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保当煤矿煤体CO和CO_(2)吸附特性及自燃防治研究
1
作者 赵晓夏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4-252,共9页
井下有害气体超限是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核心难题,其中一氧化碳(CO)与二氧化碳(CO_(2))浓度异常,不仅直接威胁井下作业人员生命健康,更可能引发煤自燃等次生灾害,导致工作面停产甚至矿井封闭。为揭示煤体对这两种气体的吸附-解吸行为规律... 井下有害气体超限是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核心难题,其中一氧化碳(CO)与二氧化碳(CO_(2))浓度异常,不仅直接威胁井下作业人员生命健康,更可能引发煤自燃等次生灾害,导致工作面停产甚至矿井封闭。为揭示煤体对这两种气体的吸附-解吸行为规律,本研究以小保当煤矿煤样为研究对象,依托自主研发的多元气体等温吸附实验装置,开展CO和CO_(2)吸附-解吸实验,分析气体吸附-解吸规律,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煤自燃防控体系。研究结果表明:CO和CO_(2)的吸附量、解吸量均与平衡压力呈正相关关系,即平衡压力越高,气体在煤体中的吸附与解吸量越大。二者残存量表现出差异,CO残存量与平衡压力阶段紧密相关,而CO_(2)残存量则随平衡压力升高而降低。CO_(2)凭借更强的吸附能力,在井下环境中可对CO产生“驱赶”作用,改变气体分布格局。同时,CO在煤样中的解吸过程明显滞后于吸附过程。研究模拟了采空区CO分布特征,划分了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利用HA-BP神经网络构建煤自燃早期预测系统,该系统对煤温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煤温偏差极小,回归系数约达0.99。针对小保当煤矿当前的实际状况,运用大数据挖掘技术优化了预测系统,提高了预测精度,搭建了多方位煤自燃监测预警系统装置,提出了采空区自燃综合防治体系和技术方案。研究结果揭示了煤体对CO、CO_(2)的吸附-解吸特性,提升了灾害防控能力,对煤炭行业安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吸附特性 自燃防治 温度预测 HA-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软突出煤层全孔段下放筛管瓦斯抽采技术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肖丽辉 李彦明 +1 位作者 郭昆明 钟沛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1-64,共4页
针对松软突出煤层松软、透气性低、施工瓦斯抽采钻孔成孔率低等问题,开发出全孔段下放筛管瓦斯抽采技术,并在平煤十矿、新集一矿对该技术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松软突出煤层全孔段下放筛管技术的筛管下入率可达97%以上,与传统退钻... 针对松软突出煤层松软、透气性低、施工瓦斯抽采钻孔成孔率低等问题,开发出全孔段下放筛管瓦斯抽采技术,并在平煤十矿、新集一矿对该技术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松软突出煤层全孔段下放筛管技术的筛管下入率可达97%以上,与传统退钻裸眼瓦斯抽采技术相比,平煤十矿的单孔平均瓦斯抽采浓度可提高2倍以上,单孔平均瓦斯抽采量可提高3.5倍以上;与普通下放筛管瓦斯抽采技术相比,新集一矿的瓦斯抽采浓度提高近1倍,达到了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软突出煤层 瓦斯抽采 大通孔开闭式钻头 筛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岩渗透率对酸化作用响应规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赵博 文光才 +2 位作者 孙海涛 杨硕 田成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019-2025,共7页
酸化手段是油气井提高产能的重要手段,较小的酸化规模有可能极大地提高油气井产量,这对具有低渗透性特点的煤层气井开发具有重要启示。通过室内试验测定了酸液作用前后煤粉的矿物成分极限反应率和煤岩芯的渗透率,分析了酸化作用后煤粉... 酸化手段是油气井提高产能的重要手段,较小的酸化规模有可能极大地提高油气井产量,这对具有低渗透性特点的煤层气井开发具有重要启示。通过室内试验测定了酸液作用前后煤粉的矿物成分极限反应率和煤岩芯的渗透率,分析了酸化作用后煤粉极限反应率和煤岩芯渗透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煤层中原始的孔裂隙发育和矿物成分组成对渗透率的大小具有重要影响;酸化手段可有效提高煤层渗透率,对于试验煤样,渗透率最大提高了18.42倍,盐酸质量分数在12%~15%为最佳。酸化时间过长会造成渗透率小幅度降低,应控制反应时间在12 h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 煤层气 渗透率 极限反应率 碳酸盐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煤层钻孔瓦斯抽采时空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胡杰 隆清明 +1 位作者 李建功 吕贵春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3-88,共6页
为研究顺煤层钻孔瓦斯抽采效果与抽采半径、抽采时间的关系,基于渗流理论、气体状态方程及瓦斯含量计算方程,建立了本煤层瓦斯抽采时空演化规律数学模型,基于仲恒煤矿1320-11工作面的工程背景,采用Comsol数值模拟,得到不同抽采时间下单... 为研究顺煤层钻孔瓦斯抽采效果与抽采半径、抽采时间的关系,基于渗流理论、气体状态方程及瓦斯含量计算方程,建立了本煤层瓦斯抽采时空演化规律数学模型,基于仲恒煤矿1320-11工作面的工程背景,采用Comsol数值模拟,得到不同抽采时间下单个钻孔径向范围的瓦斯压力分布,分析了抽采半径与抽采时间的动态变化关系,进而推导出瓦斯抽采时空演化规律对数函数关系式,进行了不同抽采半径条件下的钻孔瓦斯抽采对比试验,求算并验证了当抽采半径小于2 m或抽采时间在180 d以内时,瓦斯抽采时空演化规律函数关系式的合理性与正确性,符合现场实际抽采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煤层钻孔 瓦斯抽采 抽采时间 抽采半径 时空演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区瓦斯地面井破断防护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6
5
作者 孙东玲 付军辉 +2 位作者 孙海涛 李日富 王然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23,共7页
为攻克采动区瓦斯地面井抽采中井筒易破断的技术难题,采用"避"、"让"、"防"、"疏"的技术理念优化完善了采动区地面井瓦斯抽采技术。用"避"的理念,得到了采动区地面井井位布置规律;用... 为攻克采动区瓦斯地面井抽采中井筒易破断的技术难题,采用"避"、"让"、"防"、"疏"的技术理念优化完善了采动区地面井瓦斯抽采技术。用"避"的理念,得到了采动区地面井井位布置规律;用"让"的理念,完善了局部固井技术,提出了局部固井方法,"让"出了水平移动量;用"防"的理念,开发了局部防护装置,偏转结构、伸缩结构及厚壁刚性结构;用"疏"的理念,研发了悬挂完井技术,解决了三开筛管段泥沙堵孔难题。在晋煤岳城矿进行了工程应用,YCCD-02井连续抽采35个月,累计抽采瓦斯量约1 300万m^3。地面井抽采后,工作面回风巷瓦斯体积分数下降了58.75%,上隅角瓦斯体积分数下降了56%。该技术保障了煤矿回采的安全,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区地面井 瓦斯抽采 布井规律 安全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巷综掘五位一体快速成巷技术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肖同强 李化敏 +2 位作者 涂兴子 郭春生 李海洋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共7页
为解决平顶山矿区岩巷掘进速度慢、采掘接续紧张的难题,分析了制约综掘成巷速度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五位一体综掘快速成巷技术体系。以24011工作面瓦斯抽采巷为例,确定了合理的巷道掘进层位与断面,建立了综掘机械化作业线,提出了"时... 为解决平顶山矿区岩巷掘进速度慢、采掘接续紧张的难题,分析了制约综掘成巷速度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五位一体综掘快速成巷技术体系。以24011工作面瓦斯抽采巷为例,确定了合理的巷道掘进层位与断面,建立了综掘机械化作业线,提出了"时空立体交叉施工作业"方法以及"快速支护、主动支护"围岩控制技术,开发了"精细地质探测、综合除尘、硬岩震动爆破"等保障技术,形成了"巷道层位与断面设计、设备合理选型与配套、施工工艺、高效支护、施工安全与保障"五位一体综掘快速成巷技术体系。实践表明,该技术体系实现了高效破岩、连续出矸、高效支护和有效除尘,月进尺达312 m,显著提高了岩巷掘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巷综掘 快速成巷 五位一体 施工工艺 支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煤层气深冷液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陈金华 肖露 令狐磊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4-139,181,共7页
为了验证低浓度煤层气浓缩制取液化天然气(LNG)技术的可行性,研发了低浓度煤层气深冷液化制取LNG中试装置,围绕该装置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和能耗问题,开展了液化工艺参数试验研究,为液化装置的放大设计及安全运行操作提供依据。装置运行... 为了验证低浓度煤层气浓缩制取液化天然气(LNG)技术的可行性,研发了低浓度煤层气深冷液化制取LNG中试装置,围绕该装置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和能耗问题,开展了液化工艺参数试验研究,为液化装置的放大设计及安全运行操作提供依据。装置运行及相关爆炸试验情况表明:低浓度煤层气深冷液化制取LNG在技术上是可行的;CH_4的回收率受气源条件的波动影响较敏感,而产品纯度受这种波动影响不大;精馏塔温度对CH_4的回收率和产品纯度影响较大,操作中应根据原料气CH_4含量的变化、原料气流量的变化及冷量是否充足等因素进行调整。该技术推广后,可有效解决CH_4体积分数大于25%的低浓度煤层气利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我国天然气供应不足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浓度煤层气 深冷液化 原料气浓度 CH4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高效矿井煤与瓦斯突出动态预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庆华 蒲阳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5-72,共8页
为了解决阳泉矿区高产高效矿井在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方面存在的预测指标不全面、不连续、针对性不强、准确性不高等问题,通过对试验矿井瓦斯地质、瓦斯涌出、矿压监测等海量现场数据的深度挖掘,建立了一套远场与近场相结合的两级煤... 为了解决阳泉矿区高产高效矿井在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方面存在的预测指标不全面、不连续、针对性不强、准确性不高等问题,通过对试验矿井瓦斯地质、瓦斯涌出、矿压监测等海量现场数据的深度挖掘,建立了一套远场与近场相结合的两级煤与瓦斯突出动态预测方法,将宏观瓦斯地质量化评级技术与工作面实时预测技术进行了有效融合,并基于GIS平台开发了配套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软件系统。该技术已在阳泉矿区新景矿、新元矿、五矿、平舒矿、开元矿及寺家庄矿等矿井进行了现场应用,应用效果表明:该技术大幅提升了突出预测的准确性与超前性,多次准确捕捉工作面实际突出危险性,并且超前钻屑指标法预测1~2 d;而且,该技术以全新的预测方法为支撑,借助地理信息与计算机技术,实现了突出危险性的快速辨识与动态预测,缓解了高产高效矿井瓦斯防治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瓦斯突出 瓦斯地质 瓦斯涌出 瓦斯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节理岩体卸荷损伤破坏机理及声发射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曹吉胜 戴前伟 马德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65-1471,共7页
基于节理岩体在卸荷作用下的力学状态能更真实地反映实际工程中岩体的力学行为,对含预制节理岩体进行三轴压缩及卸荷破坏声发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完整岩样相比,节理岩样的破坏并不是一次性的,存在明显的应力降现象,其脆性特征... 基于节理岩体在卸荷作用下的力学状态能更真实地反映实际工程中岩体的力学行为,对含预制节理岩体进行三轴压缩及卸荷破坏声发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完整岩样相比,节理岩样的破坏并不是一次性的,存在明显的应力降现象,其脆性特征与完整岩样相比不够明显;在卸荷试验中,节理岩样极限强度明显比完整岩样的小,与常规三轴强度相比,完整岩样和节理岩样卸围压试验的峰值强度平均降幅分别9.13%和18.81%,表明在卸荷试验中节理岩样更易发生破坏;节理岩样在破裂过程中发生多次应力降,每次应力降发生时,声发射振铃计数率突增,此外,节理岩样在卸荷试验中的破坏程度与完整岩样相比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理岩体 卸荷 应力-应变 声发射 力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煤体结构特征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乔伟 张小东 简瑞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1-65,共5页
为研究构造煤的化学结构和组成特征,以沁水盆地寺河矿为例,采集井下原生结构煤及构造煤(碎裂煤、碎粒煤、糜棱煤)煤样,对4类煤样进行有机溶剂萃取后,借助核磁共振(NMR)、X射线衍射(XRD)及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测试技术对煤样的微晶结... 为研究构造煤的化学结构和组成特征,以沁水盆地寺河矿为例,采集井下原生结构煤及构造煤(碎裂煤、碎粒煤、糜棱煤)煤样,对4类煤样进行有机溶剂萃取后,借助核磁共振(NMR)、X射线衍射(XRD)及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测试技术对煤样的微晶结构参数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构造煤在微观化学结构特征、大分子结构排列及主要官能团组成方面与原生结构煤相比,表现出了构造煤的专属性;宏观上揭示了糜棱煤的有序化程度最高,演化程度超前于原生结构煤,并在此过程中,碳氢键脱落,产生甲烷气体,脂肪烃的含量也有所减少,芳核缩聚程度增加;微观角度上揭示了构造煤糜棱煤发育区域容易发生煤与瓦斯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煤 溶剂萃取 碎裂煤 碎粒煤 糜棱煤 煤与瓦斯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采动下煤矿采动活跃区地面井变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孙海涛 付军辉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0-45,共6页
为解决采动影响下的采场覆岩运动,尤其是重复采动影响导致地面井断孔率较高的问题,以分层开采条件下的工程环境为基础,通过建立平面相似模型,进行煤层的分层开挖、采场覆岩的剪切滑移和离层位移对地面井监测线的影响的连续监测,获得了... 为解决采动影响下的采场覆岩运动,尤其是重复采动影响导致地面井断孔率较高的问题,以分层开采条件下的工程环境为基础,通过建立平面相似模型,进行煤层的分层开挖、采场覆岩的剪切滑移和离层位移对地面井监测线的影响的连续监测,获得了地面井在重复采动影响下的变形特征:采动区地面井在重复采动影响下剪切变形呈现出"增大→减小→增大→减小"的反复错动的活动特征且下分层开采后地面井剪切滑移量较上分层开采后增大了30.12%;离层拉伸变形呈现出"增大→增大→增大→增大"的持续增加的活动特征且下分层开采后地面井离层拉伸变形与采厚比较上分层开采后增大了29.8%。同时,针对地面井变形规律提出了井身强化设计的防护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区地面井 瓦斯抽采 重复采动 地面井变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化作用前后煤样吸附甲烷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蒋长宝 林骏 +1 位作者 王亮 刘超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3-169,共7页
为了研究酸化前后煤样的吸附特性,以宜宾白胶煤矿煤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磨筛选部分煤粒进行酸化脱灰处理,对煤孔隙进行了表征,并进行了等温吸附试验,探究储层温度下甲烷吸附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酸化脱灰后,煤样比表面积、孔体积增加;由于... 为了研究酸化前后煤样的吸附特性,以宜宾白胶煤矿煤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磨筛选部分煤粒进行酸化脱灰处理,对煤孔隙进行了表征,并进行了等温吸附试验,探究储层温度下甲烷吸附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酸化脱灰后,煤样比表面积、孔体积增加;由于酸化处理,使得煤样内部的矿物或杂质被移除,孔径增大,孔的面积以及孔的数量增多,等温吸附试验中,酸化处理煤样YB2的平衡时吸附量明显大于没有经过处理的YB1煤样;运用吸附势理论探究得到在一定的储层温度下孔隙结构的改变对煤吸附瓦斯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粒 酸化 吸附等温曲线 脱灰 吸附势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位定向长钻孔钻进工艺研究 被引量:65
13
作者 闫保永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58,共4页
为了有效抽采邻近层和采空区瓦斯,提出了采用高位定向长钻孔替代顶板高抽巷进行瓦斯抽采,针对红阳三矿钻进施工时,推进阻力大等问题,进行了定向钻孔与回转扩孔相结合的钻进工艺试验,及不同弯度孔底马达与不同直径钻头组合的钻进工艺试... 为了有效抽采邻近层和采空区瓦斯,提出了采用高位定向长钻孔替代顶板高抽巷进行瓦斯抽采,针对红阳三矿钻进施工时,推进阻力大等问题,进行了定向钻孔与回转扩孔相结合的钻进工艺试验,及不同弯度孔底马达与不同直径钻头组合的钻进工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5号钻孔采用1.25°弯头孔底马达配备φ96 mm钻头钻进,钻进至350 m出现推进阻力大的问题,采用φ153 mm钻头扩孔至320 m,可以多钻进约120 m;3-2号钻孔采用1.25°弯头孔底马达配备φ104 mm钻头钻进,钻孔深度610 m;3-3号钻孔采用1°弯头孔底马达配备φ100 mm钻头钻进,钻孔深度616 m,通过减小孔底马达弯头角度、增大钻头直径均可以有效减小推进阻力,明显增加钻孔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钻孔 扩孔 高位钻孔 孔底马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力属性的深井灾害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曹建军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50-54,共5页
为了有效防治深井动力灾害,基于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的表现形式,在分析矿井动力灾害发生条件及孕育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构建了深井动力灾害属性鉴定体系,分别提出了应力主导型和应力、瓦斯复合型深井动力灾害防治技术,并在千米深井... 为了有效防治深井动力灾害,基于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的表现形式,在分析矿井动力灾害发生条件及孕育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构建了深井动力灾害属性鉴定体系,分别提出了应力主导型和应力、瓦斯复合型深井动力灾害防治技术,并在千米深井口孜东矿111303首采工作面进行了工程应用。应用效果表明:针对应力主导型深井动力灾害,在抽采达标的基础上确定了深孔静压注水区域防冲措施,区域措施评价指标预抽率达到35%,可解吸瓦斯含量降到3 m3/t以下,含水率增量超过2%,通过采取提高支护加强、控制回采速度、加大两巷超前支护距离和强度等局部措施,有效防止了动力灾害事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开采 煤岩瓦斯动力灾害 动力灾害属性 瓦斯抽采 煤层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煤与瓦斯突出的相似材料配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张淑同 戴林超 +1 位作者 王波 曹偈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6-80 145,145,共6页
为了开展煤与瓦斯突出模拟试验,选用水泥作为胶结剂,碎煤作为骨料,水、沙子和活性炭作为辅料,设计了5因素7水平的软煤相似材料配比方案,压制了50 mm相似材料试件,研究了煤与瓦斯突出相似模拟材料配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相似材料试件... 为了开展煤与瓦斯突出模拟试验,选用水泥作为胶结剂,碎煤作为骨料,水、沙子和活性炭作为辅料,设计了5因素7水平的软煤相似材料配比方案,压制了50 mm相似材料试件,研究了煤与瓦斯突出相似模拟材料配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相似材料试件单轴抗压强度与水泥质量百分比、水泥和沙子二者总量比例与相似材料密度呈线性关系,所配制的相似材料与煤在物理、力学性质具有较好的相似性,相似材料的吸附解吸CO2性能与煤吸附解吸CH4性能也具有较好的相似性。研究结果为煤与瓦斯突出模拟试验相似模型制作及相似材料进一步精细化配比试验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瓦斯突出 相似材料 水泥胶结剂 物理力学性质 吸附解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层瓦斯抽采钻孔封隔一体化封孔工艺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国林东 赵旭生 +1 位作者 张永将 刘延保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4-119,共6页
为提高顺层瓦斯抽采钻孔密封性,确保瓦斯抽采效果,基于传统的"两堵一注"带压注浆封孔工艺,结合超高压水力割缝技术,提出封隔一体化封孔工艺,即在封孔段采用割缝的方式进行辅助封孔。通过钻孔应力及漏气形式分析,研究了钻孔周... 为提高顺层瓦斯抽采钻孔密封性,确保瓦斯抽采效果,基于传统的"两堵一注"带压注浆封孔工艺,结合超高压水力割缝技术,提出封隔一体化封孔工艺,即在封孔段采用割缝的方式进行辅助封孔。通过钻孔应力及漏气形式分析,研究了钻孔周边煤体应力分布特征及卸压范围,确定了3类漏气通道;阐述了封隔一体化封孔工艺原理并确定了相关工艺参数。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封隔一体化封孔的抽采钻孔取得了较好的封孔效果,其抽采瓦斯浓度比同等条件下的常规封孔方法提高25%~30%,减缓了抽采瓦斯浓度衰减速率,为顺层瓦斯抽采钻孔提供了一种良好的封孔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采 封孔工艺 钻孔应力 封隔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地雷达在煤巷掘进中超前探测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梁庆华 吴燕清 +3 位作者 宋劲 黄晖 朱昌淮 孙兴平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1-94,共4页
为了准确分析煤矿掘进巷道探地雷达探测地质异常问题,采用井下探测试验跟踪方法,在淮南矿业集团顾北煤矿和顾桥煤矿对探地雷达在井下煤巷超前探测的效果进行了跟踪试验52次,预测预报距离2 390 m,并经过掘进验证,研究了探地雷达在煤矿井... 为了准确分析煤矿掘进巷道探地雷达探测地质异常问题,采用井下探测试验跟踪方法,在淮南矿业集团顾北煤矿和顾桥煤矿对探地雷达在井下煤巷超前探测的效果进行了跟踪试验52次,预测预报距离2 390 m,并经过掘进验证,研究了探地雷达在煤矿井下的探测深度、回波异常特征以及探测异常的准确率。研究结果表明:探地雷达在煤层掘进巷道的探测距离达到50 m,探测异常回波特征主要采用波形明显的回波异常法,得到了探测异常准确率为87.5%,较好地指导了煤矿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巷掘进工作面 探地雷达 超前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大煤矿投产初期瓦斯涌出来源及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郝光生 袁德权 +1 位作者 陈宾 赵彬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75-77,共3页
分析了东大煤矿投产初期主要瓦斯涌出来源,针对性地提出了地面井抽采先行、本煤层抽采为主、穿层钻孔抽采为辅、采空区瓦斯加强抽采的综合瓦斯防治措施;针对回采工作面通风,提出采用"双U"通风方式,解决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盲巷问... 分析了东大煤矿投产初期主要瓦斯涌出来源,针对性地提出了地面井抽采先行、本煤层抽采为主、穿层钻孔抽采为辅、采空区瓦斯加强抽采的综合瓦斯防治措施;针对回采工作面通风,提出采用"双U"通风方式,解决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盲巷问题,并利用低位高抽巷解决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产初期 瓦斯涌出 瓦斯防治 地面井抽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综合指标预警系统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小明 姜骞 +1 位作者 袁强 任奕玮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7-111,共5页
为了满足工作面高产高效的安全生产需要,达到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的快速辨识和及时预警目的,提出了新的瓦斯预警指标体系以及预警指标和临界值的优选方法,并据此设计出基于B/S、C/S综合架构的煤与瓦斯突出实时预警系统,该系统可实现数据... 为了满足工作面高产高效的安全生产需要,达到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的快速辨识和及时预警目的,提出了新的瓦斯预警指标体系以及预警指标和临界值的优选方法,并据此设计出基于B/S、C/S综合架构的煤与瓦斯突出实时预警系统,该系统可实现数据分散处理、预警信息多通道表达和分级发布。最后通过工程现场应用,对该指标体系和预警系统进行预警效果检验,结果表明:根据设定的指标体系并依据提出的预警指标及临界值优选方法,在提高系统指标辨识效率的同时可提前近10h发布预警信息,预测总准确率可达83.3%,能够实现采掘面突出危险性的快速、准确辨识,及时为现场技术人员及主管领导发布预警信息,预防灾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瓦斯突出 瓦斯预警 指标体系 快速辨识 实时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孔间距抽采孔对深孔预裂爆破增透效果影响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贾腾 黄长国 +1 位作者 刘公君 邓川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9-113,共5页
为了研究不同孔间距抽采孔对深孔预裂爆破效果的影响,利用ANSYS有限元模拟软件,建立深孔预裂爆破影响范围物理模型,设计5种工况探讨不同孔间距抽采孔对深孔预裂爆破的影响效果;研究了不同孔间距抽采孔对爆破裂隙的扩展形态的影响,分析... 为了研究不同孔间距抽采孔对深孔预裂爆破效果的影响,利用ANSYS有限元模拟软件,建立深孔预裂爆破影响范围物理模型,设计5种工况探讨不同孔间距抽采孔对深孔预裂爆破的影响效果;研究了不同孔间距抽采孔对爆破裂隙的扩展形态的影响,分析了抽采孔内壁质点位移及振动速度,最终确定合理的孔间距。模拟结果表明:孔间距为4 m时爆生主裂纹会贯穿经过抽采孔,抽采孔可能会出现塌孔现象。3~7 m的孔间距区间,随着孔间距的增大,抽采孔对煤体爆生裂纹的影响逐渐削弱;孔间距虽然对裂隙整体走势产生影响,但对于煤层整体的增透效果并未产生明显差异;确定深孔预裂爆破的预裂孔与抽采孔的最佳间距为5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间距 控制抽采孔 深孔预裂爆破 裂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