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村人地关系的基本界定——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17
1
作者 刘双 佟明湛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34,共6页
研究目的:厘清农村人地关系的理论和现实,由此得出一般分析框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图形示意法和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下分析中国农村人地关系的内涵、特征及现实问题,总结人地关系一般框架。研究结论:考察中... 研究目的:厘清农村人地关系的理论和现实,由此得出一般分析框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图形示意法和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下分析中国农村人地关系的内涵、特征及现实问题,总结人地关系一般框架。研究结论:考察中国农村人地关系需从土地功能、制度安排和农民行为三个角度出发,需要实现人—地—权的有机统一,进而实现人地关系和谐并促进农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人地关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 农村 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样板党支部建设的实践与创新 被引量:12
2
作者 吴珊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24-26,共3页
加强大学生样板党支部建设是“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落实组织育人的典型示范。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样板党支部建设,通过育人目标的全面协同、育人力量的全线参与、育人环节的全程贯通,为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推动组织育人提供了实践... 加强大学生样板党支部建设是“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落实组织育人的典型示范。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样板党支部建设,通过育人目标的全面协同、育人力量的全线参与、育人环节的全程贯通,为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推动组织育人提供了实践探索,为营造“人人处处事事时时皆育人”良好氛围、完善“三全育人”体系提供了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组织育人 样板党支部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逻辑理路 被引量:2
3
作者 田甜 蔡雨薇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9-35,共7页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关注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也是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逻辑指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以积极情绪的培养和积极人格的塑造为核心,其教...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关注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也是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逻辑指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以积极情绪的培养和积极人格的塑造为核心,其教育内容、理念、方法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融合,能进一步激发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活力与创新力。本文从两者融入的现实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与价值逻辑出发,探索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与重要性,为推动高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提出实践路径与价值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思政课教学 有效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蒙、政治与实践:哲学视域中的审美功能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丽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8-184,共7页
在哲学史演进中展开审美之维的功能研究,伴随研究视域从超验的形而上学、先验的主体性哲学向实践哲学的转向,形成了从启蒙功能、政治功能向实践功能的显性功能渐次彰显的研究脉络,并产生了由启蒙功能奠基,在政治功能中逐渐进入现实,最... 在哲学史演进中展开审美之维的功能研究,伴随研究视域从超验的形而上学、先验的主体性哲学向实践哲学的转向,形成了从启蒙功能、政治功能向实践功能的显性功能渐次彰显的研究脉络,并产生了由启蒙功能奠基,在政治功能中逐渐进入现实,最终在感性的人的实践功能中得到整合推进、共育发展与真正实现的历史逻辑。进一步在哲学视域中整体地研究审美之维推动哲学发展与推进历史实践的功能,审美之维是本体论领域保存超越追求、认识论领域重构认识形式、实践论领域恢复感性的人的实践的重要维度,表现出建构理想世界、认识现实世界与实践改造世界的现实功能。马克思主义在感性学基础上建构起审美之维功能研究的实践哲学视域与实践领域,形成了研究审美之维功能的实践来源、实践力量与实践路径的实践美学,为超越现代性、探索全新现代文明形态的历史实践中审美之维功能的研究与实现提供了理论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之维 哲学视域 启蒙功能 政治功能 实践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