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风积沙区土地生态损伤自修复能力评价
被引量:11
- 1
-
-
作者
陈超
胡振琪
台晓丽
王新静
樊廷立
王西营
-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
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
-
出处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4-128,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炭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U136120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0YD03)
-
文摘
为了对风积沙区土地生态损伤自修复能力进行评价,选取典型风积沙煤矿土地生态损伤区,依据附加坡度进行评价单元划分,在不同开采时序对不同评价单元地裂缝进行统计,同时对土壤理化特性指标进行采样分析,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法数学模型对研究区土地生态损伤自修复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高强度开采条件下40%的受损区具有明显自修复能力,可明显减少土地修复成本。
-
关键词
风积沙区
土地生态损伤
土地复垦
自修复
-
Keywords
aeolian sand area, land ecological damage, landreclamation, sel{-healing
-
分类号
TD167
[矿业工程—矿山地质测量]
-
-
题名碳中和背景下煤炭矿山生态修复的几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53
- 2
-
-
作者
李树志
李学良
尹大伟
-
机构
中国煤炭学会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中煤科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科技大学
-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86-292,共7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6YFC0501105)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创业资金专项青年资助项目(2018-TD-QN041)。
-
文摘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结构仍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燃料为主,碳排放量高,且其能源格局预计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实质性改变。能源领域减排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之处,但这并不意味着化石能源就要完全退出。目前,实现碳中和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碳中和是国家提出的一个顶层目标,落实到实际的产业层面,将会给传统的高耗能企业转型和新能源及绿色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从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推动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推进碳中和,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对全球气候治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以我国的能源结构组成与碳排放现状为主要切入点,介绍了我国现阶段碳中和的具体背景,分析了生态修复与碳中和的内在联系,讨论了煤炭矿山生态修复的生态逻辑、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实施的总体要求,同时强调了消除地质安全隐患、自然恢复、辅助再生、生态重建等矿山生态修复技术措施的内涵及分类。传统煤矿开采不仅造成了地表植被破坏、土壤质地变化,而且导致碳汇损失,在开采与选洗过程中直接和间接的导致了碳的大量排放,通过科学的矿山生态修复可较大程度改善土壤质地、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减排增汇水平,实现"低碳源、高碳汇、高效益"的发展状态,有效助力碳中和的实现。
-
关键词
碳中和
碳排放
矿山开采
矿山生态修复
环境保护
-
Keywords
carbon neutrality
carbon emission
mining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coal min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分类号
X171.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