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0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1
作者 李克强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I0001-I0002,共2页
关键词 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 中国 年会 开幕式 环境友好型社会 生态系统管理 资源节约型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0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2
作者 李克强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I0001-I0002,共2页
各位委员、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与大家再次相聚,共同探讨中国环境与发展问题。这次年会以“生态系统管理与绿色发展”为主题,围绕中国制定“十二五”规划、探索环保新道路等议题进行研讨,这对于我们加快建设... 各位委员、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与大家再次相聚,共同探讨中国环境与发展问题。这次年会以“生态系统管理与绿色发展”为主题,围绕中国制定“十二五”规划、探索环保新道路等议题进行研讨,这对于我们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 中国 年会 开幕式 环境友好型社会 生态系统管理 资源节约型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0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3
作者 李克强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共2页
各位委员、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与大家再次相聚,共同探讨中国环境与发展问题。这次年会以"生态系统管理与绿色发展"为主题,围绕中国制定"十二五"规划、探索环保新道路等议题进行研讨,这对于我们加快建设资源... 各位委员、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与大家再次相聚,共同探讨中国环境与发展问题。这次年会以"生态系统管理与绿色发展"为主题,围绕中国制定"十二五"规划、探索环保新道路等议题进行研讨,这对于我们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 中国 年会 开幕式 环境友好型社会 生态系统管理 资源节约型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0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4
作者 李克强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I0005-I0006,共2页
关键词 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 中国 年会 开幕式 环境友好型社会 生态系统管理 资源节约型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探讨 被引量:72
5
作者 邓祥征 钟海玥 +3 位作者 白雪梅 赵涛 李勇 王苗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4-30,共7页
基于对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的调研,本文探讨了西部地区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结合西部地区的现状与西部地区城镇发展的历史趋势,分析了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需求,阐析了其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压力与阻力,提出了促进中国西部城... 基于对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的调研,本文探讨了西部地区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结合西部地区的现状与西部地区城镇发展的历史趋势,分析了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需求,阐析了其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压力与阻力,提出了促进中国西部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目前,西部地区整体城镇化水平滞后,各省(区)间的城镇化发展水平极不均衡。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于城镇化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故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是其区域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动力,同时西部地区尚处于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的正相关期,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对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的推动作用不容小觑。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过程中,西部地区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存在进一步遭受损失与破坏的威胁。这些将会导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的恶化转而成为其城市化的严重制约,给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据此,文中提出建议,未来西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推行"二元"城镇化发展战略,增强中心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鲜明的小城镇;进一步完善西部城镇基础设施水平,以各级政府支持管理为先导和主导,尝试采用"公私营合作"(PPP)融资模式,重点推进交通及通讯设施建设;构建长期稳定的绿色城镇发展战略,推进城市绿色文化、建设绿色城市,筹措西部地区绿色城镇发展基金、发展城市绿色产业;立足功能分区并结合城镇化战略格局优化城镇化发展,依托国家主体功能区划优化城镇化发展格局,结合"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推进城市群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工业化 工业转型 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绿色发展概念框架 被引量:81
6
作者 刘纪远 邓祥征 +5 位作者 刘卫东 李海英 Robyn KRUK Derek THOMPSON Peishen WANG Xuemei BAI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共7页
综合绿色发展的国际经验,以自然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四大资本为核心,提出了中国西部地区绿色发展概念框架。中国西部地区绿色发展概念框架是以"发展中促转变,转变中谋发展"的良性循环发展原则为指导原则,分析... 综合绿色发展的国际经验,以自然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四大资本为核心,提出了中国西部地区绿色发展概念框架。中国西部地区绿色发展概念框架是以"发展中促转变,转变中谋发展"的良性循环发展原则为指导原则,分析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两个方面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促进和制约的关系,并根据西部地区当前经济资本、环境资本、社会资本以及人力资本数量,通过政府适当干预,如区域规划、区内调整,最终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相协调的绿色发展。该框架综合考虑了中国西部在绿色发展道路上特有挑战与机遇,阐明了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明确了中国西部地区"生态友好、社会包容和内生增长"的绿色发展目标。最后,本文针对该绿色发展框架提出了中国西部地区绿色发展的政策建议:提出"西部地区绿色发展战略"是当前西部地区绿色发展进程中最为迫切的需求,中央政府应当尽快制定和实施"西部地区绿色发展战略",同时西部地区政府在省级和地方层面将保护中国西部生态环境与区域扶贫开发相结合,加大对以提升西部地区人力资本为目的的各类工程的投入,强化区域绿色基础建设和生态服务供给,缓解西部地区贫困,提升区域绿色发展进程的速度和质量;开展财政体制机制改革,以提高各级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结合各省发展需求与条件实施以生态城市为发展目标的可持续城镇化发展模式,制定差异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在西部地区重点和限制开发区尤其是贫困集中和区域发展潜力较大地区,鼓励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型绿色产业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强制度创新以引导长期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概念框架 自然资本 人力资本 内生增长 西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中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温宗国 王承波 张坤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2-77,共6页
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国家财富存量的决定性因素。它涉及教育、培训、科技、扶贫、就业与劳动力转移、体制改革和国际合作等众多领域 ,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可持续性。本文从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目... 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国家财富存量的决定性因素。它涉及教育、培训、科技、扶贫、就业与劳动力转移、体制改革和国际合作等众多领域 ,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可持续性。本文从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出发 ,阐述了人力资源理论研究的进展 ,分析了中国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现状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可持续发展能力 人力资源开发 人力资本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可持续发展进展及其理论研究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9
8
作者 张坤民 王灿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18,共6页
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实践 ,建立理论与实践互动关系 ,是当前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问题。本文总结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进展 ,指出了近期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理论 实践 中国 环境保护 资源利用 《中国21世纪议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形势下完善我国碳核算体系的对策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边少卿 杨姗姗 +6 位作者 杨秀 鲁玺 王宇 周剑 张慧勇 陈晓婷 贺克斌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107,共12页
当前,一些国家和地区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危机为由组建了绿色贸易“碳壁垒”,试图利用碳排放核算和认证优势对我国产品出口形成抑制影响。面对这些新挑战,我国需完善碳核算体系建设,助力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和全球... 当前,一些国家和地区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危机为由组建了绿色贸易“碳壁垒”,试图利用碳排放核算和认证优势对我国产品出口形成抑制影响。面对这些新挑战,我国需完善碳核算体系建设,助力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和全球贸易体系。本文以完善我国碳核算体系为研究目标,总结了碳核算体系的内涵及建设进展,介绍了国际绿色贸易机制的核算报告要求,并采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了我国碳市场、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在核算边界、核算方法、数据支撑及质量保障体系3个方面的差异。研究发现,我国碳市场在核算方法上与国际绿色贸易机制具有一致性,但在碳足迹体系、数据支撑及质量保障体系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这导致我国出口型企业依赖现有的核算体系将不足以应对“碳壁垒”,而核算体系的差异性可能进一步影响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为此,我国应秉持坚决反对缺乏公平性的绿色贸易壁垒这一基本立场,同时采取完善碳核算体系的具体措施:完善产品层面的碳核算体系,建立具有高公信力的排放因子数据平台,加强科研机构的研究支撑,强化数据安全管理,尽快建设受影响企业的碳排放核算与报告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核算体系 绿色贸易壁垒规则机制 欧盟新电池法案 碳边境调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环境战略及展望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坤民 《生态经济》 CSSCI 2000年第3期1-7,共7页
本文从中国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 ,提出一系列保护政策与措施教育公众 ,推动环保产业稳步发展。
关键词 中国 环境形势 环境战略 环保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汇百家发展方略 辟未来发展新径——评介《国际可持续发展战略比较研究》
11
作者 张坤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8-138,共1页
关键词 《国际可持续发展比较研究》 书评 可持续发展 经济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四次工业革命对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的影响与挑战 被引量:37
12
作者 薛澜 张慧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共5页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迅速,特别是能源和新材料技术的突破,极大可能改变人类现有能源格局,并对建立在化石能源思维下的传统环境治理体系带来巨大影响。为此,本文梳理了第四次工业革命代表性的科技进展,分析了其对国家...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迅速,特别是能源和新材料技术的突破,极大可能改变人类现有能源格局,并对建立在化石能源思维下的传统环境治理体系带来巨大影响。为此,本文梳理了第四次工业革命代表性的科技进展,分析了其对国家环境治理体系的积极影响:(1)将改变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础上的工业、农业和城市形态,打破经济发展对资源、能源和土地的高度依赖,彻底告别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2)将真正实现面向现在和未来的数据精准决策,显著改善人类应对不确定性环境风险能力。另一方面,由于人工智能会极大提升公民个体对复杂科学技术和社会规则的掌握能力,会改变传统治理结构中政府—市场—社会三元力量对比,给政府在环境治理领域的政策制定和执行带来新的挑战:(1)公众的能力足以使得他们对政府做出的任何不利于自己的政策提出挑战,政府信息公开和透明决策压力空前;(2)社交媒体使得公众对政府及主流媒体信息的关注大大下降,对政府如何利用新型社交媒体进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对社会管理部门如何培育环保社会组织,弥补政府影响力下降所产生的空白提出了新的课题;(3)个体可以同时具有律师、会计、记者等处理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挑战政府维护社会公平稳定的利益裁量权,对环境司法公正提出更高要求。当前,中国正在进行环境体制改革创新,追求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关注、分析并积极适应由于技术变革引起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变化,避免制度资源错配,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正在进行工业化的后发型国家尤为重要。文章最后建议,要高度关注这个领域的研究前沿进展,在制定发展规划与改革措施过程中,以未来的技术环境为出发点;要加强治理创新,引导技术朝着有利环境保护的方向发展;要加强技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双向影响研究,推进政府改革与创新,为人民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次工业革命 人工智能 环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域生物多样性编目新的里程碑--评《中国海洋生物名录Checklist of Marine Biota of China Seas》中、英文版专著 被引量:1
13
作者 汪松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3-113,共1页
《中国海洋生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是南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刘瑞玉先生主编,共34位海洋生物学家、分类学家和18位特邀专家在总结了中国海域海洋生物主要类群分类、区系、多样性及生物地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参考国内、外最新文献... 《中国海洋生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是南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刘瑞玉先生主编,共34位海洋生物学家、分类学家和18位特邀专家在总结了中国海域海洋生物主要类群分类、区系、多样性及生物地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参考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编著的,由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名录的分类系统与当今国际的分类最为接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家 中国海域 生物多样性 MARINE 名录 Seas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科学出版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