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4篇文章
< 1 2 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电子招投标系统建设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海鹰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2-144,共3页
通过对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企业内部招标采购市场现状和电子招投标系统建设的需求分析,对集团建设企业采购电子招投标系统互联网平台的框架功能设置以及性能进行了探讨。指出,依据国家电子招投标政策的支持,在集团内建设电子招投标系统,可... 通过对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企业内部招标采购市场现状和电子招投标系统建设的需求分析,对集团建设企业采购电子招投标系统互联网平台的框架功能设置以及性能进行了探讨。指出,依据国家电子招投标政策的支持,在集团内建设电子招投标系统,可有效克服招投标过程中各种不规范行为,增加透明度,提高竞争力,减少干扰因素,为集团集约化招投标采购提供绿色、高效、安全、可行的管理方案,从而达到降低项目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采购 成本管理 互联网 电子招投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高效开采数智技术与成套装备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国法 张金虎 +4 位作者 任怀伟 杜毅博 张德生 闫汝瑜 于翔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64,共22页
总结了煤炭数智化技术在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分析了煤炭高效开采数智技术与成套装备研究及其应用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针对不同煤层赋存条件面临的高强度开采围岩-设备状态全面感知、装备群一体化协同推进与联动控制等难题,将物联网、... 总结了煤炭数智化技术在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分析了煤炭高效开采数智技术与成套装备研究及其应用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针对不同煤层赋存条件面临的高强度开采围岩-设备状态全面感知、装备群一体化协同推进与联动控制等难题,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和高精度惯导等先进信息技术与煤矿开采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了对采煤设备的状态监测和数据集成管理,通过精准感知、实时数据分析和智能控制,改善了煤矿开采过程中对设备的监测、管理和决策效率,提高了开采成套装备对不同煤层赋存条件的适应性。为解决中厚煤层超长工作面装备群一体化推进、协同控制等难题,通过地理信息动态感知与模型实时更新技术,实现了回采前方地质信息的同步映射,研发了适应超长工作面的大功率快速推进设备,构建了涵盖支-采-运各个环节的多区域同步推进工艺体系,形成了超长工作面支护装备群的联动机制,实现了装备群之间协同控制,显著提升中厚煤层开采效率和资源回收率。针对深部厚煤层复杂地质条件,研发了支架控制精细化、装备群组智能协同控制技术,实现了设备之间感知协调和自适应精准控制,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针对8~10 m超大采高工作面超大开采空间煤壁防护、工作面围岩动载强烈、煤流载荷变化大等难题,提出了液压支架与围岩耦合自适应控制技术,增强了设备对超大采高工作面环境的适应性,研发了护帮板监测系统、采煤机稳定性自适应截割技术以及煤流负荷平衡和链条动态张紧控制等关键技术,使得设备能够在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和强矿压条件下实现高效开采。针对煤矿高效开采数智化成套装备在海外的推广过程中,煤矿条件、安全要求、技术标准存在差异等难题,通过对技术装备的定制化调整,研发了集成监控和大数据分析系统,提高了对异常情况的响应能力,实现了工作面内设备群的自主感知、高可靠数据传输、智能分析决策、精准控制与执行。建立了适应不同工况的煤炭高效开采数智化成套装备技术体系,并在工程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煤矿智能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为解决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关键技术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智能化 煤炭高效开采 数智技术 开采成套装备 超长工作面 超大采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与共伴生矿产资源一体化绿色开发战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康红普 谢和平 +8 位作者 王双明 任世华 张亚宁 王保强 陈佩佩 焦小淼 郑德志 任仰辉 刘跃东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183,共12页
煤炭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压舱石,与煤炭共伴生的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广泛、储量丰富、利用价值高,推进煤炭与共伴生矿产资源一体化绿色开发是新时期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保障国家能源和资源安全的必然要求。... 煤炭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压舱石,与煤炭共伴生的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广泛、储量丰富、利用价值高,推进煤炭与共伴生矿产资源一体化绿色开发是新时期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保障国家能源和资源安全的必然要求。本文系统梳理了煤炭与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组合类型及分布特征,分析了煤炭与共伴生矿产资源开发的技术成熟度,总结了包括技术一体化、开发主体一体化、管理一体化、产业链一体化在内的4种典型开发模式,评价了经济、安全、生态三方面的开发效益,总结了当前在政策、技术、经济性等方面存在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描绘了我国煤炭与共伴生矿产资源一体化绿色开发的发展蓝图,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目标,建立了涵盖一体化数字勘查设计技术、安全高效协同开发技术、智能绿色低碳技术的一体化绿色开发技术体系,构建了“四个推进,一个探索”的发展路径框架。研究建议,完善矿权管理制度、形成共探共采机制、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建立协同勘查开发激励机制,推进煤炭与共伴生矿产资源一体化绿色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 共伴生资源 一体化开发 绿色开发 负碳充填开采技术 深部原位流态化开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煤炭科学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53
4
作者 申宝宏 雷毅 郭玉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79-1783,共5页
介绍了"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科技在地质保障、资源开发、煤矿安全、洁净利用等领域的最新进展,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煤炭产业结构调整、资源保障能力、矿井开采深度等对我国煤炭科技发展的影响,提出了我国煤炭科技面临的主要挑战... 介绍了"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科技在地质保障、资源开发、煤矿安全、洁净利用等领域的最新进展,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煤炭产业结构调整、资源保障能力、矿井开采深度等对我国煤炭科技发展的影响,提出了我国煤炭科技面临的主要挑战。指出了"十二五"期间我国煤炭科技在煤炭开发、地质保障、大型矿井建设、煤炭高效开采、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煤矿灾害防治、煤矿安全避险和应急救援、职业危害防治、煤炭加工与转化、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科技 新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煤炭开采技术及装备50年发展与创新实践--纪念《煤炭科学技术》创刊50周年 被引量:73
5
作者 王国法 杜毅博 +3 位作者 徐亚军 任怀伟 张德生 庞义辉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8,共18页
回顾《煤炭科学技术》杂志推动和见证中国煤炭开采技术及装备50年发展与创新实践的发展概况,阐述从煤矿机械化到煤矿智能化的创新历程并重点分析采煤机装备技术研发支撑煤炭开发工艺变革,综述煤矿装备智能化迭代发展并提出煤矿装备智能... 回顾《煤炭科学技术》杂志推动和见证中国煤炭开采技术及装备50年发展与创新实践的发展概况,阐述从煤矿机械化到煤矿智能化的创新历程并重点分析采煤机装备技术研发支撑煤炭开发工艺变革,综述煤矿装备智能化迭代发展并提出煤矿装备智能化发展思路。煤炭开采技术历经炮采、普通机械化开采、综合机械化开采、智能化开采4次重大技术变革,实现了煤炭生产力的巨大进步。采煤机装备研发支撑煤炭开发工艺变革,液压支架支护理论、设计方法、支架架型结构和制造技术的创新支撑实现我国液压支架产品由低端到高端的突破;采煤机制造工艺、机型适应性和监控系统等短板技术攻坚取得重大进展,采高0.8~9.0 m全系列采煤机满足我国煤矿高效生产要求,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大运量长运距工作面刮板输送机关键技术不断突破,450 m超长工作面大运量刮板输送机可靠运行,智能变频一体机传动代替传统CST等传动,节能近30%;大运量带式输送机永磁直驱、芳纶带和无基础带式输送机结构等技术创新具有节能、可靠和智能的显著优势;电液控制和无人化智能开采控制技术快速发展,国产化SAC型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SAM型工作面自动化系统和SAP型智能供液系统广泛应用;“掘锚一体机+锚运破+大跨距转载”掘锚一体机系统、悬臂式掘锚护一体机+临时支护系统和TBM全断面硬岩掘进系统,解决了采掘失衡难题;智能变频节能传动支撑矿山节能,采煤机装备全面国产化创新与智能制造能力快速提升,研发的30多种煤矿机器人在陕煤柠条塔煤矿集群应用,取得良好效果。煤矿智能化技术快速迭代发展,分析了煤矿数据流分类与关联,提出了煤矿智能化总体技术架构与“分级抽取-关联分析-虚实映射”的数据处理基础理论,综述了煤矿智能化系统耦合与迭代开发进展以及煤矿智能化技术标准体系建设进展,提出包括构建以“煤智云”为基础的数据价值生态,推进复杂条件智能开采工艺与装备及煤矿机器人集群研发,建设系统智能与人文智慧融合的煤矿智慧生态的煤矿智能化发展思路,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技术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煤炭 综合机械化 煤矿智能化 液压支架 综采装备 智能开采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绿色开发复杂巨系统数智化技术进展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国法 张建中 +3 位作者 刘再斌 庞义辉 王佟 桑聪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6,共16页
分析了当前我国煤炭资源绿色开发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提出了煤炭资源绿色开发复杂巨系统数智化技术体系,以绿色开发模式为目标,以地质透明化为基础,将煤矿全要素数字化,完成煤矿所有信息的精准实时采集、网络化传输、规范化集成、可... 分析了当前我国煤炭资源绿色开发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提出了煤炭资源绿色开发复杂巨系统数智化技术体系,以绿色开发模式为目标,以地质透明化为基础,将煤矿全要素数字化,完成煤矿所有信息的精准实时采集、网络化传输、规范化集成、可视化展现、自动化运行和智能化服务的数字化智慧体,通过融合一系列数智化关键技术推动煤炭资源绿色智能平衡开发与管控模式迭代升级;提炼“数智开采”技术,研发了数字煤矿智慧逻辑模型、复杂变形条件下“采场-装备”双动态系统耦合分析模型、开采设备群健康状态评估与剩余寿命预测模型等关键技术,提出了智慧逻辑模型框架下的开采系统智能化控制方法,智能开采复杂场景综采设备群姿态识别方法、全局最优规划策略及协同控制方法、设备健康状态识别与故障诊断方法;诠释“透明地质”概念,提出了透明地质保障技术路径,研发了精细物探与钻探、围岩条件动态监测、多源高精度数据采集、多源异构数据融合解译等地质透明化技术,创新了静态地质建模、动态地质建模、工作面精准地质保障、多源地质数据解译融合、多属性动态高精度建模、地质信息同步映射、矿山信息模型等地质数字化技术,分析了“透明地质”技术在地下资源开发地质构造探明程度、揭示煤岩物理力学性质、“三场”变化、隐蔽致灾因素预测等应用价值;分析了绿色开采技术,包括绿色减沉与保水开采技术和井上下协同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围绕数智开采、透明地质和绿色开采3方面技术进行了案例解析,展望当前形势下,需亟待加速数据驱动下煤炭资源绿色开发与管理变革转型,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矿山 煤矿智能化 智能开采 绿色开采 地质探测 地质建模 透明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工业发展关键技术突破与超级煤矿建设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国法 庞义辉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1,共11页
为了发展煤炭领域先进生产力,助力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了近年来我国采场围岩控制技术发展历程,分析了采动应力演化规律及围岩断裂失稳过程,创新提出了超大采高工作面围岩断裂失稳力学模型、控制准则及液压支架合理工作阻力计算方法... 为了发展煤炭领域先进生产力,助力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了近年来我国采场围岩控制技术发展历程,分析了采动应力演化规律及围岩断裂失稳过程,创新提出了超大采高工作面围岩断裂失稳力学模型、控制准则及液压支架合理工作阻力计算方法。系统阐述了我国综采技术装备发展历程,研发了最大采高10 m的超大采高综采成套装备,以及最大支护高度7.0 m的超大采高综放成套装备,解决了西部矿区浅埋深、坚硬、厚及特厚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技术难题。系统分析了我国主要煤炭产区煤矿智能化建设现状、关键技术、取得的建设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智能化超级煤矿的定义、特征及内涵,研究了典型超级煤矿建设成效与经验,并从标准体系、数据体系、技术体系、管理体系、生态体系建设等方面阐述了未来煤炭工业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控制 煤机装备 智能化煤矿 高质量发展 超级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企业集团级生产管理信息化的集成创新 被引量:3
8
作者 郝均卫 贺耀宜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3-125,共3页
阐述了重组扩张背景下煤炭生产信息化的意义,介绍了冀中能源股份公司在煤炭生产信息集成方面的深入研究与具体实践。通过信息集成创新实践,公司实现了基于统一门户平台的多业务管理系统集成应用、基于统一软件平台的矿井自动化分级集成... 阐述了重组扩张背景下煤炭生产信息化的意义,介绍了冀中能源股份公司在煤炭生产信息集成方面的深入研究与具体实践。通过信息集成创新实践,公司实现了基于统一门户平台的多业务管理系统集成应用、基于统一软件平台的矿井自动化分级集成、地理信息系统的多业务综合利用、生产调度指挥与大屏幕显示的集成应用,为公司及时获取准确的安全与生产信息、有效保障煤炭安全与生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生产信息化 生产信息集成 多业务综合利用 多业务管理系统 重组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设备全寿命周期健康管理与智能维护研究综述 被引量:2
9
作者 曹现刚 段雍 +8 位作者 王国法 赵江滨 任怀伟 赵福媛 杨鑫 张鑫媛 樊红卫 薛旭升 李曼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4-714,共21页
近年来,随着煤矿智能化技术快速发展,煤矿设备全寿命周期健康管理与智能维护技术作为实现煤矿设备运行健康状态智能感知、智能识别和维护决策,保障煤矿设备高效可靠运行的重要手段,相关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目前煤矿仍然以事后维... 近年来,随着煤矿智能化技术快速发展,煤矿设备全寿命周期健康管理与智能维护技术作为实现煤矿设备运行健康状态智能感知、智能识别和维护决策,保障煤矿设备高效可靠运行的重要手段,相关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目前煤矿仍然以事后维修、预防维修等方式为主,难以满足煤矿设备的高可靠性需求。基于此,综述了煤矿设备全寿命周期健康管理与智能维护的研究进展以推动其在煤矿的应用,阐释了煤矿设备全寿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与智能维护内涵,给出了煤矿设备健康管理与智能维护总框架。从煤矿设备大数据管理方法、健康状态评估方法、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方法、智能维护决策方法4个方面分析了煤矿设备健康管理与智能维护方法研究现状。在煤矿设备大数据管理方面,总结了煤矿设备多源信息感知、大数据清洗、大数据集成及存储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深入分析对比了相关方法的应用情况,指出了现阶段煤矿设备大数据管理存在的挑战。在煤矿设备健康状态评估方面,从煤矿设备监测信号特征提取、健康状态等级划分、健康状态评估模型构建3个方面出发探讨了煤矿设备健康状态评估关键方法最新发展现状,对比分析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了该领域面临的难题。在煤矿设备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方面,分析了统计模型方法、物理模型方法和数据驱动方法在煤矿设备剩余使用寿命预测上的优缺点,指出了煤矿设备剩余使用寿命方法存在的问题。在煤矿设备智能维护决策方面,明确了煤矿设备预测性维护决策主要步骤,对比分析了煤矿设备智能维护方法最新研究成果及其优缺点,归纳了现阶段煤矿设备智能维护方法研究的不足。结合煤矿设备全寿命周期健康管理与智能维护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要求,从煤矿设备大数据管理方法、时变工况下设备健康评估方法、多因素影响下设备剩余使用寿命方法、煤矿设备多目标智能维护决策方法、健康管理与智能维护算法集成及系统开发等方面对煤矿设备健康管理与智能维护提出了展望,指明了煤矿设备健康管理与智能维护关键理论、方法的研究方向,为提升煤矿设备健康管理及智能维护水平,促进煤炭工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设备 大数据管理 健康状态评估 剩余使用寿命预测 智能维护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线结构光高精度三维测量方法
10
作者 叶涛 何威燃 +2 位作者 刘国鹏 欧阳煜 王斌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3-195,共13页
线结构光视觉三维测量技术因其高精度和非接触的三维重建优势而被广泛应用。然而,现有的线结构光三维测量方法在标定过程中往往面临较高的耦合性问题,且在复杂环境下,背景噪声和光照变化会严重干扰条纹的提取,导致结构光条纹中心定位精... 线结构光视觉三维测量技术因其高精度和非接触的三维重建优势而被广泛应用。然而,现有的线结构光三维测量方法在标定过程中往往面临较高的耦合性问题,且在复杂环境下,背景噪声和光照变化会严重干扰条纹的提取,导致结构光条纹中心定位精度下降,进而影响整体三维测量的精度和鲁棒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鲁棒三维测量方法。首先,设计了一种创新性的残差U型块特征金字塔网络(RSU-FPN),旨在实现背景噪声的干扰抑制和结构光条纹区域中心的高精度鲁棒提取。其次,构建了一种新型的线结构光视觉传感器,并提出了一种分离式测量模型,成功将摄像机标定与光平面标定解耦,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与扩展性。通过这种解耦的标定方式,避免了传统标定方法中存在的耦合问题,使得整个测量系统更加高效且易于调整。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鲁棒三维测量方法,在复杂背景下能够实现结构光条纹中心的高精度提取,利用提取出的光条纹中心进行标定,其均方根误差分别为x方向0.005 mm、y方向0.009 mm以及z方向0.097 mm。并且,该方法在不同表面类型(如漫反射表面和光滑反射表面)上均能实现高精度的三维重建,验证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越性和强大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结构光 三维测量 卷积神经网络 残差U型块特征金字塔网络 背景噪声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掘进输送机动态张力分布获取与接触特性研究
11
作者 张宏 杨璐 +2 位作者 宋扬 高然航 冯乾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5-232,407,共9页
为提高综掘装备用短距摆动式刮板输送机的运行可靠性,首先,基于悬链线理论建立刮板链张紧补偿位移与链节间张力的理论模型,推导出刮板链在输送槽弯道区域的摩擦阻力、链节间张力以及侧向挤压力的理论计算方法,构建短距摆动式刮板输送机... 为提高综掘装备用短距摆动式刮板输送机的运行可靠性,首先,基于悬链线理论建立刮板链张紧补偿位移与链节间张力的理论模型,推导出刮板链在输送槽弯道区域的摩擦阻力、链节间张力以及侧向挤压力的理论计算方法,构建短距摆动式刮板输送机刚柔耦合多体接触动力学模型;其次,结合输送机尾横摆现场试验,利用压力-速度数据,调试设定刚柔耦合仿真模拟试验参数;最后,提出在不同横摆角度、输送机仰角和刮板链链速多种工况条件下短距摆动式掘进刮板输送机周期循环动态张力分布获取方法,探究空载摆动工况周期闭环运行下刮板链-弹簧板-尾部输送槽相互作用的刚柔接触特性,以及输送系统动态张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整个运行过程中刮板链张力和侧向挤压力与输送机仰角、机尾横摆角度及链速呈正相关,且机头驱动链轮啮合处会出现张力剧增;刮板链由“直”变“曲”的过程中链节间扭矩增大,造成刮板与弹簧板间短时刻刮卡,运行轨迹呈“内密外疏”的排布方式;实测了输送机摆动有杆腔压力,经过数值与仿真获取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输送机 刚柔耦合 悬链线方程 多体接触特性 动态张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智能化建设高质量发展难题与路径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国法 任怀伟 富佳兴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共18页
煤矿智能化是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围绕煤矿智能化的基础理论研究、技术体系构建及示范推广进行了系统综述,全面分析煤矿智能化建设的现状,明确了当前智能化发展中面临的关键技术瓶颈和解决这些技术难题以推动煤矿行业高... 煤矿智能化是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围绕煤矿智能化的基础理论研究、技术体系构建及示范推广进行了系统综述,全面分析煤矿智能化建设的现状,明确了当前智能化发展中面临的关键技术瓶颈和解决这些技术难题以推动煤矿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在基础理论方面,重点探讨了数字煤矿与智能化开采基础理论的研究进展;在技术体系构建方面,总结了智能化煤矿的关键技术模块;在示范推广方面,以典型示范矿井为案例,总结了智能化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了推广过程中面临的技术、管理等制约因素。基于对煤矿智能化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的深入研究,以及示范矿井建设的实践经验,系统梳理了智能地质保障、信息通信、掘进、开采及智能安全控制系统等技术领域的现状与突出问题,特别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高效掘进、高效开采、机器人协同作业及系统运维等技术瓶颈进行了深入剖析。聚焦于复杂条件下的高效掘进技术、薄煤层和冲击地压煤层的高效开采、煤矿机器人关键技术、新一代智能安控系统的研发,加快露天煤矿的大型化和智能化进程,完善煤矿智能化运维标准体系和推动智能化系统的迭代升级,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牵引,加快煤矿采掘装备的成套化、高端化、数智化发展,为煤矿智能化建设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装备支撑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智能化 技术架构 机器人协同作业 系统运维 标准体系建设 装备成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CPS/S踝关节康复机器人运动/力性能分析与试验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辉 郭文孝 +2 位作者 郭辉 杨云 李瑞琴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122,共10页
在我国,踝关节康复机器人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为替代传统的人工康复训练模式,提出一种基于3-CPS/S并联机构的踝关节康复机器人。使用旋量理论建立机构的数学模型,推导的到机构的输入/输出运动旋量及传递/约束力旋量;通过闭环矢量法得... 在我国,踝关节康复机器人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为替代传统的人工康复训练模式,提出一种基于3-CPS/S并联机构的踝关节康复机器人。使用旋量理论建立机构的数学模型,推导的到机构的输入/输出运动旋量及传递/约束力旋量;通过闭环矢量法得到机构的位置逆解方程;采用能效系数法推导并求解得到机构的局部传递指标;分析旋量的物理意义,计算机构的奇异位形;利用ADAMS进行动力学仿真,探索动平台运动速度与驱动力的相关性;最后搭建试验样机,由插值函数驱动机构运动。结果表明:CPS支链的输入传递指标始终为1,局部传递指标只与输出传递指标有关,且合适的设计参数能够显著改善机构的局部传递指标;3-CPS/S并联机构在工作空间内不存在奇异位形;动平台在由单一/复合运动过渡时,应缓慢进行加速/减速,以减少驱动器加速度的突变;样机够实现带动患肢进行康复训练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康复机器人 并联机构 局部传递指标 奇异位形 动力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开采新理念——科学开采与科学产能 被引量:190
14
作者 谢和平 王金华 +5 位作者 申宝宏 刘见中 姜鹏飞 周宏伟 刘虹 吴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69-1079,共11页
针对我国煤炭资源开采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煤炭资源"科学开采"和"科学产能"的概念和内涵。科学开采是指在科学发展观引领的与地质、生态环境相协调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获取自然资源,在不断克服复杂地质条件和工... 针对我国煤炭资源开采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煤炭资源"科学开采"和"科学产能"的概念和内涵。科学开采是指在科学发展观引领的与地质、生态环境相协调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获取自然资源,在不断克服复杂地质条件和工程环境带来的安全隐患前提下进行的安全、高效、绿色、经济、社会协调的可持续开采;科学产能是指在具有保证一定时期内持续开发的储量前提下,用安全、高效、环境友好的方法将煤炭资源最大限度采出的生产能力,主要包括3方面的要求:安全开采、绿色开采和高效开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产安全度、生产绿色度、生产机械化程度的煤炭科学产能评价指标体系与标准,并对我国五大产煤区及全国和发达国家进行了科学产能分析对比。结果表明:2010年我国煤炭产能得分平均为42.58分,按科学产能标准得分在70分以上的煤炭产量为10.78亿t,仅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33.27%;而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德国等世界先进产煤国的煤炭科学产能得分均在90分以上,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应当全面推行科学开采和科学产能的理念,坚持煤炭科学开采,全面提升我国煤炭开采的科学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开采 科学产能 评价指标 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近零生态环境影响开发利用理论和技术构想 被引量:43
15
作者 王金华 谢和平 +4 位作者 刘见中 吴立新 任世华 姜鹏飞 周宏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98-1209,共12页
以煤炭资源组分和性质为基础,以能值为衡量基准,提出了煤炭近零生态环境影响开发利用的理念;论述了深部开采力学基础理论、煤炭超低损害开采理论、绿色高效开发理论、重大灾害防治基础理论、煤与瓦斯共采新理论、煤水双资源型矿井开采... 以煤炭资源组分和性质为基础,以能值为衡量基准,提出了煤炭近零生态环境影响开发利用的理念;论述了深部开采力学基础理论、煤炭超低损害开采理论、绿色高效开发理论、重大灾害防治基础理论、煤与瓦斯共采新理论、煤水双资源型矿井开采理论等开发理论,煤炭高效燃烧新理论、煤炭清洁转化理论、常规污染物深度脱除理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理论等利用理论;从近零生态损害的智能化无人开采、近零污染物排放的清洁低碳利用两大方面,凝炼形成了与"十三五"、未来15年和30年相适应的升级与换代技术(2020年前)、拓展与变革技术(2020—2035年)、引领与探索技术(2035—2050年),提出了煤炭开发的超低生态损害的信息化自动化开采、近零生态损害的智能化无人化开采、构建智慧能源系统的三个发展阶段和发展路线图,煤炭利用的超低排放、初步近零排放、近零排放的三个发展阶段和发展路线图,形成了系统的煤炭近零生态环境影响开发利用理论和技术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资源 近零生态环境影响 理论 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科学开采新理念与技术变革研究 被引量:51
16
作者 谢和平 王金华 +4 位作者 姜鹏飞 刘见中 吴刚 周宏伟 任怀伟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6-41,共6页
煤炭产业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能源支柱产业,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也必将发生重大变化,以智能、安全、绿色为特征的科学开采成为趋势。本文基于煤炭科学开采新理念,提出了煤炭技术变革战略路线,论述了2016—2030年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煤炭... 煤炭产业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能源支柱产业,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也必将发生重大变化,以智能、安全、绿色为特征的科学开采成为趋势。本文基于煤炭科学开采新理念,提出了煤炭技术变革战略路线,论述了2016—2030年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煤炭变革技术,包括升级与换代技术、拓展与变革技术、引领与探索技术,提出了不同阶段需要重点研发的理论与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 科学开采 技术变革 战略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区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模式与评价方法 被引量:54
17
作者 刘见中 沈春明 +2 位作者 雷毅 张浪 季文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21-1229,共9页
为了提高我国煤矿区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产业化水平与应用效果,基于煤矿区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时空机制的分析,采用层级划分法,以地面井开发和煤层群开发为分类条件,将全国13个煤炭基地的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模式归为3类,总结并完善... 为了提高我国煤矿区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产业化水平与应用效果,基于煤矿区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时空机制的分析,采用层级划分法,以地面井开发和煤层群开发为分类条件,将全国13个煤炭基地的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模式归为3类,总结并完善了以晋城、两淮和松藻矿区为代表的3种典型煤矿区协调开发模式与配套技术体系。基于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方案的确定与模糊数学评价方法,提出用于评价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效果的协调度概念,建立了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和指标体系,并以山西晋城无烟煤集团寺河煤矿等矿井为例进行了3种典型协调开发模式下的协调开发效果的初步评价与分析,得出了协调开发状态并指出"十三五"研究方向。为促进我国煤矿区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提供理论支撑,并为协调开发模式在全国煤矿区的优选决策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区煤层气 协调开发 模式 协调度 模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煤矿区煤层气开发及其技术途径 被引量:38
18
作者 樊振丽 申宝宏 +1 位作者 胡炳南 雷毅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4-49,75,共7页
在介绍我国及重点煤矿区煤层气资源量分布利用情况以及煤矿区煤层气开发原则的基础上,分析了煤矿区煤与煤层气一体化开发的时空协调关系及煤气共采实现的技术途径。从煤层采动引起的岩层移动时空规律、煤层采动对煤层气钻井(孔)布设的... 在介绍我国及重点煤矿区煤层气资源量分布利用情况以及煤矿区煤层气开发原则的基础上,分析了煤矿区煤与煤层气一体化开发的时空协调关系及煤气共采实现的技术途径。从煤层采动引起的岩层移动时空规律、煤层采动对煤层气钻井(孔)布设的影响和采煤活动对煤矿区煤层气开发的促进作用3个方面分析了煤炭开采对煤层气开发的影响;从煤层气开发对煤炭开采顺序和效率的影响、煤层气抽采对煤矿瓦斯治理的促进作用以及煤层气地面开发存在的安全隐患3个方面,分析了煤层气开发对煤炭开采的影响。最后介绍了煤矿区煤层气开发的效果,指出煤与煤层气一体化协调开发是开发和利用煤矿区2种资源,预防和治理煤矿瓦斯事故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开发 开发模式 时空关系 煤气共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我国煤炭科学产能的技术对策 被引量:29
19
作者 刘见中 申宝宏 +3 位作者 姜鹏飞 周宏伟 任怀伟 吴刚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24,共4页
为了提高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以实现煤炭资源的"科学开采"和"科学产能"为目标,系统分析了我国煤矿在资源利用、安全生产、生态环境、职业危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了加快实现煤炭科学开采的"二阶段、... 为了提高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以实现煤炭资源的"科学开采"和"科学产能"为目标,系统分析了我国煤矿在资源利用、安全生产、生态环境、职业危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了加快实现煤炭科学开采的"二阶段、三步走"战略构想,以期在2030年达到符合科学产能要求煤炭产量39亿t以上的目标,全面实现煤炭的科学开采,提出了进一步提高煤炭科学产能科学技术对策和政策、投入、财税、人才等方面保障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开发 煤炭开采 绿色开采 科学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区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模式初探 被引量:39
20
作者 雷毅 申宝宏 刘见中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共4页
在分析和总结晋城、两淮和松藻3个矿区地质条件及煤层气与煤炭开发时间顺序、空间布局、技术途径的基础上,初步提出3种典型地质条件下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模式及其适用条件,为相似条件下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 煤层气 煤炭 协调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