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107初产树对强割加刺激的生理反应 被引量:26
1
作者 杨少琼 莫业勇 范思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29-37,共9页
采用s/2d/1+3%乙稀利割胶诱导初产期(3割龄)的PR107胶树,割面发生干涸。经3次乙烯利刺激,在单株共净施2一氯乙基膀酸180mg,割胶第36割次时,其割面干涸达73%,且死皮发生部位均开始于割线的两端。与对... 采用s/2d/1+3%乙稀利割胶诱导初产期(3割龄)的PR107胶树,割面发生干涸。经3次乙烯利刺激,在单株共净施2一氯乙基膀酸180mg,割胶第36割次时,其割面干涸达73%,且死皮发生部位均开始于割线的两端。与对照比较,处理树的排胶初速度,胶乳的干胶含量和总酸性磷酸酶活性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胶乳无机磷含量则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没有观察到割面干涸发生后胶乳的胞液清除剂抗坏血酸含量减少;硫醇含量降低的时间也比较滞后。胶乳总酚水平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后者尤甚。胶乳脯氨酸水平有随胶乳排出的水分流失量的增加而提高,但没有观察到死皮发生后有脯氨酸积累的现象。初步认为本例割面干涸可能是由于胶树生理上的极度疲劳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生理疲劳 割面干涸 生理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对橡胶树的影响──级风害树的生理学和排胶不正常现象 被引量:16
2
作者 杨少琼 莫业勇 范思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17-28,共12页
对受1991年7一8月两次强台风袭击表观上无严重受害症状(一级风害)而照常采胶的70株第5一6割龄的PR107胶树进行了生理状况研究。结果表明,风力胁迫后,无论表现排胶相对正常与否的胶树,其产量和排胶状态、胶乳性状,... 对受1991年7一8月两次强台风袭击表观上无严重受害症状(一级风害)而照常采胶的70株第5一6割龄的PR107胶树进行了生理状况研究。结果表明,风力胁迫后,无论表现排胶相对正常与否的胶树,其产量和排胶状态、胶乳性状,乳管代谢强度和抗氧化等生理状况均比受害前年度同期的水平差。本例风害树的排胶线不连续并变窄,冬休和停割效果不明显;其严重度与排胶初速度、乳管堵塞指数、胶乳干胶含量、硫醇和无机磷含量显著相关,这与典型死皮树的生理状况相似。风害次年树干出现裂口证明风力胁迫使一部分产胶机构受到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当胶树受台风较轻危害时,必须采取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台风 排胶 胶乳再生 橡胶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树不同抗风品系木材比较解剖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何川生 邱德勃 谢石文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25-33,T001,3,共11页
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海垦1(HAI-KENG1)、PR107、GT1、RRIM600和PB865种不同抗风力的橡胶树品系的木材结构进行解剖学观察,描述木材结构的特征。以橡胶树木材的13个主要组成分子特征─—胶质纤维的分布及数量、导管长度、复孔率、... 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海垦1(HAI-KENG1)、PR107、GT1、RRIM600和PB865种不同抗风力的橡胶树品系的木材结构进行解剖学观察,描述木材结构的特征。以橡胶树木材的13个主要组成分子特征─—胶质纤维的分布及数量、导管长度、复孔率、导管弦径、导管密度、射线频率、单列射线高度、多列射线高度与宽度、纤维长度和宽度等因子,对不同抗风力的橡胶树进行比较,阐述了木材解剖特征与橡胶树抗风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5种不同橡胶品系之间木材部分组成分子存在明显差异;胶质纤维分布均匀和数量增加,有利于提高木材的韧性,增强抗风力;纤维长度与抗风力正相关;导管密度和抗风力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抗风力 木材解剖 木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割和排胶过度引起的死皮是一种特殊的局部衰老病害 被引量:25
4
作者 范思伟 杨少琼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15-22,共8页
静态地比较不同病情的巴西橡胶死皮树胶乳的抗氧化剂和总酚含量、组织蛋白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黄色体破裂指数、胶乳和树皮组织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根据这些变化.提出巴西橡胶树由于割胶强度过大和排胶过度导致的生理性死皮,本质上是... 静态地比较不同病情的巴西橡胶死皮树胶乳的抗氧化剂和总酚含量、组织蛋白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黄色体破裂指数、胶乳和树皮组织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根据这些变化.提出巴西橡胶树由于割胶强度过大和排胶过度导致的生理性死皮,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局部衰老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 橡胶树 乳管细胞 死皮 衰老 排胶过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习性植物光合诱导现象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潘秋红 朱靖杰 +1 位作者 蔡世英 胡耀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29-35,共7页
研究不同光习性植物(即阴生植物海芋、半阴生植物咖啡、阳生植物橡胶)在不同光通量密度(PFD)下,光合速率、光合诱导时间、迅变与缓变的动态变化,以及在极端PFD下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植物均有光诱导现象的发生;不同植物... 研究不同光习性植物(即阴生植物海芋、半阴生植物咖啡、阳生植物橡胶)在不同光通量密度(PFD)下,光合速率、光合诱导时间、迅变与缓变的动态变化,以及在极端PFD下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植物均有光诱导现象的发生;不同植物所要求最适的PFD值和最大光合速率(Amax)不同,海芋较低,橡胶较高,咖啡介于前二者中间;不同植物在最适PFD时,其光合诱导时间也不同,海芋最短,橡胶最长,咖啡较短;比较不同植物在最适PFD时,迅变时间占光合诱导时间的比值中,发现海芋比值较高(占31%),橡胶比值较低(占3.8%),咖啡处于前二者中间(占16.7%);比较不同植物对高PFD(1500μE·m ̄(-2)·s ̄(-1))、低PFD(20μE·m ̄(-2)·s ̄(-1))的效应中,发现海芋对低PFD较适应,对高PFD较敏感,橡胶却相反。上述结果说明海芋适应弱光,橡胶适于强光,这是不同光习性植物长期对环境适应的光合特征,海芋之所以适应弱光,除了具有低补偿点外,更重要是形成了在弱光下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捕获光能、有效进行光合作用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光习性 植物 光合诱导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树成熟胚囊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邱德勃 谢石文 孔维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10-16,共7页
橡胶树(HeveabrasiliensisMuel-Arg,)成熟胚囊的超微结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1)卵细胞具明显的极性,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大部分分布在最近合点端,珠孔端的2/3为大型液泡所占据。细胞壁不完全,其合点... 橡胶树(HeveabrasiliensisMuel-Arg,)成熟胚囊的超微结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1)卵细胞具明显的极性,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大部分分布在最近合点端,珠孔端的2/3为大型液泡所占据。细胞壁不完全,其合点端没有细胞壁,助细胞和中央细胞在这一区域也没有细胞壁;因此,卵细胞与中央细胞,卵细胞与助细胞,或助细胞与中央细胞之间,只有质膜作为分界。细胞器的大部分分布在细胞核周围细胞质中,其中质体,线粒体和核糖体的含量较多,但内质网不发达,高尔基体数量十分稀少,且质体发育程度低,只有少量片层。上述结构表明卵细胞的代谢作用是不活跃的。(2)助细胞的珠孔端壁发育形成明显的丝状器。细胞器十分丰富,内质网发达,且大部分的细胞器较集中的分布在靠近珠孔端的细胞质中,表明助细胞具有活跃的分泌功能。(3)中央细胞由于具大型的液泡,细胞质被挤压到细胞的四周,形成一薄层;两个极核位于靠近卵器的部位,以后它们将相互发生融合;细胞器比较丰富,同时含有较多量的淀粉粒和油滴;内质网,特别是位于与卵器靠近的边界区域中的切面上呈一些长形的,平行排列的成对膜层结构。由于共同无壁区域的存在,中央细胞和卵器在功能上有密切联系。(4)反足细胞的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胚囊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橡胶树果皮及种皮的发育 被引量:1
7
作者 罗丽娟 邱德勃 谢石文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7-14,共8页
描述巴西橡胶树果皮和种皮在各个不同发育时期的解剖结构。(1)授粉后约120d,果皮和种皮发育成熟。(2)果皮由子房壁发育形成。授粉30d后,果皮可区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三层结构。外果皮由表皮和表皮下7~8层绿色扁平细胞构... 描述巴西橡胶树果皮和种皮在各个不同发育时期的解剖结构。(1)授粉后约120d,果皮和种皮发育成熟。(2)果皮由子房壁发育形成。授粉30d后,果皮可区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三层结构。外果皮由表皮和表皮下7~8层绿色扁平细胞构成,中果皮由等径薄壁细胞构成,其上分布维管束及密集成群的初生乳管,内果皮由三层走向不同的长形细胞组成。授粉后60~70d,内果皮细胞开始木质化。果实成熟时,外中果皮革质而干燥,内果皮发育成为木化坚硬的果壳。(3)种皮由外种皮和内种皮构成。外珠被发育成薄膜状外种皮,部分表皮细胞含有色素,含色素的表皮细胞与不含色素的表皮细胞相间排列,形成外种皮上的花纹,表皮外壁有一蜡质层。内珠被发育成内种皮。授粉60d以后,内珠被细胞开始分化:内珠被外表皮细胞呈辐射状伸长并木质化,成为栅栏状厚壁组织,以后发育成坚硬的“种壳”,内珠被外表皮以内的组织发育成为疏松的薄壁组织,呈海绵状附在种壳内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果皮 种皮 解剖结构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割胶对胶乳硫醇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杨少琼 莫业勇 《热带作物研究》 1994年第4期7-11,共5页
初步研究了常规割胶对胶树茎干树皮中胶乳硫醇含量的影响。不割胶树的硫醇在树干上的垂直分布基本无差异。割胶引起割口上方和下方树干一定范围内硫醇含量降低,而这种影响主要在其下方,影响程度随与割口之间距离增大而减弱,割口处的... 初步研究了常规割胶对胶树茎干树皮中胶乳硫醇含量的影响。不割胶树的硫醇在树干上的垂直分布基本无差异。割胶引起割口上方和下方树干一定范围内硫醇含量降低,而这种影响主要在其下方,影响程度随与割口之间距离增大而减弱,割口处的硫醇为未受影响部位的60%。割胶后头lmin所排出的胶乳硫醇含量相当于3~30min收集胶乳的75%。静态和动态研究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割胶 胶乳硫醇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炉和碘在橡胶树乳管组织制片中的应用
9
作者 谭海燕 郝秉中 《热带作物研究》 1995年第2期17-18,共2页
橡胶树树皮标本用碘—碘化钾溶液处理后,可以直接切片,也可以按常规方法制成石蜡切片,乳管内含物呈褐色;在制片过程中应用微波炉,可以大大缩短制片时间.
关键词 橡胶树 乳管组织 微波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