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研究热点及发展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倪好郎 唐晓岚 高军 《广东园林》 2020年第6期35-40,共6页
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背景下,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进入体系建设的实操阶段。为了加强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建设,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以中文文献1485篇为样本,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梳理了文献的研究脉络和发展趋... 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背景下,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进入体系建设的实操阶段。为了加强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建设,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以中文文献1485篇为样本,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梳理了文献的研究脉络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我国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研究现状呈现出政策导向、领域拓宽、信息化监管的特点,同时监管体制、内容、指标、方法不断创新升级。建议重视趋势导向,构建重点区域监管网络;完善监管体系,明确监管内容;加强技术引进,推动监管方式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生态环境监管 文献计量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及景观格局分析的国家公园风景资源保育研究——以湖北神农架国家公园为例 被引量:31
2
作者 刘思源 唐晓岚 +1 位作者 孙彦斐 李迪强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1-167,共7页
以湖北神农架国家公园为例,从生态敏感性评价及景观格局分析的角度,借助ArcGIS 10.2平台进行多因子空间叠加分析、FRAGSTSTA 4.2进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综合评判国家公园内部风景资源生态环境以及景观格局现状。结果表明:神农架国家公园... 以湖北神农架国家公园为例,从生态敏感性评价及景观格局分析的角度,借助ArcGIS 10.2平台进行多因子空间叠加分析、FRAGSTSTA 4.2进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综合评判国家公园内部风景资源生态环境以及景观格局现状。结果表明:神农架国家公园整体生态敏感性处于中度敏感范畴,极高、高生态敏感区域集中且分布有大量风景资源,风景资源保育压力较大;极高、高敏感区域内景观格局破碎化相对严重,与生态敏感性分布呈正相关。提出风景资源在各级生态敏感区域下的不同生态保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性评价 景观格局 风景资源 保育 神农架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文脉视域下的钟山文化特质研究
3
作者 唐晓岚 高思源 施国俊 《园林》 2024年第2期94-102,共9页
江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以长三角地区为其主要分布区,江南文化所处的地理环境成就了江南文脉延续的特征。江南名山作为孕育江南文化的重要地理空间形态,也成为江南文脉延续的载体。作为南京母亲山的钟山曾有多个称谓,自魏... 江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以长三角地区为其主要分布区,江南文化所处的地理环境成就了江南文脉延续的特征。江南名山作为孕育江南文化的重要地理空间形态,也成为江南文脉延续的载体。作为南京母亲山的钟山曾有多个称谓,自魏晋存史,延续至唐时便名列江南名山,不仅具有物质文化特质,也具有非物质文化特质。基于对江南文脉式样的考察,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考据整理,以钟山名称演变历史的文化背景为基础,建立以“山名+八地”时空分析为路径的历史名山演进技术逻辑,梳理出钟山所蕴含的“八地”文化特质,即山水形胜地、形便分界地、军事要冲地和皇陵禁封地的物质文化特质,八景游赏地、寺院道观地、雅集文兴地和修身隐逸地的非物质文化特质,力图展现江南文脉中名山文化的显性式样与隐性式样,为实现江南文脉的传承创新,构建解读历史名山文化特质的体系模式提供思路借鉴,以期促进江南文脉更好地奔流向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山 文化特质 江南文脉 江南山林 文化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人文技术的上海松江九峰地区景观空间意象探究
4
作者 唐晓岚 徐嘉绮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9-459,共11页
松江被誉为“上海文化之根”,而九峰作为该地区独一无二的山林资源,以其独特的自然美景自元代以来便成为了江南地区的著名景点。在当代,九峰仍然是展现当地山林景观的重要地标。深入研究九峰地区景观空间意象,有助于识别与理解当地特色... 松江被誉为“上海文化之根”,而九峰作为该地区独一无二的山林资源,以其独特的自然美景自元代以来便成为了江南地区的著名景点。在当代,九峰仍然是展现当地山林景观的重要地标。深入研究九峰地区景观空间意象,有助于识别与理解当地特色景观,从而还原历史风貌,以推动中国传统景观文化传承与发扬。诗词中含有丰富的历史地理信息与景观空间意象的细腻描写,因此,文章以元明清时期639首松江九峰地区景观题材诗词作为研究对象,借助数字人文技术对诗词进行分节、筛选、定量分析与可视化分析,探索松江九峰地区景观意象构成因素及特色。结果表明:1)松江九峰地区拥有数量繁多的自然景观物象与类型丰富的人文景观物象;2)松江九峰地区诗词文本中以中性情感词与积极情感词占比最高;3)围绕物象与情感,松江九峰地区共归纳出“秋月泛舟”“闲适幽居”“松山感怀”“山间怀想”与“华亭山水”5类景观空间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江九峰 景观空间意象 数字人文技术 诗词文本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沿岸芜湖区段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贾艳艳 唐晓岚 +2 位作者 刘振威 刘德保 杨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8-87,共10页
以芜湖区段1995、2005和2016年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生态风险指数和空间分析法,分析研究区生态风险的时空演变特征,以揭示芜湖区段风险状况和城市建设发展对长江生态廊道的影响,旨在为芜湖区段综合风险防范、景观生态管理和沿江生态环境... 以芜湖区段1995、2005和2016年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生态风险指数和空间分析法,分析研究区生态风险的时空演变特征,以揭示芜湖区段风险状况和城市建设发展对长江生态廊道的影响,旨在为芜湖区段综合风险防范、景观生态管理和沿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依据。研究表明:1)1995—2016年,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明显,耕地、林地面积不断减少,景观优势度降低;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景观优势度升高,破碎度和分离度降低;湿地面积先减少后增加,破碎度和分离度先增加后减少。2)生态风险时空分析表明,1995年以低、较低和中生态风险为主,2005年以较低、中和较高生态风险为主,2016年以较低和中生态风险为主;空间上,生态风险等级的分布基本以长江为轴向南北两侧呈递减变化,且整体上江南的景观生态风险高于江北。3)各等级生态风险转换类型多样,1995—2005、2005—2016年风险等级由低向高转换的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6.03%、8.05%,由高向低转换的面积占比分别为1.07%、26.76%,即景观生态风险在前、后10 a分别呈上升、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景观生态风险 时空演变 长江沿岸 芜湖区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我国国家公园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7
6
作者 杨阳 唐晓岚 +2 位作者 唐芳林 吉倩妘 贾艳艳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9年第6期69-77,共9页
国家公园体制作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已成为新的一轮国家战略.基于文献统计,结合CitespaceⅢ软件对我国国家公园领域文献进行计量分析,梳理文献来源概况、研究历程、空间概况、研究热点和期刊来源等内容.现有文献研究主要集... 国家公园体制作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已成为新的一轮国家战略.基于文献统计,结合CitespaceⅢ软件对我国国家公园领域文献进行计量分析,梳理文献来源概况、研究历程、空间概况、研究热点和期刊来源等内容.现有文献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经验总结、建设理念与途径、管理与治理、规划体系模式与生态旅游发展五个方面.总体而言,30多年来相关研究文献在国外经验总结、管治问题、生态旅游基础问题的研究成果已初显丰富.但是也表现岀一些明显不足之处,如:学术硏究缺乏国际合作、研究内容以总结性描述为主、问题的探讨偏重体制等政策性问题等.结含当前研究的特点与不足,本文提岀丰富国际学术合作与创新研究理论方法、完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的建设、深入自然资源资产与功能区划研究以及加快推进国家公园法立法工作等7项建议,对新时期研究进行一定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文献计量分祈 研究进展 热点 问题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景观格局变化的升金湖自然保护区空间近邻效应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贾艳艳 唐晓岚 +1 位作者 唐芳林 杨阳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63-869,共7页
基于1995~2015年安徽省土地利用数据,以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外围20 km区域为研究范围开展实证研究,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和空间近邻效应评估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自然保护区的空间近邻效应变化趋势,并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 基于1995~2015年安徽省土地利用数据,以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外围20 km区域为研究范围开展实证研究,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和空间近邻效应评估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自然保护区的空间近邻效应变化趋势,并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予以验证。结果表明:(1)近20年间,人工景观面积不断增加,人类活动影响不断增强;(2)同期,耕地、建设用地和总人工景观的空间近邻效应趋势均呈三区间特征,其中耕地和总人工景观面积的变化特征是快速降低、显著升高和再次下降且趋于稳定;建设用地与其不同之处体现在第1区间,即建设用地在该区间占比相对较低且变化较为平缓(但近年占比有上升趋势),这种变化特征体现为自然保护区的空间近邻效应,综合分析认为升金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影响区为距保护区边界5 km范围。建议在加强自然保护区内部景观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重视保护区外围区域景观格局的变化,通过制定科学的管控措施减少人为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景观 空间近邻效应 自然保护区 升金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生态德育的价值取向与实践维度 被引量:10
8
作者 徐新洲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0-94,共5页
高校德育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生态德育作为其重要的研究方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鲜明的时代价值。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高校生态德育需要不断丰富新内涵、新思想和新实践,才能深刻回答“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历史使命,切实... 高校德育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生态德育作为其重要的研究方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鲜明的时代价值。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高校生态德育需要不断丰富新内涵、新思想和新实践,才能深刻回答“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历史使命,切实增强高校德育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因此,全面审视当前高校生态德育的价值取向和实践维度,解构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建构人与自然以及社会和谐共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生态德育是新时代赋予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德育 价值取向 实践维度 新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光互补的研究综述及展望 被引量:21
9
作者 陈健 王玲俊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共9页
搜集2011年以来国内外有关农光互补的文献,将其梳理为光伏种植、光伏温室和光伏养殖3个部分,通过对比发现,光伏种植的研究开始较早,且受到较多关注,其次是光伏温室,再次是光伏养殖;光伏种植与光伏温室的研究内容较相似,主要涉及作物生... 搜集2011年以来国内外有关农光互补的文献,将其梳理为光伏种植、光伏温室和光伏养殖3个部分,通过对比发现,光伏种植的研究开始较早,且受到较多关注,其次是光伏温室,再次是光伏养殖;光伏种植与光伏温室的研究内容较相似,主要涉及作物生产和光伏发电的平衡、两者之间的协同以及农光系统的优化;目前在光伏养殖方面的项目实践并不少,但这方面的研究较缺乏。未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加强各学科之间的协作,进行跨学科研究;从全局视角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光互补进行统筹安排,并作出相应的经济、社会、环境效应评价;增加光伏养殖方面的研究,重点关注光照减少对所养殖生物的生长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光互补 光伏种植 光伏温室 光伏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光伏农业的发展阶段与地域分布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健 王玲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8期246-249,共4页
光伏农业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农业。对光伏农业项目数据进行了搜集与整理,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我国光伏农业的发展阶段与地域分布,研究发现:我国光伏农业的发展主要经历了萌芽阶段、启动阶段和推进阶段,其主要分布于农业资源基础较好的... 光伏农业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农业。对光伏农业项目数据进行了搜集与整理,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我国光伏农业的发展阶段与地域分布,研究发现:我国光伏农业的发展主要经历了萌芽阶段、启动阶段和推进阶段,其主要分布于农业资源基础较好的地区。此外,各种光伏农业模式体现出不同的集聚特性,光伏治沙的集聚性最强,其次是渔光互补,光伏农业大棚和农光互补的集聚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农业 发展阶段 地域分布 集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困境与突围:生态公民身份养成路径 被引量:5
11
作者 高健 丁炫凯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5-49,共5页
在国家生态文明发展的进程中,生态公民作为生态文明的建设主体,是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得以建立并正常运转的前提。生态公民养成是培育生态文明建设力量,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促成生态公民社会的动力机制和重要保障。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 在国家生态文明发展的进程中,生态公民作为生态文明的建设主体,是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得以建立并正常运转的前提。生态公民养成是培育生态文明建设力量,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促成生态公民社会的动力机制和重要保障。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解决当前生态环境危机问题的核心是有效约束公民的非生态化行为以及培育具有高水平生态文明意识的生态公民,同时必须把生态公民养成看作一件关乎国家命运、民族未来的重要工作加以贯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公民 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北宋山水文章的文人游山观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晓岚 贾奥恒 崔华桢 《园林》 2022年第10期104-111,共8页
游山活动是中国传统山岳文化的组成部分,古代文人墨客在游览山岳的同时也会进行文学创作,不仅会描绘当时秀丽的中华名山风光,还会记述其游赏方式和审美体验。整理发现,北宋的山水文章类型丰富、数量颇多,可以由此窥探文人的游观对象及... 游山活动是中国传统山岳文化的组成部分,古代文人墨客在游览山岳的同时也会进行文学创作,不仅会描绘当时秀丽的中华名山风光,还会记述其游赏方式和审美体验。整理发现,北宋的山水文章类型丰富、数量颇多,可以由此窥探文人的游观对象及游山体验。以《全宋文》作为文献研究来源,因其文本材料所记述的游山地点及行程,表现了文人观景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有助于进行古代文人墨客游山观景的研究;同时选取其中167篇北宋山水文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游山文献的分析与解读,探讨文人游山观景的行为及审美感受。基于历史与当下关照的山水景观研究视角,结合历史地理空间分析与文本挖掘信息的方法,分析其游山地点的空间分布,并归纳梳理北宋文人游山的动机之表、观览之态、钟情之物及赏景之异,期望能丰富中国山岳文化研究的内容广度与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岳文化 中华名山 《全宋文》 北宋文人 山水文章 游山观景 空间—文本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大数据人才知识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晓岚 吴皓琪 王奕文 《园林》 2022年第2期63-68,共6页
随着2021年中国首批国家公园的正式设立,自然保护地事业面临着巨大的战略性发展机遇,既有各类自然保护地要进一步整合归并优化,也有规划编制要实现多规合一,还有监督管理要向科学化、精细化转变,更有在信息化时代迈入大数据新纪元的时... 随着2021年中国首批国家公园的正式设立,自然保护地事业面临着巨大的战略性发展机遇,既有各类自然保护地要进一步整合归并优化,也有规划编制要实现多规合一,还有监督管理要向科学化、精细化转变,更有在信息化时代迈入大数据新纪元的时机下管理要迈向现代化。自然保护地的大数据是大数据背景下的技术产物,与自然保护地建设息息相关,是重要的战略资源。针对当下大数据方向的专门技术人才工作需求及岗位设置进行查询,结果显示此类人才严重缺乏。鉴于大数据手段对自然保护地的建设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梳理了自然保护地与大数据的相关文献和专业设置,探讨了其中的人才应用岗位、必要知识及人才结构等,旨在为自然保护地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思路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大数据人才 知识结构 应用岗位 必要知识 人才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历史环境保护的江南城山空间叙事模式研究——以清代史志为中心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晓岚 范智翔 宋天锐 《园林》 2022年第12期65-72,共8页
江南城山不仅是江南城市具有地域性、以山地作为地标符号特征的自然环境,也是江南城市以城与山共同构成,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环境,更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赓续江南文脉工程的生态核心与绿色核心。快速且无序的城市化引起的诸多城市病,已造... 江南城山不仅是江南城市具有地域性、以山地作为地标符号特征的自然环境,也是江南城市以城与山共同构成,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环境,更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赓续江南文脉工程的生态核心与绿色核心。快速且无序的城市化引起的诸多城市病,已造成城市历史环境质量的急剧恶化与文脉的断裂,江南城山也难逃厄运。修复城山有赖于历代史料中相关的重要信息,以清代史志中明确记载有清晰的文字与生动的图像为佳。以明清时期的宁苏松常镇杭嘉湖八府及太仓州所代表“江南”的城山为研究对象,借助清代较为全面且丰富的史志作为文献资料来源,针对城山历史环境于原真性与整体性保护存在的不足,运用空间叙事理论提出适合于城山历史环境保护的“空间叙事”模式框架与方式,以期为江南地区城山历史环境的可持续保护发展提供可行的景观治理思路,打造具有彰显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的江南城山现代胜景,以及为其他区域城山历史空间的保护工作提供切实的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环境保护 江南城山 叙事模式 清代史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自然教育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5
作者 邵凡 唐晓岚 《广东园林》 2021年第3期8-14,共7页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在自然教育领域的研究不断增加,研究方向出现分化。为全面把握国内外自然教育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热点演进,研究借助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对SCI科学引文索引核心数据库(WOS)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自然...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在自然教育领域的研究不断增加,研究方向出现分化。为全面把握国内外自然教育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热点演进,研究借助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对SCI科学引文索引核心数据库(WOS)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自然教育相关文献绘制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从国内外发文量、研究区域、研究机构、研究者、发文刊物、共现关键词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梳理了该领域相关研究的发展脉络、研究热点及未来趋势,以期为未来自然教育研究及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教育 知识图谱 文献计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霞客《江右游日记》中的风景审美思想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汪佳伟 唐晓岚 《园林》 2023年第1期111-117,共7页
《江右游日记》是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第4次考察江右地区时所留的游记,文中不仅详细记录了明末时期江西的社会人文和自然风光,还承载了徐霞客个人的风景审美意识,可以为当代风景资源的开发提供文化支撑与历史依据。通过分析《江右游日记》... 《江右游日记》是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第4次考察江右地区时所留的游记,文中不仅详细记录了明末时期江西的社会人文和自然风光,还承载了徐霞客个人的风景审美意识,可以为当代风景资源的开发提供文化支撑与历史依据。通过分析《江右游日记》的文献记载,挖掘徐霞客对江右地区各类风景资源的考察情况,梳理江右地区整体的景观风貌,解读各类风景资源的审美关注点,最后归纳总结其风景审美思想为由天而人、通宏洞微、追根溯源、比物假景4个层面。研究为徐霞客风景审美思想的传承发展及当代风景地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并对我国风景资源开发保护体系的完善具有推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右游日记》 徐霞客 风景名胜区 风景资源 风景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守正创新
17
作者 黄雯怡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26,共11页
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发展的重要方法论,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原则之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架构主要包括生态自然观、生态历史观... 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发展的重要方法论,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原则之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架构主要包括生态自然观、生态历史观、生态发展观、生态民生观、生态治理观、生态安全观、生态全球观等方面,其中蕴含了守正创新的哲学思维和理论品质,守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方法论之正、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正、守新中国成立以来环境保护探索实践之正,创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之新、创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之新、创人类文明形态之新,为新时代新征程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守正创新 生命共同体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凝视—镜像”视域下名山景观探赜:以浙江乍浦九山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唐晓岚 宋天锐 《园林》 2024年第1期85-92,共8页
当前名山风景区得到普遍开发,本应先于规划设计的名山形象认知却鲜有提及,这难免会出现脱离景观认知本质的人为景观涌现的现象。故引入镜像理论、凝视理论以及符号学等相关哲学理论,建构一套主体对于山水景观审美的SGM认知方法论体系。... 当前名山风景区得到普遍开发,本应先于规划设计的名山形象认知却鲜有提及,这难免会出现脱离景观认知本质的人为景观涌现的现象。故引入镜像理论、凝视理论以及符号学等相关哲学理论,建构一套主体对于山水景观审美的SGM认知方法论体系。其步骤共分为符号收集、凝视、符号再生产、形象塑造以及镜像功能,旨在对景观现象的本质进行解构与再认知,为名山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打下理论基础。选取最能体现名山形象建构的山水诗文作为数据源,以描述浙江省内乍浦9座山体的《乍浦九山补志》作为具体分析对象,利用文本分析软件ROST CM6进行词频分析、社会网络与语义网络分析,发现乍浦九山景观以自然资源为基底,辅以龙祠祷雨以及天妃妈祖的在地文化特质;并通过该方法论体系得到乍浦九山“风景名胜”“祷雨胜地”“文学胜地”“隐居处所”的名山形象。总结得出主体山水景观审美的SGM认知方法论的可行性与可验性,为名山形象乃至景观本质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与可验的方法,为后续名山景观的认知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山景观 镜像理论 凝视 符号学 SGM认知体系 山水诗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5—2016年长江沿岸芜湖区段景观格局梯度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贾艳艳 唐晓岚 +2 位作者 刘振威 杨阳 董超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5-121,共7页
以沿江城市芜湖为研究对象,基于1995—2016年的遥感影像数据,沿长江两岸以5 km为间距分别建立缓冲带,采用景观指数和梯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上分析了芜湖区段景观格局梯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95—2016年在城镇... 以沿江城市芜湖为研究对象,基于1995—2016年的遥感影像数据,沿长江两岸以5 km为间距分别建立缓冲带,采用景观指数和梯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上分析了芜湖区段景观格局梯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95—2016年在城镇化影响下,芜湖区段景观格局总体变化明显,耕地和林地面积急剧减少,建设用地面积显著增加,景观异质性和破碎度增强。(2)类型水平方面,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和湿地的时空梯度特征不同。(3)景观水平方面,在空间上斑块密度、边缘密度、香农多样性、香农均匀度指数均随距长江距离的增加呈整体减小趋势,且南岸各指数值均显著高于北岸(即南岸景观破碎度和异质性高于北岸);在时间上因城镇化快速发展,后10年的各景观指数波动幅度远大于前1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冲带 景观指数 梯度分析 长江沿岸 芜湖区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西山国家森林公园野生观花植物主要观赏特性与应用潜力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杨阳 唐晓岚 +3 位作者 贾艳艳 詹巧巧 刘澜 周铭杰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1-249,共9页
采用线路、重点样地和访问3种调查方法,调查太湖西山国家森林公园观花植物种类。使用NCS色彩扫描仪进行植物主要观赏属性花瓣的色彩信息提取,基于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建立野生观花植物应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对西山野生观花植物进行评... 采用线路、重点样地和访问3种调查方法,调查太湖西山国家森林公园观花植物种类。使用NCS色彩扫描仪进行植物主要观赏属性花瓣的色彩信息提取,基于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建立野生观花植物应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对西山野生观花植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西山野生观花植物分属于36科64属88种;观花植物花瓣色系涵盖白、红、黄、蓝、紫5种色系;花瓣的NCS值共为53种标准值,分属于Y、Y10R、Y20R、Y60R-Y90R、R、R10B-R70B、B90G、G、G10Y、G20Y、G50Y-G90Y色值。最后,基于花瓣色品系、花瓣色NCS值、花相特征、文化内涵度及园林用途分析,对西山野生观花植物应用潜力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山国家森林公园 野生观花植物 NCS值 观赏特性 应用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