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粉煤灰堆存对水环境影响研究进展
1
作者 杨玉飞 卢永琦 +3 位作者 刘婷婷 徐思琪 黄瑞潇 迭庆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285-5296,共12页
粉煤灰长期堆存会释放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并对水环境构成威胁。为全面了解该领域的研究进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系统并深入地对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从建库至2023年间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该领域的年总发文量... 粉煤灰长期堆存会释放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并对水环境构成威胁。为全面了解该领域的研究进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系统并深入地对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从建库至2023年间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该领域的年总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中国科学家在该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发文量最多,占总发文量的18.87%,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美国发文的中介中心性(0.51)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研究成果更具国际影响力;研究热点主要围绕粉煤灰中重金属等污染物,探究其在不同条件下的浸出、淋溶释放规律,揭示粉煤灰堆场污染物迁移带来的环境影响。基于高频关键词分析,探讨了粉煤灰污染物组成特征和可能释放到水环境中的污染物类型,系统梳理和分析了污染物的释放机制、规律和关键影响因素,以及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规律研究进展。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关注粉煤灰堆存过程中Pb、Cr、Hg等重金属,As、Se、Mo等微量元素和F^(-)、Cl^(-)、SO_(4)^(2-)、PO_(4)^(3-)等特征污染物的释放问题,探究复杂环境影响下特征污染物的释放特性,并明确不同因素是否存在协同或抑制机制,建立粉煤灰固相中污染物指标与其释放进入水环境的指标间的定量关系,为科学评价粉煤灰环境影响提供理论基础,进而有效防范粉煤灰中污染物对水环境的潜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ESPACE 粉煤灰 水环境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标准研究 被引量:62
2
作者 刘锋 王琪 +5 位作者 黄启飞 李丽 周德杰 段华波 王鲁昕 戴天有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5,共7页
对国内外浸出方法标准体系、研究方向、应用目标、方法的特点和缺陷进行了系统总结,介绍了《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硫酸硝酸法》(HJ/T299—2007)和《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醋酸缓冲溶液法》(HJ/T300—2007)的模拟场景、方法学探... 对国内外浸出方法标准体系、研究方向、应用目标、方法的特点和缺陷进行了系统总结,介绍了《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硫酸硝酸法》(HJ/T299—2007)和《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醋酸缓冲溶液法》(HJ/T300—2007)的模拟场景、方法学探讨和实验研究结果.目前,HJ/T299—2007已经成为我国危险废物浸出毒性鉴别的指定标准方法,而HJ/T300—2007也被用于特定危险废物和一般工业废物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入场检验.新制定的浸出方法标准的环境保护目标和模拟场景假设明确,实验参数由理论计算和系统的实验获得,具有较充分的方法学依据.尽管如此,对于该标准的客观、全面的评估还需要经过长期的执行过程才能获得,新的浸出方法标准只是在现有研究基础上的阶段性成果,还要随着环境管理的需要和细化以及研究的不断深入而加以补充和修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废物 危险废物 浸出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废物中多环芳烃类化合物(PAHs)的浸出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周德杰 刘锋 +2 位作者 孙思修 戴天有 王鲁昕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31-35,共5页
参照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方法1311(TCLP)和1312(SPLP)对油墨渣和环氧树脂废料中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PAHs)进行了浸出实验,并对在实验室条件下影响PAHs浸出的主要因素(如浸提剂,液固比,pH,浸提时间和粒径)进行了识别和研究。浸出液采... 参照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方法1311(TCLP)和1312(SPLP)对油墨渣和环氧树脂废料中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PAHs)进行了浸出实验,并对在实验室条件下影响PAHs浸出的主要因素(如浸提剂,液固比,pH,浸提时间和粒径)进行了识别和研究。浸出液采用固相萃取方法处理,用GC/MS和GC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浸提剂对PAHs浸出的影响显著,醋酸缓冲溶液浸出体系比HNO3/H2SO4浸出体系具有明显的优势;液固比的增加、浸提时间的延长或样品粒径的减小均能增加PAHs的浸出量;在实验设计的范围内,pH对PAHs的浸出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废物 多环芳烃 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口含铅物品的固体废物属性鉴别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周炳炎 贾晨夜 汪群慧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9-94,共6页
以进口"未锻轧铅合金"物品为例,对其固体废物属性进行鉴别研究.在分析送检物品的基本理化特征、危险特性和产生属性的基础上,对未锻轧铅合金的固体废物属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未锻轧铅合金不是合金金属,可能属于回收废铅... 以进口"未锻轧铅合金"物品为例,对其固体废物属性进行鉴别研究.在分析送检物品的基本理化特征、危险特性和产生属性的基础上,对未锻轧铅合金的固体废物属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未锻轧铅合金不是合金金属,可能属于回收废铅酸电池的简单熔炼产物,虽然金属铅得到一定程度富集,但在该物品中仍含有大量杂质成分,在进一步生产中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根据《固体废物鉴别导则》的判别原则,最终判定未锻轧铅合金属于固体废物,为海关部门的监管和执法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铅物品 进口 固体废物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虫剂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废物处置技术评价研究
5
作者 李扬 王琪 黄启飞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48,64,共7页
联用专家评估和层次分析法,对水泥窑共处置、危险废物焚烧两项杀虫剂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焚烧处置技术和包括碱金属还原、气相化学还原、碱性催化分解、超临界水氧化、等离子体电弧、熔盐氧化、溶解电子、球磨、玻璃固化、加氢脱... 联用专家评估和层次分析法,对水泥窑共处置、危险废物焚烧两项杀虫剂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焚烧处置技术和包括碱金属还原、气相化学还原、碱性催化分解、超临界水氧化、等离子体电弧、熔盐氧化、溶解电子、球磨、玻璃固化、加氢脱氯催化在内的10项非焚烧处置技术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以水泥窑共处置技术为代表的焚烧技术,由于其较好的稳定性、可行性和广谱性,在整体评价上优于非焚烧处置技术;在非焚烧技术的应用上,应优先发展碱金属还原、超临界水氧化、碱性催化分解和等离子体电弧技术,从而提高应对复杂情况下处理杀虫剂类POPs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处置技术 层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电解锰渣特性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高红 何莉莉 +3 位作者 岳波 孟棒棒 闫敏婕 梁宇廷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0-289,共10页
电解锰行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之一是锰渣的处理处置方法。为探索绿色低碳的锰渣无害化处理技术,选取中国5家典型电解锰企业新、旧电解锰渣,通过其理化特性及浸出毒性分析,研究堆存条件、时间及工艺参数等因素对不同企业锰渣特性的影响。结... 电解锰行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之一是锰渣的处理处置方法。为探索绿色低碳的锰渣无害化处理技术,选取中国5家典型电解锰企业新、旧电解锰渣,通过其理化特性及浸出毒性分析,研究堆存条件、时间及工艺参数等因素对不同企业锰渣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企业的新、旧锰渣平均质量含水率相差最大时均达19%以上,浸出液pH值最高分别相差0.95、1.45,不同企业新鲜锰渣的SiO_(2)和Al_(2)O_(3)平均质量分数最大相差分别为43.18%、146.25%,且可溶性盐质量分数均超过10%,未达到填埋入场标准。锰渣中石膏和石英的质量分数随堆存条件和时间发生不同的变化。企业C在堆存过程中石膏和石英的质量分数在增加,而企业E锰渣中烧石膏质量分数在增加,石英质量分数在减少。历史锰渣浸出液中Mn^(2+)和氨氮(NH_(4)^(+)N)的质量浓度较高,分别超过GB/T 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限值的65.92~935.00倍和2.56~63.80倍,表明长期堆存的锰渣仍存在较大的环境污染风险。不同地区企业的锰渣应通过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来降低其环境污染风险,须根据化学成分、理化性质不同选择合适的资源化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电解锰渣 无害化处理 资源化利用 理化性质 浸出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锰渣地质聚合物路基利用时锰和氨氮的释放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曼颖 孟棒棒 +3 位作者 岳波 林晔 何莉莉 王涛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3-661,共9页
电解锰渣是电解生产金属锰时产生的酸性废渣,因为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电解锰渣长期堆存处理,不仅占用土地、危害人体、污染环境,也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非常有必要研究电解锰渣的资源化利用。将电解锰渣制备成地质聚合物后,再结合水泥、... 电解锰渣是电解生产金属锰时产生的酸性废渣,因为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电解锰渣长期堆存处理,不仅占用土地、危害人体、污染环境,也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非常有必要研究电解锰渣的资源化利用。将电解锰渣制备成地质聚合物后,再结合水泥、粉煤灰、粒料按一定比例制备成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Inorganic binder stable material base,IBB),为了评估其作为路面基层的可行性,通过无侧限抗压实验研究其力学性能,并通过NEN7375水槽浸出实验对其特征污染物Mn^(2+)和NH_(4)^(+)-N的累积浸出规律、浸出行为及长期累积浸出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电解锰渣地质聚合物掺量从5%增至25%,路面基层试块的压强先增大后减小,掺量为10%时试块压强最大,为17.80 MPa。②路面基层试块经64 d浸泡,Mn^(2+)和NH_(4)^(+)-N的累积浸出量变化趋势一致,前9 d累积浸出量增速较快,第9~60天累积浸出量增速放缓,60 d之后累积浸出量趋于稳定。在全浸出阶段,路面基层试块中Mn^(2+)的浸出行为均为冲刷作用,NH_(4)^(+)-N的浸出行为均为扩散控制。③二级动力学方程可以准确地对Mn^(2+)和NH_(4)^(+)-N的累积浸出量进行拟合。经预测,路面基层试块15年Mn^(2+)累积浸出量在2.19~12.84 mg/m^(2)之间,NH_(4)^(+)-N累积浸出量在0.05~0.29 mg/m^(2)之间。因此,若长期使用电解锰渣地质聚合物制备的路面基层,需要密切关注Mn2+的浸出风险。研究显示,电解锰渣地质聚合物制备的路面基层直接与地下水监测井接触时存在Mn^(2+)污染的环境风险,不存在NH_(4)^(+)-N污染的环境风险。建议进一步研究电解锰渣地质聚合物制备的路面基层中Mn^(2+)经土壤的吸附和地下水的稀释后到达地下水监测井的环境风险,或在源头上对电解锰渣地质聚合物中的Mn^(2+)进行进一步的去除,比如水洗,更加明确电解锰渣地质聚合物路基利用时不同应用场景的环境风险,以期为电解锰渣的资源化利用场景及资源化技术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锰渣 累积浸出量 浸出行为 长期累积浸出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李丽 刘玉强 +3 位作者 王琪 王伟 何品晶 翟力新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8,共8页
在对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污染控制管理和技术现状进行调查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新的污染控制标准.对修订前后的标准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主要的修订内容,包括可以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的废物类型... 在对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污染控制管理和技术现状进行调查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新的污染控制标准.对修订前后的标准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主要的修订内容,包括可以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的废物类型、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共处置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条件、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控制标准等.此外,将我国新颁布实施的标准的主要内容与国外先进标准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实施修订后的标准的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 填埋场 污染控制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渣综合利用产生固体废物的污染特性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林 杨延梅 +2 位作者 杨玉飞 杨金忠 黄启飞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6-70,共5页
现场调研钨渣综合利用企业的典型工艺,采集生产过程中的固体废物样品,分析固体废物中重金属的浸出浓度和含量,对固体废物的危险属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多级分选提取贵金属工艺中的原料钨渣,高温碱烧—水浸工艺中的原料钨渣、水浸渣、... 现场调研钨渣综合利用企业的典型工艺,采集生产过程中的固体废物样品,分析固体废物中重金属的浸出浓度和含量,对固体废物的危险属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多级分选提取贵金属工艺中的原料钨渣,高温碱烧—水浸工艺中的原料钨渣、水浸渣、水幕除尘渣,重选—浮选提取工艺中的原料钨渣均为危险废物,会通过雨水淋滤和粉尘飘扬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建议在对钨渣现有综合利用方式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对钨渣的综合利用进行规范化管理,控制综合利用过程的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渣 综合利用 浸出毒性 重金属 危险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利视角的焚烧飞灰研究现状与展望
10
作者 赵晓丹 吴骞 +1 位作者 吴昊 田书磊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3-693,共11页
以“焚烧飞灰”为关键词,基于Incopat数据库,对全球申请日截止时间为2023年12月31日的相关专利进行检索,运用Incopat平台中专利技术内容分析模块和Zotero 7.0.3软件进行聚类研究,同时使用Incopat平台的专利价值评估模块以及Origin Pro 2... 以“焚烧飞灰”为关键词,基于Incopat数据库,对全球申请日截止时间为2023年12月31日的相关专利进行检索,运用Incopat平台中专利技术内容分析模块和Zotero 7.0.3软件进行聚类研究,同时使用Incopat平台的专利价值评估模块以及Origin Pro 2024和Adobe Illustrator 2022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自1964年全球首个焚烧飞灰专利申请以来,国内外焚烧飞灰专利技术的申请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球焚烧飞灰专利技术共3884件,其中中国专利2960件。中国是全球焚烧飞灰专利技术的主要来源国和高价值专利技术的产出国。国内外以及高价值焚烧飞灰专利技术的主要构成均为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用途主要分布于能源-焚烧和方法过程-处理/制备。共现聚类分析发现,中国焚烧飞灰专利技术共5个聚类,分别为资源化、浸出毒性、生活垃圾、高温熔融和飞灰;研究焦点为水洗、飞灰储存、二噁英、浸出毒性、高分子螯合剂、固化体、预处理、胶凝材料;协同处理、建筑材料角度的专利技术是近年来焚烧飞灰专利技术的新兴方法和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焚烧飞灰 专利 政策管理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银法烧碱工艺遗留盐泥废物的汞污染问题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蓉慧 王琪 +3 位作者 朱雪梅 汪群慧 薛瑞敏 于鸿锦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2-25,32,共5页
对某化工厂水银法烧碱关停后历史堆存的含汞盐泥的汞污染及其对周围环境介质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对含汞盐泥、废物堆体表层积水、周边排污渠水样、堆场周围的土壤样品中的汞浓度分析,评价汞污染现状。结果表明,盐泥中含汞量高达247.09... 对某化工厂水银法烧碱关停后历史堆存的含汞盐泥的汞污染及其对周围环境介质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对含汞盐泥、废物堆体表层积水、周边排污渠水样、堆场周围的土壤样品中的汞浓度分析,评价汞污染现状。结果表明,盐泥中含汞量高达247.09~390.28mg/kg,必须尽快采取有效的环境无害化措施进行妥善处理;盐泥堆表层积水中汞质量浓度为0.040 6~0.125 2mg/L,排污渠中水样的汞质量浓度在0.001 1~0.336 5mg/L,所有水样中总汞浓度都超过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Ⅳ类标准,堆存场附近的土壤中汞质量浓度为3.42~22.54mg/kg,远高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三级标准。因此,含汞盐泥堆已经对周围环境带来污染,需加强环境监测,并尽快采取有效处理措施,防止污染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银法烧碱 盐泥堆场 含汞盐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边界定位法的固体废物填埋场渗漏应急检测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景财 孙晓晨 +4 位作者 郑开达 常景润 刘玉强 能昌信 董路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78-1984,共7页
人工衬层系统是固体废物填埋处置的重要防护屏障,一旦产生破损将造成渗滤液渗漏,严重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因此及时有效地对人工衬层进行渗漏检测十分重要。目前常用的渗漏检测技术,如示踪剂法、偶极子法等方法不能适用于运行中填埋场的... 人工衬层系统是固体废物填埋处置的重要防护屏障,一旦产生破损将造成渗滤液渗漏,严重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因此及时有效地对人工衬层进行渗漏检测十分重要。目前常用的渗漏检测技术,如示踪剂法、偶极子法等方法不能适用于运行中填埋场的渗漏检测,难以满足突发渗漏情况下应急检测需求。针对填埋场渗漏应急检测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土工膜渗漏应急检测方法——边界定位法,该方法具有无损检测、操作方便和数据处理迅速高效的优点。通过在填埋场四周布设电极扩大检测范围,利用集成开发的边界定位检测系统计算获取的信号,最终给定渗漏源的GPS坐标和数据可视化结果。以我国华东地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和危险废物填埋场为研究案例,分析基于边界定位法的渗漏应急检测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边界定位法能够实现渗漏源的快速定位,其给定的渗漏点位置与实际开挖验证位置的最大误差小于2 m,且可以通过现场开挖过程跟踪测量进行纠正。当填埋场存在多个渗漏点时,对于渗漏点之间距离超过2 m的多个渗漏点均可以有效检出;如果渗漏点之间距离小于1 m,信号采集误差使得边界定位检测系统将其计算为1个渗漏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定位 固体废物 填埋场 渗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口再生塑料颗粒中特征污染物的筛选及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白月娇 林晔 +3 位作者 岳波 孟棒棒 张颖 王超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9-777,共9页
为了掌握进口再生塑料颗粒中污染物的污染特性,选取5种不同类型的进口再生塑料颗粒,基于来源及再生利用过程分析其可能含有的污染物类型,筛选出重金属、双酚类化合物〔包括四溴双酚A(BPA)与四溴双酚S(BPS)〕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3种特... 为了掌握进口再生塑料颗粒中污染物的污染特性,选取5种不同类型的进口再生塑料颗粒,基于来源及再生利用过程分析其可能含有的污染物类型,筛选出重金属、双酚类化合物〔包括四溴双酚A(BPA)与四溴双酚S(BPS)〕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3种特征污染物进行污染特征分析。结果发现,5种再生塑料颗粒中检测出6种重金属,包括Cr、Mn、Pb、Cd、Cu、Hg,其中Cr、Mn、Pb的浓度相对较高;5种再生塑料颗粒中BPS的检出率达100%,BPA的检出率为20%~100%,且BPS浓度大于BPA,这可能与实际生产中使用BPS等代替BPA有关;5种再生塑料颗粒中检测出的VOCs中,除二氯甲烷外均为苯的同系物。研究结果可为塑料颗粒后续的再生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并有助于相关部门进一步规范进口再生塑料颗粒的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塑料颗粒 特征污染物 重金属 双酚类化合物 挥发性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解锰渣热解特性分析的动力学模型研究
14
作者 张曼颖 林晔 +2 位作者 孟棒棒 岳波 白月娇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12-1623,共12页
高温煅烧电解锰渣存在能耗高、二次污染及资源化利用率不高等问题,研究其热解动力学对优化工艺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热重分析,采用FWO(Flynn-Wall-Ozawa)、KAS(Kissinger-Akahira-Sunose)、Friedman法并结合XRD、SEM表征,构建电解锰渣... 高温煅烧电解锰渣存在能耗高、二次污染及资源化利用率不高等问题,研究其热解动力学对优化工艺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热重分析,采用FWO(Flynn-Wall-Ozawa)、KAS(Kissinger-Akahira-Sunose)、Friedman法并结合XRD、SEM表征,构建电解锰渣热解动力学模型及补偿效应方程。结果表明:①根据活化能变化趋势,将电解锰渣热解过程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CaSO_(4)·2H_(2)O脱水转化为CaSO_(4)及电解锰渣中羟基的断裂,对应的温度为98~223℃,需要的活化能平均值为79.23 kJ/mol,遵循化学二级反应模型g(a)=(1-a)^(-1)(a为电解锰渣热解过程中的转化率);第二阶段是含碳有机质和云母的分解,对应的温度是223~684℃,反应表观平均活化能为214.32 kJ/mol,符合成核与生长模型g(a)=[-ln(1-a)]^(2/3);第三阶段是绿泥石、硅灰石、蒙脱石以及一些耐热性较高的硅氧烷类有机化合物的分解,平均活化能为340.71 kJ/mol,对应的温度为684~800℃,这一阶段是化学反应阶段,机理函数为g(a)=(1-a)^(-1/2);第四阶段发生在830~1200℃,主要是CaSO_(4)分解后CaO与SiO_(2)反应产生新的相,新的矿物相是钙长石[(CaNa)(SiAl)_(4)O_(8)],属于三维扩散模型,对应的机理函数为g(a)=[1-(1-a)^(1/3)]^(1/2)。②基于FWO、KAS及Friedman法对电解锰渣热解过程的分析,揭示其活化能和指前因子之间存在动力学补偿效应。三种方法的线性回归拟合优度均大于0.87且显著性检验均小于0.05,证实了该效应的统计可靠性,表明表观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受内在热解机制调控。研究显示,电解锰渣的热解主反应发生在684~800℃之间,为硫酸盐的分解,热解动力学模型为化学反应模型;而钙长石的形成在800~1200℃之间,热解动力学模型为三维扩散模型。建议进一步开展以电解锰渣为原料,用高温煅烧手段制备陶瓷材料和水泥混凝土材料的热解动力学模型研究,优化工艺参数,在拓宽电解锰渣资源化利用途径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锰渣 热解特性 热解活化能 热解动力学模型 动力学补偿效应 表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焦化残渣污染特性与环境风险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黄耿博 杨延梅 +2 位作者 黄启飞 李雪冰 杨玉飞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1-198,共8页
以某煤焦化企业生产过程产生的焦油渣、煤焦油、硫铵酸焦油、焦粉、剩余污泥5种残渣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残渣中16种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PAHs)浓度和环数分布,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8种重金属浓度,通过计算... 以某煤焦化企业生产过程产生的焦油渣、煤焦油、硫铵酸焦油、焦粉、剩余污泥5种残渣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残渣中16种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PAHs)浓度和环数分布,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8种重金属浓度,通过计算残渣的苯并[a]芘(BaP)等效毒性和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分析煤焦化残渣的环境风险。结果表明,5种残渣的PAHs总浓度为0.94~238367 mg/kg,表现为煤焦油>焦油渣>硫铵酸焦油>焦粉>剩余污泥,焦油渣、煤焦油、硫铵酸焦油中高致突变性物质、致癌性物质浓度超过GB 5085.6—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标准限值;焦油渣、煤焦油、焦粉、剩余污泥中Zn浓度最高,硫铵酸焦油中As浓度最高;5种残渣的BaP等效毒性为0.31~9586.96 mg/kg,煤焦油、焦油渣、硫铵酸焦油具有更高的致癌风险;Hg是5种残渣中潜在环境风险最大的重金属,5种残渣对土壤均具有很强的潜在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化残渣 多环芳烃 重金属 环境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nton氧化技术修复六氯环己烷污染土壤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倪茂飞 俞哲彬 +5 位作者 李娜 杨延梅 杨帅 李川 黄启飞 田书磊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7-52,共6页
为研究六氯环己烷(HCHs)在污染土壤中的Fenton氧化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以中国西南地区已停产的某HCHs生产企业厂区的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Fenton氧化作用下Fenton氧化时间、催化剂种类、催化剂投加量和H_2O_2投加量等因素对HCHs去除率... 为研究六氯环己烷(HCHs)在污染土壤中的Fenton氧化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以中国西南地区已停产的某HCHs生产企业厂区的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Fenton氧化作用下Fenton氧化时间、催化剂种类、催化剂投加量和H_2O_2投加量等因素对HCHs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延长Fenton氧化时间可以促进HCHs的去除,其去除率在100min后达到稳定;Fe^(2+)的催化效率优于Fe^(3+)和Fe^0,最佳催化剂为FeSO_4·7H_2O晶体;催化剂投加量最佳为5%(质量分数);较高投加量的H_2O_2有利于产生更多的HO·,H_2O_2投加量最佳为20g/mL。(2)Fenton氧化对HCHs的去除机制具有一致性,但不同HCHs异构体的去除率存在差异。在以FeSO_4·7H_2O晶体为催化剂、Fenton氧化时间为100min、催化剂投加量为5%、H_2O_2投加量为20g/mL的最优条件下,β-HCH去除率最高(96.7%),α-HCH去除率次之(79.2%),γ-HCH和δ-HCH去除率分别为54.8%和51.3%。(3)Fenton氧化技术是一种优秀的HCHs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具有较高的可行性、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具有较大的HCHs污染场地原位修复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TON氧化 六氯环己烷 污染土壤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制陶粒技术可行性分析与烧结机理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王兴润 金宜英 +2 位作者 聂永丰 李丽 王琪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0-84,共5页
研究了污泥烧结陶粒轻骨料的建材性能,分析了污泥制陶粒轻骨料的技术可行性和存在的难题,并从烧结过程的结构形态变化和晶体相反应机理角度讨论了可行的解决办法.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为1050℃,烧结时间为30min时,烧结体的内部产生熔融... 研究了污泥烧结陶粒轻骨料的建材性能,分析了污泥制陶粒轻骨料的技术可行性和存在的难题,并从烧结过程的结构形态变化和晶体相反应机理角度讨论了可行的解决办法.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为1050℃,烧结时间为30min时,烧结体的内部产生熔融液相导致烧结体收缩致密化,建材性能显著提高,但抗压强度仍达不到建材标准要求.其主要原因是污泥中的有机物含量较高,烧结过程中有机物的挥发导致烧结体内部产生较大孔隙,使产品开裂.污泥烧结体中的主要晶体相是石英、钙黄长石、钙镁磷酸盐和磷酸铝,污泥中磷的含量很高,因此,可添加高铝无机材料促进钙镁磷酸盐和磷酸铝高强晶体相的形成,提高烧结体抗压强度,经调质后利用污泥烧结陶粒轻骨料技术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陶粒 烧结 晶体相反应 内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物水泥窑共处置产品中重金属释放pH静态试验研究 被引量:27
18
作者 杨昱 杨玉飞 +2 位作者 黄启飞 张霞 王琪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2-56,共5页
通过模拟煅烧试验制取水泥熟料,并制取混凝土样品,将样品破碎至粒径小于1mm.采用pH静态(pH-dependence)试验研究pH对破碎混凝土样品中重金属(Cr,Ni,As,Cd和Pb)浸出特性的影响以及混凝土样品的酸中和容量.结果表明,混凝土的酸中和能力较... 通过模拟煅烧试验制取水泥熟料,并制取混凝土样品,将样品破碎至粒径小于1mm.采用pH静态(pH-dependence)试验研究pH对破碎混凝土样品中重金属(Cr,Ni,As,Cd和Pb)浸出特性的影响以及混凝土样品的酸中和容量.结果表明,混凝土的酸中和能力较大,浸出液pH降至6.87,需加入2.5mol/kg的硝酸,而浸出液pH降至1.46的过程中,需要消耗15mol/kg的硝酸,因此在一般的混凝土使用过程中,混凝土孔隙水的pH能在较长段时间内保持中性或弱碱性;浸提剂的酸碱性是影响混凝土中重金属浸出的重要参数,在试验研究的pH范围内,不同重金属的浸出规律不同;混凝土中重金属的浸出与其在混凝土中的存在形态及混凝土矿物对重金属的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产品 重金属 释放 pH静态试验 水泥窑共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埋场长期渗漏的环境风险评价方法与案例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徐亚 能昌信 +3 位作者 刘峰 董路 刘玉强 黄启飞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5-612,共8页
填埋场的长期渗漏是由于防渗膜老化、导排层淤堵等原因,导致填埋场封场后渗滤液渗漏量增加的现象.为分析渗滤液长期渗漏对填埋场环境风险的影响,采用Landsim-HELP耦合模型进行渗漏源强计算和污染组分迁移转化计算.在此基础上,以致癌风... 填埋场的长期渗漏是由于防渗膜老化、导排层淤堵等原因,导致填埋场封场后渗滤液渗漏量增加的现象.为分析渗滤液长期渗漏对填埋场环境风险的影响,采用Landsim-HELP耦合模型进行渗漏源强计算和污染组分迁移转化计算.在此基础上,以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为渗滤液渗漏的环境风险表征,采用剂量-效应模型对风险值进行计算.最终构建了基于Landsim-HELP耦合的填埋场长期渗漏的环境风险评价模型,并将其用于山西省某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渗漏风险研究.结果表明:1短期(0~100 a)内,在CLTP(考虑长期性能衰减)和NCLTP(不考虑长期性能衰减)情景下,渗滤液渗漏的环境风险无明显差异,并且二者的风险值均低于可接受风险水平;而长期(〉100~1 000 a)状态下,2种情景的风险值差别较大,其中CLTP情景下的风险为NCLTP情景下的7倍左右,并且主要体现为Cr(Ⅵ)的致癌风险(10-4).采用Monte Carlo方法分析风险结果的不确定性,其中Cr(Ⅵ)致癌风险值的不确定性为6.7,Cr(Ⅵ)和TCr的非致癌风险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分别为2.3、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滤液 长期性能 风险评价 MONTE Carlo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用于危险废物鉴别的几种浸出方法比对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刘锋 孙思修 +2 位作者 王鲁昕 周德杰 戴天有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23-26,共4页
以电镀污泥为实验样品,对中国、美国和欧盟用于危险废物鉴别的浸出方法进行了比对实验研究,并对各种浸出实验的方法学依据和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我国现有的浸出方法的浸出率相对低,实验方法缺乏方法学依据,对危险废... 以电镀污泥为实验样品,对中国、美国和欧盟用于危险废物鉴别的浸出方法进行了比对实验研究,并对各种浸出实验的方法学依据和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我国现有的浸出方法的浸出率相对低,实验方法缺乏方法学依据,对危险废物的控制不利。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的TCLP和SPLP方法分别针对工业废物在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共处置和酸沉降对土壤或单独处置的废物的影响而设计;欧盟则根据不同类型的填埋场提出了不同的入场标准。这些思路和做法值得研究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废物 危险废物 浸出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