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煤炭地质研究取得的重大进展与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被引量:60
1
作者 王佟 邵龙义 +11 位作者 夏玉成 傅雪海 孙玉壮 孙亚军 琚宜文 毕银丽 于景邨 谢志清 马国东 王庆伟 周兢 江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2-262,共21页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决定发布以来,中国煤炭地质勘查技术研究与找矿取得了重大成就,保障了国家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但当前符合科学绿色开发的煤炭产能比例仍然偏低,在开发条件较好、已经逐渐成为煤炭主力产区的西部地区,水资源破坏和...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决定发布以来,中国煤炭地质勘查技术研究与找矿取得了重大成就,保障了国家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但当前符合科学绿色开发的煤炭产能比例仍然偏低,在开发条件较好、已经逐渐成为煤炭主力产区的西部地区,水资源破坏和地表生态损伤严重仍制约着西部煤炭资源的绿色开发。煤炭利用面临着大气污染控制、温室气体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多重压力。煤炭地质科学研究仍然存在着8个方面的研究重点亟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质研究 十大进展 主要研究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在新条件下的定位与重大研究问题 被引量:26
2
作者 王佟 韩效忠 +14 位作者 邓军 孙亚军 李增学 唐书恒 毛善君 林中月 李聪聪 赵欣 孙杰 宋洪柱 张彪 孟凡彬 吴兆剑 邓小利 江涛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44,共18页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的煤化工原料,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煤炭地质勘查工作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为国家探明了急需的煤炭资源,保障了国家煤炭能源供应。通过系统总结近年来我国煤炭地质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分析了当前新条件下煤炭...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的煤化工原料,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煤炭地质勘查工作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为国家探明了急需的煤炭资源,保障了国家煤炭能源供应。通过系统总结近年来我国煤炭地质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分析了当前新条件下煤炭地质工作发展面临的重大研究问题,明确了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定位,提出“1个理论、10个主要技术”的重点攻关研究思路,拓展了煤炭地质勘查工作的研究范围,对保障煤炭资源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好“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研究认为:(1)新条件下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已由以保障煤炭能源资源安全为主发展为既要保障煤炭能源资源安全供应,还要为绿色矿山建设、矿山智能化开采与生态安全服务的煤炭生态地质勘查新阶段。(2)提出了煤炭地质勘查工作今后的重点是资源勘查与利用、地质条件评价与动态地质事件预警、矿山环境治理修复与生态地质层功能作用复原、地质条件改性等方面的10大重点攻关问题。(3)针对煤、煤系及煤盆地多能源多矿产资源赋存特点,需研究建立煤与煤系共伴生矿产协同勘查模式,在关注“煤”的同时,加大对煤系、煤盆地全域性的多矿产聚集规律和各类资源研究,推动煤、煤系及煤盆地多能源多矿产资源协同勘查与开发利用。(4)针对煤炭智能化开采面临的地质保障问题,加强多手段协同技术开展开采扰动条件下地下水渗流介质及流场演化规律研究,瓦斯(煤层气)逸散和突出机理等隐蔽致灾因素研究,为矿井水、气灾害防治等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勘查和资源化利用提出精准分析与预测预报。(5)针对新条件下,煤炭地质勘查工作提升至煤炭生态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需求,提出采用地质手段开展生态环境治理修复新思路,核心是通过人工干预和修复被扰动或破坏的生态地质层,形成与周边地质和生态条件等功能相协调的人造地质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质学理论 煤炭资源勘查 煤炭生态地质勘查 地质条件评价 动态地质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煤炭资源勘查开发程度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占勇 江涛 +1 位作者 宋洪柱 程磊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共5页
综合前人勘查开发程度的定性分析结果,以累计探获资源量、保有资源量、预测资源量和尚未利用资源量的资源属性和勘查开发属性为基础,通过对中国各省区煤炭资源的勘查程度指数和开发程度指数两个指标的统计分析,对中国浅部煤炭资源的勘... 综合前人勘查开发程度的定性分析结果,以累计探获资源量、保有资源量、预测资源量和尚未利用资源量的资源属性和勘查开发属性为基础,通过对中国各省区煤炭资源的勘查程度指数和开发程度指数两个指标的统计分析,对中国浅部煤炭资源的勘查和开发程度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中国浅部煤炭资源勘查程度明显表现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而开发程度明显表现为东高西低,南北差异不明显,且蒙东、晋陕蒙宁和北疆3个分区的煤炭资源未来具有最广泛的勘查开发前景。该研究成果对未来一段时期内勘查开发潜力区块的圈定、制定未来勘查开发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资源 勘查程度 开发程度 指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新时代中国煤炭资源勘查工作发展思路的探讨 被引量:27
4
作者 侯慎健 王佟 +3 位作者 张博 左明星 江涛 马国东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41-346,共6页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不均,东部大部分浅部煤炭资源基本开发殆尽,而西部煤炭资源勘探程度仍然偏低,中国煤炭资源的禀赋特点决定了中国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西部地区一方面要向东部输出资源,以承接东部资源产能的不足,另一方面西部经济和社...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不均,东部大部分浅部煤炭资源基本开发殆尽,而西部煤炭资源勘探程度仍然偏低,中国煤炭资源的禀赋特点决定了中国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西部地区一方面要向东部输出资源,以承接东部资源产能的不足,另一方面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在加大。更为重要的是国家对"山水林田湖海"等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煤炭资源的保障能力与勘查工作也需要探索新时代下新的思路和方法。从保障中国主体能源安全的角度出发,基于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特点及勘查现状,分析了煤炭资源接续潜力和保障能力,认为新形势下煤炭资源勘查工作仍然需要加强,未来煤炭资源勘查工作要加大对中东部深部资源的勘查,以保障资源持续接续,同时,勘查工作的重心需要有序向西部转移。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后中国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发展的思路,应重点加大对绿色煤炭资源评价和深部煤炭资源勘查、矿井隐蔽地质灾害探测、煤系共伴生矿产协同勘查、矿区环境承载能力与矿山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等方向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资源 勘查工作 发展思路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涉煤产业集聚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与分级预测
5
作者 周来 刘延卓 +4 位作者 亓增刚 王磊 孟磊 冯启言 戎艳青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6-406,共11页
涉煤产业集聚区污染源数量大且分布集中,容易诱发地下水污染,开展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对保护该类地区地下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山西省某涉煤产业集聚区为研究区,采用DRASTIC与PLEIK模型分别对研究区孔隙水含水层与岩溶水含水层脆弱性... 涉煤产业集聚区污染源数量大且分布集中,容易诱发地下水污染,开展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对保护该类地区地下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山西省某涉煤产业集聚区为研究区,采用DRASTIC与PLEIK模型分别对研究区孔隙水含水层与岩溶水含水层脆弱性进行评价,使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PLEIK模型中各指标权重,并综合污染源荷载与地下水脆弱性来表征研究区地下水污染风险。同时结合研究区地下水采样点水质等级,利用随机森林(RF)分类算法构建地下水污染风险分级预测方法,与叠置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污染源荷载较高,高污染源荷载区占比约为26.73%,这与涉煤产业污染源分布较为集中的特点有关,在量化污染源荷载时,多个污染源叠加效应明显;(2)研究区地下水综合脆弱性以中等级为主,中等脆弱性区占比约为82.59%,孔隙水含水层高脆弱区主要位于研究区东部与东南部山前平原地带,岩溶水含水层高脆弱区主要分布在汾河以北岩溶裸露区;(3)基于叠置指数法所计算出的研究区地下水低、中、高污染风险区面积占比分别为3.55%、59.67%、36.77%,与实际取样点水质等级的一致率为75%;(4)使用RF预测的地下水污染风险以低风险为主,其分级结果与实际取样点水质的一致率为97.7%,较叠置指数法计算出的结果准确性提高了约22.7%。评价结果以期为研究区地下水污染管控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脆弱性评价 污染源荷载评价 分级预测 涉煤产业集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我国煤炭资源保障能力与勘查方向的思考 被引量:37
6
作者 王佟 刘峰 +5 位作者 赵欣 邓小利 袁同兴 任世华 孔庆虎 张建强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共8页
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期内不会改变。目前我国煤炭能源仍然处在需求量大、资源高强度开发阶段,有必要认真审视我国煤炭资源勘查工作。通过分析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与保存问题,基本摸清了煤炭资源状况。认为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 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期内不会改变。目前我国煤炭能源仍然处在需求量大、资源高强度开发阶段,有必要认真审视我国煤炭资源勘查工作。通过分析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与保存问题,基本摸清了煤炭资源状况。认为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但分布主要受东西向、南北向“两横”和“两纵”构造带控制,在“九宫”分布不同区域资源赋存与开发程度不均衡,中东部地区开发强度大,西部资源丰富但勘查开发程度低。同时,对我国主要煤炭矿区典型矿井的煤炭资源采出情况进行了调查与计算,研究了煤炭资源回采率的计算方法,得出目前技术条件下多数矿井的煤炭资源回采率在24.3%~59.8%,直接反映了目前开采技术条件下我国查明煤炭资源、储量的实际采出情况。我国目前查明煤炭资源、储量20 a后大多将被开采和占用,保障能力不足,需要引起全社会对煤炭资源勘查工作的重视,提前谋划合理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现在开始勘查工作:一是加强中东部老矿区煤炭储量增储勘查力度;二是加快煤炭勘查开发战略西移,建设煤炭基地“双子座”;三是开展深部和复杂地区的地质条件精细勘查评价,助力煤炭资源、储量的储备能力提升,实现煤炭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稳定发展中的压舱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资源 煤炭开发 地质勘查 煤炭资源回采率 煤炭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系煤储层水文地质条件 被引量:24
7
作者 唐书恒 马彩霞 袁焕章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2-35,共4页
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的赋存、运移和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与控制作用。煤层气生产过程中 ,储层压力的传播主要受给水含水层的疏排类型和参数等级的影响。将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系煤储层的水文地质条件划分为以煤层本身给水为主、以煤层顶 (... 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的赋存、运移和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与控制作用。煤层气生产过程中 ,储层压力的传播主要受给水含水层的疏排类型和参数等级的影响。将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系煤储层的水文地质条件划分为以煤层本身给水为主、以煤层顶 (底 )板砂岩给水为主和以煤层底部石灰岩给水为主的 3种疏排类型 ,再根据有关参数在每一类型中划分出有利、较有利和不利 3个等级。寿阳韩庄目标区、平顶山八矿深部目标区和韩城板桥目标区的煤储层水文地质条件分别为Ⅱ类 1级、Ⅲ类 2级和Ⅱ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石炭二叠系 煤层气 储集层 水文地质勘探 含水层 流体流动 地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煤中金属元素矿产资源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5
8
作者 宁树正 邓小利 +6 位作者 李聪聪 秦国红 张建强 朱士飞 乔军伟 陈磊 章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214-2225,共12页
煤中金属元素矿产资源的研究是煤地质学领域的关注热点和前沿方向,对于我国煤炭行业转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系统梳理我国煤中金属元素矿产资源现状,促进煤中金属元素矿产资源的综合调查利用,拓展传统煤炭地质行业的发展方向,在系... 煤中金属元素矿产资源的研究是煤地质学领域的关注热点和前沿方向,对于我国煤炭行业转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系统梳理我国煤中金属元素矿产资源现状,促进煤中金属元素矿产资源的综合调查利用,拓展传统煤炭地质行业的发展方向,在系统收集梳理相关地质资料、采样测试、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研讨总结提出了煤中金属元素矿产资源的概念,总结了我国煤中镓、锗、锂等主要金属元素矿产资源分布特征,并且从物源条件、沉积环境以及后期构造热演化等条件入手,分析了我国煤中镓、锗、锂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受成煤期沉积背景、构造条件等限制,我国煤中锂、镓富集区主要分布在华北石炭—二叠纪和华南二叠纪两个成煤期,煤中锗主要分布在东北早白垩纪和滇西新近纪成煤期,含煤盆地物源和区域性断裂的控制使煤中锗、镓、锂金属元素呈区域性分布的特点,并结合当前煤中金属元素矿产资源前沿研究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煤中金属元素矿产资源的下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要重点加强煤中金属元素测试技术和富集成矿机理的研究,对我国煤中金属元素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中金属元素 煤中金属元素矿产资源 综合评价参考指标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及其评价指标初步探讨 被引量:27
9
作者 江涛 王佟 宋梅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共7页
绿色矿山建设是"生态优先"国家战略在矿业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我国矿业的发展方向,煤炭绿色矿山建设是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其建设标准与评价指标当前仍处于探索阶段。通过对国内外绿色矿山建设研究现状、我国《关... 绿色矿山建设是"生态优先"国家战略在矿业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我国矿业的发展方向,煤炭绿色矿山建设是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其建设标准与评价指标当前仍处于探索阶段。通过对国内外绿色矿山建设研究现状、我国《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国家级绿色矿山基本条件》、部分省市绿色矿山建设要求以及部分研究学者关于绿色矿山研究成果的认真解读梳理,归纳总结了绿色矿山建设要求的共性和差异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煤炭行业特点和《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初步探讨了煤炭绿色矿山建设的"14化"标准及其基本内容,并建立了评价指标,以期不断研讨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绿色矿山 建设标准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艾丁湖矿区煤质特征及煤炭资源清洁利用方式探讨 被引量:8
10
作者 何建国 马荣 +3 位作者 王彦君 张宁 赵恒 杨柳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6-81,共6页
为了实现新疆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本文以新疆艾丁湖矿区为研究区,通过对矿区6煤层勘查钻孔煤质化验并结合采样测试,对其煤岩、煤质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并绘制了灰分、挥发份、H/C、硫分等值线图,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对气化、直接液化... 为了实现新疆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本文以新疆艾丁湖矿区为研究区,通过对矿区6煤层勘查钻孔煤质化验并结合采样测试,对其煤岩、煤质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并绘制了灰分、挥发份、H/C、硫分等值线图,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对气化、直接液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气化用煤和直接液化用煤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其清洁利用方式。结果表明:艾丁湖矿区煤质具有低灰、低硫、高挥发分、较低灰熔点和可磨性指数较高等特点,其中,一勘查区、干沟煤矿勘查区符合一级液化用煤煤质评价指标,可作为优质液化用煤;二勘查区、三勘查区、四勘查区由于灰分较高,符合二级液化用煤煤质评价指标,可作为普通液化用煤;二勘查区东南区域符合二级干煤粉气流床气化用煤评价指标,可作为气化用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丁湖矿区 清洁利用 煤岩煤质 液化用煤 气化用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不同产水程度煤层气井排采动态与产能特征
11
作者 陈文圆 葛燕燕 +7 位作者 孔庆虎 杨曙光 李鑫 张娜 韦波 王刚 王兴刚 苏红梅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7-419,共13页
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的富集和产出具有重要影响。针对新疆地区不同产水程度煤层气井产能差异的问题,利用统计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将煤层气井划分为低产水煤层气井、中产水煤层气井和高产水煤层气井三类。将累计排采500天、平均日产... 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的富集和产出具有重要影响。针对新疆地区不同产水程度煤层气井产能差异的问题,利用统计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将煤层气井划分为低产水煤层气井、中产水煤层气井和高产水煤层气井三类。将累计排采500天、平均日产水量低于5m^(3)的煤层气井,划分为低产水煤层气井。该类井压力下降幅度适中(CS18井压力下降幅度51.56%),压降解吸范围受限,供气面积小。将平均日产水量介于5~10m^(3)的煤层气井划分为中产水煤层气井,该类井压力下降幅度适中(BCS-22井压力下降幅度53.67%),少见产水量过大需要长期排水无法解吸的情况。将平均日产水量高于10 m^(3)的煤层气井划分为高产水煤层气井,该类井压力下降幅度较小(T1-6井压力下降幅度30.42%),排水降压困难。进一步提出了低产水煤层气井“合理控水、适当憋压”、中产水煤层气井“连续排采、稳水稳压”和高产水煤层气井“低套压、高流压日降幅”的排采建议。该研究可为新疆不同产水程度煤层气井长期高效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储层排采 产水量 井底流压 排采制度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型煤田“ 三下一上” 煤炭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吴涛 方向清 +2 位作者 宁树正 吴振岭 徐飞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9-135,共7页
我国华北地区随着煤矿开采年限的增加,浅部煤炭资源越来越少,部分地区存在资源枯竭的现象。资源枯竭型矿井对“三下一上”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可有效延长矿井服务年限。为了合理利用我国华北经济发达地区的煤炭资源,通过对煤田地质、水... 我国华北地区随着煤矿开采年限的增加,浅部煤炭资源越来越少,部分地区存在资源枯竭的现象。资源枯竭型矿井对“三下一上”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可有效延长矿井服务年限。为了合理利用我国华北经济发达地区的煤炭资源,通过对煤田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分析与研究,利用遥感解译技术手段和煤层底板突水系数法基本摸清了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及安徽等5个省的“三下一上”煤炭资源分布特征。圈定“三下”压覆面积21819.27 km^(2),估算“三下”煤炭资源量约474.15亿t,占资源总量的12.10%。其中,建筑物下煤炭资源量约431.25亿t,铁路下煤炭资源量约12.86亿t,水体下煤炭资源量约30.04亿t。估算“一上”煤炭资源量约954.26亿t,占资源总量的24.35%。其中,埋深600 m以浅约1.69亿t,埋深600~1000 m约311.66亿t,埋深1000~1500 m约640.91亿t。通过“三下一上”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认为减沉技术和减害技术是目前“三下一上”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最有效的技术手段。分析了制约“三下一上”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因素主要有成本、材料、工艺等。最后指出随着新型充填技术和开采技术的应用,大量的“三下一上”煤炭资源可被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型煤田 充填技术 煤炭资源量 注浆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前景及对策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建强 宁树正 +2 位作者 陈美英 龚汉宏 张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43-145,共3页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将长期是主体能源。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及保障程度关系着国家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本文以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最新一轮的《全国煤炭资源潜力评价》数据为基础,结合2018年完成的《...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将长期是主体能源。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及保障程度关系着国家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本文以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最新一轮的《全国煤炭资源潜力评价》数据为基础,结合2018年完成的《我国煤炭资源勘查开发现状跟踪研究》项目成果,在统计分析我国东北、东部、中部和西部等4个地区煤炭资源分布情况的基础上,根据设定的资源规模、开采技术条件、勘查程度、区位优势等4个参数,对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给出参考方案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资源 开发利用 资源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煤炭资源的安全保证问题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建法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9,共4页
分析了我国煤炭资源的安全保证问题,认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有效供给不足、回采率低、基础地质工作滞后、国家“财产权益”模糊、忽视循环经济发展等,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关键词 煤炭资源 煤炭开发过程的资源不安全因素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成藏动力学机制研究 被引量:47
15
作者 叶建平 武强 +4 位作者 叶贵钧 陈春琳 岳巍 李红柱 翟振荣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9-323,共5页
应用油气成藏动力学方法,研究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成藏动力学机制。通过热力场、应力场、地下水动力场的分析,认为本区具有良好的生烃条件和储集条件,晋城矿区南部,地下水流场为一种汇流区,这种地下水流场特征,导致煤层气在汇流区域得到... 应用油气成藏动力学方法,研究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成藏动力学机制。通过热力场、应力场、地下水动力场的分析,认为本区具有良好的生烃条件和储集条件,晋城矿区南部,地下水流场为一种汇流区,这种地下水流场特征,导致煤层气在汇流区域得到富集,形成地下水和煤储层中流体的能量的积聚,这种能量的聚集是形成高压储层的基础和保证。同时,南部还是低地应力分布区,渗透率相对地高,因此南部煤层气富集,煤层气产能大,是煤层气勘探开发最有利地区。晋城矿区北部为单向流动的地下水动力场,使得在相同地质背景下的同一地区出现不同的煤层气成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煤层气 成藏动力学 热力场 应力场 水动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煤中金属矿产的种类和分布特征 被引量:22
16
作者 朱华雄 陈寒勇 +2 位作者 章伟 宁树正 韩亮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3-309,共7页
华北赋煤区煤中广泛存在与煤炭成因有紧密联系的多种金属矿产,通过煤系矿产的调查研究,笔者讨论了华北煤中金属矿产的种类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煤中金属矿产是一种新型的金属矿产类型,具有分布稳定,资源储量大的特点,往往能形成大型... 华北赋煤区煤中广泛存在与煤炭成因有紧密联系的多种金属矿产,通过煤系矿产的调查研究,笔者讨论了华北煤中金属矿产的种类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煤中金属矿产是一种新型的金属矿产类型,具有分布稳定,资源储量大的特点,往往能形成大型或超大型金属矿床。根据这类矿产的赋存特征、品位含量等因素,以及与煤系的共伴生关系,将矿床类型划分为煤型大宗金属矿床、煤型稀有金属矿床和煤型放射性矿床3种矿床类型。2华北地区煤中金属成矿有其特定的时空分布,成矿期也仅限于石炭二叠纪成煤期,在其他成煤期仅呈现金属元素异常,而未能形成矿床。煤中锂仅在准格尔煤田黑岱沟、管板乌素6号煤层及平朔安太堡矿区石炭二叠纪煤中含量达到工业品位。煤中镓异常富集到成矿床规模的也仅在鄂尔多斯盆地东侧大同、平朔、西山、柳林、阳泉等地的石炭二叠纪煤层中。高铝煤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山西等地的石炭二叠纪煤层煤中,在平面上煤灰中Al2O3的含量总体呈北高南低趋势,可能与北部阴山物源区的搬运距离有关。煤中铁分布在桌子山煤田西南部(西来峰断裂以西)的个别煤矿区,含煤沉积与"西北型"的羊虎沟群相当,分布范围局限,资源储量也很有限,但它代表的是一种新的煤中金属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煤 金属矿产 种类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峰峰矿区2号煤中微量元素富集特征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魏迎春 华芳辉 +4 位作者 何文博 宁树正 张宁 秦云虎 曹代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73-1487,共15页
为探讨煤中锂元素及稀土元素赋存状态和同一煤层不同矿井间煤中微量元素的差异性及其控制因素。以峰峰矿区的梧桐庄矿和九龙矿山西组2号煤为研究对象,通过反射光显微镜、原子吸收光谱仪(AAS)及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为探讨煤中锂元素及稀土元素赋存状态和同一煤层不同矿井间煤中微量元素的差异性及其控制因素。以峰峰矿区的梧桐庄矿和九龙矿山西组2号煤为研究对象,通过反射光显微镜、原子吸收光谱仪(AAS)及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带能谱的扫描电镜(SEM-EDS)等分析测试方法,对比分析了两煤矿2号煤中煤质及微量元素富集特征,研究了2号煤中Li及稀土元素(REY)的赋存状态,探讨了2号煤微量元素富集特征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九龙矿2号煤层样品中微量元素含量整体比梧桐庄矿高,梧桐庄矿和九龙矿2号煤中Li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49.8μg/g和64.3μg/g,稀土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68.8μg/g和130μg/g。梧桐庄矿2号煤中Li元素和REY元素主要赋存于煤的有机质中;而九龙矿2号煤中Li元素主要赋存于高岭石和伊利石等黏土矿物中,REY元素主要赋存于独居石、黄铁矿和黏土矿物中。峰峰矿区2煤的沉积物源和沉积环境控制了其微量元素分布的总体特征,而燕山期岩浆热液作用导致2号煤层中微量元素在矿区南部的梧桐庄矿和矿区中部的九龙矿的差异。岩浆热液作用主要引起煤中Li,Nb,Pb,Ta,Th,Y,La,Sm,Ce,Er,Yb元素富集,其余微量元素没有明显变化。尤其是稀土元素和Li元素受岩浆热液影响含量增加,峰峰矿区九龙矿比梧桐庄矿2号煤中Li元素平均含量高14.5μg/g,稀土元素平均含量高61.2μg/g。梧桐庄矿2号煤中只有Li元素表现为轻微富集,而九龙矿2号煤中Li元素表现为富集,Nb,Pb,Ta,Th元素和稀土元素中Y,La,Er表现为轻微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峰矿区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棚支架对矿井瞬变电磁探测影响及校正技术 被引量:9
18
作者 周璇 刘树才 +4 位作者 常江浩 周嗣辉 王彦霞 魏冬 刘耀宁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1-104,共4页
为了消除金属棚支架在矿井瞬变电磁法探测中对电磁场分布的影响,避免对测量结果的误判。根据Maxwell方程组和有限差分原理,采用非均匀网格方法,计算并绘制不同厚度金属层影响下全空间瞬变电磁响应特征曲线,给出校正系数并对金属棚支架... 为了消除金属棚支架在矿井瞬变电磁法探测中对电磁场分布的影响,避免对测量结果的误判。根据Maxwell方程组和有限差分原理,采用非均匀网格方法,计算并绘制不同厚度金属层影响下全空间瞬变电磁响应特征曲线,给出校正系数并对金属棚支架的影响进行校正。结果表明,无金属棚支架影响下的视电阻率值沿探测方向由15Ω·m逐渐减小至4Ω·m;而有金属棚支架影响时视电阻率值除沿探测方向逐渐减小外,深部还出现了视电阻率为3Ω·m的局部低阻异常区域;经校正后局部低阻异常区域消失,经钻孔验证为富水假异常区。通过新校正技术能有效消除矿井瞬变电磁法中金属支架的影响,避免假异常区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瞬变电磁法 时域有限差分 金属支架 校正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煤中古野火事件及其对古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许云 张宁 +2 位作者 赵存良 梁汉东 孙玉壮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43-654,共12页
【研究目的】野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会对气候环境产生影响。对地史时期古野火的研究可以获得野火对生态系统的潜在长期影响。【研究方法】采集了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延安组5个主采煤层的56个样品,并... 【研究目的】野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会对气候环境产生影响。对地史时期古野火的研究可以获得野火对生态系统的潜在长期影响。【研究方法】采集了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延安组5个主采煤层的56个样品,并对其进行了宏观煤岩观察、煤岩显微组分定量、惰质组反射率测定、微观形貌观察。【研究结果】结果显示在煤层的顶底板中存在大量的宏观化石木炭(Charcoal),且细胞间层均为同质化;煤中惰质组含量分布范围为45.23%~56.81%,且大部分惰质组反射率低于2%。【结论】这表明在泥炭沉积时期发生过高频率的野火事件且以中低温的地表火为主。根据现代森林火灾碳排放模型和煤中的惰质组由燃烧成因理论,计算出仅在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泥炭系统中野火释放的总碳量为443 Gt,其中CO_(2)的量为1377 Gt,CO的量为86.7 Gt,CH_(4)的量为8.2 Gt,CO_(2)的释放量相当于目前大气圈中CO_(2)总量的45.9%。延安组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中野火释放的巨量温室气体可能是导致这一时期气候变暖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排放 古野火 煤炭 煤田 侏罗纪 古气候 煤炭勘查工程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的灰色聚类法的煤中铝、镓资源评价体系 被引量:13
20
作者 宁树正 韩亮 +4 位作者 朱世飞 章伟 朱华雄 陈寒勇 秦国红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6-323,共8页
铝、镓资源是重要的战略性矿产,在煤中广泛分布。目前对煤中铝、镓资源研究日益增多,但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资源评价体系。根据煤中铝、镓资源特征确定出影响其资源评价的10项主要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灰色理论评价方法相结合,构建出煤... 铝、镓资源是重要的战略性矿产,在煤中广泛分布。目前对煤中铝、镓资源研究日益增多,但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资源评价体系。根据煤中铝、镓资源特征确定出影响其资源评价的10项主要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灰色理论评价方法相结合,构建出煤中铝、镓资源评价模型。通过专家打分方法,确定出各指标因素对煤中铝、镓资源条件影响权重,并结合当前对煤炭和伴生资源研究现状及相关规定对评价指标进行了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中铝 煤中镓 层次分析法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