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粉煤灰在环境修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基于Web of Science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中浤 吕旭波 +1 位作者 刘新妹 李晓光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8-893,899,共7页
为深入了解粉煤灰在环境修复领域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客观反映相关国家(地区)、机构和个人在该领域的科学贡献和影响。本文采用ISI Web of Knowledge的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数据库,数据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 为深入了解粉煤灰在环境修复领域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客观反映相关国家(地区)、机构和个人在该领域的科学贡献和影响。本文采用ISI Web of Knowledge的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数据库,数据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和HistCite Pro,对1990~2022年该库收录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从发文量TOP10的国家(地区)、高产作者、来源期刊、重要研究机构和研究方向热点等方面对1990年以来粉煤灰在环境修复领域的应用和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了解粉煤灰在环境修复领域的研究方向、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环境修复 文献计量 HistCite Pro Citespace 研究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近30年水环境演变态势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9
2
作者 王丽婧 田泽斌 +5 位作者 李莹杰 陈建湘 李利强 汪星 赵艳民 郑丙辉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40-1149,共10页
水量、泥沙和污染物交换作为河流与湖泊之间的关键过程,对湖泊生态环境演变具有复杂而深远的影响.以长江中游典型通江湖泊洞庭湖为研究对象,着眼于"江湖""河湖""人湖"三重作用关系变化,从水文情势、水质... 水量、泥沙和污染物交换作为河流与湖泊之间的关键过程,对湖泊生态环境演变具有复杂而深远的影响.以长江中游典型通江湖泊洞庭湖为研究对象,着眼于"江湖""河湖""人湖"三重作用关系变化,从水文情势、水质、富营养化3个层面剖析了近30年洞庭湖水环境演变态势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①"江湖"关系变化影响了洞庭湖水沙交换及其年内分配,是湖泊枯水期提前和延长、水沙关系突变等现象的主控因素;"河湖""人湖"关系变化协同加剧了该现象.②"河湖"关系的失衡和"河湖"统筹管理措施缺位,造成入湖河流长期输送大量营养物质,是湖体氮磷污染较重的根源;"江湖""人湖"关系变化协同影响着营养盐分布格局,但影响范围及程度有限.③在"江湖""河湖"作用关系复合影响下,藻类生长条件更为有利,增加了洞庭湖富营养化及水华风险.为保障洞庭湖水环境安全,建议:针对"江湖"作用主导的低枯水位问题,以水资源调控为核心,推进长江与流域上游水库联合生态调度,保障湖泊生态流量;针对"河湖"作用主导的水质恶化问题,以水污染防治为核心,强化流域污染控制,统筹"河湖"一体化监测管理模式,保障湖泊水环境质量;对于"人湖"作用主导的生态破坏问题,以生态空间管控为核心,划定并坚守生态红线,保障生态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通江湖泊 水环境 演变态势 “江湖”关系 “河湖”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海河口区水环境管理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5
3
作者 刘静 刘录三 郑丙辉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45-653,共9页
入海河口(简称"河口")既是河流的终端又是海洋的起点,水动力特征、水质特征和水生态特征均既不同于近岸海域也不同于河流,对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至关重要.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河口海岸管理工作经历了重大发展与变革,各涉... 入海河口(简称"河口")既是河流的终端又是海洋的起点,水动力特征、水质特征和水生态特征均既不同于近岸海域也不同于河流,对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至关重要.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河口海岸管理工作经历了重大发展与变革,各涉海管理部门提供了一定的管理支撑,但也存在多个问题亟待解决.如多个功能区划作用于同一河口水域;咸淡水水质功能类别不一致,水质指标体系存在显著差别;重要河口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长期"一片红",不能客观反映公众、地区及国家水质目标责任主体需求;未明确河口的管理范围,造成与《环境保护法》相应的管理措施无法相适应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并在详细分析河口生态环境特征的基础上,借鉴国际河口水环境管理经验,提出了科学划分河口水体单元并纳入流域管理;以河口为纽带,开展我国重点流域及海域水生态分区工作;协调多个标准在河口区域差异,同步考虑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GB 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修订工作;陆海统筹,河海兼顾,充分发挥从山顶到海洋的营养盐控制策略等相关衔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海河口 基准标准 水体单元 水环境质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物环境指示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蔡文倩 朱延忠 +3 位作者 刘静 周娟 林岿璇 刘录三 《广西科学》 CAS 2015年第5期532-539,共8页
随着世界范围内海洋沿岸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干扰越来越大,近岸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进而影响到栖居于此的生物。同时,生物对环境压力的响应具有明显的时空梯度,研究生物的变化状况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估环境质量状况。本... 随着世界范围内海洋沿岸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干扰越来越大,近岸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进而影响到栖居于此的生物。同时,生物对环境压力的响应具有明显的时空梯度,研究生物的变化状况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估环境质量状况。本文对国内外海洋生物环境指示作用研究现状进行系统地描述,并以大型底栖动物为例,重点介绍生物指数的发展情况及其在生物环境指示作用研究中的应用。建议加强野外观测平台的建设,建立适用于我国海域特征的指数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指示 海洋环境质量 生物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农业种植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赵震雄 张宇轩 +2 位作者 王丽平 刘瑞志 汤利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93-2406,共14页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已发展成为一类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威胁的新污染物.研究表明ARGs会随着农产品等通过食物链进入畜禽动物或人体内,造成较大健康风险,然而目前关于农业种植环境中ARGs的系统研究仍明显不足.该文采用文献计...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已发展成为一类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威胁的新污染物.研究表明ARGs会随着农产品等通过食物链进入畜禽动物或人体内,造成较大健康风险,然而目前关于农业种植环境中ARGs的系统研究仍明显不足.该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系统分析了近5年农业环境中ARGs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对其污染来源、赋存形态、迁移风险、影响因素和控制措施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环境中ARGs相关研究较少且不聚焦,有机肥/粪肥施用、生产生活污水灌溉、杀菌剂应用等生产方式导致农业种植环境中ARGs不断累积,逐渐成为抗生素耐药性发展的新兴属地.农业种植环境中,ARGs主要赋存于胞内DNA(iDNA)、胞外DNA(eDNA)、可移动遗传元件(MGEs)和胞外聚合物(EPS),eDNA的广泛分布和EPS的稳定性导致ARGs持续积累.ARGs的水平转移和扩散风险主要归因于MGEs的迁移、iDNA的细菌间转导、eDNA的自然转化和EPS的物质交换等过程,并受不同农地利用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养分状态、抗生素及其他污染物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土壤盐渍化、养分和污染物富集等过程会加剧抗生素耐药性传播风险.堆肥发酵和有机碳添加是控制抗生素耐药性扩散的主要方式,但其主要通过降解或吸附抗生素削减ARGs的产生,难以满足土壤环境中大量ARGs积累下的控制需求.建议进一步研究农业环境中ARGs的演变特征,综合评估其生态健康风险,并采取源头控制、营养优化和污染物修复等措施削弱抗生素、污染物和养分变化对细菌的胁迫,抑制环境中ARGs的累积和迁移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 污染来源 迁移风险 影响因素 管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泊湖浮游藻类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28
6
作者 汪星 刘录三 +4 位作者 李黎 周娟 王瑜 夏甫 夏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403-3413,共11页
2013年5月、9月及10月在镜泊湖26个采样位点共采集到浮游藻类8门74属140种.其中绿藻门最多,共58种,占41.5%.浮游藻类组成以绿藻和硅藻占优,并且藻类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各调查位点藻的种类范围在3~35种,密度范围在0.5×104~... 2013年5月、9月及10月在镜泊湖26个采样位点共采集到浮游藻类8门74属140种.其中绿藻门最多,共58种,占41.5%.浮游藻类组成以绿藻和硅藻占优,并且藻类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各调查位点藻的种类范围在3~35种,密度范围在0.5×104~230.8×104个/L.调查期间,浮游藻类的Margalef指数、Shanoon-Wienner指数以及Pieloud指数范围分别为0.48~2.31,1.27~3.97,0.45~0.94,水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值TLI在40~60之间,总的来看,镜泊湖水体属于中营养-轻度富营养状态.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镜泊湖藻类群落分布受水环境因子影响明显.整体上,水温、DO、SD、CODMn及NH3-N是影响镜泊湖藻类种群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泊湖 藻类组成 营养等级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辽河表层水中邻苯二甲酸酯分布特征及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2
7
作者 时瑶 马迎群 +3 位作者 秦延文 刘志超 杨晨晨 迟明慧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7-206,共10页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了大辽河表层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有机污染物的浓度水平,分析其分布特征,并对PAEs类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辽河表层水中共检出4种PAEs,其质量浓度范围为n.d.#0.754μg·...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了大辽河表层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有机污染物的浓度水平,分析其分布特征,并对PAEs类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辽河表层水中共检出4种PAEs,其质量浓度范围为n.d.#0.754μg·L^(-1)。4种PAEs类中质量浓度平均值最高的为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IOP)(0.36μg·L^(-1)),最低的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0.01μg·L^(-1))。4种PAEs浓度贡献大小依次为: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IO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DBP浓度基本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与国内其他水域相比,大辽河表层水中PAEs的污染程度处于较低水平。DMP和DEP的最高值均出现在营口市区最主要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污口之一——纱厂潮沟采样点,DBP和DIOP的最高值则分别出现在牛庄大桥和港监潮沟采样点。总PAEs类有机污染物分布趋势为:在工业分布较多的区域及主城区附近水域PAEs浓度较高,大辽河上游区域PAEs浓度相对较低。利用US EPA健康风险评估模型粗略估算,大辽河表层水中PAEs类污染物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值低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辽河 表层水 邻苯二甲酸酯 分布特征 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流域水环境沉积物质量风险评估 被引量:9
8
作者 秦延文 韩超南 +2 位作者 郑丙辉 张雷 曹伟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25,43,共8页
采集辽河流域浑河、太子河干流及大伙房水库共56个站点的表层沉积物样品,根据相平衡分配法的修正模型建立辽河流域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基准(Cu、Pb、Zn、Cd的SQC(基于CCC)分别为75.26μg/g、25.72μg/g、255.96μg/g、2.52μg/g),依据重金... 采集辽河流域浑河、太子河干流及大伙房水库共56个站点的表层沉积物样品,根据相平衡分配法的修正模型建立辽河流域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基准(Cu、Pb、Zn、Cd的SQC(基于CCC)分别为75.26μg/g、25.72μg/g、255.96μg/g、2.52μg/g),依据重金属急、慢性生物毒性风险确定辽河流域沉积物重金属质量三级标准,并创建沉积物质量风险评估方法——沉积物污染指数法(SPI),对辽河流域水环境进行沉积物质量风险评估,评估结果显示:浑河干流中下游、太子河中上游及大伙房水库库中、库尾处的沉积物质量状况为中风险,此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使长期生活在其中的底栖生物受到轻微重金属慢性毒性影响,其中浑河中游红透山铜矿处和细河上游沈阳工业区的沉积物质量风险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质量风险评估 沉积物质量基准 沉积物质量标准 沉积物污染指数法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设计水文条件的铁岭水环境容量核算 被引量:10
9
作者 彭嘉玉 雷坤 +4 位作者 乔飞 周刚 张鑫 郝晨林 王淑一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470-476,共7页
水环境容量是污染物总量控制的重要理论基础,设计水文条件的选取是水环境容量核算的关键内容。建立了铁岭流域稳态水质模型,计算了在生物学方法(30B3、4B3)和水文学方法(7Q10、30Q10)条件下铁岭控制单元的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30B3和30... 水环境容量是污染物总量控制的重要理论基础,设计水文条件的选取是水环境容量核算的关键内容。建立了铁岭流域稳态水质模型,计算了在生物学方法(30B3、4B3)和水文学方法(7Q10、30Q10)条件下铁岭控制单元的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30B3和30Q10设计水文条件下COD水环境容量分别为8 048.74和9 658.49 t/a,氨氮水环境容量为549.15和658.97 t/a;4B3和7Q10设计水文条件下氨氮的水环境容量为439.33和494.26 t/a。传统水文学方法核定的水环境容量与生物学方法核定结果相近,但是其设计流量的保证率偏低,污染防控风险增加。水环境容量与入河污染负荷的核定结果表明,铁岭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超过了其水环境承载力,需优化水库的调节能力,合理配置水资源,以增加河道纳污能力,实现污染防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容量 设计水文条件 风险控制 水环境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底栖动物BMWP指数评价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梦悦 于明乔 +3 位作者 丁森 贾晓波 代阳 李曌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5,共5页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检索了近40年的BMWP指数研究论文,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BMWP指数的产生、特点、应用和研究发展趋势,总结了不同国家BMWP指数研究中对大型底栖动物科级敏感值(FSVs)的调整方法、调整结果及其应用情况,梳理了我国在B...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检索了近40年的BMWP指数研究论文,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BMWP指数的产生、特点、应用和研究发展趋势,总结了不同国家BMWP指数研究中对大型底栖动物科级敏感值(FSVs)的调整方法、调整结果及其应用情况,梳理了我国在BMWP指数评价标准调整方面的进展。围绕我国水生态环境管理需求,提出了加强大型底栖动物标准化监测方法研究、完善BMWP指数区域化评价体系建设、加快制定BMWP指数评价方法标准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BMWP指数 水质评价 科级敏感值 指数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辽河口及其毗邻区域水体反硝化功能基因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雯雯 刘瑞志 +1 位作者 徐慧韬 王丽平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625-2635,共11页
近年来随着辽河口两岸经济的发展,大辽河水质受氮素污染越来越严重.反硝化作用是微生物介导的氮循环中一个重要过程,对河口水体中过量氮素的去除和富营养化的缓解意义重大.因此,开展大辽河口水体反硝化作用的研究尤为重要.以大辽河入海... 近年来随着辽河口两岸经济的发展,大辽河水质受氮素污染越来越严重.反硝化作用是微生物介导的氮循环中一个重要过程,对河口水体中过量氮素的去除和富营养化的缓解意义重大.因此,开展大辽河口水体反硝化作用的研究尤为重要.以大辽河入海河段、大辽河河口和近岸海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定量PCR法对其进行了水体中反硝化细菌(以功能基因nir S、nir K和nos Z为主)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并通过因子分析和冗余分析(RDA)研究了基因丰度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不同站位大辽河口及其毗邻区域的水样中nir K、nir S和nos Z基因的丰度变化范围分别为7.73×10^(5)~2.54×10^(8)、3.19×10^(5)~3.19×10^(7)、3.22×10^(3)~4.92×10^(5) copies L,各基因平均值大小表现为nir K>nir S>nos Z;3种基因中,nir K和nir S基因大多在调查河流的上游和入海口站位丰度较高,而nos Z基因丰度在河流段由上游到河口逐渐增高,且由河口到近海呈现降低的趋势.②大辽河口及其毗邻区域(nir K+nir S)nos Z在3.23×101~1.76×10^(3)之间,平均值为454.77,表明存在较多的N 2O气体排放,特别是河口到近海区域.③ρ(As)、ρ(Cd)、ρ(Cr)、ρ(SiO_(3)2-)、ρ(NO_(3)-)、T、pH和盐度主导了大辽河口及毗邻区域水环境的整体状况,应继续关注主导因子对水环境的影响;水环境因子对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影响的相关性大小表现为ρ(DO)>ρ(TN)>ρ(NO_(2)-)>ρ(SiO_(3)2-)>ρ(Cd)>ρ(NO_(3)-)>盐度>ρ(As)>ρ(Cr)>T>ρ(Zn)>pH,蒙特卡罗检验得出无显著影响的因子,因此大辽河口及毗邻区域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是由各项环境因子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研究显示,水体中反硝化有关的微生物对环境的响应不同,各项环境因素共同控制了群落组成,为了更好地进行水体治理与保护,应持续关注水体中的反硝化功能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辽河口 反硝化 水体 实时定量PCR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的地下水溶质运移替代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柏晓鹏 南瑞川 +2 位作者 杜甫 闫晓惠 张婷婷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0-63,共4页
地下水污染溯源和含水层参数反演等逆问题通常受到大量计算负荷量的限制。为解决这一问题,考虑采用替代模型,以降低地下水逆问题的计算成本。首先采用模拟退火—拉丁超立方采样(SA-LHS)抽取200组工况;运用Visual Modflow的MODFLOW模块、... 地下水污染溯源和含水层参数反演等逆问题通常受到大量计算负荷量的限制。为解决这一问题,考虑采用替代模型,以降低地下水逆问题的计算成本。首先采用模拟退火—拉丁超立方采样(SA-LHS)抽取200组工况;运用Visual Modflow的MODFLOW模块、MT3DMS模型进行地下水溶质运移模拟;最后利用随机森林(RF)模型建立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的替代模型。结果表明,替代模型精度较高,值得强调的是,Visual Modflow模拟200组工况需要120 min,随机森林模型仅需0.92 s,运行速度提升7800倍,在保持较高精度的同时大幅减少反复运行地下水污染溶质运移模型的计算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污染 SA-LHS 随机森林 替代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污染指数法在河流水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4
13
作者 刘琰 郑丙辉 +2 位作者 付青 罗岳平 王梅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9-55,共7页
为满足我国水质评价与管理的需要,针对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在水质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污染指数法。采用该方法对湘江干流2009年的水质状况进行了试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模糊综合评判法以... 为满足我国水质评价与管理的需要,针对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在水质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污染指数法。采用该方法对湘江干流2009年的水质状况进行了试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模糊综合评判法以及主成分分析法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水污染指数法在水质类别评价、水质定量评价、主要污染指标识别、劣Ⅴ类水体水质比较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同时,该方法计算过程简单、易掌握,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水污染指数法 定量评价 主要污染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沉积物质量评价研究-以太湖为例 被引量:16
14
作者 郑丙辉 秦延文 +1 位作者 张雷 曹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60-1866,共7页
以太湖的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平衡分配法(EqP)探讨了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Cu,Pb,Zn,Cd)的沉积物质量基准(CSQC)值;根据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 EPA)基于水生生物对重金属的最终慢性毒理水平的淡水水质基准,制定了太湖4种... 以太湖的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平衡分配法(EqP)探讨了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Cu,Pb,Zn,Cd)的沉积物质量基准(CSQC)值;根据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 EPA)基于水生生物对重金属的最终慢性毒理水平的淡水水质基准,制定了太湖4种重金属(Cu,Pb,Zn,和Cd)的沉积物质量基准值分别为145.2,308.72,293.01,0.46mg/kg.以此CSQC为参比值,参考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各元素赋予不同的权重值,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太湖沉积物重金属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010年8~9月太湖沉积物质量基本为良.这一结果与沉积物重金属总量分析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重金属污染 相平衡法 沉积物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江衡阳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鸣宇 秦延文 +3 位作者 张雷 郑丙辉 李发生 贾静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71-275,342,共6页
文章分析了湘江衡阳段28个站点的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d、Pb、Cu、As、Cr、Zn)总量和空间分布特征。参照国内相关标准和背景值,运用相关性分析与地累积指数分析法对检测结果进行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湘江衡阳段表层沉... 文章分析了湘江衡阳段28个站点的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d、Pb、Cu、As、Cr、Zn)总量和空间分布特征。参照国内相关标准和背景值,运用相关性分析与地累积指数分析法对检测结果进行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湘江衡阳段表层沉积物各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排序为:Cd>Pb>Zn>Cu>As>Cr,湘江衡阳段沉积物存在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其中位于水口山工业区的中游水域沉积物污染最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污染 地积累指数分析法 湘江衡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济太”河段重金属在水体、悬浮颗粒物及表层沉积物中的含量特征研究及标准化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秦延文 曹伟 +3 位作者 马迎群 张雷 刘志超 常旭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9,40,共6页
研究了"引江济太"河段(长江—望虞河—贡湖段)孔隙水、上覆水、悬浮颗粒物及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并采用标准化分析方法推测了"引江济太"调水对太湖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引江济太"... 研究了"引江济太"河段(长江—望虞河—贡湖段)孔隙水、上覆水、悬浮颗粒物及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并采用标准化分析方法推测了"引江济太"调水对太湖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引江济太"河段的上覆水和间隙水中的重金属污染较轻,6种重金属(Cd、Pb、Zn、Cu、Cr和As)平均值大多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Ⅰ类标准,且低于美国优先污染物国家推荐水质基准持续浓度。悬浮颗粒物及表层沉积物中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元素是Cd,其中Cd平均值分别为2.20、1.78μg/g,为中国水系沉积物平均值的16、13倍,且达到加拿大淡水沉积物保护准则最初影响水平的3倍左右。标准化分析结果表明,"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对太湖重金属含量的变化有一定影响,"引江济太"河段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可能经过再悬浮过程进入水体,造成水体二次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悬浮颗粒物 孔隙水 上覆水 重金属 引江济太 标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植物在河流健康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7
作者 刘勇丽 刘录三 +1 位作者 汪星 王瑜 《生态科学》 CSCD 2017年第3期207-215,共9页
水生植物是河流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积累了一定时期的水文、物理和化学压力,不仅具有很好的环境指示作用,而且能够很好的反映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基于水生植物的评价方法有指示物种法、多指标植物指数法和预测模型法。重点阐... 水生植物是河流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积累了一定时期的水文、物理和化学压力,不仅具有很好的环境指示作用,而且能够很好的反映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基于水生植物的评价方法有指示物种法、多指标植物指数法和预测模型法。重点阐述了三种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其特点和适用性;指出了现有水生植物评价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得出我国今后应该建立水生植物多要素综合评价方法,根据各评价指标对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贡献大小,对指标体系内的指标进行赋权,进而计算其综合得分;提出了今后我国利用水生植物评价河流健康状况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营养指数 多指标植物指数 预测模型 河流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总磷污染:分布特征·来源解析·控制对策 被引量:91
18
作者 秦延文 马迎群 +4 位作者 王丽婧 郑丙辉 任春坪 佟洪金 王鹤扬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4,共6页
针对长江流域总磷污染,开展总磷污染时空特征分析,选择长江流域总磷污染最严重的上游地区岷江和沱江为典型区,分析总磷来源,提出总磷污染控制对策.研究表明:2016年开始总磷成为长江流域主要污染因子,其中上游污染最重,中游污染最轻,总... 针对长江流域总磷污染,开展总磷污染时空特征分析,选择长江流域总磷污染最严重的上游地区岷江和沱江为典型区,分析总磷来源,提出总磷污染控制对策.研究表明:2016年开始总磷成为长江流域主要污染因子,其中上游污染最重,中游污染最轻,总体呈降低趋势;长江流域枯/平水期总磷污染较重,丰水期污染较轻,说明流域主要污染负荷来自点源.总体来说,造成长江流域总磷较高的原因有:磷矿开采和磷化工的污染源高负荷排放,造成部分河段水质严重超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镇生活污染源排放影响河流水质;畜禽养殖废物资源化利用不足;生态流量不足,加剧水污染问题;水污染治理导向不全面和污染源监管措施不系统,影响总磷水质同步改善.针对长江流域总磷污染特征,按照"分区控制、分类治理""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原则,提出长江流域总磷污染控制建议:(1)抓住长江流域上游重点片区,开展流域总磷污染整治.(2)抓住磷化工、城镇生活和畜禽养殖等三类涉磷重点污染源的治理,控制磷污染负荷排放.(3)抓住环境监管有效手段,进一步完善水环境标准和监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总磷 时空分布 污染成因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演变过程及原因探讨 被引量:44
19
作者 刘录三 郑丙辉 +3 位作者 李宝泉 蔡文倩 韩庆喜 林岿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4-145,共12页
根据近30年来的长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历史资料,以及2009年和2010年的现场调查数据,从长江口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出发,分析了其长期演变的过程和规律,旨在阐明底栖动物群落的演变趋势,识别其重要演变时段。同时结合长江口海域... 根据近30年来的长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历史资料,以及2009年和2010年的现场调查数据,从长江口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出发,分析了其长期演变的过程和规律,旨在阐明底栖动物群落的演变趋势,识别其重要演变时段。同时结合长江口海域近50~60年来的入海径流量和携沙量变化、营养盐和DO等水质特征变化,分析底栖动物群落的变化原因。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口底栖生物群落的变化可大体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之前,底栖生物群落无论物种数、生物量都维持相对较高的水平;第二阶段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至2005年,由于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底栖生物群落的上述指标都有所降低,表明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干扰的加剧;第三阶段是2005年之后至现在,由于长江口水域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加强,底栖生物群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通过对长江口海域各种环境因素的分析表明,底栖生物群落变化受到长江口区域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共同影响,变化趋势也与环境因素的变化比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演变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潮滩不同粒径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 被引量:14
20
作者 焦立新 孟伟 +3 位作者 郑丙辉 张雷 赵兴茹 秦延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41-1248,共8页
利用湿筛分离的方法,将采自渤海湾潮间带的沉积物分成<0.031、0.031~0.063和>0.063mm3个不同的粒径组分,测定其16种EPA规定的多环芳烃(PAHs)含量、总有机碳(TOC)和碳黑(BC)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粒径沉积物中∑PAHs含量范围在714~4... 利用湿筛分离的方法,将采自渤海湾潮间带的沉积物分成<0.031、0.031~0.063和>0.063mm3个不同的粒径组分,测定其16种EPA规定的多环芳烃(PAHs)含量、总有机碳(TOC)和碳黑(BC)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粒径沉积物中∑PAHs含量范围在714~4870ng/g之间.在岐口(TS3)沉积物中,∑PAHs含量最高值出现在<0.031mm粒径组分中,而在大沽口(TS1)和驴驹河(TS2)沉积物中,其最高值则出现在>0.063mm粒径组分中.所有站点沉积物的0.031~0.063mm粒径组分中∑PAHs含量均为最低.尽管如此,有机碳标准化∑PAHs含量则随着沉积物粒径的增大呈现增加趋势.不同粒径沉积物中∑PAHs含量与BC含量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有机碳(OC=TOC-BC)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差.因此,不同粒径沉积物中BC的分布很可能在其中扮演着更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沉积物 粒径 潮间带 渤海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