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方法探讨——以陕北地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白喜庆 沈智慧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C00期161-164,共4页
矿产资源的开发必然对自然环境造成改变和破坏,产生一些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本文扼要总结介绍了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的程序、技术手段和方法。
关键词 陕北地区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评价方法 调查内容 矿产资源 环境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中的应用与实践
2
作者 孙占起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C00期213-216,共4页
本文以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晋陕蒙能源基地(陕北地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为例,阐述了遥感技术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中数据源的选取、应用过程、工作方法及应用中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矿山地质环境 地质调查 遥感技术 资源大调 晋陕蒙能源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峰峰矿区煤炭开采对岩溶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闫玉梅 秦鹏 +2 位作者 吴振岭 白喜庆 沈智慧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20-125,共6页
运用地下水流场、水化学等理论、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地质数据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峰峰矿区1981~2007年间地下水变化状况进行详实研究,揭示了煤炭开采对峰峰矿区岩溶地下水影响的特征及演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长期规模性的矿井疏... 运用地下水流场、水化学等理论、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地质数据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峰峰矿区1981~2007年间地下水变化状况进行详实研究,揭示了煤炭开采对峰峰矿区岩溶地下水影响的特征及演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长期规模性的矿井疏排水与地下水过量开采,是岩溶地下水流场发生改变、水位下降、水质变差和水资源量衰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峰矿区 煤炭开采 岩溶地下水流场 水位 水质 水资源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山区石漠化草畜治理工程区域对策分析——以花江顶坛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浩 熊康宁 +2 位作者 苏蒙蒙 苏孝良 白雪梅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8,共5页
以花江示范区顶坛小流域为研究区,利用"3S"技术,研究了该流域2005年到2010年石漠化治理工程效益。根据小流域环境条件和治理效益分析结果,借鉴以往以皇竹草为主的石漠化草地建植经验,最后提出优化草地群落配置、以皇竹草等优... 以花江示范区顶坛小流域为研究区,利用"3S"技术,研究了该流域2005年到2010年石漠化治理工程效益。根据小流域环境条件和治理效益分析结果,借鉴以往以皇竹草为主的石漠化草地建植经验,最后提出优化草地群落配置、以皇竹草等优势草种根治杂草、发展草地生物多样性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小流域治理 草畜治理工程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北矿区环境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秦鹏 沈智慧 白喜庆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6-40,共5页
以神北矿区为例,从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出发,结合3S技术,系统分析了神北矿区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神北矿区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环境承载力评价量化模型,对神北矿区环境承载力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分析结果表... 以神北矿区为例,从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出发,结合3S技术,系统分析了神北矿区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神北矿区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环境承载力评价量化模型,对神北矿区环境承载力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评价指标中土地沙漠化、矿山开发、水质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超载,分别为-17.8%、-2.6%、-9.8%;水资源量环境承载力可载,为30.8%;矿区综合环境承载力仅为14.1%,说明矿区综合环境容量几达承载极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北矿区 环境承载力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渭北黄土旱塬区水环境与地方病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曦滨 江卫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B03期69-72,共4页
陕北黄土高原是地方病多发的地区,本文对渭北旱塬区大骨节病、克山病等地方病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地质特征以及环境饮用水质中常量离子、微量元素和有机质与地方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陕西 渭北黄土旱塬区 水环境 地方病 大骨节病 克山病 地质概况 水文地质特征 微量元素 腐殖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损伤的渗流-应力耦合模型在工程地下水迁移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莱 陆桂华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8-62,共5页
研究岩石破坏过程中的损伤演化规律以及与之相伴而生的渗透性变化规律,采用应变主轴、损伤主轴和附加渗透主轴一致的原则,建立了基于应变-损伤-附加渗透性、反映岩石强度变化非线性特征的损伤演化模型。该模型使得耦合计算过程物理意义... 研究岩石破坏过程中的损伤演化规律以及与之相伴而生的渗透性变化规律,采用应变主轴、损伤主轴和附加渗透主轴一致的原则,建立了基于应变-损伤-附加渗透性、反映岩石强度变化非线性特征的损伤演化模型。该模型使得耦合计算过程物理意义清晰明了,并准确表达了耦合过程的非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损伤 渗透性 渗流-应力耦合模型 地下水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NSS的野外地勘人员安全智能预警平台设计
8
作者 毛南赵 关民全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2期43-45,共3页
为了保障能源结构合理配置,推动社会经济稳步发展,进一步增强野外地勘人员作业安全风险意识,保障野外地勘人员施工安全,该文从保安全、促发展的重要性出发,结合GNSS空间位置特点,阐述了基于GNSS的野外地勘人员安全智能预警平台的系统需... 为了保障能源结构合理配置,推动社会经济稳步发展,进一步增强野外地勘人员作业安全风险意识,保障野外地勘人员施工安全,该文从保安全、促发展的重要性出发,结合GNSS空间位置特点,阐述了基于GNSS的野外地勘人员安全智能预警平台的系统需求、整体架构、功能模块和实现原理。该系统集成了潜在危险源、施工人员、车辆、交通状况和天气等多种要素,基于GNSS位置实时监测和智能语音预警,实现了人员安全智能预警动态管理,形成了“人防+技防”综合防控模式,不仅提升了野外地勘人员作业安全保障水平,还为安全应急救援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 野外地勘 人员安全 智能预警 平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型煤田“ 三下一上” 煤炭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吴涛 方向清 +2 位作者 宁树正 吴振岭 徐飞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9-135,共7页
我国华北地区随着煤矿开采年限的增加,浅部煤炭资源越来越少,部分地区存在资源枯竭的现象。资源枯竭型矿井对“三下一上”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可有效延长矿井服务年限。为了合理利用我国华北经济发达地区的煤炭资源,通过对煤田地质、水... 我国华北地区随着煤矿开采年限的增加,浅部煤炭资源越来越少,部分地区存在资源枯竭的现象。资源枯竭型矿井对“三下一上”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可有效延长矿井服务年限。为了合理利用我国华北经济发达地区的煤炭资源,通过对煤田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分析与研究,利用遥感解译技术手段和煤层底板突水系数法基本摸清了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及安徽等5个省的“三下一上”煤炭资源分布特征。圈定“三下”压覆面积21819.27 km^(2),估算“三下”煤炭资源量约474.15亿t,占资源总量的12.10%。其中,建筑物下煤炭资源量约431.25亿t,铁路下煤炭资源量约12.86亿t,水体下煤炭资源量约30.04亿t。估算“一上”煤炭资源量约954.26亿t,占资源总量的24.35%。其中,埋深600 m以浅约1.69亿t,埋深600~1000 m约311.66亿t,埋深1000~1500 m约640.91亿t。通过“三下一上”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认为减沉技术和减害技术是目前“三下一上”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最有效的技术手段。分析了制约“三下一上”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因素主要有成本、材料、工艺等。最后指出随着新型充填技术和开采技术的应用,大量的“三下一上”煤炭资源可被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型煤田 充填技术 煤炭资源量 注浆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化学及氢氧同位素的采空区积水水源识别:以巴彦高勒煤矿为例
10
作者 石守桥 吴复柱 +3 位作者 边凯 王铁记 靳子栋 段江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0220-10226,共7页
针对煤矿采空区积水水源识别问题,以巴彦高勒煤矿为例,首先对研究区充水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多种方法确定了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初步判断侏罗系延安组与直罗组含水层为采空区直接充水含水层。其次,根据研究区含水层及采空区水样数据资料... 针对煤矿采空区积水水源识别问题,以巴彦高勒煤矿为例,首先对研究区充水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多种方法确定了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初步判断侏罗系延安组与直罗组含水层为采空区直接充水含水层。其次,根据研究区含水层及采空区水样数据资料,分别对水样水化学特征和氢氧同位素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采空区积水无论是其高矿化度、弱碱性、硫酸钠型水的水化学特征,还是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都与侏罗系含水层水接近,与第四系及白垩系志丹群存在较大差异。最后,综合以上分析,确定了采空区积水水源主要为侏罗系延安组与直罗组含水层。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煤矿采空区水害防治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积水 水源判别 充水条件 水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格尔矿区水土流失现状和趋势预测
11
作者 颜志丰 孔令海 +3 位作者 秦鹏 沈智慧 白喜庆 李曦滨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67,69,共3页
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矿区水土流失非常严重。为了解该矿区目前的水土流失情况,将多源信息复合原理、地理信息系统和层次分析法应用于水土流失综合评价。经深入调查、综合评价后发现,准格尔矿区的水土流失现状依然非常严重。
关键词 水土流失 侵蚀模数 流失量 评价 预测 准格尔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遥感方法计算鄂尔多斯侏罗纪煤田地表水资源量
12
作者 李连娟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B03期99-102,共4页
本文采用遥感方法,利用35个水文站的资料和63个雨量站的资料,计算了鄂尔多斯侏罗纪煤田全区地表水量和各矿区地表水量。
关键词 遥感方法 鄂尔多斯侏罗纪煤田 地表水资源量 计算方法 计算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高—天镇地区高温地热系统形成机制及资源开发前景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何亚东 贾小丰 +5 位作者 张自宾 宋健 郭靖 刘培森 张森琦 段江飞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49,共11页
“双碳”背景下,山西省持续深入推进清洁能源发展,2020年3月在大同天镇县水桶寺村附近探获高温高压地热流体。为探究大同阳高—天镇地区高温地热系统及成因机制,选择阳高孤山村—平山村一带20 km^(2)的范围作为重点研究区,采用地质调查... “双碳”背景下,山西省持续深入推进清洁能源发展,2020年3月在大同天镇县水桶寺村附近探获高温高压地热流体。为探究大同阳高—天镇地区高温地热系统及成因机制,选择阳高孤山村—平山村一带20 km^(2)的范围作为重点研究区,采用地质调查、地球物理、钻探、测井等手段查明研究区地热赋存条件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阳高—天镇地区的地热资源主要赋存于太古界变质岩及断裂带含水岩组中,直接热源可能为中上地壳未冷却的岩浆囊,盖层为第四系堆积物、新近系和古近系砂砾石层。(2)该地区高温地热系统为对流、传导型地热系统:一方面大气降水、地表水经孔隙渗透作用及断层裂隙通道下渗至热储位置受热形成热水,随后沿断裂通道对流上升至浅地表出露成温泉;另一方面新生代以来持续的伸展拉张环境,导致软流圈上涌,上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基性玄武岩浆经深部断裂通道上升至中上地壳形成多个岩浆囊,热量通过断裂或高热导率值的太古界变质岩传递至浅地表形成地热异常。(3)YG-1井抽水试验结果显示,该地区水热型地热资源以静储量为主,开发利用应考虑采用无干扰换热技术。综合分析区域地质条件,结合物探、钻探成果,认为该地区深部可能存在干热岩型地热资源,有待进一步查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高—天镇 大同盆地 高温地热系统 形成机制 干热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应力特征及其转折控油气规律研究——以南堡凹陷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强 德勒恰提.加娜塔依 +3 位作者 陈亚军 马乐 于景维 祁利祺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8年第5期587-597,共11页
为了分析断裂对油气宏观分布规律的控制作用,寻找有勘探潜力的油气富集带,文中以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对南堡凹陷断裂组合应力特征、断裂转折及成因进行解析,并结合砂体分布和古今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对南堡凹陷东营组油气分布规律和有... 为了分析断裂对油气宏观分布规律的控制作用,寻找有勘探潜力的油气富集带,文中以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对南堡凹陷断裂组合应力特征、断裂转折及成因进行解析,并结合砂体分布和古今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对南堡凹陷东营组油气分布规律和有利勘探区带做了研究。结果表明:断裂转折部位对油气分布有着控制作用,东营组已探明的油气主要在帚状断裂系、入字形断裂系、交织式断裂系转折轴部高曲率附近呈环带状分布;断裂转折凹面一侧控油性明显,从宏观上来看,油气具有沿沉积相带由细到粗的构造脊高点以及弧形断裂转折凹面一侧的选择性运移的特征,断裂转折轴部高曲率高孔、高渗域与高孔、高渗砂体沉积相带的有利对置决定了油气的主流向;综合研究指出,南堡凹陷北堡构造带是今后优势勘探的首要区带,其次是南堡构造带和南堡4号蛤坨构造带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应力场 油气勘探 断裂转折 构造体系 南堡凹陷 地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阳高县地热水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段江飞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6-101,共6页
为了探明阳高县地热资源,以阳高县北部山前地带为研究区,通过对比和分析不同区域地下水组分和化学特征,探讨了地热水的来源和成因。阳高县地热水主要分布在孤山—平山村一带,水温28~104℃;水化学类型以HCO_(3)·Cl·SO_(4)-Na、... 为了探明阳高县地热资源,以阳高县北部山前地带为研究区,通过对比和分析不同区域地下水组分和化学特征,探讨了地热水的来源和成因。阳高县地热水主要分布在孤山—平山村一带,水温28~104℃;水化学类型以HCO_(3)·Cl·SO_(4)-Na、HCO_(3)·Cl-Na型水为主,为含锂的硅水、氟水,具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价值。分析认为,阳高县地热水来源于深层热储和浅层热储,在云门山断裂带控制下,深层热储流体沿断裂带上涌形成了温度较高的地热水;地热水向南补给新近系、第四系含水层,与地下冷水混合,在孤山—平山村一带形成了低温浅层地热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水 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热储 成因分析 阳天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