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四五”时期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思考 被引量:46
1
作者 汤家轩 刘具 +2 位作者 梁跃强 程坤 张锟 《中国煤炭》 2021年第10期6-10,共5页
煤炭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供应的“压舱石”和“稳定器”,目前国际发展形势的复杂多变与国内“双碳”目标的全面实施,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煤炭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标准和要求。为加快推动我国煤炭工业在“十四五”时期的高质量发展,分析研究... 煤炭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供应的“压舱石”和“稳定器”,目前国际发展形势的复杂多变与国内“双碳”目标的全面实施,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煤炭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标准和要求。为加快推动我国煤炭工业在“十四五”时期的高质量发展,分析研究了煤炭工业的发展环境,明确了安全、高效、绿色、协调、共享五大发展方向,指出了提高储运能力、严格风险管控、着力提质增效、注重生态环保、强化科技创新等实施路径,分析了地质勘查、矿权出让、“多规合一”等政策,总结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思路并给出了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五”时期 煤炭工业 发展方向 高质量发展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企业安全生产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研究
2
作者 刘具 李新源 +2 位作者 孙旭东 程坤 梁跃强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88,共7页
安全发展是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也是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点问题。为解决煤炭企业安全生产高质量发展路径不明晰、评价方法不全面造成的安全生产高质量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首先,从宏观角度分析了... 安全发展是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也是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点问题。为解决煤炭企业安全生产高质量发展路径不明晰、评价方法不全面造成的安全生产高质量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首先,从宏观角度分析了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发展现状,从灾害风险程度、从业人员素质、安全监管强度、违法生产行为、安全管理水平、全国矿井结构六方面阐述了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煤炭企业应从厚植企业安全生产根基、融合提升安全管理体系和加快健全社会共治体系三个方面实现安全生产高质量发展,建立了由资源安全、安全表现、安全建设三个评价维度和14个二级评价指标组成的煤炭企业安全生产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构建了煤炭企业安全生产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模型,将评价结果划分为引领、进步、不达标三个等级,研究成果为煤炭企业确定目前所处的安全生产高质量发展阶段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也为煤炭企业安全生产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企业 安全生产 高质量发展 发展路径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煤炭企业“五小”技术创新方向和主要任务
3
作者 程坤 张志清 +2 位作者 洪毅 王琢 樊金璐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20,共8页
“五小”技术创新是煤炭企业基层创新的主要抓手,也是及时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五小”技术创新不仅是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还是煤炭企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效支撑。结合煤炭... “五小”技术创新是煤炭企业基层创新的主要抓手,也是及时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五小”技术创新不仅是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还是煤炭企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效支撑。结合煤炭企业“五小”技术创新现状及国能神东煤炭集团、中煤平朔集团等大型煤炭企业“五小”技术创新实践经验,分析指出了煤炭企业“五小”技术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煤炭企业“五小”技术创新要加快和煤炭企业科技创新、数智建设、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度融合的发展方向,研究提出了煤炭企业“五小”技术创新的主要任务:激发员工“五小”技术创新动能、积极开展“五小”技术创新活动、推广应用“五小”技术创新成果、全面做好“五小”技术创新宣传,旨在提升煤炭企业“五小”技术创新效能,助力和推动我国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企业 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 “五小”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设路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具 秦坤 +4 位作者 王海燕 邓昆 梁跃强 程坤 张锟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3-210,共8页
数字化转型是破解煤炭产业发展瓶颈、推动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为探究煤炭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设实施路径,通过总结煤炭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现状,提出全面提升数字能力、深入挖掘数据价值、大力推动经济转型三大重... 数字化转型是破解煤炭产业发展瓶颈、推动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为探究煤炭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设实施路径,通过总结煤炭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现状,提出全面提升数字能力、深入挖掘数据价值、大力推动经济转型三大重点任务;指出集团侧应从数字基础、安全生产调度、业务财务融合、流程化协同办公、运维保障五个维度开展转型建设;提出煤矿侧应做实数据传输能力提升建设、数字化网络建设、煤矿智能化建设、智能化感知平台建设、综合管控信息系统建设。研究认为,数字化转型应实现生产运营安全智能、经营管理高效敏捷、生产设备泛在互联、业务运行全面在线、数据要素价值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行业 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建设 智能化 企业转型 建设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标准应用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程坤 刘具 +2 位作者 王猛 张锟 仝莉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0,共6页
随着我国煤炭行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通过系统研究煤炭资源“三率”标准历史沿革和指标要求,分析了我国煤炭资源“三率”标准应用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国煤炭行业产业政策和... 随着我国煤炭行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通过系统研究煤炭资源“三率”标准历史沿革和指标要求,分析了我国煤炭资源“三率”标准应用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国煤炭行业产业政策和发展趋势,从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全面推动政策落地、加快推动技术创新、深入研究“三率”指标等方面,研究提出了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标准应用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资源 开发利用 “三率”标准 应用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炭资源勘查开发主要问题及对策措施 被引量:7
6
作者 程坤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共7页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矿产和工业原料,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2016年以来我国煤炭资源勘查投入、钻探工作量、新发现矿产地、资源储量、煤炭产量等方面数据,指出我国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存在的煤炭勘查投入低、...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矿产和工业原料,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2016年以来我国煤炭资源勘查投入、钻探工作量、新发现矿产地、资源储量、煤炭产量等方面数据,指出我国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存在的煤炭勘查投入低、优质煤炭资源少、伴生资源开发难、生态环境约束强、安全生产压力大等问题,研究提出了加大煤炭资源绿色精细勘查、推动煤炭资源安全绿色开发、强化优质稀缺资源勘查开发、探索煤与共伴生资源协同开发、提升矿区资源多元利用水平的对策措施,以期为全面提升我国煤炭资源勘查开发水平提供思路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资源 勘查开发 伴生资源开发 精细勘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链”融合赋能煤炭行业新质生产力研究
7
作者 宋晓波 郭东芝 樊金璐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0,共10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煤炭行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遵循。基于当前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分析了能源安全和“双碳”政策下煤炭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从产业链、创新链、数字链、绿色链的角度,提出并详细阐述...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煤炭行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遵循。基于当前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分析了能源安全和“双碳”政策下煤炭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从产业链、创新链、数字链、绿色链的角度,提出并详细阐述了“四链”融合赋能煤炭行业新质生产力的策略,并从加强顶层设计、强化人才保障、加大资金支持力度3个方面提出建议,对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四链”融合 煤炭行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我国煤矿瓦斯控排技术评估研究
8
作者 葛维明 周昊 张晓辉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9-56,共8页
在我国明确“双碳”目标、温室气体减排国际压力与日俱增的新形势下,加强煤矿瓦斯治理是我国的必然选择,煤矿瓦斯全尺度浓度利用技术是煤矿瓦斯减排的重要保障。在调研我国不同浓度煤矿瓦斯利用技术优缺点和适应性基础上,采用专家评价方... 在我国明确“双碳”目标、温室气体减排国际压力与日俱增的新形势下,加强煤矿瓦斯治理是我国的必然选择,煤矿瓦斯全尺度浓度利用技术是煤矿瓦斯减排的重要保障。在调研我国不同浓度煤矿瓦斯利用技术优缺点和适应性基础上,采用专家评价方法,基于技术就绪水平量表研究了现有煤矿瓦斯治理技术成熟度,筛选了我国煤矿瓦斯治理最佳可行性技术,并提出了煤矿瓦斯治理技术研发方向。研究表明:低浓度以及中高浓度煤矿瓦斯的发电技术成熟度为TRL9,低浓度煤矿瓦斯细水雾输送技术、乏风氧化蓄热氧化技术、煤矿瓦斯民用、汽车燃料、工业化工等技术成熟度为TRL8~TRL9,乏风作为辅助燃料和催化氧化技术的成熟度仅为TRL5~TRL7,浓缩技术的成熟度为TRL6。甲烷浓度在30%以上的煤矿瓦斯控排潜力相对较小,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大力发展低浓度和超低浓度煤矿瓦斯发电技术,以及甲烷浓度在1%~4%的煤矿瓦斯利用混掺后再利用技术,大力提高乏风瓦斯蓄热氧化的技术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煤矿瓦斯 甲烷减排 技术评估 乏风瓦斯利用 瓦斯全尺度浓度利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我国煤炭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被引量:35
9
作者 张胜利 汤家轩 王猛 《中国煤炭》 2022年第5期1-5,共5页
“双碳”目标对煤炭行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分析了“双碳”背景下我国煤炭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从产能布局、科技创新、清洁利用、低碳发展等方面介绍了煤炭行业发展现状;指出,煤炭行业发展依然面临气候变化影响、新能源产业... “双碳”目标对煤炭行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分析了“双碳”背景下我国煤炭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从产能布局、科技创新、清洁利用、低碳发展等方面介绍了煤炭行业发展现状;指出,煤炭行业发展依然面临气候变化影响、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煤炭供应精准调控和保障能力不足、技术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等挑战。基于此,从政策、技术、环境等方面阐述了煤炭行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认为,煤炭行业应设立高质量发展专项基金、促进优质先进产能加快释放、优化煤炭生产布局、建立完备的落后产能退出与煤矿关闭机制、推进低碳关键技术攻关、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增强政策向心力,从而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行业 高质量发展 “双碳”目标 挑战与机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与我国煤炭资源储量评估规则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猛 汤家轩 倪斌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7-140,共4页
在研究我国与澳大利亚矿业行业、企业及矿业资本市场的基础上,从煤炭资源储量评估基础、专业人员、依据、范围要求和结果使用方向五个方面分析,探讨了我国与澳大利亚煤炭资源储量评估规则的异同。结果表明澳大利亚矿业企业选择包括胜任... 在研究我国与澳大利亚矿业行业、企业及矿业资本市场的基础上,从煤炭资源储量评估基础、专业人员、依据、范围要求和结果使用方向五个方面分析,探讨了我国与澳大利亚煤炭资源储量评估规则的异同。结果表明澳大利亚矿业企业选择包括胜任人在内的专业人员以行业协会发布实践指南等为依据,估算3级资源量,根据企业需要估算2级储量或其他类别储量。我国要求有资质的单位根据相应标准规范估算16种资源储量。研究成果为我国煤炭资源储量评估规则完善和我国矿业企业在澳大利亚进行煤炭资源勘查投资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估规则 实践指南 煤炭资源储量 中国 澳大利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国家规划矿区管理及与煤炭矿区辨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祥生 王猛 刘敬春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19-222,共4页
针对煤炭国家规划矿区与煤炭矿区易混淆不清问题,基于相关标准和通知,详细解读了煤炭国家规划矿区和煤炭矿区的定义,梳理了第一、二批煤炭国家规划矿区和《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划定的煤炭国家规划矿区基本情况,并从划定目... 针对煤炭国家规划矿区与煤炭矿区易混淆不清问题,基于相关标准和通知,详细解读了煤炭国家规划矿区和煤炭矿区的定义,梳理了第一、二批煤炭国家规划矿区和《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划定的煤炭国家规划矿区基本情况,并从划定目的、划定依据和形成时段等方面详细阐述了二者的区别。指明煤炭国家规划矿区划定主管部门是自然资源部,划定主要目的是控制矿权设置,规范矿业权管理;煤炭矿区划定主管部门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划定目的主要是为生产开发做准备。在未来煤炭国家规划矿区管理工作中,建议加强煤炭规划矿区基本理论、划定标准及规划矿区内矿产资源与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国家规划矿区 煤炭矿区 划定目的 划定依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炭绿色开采技术进展 被引量:29
12
作者 刘具 秦坤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15,共9页
绿色开采是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探究我国煤炭绿色开采发展趋势,通过回顾我国煤炭绿色开采20年来的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绿色开采技术进展;提出随着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与“碳达峰、碳中和”等发展要求的实施,煤炭绿色... 绿色开采是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探究我国煤炭绿色开采发展趋势,通过回顾我国煤炭绿色开采20年来的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绿色开采技术进展;提出随着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与“碳达峰、碳中和”等发展要求的实施,煤炭绿色开采内涵不断丰富,并被赋予新的时代定义;指出煤炭绿色开采技术逐渐向全生命周期绿色开采的方向发展,形成了智能绿色的“采前精细勘探、采中有效减损、采后恢复提升”的新发展模式;认为我国将继续深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对煤炭绿色开采的赋能,并在降低绿色开采技术综合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持续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绿色开采 智能绿色开采 矿区环境修复 资源综合利用 绿色低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一流煤炭企业建设的思路和路径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跃强 刘具 +3 位作者 秦坤 张锟 程坤 仝莉 《中国煤炭》 2023年第12期26-31,共6页
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煤炭企业,推动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煤炭篇章,通过分析研究世界一流煤炭企业建设的背景和意义,阐明了世界一流煤炭企业的内涵,进一步提出了安全夯实基本前提、高效构建整体特征、创新打造强劲动力、... 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煤炭企业,推动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煤炭篇章,通过分析研究世界一流煤炭企业建设的背景和意义,阐明了世界一流煤炭企业的内涵,进一步提出了安全夯实基本前提、高效构建整体特征、创新打造强劲动力、绿色促进和谐共生、共享实现共富使命的世界一流煤炭企业建设思路,并且阐述了提供优质煤炭产品和服务、建塑熔铸企业特色文化、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接轨建设卓越管理体系的世界一流煤炭企业四大建设路径,总结了对标价值创造、加快自主创新、加强风险管控和强化考核激励的世界一流煤炭企业建设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企业 世界一流 建设思路 建设路径 保障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煤运移轨迹监测实验平台研制与教学实践
14
作者 潘卫东 赵志宁 +2 位作者 李咸锦 张立辉 李新源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7-162,共6页
为丰富“采矿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促进本科生对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技术的了解,该文研制了顶煤运移轨迹监测实验平台。实验平台包括模型框架、综放支架、辅助铰轮、磁场发射装置、轨迹识别装置和数据采集系统,平台基于电磁波技术精... 为丰富“采矿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促进本科生对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技术的了解,该文研制了顶煤运移轨迹监测实验平台。实验平台包括模型框架、综放支架、辅助铰轮、磁场发射装置、轨迹识别装置和数据采集系统,平台基于电磁波技术精准定位顶煤位置和精准识别顶煤运移轨迹,可用于研究煤层地质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等对顶煤运移规律的影响。实验设计了“模型搭建、标志点安装、模拟放煤、数据采集、轨迹反演”等环节,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和创新思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开采 顶煤运移轨迹 电磁定位 顶煤放出体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粒环境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摩擦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玮浩 周琴 +3 位作者 张凯 周子毅 秦坤 袁同鑫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25-936,共12页
井下装备的密封结构极易受到钻井液中颗粒的侵蚀而发生磨粒磨损最终导致密封失效,明确颗粒对密封件的损伤机理是提升密封性能延长密封寿命的关键.本研究中通过配置含二氧化硅颗粒的膨润土基液建立井下的磨粒环境,以常用于制作密封件的... 井下装备的密封结构极易受到钻井液中颗粒的侵蚀而发生磨粒磨损最终导致密封失效,明确颗粒对密封件的损伤机理是提升密封性能延长密封寿命的关键.本研究中通过配置含二氧化硅颗粒的膨润土基液建立井下的磨粒环境,以常用于制作密封件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材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颗粒浓度和尺寸对材料磨粒磨损行为的影响关系.正交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颗粒尺寸对UHMWPE摩擦学行为的影响程度显著高于颗粒浓度.在不同颗粒尺寸环境中对摩擦过程中的摩擦系数、材料磨损量和磨损形貌的变化行为展开分析时发现,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均表现出随着颗粒尺寸增加而逐渐增加的趋势,磨损状态逐渐恶化.此外,材料的表面磨损形态随颗粒尺寸的变化表现出“颗粒尺寸效应”.研究结果揭示了UHMWPE的磨粒磨损机理,为材料的工程应用和井下密封结构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 颗粒浓度 颗粒尺寸 摩擦磨损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煤系软岩大巷全断面锚注修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尚森 刘瑞鹏 +2 位作者 丁鹏 余宏 宋乐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9-159,共11页
为解决深部煤系软岩大巷变形剧烈、持续时间长且支护困难的问题,以王洼煤矿8煤层南深部集中运输大巷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勘查、矿物组分分析、围岩应力测试、数值模拟分析等方式,揭示了造成深部煤系软岩大巷产生强烈变形的主要原因,得... 为解决深部煤系软岩大巷变形剧烈、持续时间长且支护困难的问题,以王洼煤矿8煤层南深部集中运输大巷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勘查、矿物组分分析、围岩应力测试、数值模拟分析等方式,揭示了造成深部煤系软岩大巷产生强烈变形的主要原因,得出加强深部煤系软岩大巷支护的控制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煤系软岩的劣化程度和支护失效特征,提出了基于全断面高强锚索支护+喷浆+全断面注浆锚索锚注支护+钢棚支护的主被动联合补强修复支护方案,并建立了修复支护的“三个阶段、四个步骤”工艺体系。研究结果表明:8煤层南深部集中运输大巷围岩成分复杂、质地软弱、遇水易膨胀崩解,且处于高地应力环境,应力集中系数达到1.46,总体表现出变形速率快、持续时间长、变形量大的特点;原支护设计存在支护强度不足、未针对软岩特性采取有效措施的缺陷,导致顶板、巷帮部分锚杆锚索破断失效;进行全断面锚注修复支护后,形成高强度、范围大、连续性强的预应力场,预应力场有效影响深度增大至原支护的1.5倍。现场试验监测显示:补强修复支护后,大巷巷帮及顶底板变形趋于稳定,表明全断面锚注修复支护工艺对深部煤系软岩大巷的稳定性控制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巷道 软岩 剧烈变形 全断面支护 锚索 预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前探测技术的煤矿瓦斯异常预警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占宇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8-93,共6页
考虑到瓦斯浓度数据为非连续性序列,如果直接将原始的非连续性序列输入模型中进行瓦斯浓度预测,会导致模型对序列内部潜在的周期性、趋势和异常特征的捕捉能力较弱,影响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和稳定性,为此,提出基于超前探测技术的煤矿瓦斯... 考虑到瓦斯浓度数据为非连续性序列,如果直接将原始的非连续性序列输入模型中进行瓦斯浓度预测,会导致模型对序列内部潜在的周期性、趋势和异常特征的捕捉能力较弱,影响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和稳定性,为此,提出基于超前探测技术的煤矿瓦斯异常预警方法。通过瑞利波超前探测技术获取煤矿地质结构信息,充分考虑煤层、岩层、断层等地质特征,将可能产生高浓度瓦斯的区域作为重点监测区域,并结合安全距离和通风情况,均匀布置瓦斯传感器。通过瓦斯传感器采集煤矿内瓦斯浓度数据,使用离散小波变换分解获取的瓦斯浓度数据,获取其高频分量、低频分量后,输入至LSTM-注意力机制模型中,利用LSTM充分捕捉瓦斯浓度数据的时序关系,并将注意力机制融入LSTM模型中,使用tanh函数处理LSTM模型输出的特征信息,增强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完成浓度预测,最后通过设置阈值完成异常预警。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瓦斯浓度异常预测准确率最大值为97.0%,明显高于现有方法,说明其煤矿瓦斯异常预警效果更好,更适用于实际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前探测技术 煤矿瓦斯异常 LSTM 注意力机制 离散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智能化工作面自移式设备列车研制及应用
18
作者 魏子良 程坤 +4 位作者 洪毅 罗宇 乔永军 闫慧 金城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232-236,共5页
针对综采工作面设备列车智能化程度低且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为提高综采工作面智能化建设水平,研制了一套智能化程度高,且安全可靠运行的设备列车。首先通过对自移式设备列车的机械结构进行设计和理论计算,对其运行方式进行新的设计和校... 针对综采工作面设备列车智能化程度低且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为提高综采工作面智能化建设水平,研制了一套智能化程度高,且安全可靠运行的设备列车。首先通过对自移式设备列车的机械结构进行设计和理论计算,对其运行方式进行新的设计和校核,用柔性管缆存储车替代了老式的单轨吊,使其稳定可靠地运行,同时对其配套高级智能化控制系统。经过工业性试验,有效解决了传统设备列车存在的跑车、搬运轨道、支撑不牢固、单轨吊掉落等问题,同时提升了设备列车拉移效率、运行过程的安全性、可靠性,提升了综采工作面的智能化水平;达到了减人增效的效果,适应了不断升级的智能化工作面的使用要求,具有很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移式设备列车 柔性管缆存储车 智能化控制系统 理论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祁漫塔格古生代以来主要岩浆活动及其意义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栋梁 李海兵 +4 位作者 孙知明 裴军令 王焕 潘家伟 王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014-2026,共13页
采用LA-ICP-MS方法对青藏高原祁漫塔格山西部枯草沟地区花岗岩和闪长岩进行锆石U-Pb测年,获得405.7±1.3Ma、420.8±1.6Ma、423.9±1.5Ma和421.0±1.7Ma四个年龄,属于晚志留世—早泥盆世。这些锆石具有高Th/U值,是... 采用LA-ICP-MS方法对青藏高原祁漫塔格山西部枯草沟地区花岗岩和闪长岩进行锆石U-Pb测年,获得405.7±1.3Ma、420.8±1.6Ma、423.9±1.5Ma和421.0±1.7Ma四个年龄,属于晚志留世—早泥盆世。这些锆石具有高Th/U值,是典型的岩浆锆石,其结晶年龄代表岩石形成年龄。综合统计目前已有锆石U-Pb年龄数据表明,该地区主要存在2期岩浆活动:350~500Ma和200~350Ma,分别对应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祁漫塔格早古生代岩浆活动年龄数量占统计的60%以上,为主要岩浆活动期,主要分布于祁漫塔格北部和西部。东昆仑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岩浆约占古生代以来岩浆总量的77%以上,为东昆仑主要岩浆活动期。祁漫塔格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活动主要分布于其东南部,靠近东昆仑山,暗示其可能受东昆仑主要岩浆活动的影响。以上结果暗示,早古生代期间祁漫塔格洋的活动性强于东昆仑洋的活动性,祁漫塔格和东昆仑可能自晚古生代以来才逐步形成统一的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漫塔格 LA-ICP-MS锆石U-PB年龄 东昆仑 青藏高原 古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增效原理在煤尘抑爆剂中的应用实验 被引量:10
20
作者 左前明 程卫民 +1 位作者 邹冠贵 汤家轩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5-109,116,共6页
煤尘抑爆技术是防治煤尘爆炸的重要手段,抑爆技术核心是研究开发具有较好抑爆性能的抑爆剂。分析了煤尘抑爆剂的物理、化学、混合3种作用机理形式,并对现有抑爆剂进行了分类,提出了新型抑爆剂的基本特性,运用复配协同增效技术进行了抑... 煤尘抑爆技术是防治煤尘爆炸的重要手段,抑爆技术核心是研究开发具有较好抑爆性能的抑爆剂。分析了煤尘抑爆剂的物理、化学、混合3种作用机理形式,并对现有抑爆剂进行了分类,提出了新型抑爆剂的基本特性,运用复配协同增效技术进行了抑爆剂的开发,选取Al(OH)3、聚磷酸铵和具有天然纳米孔结构的硅藻土为单体,通过合成得到3种复配型抑爆剂A、B、C;利用20L球形爆炸测试系统以爆炸特性参数为指标,对新型抑爆剂的抑爆效果进行了爆炸实验;结果表明,复配型抑爆剂较传统抑爆剂有更优越的抑爆性能,实现了协同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尘 爆炸实验 协同增效 抑爆剂 防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