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7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差分吸收光谱技术的双光源SO_(2)、NO和NO_(2)浓度检测研究
1
作者 笪耀东 石腾达 +4 位作者 王钊 常勇强 李冰倩 高杰 张云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40-2148,共9页
锅炉排放的SO_(2)和NO_(x)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巨大,准确检测其排放浓度对于环境保护至关重要。紫外差分吸收光谱技术由于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已成为SO_(2)和NO_(x)排放检测的重要手段。便携式SO_(2)和NO_(x)检测设备常用氘灯... 锅炉排放的SO_(2)和NO_(x)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巨大,准确检测其排放浓度对于环境保护至关重要。紫外差分吸收光谱技术由于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已成为SO_(2)和NO_(x)排放检测的重要手段。便携式SO_(2)和NO_(x)检测设备常用氘灯作为光源,但在其光谱范围(180~400 nm)内无法避免NO和NO_(2)的相互干扰从而影响检测准确性。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分吸收光谱技术的双光源SO_(2)、NO和NO_(2)浓度检测方法。通过组合高压氘灯和LED双光源扩展光源光谱范围,采用多项式拟合、小波滤波和最小二乘法对SO_(2)、NO、NO_(2)分别在295~305、220~230以及425~450 nm范围内的光谱数据进行浓度反演,并对SO_(2)和NO出现的高浓度线性偏差以及NO_(2)低浓度偏差进行线性度修正,实现了在宽浓度范围内单组分气体的高精度定量分析。最后,针对SO_(2)与NO在220~230 nm范围内的光谱重叠问题构建了混合气体光谱解算模型,实现了SO_(2)、NO与NO_(2)混合气体分别在0~1000、0~500及0~500 ppm范围的浓度检测。三种物质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394、0.30和0.78 ppm,相对不确定度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二氧化硫 一氧化氮 二氧化氮 氘灯 LED 差分吸收光谱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预警方法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王新浩 罗云 +1 位作者 李桐 黄西菲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0-166,共7页
特种设备监管机构在监督检验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为充分挖掘其中的潜在价值,增强监管针对性,提高检验效率,应用并优化关联规则挖掘、社区发现、可视化等数据挖掘技术,构建1种宏观安全风险预警方法。该方法以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 特种设备监管机构在监督检验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为充分挖掘其中的潜在价值,增强监管针对性,提高检验效率,应用并优化关联规则挖掘、社区发现、可视化等数据挖掘技术,构建1种宏观安全风险预警方法。该方法以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大数据为基础,通过挖掘单台设备微观因素间的关联关系,实现整类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的识别与预警;以2008—2016年全国长管拖车检验数据为例,进行应用实践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对区域范围、缺陷类别等多种宏观指标进行预警,指导针对性监管与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设备 监督检验 宏观安全风险 风险预警 大数据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压设备局部焊后热处理方法和准则研究
3
作者 谷文斌 蒋文春 +3 位作者 王金光 徐彤 李军 涂善东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22,共13页
针对承压设备局部焊后热处理温度均匀性难以控制和残余应力难以消除的问题,提出单加热和主副加热两种局部热处理方法,并建立工艺准则和理论设计方法。结果表明,仅需焊缝性能恢复,对消除残余应力要求不高的承压设备,当内外壁保温时,加热... 针对承压设备局部焊后热处理温度均匀性难以控制和残余应力难以消除的问题,提出单加热和主副加热两种局部热处理方法,并建立工艺准则和理论设计方法。结果表明,仅需焊缝性能恢复,对消除残余应力要求不高的承压设备,当内外壁保温时,加热带宽度(HB)为6t,梯度控制带宽度(GCB)为2HB。对于既考虑焊缝性能恢复又兼顾残余应力消除效果的承压设备,当内外壁保温时,HB至少为3√Rt;当内壁不保温,仅外壁保温时,HB应大于5√Rt,GCB为2HB。当单加热局部焊后热处理加热带宽度过宽,推荐采用主副加热局部焊后热处理方法。本研究可为大型承压设备局部焊后热处理提供理论和实施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压设备 局部焊后热处理 加热带 梯度控制带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式承压类特种设备风险防控与治理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三江 陈祖志 +3 位作者 汪兵 顾超华 黄强华 薄柯 《压力容器》 2017年第10期63-69,共7页
移动式承压类特种设备的风险防控与治理事关公共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为了满足氢能、天然气等新型能源的安全高效储运以及节能环保的综合要求,移动式承压类特种设备朝极端化、轻量化、复杂化趋势发展,这对该领域提出了重大技术需求,特别... 移动式承压类特种设备的风险防控与治理事关公共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为了满足氢能、天然气等新型能源的安全高效储运以及节能环保的综合要求,移动式承压类特种设备朝极端化、轻量化、复杂化趋势发展,这对该领域提出了重大技术需求,特别是复合材料、复杂结构、复杂载荷设备的损伤与失效模式识别,轻量化、超低温绝热等新型设备的设计、制造,高效检测,动态风险监测、评估、预警与应急方面,有一系列技术问题急需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由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牵头,全国30家单位联合申报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专项项目"移动式承压类特种设备风险防控与治理关键技术研究"并获得立项。介绍该项目的研究目标、研究方案、拟解决的关键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成果与效益等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式承压类特种设备 风险防控与治理 风险识别 本质安全 高效检测 动态风险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内检测器驱动皮碗磨损行为演化规律研究
5
作者 周发戚 张野 +5 位作者 刘畅 井德强 王泉生 张晓明 王瑜 陈金忠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9-87,共9页
在油气管道长距离内检测作业中,检测器驱动皮碗的磨损会导致其偏离管道轴线,进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驱动皮碗的磨损行为本质上是高分子聚氨酯橡胶的过盈接触偏心磨损,与传统磨损不同,其接触应力、磨损率和磨损量之间存在复杂的多元... 在油气管道长距离内检测作业中,检测器驱动皮碗的磨损会导致其偏离管道轴线,进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驱动皮碗的磨损行为本质上是高分子聚氨酯橡胶的过盈接触偏心磨损,与传统磨损不同,其接触应力、磨损率和磨损量之间存在复杂的多元耦合关系。为探究驱动皮碗磨损行为变化规律,通过自行设计的聚氨酯材料磨损实验,获取磨损率与接触应力的关联模型,并基于该关联关系对经典Archard模型进行修正;利用Umeshmotion模块的二次开发功能建立驱动皮碗磨损过程的三维仿真模型,将修正模型写入子程序,模拟磨损特征参数和工况参数的动态变化过程,分析驱动皮碗的磨损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皮碗的磨损过程可分为剧烈磨损、重度磨损、中度磨损和轻度磨损4个阶段,随着运行距离的增加,皮碗表面的接触应力与磨损率呈现指数变化规律;不同过盈量皮碗的初始接触位置和表面接触应力存在差异,进而影响其磨损率和磨损量;选用过盈量较大的皮碗可提高其耐磨性和使用寿命;在相同过盈工况下,硬度较高的皮碗随着运行距离的增加,其密封性能下降,因此不宜选用硬度过高的皮碗。研究结果为检测器驱动皮碗的结构设计和内检测作业的风险评估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器驱动皮碗 聚氨酯橡胶 过盈接触 磨损率 磨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事故表征和CBR的特种设备事故预测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谷梦瑶 李光海 戴之希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55-267,共13页
为了更好地预测特种设备事故,提出了融合事故表征和CBR(case-based reasoning)的特种设备事故预测研究。详细说明了面向全类特种设备的通用型事故表征技术,包括事故表征信息的结构模型、规范化方法和编码规则。介绍了融合事故表征和CBR... 为了更好地预测特种设备事故,提出了融合事故表征和CBR(case-based reasoning)的特种设备事故预测研究。详细说明了面向全类特种设备的通用型事故表征技术,包括事故表征信息的结构模型、规范化方法和编码规则。介绍了融合事故表征和CBR的特种设备事故预测方法,其中为了更精准地检索相似案例,提出了针对不同属性类型的属性相似度计算方法、基于专家置信度的改进型AHP法、考虑时间衰减效应的案例相似度计算方法以及案例相似度阈值确定函数。通过上海某公司的汽车起重机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但能根据事故前兆信息,给出特种设备的事故原因故障树,以了解事故发展趋势,还能提供如事故特征、事故发生部位等事故表征信息的发生概率,以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设备 事故表征 事故预测 案例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容器小径支管角焊缝相控阵检测埋藏缺陷回波特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鹏 崔伟 +4 位作者 马金龙 童根 张烜玮 孙明 常泽亮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79,共8页
采用CIVA仿真软件对实际规格的压力容器小径接管角焊缝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了球孔、横通孔、未熔合、未焊透和裂纹等典型缺陷的回波响应规律及特征,结果表明,相对于端角结构信号,不同缺陷的回波强度不同,面积型缺陷与声束角度90... 采用CIVA仿真软件对实际规格的压力容器小径接管角焊缝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了球孔、横通孔、未熔合、未焊透和裂纹等典型缺陷的回波响应规律及特征,结果表明,相对于端角结构信号,不同缺陷的回波强度不同,面积型缺陷与声束角度90°时回波强度最大,同一类型缺陷位于不同位置时的回波强度差距明显,最大达到了13 dB。设计加工了典型缺陷的模拟试件,对5种典型缺陷的检测结果开展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试件中的缺陷均可被有效检测。总结了不同缺陷的回波特性变化规律,可为现场检测中的缺陷定性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容器 角焊缝 相控阵检测 回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仅线圈式电磁超声检测方法与提离特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石文泽 胡力萍 +4 位作者 卢超 胡博 沈功田 张路根 张琦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81-1691,共11页
针对传统永磁体式或脉冲电磁铁式电磁超声换能器(Electromagnetic Acoustic Transducer,EMAT)易吸附铁磁性颗粒导致换能效率下降甚至功能性损坏、难与铁磁性金属材料实现快速分离或移动、探头体积大、难以实现狭小区域等探头不可达区域... 针对传统永磁体式或脉冲电磁铁式电磁超声换能器(Electromagnetic Acoustic Transducer,EMAT)易吸附铁磁性颗粒导致换能效率下降甚至功能性损坏、难与铁磁性金属材料实现快速分离或移动、探头体积大、难以实现狭小区域等探头不可达区域的检测等难题,提出了一种仅线圈式电磁超声检测的技术实现与建模方法。建立了集仅线圈式EMAT的激励等效电路和检测过程的场路耦合分析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仅线圈式EMAT的纵波激励和接收机理,研究了提离对EMAT线圈的等效阻抗、放电电流的高频成分和类直流成分、检测回波的幅值和中心频率的影响。研制了仅线圈式EMAT检测电路,验证了提离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所研制的仅线圈式电磁超声检测系统可以在80 mm厚的铝合金试样中激励和接收纵波,且在0.1 mm提离时,一次底波的信噪比为28.10 dB。当提离由0.1 mm增加至1.0 mm时,二次底波的信噪比由22.21 dB减小至8.01 dB,其中心频率由1.35 MHz下降为1.27 M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测 仅线圈式EMAT 场路耦合分析 提离 纵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网联的特种设备智能制造发展思路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三江 陈祖志 +1 位作者 石坤 李光海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3-150,共8页
特种设备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在特种设备领域发展智能制造、实现特种设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特种设备的特点及发展现状,梳理了发展特种设备智能制造的需求情况,提出了... 特种设备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在特种设备领域发展智能制造、实现特种设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特种设备的特点及发展现状,梳理了发展特种设备智能制造的需求情况,提出了推动特种设备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有效手段及发展思路。研究提出,发展特种设备智能制造的指导思想是采用并联式发展道路,并行推进特种设备行业工业2.0、工业3.0、工业4.0的发展;发展重点是产品可追溯、质量管理智能化、动态风险实时监控。在此基础上,引入智能网联技术思路作为特种设备智能制造的发展路径,分析智能网联的技术内涵,着重从特种设备智联网构建、智能应用开发两方面提出了基于该路径的特种设备智能制造关键任务,以期为特种设备领域推进智能制造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设备 智能制造 智能网联 并联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种设备社会风险及可接受准则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段欣 罗云 +6 位作者 曾珠 何毅 黄强华 丁克勤 罗伟坚 卜四清 王晓桥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2-106,共5页
以风险分析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内外高危领域社会风险的研究方法,基于我国特种设备历年的事故统计数据,构建了各类特种设备的社会风险F-N曲线。结果表明,特种设备死亡事故主要为单次死亡3人以下的一般事故,其中承压类设备较机电类设备拥... 以风险分析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内外高危领域社会风险的研究方法,基于我国特种设备历年的事故统计数据,构建了各类特种设备的社会风险F-N曲线。结果表明,特种设备死亡事故主要为单次死亡3人以下的一般事故,其中承压类设备较机电类设备拥有更低的事故频率和更严重的事故后果,各类设备社会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客运索道、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锅炉、场(厂)内专用车辆、电梯、压力管道、压力容器和气瓶。最后,根据我国"十二五"特种设备安全战略规划目标的要求并结合ALARP(As Low As Reasonable Principle)原则,初步提出了我国"十二五"期间各类特种设备的社会风险可接受准则(F-N曲线规律),将特种设备的社会风险水平限定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特种设备 社会风险 可接受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种设备安全科技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7
11
作者 林树青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45-350,共6页
从法规标准、信息化、安全检测监测技术、安全评定、寿命预测与风险评估、事故应急决策及抢险技术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科技面临的形势,提出了特种设备安全科技中长期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介绍了"十一五"国... 从法规标准、信息化、安全检测监测技术、安全评定、寿命预测与风险评估、事故应急决策及抢险技术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科技面临的形势,提出了特种设备安全科技中长期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介绍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生命线工程和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的总体目标、研究内容、课题设置方案、技术难点和创新点及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设备 安全 十一五攻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管道非饱和磁化应力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潇 辛佳兴 +4 位作者 苏政达 史徐武 何仁洋 刘畅 陈金忠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7-144,共8页
应力集中是在役油气管道损伤、失效的重要原因,为能源的输送安全埋下巨大隐患。为此,提出一种非饱和磁化管道应力检测新方法,分析了非饱和磁化油气管道应力检测机理,推导获得了应力检测等效磁路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探究了屏蔽层对应力... 应力集中是在役油气管道损伤、失效的重要原因,为能源的输送安全埋下巨大隐患。为此,提出一种非饱和磁化管道应力检测新方法,分析了非饱和磁化油气管道应力检测机理,推导获得了应力检测等效磁路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探究了屏蔽层对应力响应信号的影响规律,对X52管道钢试件在0~140 MPa范围内进行拉伸应力检测试验,验证了非饱和磁化检测探头对试件应力状态的感知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随磁屏蔽层长度增加,信号畸变度持续增加,但梯度值减小;随磁屏蔽层厚度增加,信号畸变度先增加后减小;拉伸应力与响应信号呈现负相关的线性变化趋势。研制的检测探头对应力状态感知的灵敏度达到18.48 mV/MPa。研究成果可为管道应力集中在线检测探头及装备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道 应力检测 非饱和磁化 等效磁路 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光伏-液氢跨区域利用的经济和减排效益分析
13
作者 郑玉华 周亚西 +1 位作者 胡杭健 段志祥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163,共11页
考虑中国光伏电解水制氢资源的分布特点以及氢能的运输方式,提出近距离配送气、液氢和远距离调运液氢的供应链方案。首先,从平准化成本和CO_(2)排放强度两个方面分析不同氢能供应链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其次,考虑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运用... 考虑中国光伏电解水制氢资源的分布特点以及氢能的运输方式,提出近距离配送气、液氢和远距离调运液氢的供应链方案。首先,从平准化成本和CO_(2)排放强度两个方面分析不同氢能供应链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其次,考虑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运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分析2030年和2050年不同供应链方案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当氢能配送距离小于400 km时,各省省内气氢的平准化成本低于省内液氢和外省调运液氢,但外省调运液氢普遍具有CO_(2)排放强度低的优势;在华中地区等太阳能资源差、光伏绿氢成本高的地区,外调液氢已具有成本优势。到2030年各省外调液氢的成本优势将逐渐显现,尤其是华中、西南、华东地区;到2050年液氢的成本和环境优势将进一步突出,东北、华北、华南和西北地区应考虑布局省内液氢和外省调运液氢的供应链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 氢经济 可再生燃料 加氢站 液氢 二氧化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耦合超声隐身涂层脱粘缺陷检测技术
14
作者 常俊杰 李咸君 +1 位作者 刘远 郑阳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8-154,共7页
常规超声检测方法对于涂层缺陷的检测操作复杂,不易检出。为解决隐身涂层厚度小,缺陷反射回波信号易产生互相混叠、难以区分等问题,首先开展基于空气耦合超声检测技术的隐身涂层厚度检测和界面脱粘缺陷检测数值模拟仿真研究与实验。通... 常规超声检测方法对于涂层缺陷的检测操作复杂,不易检出。为解决隐身涂层厚度小,缺陷反射回波信号易产生互相混叠、难以区分等问题,首先开展基于空气耦合超声检测技术的隐身涂层厚度检测和界面脱粘缺陷检测数值模拟仿真研究与实验。通过分析超声波在被检样品内部的传播特性,接着对仿真信号进行时频域处理分析,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多尺度模极大值的隐身涂层缺陷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识别出每一个极大值平均值对应的异质界面,对厚度约为500μm的隐身涂层超声信号在不同界面处产生的奇异点进行检测,可实现较高精度的涂层厚度检测与涂层内弱粘结缺陷的识别和定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耦合超声 隐身涂层 数值模拟 脱粘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划痕-凹陷组合缺陷管道屈曲失稳机理及极限承载能力研究
15
作者 张俊杰 曹胜 +6 位作者 王俊强 帅义 周翰宸 田野 张晓兵 任运波 卢泓方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63,共8页
为研究含划痕-凹陷组合缺陷管道的弯曲失效规律,基于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含划痕-凹陷组合缺陷管道屈曲失效数值模型,通过计算分析不同参数对含划痕-凹陷组合缺陷管道极限弯矩承载能力的敏感性,揭示组合缺陷管道屈曲失稳机理。研... 为研究含划痕-凹陷组合缺陷管道的弯曲失效规律,基于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含划痕-凹陷组合缺陷管道屈曲失效数值模型,通过计算分析不同参数对含划痕-凹陷组合缺陷管道极限弯矩承载能力的敏感性,揭示组合缺陷管道屈曲失稳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凹陷深度的增加,管道屈曲临界弯矩逐渐减小;管道屈曲临界弯矩随着管径和壁厚的增大而增大;内压的增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管道的屈曲临界弯矩,但当内压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管道屈曲临界弯矩将会减小;划痕的长度是影响管道承载能力的主控因素,随着划痕长度的增加,对管道极限弯矩承载能力的削弱效果越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含划痕-凹陷组合缺陷管道的完整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陷-划痕组合缺陷 管道 屈曲失稳 有限元分析 完整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多目标粒子群的大型设备群检测策略优化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继旺 刘锁 +2 位作者 龚庶 刘悦 丁克勤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4-511,共8页
在大型履带起重机群(大型设备群)检验检测中,存在检测工期紧、检测质量和人员安全要求高、经济效益最大化等多目标约束下的最优检测策略制定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多目标粒子群的大型设备群检测策略优化方法(MOPSO)。首先,利用... 在大型履带起重机群(大型设备群)检验检测中,存在检测工期紧、检测质量和人员安全要求高、经济效益最大化等多目标约束下的最优检测策略制定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多目标粒子群的大型设备群检测策略优化方法(MOPSO)。首先,利用变异算子对传统的多目标粒子群算法优化方法进行了改进;然后,根据大型设备群检测项目的实际需求构建了检测工期、检测成本、检测质量与安全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确定了各子目标的约束条件;最后,将该优化算法和构建的模型应用于大型履带起重机群的检测项目中,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检测策略相比,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利用该方法得到最优的检测策略,其检测周期仅需3/4,检测单位成本节省了14%,受检单位成本节约了32.8%,极大地提升了检测效率,降低了企业和检验单位人力、经济和时间成本。因此,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备群 大型履带起重机 多目标粒子群优化 检测策略优化 粒子群 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Ⅳ型储氢气瓶塑料内胆材料厚度对渗透性能的影响及渗透参数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超 张来明 +3 位作者 江一凡 孙剑锋 周忠警 骆辉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0,共7页
为深入地研究聚合物在氢环境下的作用机制,以储氢气瓶用内胆材料PA11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主搭建的高温高压氢渗透试验系统,探究材料厚度对氢渗透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开发基于Python的时滞法分析程序,集成标准偏差法实现渗透过程稳态判定... 为深入地研究聚合物在氢环境下的作用机制,以储氢气瓶用内胆材料PA11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主搭建的高温高压氢渗透试验系统,探究材料厚度对氢渗透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开发基于Python的时滞法分析程序,集成标准偏差法实现渗透过程稳态判定与滞后时间计算自动化,有效提升数据处理效率与精度。结果表明,材料厚度的增加引起氢渗透系数与溶解系数下降,而氢扩散系数呈现上升趋势,这归因于成型过程中厚度变化导致的微观结构演变。该研究揭示了聚合物材料厚度与氢渗透行为的关联机制,为高压塑料内胆储氢气瓶的材料选型与结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提升氢能存储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具有重要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气瓶 氢渗透 渗透系数 扩散系数 溶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孔阵列微悬臂梁设计与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孟青 赵静楠 +2 位作者 郭志全 朱静雪 杨嫄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4,共4页
微悬臂梁阵列生物传感器因其强大的适用性和快速响应特性,在无标记生物分子的检测工作中广泛应用。为提高传统微悬臂梁传感器的灵敏度,设计了具有纳米孔洞结构的微悬臂梁,并详细模拟了单个微悬臂梁的固有频率及其在集中载荷作用下自由... 微悬臂梁阵列生物传感器因其强大的适用性和快速响应特性,在无标记生物分子的检测工作中广泛应用。为提高传统微悬臂梁传感器的灵敏度,设计了具有纳米孔洞结构的微悬臂梁,并详细模拟了单个微悬臂梁的固有频率及其在集中载荷作用下自由端的弯曲位移,进一步研究了纳米孔洞结构如何改善微悬臂梁传感器的力学性能,以确定微悬臂梁传感器的最佳纳米孔洞几何参数。结果表明:经过设计改进后的微悬臂梁自由端弯曲位移增加了1.21%。设计的纳米孔洞结构微悬臂梁有效提高了灵敏度,为微悬臂梁的进一步优化设计和工艺改进提供了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悬臂梁 灵敏度 纳米孔洞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DA方法对Ⅳ型储氢气瓶内胆材料PA11的氢渗透研究
19
作者 杨超 薄柯 +6 位作者 江一凡 周忠警 柴森 张来明 冯赫驿 程亮 骆辉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共8页
针对Ⅳ型储氢气瓶内胆材料PA11在高压氢环境下的氢渗透性能问题,基于六阶计算模型的热解析分析(TDA)方法,提出并建立了极限温度与高压氢环境下的非金属材料氢渗透性能测试平台及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测量并计算PA11材料的氢扩散系数、氢... 针对Ⅳ型储氢气瓶内胆材料PA11在高压氢环境下的氢渗透性能问题,基于六阶计算模型的热解析分析(TDA)方法,提出并建立了极限温度与高压氢环境下的非金属材料氢渗透性能测试平台及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测量并计算PA11材料的氢扩散系数、氢溶解系数及氢渗透系数,且与氢渗透试验方法的各参数偏差均在10%以内,表明TDA方法可用于高压氢环境下非金属材料氢渗透特性评价。研究为准确理解Ⅳ型储氢瓶内胆材料PA11在极端条件下氢渗透性能表现提供有效测试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析分析(TDA) 氢渗透 扩散系数 摩尔浓度 质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截面板中SH导波传播特性分析及缺陷检测
20
作者 栗霞飞 吴斌 +4 位作者 刘秀成 刘尧 李佳明 王欢 赵娜 《声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4,共9页
为了实现变截面缺陷的无损检测,对变截面板结构中水平剪切(shear horizontal,SH)导波的传播特性进行了仿真与实验研究,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变截面、焊缝等因素对SH导波传播特性的影响。同时在变截面板上开展了导波检测实验,分析了SH导... 为了实现变截面缺陷的无损检测,对变截面板结构中水平剪切(shear horizontal,SH)导波的传播特性进行了仿真与实验研究,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变截面、焊缝等因素对SH导波传播特性的影响。同时在变截面板上开展了导波检测实验,分析了SH导波传播特性对缺陷检测能力的影响。开展了对变截面板缺陷的检测实验,从时域、时频域分析了不同深度缺陷变化对检测信号的影响。结果表明:SH导波在变截面板中传播时,会发生模态转换,且模态数量也会发生变化;SH导波在带有焊缝的变截面板中传播时,变截面板中焊缝的存在不影响SH导波的模态转换和模态数量;针对位于焊缝后方的缺陷,SH导波同样可以实现缺陷的检测,且高频SH导波检测灵敏度更高。有限元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证明该模型可以实现对变截面板缺陷的有效分析,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剪切(SH)导波 变截面板 焊缝 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