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花百部非生物碱抗炎症活性成分研究
1
作者 李艳丽 韦芳芳 +3 位作者 戴好富 梅文莉 许凤清 黄圣卓 《中国热带农业》 2025年第3期30-37,共8页
为了探究止咳中草药细花百部的抗炎症活性物质,采用多种分离纯化方法,从细花百部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纯化了9个化合物,经核磁共振数据对比参考文献,结构鉴定为3'-(4"-hydroxyphenyl)-propyl benzoate(1)、对羟... 为了探究止咳中草药细花百部的抗炎症活性物质,采用多种分离纯化方法,从细花百部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纯化了9个化合物,经核磁共振数据对比参考文献,结构鉴定为3'-(4"-hydroxyphenyl)-propyl benzoate(1)、对羟基肉桂酸甲酯(2)、阿魏酸甲酯(3)、异阿魏酸乙酯(4)、3-(4-羟基苯基)-1-丙醇(5)、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甲酯(6)、(7E)-5,6-epoxy-2α,3β-dihydroxy-megastigm-7-en-9-one(7)、豆甾醇(8)和(3β,5α,6β)-stigmast-7-ene-3,5,6-triol(9),并采用Griess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了抗炎活性的筛选,发现化合物1能够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因子(NO、TNF-α、IL-6)的产生,其IC50值为37.889±1.579~45.256±1.656μM。结果说明化合物1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细花百部中的非生物碱部分也是其活性物质,为细花百部在健康产品研发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花百部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抗花叶病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沈林波 潘继红 +3 位作者 王会敏 冯小艳 张树珍 王文治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20-2333,共14页
甘蔗花叶病是危害甘蔗生产的主要病毒性病害之一,其病原主要包括甘蔗条纹花叶病毒(Sugarcane streak mosaic virus,SCSMV)、高粱花叶病毒(Sorghum mosaic virus,SrMV)和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3大主要病原。甘蔗花... 甘蔗花叶病是危害甘蔗生产的主要病毒性病害之一,其病原主要包括甘蔗条纹花叶病毒(Sugarcane streak mosaic virus,SCSMV)、高粱花叶病毒(Sorghum mosaic virus,SrMV)和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3大主要病原。甘蔗花叶病的发生严重影响甘蔗的品质和产量,防治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抗病品种的应用。本文综述了甘蔗花叶病的危害和防治途径、甘蔗种质资源的抗性评价、抗性遗传分析、分子标记、抗性基因的挖掘利用及抗病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指出了甘蔗抗病育种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加强甘蔗抗花叶病育种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甘蔗花叶病 病害防治 抗花叶病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MeYippee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互作蛋白研究
3
作者 任治欣 陆小花 +7 位作者 郑婉茹 梁宝娟 张慧敏 葛玉建 陈新 姚远 耿梦婷 郭建春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59-2066,共8页
解析木薯淀粉合成相关酶的表达调控机制,有助于高产、高淀粉木薯分子育种。前期研究发现,生长素快速响应基因MeSAUR1正调控淀粉合成关键酶AGPase的小亚基编码基因MeAGPS1a的表达;酵母双杂交筛选发现1个Yippee蛋白成员MeYippee1是MeSAUR... 解析木薯淀粉合成相关酶的表达调控机制,有助于高产、高淀粉木薯分子育种。前期研究发现,生长素快速响应基因MeSAUR1正调控淀粉合成关键酶AGPase的小亚基编码基因MeAGPS1a的表达;酵母双杂交筛选发现1个Yippee蛋白成员MeYippee1是MeSAUR1的候选互作蛋白。本研究克隆SC8木薯品种MeYippee1基因的编码区,全长321 bp,无内含子,编码106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预测具有4个磷酸化位点。MeYippee1基因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分析发现,MeYippee1在腋芽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为须根、块根和成熟叶,在茎和叶柄中的表达量较低,在顶芽和嫩叶中的表达量最低。MeYippee1在块根发育各时期的表达分析发现,MeYippee1主要在块根形成期表达。酵母双杂交点对点验证发现MeYippee1和MeSAUR1蛋白存在互作关系。本研究结果为MeSAUR1和MeYippee1互作正调控MeAGPS1a表达的分子机理解析提供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Yippee1 表达模式 酵母双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LAZY1c基因调控木薯株型的初步研究
4
作者 望嘉翔 郁雪婷 +3 位作者 李梦桃 麦伟涛 陈新 王文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14-1524,共11页
IGT基因家族参与作物株型的调控,LAZY属于IGT的亚家族。以拟南芥6个LAZY成员氨基酸序列为“种子”在木薯基因组中进行比对,在木薯中共鉴定到8个LAZY基因,其中MeLAZY1c与调控分枝角度的AtLAZY1高度同源。基于此,本研究以MeLAZY1c为研究对... IGT基因家族参与作物株型的调控,LAZY属于IGT的亚家族。以拟南芥6个LAZY成员氨基酸序列为“种子”在木薯基因组中进行比对,在木薯中共鉴定到8个LAZY基因,其中MeLAZY1c与调控分枝角度的AtLAZY1高度同源。基于此,本研究以MeLAZY1c为研究对象,利用qRT-PCR分析发现MeLAZY1c在茎中转录水平最高,GUS染色显示pMeLAZY1c在维管束中染色较深。在MeLAZY1c启动子中发现8个光响应/调节元件,随后发现黑暗能显著抑制其表达水平。同时对MeLAZY1c进行基因编辑,获得纯合编辑株系19个,炼苗移栽后观测表型,发现melazy1c突变体植株与SC8野生型相比,其主茎呈现匍匐生长,并且弯曲部位茎外皮细胞形态扭曲变形且大小不一致,近地侧1 mm处细胞数目约是远地侧细胞数量的1.5倍,表明MeLAZY1c在木薯直立/匍匐生长建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株型调控 LAZY 光响应 匍匐 基因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海南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调查数据集
5
作者 刘思航 费小雯 +1 位作者 闫佳 邓晓东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5年第3期410-420,共11页
海南省四面环海,其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数据集源于农业农村部财政专项项目“南锋专项”Ⅲ期在2023年8月所开展的对于海南周边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调查的结果。本数据集旨在调... 海南省四面环海,其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数据集源于农业农村部财政专项项目“南锋专项”Ⅲ期在2023年8月所开展的对于海南周边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调查的结果。本数据集旨在调查海南周边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以此评价水域水质情况,为海南省周边海域的水质监测以及水域环境防治提供数据支持,对相关海域的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研究具有参考价值。数据集中数据调查样地选择为海南省临高黄龙港、东方八所港、万宁石梅湾、文昌新埠海四片海域,采用浅水Ⅲ型浮游生物网采集水样,使用便携式相关指标水质检测仪器进行现场测定各调查站位的气温、水温、pH值、电导率、盐度、溶解氧(COD),样品采用光学显微镜CX41进行全片观察,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优势度(Y)和丰富度指数(d)等数据处理分析方法评价水域水质。本次调查采集微藻及海水样品36份,对样品进行水质检测以及显微镜观察分析。调查结果如下:通过镜检四处海域采样样本鉴定浮游植物种类合计253种,其中硅藻214种,甲藻24种,蓝藻15种,硅藻门物种占总种类数的84.48%,石梅湾样地浮游植物物种最为丰富,新埠样地海浮游植物物种数最少;八所港、石梅湾样地多样性指数均大于3,其中石梅湾多样性指数最高,黄龙港海域的多样性指数小于1;四个样地海湾海域均匀度指数均小于1,其中石梅湾最高为0.81;经水质检测后发现石梅湾的COD、氨氮、总氮、总磷、亚硝酸盐氮为四处海域最低,黄龙港各项水质指标则均要高于其余三处,且黄龙港小环藻属的密度占比已达92.32%。该数据集可用于监测海南周边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种群、密度、优势种等,并为相关部门预防赤潮、水华等自然灾害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省 浮游植物 多样性 水质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X病毒载体介导2种马铃薯Y病毒科病毒VPg蛋白表达诱导烟草叶片系统坏死的研究
6
作者 刘洋 周鹏 +4 位作者 庹德财 唐庆华 言普 黎小瑛 沈文涛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342-2349,共8页
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和槟榔坏死环斑病毒(Areca plam necrotic ringspot virus,ANRSV)是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中分别可诱导十字花科作物和槟榔产生坏死病症的2种不同属病毒。VPg(Viral protein genome linked... 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和槟榔坏死环斑病毒(Areca plam necrotic ringspot virus,ANRSV)是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中分别可诱导十字花科作物和槟榔产生坏死病症的2种不同属病毒。VPg(Viral protein genome linked)作为与马铃薯Y病毒科病毒基因组5′端的结合蛋白,在病毒复制、翻译和运动等侵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In-Fusion克隆策略分别构建了可表达3′端融合Strep蛋白标签序列的ANRSV和TuMV VPg全长编码基因的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载体pPVX-VPg-AR和pPVX-VPg-Tu。通过农杆菌渗透注射接种本生烟(Nicotiana benthamiana),利用RT-PCR、Strep蛋白标签亲和层析和Western blot等方法证明了PVX病毒载体能够介导VPg-AR和VPg-Tu蛋白在本生烟中系统表达,且发现这2种VPg蛋白的过量表达诱导本生烟叶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系统性坏死病症。进一步采用DAB和NBT染色,在产生坏死症状叶片中检测到大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积累。因此,推测VPg可能是TuMV和ANRSV诱发植物病症产生的一个决定因子,为后续研究这2种病毒诱导症状形成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菁花叶病毒 槟榔坏死环斑病毒 马铃薯X病毒 VPg蛋白 侵染 本生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MeVINV1互作蛋白的筛选及验证
7
作者 符东青 王祥文 +6 位作者 葛玉建 沈晨 陈津蓬 姚远 耿梦婷 陆小花 王亚杰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97-1306,共10页
木薯(ManihotesculentaCrantz)作为“淀粉之王”,是一种重要的热带粮食作物,是全球十亿人的主食。木薯液泡转化酶(MeVINV1)通过将蔗糖不可逆地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防御。为探究MeVINV1的基因功能和分子调控网络... 木薯(ManihotesculentaCrantz)作为“淀粉之王”,是一种重要的热带粮食作物,是全球十亿人的主食。木薯液泡转化酶(MeVINV1)通过将蔗糖不可逆地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防御。为探究MeVINV1的基因功能和分子调控网络,本研究利用酵母双杂交实验从木薯SC8cDNA酵母文库中筛选出与MeVINV1互作的8个候选蛋白。进一步利用酵母点对点验证发现MeVINV1与MeUN-3、MeMTP1、MeCASP4A3、MePIRL3存在互作关系,且与MeMTP1的互作更强,后续通过双分子荧光互补和荧火素酶互补实验,验证了木薯MeVINV1与MeMTP1的互作关系。因此推测,MeVINV1与MeMTP1协同调控液泡蔗糖代谢和金属离子的转运,参与调控木薯对金属离子胁迫的响应。本研究结果为木薯抗逆育种提供新的基因资源和逆境调控分子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MeVINV1 酵母双杂交 互作蛋白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5个产地辣木叶的化学成分比较分析
8
作者 董文化 梅文莉 +3 位作者 王昊 王雅丽 李薇 戴好富 《中国热带农业》 2022年第3期34-43,22,共11页
为分析海南不同产地辣木叶的成分差异,选取海南万泉、博鳌、文昌、澄迈和东方产辣木叶进行总黄酮和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以澄迈和万泉产地辣木叶的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达到4.14%和4.04%,文昌产地辣木叶含量最低(2.12%)。通过GC-MS... 为分析海南不同产地辣木叶的成分差异,选取海南万泉、博鳌、文昌、澄迈和东方产辣木叶进行总黄酮和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以澄迈和万泉产地辣木叶的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达到4.14%和4.04%,文昌产地辣木叶含量最低(2.12%)。通过GC-MS分析,从海南辣木叶中共鉴定了59个成分,主要包括酚类、酸类、糖苷类、烷烃类、酯类和醇类及其他类成分,其主要共有成分为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棕榈酸、地芰普内酯和丙三醇。同时也发现不同产地辣木叶的成分存在差异,其中,万泉产的辣木叶中的糖苷类、酯类和醇类成分含量比较丰富,其特异性成分主要为乙酸异丙酯和二氢猕猴桃内酯;博鳌产的辣木叶中的糖苷类和酚类含量比较丰富,其特异性成分主要为2,6,10,14-四甲基-十六烷;文昌产的辣木叶中的烷烃类和醇类和酸类成分含量比较丰富,其特异性成分主要为2-己基-1-十二烷醇、2-己基-1-癸醇和二十八烷醇;澄迈产的辣木叶中的烷烃类和酚类成分含量比较丰富,其特异成分主要为二十二烷和二十七烷;东方产的辣木叶中的糖苷类含量比较丰富,其特异性成分为2-甲氧基-1,3-二氧戊环和3-乙基-4-甲基-吡咯-2,5-二酮。而且,文昌和澄迈产的辣木叶没有检测到4-(α-L-鼠李糖氧基)苯基乙腈,东方产地的辣木叶没检测到烷烃类成分。研究结果初步表明,海南5个不同产地辣木叶中化学成分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为不同产地辣木叶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叶 不同产地 总黄酮 挥发性成分 分析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9技术创制木薯MeSTP7和MeSTP15双基因突变体 被引量:4
9
作者 耿沙 张建禹 +7 位作者 王晓彤 任思杨 毋志浩 姚远 李瑞梅 郭建春 刘姣 罗丽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63-472,共10页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是一种热带、亚热带重要的粮食与能源作物,提高木薯的产量对木薯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木薯块根的发育直接影响其产量情况,而不同逆境胁迫会影响木薯块根的发育情况。因此解析木薯块根的发育机制有助于通过...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是一种热带、亚热带重要的粮食与能源作物,提高木薯的产量对木薯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木薯块根的发育直接影响其产量情况,而不同逆境胁迫会影响木薯块根的发育情况。因此解析木薯块根的发育机制有助于通过分子育种手段实现木薯高产,以及获得具备一定抗逆品质的优良种质,增强木薯的适应性,从而扩大木薯种植的推广面积。己糖转运蛋白(STPs)是一类MSTs亚家族蛋白,通过转运糖类物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及非生物胁迫。本实验室前期鉴定出MeSTP7和MeSTP15基因在块根发育时期的糖分累积、应对非生物胁迫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获得木薯MeSTP7和MeSTP15双突变体将有助于解析木薯块根发育机制及创制抗逆新种质。为了得到MeSTP7和MeSTP15木薯双突变体,利用在线软件CRISPR-P v2.0同时设计靶标基因MeSTP7和MeSTP15的sgRNA,成功构建了MeSTP7和MeSTP15的CRISPR/Cas9双基因编辑载体。将编辑载体转化农杆菌LBA4404后,侵染‘华南8号’(SC8)木薯脆性胚性愈伤组织,经过Sanger测序分析MeSTP7和MeSTP15成功发生编辑,而潜在的脱靶位点未发生编辑,说明双编辑载体可对MeSTP7和MeSTP15基因进行编辑,且不造成脱靶现象,然后将侵染后的脆性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出子叶,经过15 mmol/L的潮霉素B筛选出生根植株,生根植株再经过分子检测,成功获得带有双编辑载体表达框的转基因阳性植株。以阳性植株的基因组作为模板,分别用PCR扩增2个基因的靶位点前后各100 bp核苷酸序列,经过Hi-TOM测序后,结果显示有26个株系发生突变,其中MeSTP7/15双基因突变体有23个,MeSTP7单基因突变体2个,MeSTP15单基因突变体1个,编辑类型多为单碱基缺失或插入,大片段碱基的缺失所占比率小。初步在组培瓶中观察突变体的变型,发现单突变体和双突变体的根系生长均受抑制,植株矮小,且MeSTP7和MeSTP15双突变体受损更严重。该研究结果不仅为进一步解析木薯块根发育机制奠定基础,还为获得木薯抗病、抗逆新种质提供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己糖转运蛋白 CRISPR/Cas9 双基因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氏马尾藻多酚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德卿 朱军 +3 位作者 邹潇潇 吴晓鹏 申铉日 鲍时翔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84,共5页
采用乙醇提取法提取莫氏马尾藻多酚。以多酚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并对莫氏马尾藻多酚的抗氧化性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60℃、乙醇体积分数40%、料液比1:25(g/mL)、提取时... 采用乙醇提取法提取莫氏马尾藻多酚。以多酚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并对莫氏马尾藻多酚的抗氧化性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60℃、乙醇体积分数40%、料液比1:25(g/mL)、提取时间60min,在此条件下多酚含量为(6.26±0.57)mg/g。体外抗氧化结果表明,莫氏马尾藻多酚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28.1%、32.2%,对Fe3+也具有还原能力,表明莫氏马尾藻多酚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氏马尾藻 多酚 乙醇提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基拉芽孢杆菌Bt-RS对盐胁迫环境下香蕉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钲权 邓娜 +3 位作者 李启彪 孙靖然 胡永华 莫坤联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13-1622,共10页
土壤盐渍化是世界性生态环境问题,是阻碍作物生长并致使农业生产损失的潜在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利用植物根际促生菌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耐盐性,缓解植物所受的非生物胁迫被视为1种新兴有效可行方法。本研究以实验室前期于南海岛礁根... 土壤盐渍化是世界性生态环境问题,是阻碍作物生长并致使农业生产损失的潜在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利用植物根际促生菌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耐盐性,缓解植物所受的非生物胁迫被视为1种新兴有效可行方法。本研究以实验室前期于南海岛礁根际土壤中分离到的1株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Bt-RS为研究对象,利用功能培养基对其耐盐特性和耐盐促生性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进一步通过土壤盆栽实验评价该菌株在盐胁迫环境下对香蕉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Bt-RS菌株能够在NaCl含量为0~10%的条件下生长,能耐受多种类型盐分,具有产1-氨基环丙烷-1-羧酸(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ACC)脱氨酶能力;在1%~5%的NaCl浓度下能够分泌植物生长素吲哚-3-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最大产量值为6.4mg/L。盆栽实验结果显示:在正常条件下,接种菌株Bt-RS的香蕉幼苗相比未接种菌株其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分鲜重、地下部分鲜重、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分别提高40.30%、93.00%、102.38%、81.08%、65.82%、50.50%;在200mmol/L盐胁迫环境下,接种菌株Bt-RS的香蕉幼苗与对照组相比在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分鲜重、地下部分鲜重、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方面分别提高20.55%、65.01%、98.14%、144.93%、87.85%、54.01%;在正常条件与盐胁迫下接种菌株均能显著提高香蕉幼苗的株高、叶面积以及生物量(P<0.05),盐胁迫环境下的实验组与正常条件下的对照组相比在株高和叶面积上均无显著差异,因此通过施用菌株Bt-RS能够有效缓解NaCl对香蕉幼苗的胁迫,促进香蕉幼苗的生长。综上结果表明,特基拉芽孢杆菌Bt-RS具有较强的耐盐性以及产IAA和ACC能力,能够促进香蕉幼苗生长并在盐胁迫环境下显著提高植物耐盐性,可为开发与利用盐渍土提供菌株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渍化 植物根际促生菌 盐胁迫 香蕉幼苗 耐盐促生 特基拉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MeHsfB3b转录因子与MeFKBP20蛋白互作关系验证
12
作者 王超群 李琳琳 +3 位作者 陈银华 张肖飞 姚远 耿梦婷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0-458,共9页
热激转录因子MeHsfB3b是调控木薯抗细菌性枯萎病的重要节点,前期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获得MeHsfB3b的候选互作蛋白MeFKBP20,该蛋白属于FKBP型肽脯氨酰顺反异构酶基因家族。本研究克隆获得MeFKBP20基因全长为561 bp,编码186个氨基酸,蛋白... 热激转录因子MeHsfB3b是调控木薯抗细菌性枯萎病的重要节点,前期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获得MeHsfB3b的候选互作蛋白MeFKBP20,该蛋白属于FKBP型肽脯氨酰顺反异构酶基因家族。本研究克隆获得MeFKBP20基因全长为561 bp,编码186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质量为19.99 kDa,具有FKPB_C结构域。表达模式分析发现:MeFKBP20基因在木薯成熟叶片及根部高表达,在幼叶和叶柄的表达量较低;并能够迅速响应病原菌XpmCHN11诱导,持续保持较高的表达丰度,推测其参与了木薯响应病原菌侵染的过程。利用酵母双杂交点对点、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证明MeHsfB3b蛋白通过在201~241 aa区域与MeFKBP20蛋白作用。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解析MeHsfB3b基因调控木薯对细菌性枯萎病的抗病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激转录因子 FKBP型肽脯氨酰顺反异构酶 酵母双杂交 双分子荧光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木瓜实生苗两性株的鉴定及其组培繁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5
13
作者 黎小瑛 谢旭智 +3 位作者 沈文涛 言普 庹德财 周鹏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63-1769,共7页
本研究以多重PCR技术鉴定的番木瓜实生苗两性株茎尖作为外植体,建立和优化了一套组培苗繁殖体系,解决了成龄侧芽来源的无根苗催根难和移栽成活率低的问题。以'蔬罗''蜜红'番木瓜品种的实生苗,通过多重PCR鉴定出两性株,... 本研究以多重PCR技术鉴定的番木瓜实生苗两性株茎尖作为外植体,建立和优化了一套组培苗繁殖体系,解决了成龄侧芽来源的无根苗催根难和移栽成活率低的问题。以'蔬罗''蜜红'番木瓜品种的实生苗,通过多重PCR鉴定出两性株,将其茎尖培养于MS+BA0.5mg/L+NAA0.1mg/L+蔗糖30g/L+琼脂6g/L(pH5.8)上,在28℃、2000lx条件培养30d后,继代于MS+BA0.5mg/L+KT0.25mg/L+NAA0.1mg/L+蔗糖30g/L+琼脂6g/L(pH5.8)上,在28℃、2000lx条件下培养30d形成较为强壮的无根苗,接种于1/2MS+IBA0.75mg/L+NAA0.05mg/L+KT0.01mg/L+蔗糖30g/L+琼脂6g/L(pH5.8)上进行催根,在28℃、1500lx条件下培养20d后,用不同浓度营养生根水和不同处理时间对'蔬罗''蜜红'无根苗进行移栽试验,以确定最佳催根率和移栽成活率的浓度和时间。研究结果表明:多重PCR技术鉴定性别的准确率达98%以上,'蔬罗'在50mg/L营养生根水和8h处理条件下获得催根率为81.1%、移栽成活率为91.1%。而'蜜红'品种则催根率为60%、移栽成活率为86.7%。因此利用这一技术获得的结果相比成龄侧芽优势明显,可用于番木瓜种苗的商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木瓜 实生苗 性别鉴定 催根率 移栽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境信号下木薯MeMYC2转录因子表达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于晓玲 郭鑫 +2 位作者 李淑霞 阮孟斌 彭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27-935,共9页
MYC2是茉莉酸信号途径中的关键节点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及逆境信号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木薯基因组数据库序列,以木薯‘cv.60444’品种为材料,采用RT-PCR方法同源克隆得到MYC2基因(数据库No.Manes.17G016000),命名为MeMYC... MYC2是茉莉酸信号途径中的关键节点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及逆境信号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木薯基因组数据库序列,以木薯‘cv.60444’品种为材料,采用RT-PCR方法同源克隆得到MYC2基因(数据库No.Manes.17G016000),命名为MeMYC2.1。MeMYC2.1基因开放阅读框(ORF)全长2055 bp,无内含子,氨基酸序列中包含典型的bHLH保守结构域;序列比对分析发现MeMYC2与蓖麻MYC2具有较高同源性。外源施加植物激素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MeJA)、过氧化氢(H2O2)以及低温胁迫下,木薯叶片中MeMYC2.1的表达被显著诱导。进一步克隆获得MeMYC2.1基因上游1500 bp启动子序列,利用在线数据库PlantCare分析发现,MeMYC2.1启动子序列中不仅含有响应茉莉酸的顺式元件CGTCA/TGACG,还含有低温响应元件LTR及ABA响应元件ABRE。以上研究结果表明,MeMYC2.1可能是植物激素茉莉酸(JA)、脱落酸(ABA)响应低温物胁迫分子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基因,对其功能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探讨JAs在植物低温胁迫应答中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MeMYC2 逆境信号 茉莉酸 低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根组织特异性启动子的克隆及鉴定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远超 李可 +3 位作者 王连南 陈新 李有志 王文泉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925-1932,共8页
【目的】克隆鉴定木薯根组织特异性启动子,为深入解析和鉴定木薯块根发育及淀粉合成调控机制中关键基因的功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根据木薯不同组织部位转录组数据,并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鉴定出木薯块根和初生根中特异高表... 【目的】克隆鉴定木薯根组织特异性启动子,为深入解析和鉴定木薯块根发育及淀粉合成调控机制中关键基因的功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根据木薯不同组织部位转录组数据,并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鉴定出木薯块根和初生根中特异高表达基因,使用PLACE在线网站分析该基因上游1464 bp启动子序列,依据其根特异顺式作用元件ROOTMOTIFTAPOX1(RMT1)的分布情况,对该序列进行截短分析,并设计其特异性引物,PCR扩增获得长度为1464、705和319 bp的启动子序列,与β-葡萄糖苷酶(GUS)基因融合并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入拟南芥,对转基因植株进行GUS染色和GUS活力测定,从而鉴定启动子的组织特异性及启动活性。【结果】根据木薯不同组织的转录组数据,筛选出3个在初生根、块根和根尖分生组织中特异高表达的候选基因MeHPS(Phytozome13登录号Manes.01G078200)、MeSR2(Phytozome13登录号Manes.04G017600)和MeSR3(Phytozome13登录号Manes.14G006300)。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鉴定出木薯块根和初生根中特异高表达基因MeHPS。通过对MeHPS基因启动子分析发现,1464 bp启动子序列含有5个顺式作用元件RMT1。转基因植株的GUS染色结果显示,p1464启动子具有明显的根特异性,p705启动子具有输导组织和根部特异性,而p319启动子基本丧失组织特异性。根系的GUS活力测定结果显示,p1464、p705和p319驱动的GUS活力分别为8.33、7.87和10.52 U/g,均显著高于35S启动子驱动的GUS活力6.69 U/g(P<0.05)。【结论】MeHPS基因在根中特异高表达,其p1464启动子具有根特异表达活性,可用于在根中特异驱动目的基因高水平转录,p705具有较强的输导组织特异性,可用于驱动具有转运功能蛋白类基因的转录,而p319可视为组成型启动子,能部分替代35S启动子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启动子 组织特异性 顺式作用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藻有机肥发酵工艺优化及其对辣椒抗寒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成萌 高王宇 +3 位作者 朱军 邹潇潇 孙冬梅 鲍时翔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1期89-97,共9页
【目的】研究马尾藻有机肥的发酵条件并评价其品质及其对辣椒抗寒性的功效,为海藻肥的制备工艺优化及农业应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固态发酵工艺,以马尾藻、鸡粪、椰糠和桐子饼为发酵原料,以发酵温度为指标明确马尾藻有机肥... 【目的】研究马尾藻有机肥的发酵条件并评价其品质及其对辣椒抗寒性的功效,为海藻肥的制备工艺优化及农业应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固态发酵工艺,以马尾藻、鸡粪、椰糠和桐子饼为发酵原料,以发酵温度为指标明确马尾藻有机肥制备过程中的碳氮比、初始含水量和发酵菌剂添加量,并进行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pH、水分、重金属、粪大肠杆菌等检测。利用种子萌发试验检测其对植物的无毒性;采用盆栽试验,设置空白(CK)、市售有机肥、马尾藻有机肥处理,比较叶片的冷害指数、丙二醛、可溶性糖和脯氨酸质量分数,探究马尾藻有机肥对辣椒抗寒性的影响。【结果】马尾藻有机肥固态发酵的最适条件为碳氮比25∶1、初始含水量50%、发酵菌剂添加量2%,此条件下发酵堆体最高温度达69℃,55℃以上保持天数6~7 d,制备的马尾藻有机肥有机质含量72.46%、总养分5.42%、水分28.96%、pH 7.5、种子发芽率89%,重金属含量极低且粪大肠菌群等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与空白和市售有机肥处理相比,马尾藻有机肥处理的辣椒幼苗冷害指数分别降低20.70%、13.49%;丙二醛质量分数分别降低23.41%、14.18%;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分别提高27.96%、21.94%;脯氨酸质量分数提高15.49%、9.01%;表明马尾藻有机肥可有效增强辣椒的抗寒性。【结论】马尾藻有机肥最适工艺条件为发酵碳氮比25∶1、初始含水量50%、发酵菌剂添加量2%,且制备的有机肥品质达到相关国家标准,对植物无毒性,并能有效提高辣椒的抗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藻 海藻肥 辣椒 固态发酵 发酵工艺优化 抗寒性 肥料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光照强度和盐度对冬青叶马尾藻生长和光合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孟杰 李青楠 +6 位作者 姚丹丹 邹潇潇 黄惠琴 鲍时翔 宫春光 朱军 穆丹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7-133,共7页
冬青叶马尾藻(Sargassum ilicifolium)是海南岛近岸海藻场的重要建群种。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结合藻体光合色素含量和生长率变化,研究了冬青叶马尾藻的生理生态学适应性,为海藻场的保护和恢复提供技术支撑。在不同温度(10、14、18、22... 冬青叶马尾藻(Sargassum ilicifolium)是海南岛近岸海藻场的重要建群种。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结合藻体光合色素含量和生长率变化,研究了冬青叶马尾藻的生理生态学适应性,为海藻场的保护和恢复提供技术支撑。在不同温度(10、14、18、22、26和30℃)、光照强度(10、20、40、80、120、140和200μmol·m^(−2)·s^(-1))和盐度(16‰、20‰、24‰、28‰、32‰、36‰和40‰)条件下,测定冬青叶马尾藻的特定生长率、叶绿素含量和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等参数。结果显示,冬青叶马尾藻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8~26℃,适宜光照强度为20~120μmol·m^(−2)·s^(-1),适宜盐度为16‰~36‰。研究发现,冬青叶马尾藻是喜温的大型海藻,其对低温胁迫更为敏感,过低或过高的光照强度会导致藻体损伤。因此,在对以冬青叶马尾藻为主的海藻场进行保育和恢复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温度、光照强度对其生长和空间分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青叶马尾藻 温度 光照强度 盐度 光合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MeSWEET10a基因启动子EBE区编辑载体的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彤 王亚杰 +6 位作者 郭文雅 李瑞梅 刘姣 郭建春 胡新文 姚远 耿梦婷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120-3125,共6页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cassava bacterial blight,CBB)是由地毯草黄单胞木薯萎蔫致病变种(Xanthomon asaxonopodis pv. Manihotis, Xam)引起的木薯重要病害,影响木薯产量,我国主栽的木薯品种均不抗Xam。Xam分泌的TAL20效应蛋白可结合木薯MeS...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cassava bacterial blight,CBB)是由地毯草黄单胞木薯萎蔫致病变种(Xanthomon asaxonopodis pv. Manihotis, Xam)引起的木薯重要病害,影响木薯产量,我国主栽的木薯品种均不抗Xam。Xam分泌的TAL20效应蛋白可结合木薯MeSWEET10a基因启动子的EBE区,激活该基因表达,促进糖类运输至Xam侵染的部位,为病菌的繁殖提供碳水化合物。本研究利用在线软件CRISPR-P v2.0设计EBE区的基因编辑靶点,构建CRISPR/Cas9基因编辑质粒pCAMBIA1301-Cas9-EBE-sgRNA。将重组质粒转化LBA4404根癌农杆菌,利用农杆菌介导法侵染木薯脆性胚性愈伤组织。提取侵染和未侵染的木薯脆性胚性愈伤组织DNA,PCR扩增靶点EBE区及潜在的脱靶位点,并进行Sanger测序分析编辑效果。结果发现EBE区被成功编辑,且没有脱靶现象。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获得MeSWEET10a基因启动子EBE区域的木薯突变体,以增强木薯抗细菌性枯萎病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细菌性枯萎病 MeSWEET10a CRISPR/Cas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Catalase 基因的克隆及亚细胞定位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婷 沈文涛 +4 位作者 庹德财 言普 黎小瑛 唐庆华 周鹏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372-2378,共7页
过氧化氢酶(Catalase)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主要功能是清除植物细胞内光呼吸、线粒体电子传递及脂肪β-氧化等过程中产生的H2O2,从而保护细胞免于过氧化氢酶的毒害。为了解槟榔过氧化氢酶基因的相关信息,利用植物总RNA提取试剂盒提取槟... 过氧化氢酶(Catalase)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主要功能是清除植物细胞内光呼吸、线粒体电子传递及脂肪β-氧化等过程中产生的H2O2,从而保护细胞免于过氧化氢酶的毒害。为了解槟榔过氧化氢酶基因的相关信息,利用植物总RNA提取试剂盒提取槟榔叶片总RNA,通过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获得槟榔全长cDNA,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获得ArCAT1(MN692600)、ArCAT2(MN692601)、ArCAT3(MN692602)3个同源基因,其序列全长均为1476 bp,编码492个氨基酸。遗传进化分析显示,ArCATS与同为棕榈科的油棕(Elaeis guineensis)、海枣(Phoenix dactylifera)等植物的过氧化氢酶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其中与油棕的亲缘关系最近。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ArCAT1蛋白定位于过氧化物酶体中,而ArCAT2和ArCAT3既定位于过氧化物酶体又定位于细胞核中。这为进一步研究Catalase基因在槟榔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过氧化氢酶 亚细胞定位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关键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育食用木薯新品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许丰收 赵笑 +3 位作者 孙粉杏 严华兵 陈新 王文泉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401-2408,共8页
木薯是世界热区重要的粮食作物,培育高β-胡萝卜素、低生氰糖苷和口感软糯的食用品系是木薯重要的育种目标之一。为了高效地从育种材料中筛选出优良食用木薯品系,本研究基于生氰糖苷转运基因MATE编码区G→A突变导致氨基酸变化进而影响... 木薯是世界热区重要的粮食作物,培育高β-胡萝卜素、低生氰糖苷和口感软糯的食用品系是木薯重要的育种目标之一。为了高效地从育种材料中筛选出优良食用木薯品系,本研究基于生氰糖苷转运基因MATE编码区G→A突变导致氨基酸变化进而影响其跨膜结构稳定的前人研究成果,开发了MATE-SNAP标记,并联合使用β-胡萝卜素PSY2-SNAP和糯质GBSSⅠ-SNAP标记从50份种质资源中筛选出携带1~2个目的等位基因的亲本材料12份,根据花期在不同年份共配制杂交组合10个。通过对杂交种子进行育苗、移栽和初步考种,依据实生苗分枝特点,选择直立不分枝或中高位分枝的株系134个,利用MATE/PSY2/GBSSⅠ-SNAP分子标记进行基因型鉴定,从中筛选出13个聚合了2~3个目的基因型的候选食用木薯品系。采用分光光度法对13个品系块根薯肉的氰化物含量进行测定,发现对照SC9的氰化物含量为49.24μg/g,新品系氰化物含量为38.82~76.51μg/g;利用丙酮比色法对块根薯肉的β-胡萝卜素含量进行测定,发现对照SC9的β-胡萝卜素含量为184.75μg/hg,6个黄色薯肉新品系β-胡萝卜素含量为101.58~154.10μg/hg;利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对2个GBSSⅠ-SNAP标记基因型为纯合糯质GG的品系块根进行支链淀粉含量测定,发现P13-1和V7-14的支链淀粉含量分别为82.46%和83.79%。对13个品系的块根薯肉进行食味评分,发现A5-138、A2-213、P7-6、P9-6、V4-8和V4-19等5个品系的评分较高,是潜在的食用木薯新品种。综上,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以快速和准确地从育种材料中筛选出目的品系,提高木薯品种改良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Β-胡萝卜素 生氰糖苷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