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VRMine的煤矿巷道断面参数化设计系统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纵帅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18,共3页
为了提高采矿工程设计效率,减小设计人员绘图工作量,在VRMine软件平台的基础上,以visual studio软件作为开发工具,对巷道断面参数化设计的主要设计内容和参数化设计的代码实现进行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完成巷道断面参数化设计系统,并... 为了提高采矿工程设计效率,减小设计人员绘图工作量,在VRMine软件平台的基础上,以visual studio软件作为开发工具,对巷道断面参数化设计的主要设计内容和参数化设计的代码实现进行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完成巷道断面参数化设计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软件测试。结果表明:在VRMine软件的基础上,为软件添加参数化设计菜单,设计对话框获取绘图参数,设计绘图函数,通过这种方法完全可以实现煤矿巷道断面的参数化设计,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RMine软件 巷道断面 参数化设计 矿井开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提综采面破碎顶板片帮冒顶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程详 赵光明 +1 位作者 孟祥瑞 徐铖辉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420-426,433,共8页
片帮冒顶是制约综采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控制上提综采面片帮冒顶,研究了工作面片帮冒顶的机理,分析了煤壁片帮、冒顶的主要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影响、顶板破碎、邻近工作面采动影响、矿压因素等;运用FLAC3D软件,通过... 片帮冒顶是制约综采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控制上提综采面片帮冒顶,研究了工作面片帮冒顶的机理,分析了煤壁片帮、冒顶的主要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影响、顶板破碎、邻近工作面采动影响、矿压因素等;运用FLAC3D软件,通过数值方法,分析了邻近工作面开采对上提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受邻近面采动影响,工作面发生片帮冒顶的几率较大。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注射马丽散加固煤帮控制片帮冒顶方案。方案实施后,有效地控制了端面冒顶和大面积片帮,使该工作面转向正规循环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提综采工作面 破碎顶板 煤壁片帮 冒顶 数值模拟 马丽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多元加重质流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嘉博 赵跃民 +2 位作者 刘小军 段晨龙 张翠玉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0-102,共3页
文章选择了-0.3+0.15mm、-0.15+0.125mm和-0.125+0.074mm三个粒级的硼铁矿粉,分别与-0.074+0.045mm磁铁矿粉以不同总量配比组成两元加重质,进行流化特性的考察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多元加重质流化床的起始流化速度与平均粒度之间... 文章选择了-0.3+0.15mm、-0.15+0.125mm和-0.125+0.074mm三个粒级的硼铁矿粉,分别与-0.074+0.045mm磁铁矿粉以不同总量配比组成两元加重质,进行流化特性的考察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多元加重质流化床的起始流化速度与平均粒度之间的回归模型和密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重介质流化床 硼铁矿粉 磁铁矿粉 多元加重质 流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基岩浅埋旺采工作面覆岩运移特征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文 胡智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2-64,68,共4页
为了掌握薄基岩浅埋旺格维利法回采工作面覆岩运移特征,以神东公司榆家梁煤矿42216旺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计算和现场监测等技术手段,得到适合神东矿区自身特点的线性支架压力监测、顶板下沉和片帮观测及地表移动监测方案,提出... 为了掌握薄基岩浅埋旺格维利法回采工作面覆岩运移特征,以神东公司榆家梁煤矿42216旺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计算和现场监测等技术手段,得到适合神东矿区自身特点的线性支架压力监测、顶板下沉和片帮观测及地表移动监测方案,提出薄基岩浅埋旺采工作面的极限悬顶面积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旺采工作面在开始回采时,顶板压力显现不明显,随着悬顶面积的增大,顶板压力极不稳定,压力时大时小,当直接顶经强制放顶或自然垮落后,顶板压力逐渐趋于稳定,随着短壁工作面向前推进,顶板压力呈现周期性特点;旺采工作面地表塌陷具有突然性、台阶状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基岩 浅埋 旺格维利采煤法 极限悬顶面积 线性支架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放面沿空掘巷区段煤柱尺寸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赵云虎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共3页
为了确定合理的沿空掘巷区段煤柱尺寸,结合沿空掘巷覆岩破断特征,掌握了覆岩破断结构的关键参数,理论分析了煤柱留宽,计算表明:在煤厚12m、机采高度3.5m的条件下,综放面区段小煤柱宽度以8.05~9.45m为宜。在此基础上,对8.05m、8.5m、9m... 为了确定合理的沿空掘巷区段煤柱尺寸,结合沿空掘巷覆岩破断特征,掌握了覆岩破断结构的关键参数,理论分析了煤柱留宽,计算表明:在煤厚12m、机采高度3.5m的条件下,综放面区段小煤柱宽度以8.05~9.45m为宜。在此基础上,对8.05m、8.5m、9m、9.45m不同的煤柱宽度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煤柱宽度9.45m时,煤柱中部出现1.5~2m的弹性核,煤柱整体承载性能优于其他留宽方案,因此煤柱留宽应为9.45m左右,考虑到煤质较软、小煤柱易片帮,导致煤柱有效宽度减小的现状,最终确定煤柱留宽为9.45~9.6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面 沿空掘巷 区段煤柱尺寸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底煤仓设计方案比选一例 被引量:10
6
作者 于为芹 陈招宣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共2页
涉外某煤炭矿井,井下煤仓存在采用倾斜煤仓与直立煤仓布置的选择,设计在充分调研当地现有矿井的基础上,针对该矿井,就两种煤仓布置方式的利弊、工程造价、施工方法等进行了较详尽的论证,取得业主的信任,为进一步赢得设计市场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井底煤仓 布置 造价 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集煤矿低浓度瓦斯氧化煤泥干燥系统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陆宝成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3-35,38,共4页
为了解决煤泥干燥提质的难题,实现瓦斯综合利用,丁集煤矿利用低浓度瓦斯氧化产生的高温烟气,掺混部分瓦斯发电机组排放的高温乏气,作为煤泥干燥的热源。从热源选择与计算、工艺流程及主要技术指标、主要设备选型等方面介绍了丁集煤矿煤... 为了解决煤泥干燥提质的难题,实现瓦斯综合利用,丁集煤矿利用低浓度瓦斯氧化产生的高温烟气,掺混部分瓦斯发电机组排放的高温乏气,作为煤泥干燥的热源。从热源选择与计算、工艺流程及主要技术指标、主要设备选型等方面介绍了丁集煤矿煤泥干燥系统的设计情况,并分析了生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泥干燥 低浓度瓦斯氧化 高温烟气 高温乏气 滚筒干燥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煤矿立体绿化设计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刚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5,8,共3页
文章阐述了立体绿化的概念及几种主要的表现形式,论述了煤矿立体绿化在丰富煤矿植物景观、提高绿化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并结合贵州化乐矿一井设计实例,着重对屋顶绿化、坡面绿化及墙面绿化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促进... 文章阐述了立体绿化的概念及几种主要的表现形式,论述了煤矿立体绿化在丰富煤矿植物景观、提高绿化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并结合贵州化乐矿一井设计实例,着重对屋顶绿化、坡面绿化及墙面绿化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促进山区煤矿立体绿化,建设美丽贵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立体绿化 植物景观 生态环境 绿化覆盖率 美丽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集西矿副井马头门支护设计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玉锋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17,21,共3页
文章分析了朱集西矿井马头门上下岩性,结合国内外先进成熟的支护方式,并参考周边矿井成功实例,研究并提出朱集西矿副井马头门支护方案。副井马头门施工完成后,围岩稳定,马头门两帮和顶底板变形移动量都非常小,有效地提高了马头门和副井... 文章分析了朱集西矿井马头门上下岩性,结合国内外先进成熟的支护方式,并参考周边矿井成功实例,研究并提出朱集西矿副井马头门支护方案。副井马头门施工完成后,围岩稳定,马头门两帮和顶底板变形移动量都非常小,有效地提高了马头门和副井井筒的整体性和承载能力,控制住围岩变形,保证巷道长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头门 支护设计 地压大 锚网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深立井玻璃钢复合罐道选型计算研究
10
作者 王书磊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8-30,34,共4页
随着现代化大型矿井的建设,玻璃钢复合罐道已广泛应用,提升终端荷载大幅增加,使得玻璃钢复合罐道的选型计算和重载条件下的罐道选型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针对这两大问题,结合朱集西煤矿深立井井筒装备设计实践,采用推导解析公式的方法,... 随着现代化大型矿井的建设,玻璃钢复合罐道已广泛应用,提升终端荷载大幅增加,使得玻璃钢复合罐道的选型计算和重载条件下的罐道选型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针对这两大问题,结合朱集西煤矿深立井井筒装备设计实践,采用推导解析公式的方法,提出了玻璃钢复合罐道选型计算理论,同时,探讨了深立井重载条件下罐道选型问题的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钢复合罐道 罐道选型计算 煤矿深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胜金沙江寨子村古滑坡的新发现及地质构造约束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家明 徐则民 +2 位作者 李乾坤 张卫锋 傅斌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3期206-213,共8页
寨子村古滑坡(约2.5×108m3)是金沙江沿岸发现的超大型灾难性古滑坡,该滑坡曾诱发严重的堵江事件。新发现的残留滑坡堆积体位于寨子村,属寨子村古滑坡Ⅰ号滑坡的滑坡堆积体,面积约13.5×104m2。滑坡沿江上游形成了堵江后的湖相... 寨子村古滑坡(约2.5×108m3)是金沙江沿岸发现的超大型灾难性古滑坡,该滑坡曾诱发严重的堵江事件。新发现的残留滑坡堆积体位于寨子村,属寨子村古滑坡Ⅰ号滑坡的滑坡堆积体,面积约13.5×104m2。滑坡沿江上游形成了堵江后的湖相沉积。现今,仍可见有湖相沉积层覆盖于滑坡堆积层之上,湖相沉积层与滑坡堆积层呈明显的不整合接触。一条古老而活动强烈的近南北向程海断裂带在金沙江段穿过整个寨子村古滑坡,程海断裂带以左旋走滑拉张运动为主,同时伴随垂直错动;该断裂带的复杂活动破坏了地质体的连续性,加速了岩石破碎程度。金沙江的底蚀作用和断裂带活动同时控制着右岸地貌的演变。寨子村古滑坡的滑坡规模、岩性特征、失稳方向及其形成机制都严格受到近场区的地质构造约束,推测认为程海断裂带活动是对寨子村古滑坡的主要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 寨子村古滑坡 滑坡坝 程海断裂带 地质构造约束 边坡稳定性 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蚀性粒子降尘浓度的动力学预报模式 被引量:3
12
作者 丛晓春 陈志龙 朱晓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71-1176,共6页
为探求开放源露天煤尘在自然风力作用下的扩散情况,本研究采用空气动力学的数值计算方法,以离散相拉格朗日随机轨道为计算模型,预测了原煤、大矿、水洗和精煤4类煤种料堆的降尘浓度分布,并采用风洞试验对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 为探求开放源露天煤尘在自然风力作用下的扩散情况,本研究采用空气动力学的数值计算方法,以离散相拉格朗日随机轨道为计算模型,预测了原煤、大矿、水洗和精煤4类煤种料堆的降尘浓度分布,并采用风洞试验对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动力学模式对风蚀粒子的预报误差在±25%,其中原煤种的预报度最高,误差10%.动力学模式与高斯沉降模式相比,高斯模式对尘源处的降尘浓度预报误差过大,动力学预报模式是基于颗粒群的运动轨迹的行为预报,能准确地描述粗大颗粒的跃移运动状态,对于满足Rosin-Rammler粒径分布的固体粒子降尘浓度的预报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粒子 运动轨迹 动力学预报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联络通道三维冻结温度场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1
13
作者 蔡海兵 黄以春 庞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36-1443,共8页
人工冻结法在地铁隧道联络通道施工中的应用已相当广泛。地层冻结温度场的预测分析可提前判断冻结壁的发展状况和评定冻结方案的合理性。地铁隧道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中的冻结管群一般设计为倾斜放射状,现行对联络通道冻结温度场的分析... 人工冻结法在地铁隧道联络通道施工中的应用已相当广泛。地层冻结温度场的预测分析可提前判断冻结壁的发展状况和评定冻结方案的合理性。地铁隧道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中的冻结管群一般设计为倾斜放射状,现行对联络通道冻结温度场的分析大都是简化为平面问题来处理,难以反映实际情况。为此,以上海地铁13号线某区间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为工程背景,综合考虑地层温度、地表对流等各类初始和边界条件以及土体的相变潜热过程,建立三维有限元数值计算模型,对该联络通道积极冻结期的地层三维冻结温度场分布规律进行系统分析,并与现场实测结果相比较,验证了有限元数值分析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络通道 冻结法 三维冻结温度场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涡流传动调速设备支承座动力学分析及结构改进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刚 郭永存 +1 位作者 李德永 董祖伟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3-47,共5页
永磁涡流传动设备中支承座的共振现象将会影响到设备整机的运行性能,以某型号永磁涡流传动设备中支承座为研究对象,对支承座进行了三维建模,通过三维建模软件与ANSYS Workbench系统间的模型互动,对支承座进行模态及谐响应仿真分析,获得... 永磁涡流传动设备中支承座的共振现象将会影响到设备整机的运行性能,以某型号永磁涡流传动设备中支承座为研究对象,对支承座进行了三维建模,通过三维建模软件与ANSYS Workbench系统间的模型互动,对支承座进行模态及谐响应仿真分析,获得了支承座的前4阶固有模态频率、振型和扫频带宽为0~900 Hz的结构动态特性。仿真表明:激励频率在586 Hz时,轴承座前端面X轴向共振位移达到了峰值;为提高支承座第1阶模态频率和改善其安全可靠性,对原支承座约束与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改进,仿真表明:总质量在小于10%增幅的情况下,提高了支承座前4阶固有模态频率值,且其第1阶模态频率提高了56.6%,扫频900 Hz时X轴向共振最大位移仅为0.07 mm,有效地改善了支承座的动力学性能,其研究结果为永磁涡流传动设备支承座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 涡流 传动 调速 动力学 支承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瓦斯抽采与工作面巷道施工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忠 陈招宣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1-32,共2页
贵州发耳煤矿,系高瓦斯矿井。该矿井一期设计生产原煤300万t/a。矿井投产时,二个首采工作面布置有6条长达千余米的工作面巷道。工作面巷道施工时瓦斯超限,成为制约矿井建设的瓶颈。矿井施工组织设计采用瓦斯抽采技术,配以合理的施工工艺... 贵州发耳煤矿,系高瓦斯矿井。该矿井一期设计生产原煤300万t/a。矿井投产时,二个首采工作面布置有6条长达千余米的工作面巷道。工作面巷道施工时瓦斯超限,成为制约矿井建设的瓶颈。矿井施工组织设计采用瓦斯抽采技术,配以合理的施工工艺,"边掘边抽",确保了施工安全,工作面巷道得以正规循环施工,达到了快速施工、按期投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面巷道 高瓦斯 瓦斯抽采 贵州发耳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区煤层气利用途径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16
作者 安斌 韩海涛 毛庆国 《洁净煤技术》 CAS 2014年第4期106-108,共3页
为了评价不同技术经济条件下,煤矿区煤层气资源的经济价值,以煤矿区煤层气利用技术为评价对象,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以技术、经济、环境3个影响煤矿区煤层气的主要因子为基础,构建定量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为辅的煤矿区煤层气利用的技... 为了评价不同技术经济条件下,煤矿区煤层气资源的经济价值,以煤矿区煤层气利用技术为评价对象,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以技术、经济、环境3个影响煤矿区煤层气的主要因子为基础,构建定量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为辅的煤矿区煤层气利用的技术-经济-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并对模型中定量评价的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综合指标算法进行探讨。模型的构建为煤矿区煤层气的理论研究、实际开发利用技术的优化及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利用技术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单位工程造价控制探讨 被引量:16
17
作者 王朝晖 吕昌民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7-148,共2页
为严格控制建设单位的建设成本,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文章从建设单位在立项阶段的造价控制、建设单位在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建设单位在工程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建设单位在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控... 为严格控制建设单位的建设成本,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文章从建设单位在立项阶段的造价控制、建设单位在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建设单位在工程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建设单位在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4个方面介绍了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控制要点,建议造价控制的重点应放在立项阶段和设计阶段这两阶段,同时合理的处理好各个阶段的造价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单位 工程造价 造价控制 建设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矿山主要采运排设备耗油量计算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军 王多举 王为举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6-18,共3页
露天矿日常生产中,采运排设备的耗油是一项主要的成本项目,设备燃油后排放产生的尾气是矿山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控制矿山耗油量,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提出了几种计算露天矿山年耗油量的方法,并用实例分析了各计算方法的特点,... 露天矿日常生产中,采运排设备的耗油是一项主要的成本项目,设备燃油后排放产生的尾气是矿山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控制矿山耗油量,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提出了几种计算露天矿山年耗油量的方法,并用实例分析了各计算方法的特点,对露天矿设计中设备选型和耗油量计算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采运排设备 耗油量 节能降耗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及机动车道宽度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金保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4-26,共3页
介绍了城市道路常用的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和四幅路横断面组成,分析了各种横断面形式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通过分析车辆行驶横向安全距离,对横断面重要组成部分机动车道宽度加以探讨,并指出在规划设计中应选取合理的车道宽度。
关键词 城市道路 横断面形式 机动车道宽度 横向安全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M-BBD的煤泥水沉降条件优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鹏 王志强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6-171,共6页
针对选煤厂煤泥水沉降效果差的问题,通过优化煤泥水沉降条件来提高其沉降效果。利用煤泥水沉降试验,考察煤泥水浓度、pH和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用量对煤泥水沉降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法(RSM-BBD)进行... 针对选煤厂煤泥水沉降效果差的问题,通过优化煤泥水沉降条件来提高其沉降效果。利用煤泥水沉降试验,考察煤泥水浓度、pH和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用量对煤泥水沉降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法(RSM-BBD)进行条件优化试验,建立响应面回归模型,研究煤泥水浓度、pH、NPAM用量及其交互作用对煤泥水沉降综合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煤泥灰分为59.46%,粒度小于26.85μm的煤泥颗粒占90%,且黏土类矿物含量高;煤泥水浓度对综合指标的影响最大,煤泥水浓度与NPAM用量的交互作用对综合指标的影响最显著;优化后沉降条件为煤泥水浓度45g/L,p H值9,NPAM用量2.2mL,此时综合指标为3.64cm/(s·NTU),与预测值3.68cm/(s·NTU)非常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泥水 沉降 响应面法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