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致病性突变体△Focr4-1422生物学特性研究
1
作者 陈海洋 曾涛 +2 位作者 陈汉清 郭刚 曾会才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89-1793,共5页
为研究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致病性突变体相关致病基因的功能,研究了基因敲除子△Focr4-1422与野生型菌株193之间部分致病性相关的表型差异。结果表明,基因敲除子对巴西蕉的致病性减弱,荧光检测显示菌丝能够从根部扩散到根茎交界处... 为研究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致病性突变体相关致病基因的功能,研究了基因敲除子△Focr4-1422与野生型菌株193之间部分致病性相关的表型差异。结果表明,基因敲除子对巴西蕉的致病性减弱,荧光检测显示菌丝能够从根部扩散到根茎交界处的茎部。△Focr4-1422对细胞壁降解酶的抗性大大增强。基因敲除子△Focr4-1422和野生型193在相同的温度、pH值、光照条件和碳氮源培养基下的生长速率均没有达到极显著差异,两者的菌丝和孢子的致死温度也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菌 致病性测定 生物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inadoline C——海南海桑内生真菌的一种新生物碱 被引量:3
2
作者 郭志凯 盖翠娟 +4 位作者 蔡彩虹 曾艳波 袁靖喆 梅文莉 戴好富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4-338,共5页
红树植物内生真菌是寻找结构新颖天然产物新药的重要来源.采用正相、反相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从海南特有红树植物海南海桑内生曲霉菌菌株Aspergillus sp.HS02的麦芽培养基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化合物1... 红树植物内生真菌是寻找结构新颖天然产物新药的重要来源.采用正相、反相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从海南特有红树植物海南海桑内生曲霉菌菌株Aspergillus sp.HS02的麦芽培养基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化合物1,该化合物为发酵液主要成分.利用高分辨电喷雾质谱、一维核磁共振波谱、异核单量子相关谱、异核多键相关谱和氢-氢质子同核相关谱对化合物1结构进行了鉴定,确定为一个新的吲哚生物碱,命名为quinadoline C.利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评价了该化合物抗农业病原真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植物 海南海桑 内生真菌 曲霉菌 天然产物 新吲哚生物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苓皮中三萜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防治活性 被引量:4
3
作者 杨丹 马青云 +3 位作者 程忠泉 黄圣卓 莫明和 赵友兴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4期100-103,共4页
为进一步研究茯苓皮中三萜成分的生物防治活性,采用硅胶柱层析色谱方法从茯苓皮中分离三萜类化合物,并通过波谱分析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9种三萜类化合物,分别为去氢齿孔酸(1)、去氢齿孔酸乙酰酯(2)、去氢齿孔酮酸(3)、... 为进一步研究茯苓皮中三萜成分的生物防治活性,采用硅胶柱层析色谱方法从茯苓皮中分离三萜类化合物,并通过波谱分析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9种三萜类化合物,分别为去氢齿孔酸(1)、去氢齿孔酸乙酰酯(2)、去氢齿孔酮酸(3)、3-epi-去氢土莫酸(4)、茯苓酸D(5)、茯苓酸C(6)、25-羟基-3-epi-去氢土莫酸(7)、16-脱氧茯苓酸B(8)、3α,16α-二羟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羧基(9)。化合物4-7对烟草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的抑菌圈范围为3.00~5.90mm,化合物(1~5)和(9)对杀线虫(Panagrellus redivivus)活性的校正致死率在15.6%~3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皮 三萜 烟草青枯病菌 全齿复活线虫 生物防治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钩枝藤生物碱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毒杀活性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军 闫超 +3 位作者 蔡彩虹 冯岗 张静 戴好富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50-1654,共5页
探讨钩枝藤总生物碱及3个单体化合物[(1)Ancistrocline,(2)5′-O-demethylhamatintine,(3)N-methylphylline]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毒杀活性,旨在开发新型植物源农药。采用浸虫法测定钩枝藤总碱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毒杀活性和采用饲料混毒法... 探讨钩枝藤总生物碱及3个单体化合物[(1)Ancistrocline,(2)5′-O-demethylhamatintine,(3)N-methylphylline]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毒杀活性,旨在开发新型植物源农药。采用浸虫法测定钩枝藤总碱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毒杀活性和采用饲料混毒法测定钩枝藤单体化合物对斜纹夜蛾初孵幼虫毒杀活性。结果表明:钩枝藤总碱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其第3天和第5天的LC50值分别为2.61 mg/m L和0.91 mg/m L。单体化合物对斜纹夜蛾初孵幼虫具有明显的抑制生长发育作用,其中以化合物(2)抑制作用最强,主要表现为化蛹率(23.33%)、羽化率(13.33%)显著低于对照(化蛹率90.00%、羽化率8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枝藤 生物碱 斜纹夜蛾 毒杀活性 抑制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转基因技术初步鉴定香蕉RNA解旋酶基因功能
5
作者 张建斌 刘菊华 +2 位作者 贾彩红 金志强 徐碧玉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14-1618,共5页
本研究利用前期抑制差减杂交技术筛选获得的香蕉果实上调表达的基因片段,经NCBI比对,表明该基因片段属于香蕉ATP依赖的RNA解旋酶(Helicase)基因家族成员,含有完整的RNA解旋酶超家族C-末端结构域HELICc结构。经Southern杂交证实,此RNA解... 本研究利用前期抑制差减杂交技术筛选获得的香蕉果实上调表达的基因片段,经NCBI比对,表明该基因片段属于香蕉ATP依赖的RNA解旋酶(Helicase)基因家族成员,含有完整的RNA解旋酶超家族C-末端结构域HELICc结构。经Southern杂交证实,此RNA解旋酶基因在香蕉基因组中只有一个拷贝。构建RNA解旋酶基因的反义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BIPC86,转化番茄获得6株转基因番茄植株。转基因番茄植株的叶、花和生长形态均有变异,部分转基因番茄生长势弱。该研究结果对鉴定香蕉RNA解旋酶基因功能奠定了初步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RNA解旋酶 反义基因 转化 番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水生植物浮萍的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叶松建 韩冰莹 张家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82-688,共7页
在福建53个市县(区)收集获得119份浮萍种质。通过叶片大小、根系和叶脉数等形态性状初步鉴定为4个属:少根紫萍属(Landoltia)、多根紫萍属(Spirodela)、无根萍属(Wolffia)、浮萍属(Lemna)。利用叶绿体atp F-atp H间隔序列和rp S16内含子... 在福建53个市县(区)收集获得119份浮萍种质。通过叶片大小、根系和叶脉数等形态性状初步鉴定为4个属:少根紫萍属(Landoltia)、多根紫萍属(Spirodela)、无根萍属(Wolffia)、浮萍属(Lemna)。利用叶绿体atp F-atp H间隔序列和rp S16内含子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19份浮萍种质分别属于4个种Landoltia punctata,Spirodela polyrhiza,Wolffia globosa,Lemna aequinoctialis。利用DnaSP 5.10.01软件分析结果显示,福建浮萍种质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rpS16比atp F-atpH多样性大,两者的核苷酸多态性指数分别为0.051 23和0.031 53,每kb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44.675和20.374,群体突变率分别为0.051 64和0.036 40,单倍型多态性指数分别为0.617和0.577。稀脉萍、无根萍和多根紫萍基于atpF-atpH和rp S16序列的单倍型数为4、2、2。另外,闽南地区浮萍遗传多样性高于闽北地区,其核苷酸多态性指数、每kb核苷酸变异数以及群体突变率分别是闽北地区的2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萍 形态学 分子系统学 遗传多样性 发育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GAPDH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及转录表达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史后蕊 冯仁军 +4 位作者 王静毅 柴娟 任梦云 卢利方 张银东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17-1123,共7页
从香蕉基因组数据库和NCBI数据库中检索香蕉GAPDH基因家族的所有成员,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进行亚细胞定位、进化树分析和保守结构域预测。克隆测序发现,巴西蕉内的GAPDH基因家族成员序列与小果野蕉基因组数据库中提供的序列基本一... 从香蕉基因组数据库和NCBI数据库中检索香蕉GAPDH基因家族的所有成员,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进行亚细胞定位、进化树分析和保守结构域预测。克隆测序发现,巴西蕉内的GAPDH基因家族成员序列与小果野蕉基因组数据库中提供的序列基本一致,同源性超过98%。转录表达分析表明,GAPDH基因家族成员在巴西蕉不同器官的表达模式多样:MaGAPCP1,MaGAPC6/8/10/11成组成型表达,其余的基因则在各组织器官间成差异型表达,且差异型表达的基因在不同组织器官中表达模式也不相同,组成型表达的基因在不同组织器官中表达模式虽相同,但表达量有差异。GAPDH基因家族成员在表达模式上的多样化,可能暗示其功能的多样化,这种多样化可能是在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而出现的功能分化或冗余。结果为进一步研究GAPDH基因家族成员在香蕉生长、发育,非生物胁迫,果实后熟等重要生物学过程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GAPDH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香结香机理、人工结香及其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8
作者 梅文莉 左文健 +2 位作者 杨德兰 董文化 戴好富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513-2520,共8页
沉香作为一种传统的珍贵药材和名贵香料,市场需求量大。由于沉香属野生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加上自然结香时间需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致使沉香成为稀缺资源。因此,人工诱导结香便成为沉香发展的必然之路。本文针对沉香的结香机理、... 沉香作为一种传统的珍贵药材和名贵香料,市场需求量大。由于沉香属野生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加上自然结香时间需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致使沉香成为稀缺资源。因此,人工诱导结香便成为沉香发展的必然之路。本文针对沉香的结香机理、人工结香技术及其化学成分进行综述,以期为沉香的高效结香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香 结香机理 人工结香技术 化学成分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绿奇楠沉香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薇 梅文莉 +3 位作者 董文化 蔡彩虹 盖翠娟 戴好富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6-202,共7页
为了解国产绿‘奇楠’沉香的化学成分,采用色谱和波谱方法从其乙醚和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顺式-7-羟基菖蒲烯(1),(5R,6R,7S,8R)-2-(苯乙基)-6,7,8-三羟基-5,6,7,8-四氢-5-[2-(2-苯乙基)色酮基-6-氧代]色酮(2), 1... 为了解国产绿‘奇楠’沉香的化学成分,采用色谱和波谱方法从其乙醚和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顺式-7-羟基菖蒲烯(1),(5R,6R,7S,8R)-2-(苯乙基)-6,7,8-三羟基-5,6,7,8-四氢-5-[2-(2-苯乙基)色酮基-6-氧代]色酮(2), 1-羟基-1,5-二苯基戊-3-酮(3),丁香树脂酚葡萄糖苷(4),(3β)-齐墩果-12-烯-3,23-二醇(5),β-谷甾醇(6)和棕榈酸-α-单甘油酯(7)。化合物1、3~5和7均为首次从沉香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表现出非常甜的芳香气味。乙酰胆碱酯酶体外抑制活性测试结果表明,50μmol L^(–1)的化合物1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率为(49.9±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楠 沉香 化学成分 乙酰胆碱酯酶 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采后生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0
作者 贾彩红 金志强 +2 位作者 刘菊华 张建斌 徐碧玉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9-193,共5页
香蕉是一种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水果,不耐贮运。综述香蕉果实外观品质的变化、采后生理生化变化和采后病害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香蕉 外观品质 生理生化 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甘仪梅 张树珍 +2 位作者 曾凡云 冯翠莲 杨本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共9页
由于复杂的遗传背景、较低的可育性和缺乏优异种质资源等因素给甘蔗品种改良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通过转基因技术为甘蔗品种改良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甘蔗通过转基因,不仅在其抗虫性(螟虫和蚜虫)、抗病性(白条病、花叶病和黑穗病)、蔗糖改... 由于复杂的遗传背景、较低的可育性和缺乏优异种质资源等因素给甘蔗品种改良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通过转基因技术为甘蔗品种改良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甘蔗通过转基因,不仅在其抗虫性(螟虫和蚜虫)、抗病性(白条病、花叶病和黑穗病)、蔗糖改良(蔗糖产量、蔗糖纯度和色泽)、抗除草剂、抗旱性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而且转基因甘蔗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重组蛋白(GM-CSF等)和生物塑料聚羟基丁酸酯(PHB)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综述甘蔗主要性状遗传改良研究进展、转基因存在的问题以及转基因安全性研究状况,并对今后的甘蔗转基因育种前景和研究方向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转基因 抗虫 抗病 转基因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抗寒转录因子CBF和ICE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瑞梅 惠杜娟 +3 位作者 刘姣 符少萍 段瑞军 郭建春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132-135,138,共5页
CBF是一类植物所特有的转录因子,是植物抗寒途径的枢纽,调控下游大量抗寒基因的表达,对增强植物的抗寒能力非常重要。ICE属于一种类似MYC的bHLH转录因子,可特异结合到CBF启动子的MYC作用元件并诱导CBF下游基因的转录表达。综述了CBF和IC... CBF是一类植物所特有的转录因子,是植物抗寒途径的枢纽,调控下游大量抗寒基因的表达,对增强植物的抗寒能力非常重要。ICE属于一种类似MYC的bHLH转录因子,可特异结合到CBF启动子的MYC作用元件并诱导CBF下游基因的转录表达。综述了CBF和ICE两类转录因子的发现、应用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作物抗寒分子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F ICE 转录因子 植物抗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除草剂bar基因与EPSPS基因在转基因甘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文治 杨本鹏 +6 位作者 蔡文伟 熊国如 冯翠莲 王俊刚 武媛丽 沈林波 张树珍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3-78,共6页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分别将bar基因和EPSPS基因导入到甘蔗中,分别获得了抗草铵膦和草甘膦两种除草剂的转基因甘蔗。通过直接喷洒田间施用浓度的草铵膦和草甘膦除草剂,证明了转基因甘蔗T0、T1代、宿根1代和宿根2代外源基因遗传稳定,且均具...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分别将bar基因和EPSPS基因导入到甘蔗中,分别获得了抗草铵膦和草甘膦两种除草剂的转基因甘蔗。通过直接喷洒田间施用浓度的草铵膦和草甘膦除草剂,证明了转基因甘蔗T0、T1代、宿根1代和宿根2代外源基因遗传稳定,且均具有稳定的耐除草剂的功能。因此转耐除草剂基因的甘蔗,可以与转耐除草剂基因的玉米、大豆、油菜和棉花一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甘蔗 耐除草剂 BAR基因 EPSPS基因 草铵膦 草甘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植物角果木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J54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惠琴 朱剑梅 +4 位作者 王佩 盖翠娟 丘柳明 戴好富 梅文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J0021-J0025,共5页
目的红树植物角果木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J54大米固体培养基发酵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核磁和质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通过滤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体外抗菌活性测试;通过Ell... 目的红树植物角果木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J54大米固体培养基发酵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核磁和质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通过滤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体外抗菌活性测试;通过Ellman比色法进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测试。结果从Penicillium sp.J54的大米固体培养基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ethyl 2-hydroxy-2-(5-hydroxy-2,7-dimethyl-4-oxo-4H-chromen-3-yl)acetate(1)、coniochaetone B(2)、dihydrocitrinone(3)、asperbiphenyl(4)、erythro-11α-hydroxyneocyclocitrinol(5)和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6)。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4和6对烟草青枯病原菌具有微弱的抑制活性,而化合物2则对乙酰胆碱酯酶有较强的抑制活性。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4为首次从青霉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角果木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石斛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友源 宋希强 +4 位作者 梅文莉 左文健 蔡彩虹 程瑾 戴好富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7-322,共6页
为了解海南石斛(Dendrobium hainanenseRolfe)的化学成分,采用色谱技术从海南石斛茎叶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2,6-二甲氧基对苯醌(1)、(+)-dehydrovomifoliol (2)、blumenol A (3)、2,7-二羟基-3,4-... 为了解海南石斛(Dendrobium hainanenseRolfe)的化学成分,采用色谱技术从海南石斛茎叶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2,6-二甲氧基对苯醌(1)、(+)-dehydrovomifoliol (2)、blumenol A (3)、2,7-二羟基-3,4-二甲氧基-9,10-二氢菲(4)、2,7-二羟基-3,4-二甲氧基菲(5)、3,7-二羟基-2,4-二甲氧基菲(6)、3-羟基-2,4,7-三甲氧基-9,10-二氢菲(7)、3-羟基-2,4,7-三甲氧基菲(8)、3,4,7-三羟基-2-甲氧基菲(9)、3,7-二羟基-2,4-二甲氧基-9,10-二氢菲(10)、(+)-lyoniresinol (11)、丁香脂素(12)、denchrysan A (13)和nobilone (14)。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海南石斛中分离得到。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4~6、8~9、11和14对乙酰胆碱酯酶有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石斛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红树植物角果木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初步鉴定 被引量:8
16
作者 古海刚 白红进 +2 位作者 曾艳波 常东东 梅文莉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6期1-6,共6页
从中国红树植物角果木(Ceriops tagal)健康的树根、枝、叶中分离得到95株内生真菌。依据其菌落形态和显微特征,将其中94株归为半知菌类,即产孢的28株鉴定为13个属,剩下未产孢的66株暂归为无孢菌群,还有1株属于担子菌纲。结果表明,中国... 从中国红树植物角果木(Ceriops tagal)健康的树根、枝、叶中分离得到95株内生真菌。依据其菌落形态和显微特征,将其中94株归为半知菌类,即产孢的28株鉴定为13个属,剩下未产孢的66株暂归为无孢菌群,还有1株属于担子菌纲。结果表明,中国红树植物角果木内生真菌对宿主具有一定的组织专一性,树叶的真菌在数量、种群及其组成方面与根、枝相比存在较大差异。丰富了真菌资源,为角果木属药用植物内生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植物 角果木 内生真菌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水稻环境安全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左娇 郭运玲 +3 位作者 孔华 周霞 徐林 郭安平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521-2526,共6页
水稻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全方位开展转基因水稻的研发,已经培育出抗病、抗虫、抗除草剂和抗逆的转基因水稻品种,这将为提高中国水稻的生产力和确保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但转基因水稻的环境安全问题... 水稻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全方位开展转基因水稻的研发,已经培育出抗病、抗虫、抗除草剂和抗逆的转基因水稻品种,这将为提高中国水稻的生产力和确保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但转基因水稻的环境安全问题备受关注。通过分析转基因水稻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弊,并从转基因水稻的杂草化与基因漂移、对生物多样性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等方面评价转基因水稻的环境安全性,以期为中国转基因水稻的安全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环境安全 杂草化与基因漂移 生物多样性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疫霉侵染前后剑麻叶片转录组学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汪平 高建明 +4 位作者 杨峰 郑金龙 刘巧莲 陈河龙 易克贤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76-582,共7页
为克隆剑麻受斑马纹病病原菌烟草疫霉侵染后的应答基因,以病原菌侵染前后的剑麻H.11648叶片为材料,构建剑麻转录组Unigene数据库;组装得到非冗余Unigene131422个,其中,500~1000bp的Unigen。占总数65.39%,Unigene的数量随其长... 为克隆剑麻受斑马纹病病原菌烟草疫霉侵染后的应答基因,以病原菌侵染前后的剑麻H.11648叶片为材料,构建剑麻转录组Unigene数据库;组装得到非冗余Unigene131422个,其中,500~1000bp的Unigen。占总数65.39%,Unigene的数量随其长度递减。GO分类分析发现:在得到的所有Unigene中,注释到生物过程的基因最多(152835);细胞组分其次(129197);参与分子功能的最少(47420)。KEGG代谢通路分析将剑麻转录组unigene分成128类,其中,参与生化代谢通路的Unigene最多,有9354个,占总数27.09%;参与植物一病原互作代谢通路的基因有1795个,占总数5.2%。基因表达丰度RPKM值显示上调基因9415个.下调基因28980个.其中参与病原互作的基因占680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疫霉 侵染 剑麻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斑东风螺配合饲料中锌的添加量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彭存智 王冬梅 +2 位作者 沈文涛 王春吉 鲍时翔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63,共3页
在含101 mg/kg锌的实用基础饲料中,分别加入0、30、60、90、120和150 mg/kg锌,饲喂初质量为(2.65~2.95)g的方斑东风螺幼螺10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锌,对方斑东风螺的增重率有显著影响,添加30 mg/kg时增重率最大,显著高于对照组。... 在含101 mg/kg锌的实用基础饲料中,分别加入0、30、60、90、120和150 mg/kg锌,饲喂初质量为(2.65~2.95)g的方斑东风螺幼螺10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锌,对方斑东风螺的增重率有显著影响,添加30 mg/kg时增重率最大,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添加锌没有影响螺的壳增长率、成活率和饵料系数。添加锌对方斑东风螺软体部粗蛋白、脂肪、灰分和水分有一定影响。软体组织锌含量受到饲料锌水平的显著影响,且与饲料锌含量呈正相关y=0.156 3x+9.254 5,R^2=0.940 4。以增重率为指标,建议在方斑东风螺的实用饲料中,应添加30 mg/kg锌,锌的总含量约13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斑东风螺 生长性能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山楝根化学成分与细胞毒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淼 梅文莉 +4 位作者 蔡彩虹 王辉 董文化 曲有乐 戴好富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9-333,共5页
为了解大叶山楝(Aphanamixis grandifoliaBl.)根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利用各种色谱技术从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7-hydroxycadalene (1)、dregeana-1(2)、4-oxopinoresinol (3)、4-ketopin... 为了解大叶山楝(Aphanamixis grandifoliaBl.)根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利用各种色谱技术从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7-hydroxycadalene (1)、dregeana-1(2)、4-oxopinoresinol (3)、4-ketopinoresinol (4)、6-deoxyjacareubin (5)、schleicheol 1(6)、豆甾醇(7)、β-谷甾醇(8)和胡萝卜苷(9)。其中化合物1~6为首次从山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首次报道了化合物1的碳谱数据。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5对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有生长抑制活性,化合物1、5和6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有生长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楝科 大叶山楝 化学成分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