模养猪冲洗废水,对比了序批进水和连续进水时的运行性能,考察了序批进水ABR单个进水周期内污染物的去除特性,并以三维荧光光谱和离子色谱对特征有机物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序批和连续进水ABR的CO... 以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分散及小规模养猪冲洗废水,对比了序批进水和连续进水时的运行性能,考察了序批进水ABR单个进水周期内污染物的去除特性,并以三维荧光光谱和离子色谱对特征有机物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序批和连续进水ABR的COD去除率均大于60%,但前者的去除率小于后者;COD负荷为1.40 kg·m-3·d-1时,序批ABR出水平均COD(600 mg·L-1)大于连续ABR(350 mg·L-1)。序批进水COD在ABR第一格去除率最大,且进水后其去除速度快,经12 h趋于稳定。类蛋白荧光峰的变化规律与COD一致,有机物水解酸化主要发生在进水后4 h内,甲酸、乙酸和丙酸等小分子物质也主要在此期间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分散养猪 冲洗水 序批运行 溶解性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传统分离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朱灵峰 张召跃 +4 位作者 王海燕 张乐 雷书凤 周岳溪 王业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16717-16719,16741,共4页
对真菌等一些常见微生物的纯化分离方法进行了总结,并综述了真菌在环境保护、工业生产、医药卫生等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 真菌 纯化分离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nton法处理腈纶聚合单元生产废水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勇 蒋进元 +1 位作者 周岳溪 李清雪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年第3期29-29,共1页
采用Fenton法处理某化纤厂腈纶聚合单元生产废水,结果表明Fenton法能有效去除腈纶聚合单元废水CODcr。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出氧化剂投加量,pH值及反应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由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反应条件,处理出水可生化性显著提高。
关键词 腈纶聚合废水 FENTON试剂 丙烯腈 去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的淋溶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斯宇 何绪文 +2 位作者 李焱 房增强 王浩 《矿业科学学报》 2018年第4期406-416,共11页
为揭示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在淋溶条件下的环境行为,通过试验确定了淋溶条件下土壤中重金属的累积释放特征,利用一级动力学方程、修正的Elovich方程、双常数速率方程及抛物线扩散方程进行拟合,建立了淋溶条件下土壤中重金属的释放动力学... 为揭示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在淋溶条件下的环境行为,通过试验确定了淋溶条件下土壤中重金属的累积释放特征,利用一级动力学方程、修正的Elovich方程、双常数速率方程及抛物线扩散方程进行拟合,建立了淋溶条件下土壤中重金属的释放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各重金属浸出浓度基本符合先升高后缓慢降低的趋势,其与淋溶体积及pH值之间存在一定负相关性,与电导率存在一定正相关性;土壤中各重金属残渣态比例明显提升,酸可提取态比例有所降低;各重金属的累积释放量增加速度逐渐缓慢。进行动力学方程拟合发现,除一级动力学方程外,其他3种方程对土壤中重金属淋滤过程的拟合结果均较好,说明模拟淋溶条件下土壤中重金属的释放过程不是简单的一级反应,而是一个由多因素综合控制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淋溶 重金属 铅锌矿区 释放动力学模型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气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宋广清 席宏波 +3 位作者 潘玲 刘淑玲 周岳溪 李杰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5-470,共6页
建立了采用液液萃取法对炼油废水进行预处理,然后用气相色谱法对处理后的含有苯系物、酚类化合物、直链烷烃、胺类化合物和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等18种有机污染物的废水进行快速分析的方法,考察了萃取剂种类和萃取次数等条件对萃取效果的影... 建立了采用液液萃取法对炼油废水进行预处理,然后用气相色谱法对处理后的含有苯系物、酚类化合物、直链烷烃、胺类化合物和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等18种有机污染物的废水进行快速分析的方法,考察了萃取剂种类和萃取次数等条件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同时得到了18种有机污染物的标准工作曲线。实验结果表明,最佳萃取剂为二氯甲烷;最佳萃取条件为:先在碱性条件下萃取3次,然后在酸性条件下萃取3次。该方法采用HP-5(30 m×320μm×0.25μm)毛细色谱柱,FID检测,外标法定量。各组分的检出限均在0.05~0.29 mg/L内,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8%;除苯酚外,其他组分的回收率为85.0%~104.9%,能满足炼油废水快速监测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油废水 气相色谱 液液萃取 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C-SBR反应器降解ABS树脂生产凝聚干燥工段废水中特征污染物 被引量:3
8
作者 赖波 周岳溪 +1 位作者 李志军 刘健超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84-988,共5页
采用生物活性炭序批式反应器(BAC-SBR)处理ABS树脂生产凝聚干燥工段废水,利用液相色谱分析废水中特征污染物的降解过程及生物活性炭的生物再生能力。结果表明,生物活性炭能够快速吸附废水中的双(2-氰基乙基)胺、2-氰基乙醚、苯乙酮、二... 采用生物活性炭序批式反应器(BAC-SBR)处理ABS树脂生产凝聚干燥工段废水,利用液相色谱分析废水中特征污染物的降解过程及生物活性炭的生物再生能力。结果表明,生物活性炭能够快速吸附废水中的双(2-氰基乙基)胺、2-氰基乙醚、苯乙酮、二苯异丙醇等4种主要特征污染物,并且能够通过生物再生作用将其吸附的特征污染物降解。经过240min BAC-SBR的处理,废水中的双(2-氰基乙基)胺、2-氰基乙醚、苯乙酮、二苯异丙醇等4种特征污染物的去除率均达到95%以上,相应的COD及TOC值均降低86%以上。BAC-SBR连续运行30d后,生物活性炭对废水中的双(2-氰基乙基)胺的生物再生效率达94%,但其他3种污染物的再生效率明显降低,说明长期运行后生物活性炭对不同的污染物具有不同的生物再生效率,且生物再生效率会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炭序批式反应器(BAC-SBR) 生物再生 ABS树脂生产废水 特征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三维电极反应器中芳香类污染物荧光光谱特征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2
9
作者 赖波 周岳溪 +1 位作者 李志军 刘建超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0-306,共7页
采用三维荧光技术研究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树脂生产废水的荧光指纹特征及其在三相三维电极反应器的处理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研究了极板间电压对废水中芳香类污染物分解转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BS废水的荧光中心在激... 采用三维荧光技术研究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树脂生产废水的荧光指纹特征及其在三相三维电极反应器的处理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研究了极板间电压对废水中芳香类污染物分解转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BS废水的荧光中心在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225 nm和340 nm处,其荧光强度最强,为主峰(Peak A);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275 nm和340 nm处的荧光次强,为次强峰(Peak B)。荧光指纹特征(IPeakA/IPeakB)为8.1。当极板间电压较高时,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去除率和总荧光强度去除率均较高,能够高效地分解转化废水中的芳香类污染物。在不同的极板间电压下,废水的总荧光强度去除率与COD去除率均呈很好的线性关系,且相关系数均高达0.96以上,即通过监测废水荧光强度的变化就能够快速高效地检测分析废水中芳香类有机污染物的分解转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ABS废水 三相三维电极反应器 三维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高级氧化法对ABS树脂生产废水的降解特性 被引量:14
10
作者 赖波 周岳溪 +3 位作者 杨平 秦红科 庞翠翠 廉雨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76-481,共6页
为了优化得出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的聚合物(ABS)生产废水的最佳预处理方法,采用不同的高级氧化法处理该废水.在定性分析ABS废水中特征污染物的基础上,采用气质联用色谱检测分析经不同高级氧化法处理后出水中主要特征污染物的变化,研究... 为了优化得出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的聚合物(ABS)生产废水的最佳预处理方法,采用不同的高级氧化法处理该废水.在定性分析ABS废水中特征污染物的基础上,采用气质联用色谱检测分析经不同高级氧化法处理后出水中主要特征污染物的变化,研究不同高级氧化法对废水中有毒特征污染物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ABS树脂生产废水中含有约10种特征污染物,主要为苯系物和有机腈类污染物,其中苯系物的相对质量分数最高,占有机物总量的75.3%;芬顿试剂法的氧化降解能力最强,其处理后出水中仅残留2种少量的有机腈类化合物,即芬顿法为ABS废水的最佳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树脂废水 有毒难降解特征污染物 气质联用色谱 高级氧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絮凝沉降法处理ABS丁二烯聚合工段清胶废水 被引量:10
11
作者 赖波 周岳溪 +2 位作者 秦红科 王矩棱 廉雨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3-248,共6页
在检测分析ABS清胶废水水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FeSO4和CaO絮凝沉降处理该废水,系统地研究了Fe2+浓度、CaO质量浓度及沉降时间等工艺参数对絮凝沉降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佳絮凝沉降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废水的高COD、高浊度及可生化性差主要... 在检测分析ABS清胶废水水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FeSO4和CaO絮凝沉降处理该废水,系统地研究了Fe2+浓度、CaO质量浓度及沉降时间等工艺参数对絮凝沉降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佳絮凝沉降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废水的高COD、高浊度及可生化性差主要由0.1~40μm之间的细微悬浮颗粒物引起,其中粒径在0.1~1μm之间的颗粒物体积分数高达65.08%;在Fe2+浓度为0.3 mmol/L、CaO质量浓度为0.15 g/L、沉降时间为30 min的最佳工艺条件下,COD和浊度去除率分别为98.28%和98.66%,处理成本约为0.20 RMB/t。该工艺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亚铁 氧化钙 浊度 ABS清胶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化废水中常见有机酸的液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邢飞 席宏波 +4 位作者 周岳溪 许吉现 戴本慧 李文锦 杨卫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89-1095,共7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检测石化废水中丙烯酸、对甲基苯磺酸、甲基丙烯酸。水样调节pH=1.6,经0.45μm醋酸纤维滤膜过滤后直接进行色谱分析。色谱条件:流动相为体积比93:7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H=3)和乙腈,流速1.0mL/min...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检测石化废水中丙烯酸、对甲基苯磺酸、甲基丙烯酸。水样调节pH=1.6,经0.45μm醋酸纤维滤膜过滤后直接进行色谱分析。色谱条件:流动相为体积比93:7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H=3)和乙腈,流速1.0mL/min,ZORBAX-SB—C18色谱柱,柱温30℃,MWD检测器,检测波长195nm,进样量10μL。丙烯酸、对甲基苯磺酸、甲基丙烯酸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030、0.028和0.050mg/L;样品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83%、0.69%和0.84%;样品加标回收率96%~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丙烯酸 甲基丙烯酸 对甲基苯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酚生产废水中苯系物及其衍生物的测定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文锦 席宏波 +3 位作者 周岳溪 许吉现 邢飞 戴本慧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7-562,共6页
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测定苯酚生产废水中苯、甲苯、异丙苯、苯酚、甲基苯甲醇、2-苯基-2-丙醇、苯乙酮、2-苯基丙醛和2-苯基-1-丙烯等9种物质的HPLC分析方法。考察了检测波长、流动相配比、流动相流量和柱温等条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实验... 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测定苯酚生产废水中苯、甲苯、异丙苯、苯酚、甲基苯甲醇、2-苯基-2-丙醇、苯乙酮、2-苯基丙醛和2-苯基-1-丙烯等9种物质的HPLC分析方法。考察了检测波长、流动相配比、流动相流量和柱温等条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色谱条件为:检测波长210 nm,流动相为V(乙腈)∶V(水)=65∶35,流量1.0 mL/min,柱温35℃。在质量浓度0.05~120.00 mg/L内,各物质的标准工作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等于0.999 7,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n=7),各物质的最低检出限为0.005~0.009 mg/L,加标回收率为95.0%~105.3%。该方法预处理简单、分析时间短、灵敏度高,可用于苯酚生产废水中苯系物及其衍生物含量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苯酚生产废水 苯系物及其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