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移动监测技术在大气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朱明玉 初红涛 +6 位作者 高元官 李刚 全权浩 蔡爀基 赵刚 张浩 杨小阳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6-835,共10页
移动监测是把用于环境监测的设备安装在移动载体(汽车、自行车、无人机和船等)上,开展环境质量监测的技术。移动监测技术以其灵活、机动、及时等优势,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大气环境监测中,但针对移动监测技术在大气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场景... 移动监测是把用于环境监测的设备安装在移动载体(汽车、自行车、无人机和船等)上,开展环境质量监测的技术。移动监测技术以其灵活、机动、及时等优势,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大气环境监测中,但针对移动监测技术在大气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场景及其存在的优缺点等缺少系统性研究。通过文献调研的方式对国内外移动监测技术在大气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重点讨论了监测设备及其搭载平台。将移动监测设备划分为传感器和大型设备2类,其中传感器以体积小、成本低等优势被大量应用在无人机、汽车等平台中。大型设备则包括监测仪和分析仪,但由于受到体积和成本的限制多被应用在飞机和船等面积较大的平台中。根据大气环境移动监测设备搭载的平台将其划分为车载移动监测、机载移动监测和船载移动监测三大类,其中车载移动监测主要用于环境质量监测、溯源分析和热点监测、汽车尾气排放监测及空气污染暴露监测等,机载移动监测主要用于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溯源分析和热点监测及大气污染物传输监测,船载移动监测主要用于海表大气组分、溯源分析和船舶尾气排放等研究。最后讨论了移动监测平台现有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例如覆盖率、续航、数据质量等),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空气质量监测 移动平台 传感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研究及未来我国标准展望 被引量:3
2
作者 和金梅 王宗爽 +5 位作者 郭敏 顾闫悦 江梅 胡京南 武雪芳 柴发合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97-1910,共14页
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推进构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需要从全球视角研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本文系统研究了各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分级分类、污染物项目和浓度限值以及达标统计要求,并与我国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 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推进构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需要从全球视角研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本文系统研究了各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分级分类、污染物项目和浓度限值以及达标统计要求,并与我国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全球有126个国家制定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欧洲以94%的标准制定比例居于第1位。②各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以保护公众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为主,其中约1/4的国家对标准进行了分类分级或分区。③全球各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共纳入72项污染物,其中PM_(2.5)、PM_(10)、SO_(2)、NO_(2)、O_(3)、和CO是主要的污染物项目。④各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PM_(2.5)、PM_(10)、SO_(2)、NO_(2)年均浓度限值分别在8~40、20~120、10~117、20~200μg/m^(3)之间,O_(3)日最大8 h平均浓度限值和CO 8 h平均浓度限值分别在60~256.8μg/m^(3)和2~22.9 mg/m^(3)之间;PM_(2.5)、PM_(10)、SO_(2)、NO_(2)全球人口密度年均加权浓度限值分别为18.1、39.1、41.4、52.6μg/m^(3),O_(3)全球人口密度日最大8 h平均加权浓度和CO全球人口密度8 h平均加权浓度限值分别为114.9μg/m^(3)和9.7 mg/m^(3)。⑤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CO浓度限值严于大部分国家,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NO_(2)浓度限值与大部分欧美国家持平;SO_(2)、O_(3)、PM_(2.5)和PM_(10)的一级、二级浓度限值之间差距较大,一级浓度限值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二级浓度限值普遍较宽松。⑥1/4~1/3的国家规定了达标统计要求,巴西和瑞士的要求相对较严,我国的达标统计要求在国际上较为宽松。因此,建议基于中国及全球最新空气质量基准、国内外标准以及我国污染物环境背景值、美丽中国基本实现要求、降碳减污协同影响等5个维度,修订提出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引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污染物 PM_(2.5) 臭氧(O_(3)) 浓度限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排放燃煤电厂烟气中可凝结颗粒物的迁移变化规律研究
3
作者 续鹏 马京华 +3 位作者 杜谨宏 刘妍 张皓 薛志钢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6-192,共7页
超低排放燃煤电厂排放的总颗粒物(TPM)既包含可过滤颗粒物(FPM)也包含可凝结颗粒物(CPM)。为探究国内超低排放燃煤电厂CPM的排放特征及其水溶性离子在废气治理设施中的迁移变化规律,利用稀释冷凝法对5家超低排放燃煤电厂湿法脱硫系统(WF... 超低排放燃煤电厂排放的总颗粒物(TPM)既包含可过滤颗粒物(FPM)也包含可凝结颗粒物(CPM)。为探究国内超低排放燃煤电厂CPM的排放特征及其水溶性离子在废气治理设施中的迁移变化规律,利用稀释冷凝法对5家超低排放燃煤电厂湿法脱硫系统(WFGD)进口、出口和湿式静电除尘(WESP)出口进行CPM平行取样,并分析其质量浓度和水溶性离子浓度。结果表明,烟气中的CPM质量浓度显著高于FPM,WFGD进口、出口和WESP出口CPM质量浓度分别是FPM的5.30、4.19、9.13倍,WFGD和WESP对CPM的去除率分别为8.3%~45.3%和30.9%~45.0%。其中SO_(4)^(2-)是WFGD进口、出口和WESP出口CPM中主要的水溶性离子,占全部水溶性离子的比例分别为42.8%、60.5%和42.6%。WFGD和WESP对水溶性离子也具有协同去除作用,去除率分别为28.10%~63.50%和78.96%。因此,建议未来强化固定源CPM排放管控,考虑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法和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排放 稀释冷凝法 可凝结颗粒物(CPM) 湿法脱硫(WFGD) 湿式电除尘(WE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AQ模式的中国大气BaP迁移转化模拟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闫文君 刘敏 +5 位作者 刘世杰 何友江 唐伟 汪青 李晔 孟凡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81-1689,共9页
在空气质量模式CMAQ中增加了对大气中苯并[a]芘(Ba P)传输、转化和沉降过程的模拟,新增了Ba P气相/颗粒相间分配模式(KOA吸收模式)以及Ba P化学转换,并采用该模型模拟了2014年1、4、7、10月四个季节代表月中国大气中Ba P的浓度以及... 在空气质量模式CMAQ中增加了对大气中苯并[a]芘(Ba P)传输、转化和沉降过程的模拟,新增了Ba P气相/颗粒相间分配模式(KOA吸收模式)以及Ba P化学转换,并采用该模型模拟了2014年1、4、7、10月四个季节代表月中国大气中Ba P的浓度以及干湿沉降通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模拟结果与部分地区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初步对比验证,结果显示Ba P浓度的模拟值和测量值的量级基本一致,其比值基本在1~2个量级范围内,表明模拟结果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基于模型结果,还探讨了Ba P浓度与沉降季节变化特征与人为源排放的紧密联系,说明湿沉降是Ba P最主要的沉降途径.Ba P沉降的空间分布与其排放源和浓度具有密切的联系,并且具有长距离输送的特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AQ模式 BA P 季节变化 干沉降 湿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感器技术的渭南市道路环境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任建宁 高健 +4 位作者 秦孝良 马彤 司书春 郭英哲 倪登峰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92-1601,共10页
为深入了解渭南市街区道路环境颗粒物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利用车载颗粒物传感器于2019年3月1日—5月31日对渭南市道路环境空气中PM_(2.5)和PM_(10)浓度开展在线走航测量,分析了影响渭南市道路环境颗粒物污染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 为深入了解渭南市街区道路环境颗粒物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利用车载颗粒物传感器于2019年3月1日—5月31日对渭南市道路环境空气中PM_(2.5)和PM_(10)浓度开展在线走航测量,分析了影响渭南市道路环境颗粒物污染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①渭南市区内所有道路PM_(2.5)平均浓度范围为37.7~51.9μg/m^(3),浓度较高路段位于高新区东部和主城区;PM_(2.5)~10(粗颗粒物)平均浓度范围为65.8~119.1μg/m^(3),浓度较高路段位于各功能区城郊.②工作日早高峰时段(07:00—09:00)主城区道路环境PM_(2.5)、PM_(2.5)~10污染较非工作日严重,3种类型道路工作日07:00 PM_(2.5)~10平均浓度呈支路(103.5μg/m^(3))>主干道(102.1μg/m^(3))>次干道(96.9μg/m^(3))的特征.③对于高新区和老城区路段,除早晚高峰时段出现PM_(2.5)和PM_(2.5)~10浓度峰值外,凌晨时段渣土车行驶路段、裸地或施工现场周边路段易出现PM_(2.5)~10浓度峰值,其PM_(2.5)~10平均浓度最高达230.9μg/m^(3)(乐天大街西段的路段Ⅳ).研究显示,工作日早晚高峰时段,特别是早高峰,机动车排放导致渭南市高新区东部和主城区路段的PM_(2.5)污染加重,夜间渣土车行驶导致高新区和老城区靠近城郊路段的颗粒物(PM_(2.5)和PM_(2.5)~10)污染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街区道路 颗粒物 污染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载平台的济南市道路环境黑碳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伍丽青 王冲 +4 位作者 姜华 高健 任建宁 汤明珍 司书春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798-1806,共9页
为深入了解济南市主城区道路环境黑碳(BC)污染的时空规律,并评估机动车等对BC排放的影响,该研究利用车载平台和微型黑碳仪在济南市主城区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道路BC走航观测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济南市主城区道路环境BC小时... 为深入了解济南市主城区道路环境黑碳(BC)污染的时空规律,并评估机动车等对BC排放的影响,该研究利用车载平台和微型黑碳仪在济南市主城区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道路BC走航观测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济南市主城区道路环境BC小时平均浓度为7.29μg/m^(3),且昼夜呈双峰特征,双峰分别出现在04:00—08:00和18:00—22:00,该时段处于道路柴油车行驶及人群出行时段.②源自化石燃料燃烧的BC占比为82.55%,来自生物质燃烧的BC占比为17.45%.③BC道路环境浓度呈主干道(7.27μg/m^(3))>次干道(6.56μg/m^(3))的特征,柴油车占比较大的北园高架上的BC平均浓度(7.18μg/m^(3))高于汽油车占比较大的经十路(5.64μg/m^(3)).④BC浓度峰值多出现在清晨/深夜交叉路口附近,距十字路口5~10 m时观测的BC浓度最高,表明BC浓度除了受车流量影响外,还受到路况、车型、车速、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研究显示,相比汽油车,济南市道路环境BC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主要受重型柴油车车辆数、出行时间和行驶路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 微型黑碳仪 走航监测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标准,促进煤电清洁高效发展——DB64/1996—2024《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解读
7
作者 张明慧 江梅 张国宁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6-859,共4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制订发布了DB64/1996—2024《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新建企业自2024年5月4日起实施,现有企业自2025年1月1日起实施。新标准为强制性地方标准,与GB 13223—2011《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特别排放限值相比,颗... 宁夏回族自治区制订发布了DB64/1996—2024《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新建企业自2024年5月4日起实施,现有企业自2025年1月1日起实施。新标准为强制性地方标准,与GB 13223—2011《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特别排放限值相比,颗粒物、二氧化硫、NO_(x)分别收严了50%、30%和50%,新增了氨的排放限值。该标准制修订的主要原因是现行国家火电标准的标龄已超10年,不能满足当前大气污染防治的新形势,且近年来宁夏绝大部分火电企业均已完成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主要污染物均可实现达标排放。该标准的实施将成为宁夏火电行业污染防治、总量减排、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布局的重要抓手,有效促进宁夏火电行业结构优化调整、生产工业和污染治理技术进步,为推进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大气污染物 排放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泸州市大气PM_(2.5)浓度特征及成因分析
8
作者 孙文欣 景雪雪 +5 位作者 魏阳冰 尉鹏 吕玲玲 褚旸晰 朱仁成 胡京南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261,共9页
近年来,泸州市PM_(2.5)污染特征明显。为探明泸州市PM_(2.5)污染成因,基于在线监测数据分析2018-2023年大气PM_(2.5)浓度变化趋势,并耦合气象数据探明一次PM_(2.5)重污染事件的形成机制,采用PMF模型解析重污染期间PM_(2.5)的来源。结果... 近年来,泸州市PM_(2.5)污染特征明显。为探明泸州市PM_(2.5)污染成因,基于在线监测数据分析2018-2023年大气PM_(2.5)浓度变化趋势,并耦合气象数据探明一次PM_(2.5)重污染事件的形成机制,采用PMF模型解析重污染期间PM_(2.5)的来源。结果表明:①2018-2023年泸州市PM_(2.5)年均浓度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2023年PM_(2.5)年均浓度最高,为43.8μg/m^(3)。②2023年12月21日-2024年1月3日泸州市发生了一次典型的PM_(2.5)重污染事件,其间多次出现PM_(2.5)浓度快速攀升现象,小时峰值高达211μg/m^(3)。在大陆高压脊增强的环流背景下,泸州市维持温暖(平均温度为9℃)、潮湿(平均相对湿度为84%)的静稳天气,且偏北气流加强了东北方向的区域输送,又因南部山脉地形阻挡导致了污染物的积聚,是此时期PM_(2.5)浓度迅速升高并达到重度污染的主要原因。③重污染期间二次源(26.5%)、交通源(25.8%)、燃烧源(23.8%)和工业源(17.6%)是PM_(2.5)的主要来源。研究显示,高压脊天气系统导致的暖湿、小风、强逆温层及局地环流是2023年12月21日-2024年1月3日泸州市PM_(2.5)重污染过程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泸州市 重污染天气 气象影响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地表温度大气遥相关路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营娜 叶谦 +1 位作者 韩战钢 陈清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4-319,共6页
基于复杂网络方法,分析不同区域地表温度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及其时滞,建立了体现大气遥相关的全球地表温度网络,进而给出地表温度网络遥相关路径.研究表明:网络连接的空间距离在3500和7000 km处有1个峰值,这与大气Rossby波的1/2和1倍波... 基于复杂网络方法,分析不同区域地表温度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及其时滞,建立了体现大气遥相关的全球地表温度网络,进而给出地表温度网络遥相关路径.研究表明:网络连接的空间距离在3500和7000 km处有1个峰值,这与大气Rossby波的1/2和1倍波长一致.地表温度网络中,影响传播的主导节点在北半球分布在东亚、向西延伸的北太平洋、美国东海岸及邻接的北大西洋地区;在南半球分布在50°S纬度带.遥相关现象在南半球比北半球更显著,典型遥相关路径与不同的环流作用有明确对应:1)北太平洋中部到墨西哥的连接反映了西风带的作用;2)北大西洋传播到非洲北部、格陵兰岛到里海的连接,均属于连接北大西洋到欧亚大陆的跨欧亚波列的一部分;3)俄罗斯喀拉海到北太平洋的连接与北大西洋涛动(NAO)密切关联;4)南半球的连接反映了大气西风带和Rossby波的影响.大气遥相关路径分析有利于深化对地表温度变化的认识,可为减缓气候全球变化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地表温度 气候复杂网络 拓扑结构 遥相关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去除协同控制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案例研究 被引量:28
10
作者 付加锋 冯相昭 +4 位作者 高庆先 马占云 刘倩 李迎新 吕连宏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086-2093,共8页
针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如何实现协同减排核算问题,该研究提出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去除协同控制温室气体的核算边界、协同机制和核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分析,给出了如何核算污染物去除的协同控制效应和协同程度.... 针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如何实现协同减排核算问题,该研究提出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去除协同控制温室气体的核算边界、协同机制和核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分析,给出了如何核算污染物去除的协同控制效应和协同程度.结果表明:①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去除与温室气体排放之间存在关联机制,厌氧环境去除COD_(Cr)会产生CH_(4),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也可产生大量CH_(4),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中去除TN会产生N 2O.②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去除协同控制温室气体核算可分为确定核算边界、选择核算方法、收集活动水平数据与确定排放因子、质量控制、形成核算报告等步骤.一方面构建了污染物去除量计算公式,去除量涵盖CH_(4)回收量、COD_(Cr)和TN去除量、污泥处理量;另一方面构建了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公式,排放量涵盖回收CH_(4)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去除COD_(Cr)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处理污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去除TN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③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去除并没有协同减排温室气体排放量,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来看,单位COD_(Cr)去除量、单位TN去除量和单位污泥处理量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为0.0513、2.4356和0.5460 t,单位TN去除量产生的温室气体量(2.4356 t)最大,其次为污泥处理(0.5460 t);从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来看,该污水处理厂使用电力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量(1362.68 t)最大.研究提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去除协同控制温室气体核算方法可行,能够根据污水处理厂相关数据判定污水处理不同环节污染物去除和温室气体减排二者间的关系.针对核算过程中存在的数据不确定性问题、质量控制问题以及如何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方法,如在质量控制中可通过制定核算方案、监测方案与计划,开展核算人员业务培训,进行数据核验,测量仪器校准和调整等提高核算质量.研究显示,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约束下,城镇污水处理厂在进行污水处理时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建立协同控制的治理体系,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污水处理厂 废水处理 协同控制 温室气体 核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减污降碳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研究 被引量:30
11
作者 王涵 李慧 +2 位作者 王涵 王淑兰 张文杰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84-1592,共9页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与快速发展时期,二氧化碳与大气污染物的协同减排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同时也是推动经济结构绿色转型,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因此,全面了解我国各地区减污降碳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助...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与快速发展时期,二氧化碳与大气污染物的协同减排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同时也是推动经济结构绿色转型,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因此,全面了解我国各地区减污降碳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助于国家和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制定减污降碳相关政策。构建了减污-降碳-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择2016年和2018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能源经济与污染物及二氧化碳排放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各地区减污、降碳和经济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各项指标发展情况。通过对指标间二元、三元耦合协调度计算,分析各地区指标发展协调情况。根据各地评价指标得分及耦合协调度数据因地制宜地提出减污降碳与地区经济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度 评价指标 二氧化碳减排 大气污染物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间原位开顶式臭氧熏蒸系统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耿春梅 杨文 +4 位作者 殷宝辉 王宗爽 刘红杰 王效科 王玮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3-600,共8页
臭氧污染造成的粮食作物减产及经济损失受到普遍关注,研究植被对臭氧的响应是评估臭氧污染造成影响的重要依据.针对国内外已有开顶式熏蒸系统的缺点,改进布气管的布气孔大小和形状,以保证气室内布气的均匀性;改进风机的供气方式,采用一... 臭氧污染造成的粮食作物减产及经济损失受到普遍关注,研究植被对臭氧的响应是评估臭氧污染造成影响的重要依据.针对国内外已有开顶式熏蒸系统的缺点,改进布气管的布气孔大小和形状,以保证气室内布气的均匀性;改进风机的供气方式,采用一供三的方式以提高各平行样间的平行性;通过计算机负反馈控制和采用引流装置,以提高臭氧浓度控制和测定的准确性.在国内率先尝试在跟随环境臭氧浓度的基础上增加一定浓度的臭氧作为熏蒸气体.田间实测表明:该装置气室内臭氧浓度与设定浓度一致且分布均匀,平行样的平行性好,气室内外温度、相对湿度及光照强度衰减均达到了国内外同类装置水平,可广泛用于田间原位大气污染物对植被影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开顶式气室 原位 田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车用汽油、柴油有害物质和环保指标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岳欣 庞媛 +3 位作者 马遥 鲍晓峰 王鸣宇 黄宪江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325-332,共8页
车用汽油、柴油有害物质是车用燃料品质的重要指标,而车用燃料品质直接关系到汽车污染物排放和大气污染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第四、五阶段及更严格汽车排放标准能否有效实施和所有在用车的有效减排。研究车用汽油、柴油有害物质控制指标... 车用汽油、柴油有害物质是车用燃料品质的重要指标,而车用燃料品质直接关系到汽车污染物排放和大气污染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第四、五阶段及更严格汽车排放标准能否有效实施和所有在用车的有效减排。研究车用汽油、柴油有害物质控制指标与控制途径对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有效控制我国城市和城市群大气污染有着重要意义。介绍了我国车用汽油、柴油有害物质控制指标制定的背景、国内外现行油品标准情况,提出了车用油品环境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用汽油 车用柴油 有害物质 环保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垃圾填埋气发电项目利用清洁发展机制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相锋 肖学智 +2 位作者 何毅 葛垚 陈家军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45-1048,共4页
结合垃圾填埋气发电案例,分析了垃圾填埋气发电CDM项目开发的基准线和额外性,评估了我国垃圾填埋气发电项目利用清洁发展机制的可行性,并结合国情指出CDM有利于减少我国垃圾填埋场温室气体排放水平。
关键词 垃圾填埋气 甲烷减排 清洁发展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素对气相甲苯光氧化反应机制的影响
15
作者 曹媛媛 郭婷 +2 位作者 耿春梅 杨文 殷宝辉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53-659,共7页
以低压汞灯为光源,采用石英管连续流动态反应系统和特氟龙气袋静态反应系统,研究了环境因素〔RH(相对湿度)、温度、光照强度、有氧(空气)/无氧(氮气)气氛条件〕对低浓度(10~20 mg/L)气相甲苯光氧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RH对... 以低压汞灯为光源,采用石英管连续流动态反应系统和特氟龙气袋静态反应系统,研究了环境因素〔RH(相对湿度)、温度、光照强度、有氧(空气)/无氧(氮气)气氛条件〕对低浓度(10~20 mg/L)气相甲苯光氧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RH对甲苯光氧化反应影响显著.干燥条件(RH为0%~5%)下甲苯光氧化去除率在8.3%~8.7%之间;当环境中有水蒸气存在(RH为20%)时,甲苯光氧化去除率降至6.5%~7.2%,其后光氧化去除率随着RH的进一步增加而逐渐增大,在RH为60%时达到最大值(9.4%~11.5%);但当RH继续增至80%时,去除率迅速降至4.4%~5.6%.2甲苯光氧化去除率随着温度、光照强度的增加而提高.3无论是干燥(RH为0%~5%)还是湿润(RH为60%)环境下,甲苯在有氧气氛下的去除率均高于无氧气氛;甲苯在有氧气氛下光氧化产物主要是苯和苯甲醛,在无氧气氛中的产物主要是苯.4在干燥、有氧条件下,O(1D)应是甲苯光氧化的活性物种;在湿润、有氧条件下,甲苯的光氧化主要是通过·OH氧化降解;在无氧条件下,甲苯的光氧化主要是通过甲苯的直接光解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 光氧化 相对湿度 产物 反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西安市数值模拟优化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李娟 尉鹏 +4 位作者 戴学之 赵森 张博雅 吕玲玲 胡京南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72-881,共10页
为提高西安市ρ(PM_(2.5))及ρ(O_(3))预报准确率,更好地服务西安市预报预警工作,以CAMx模式预报结果为基础,结合中尺度WRF气象预报数据、ρ(PM_(2.5))及ρ(O_(3))观测数据,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岭回归、lasso回归、决策树、随机森林以及... 为提高西安市ρ(PM_(2.5))及ρ(O_(3))预报准确率,更好地服务西安市预报预警工作,以CAMx模式预报结果为基础,结合中尺度WRF气象预报数据、ρ(PM_(2.5))及ρ(O_(3))观测数据,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岭回归、lasso回归、决策树、随机森林以及支持向量机6种机器学习优化模型,对西安市2019年PM_(2.5)及O_(3)模拟结果进行优化.结果表明:①CAMx模式对污染物的预报存在偏差,优化模型明显修正了CAMx模式的系统性偏差,提高了预报精度.②ρ(PM_(2.5))及ρ(O_(3))的均方根误差(RMSE)由174.00、37.11μg/m^(3)分别降至34.36~39.37、24.77~28.82μg/m^(3),相关性系数(R)由0.63、0.78分别提至0.70~0.78、0.83~0.88.③不同模型对模拟值的订正优势不同,随机森林对PM_(2.5)优化效果显著,优化提高率为80%;支持向量机对O_(3)的优化效果最理想,优化提高率为36%;线性回归方法对O_(3)的优化效果较好,但对PM_(2.5)的优化效果相对较差.研究显示,机器学习模型显著优化了CAMx模拟结果,反映了利用机器学习修正空气质量数值模式预报结果的研究意义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 CAMX 机器学习 PM_(2.5) O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AQ/ISAM空气质量模型的北京市夏季臭氧来源解析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张树宪 李洋 +3 位作者 张众志 杜晓惠 徐双喜 孟凡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83-1192,共10页
为了解北京市夏季臭氧(O_(3))污染的特征与来源,采用区域空气质量模型(CMAQ)的综合源解析功能(ISAM)对北京市2019年6月不同区域的近地面O_(3)浓度及其来源贡献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量化了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京津冀以外省份以及全... 为了解北京市夏季臭氧(O_(3))污染的特征与来源,采用区域空气质量模型(CMAQ)的综合源解析功能(ISAM)对北京市2019年6月不同区域的近地面O_(3)浓度及其来源贡献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量化了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京津冀以外省份以及全球背景共14类NO_(x)和VOCs排放源对北京市不同区域O_(3)污染的贡献.结果表明:①北京市不同地区O_(3)及其前体物来源存在显著差异,城区及近郊区NO_(x)和VOCs均主要来自于北京市本地排放,本地源排放对城区及近郊区的NO_(x)贡献(39.7%~46.4%)显著大于对远郊区的贡献(19.9%~38.8%),本地源排放对城区及近郊区的VOCs贡献(51.1%~75.8%)大于对远郊区的贡献(19.5%~39.6%).②远郊区NO_(x)和VOCs浓度更易受非本地排放的输送影响.③O_(3)主要来源于包括模拟区域外以及全球背景的边界传输贡献,边界传输对北京市不同受体区域的贡献均大于52.6%.④北京市本地源排放对城区及近郊区O_(3)的贡献(6.8%~18.3%)大于对远郊区的贡献(2.4%~7.6%),京津冀以外源区的排放对北京市远郊区的贡献(5.2%~6.4%)大于对城区及近郊区的贡献(2.7%~4.4%),说明本地排放对远郊区影响相对较小,远郊区O_(3)浓度易受北部燕山山脉和太行山的阻隔影响.因地理位置及地形原因,河北省不同源区对北京市不同区域O_(3)浓度的贡献存在一定差异.研究显示,控制北京市夏季O_(3)污染应综合考虑城区与郊区O_(3)来源的差异性,做好周边区域的联防联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臭氧(O_(3)) 源解析 区域多尺度空气质量(CMAQ)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东风输送导致的关中地区冬季PM_(2.5)重污染个例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任鹏杰 尉鹏 +4 位作者 赵森 李娟 张博雅 胡京南 曹军骥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33-1043,共11页
关中地区是我国大气污染的重点监测区域,为探究偏东风输送对关中地区冬季PM_(2.5)重污染的影响,重点分析了2018年1月12—18日在偏东风输送影响下关中地区ρ(PM_(2.5))日均值的变化过程;利用WRF和CAMx模式对PM_(2.5)重污染过程进行模拟... 关中地区是我国大气污染的重点监测区域,为探究偏东风输送对关中地区冬季PM_(2.5)重污染的影响,重点分析了2018年1月12—18日在偏东风输送影响下关中地区ρ(PM_(2.5))日均值的变化过程;利用WRF和CAMx模式对PM_(2.5)重污染过程进行模拟并讨论其消长原因.结果表明:①冬季关中地区在高压脊和西南槽的控制下,偏东风将污染物输送至关中地区,加之关中地区地形阻滞,致使关中地区的ρ(PM_(2.5))上升.②研究期间,关中地区ρ(PM_(2.5))日均值范围为103~240μg m 3,偏东风输送是导致此次重污染过程的重要原因.重污染的发生还与气象要素的变化有关,其中ρ(PM_(2.5))日均值与气温、相对湿度均呈滞后相关性.在ρ(PM_(2.5))日均值相等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越大,能见度越低;随着ρ(PM_(2.5))日均值和相对湿度的升高,能见度下降的速率逐渐变慢.③根据WRF-CAMx的模拟结果,此次重污染过程中关中地区PM_(2.5)污染输送关系不均衡,宝鸡市和咸阳市均以本地贡献为主,其本地贡献率超过45.00%,而渭南市接收关中地区其他城市及关中地区以外区域污染输送占比为69.82%;位于盆地中东部的咸阳市、西安市和渭南市的ρ(PM_(2.5))月均值均大于关中地区ρ(PM_(2.5))平均值;渭南市、西安市、运城市以及关中地区以外城市是此次关中地区跨市PM_(2.5)污染输送的主要来源.研究显示,偏东风输送是关中地区此次大气重污染过程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东风输送 WRF模型 CAMx模型 关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老年人PM_(2.5)暴露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韩金保 倪天茹 +2 位作者 李彭辉 韩斌 白志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10-616,共7页
为了解老年人PM2.5暴露特征并为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本研究选取天津市某社区101名老年人(平均年龄为67岁),在2011年夏季(6月13日~7月2日)和冬季(11月30日~12月12日)分别对其PM2.5暴露水平进行了监测,并对其时间活动模式进行了记录... 为了解老年人PM2.5暴露特征并为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本研究选取天津市某社区101名老年人(平均年龄为67岁),在2011年夏季(6月13日~7月2日)和冬季(11月30日~12月12日)分别对其PM2.5暴露水平进行了监测,并对其时间活动模式进行了记录.结果显示,老年人平均85%以上的时间是在居室内度过的.夏季和冬季老年人PM2.5个体暴露浓度分别为(124.2±75.2)μg/m3和(170.8±126.6)μg/m3.使用时间加权模型对老年人个体暴露浓度进行预测,夏季和冬季个体暴露实测浓度与预测浓度差值分别为0.6~220.9μg/m3和0.6~416.8μg/m3.吸烟活动会导致老年人个体暴露浓度升高.相关性分析表明PM2.5个体暴露浓度与环境浓度的相关性强于其与室内浓度的相关性,这为使用环境浓度替代或预测个体暴露浓度提供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PM2.5 个体暴露 时间活动模式 暴露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空急流理论及其对空气污染物传输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肖之盛 孟凡 +4 位作者 徐峻 何友江 赵妤希 于扬 张博雅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11-118,共8页
针对低空急流(Low-Level Jet,LLJ)这种与空气污染等现象密切相关的天气现象,综述了低空急流的定义、日变化特征、季节性变化特征,以及包括惯性振荡理论、地形的热力和动力作用、天气系统强迫等低空急流的形成和发展机制,总结国内外开展... 针对低空急流(Low-Level Jet,LLJ)这种与空气污染等现象密切相关的天气现象,综述了低空急流的定义、日变化特征、季节性变化特征,以及包括惯性振荡理论、地形的热力和动力作用、天气系统强迫等低空急流的形成和发展机制,总结国内外开展的低空急流数值模拟及其在大气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输送、扩散中的影响等研究成果,提出了下一步应开展低空急流的选取标准及其与空气污染学科的交叉研究,并开展适宜本地区低空急流数值模拟的参数化方案和小尺度研究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急流 理论研究 数值模拟 空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