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藻菌共生体系去除抗生素的机制与环境效应
1
作者 张书迈 李玉倩 +1 位作者 李艳红 黄彩红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8-46,共9页
抗生素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威胁着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难以有效去除抗生素。藻菌共生体系作为一种新型抗生素污染修复技术,通过生物降解、生物吸附、生物蓄积和非生物过程协同作用,可有效降低抗生素残留并抑制... 抗生素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威胁着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难以有效去除抗生素。藻菌共生体系作为一种新型抗生素污染修复技术,通过生物降解、生物吸附、生物蓄积和非生物过程协同作用,可有效降低抗生素残留并抑制抗性基因(ARGs)丰度,减少其传播风险。该文综述了藻菌共生体系的构建与优化、降解抗生素过程中的共适应机制、环境意义以及实际应用前景与挑战,以期为抗生素污染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菌共生体系 抗生素 抗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主要淡水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生态风险研究 被引量:41
2
作者 李玉斌 冯流 +1 位作者 刘征涛 周俊丽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0-205,共6页
根据我国主要湖泊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r、Cd、Hg、As、Pb、Zn、Cu的污染情况,对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分别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与地积累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评价结果基本一致。滇池、红枫湖重金属污染最严重,鄱阳湖、洞庭... 根据我国主要湖泊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r、Cd、Hg、As、Pb、Zn、Cu的污染情况,对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分别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与地积累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评价结果基本一致。滇池、红枫湖重金属污染最严重,鄱阳湖、洞庭湖与洪泽湖次之。严重的生态风险不存在,但是Cd在鄱阳湖、滇池和太湖中具有一定的潜在威胁;太湖、巢湖、南四湖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湖泊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主要河口沉积物中PCBs潜在生态风险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杨建丽 刘征涛 +1 位作者 周俊丽 冯流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7-190,197,共5页
根据我国主要河口沉积物中多氯联苯的污染水平,对沉积物中多氯联苯分别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加拿大环境委员会制定的SQG方法进行了初步风险评价,并分析了多氯联苯污染的环境来源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用两种方法评价的结果... 根据我国主要河口沉积物中多氯联苯的污染水平,对沉积物中多氯联苯分别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加拿大环境委员会制定的SQG方法进行了初步风险评价,并分析了多氯联苯污染的环境来源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用两种方法评价的结果一致。珠江河口多氯联苯污染最为严重;闽江口、九龙江口和长江口次之。对这些河口而言,严重的生态风险并不存在,但部分站位存在一定的潜在威胁;黄河口、鸭绿江口、辽河口的多氯联苯潜在生态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联苯 沉积物 河口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子晗 李文譞 +4 位作者 李彦宇 王雪超 杨始蓉 谢慧娜 李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33-544,共12页
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目前严重的卫生问题之一,环境中的ARGs污染会导致产生“超级细菌”,对人类和生物的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因此本文系统描述了ARGs的危害及其在环境中扩散机制,综述... 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目前严重的卫生问题之一,环境中的ARGs污染会导致产生“超级细菌”,对人类和生物的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因此本文系统描述了ARGs的危害及其在环境中扩散机制,综述了ARGs在地表水、地下水、土壤中的污染情况及在污水处理中的现状。分析表明,ARGs的传播机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水平基因转移;地表水中ARGs污染问题较其他水资源更为严重,且进一步引起了土壤ARGs污染并危害人体健康;就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现状进行分析,尽管对ARGs去除效果最好的是高级氧化工艺,但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凭借着其成本较低、经济效应好且处理效果较传统活性污泥工艺好的优点,有更好的应用前景。因此,结合现有工艺构建组合工艺成为了未来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抗性基因 水平基因转移 环境污染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环境健康效益评估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高雅 郭昌胜 徐建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13-1823,共11页
健康效益评估的主要目的是向管理者和公众提供某一项环境保护行动或政策全面的社会效益和成本信息,包括人类健康、环境污染缓解程度、生态资源的改善以及对经济的影响.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结合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 健康效益评估的主要目的是向管理者和公众提供某一项环境保护行动或政策全面的社会效益和成本信息,包括人类健康、环境污染缓解程度、生态资源的改善以及对经济的影响.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结合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1990—2022年发表的与健康效益评估相关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结果表明:①近30年来健康效益评估领域的发文量呈增长趋势,尤其是2015年之后,发文量增长迅速,发文量最多的是美国和中国.②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Lancet、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等顶级期刊上,美国环境保护局和中国科学院是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③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物的减排效果及收益,颗粒物暴露的健康风险和疾病负担研究,以及城市绿地规划等.研究显示,健康效益评估领域在国内外的研究方向和脉络类似,正处于活跃发展状态,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的缓解效果、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政策的成本效益分析等领域,减排政策实施后不同污染物的协同效益、温室气体减排行动的效果、新污染物的健康风险评估和控制成本是未来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效益 文献计量学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州市水环境中精神活性物质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 被引量:4
6
作者 邓洋慧 郭昌胜 +2 位作者 殷行行 罗莹 徐建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88-498,共11页
为评估精神活性物质(psychoactive substances,PSs)在常州市水环境中的污染特征、潜在来源及生态风险,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MS)方法,检测了地表水(湖泊、河流及饮用水源水)中13种典型PSs的污染水平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为评估精神活性物质(psychoactive substances,PSs)在常州市水环境中的污染特征、潜在来源及生态风险,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MS)方法,检测了地表水(湖泊、河流及饮用水源水)中13种典型PSs的污染水平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常州市湖泊、河流及饮用水源水三类地表水中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苯丙胺(amphetamine,AMP)、3,4-亚甲基二氧基苯丙胺(3,4-methylenedioxy amphetamine,MDA)、海洛因(heroin,HR)、氯胺酮(ketamine,KET)、美沙酮(methadone,MET)及麻黄碱(ephedrine,EPH)均有不同程度检出.ΣPSs(13种典型PSs)的检出浓度范围为0.67~39.03 ng/L,其中在河流中的检出频率和浓度较高,EPH(0.23~21.98 ng/L)和METH(nd~8.47 ng/L)是检出浓度和频率较高的单体目标物.采用主成分分析对PSs的来源进行解析,发现医院、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以及污水处理厂出水可能是常州水体中PSs的主要来源.对常州市水环境中PSs进行生态风险评估,发现新浮山水库及长荡湖中MET对水生生物具有低风险〔0.01<RQ(risk quotient)<0.1〕,其余采样点的RQ<0.01.研究显示,常州市水环境中的主要滥用药物为EPH和METH,虽然PSs对水生生物产生的生态风险可忽略不计,但是PSs对水生生态系统的长期风险仍需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活性物质(PSs) 污染特征 源解析 环境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研究(Ⅱ)--水环境基准、标准与总量控制 被引量:77
7
作者 孟伟 刘征涛 +1 位作者 张楠 胡林林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共8页
水环境质量基准与标准是有效实施环境水质目标的主要基础和管理依据.明确了水环境质量基准与标准的基本概念,系统地介绍了国外水环境质量基准与标准的研究、使用现状以及我国流域水环境污染和环境标准建立的特征,阐述了水环境质量基准... 水环境质量基准与标准是有效实施环境水质目标的主要基础和管理依据.明确了水环境质量基准与标准的基本概念,系统地介绍了国外水环境质量基准与标准的研究、使用现状以及我国流域水环境污染和环境标准建立的特征,阐述了水环境质量基准与标准在环境毒理学评估、污染物风险识别、水生态污染效应、沉积物质量控制研究等方面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结合我国水环境质量基准与标准研究的实际,提出了建立我国在新型污染物和复合污染水质基准两方面的研究内容,并对我国水质基准支持条件下的水生态安全以及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做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水质目标管理 水环境 基准 标准 总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大流域氨氮水生生物水质基准与生态风险评估初探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一喆 闫振广 +3 位作者 张亚辉 杨霓云 郑欣 刘征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7-83,共7页
氨氮是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的国控指标之一,为评估不同流域的氨氮基准差异性,以七大流域(松花江流域、辽河流域、海河流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水质参数对氨氮毒性的影响,借鉴US EPA(美国国家环境... 氨氮是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的国控指标之一,为评估不同流域的氨氮基准差异性,以七大流域(松花江流域、辽河流域、海河流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水质参数对氨氮毒性的影响,借鉴US EPA(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水环境基准技术方法,分夏季和非夏季2种情况推算了各流域氨氮水生生物基准值.结果显示:1流域和季节的不同导致氨氮基准值的差异均很明显,不同流域的氨氮基准值差异可超过6倍,同一流域不同季节的氨氮基准值差异可超过2倍.2淮河流域夏季和非夏季氨氮基准值均为最低,夏季氨氮急、慢性基准值分别为0.37和0.06 mg/L,非夏季分别为0.81和0.15mg/L.3氨氮暴露生态风险初步评估结果表明,珠江流域风险较小;松花江流域、辽河流域、长江流域次之;黄河流域风险较大;海河流域和淮河流域风险最大,海河7个断面中有2个存在高风险,淮河27个断面中16个存在高风险.根据各流域不同季节氨氮基准值及氨氮暴露生态风险的差异,建议对不同流域、不同季节实行差异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大流域 氨氮 水生生物基准 生态风险评估 风险商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部分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19
9
作者 李玉斌 刘征涛 +1 位作者 冯流 周俊丽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69-1774,共6页
对2009年12月采集的部分太湖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类化合物(PAHs)的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流域表层沉积物中共检出属于美国优先控制16种PAHs中的9种,各采样点位PAHs浓度范围在264.9—1703.2 ng·g-1之间.分析显示,表层... 对2009年12月采集的部分太湖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类化合物(PAHs)的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流域表层沉积物中共检出属于美国优先控制16种PAHs中的9种,各采样点位PAHs浓度范围在264.9—1703.2 ng·g-1之间.分析显示,表层沉积物中以4环及4环以上PAHs为主,两者之和约占PAHs总量的98%,可以推断太湖表层沉积物中PAHs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太湖表层沉积物中的PAHs不存在严重的生态风险,但局部地区(梅梁湖)芴的浓度略高于生态风险评价区间低值(ERL),而小于评价区间中值(ERM),具有一定的潜在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多环芳烃 沉积物 来源 生态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定潮土铅的生态毒性及其土壤环境质量基准推导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晓南 陈丽红 +2 位作者 王婉华 刘征涛 张聪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19-1227,共9页
以保定市农田潮土为研究对象,利用搜集的本土生物毒性数据,结合本文研究的8种陆生植物(小麦、玉米、莴苣、黄瓜、白菜、大豆、韭菜、番茄)的发芽和根伸长试验以及1种土壤动物(蜗牛)的生长抑制试验,对重金属Pb的生态毒性进行研究,结果表... 以保定市农田潮土为研究对象,利用搜集的本土生物毒性数据,结合本文研究的8种陆生植物(小麦、玉米、莴苣、黄瓜、白菜、大豆、韭菜、番茄)的发芽和根伸长试验以及1种土壤动物(蜗牛)的生长抑制试验,对重金属Pb的生态毒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莴苣的根伸长对Pb的敏感性最高,小麦的根伸长对Pb的敏感性最低,玉米、白菜和番茄的根伸长对Pb的敏感性指标值均相同,黄瓜和韭菜的根伸长对Pb污染的敏感性指标值均相同,其中,Pb对小麦、玉米、莴苣、黄瓜、白菜、大豆、韭菜、番茄和蜗牛的生长影响的无观察效应浓度(NOEC)值分别为1300、300、100、800、300、500、800、300、1200 mg·kg^(-1).基于log-normal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计算保定市潮土中Pb的HC_5(对5%物种产生危害的浓度)值和土壤环境质量基准值,其中,HC5值为158(74.6<CI<256)mg·kg^(-1),土壤环境质量基准值范围为31.7—158 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环境质量基准 陆生植物 土壤动物 物种敏感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势菌对焦化废水中几种有机物降解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长征 李捍东 +4 位作者 王婉华 刘征涛 魏普民 刘琴 张敬东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0-103,共4页
从焦化厂曝气池活性污泥和废水处理工艺出水中筛选出6株革兰氏阳性优势菌,根据菌株、菌落形态和大量生化实验将菌株鉴定到属.确定了降解所需的最佳实验条件.分别为温度30℃,转速100 r/min,菌株投加量20%(V(菌液)/V(废水)).实验发现,筛... 从焦化厂曝气池活性污泥和废水处理工艺出水中筛选出6株革兰氏阳性优势菌,根据菌株、菌落形态和大量生化实验将菌株鉴定到属.确定了降解所需的最佳实验条件.分别为温度30℃,转速100 r/min,菌株投加量20%(V(菌液)/V(废水)).实验发现,筛选出的6株优势菌对喹啉、吡啶和萘有良好的降解效果,但以喹啉为碳源和氮源筛选出来的H24,H26和H31对喹啉的去除率优于其他3株菌株,而以萘为唯一碳源的H14对萘的去除率优于其他菌种.6株优势菌的驯化活性污泥能进一步提高对喹啉、吡啶和萘的去除能力,去除率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优势菌 喹啉 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铬(Ⅵ)对赤子爱胜蚓的生态毒性效应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婉华 陈丽红 +3 位作者 方征 张聪 王晓南 刘征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53-657,共5页
为研究土壤中Cr(Ⅵ)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的毒性效应,以人工土壤为测试介质,按照OECD指南中的方法,测定了Cr(Ⅵ)对赤子爱胜蚓的LC50(半数致死浓度),并考察了w〔Cr(Ⅵ)〕为10~160 mgkg(以干质量计,下同)时Cr(Ⅵ)对赤子爱胜蚓... 为研究土壤中Cr(Ⅵ)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的毒性效应,以人工土壤为测试介质,按照OECD指南中的方法,测定了Cr(Ⅵ)对赤子爱胜蚓的LC50(半数致死浓度),并考察了w〔Cr(Ⅵ)〕为10~160 mgkg(以干质量计,下同)时Cr(Ⅵ)对赤子爱胜蚓的生长和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Cr(Ⅵ)在人工土壤中14 d的LC50为245.06 mgkg,95%置信限为208.31~288.29mgkg;②与对照组相比,暴露28 d时,w〔Cr(Ⅵ)〕为10~20 mgkg试验组的赤子爱胜蚓体质量显著增加(P<0.01);w〔Cr(Ⅵ)〕为80~160 mgkg试验组的赤子爱胜蚓体质量则受到显著抑制(P<0.01);③赤子爱胜蚓的产茧量和幼蚓孵化量均随着w〔Cr(Ⅵ)〕的升高而降低,其中,Cr(Ⅵ)抑制赤子爱胜蚓产茧量和幼蚓孵化量的EC50(半数有效浓度)分别为62.32和49.92mgkg.赤子爱胜蚓的体质量、产茧量和幼蚓孵化量均对土壤中w〔Cr(Ⅵ)〕比较敏感,尤其幼蚓孵化量是赤子爱胜蚓毒性效应的几项测试终点中最为敏感的一种,可以作为生态风险评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Ⅵ) 赤子爱胜蚓 急性毒性 生长 生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代酚对斑马鱼的急性联合毒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永滨 刘征涛 +3 位作者 郑明辉 杨旭 方征 王婉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8,共4页
为了探讨卤代酚等毒性二元混合物联合毒性效应和评价其联合毒性效应的最佳方法,依次测定了6种卤代酚对斑马鱼的单一急性毒性和二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其中联合毒性作用类型采用毒性单位法(TU)、相加指数法(AI)和混合毒性指数法(MTI)分别... 为了探讨卤代酚等毒性二元混合物联合毒性效应和评价其联合毒性效应的最佳方法,依次测定了6种卤代酚对斑马鱼的单一急性毒性和二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其中联合毒性作用类型采用毒性单位法(TU)、相加指数法(AI)和混合毒性指数法(MTI)分别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单一卤代酚的生物毒性随着卤素原子数目在化合物中的增多呈增强趋势;卤代酚等毒性二元混合物的联合作用方式以部分相加和协同作用为主;毒性单位法(TU)和混合毒性指数法(MTI)可以较精确地评价卤代酚联合毒性作用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代酚 斑马鱼 联合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盱眙段柱状沉积物中PAHs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杨建丽 冯流 +1 位作者 周俊丽 刘征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4-408,共5页
通过对淮河盱眙段柱状沉积物中16种优先控制的PAHs污染物进行GC-MS定量分析,结合210Pb同位素定年,重现了该区域多环芳烃的污染历史.研究表明,在柱状沉积物中整个沉积剖面(0~45 cm)w(PAHs)为102.9~306.9 ng/g(以干质量计).20世纪30年... 通过对淮河盱眙段柱状沉积物中16种优先控制的PAHs污染物进行GC-MS定量分析,结合210Pb同位素定年,重现了该区域多环芳烃的污染历史.研究表明,在柱状沉积物中整个沉积剖面(0~45 cm)w(PAHs)为102.9~306.9 ng/g(以干质量计).20世纪30年代以后w(PAHs)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自进入21世纪以来w(PAHs)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在2008年达到最高值.从柱状沉积物的w(2~3环PAHs)/w(4环PAHs)来看,淮河盱眙段沉积物中PAHs污染的历史来源主要是石油类污染.对照有关沉积物的生态风险评价标准,表层与底层芴出现了负面生态效应,而其他层面的潜在生态风险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淮河盱眙 柱状沉积物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代酚复合污染对鲤科金鱼的生化毒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永滨 刘征涛 +3 位作者 户志杰 赵兵 方征 王婉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共4页
为探讨卤代酚复合污染对水生生物的联合毒性效应,探究较为可靠的检测方法,根据所选6种卤代酚化学结构的相似程度和48 h LC50值,将其分为3组二元混合物进行急性暴露实验,毒性单位比为1∶1,每组分2个浓度级别观察金鱼生物学行为的变化,同... 为探讨卤代酚复合污染对水生生物的联合毒性效应,探究较为可靠的检测方法,根据所选6种卤代酚化学结构的相似程度和48 h LC50值,将其分为3组二元混合物进行急性暴露实验,毒性单位比为1∶1,每组分2个浓度级别观察金鱼生物学行为的变化,同时检测金鱼肝脏中3种抗氧化酶(SOD,CAT和GSH-Px)活性以及酶活性影响率的变化.结果表明:3组卤代酚对金鱼肝脏中3种抗氧化酶的酶活性影响率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3种抗氧化酶中仅SOD在1/2LC50剂量暴露组中均表现为明显升高的酶活性激活率或酶活性抑制率,提示SOD较适合作为卤代酚低浓度复合水污染情况监测的生物化学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代酚 鲤科金鱼 联合毒性 抗氧化酶 生物毒性 生物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势复合菌剂处理黑臭河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宗阳 李捍东 +1 位作者 马兴华 韩润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2-55,共4页
初试条件下系统的考察了优势复合菌剂对西洋河黑臭河水水体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1)优势复合菌剂能有效降低黑臭河水的COD、氨氮和总磷,去除率达到80%以上;(2)好氧条件下的处理效果要优于自然条件下的处理效果;(3)不同的接种量(V菌/... 初试条件下系统的考察了优势复合菌剂对西洋河黑臭河水水体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1)优势复合菌剂能有效降低黑臭河水的COD、氨氮和总磷,去除率达到80%以上;(2)好氧条件下的处理效果要优于自然条件下的处理效果;(3)不同的接种量(V菌/V水)、温度、pH值及摇床转速对处理效果均有不同的影响,由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佳降解条件为接种量10/10000、温度35℃、pH值9、转速100r/min。在优化条件下对COD、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7.83%、70.29%、70.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复合菌剂 黑臭水体 去除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8
17
作者 武江越 刘征涛 +2 位作者 冯流 周俊丽 高富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16-1117,共2页
广泛分布于环境中的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潜在的毒性、致癌、致诱变作用和生物富集性,可通过食物链进入生态系统,进而影响人体健康.辽河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地处40°31'N—45°17'N,116°54... 广泛分布于环境中的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潜在的毒性、致癌、致诱变作用和生物富集性,可通过食物链进入生态系统,进而影响人体健康.辽河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地处40°31'N—45°17'N,116°54'E—125°32'E之间,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工矿业经济区,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 多环芳烃 平均质量基准商(mSQG-Q)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水体中PAHs的基本生态风险特征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建丽 刘征涛 +1 位作者 冯流 周俊丽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84-787,共4页
通过对2007年4月24—30日采集于长江口水体7个不同采样点18个水样中的4种典型多环芳烃类化合物(PAHs)的浓度分析,依据3个基础营养级水平(藻、、鱼)的毒性效应〔L(E)C50和NOEC〕,采用欧盟适用于现有化学物质与新化学物质的风险评价技术指... 通过对2007年4月24—30日采集于长江口水体7个不同采样点18个水样中的4种典型多环芳烃类化合物(PAHs)的浓度分析,依据3个基础营养级水平(藻、、鱼)的毒性效应〔L(E)C50和NOEC〕,采用欧盟适用于现有化学物质与新化学物质的风险评价技术指南(TGD)中的商值法对长江口水体中的萘、菲、蒽、荧蒽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4种PAHs除蒽外的环境浓度/无影响浓度(PEC/PNEC)都小于1.说明长江口水体中4种PAHs只有蒽存在一定生态风险,其他3种均未对长江口生态造成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PAHS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新化学物质管理中的健康效应数据需求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余若祯 方征 +3 位作者 王宏 杨霓云 周俊丽 刘征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10-816,共7页
概要介绍了欧盟、美国、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新化学物质管理的相关法规、行政机构设置和审查制度流程,并详细阐述了在化学物质申报制度中对健康效应的数据需求及其测试方法.欧盟、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以眼睛/皮肤刺激、... 概要介绍了欧盟、美国、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新化学物质管理的相关法规、行政机构设置和审查制度流程,并详细阐述了在化学物质申报制度中对健康效应的数据需求及其测试方法.欧盟、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以眼睛/皮肤刺激、皮肤致敏、急性毒性和基因/染色体毒性等作为最基本的检测指标;日本侧重于持久性、蓄积性和人类/环境毒性的评价,不要求提供急性毒性试验数据;美国较偏重结构活性相关关系(SAR)/定量结构活性相关关系(QSARs)技术预测的健康效应数据,在不能判定物质是否有潜在的健康/环境风险时,才要求提供相应的试验数据;相反,澳大利亚对QSARs采取了较为审慎的态度.结合其他国家和组织的相关经验,为完善我国新化学物质的健康效应数据需求和管理,提出了关于建设已登记物质数据库,QSARs技术,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和毒性(PBT)评估体系和优良实验室等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化学物质 健康效应 数据需求 QSA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刺激性化学战剂对藻类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宏 李炳伟 +6 位作者 李政 方征 杨霓云 王鲁昕 戴天有 刘征涛 刘咸德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6-98,共3页
采用国际通用的试验藻种斜生栅藻(Scendesmus obliuus)作为试验生物,研究了3种刺激性化学战剂(二苯氰胂、二苯氯胂和苯氯乙酮)对试验藻类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二苯氰胂、二苯氯胂和苯氯乙酮对斜生栅藻急性毒性试验的96 h半数生长抑制浓... 采用国际通用的试验藻种斜生栅藻(Scendesmus obliuus)作为试验生物,研究了3种刺激性化学战剂(二苯氰胂、二苯氯胂和苯氯乙酮)对试验藻类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二苯氰胂、二苯氯胂和苯氯乙酮对斜生栅藻急性毒性试验的96 h半数生长抑制浓度(EC50)分别为0.14,0.10和0.36 mg/L,表明这3种化学战剂均属于极高毒性物质,其毒性依次为二苯氯胂>二苯氰胂>苯氯乙酮,但其毒性均在同一数量级上,区分度不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战剂 苯氯乙酮 二苯氰胂 二苯氯胂 急性毒性 藻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