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新路火山岩盆地构造应力场及其对铀成矿的控制 被引量:6
1
作者 韩效忠 刘权 +4 位作者 林建平 惠小朝 金淼张 杜江浩 汤江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07-1122,共16页
构造因素分析是成矿过程分析的基本要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各古构造层中发育的共轭剪节理和褶皱测量统计,恢复了本区白垩纪以来的各期古构造应力场,发现各期古构造应力场的中间主应力轴均为近水平状态,其中建德期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NW向,... 构造因素分析是成矿过程分析的基本要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各古构造层中发育的共轭剪节理和褶皱测量统计,恢复了本区白垩纪以来的各期古构造应力场,发现各期古构造应力场的中间主应力轴均为近水平状态,其中建德期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NW向,衢江期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NNE向,始新世–渐新世期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近EW向。指出本区球川–萧山断裂等NE向区域大断裂构造开启的期次,决定了成矿期次,开启的时间决定了铀矿形成的年龄,其开启时序明显受古构造应力场发展演化控制。建德期晚期,随着NW向挤压应力场转为应力松弛状态,区域大断裂处于开启状态,火山喷发期后的深部含矿流体沿区域大断裂向上运移,形成了本区早期铀成矿(125~115 Ma),衢江期NNE向挤压构造应力场使本区区域大断裂再次开启,带来了深部成矿流体,形成了第二期铀成矿(90~70.2 Ma),两期铀成矿叠加最终形成了本区的铀矿化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应力场 构造开启 铀成矿 火山岩 浙江衢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鲁盆地陆家堡凹陷绍根地区早白垩世裂陷期后沉积构造演化与铀矿化特征 被引量:12
2
作者 吴兆剑 韩效忠 胡航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32,共13页
作为中国北方主要产煤铀盆地之一,松辽盆地西南缘开鲁盆地一直是铀矿找矿工作的重点区域。基于开鲁盆地陆西凹陷绍根地区煤田勘探过程中发现的大量伽马异常信息,对该区展开煤田资料的铀矿二次开发,并钻探发现了铀矿化显示。在此背景下,... 作为中国北方主要产煤铀盆地之一,松辽盆地西南缘开鲁盆地一直是铀矿找矿工作的重点区域。基于开鲁盆地陆西凹陷绍根地区煤田勘探过程中发现的大量伽马异常信息,对该区展开煤田资料的铀矿二次开发,并钻探发现了铀矿化显示。在此背景下,对绍根地区早白垩世裂陷期晚期至今沉积地层展开地层精细对比划分、沉积环境和构造演化分析、铀成矿类型和赋矿规律探讨。综合分析认为:1)绍根地区自早白垩世阜新期以来发育阜新组、姚家组、嫩江组、四方台组和泰康组,泉头—青山口组、明水组缺失。2)绍根地区阜新期为断陷期末期深湖—湖沼相沉积,发育多层煤;之后受燕山运动影响,阜新期末发生构造反转,泉头—姚家期早期处于构造隆升的欠补偿时期,阜新组顶部遭受剥蚀,泉头—姚家早期未接受沉积;姚家晚期—嫩江期为热沉降坳陷阶段,发育冲积扇相和滨浅湖—半深湖相沉积;四方台期为挤压反转期,地层快速隆升,发育冲洪积扇沉积。3)嫩江组和四方台组为绍根地区主要赋矿层,其中嫩江组发育泥岩型铀矿体,四方台组发育砂岩型铀矿体。4)泥岩型铀矿体顺层呈中心向下凹的薄板状发育,为典型的同生沉积成岩成矿;砂岩型铀矿体呈板状,主要赋存于四方台组底部红褐色与灰绿色交界部位的灰绿色砂砾岩中,其成矿类型可能为潜水氧化型。上述成果认识与钱家店等邻区有较大差异,对绍根地区下一步的铀矿找矿工作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成矿 沉积构造演化 绍根地区 陆西凹陷 开鲁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