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保当煤矿煤体CO和CO_(2)吸附特性及自燃防治研究
1
作者 赵晓夏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4-252,共9页
井下有害气体超限是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核心难题,其中一氧化碳(CO)与二氧化碳(CO_(2))浓度异常,不仅直接威胁井下作业人员生命健康,更可能引发煤自燃等次生灾害,导致工作面停产甚至矿井封闭。为揭示煤体对这两种气体的吸附-解吸行为规律... 井下有害气体超限是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核心难题,其中一氧化碳(CO)与二氧化碳(CO_(2))浓度异常,不仅直接威胁井下作业人员生命健康,更可能引发煤自燃等次生灾害,导致工作面停产甚至矿井封闭。为揭示煤体对这两种气体的吸附-解吸行为规律,本研究以小保当煤矿煤样为研究对象,依托自主研发的多元气体等温吸附实验装置,开展CO和CO_(2)吸附-解吸实验,分析气体吸附-解吸规律,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煤自燃防控体系。研究结果表明:CO和CO_(2)的吸附量、解吸量均与平衡压力呈正相关关系,即平衡压力越高,气体在煤体中的吸附与解吸量越大。二者残存量表现出差异,CO残存量与平衡压力阶段紧密相关,而CO_(2)残存量则随平衡压力升高而降低。CO_(2)凭借更强的吸附能力,在井下环境中可对CO产生“驱赶”作用,改变气体分布格局。同时,CO在煤样中的解吸过程明显滞后于吸附过程。研究模拟了采空区CO分布特征,划分了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利用HA-BP神经网络构建煤自燃早期预测系统,该系统对煤温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煤温偏差极小,回归系数约达0.99。针对小保当煤矿当前的实际状况,运用大数据挖掘技术优化了预测系统,提高了预测精度,搭建了多方位煤自燃监测预警系统装置,提出了采空区自燃综合防治体系和技术方案。研究结果揭示了煤体对CO、CO_(2)的吸附-解吸特性,提升了灾害防控能力,对煤炭行业安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吸附特性 自燃防治 温度预测 HA-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载对风力机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何玉林 李俊 +2 位作者 董明洪 刘军 金鑫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90-1496,共7页
以冰载条件下的风力机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冰载对风力机叶片翼型、功率及年发电量的影响。在Matlab中,基于BEM-GDW综合理论开发了计算冰载影响因素的风力机气动性能、功率及年发电量的程序,并以某2MW变速变桨型风力机... 以冰载条件下的风力机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冰载对风力机叶片翼型、功率及年发电量的影响。在Matlab中,基于BEM-GDW综合理论开发了计算冰载影响因素的风力机气动性能、功率及年发电量的程序,并以某2MW变速变桨型风力机为例进行性能仿真,将所得功率曲线与GH Bladed软件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验证了该数值模拟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同时证明冰载对风力机有较大影响(它使得翼型的升力降低、阻力增加),同时证明了冰载造成风力机的翼型升力降低、阻力增加的影响,由于风轮空气动力学的改变使得其捕捉风能的能力减小,最终导致年发电量的巨大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载 风力机 BEM—GDW综合理论 气动性能 功率曲线 年发电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软突出煤层全孔段下放筛管瓦斯抽采技术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肖丽辉 李彦明 +1 位作者 郭昆明 钟沛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1-64,共4页
针对松软突出煤层松软、透气性低、施工瓦斯抽采钻孔成孔率低等问题,开发出全孔段下放筛管瓦斯抽采技术,并在平煤十矿、新集一矿对该技术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松软突出煤层全孔段下放筛管技术的筛管下入率可达97%以上,与传统退钻... 针对松软突出煤层松软、透气性低、施工瓦斯抽采钻孔成孔率低等问题,开发出全孔段下放筛管瓦斯抽采技术,并在平煤十矿、新集一矿对该技术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松软突出煤层全孔段下放筛管技术的筛管下入率可达97%以上,与传统退钻裸眼瓦斯抽采技术相比,平煤十矿的单孔平均瓦斯抽采浓度可提高2倍以上,单孔平均瓦斯抽采量可提高3.5倍以上;与普通下放筛管瓦斯抽采技术相比,新集一矿的瓦斯抽采浓度提高近1倍,达到了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软突出煤层 瓦斯抽采 大通孔开闭式钻头 筛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岩渗透率对酸化作用响应规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赵博 文光才 +2 位作者 孙海涛 杨硕 田成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019-2025,共7页
酸化手段是油气井提高产能的重要手段,较小的酸化规模有可能极大地提高油气井产量,这对具有低渗透性特点的煤层气井开发具有重要启示。通过室内试验测定了酸液作用前后煤粉的矿物成分极限反应率和煤岩芯的渗透率,分析了酸化作用后煤粉... 酸化手段是油气井提高产能的重要手段,较小的酸化规模有可能极大地提高油气井产量,这对具有低渗透性特点的煤层气井开发具有重要启示。通过室内试验测定了酸液作用前后煤粉的矿物成分极限反应率和煤岩芯的渗透率,分析了酸化作用后煤粉极限反应率和煤岩芯渗透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煤层中原始的孔裂隙发育和矿物成分组成对渗透率的大小具有重要影响;酸化手段可有效提高煤层渗透率,对于试验煤样,渗透率最大提高了18.42倍,盐酸质量分数在12%~15%为最佳。酸化时间过长会造成渗透率小幅度降低,应控制反应时间在12 h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 煤层气 渗透率 极限反应率 碳酸盐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煤层钻孔瓦斯抽采时空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胡杰 隆清明 +1 位作者 李建功 吕贵春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3-88,共6页
为研究顺煤层钻孔瓦斯抽采效果与抽采半径、抽采时间的关系,基于渗流理论、气体状态方程及瓦斯含量计算方程,建立了本煤层瓦斯抽采时空演化规律数学模型,基于仲恒煤矿1320-11工作面的工程背景,采用Comsol数值模拟,得到不同抽采时间下单... 为研究顺煤层钻孔瓦斯抽采效果与抽采半径、抽采时间的关系,基于渗流理论、气体状态方程及瓦斯含量计算方程,建立了本煤层瓦斯抽采时空演化规律数学模型,基于仲恒煤矿1320-11工作面的工程背景,采用Comsol数值模拟,得到不同抽采时间下单个钻孔径向范围的瓦斯压力分布,分析了抽采半径与抽采时间的动态变化关系,进而推导出瓦斯抽采时空演化规律对数函数关系式,进行了不同抽采半径条件下的钻孔瓦斯抽采对比试验,求算并验证了当抽采半径小于2 m或抽采时间在180 d以内时,瓦斯抽采时空演化规律函数关系式的合理性与正确性,符合现场实际抽采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煤层钻孔 瓦斯抽采 抽采时间 抽采半径 时空演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区瓦斯地面井破断防护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孙东玲 付军辉 +2 位作者 孙海涛 李日富 王然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23,共7页
为攻克采动区瓦斯地面井抽采中井筒易破断的技术难题,采用"避"、"让"、"防"、"疏"的技术理念优化完善了采动区地面井瓦斯抽采技术。用"避"的理念,得到了采动区地面井井位布置规律;用... 为攻克采动区瓦斯地面井抽采中井筒易破断的技术难题,采用"避"、"让"、"防"、"疏"的技术理念优化完善了采动区地面井瓦斯抽采技术。用"避"的理念,得到了采动区地面井井位布置规律;用"让"的理念,完善了局部固井技术,提出了局部固井方法,"让"出了水平移动量;用"防"的理念,开发了局部防护装置,偏转结构、伸缩结构及厚壁刚性结构;用"疏"的理念,研发了悬挂完井技术,解决了三开筛管段泥沙堵孔难题。在晋煤岳城矿进行了工程应用,YCCD-02井连续抽采35个月,累计抽采瓦斯量约1 300万m^3。地面井抽采后,工作面回风巷瓦斯体积分数下降了58.75%,上隅角瓦斯体积分数下降了56%。该技术保障了煤矿回采的安全,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区地面井 瓦斯抽采 布井规律 安全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本体的矿用液压钻机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史春宝 王西韦 +1 位作者 吕冰 罗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6-109,共4页
针对煤矿钻机制造业产品研发面临的知识共享难题,提出了基于本体矿用液压钻机建模方法,在遵循领域本体构建原则的前提下,构建矿用液压钻机机械本体模块和矿用液压钻机液压本体模块,并采用本体融合的本体集成方法集成2个本体模块,从而构... 针对煤矿钻机制造业产品研发面临的知识共享难题,提出了基于本体矿用液压钻机建模方法,在遵循领域本体构建原则的前提下,构建矿用液压钻机机械本体模块和矿用液压钻机液压本体模块,并采用本体融合的本体集成方法集成2个本体模块,从而构建矿用液压钻机本体模型,该模型可以实现矿用钻机知识的推理和检索,与传统基于关键词的检索相比,基于本体的语义检索可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进而实现了更大范围的知识共享和重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用液压钻机 钻机优化设计 本体集成 本体建模 本体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巷综掘五位一体快速成巷技术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肖同强 李化敏 +2 位作者 涂兴子 郭春生 李海洋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共7页
为解决平顶山矿区岩巷掘进速度慢、采掘接续紧张的难题,分析了制约综掘成巷速度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五位一体综掘快速成巷技术体系。以24011工作面瓦斯抽采巷为例,确定了合理的巷道掘进层位与断面,建立了综掘机械化作业线,提出了"时... 为解决平顶山矿区岩巷掘进速度慢、采掘接续紧张的难题,分析了制约综掘成巷速度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五位一体综掘快速成巷技术体系。以24011工作面瓦斯抽采巷为例,确定了合理的巷道掘进层位与断面,建立了综掘机械化作业线,提出了"时空立体交叉施工作业"方法以及"快速支护、主动支护"围岩控制技术,开发了"精细地质探测、综合除尘、硬岩震动爆破"等保障技术,形成了"巷道层位与断面设计、设备合理选型与配套、施工工艺、高效支护、施工安全与保障"五位一体综掘快速成巷技术体系。实践表明,该技术体系实现了高效破岩、连续出矸、高效支护和有效除尘,月进尺达312 m,显著提高了岩巷掘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巷综掘 快速成巷 五位一体 施工工艺 支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波在巷道弹塑性围岩中传播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建功 康建宁 +2 位作者 刘红 赵同彬 刘延保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282-286,共5页
基于有限元动力分析软件ANSYS/LS-DYNA模拟了地震波在具有初始应力情况下的巷道弹塑性围岩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分析了该条件下地震波在巷道周边的传播衰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地震波传播呈负指数函数关系衰减;地震波... 基于有限元动力分析软件ANSYS/LS-DYNA模拟了地震波在具有初始应力情况下的巷道弹塑性围岩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分析了该条件下地震波在巷道周边的传播衰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地震波传播呈负指数函数关系衰减;地震波加速度幅值在近源场衰减速度快,远源场衰减减缓;当巷道正前方发生挠动时,随着离巷帮的距离越远,地震波加速度幅值越小;巷道围岩的弹、塑性应力状态也是影响地震波传播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弹塑性围岩介质中传播时,地震波能量的损耗主要是由于波形的几何扩展和介质的塑性变形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 弹塑性 巷道围岩 传播规律 初始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煤层气深冷液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金华 肖露 令狐磊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4-139,181,共7页
为了验证低浓度煤层气浓缩制取液化天然气(LNG)技术的可行性,研发了低浓度煤层气深冷液化制取LNG中试装置,围绕该装置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和能耗问题,开展了液化工艺参数试验研究,为液化装置的放大设计及安全运行操作提供依据。装置运行... 为了验证低浓度煤层气浓缩制取液化天然气(LNG)技术的可行性,研发了低浓度煤层气深冷液化制取LNG中试装置,围绕该装置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和能耗问题,开展了液化工艺参数试验研究,为液化装置的放大设计及安全运行操作提供依据。装置运行及相关爆炸试验情况表明:低浓度煤层气深冷液化制取LNG在技术上是可行的;CH_4的回收率受气源条件的波动影响较敏感,而产品纯度受这种波动影响不大;精馏塔温度对CH_4的回收率和产品纯度影响较大,操作中应根据原料气CH_4含量的变化、原料气流量的变化及冷量是否充足等因素进行调整。该技术推广后,可有效解决CH_4体积分数大于25%的低浓度煤层气利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我国天然气供应不足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浓度煤层气 深冷液化 原料气浓度 CH4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流速度对单裂隙化学注浆浆液扩散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张改玲 湛铠瑜 隋旺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3-406,共4页
在不同水流流速条件下,对单一裂隙动水化学注浆浆液扩散规律和注浆堵水效果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结果表明,水流流速越大,浆液沿逆水流方向和垂直水流方向的扩散距离、固结体面积和堵水率越小,堵水效果越差;水流流速对逆水流方向扩散距离... 在不同水流流速条件下,对单一裂隙动水化学注浆浆液扩散规律和注浆堵水效果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结果表明,水流流速越大,浆液沿逆水流方向和垂直水流方向的扩散距离、固结体面积和堵水率越小,堵水效果越差;水流流速对逆水流方向扩散距离的影响程度大于对垂直水流方向扩散距离的影响程度。采用理论模型计算了水流流速对浆液沿水流方向和逆水流方向扩散的影响,表明水流速度对逆水流扩散距离影响大,逆水流扩散距离随流速增大降低明显。在动水条件下,为了获得好的注浆效果,注浆孔布置应考虑水流流速的影响,在水流速率大时要减小注浆孔的间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 化学注浆 流速 模型试验 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和强承压水作用下大倾角断层防水煤柱宽度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牛心刚 张永将 +4 位作者 马海峰 李传明 李家卓 史文豹 殷志强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75-77,共3页
针对煤层位于断层上盘的大倾角正断层防水煤柱的合理宽度留设,采用数力学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的综合研究方法,同时考虑沿煤层方向和沿煤层底板方向的复合作用,在沿煤层方向分别建立了煤柱采动影响区、弹性核区和断层裂隙带煤柱宽度的数... 针对煤层位于断层上盘的大倾角正断层防水煤柱的合理宽度留设,采用数力学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的综合研究方法,同时考虑沿煤层方向和沿煤层底板方向的复合作用,在沿煤层方向分别建立了煤柱采动影响区、弹性核区和断层裂隙带煤柱宽度的数学模型,在沿煤层底板方向深入分析了煤层底板抵抗水压破坏的力学机理,揭示了断层防水煤柱合理宽度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断层防水煤柱宽度的计算必须考虑采动矿压和断层裂隙带的双重影响;当断层下盘为特厚含水层时,防水煤(岩)柱合理宽度的计算还要考虑煤层底板能否抵抗承压水的破坏;最后形成了特大落差正断层防水煤(岩)柱合理宽度的计算方法。工程实践表明,所留设的煤柱宽度合理,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断层 防水煤柱 断层裂隙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外部供电的矿用随钻测量装置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9
13
作者 王清峰 黄麟森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15,共4页
为了解决现有煤矿井下随钻测量装置探管的电池寿命、信号稳定性、电池环保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电流环的工作原理研制开发了基于外部供电的矿用随钻测量装置ZSZ1000,该装置可通过专用通缆钻杆同时对随钻测量装置探管进行供电和传输信... 为了解决现有煤矿井下随钻测量装置探管的电池寿命、信号稳定性、电池环保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电流环的工作原理研制开发了基于外部供电的矿用随钻测量装置ZSZ1000,该装置可通过专用通缆钻杆同时对随钻测量装置探管进行供电和传输信号。在不同地质条件的多个煤矿进行工业性试验,试验证明该装置在各种钻孔轨迹的情况下都可以保证高可靠性运行,钻孔效率提高10%以上,每年每根探管节省千米定向钻机运行电池成本约25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环 外部供电 随钻测量装置 通缆钻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钻进用胎体式PDC钻头烧结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刁文庆 唐大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23,62,共4页
针对红阳二矿井下定向钻孔施工过程中钻头磨损严重、耐冲蚀性不足的情况,利用无压浸渍法烧结了2只钻头直径96 mm的胎体式PDC钻头。介绍了该胎体式钻头的烧结工艺过程,主要包括钻头钢体的制作、胎体部分的软膜成型、陶瓷模具的设计加工... 针对红阳二矿井下定向钻孔施工过程中钻头磨损严重、耐冲蚀性不足的情况,利用无压浸渍法烧结了2只钻头直径96 mm的胎体式PDC钻头。介绍了该胎体式钻头的烧结工艺过程,主要包括钻头钢体的制作、胎体部分的软膜成型、陶瓷模具的设计加工以及胎体配方设计。钻头配合ZYWL-6000D型千米定向钻机进行定向钻孔的施工试验,累计进尺3 000余m,钻头在施工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机械性能,避免了施工途中更换钻头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体式PDC钻头 烧结工艺 陶瓷模具 定向钻进 胎体配方 软膜成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在煤体表面的物理吸附特性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邓军 吴康华 +2 位作者 翟小伟 张嬿妮 李培煊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8-90,共3页
文章以CO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量子化学方法,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选取B3LYP/6-311G基组,模拟研究CO在煤表面不同位置的吸附特性。模拟计算结果表明:CO能够在煤体表面发生物理吸附,CO在羧基上吸附时,释放的吸附能约为151.17kJ/mol,说明... 文章以CO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量子化学方法,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选取B3LYP/6-311G基组,模拟研究CO在煤表面不同位置的吸附特性。模拟计算结果表明:CO能够在煤体表面发生物理吸附,CO在羧基上吸附时,释放的吸附能约为151.17kJ/mol,说明吸附作用较强;而CO在煤表面其他位置吸附,吸附能为负值,说明CO需要从外界吸收部分能量才能发生吸附,即CO能够在氧化程度比较高或者高温区域附近的煤体表面吸附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体表面 密度泛函理论 CO物理吸附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的煤矿瓦斯爆炸动态安全预警系统的设计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刘香兰 赵旭生 董桂刚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19,共3页
基于物联网的煤矿瓦斯爆炸动态安全预警系统是保障煤矿安全的新方法、新手段,是一项融合了煤矿安全理论、物联网技术和预警技术的复杂系统工程。动态预警系统的体系结构划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3层结构,可实现矿井安全信息系统管... 基于物联网的煤矿瓦斯爆炸动态安全预警系统是保障煤矿安全的新方法、新手段,是一项融合了煤矿安全理论、物联网技术和预警技术的复杂系统工程。动态预警系统的体系结构划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3层结构,可实现矿井安全信息系统管理、瓦斯爆炸危险性动态预警、安全信息共享、灾害预防和控制专家系统等功能;可以整合现有资源,实现复杂环境下生产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的协同管理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瓦斯爆炸 预警系统 趋势预警 状态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高效矿井煤与瓦斯突出动态预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庆华 蒲阳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5-72,共8页
为了解决阳泉矿区高产高效矿井在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方面存在的预测指标不全面、不连续、针对性不强、准确性不高等问题,通过对试验矿井瓦斯地质、瓦斯涌出、矿压监测等海量现场数据的深度挖掘,建立了一套远场与近场相结合的两级煤... 为了解决阳泉矿区高产高效矿井在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方面存在的预测指标不全面、不连续、针对性不强、准确性不高等问题,通过对试验矿井瓦斯地质、瓦斯涌出、矿压监测等海量现场数据的深度挖掘,建立了一套远场与近场相结合的两级煤与瓦斯突出动态预测方法,将宏观瓦斯地质量化评级技术与工作面实时预测技术进行了有效融合,并基于GIS平台开发了配套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软件系统。该技术已在阳泉矿区新景矿、新元矿、五矿、平舒矿、开元矿及寺家庄矿等矿井进行了现场应用,应用效果表明:该技术大幅提升了突出预测的准确性与超前性,多次准确捕捉工作面实际突出危险性,并且超前钻屑指标法预测1~2 d;而且,该技术以全新的预测方法为支撑,借助地理信息与计算机技术,实现了突出危险性的快速辨识与动态预测,缓解了高产高效矿井瓦斯防治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瓦斯突出 瓦斯地质 瓦斯涌出 瓦斯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冻结工程地质雷达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宋雷 张小俊 +1 位作者 杨维好 李海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5-122,共8页
推导了冻结工程雷达探测的相似准则,该相似准则具备明确的物理意义,分别表明模型与原型在信号走时和强度上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冻土电磁参数在不同频率的变化规律,指出在人工冻结工程中地质雷达的相似准则为矛盾准则,即模型试验中... 推导了冻结工程雷达探测的相似准则,该相似准则具备明确的物理意义,分别表明模型与原型在信号走时和强度上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冻土电磁参数在不同频率的变化规律,指出在人工冻结工程中地质雷达的相似准则为矛盾准则,即模型试验中雷达信号的反射特征与原型基本一致,而其信号强度则较原型剖面显著增强。进而,开展了上海长江隧道联络通道的模型试验和现场实测,获得了人工冻结壁中冻结管、缺陷等典型目标体的雷达图像特征,掌握了冻结壁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工程的安全快速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对地质雷达的试验研究以及人工冻结工程和冻土区工程建设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雷达 人工冻土 介电常数 模型试验 相似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节理岩体卸荷损伤破坏机理及声发射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曹吉胜 戴前伟 马德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65-1471,共7页
基于节理岩体在卸荷作用下的力学状态能更真实地反映实际工程中岩体的力学行为,对含预制节理岩体进行三轴压缩及卸荷破坏声发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完整岩样相比,节理岩样的破坏并不是一次性的,存在明显的应力降现象,其脆性特征... 基于节理岩体在卸荷作用下的力学状态能更真实地反映实际工程中岩体的力学行为,对含预制节理岩体进行三轴压缩及卸荷破坏声发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完整岩样相比,节理岩样的破坏并不是一次性的,存在明显的应力降现象,其脆性特征与完整岩样相比不够明显;在卸荷试验中,节理岩样极限强度明显比完整岩样的小,与常规三轴强度相比,完整岩样和节理岩样卸围压试验的峰值强度平均降幅分别9.13%和18.81%,表明在卸荷试验中节理岩样更易发生破坏;节理岩样在破裂过程中发生多次应力降,每次应力降发生时,声发射振铃计数率突增,此外,节理岩样在卸荷试验中的破坏程度与完整岩样相比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理岩体 卸荷 应力-应变 声发射 力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尺度体反射系数近似公式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胜军 高建虎 +2 位作者 雍学善 王耀 魏新建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年第1期96-99,104,共5页
AVO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石油勘探中的一种重要技术,针对非均质性油气藏的储层预测,AVO方法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应用波动方程差分数值解方法,研究了横向变速小尺度体的AVO特征,讨论了横向小尺度体的宽度和速度变化对反... AVO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石油勘探中的一种重要技术,针对非均质性油气藏的储层预测,AVO方法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应用波动方程差分数值解方法,研究了横向变速小尺度体的AVO特征,讨论了横向小尺度体的宽度和速度变化对反射系数的影响,然后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拟合出了反射系数变化量与小尺度体宽度和速度的数学表达式,并结合测试数据进行了误差分析。结果表明:拟合公式与测试数据之间的误差小于0.5%,较好地反映了小尺度体宽度及岩石弹性参数对反射系数的影响。该公式可为利用AVO异常来预测小尺度体的宽度和岩石弹性参数奠定基础,同时也为下一步横向小尺度变速情况下反射系数精确表达式的验证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O 横向变速 小尺度体 反射系数 超定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