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灯笼辣椒核心种质资源比较构建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刘子记 孙继华 +1 位作者 杨衍 曹振木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155-2160,共6页
核心种质的构建为种质资源的研究和有效利用提供了便利条件。以146份黄灯笼辣椒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基于10个性状表型数据,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方法无偏地预测基因型值,利用马氏距离计算种质间的遗传距离,分别采用2种取样方法(随机取... 核心种质的构建为种质资源的研究和有效利用提供了便利条件。以146份黄灯笼辣椒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基于10个性状表型数据,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方法无偏地预测基因型值,利用马氏距离计算种质间的遗传距离,分别采用2种取样方法(随机取样法和优先取样法),2种聚类方法(离差平方和法和类平均法),按照30%的抽样比率构建黄灯笼辣椒核心种质库。采用均值、方差、极差和变异系数4个指标评价不同取样方法和聚类方法构建核心种质库的优劣。试验结果表明,优先取样法优于随机取样法,类平均法优于离差平方和法。基于马氏距离、优先取样法、类平均法获取的43份黄灯笼椒核心资源能够代表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灯笼辣椒 基因型值 核心种质 取样方法 聚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椒核心种质资源比较构建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子记 曹振木 +1 位作者 朱婕 申龙斌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29,共9页
构建核心种质可大幅提高种质资源利用效率。以410份甜椒种质资源为材料,基于8个性状表型数据,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方法无偏地预测基因型值,利用马氏距离计算种质间遗传距离,分别采用两种聚类方法(最短距离法和类平均法)和两种取样方法... 构建核心种质可大幅提高种质资源利用效率。以410份甜椒种质资源为材料,基于8个性状表型数据,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方法无偏地预测基因型值,利用马氏距离计算种质间遗传距离,分别采用两种聚类方法(最短距离法和类平均法)和两种取样方法(随机取样法和偏离度取样法),按照25%抽样比率构建甜椒核心种质库。采用均值、方差、极差和变异系数4个指标评价不同取样和聚类构建核心种质库水平。结果表明,最短距离法能极显著增加性状方差和变异系数,明显优于类平均法;偏离度取样法优于随机取样法;基于马氏距离、最短距离法和偏离度取样方法获取的102份甜椒核心种质资源能代表原群体遗传多样性。该研究可为甜椒种质资源有利基因发掘和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椒 基因型值 聚类方法 取样方法 核心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黄皮西瓜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分析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现丽 党选民 +1 位作者 贺滉 詹园凤 《长江蔬菜》 2024年第18期35-41,共7页
为明确不同黄皮西瓜种质资源的性状特点与遗传多样性,筛选优异种质,对50份西瓜资源的20个数量性状及4个果实质量性状进行多样性、相关性、聚类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20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6.84%~42.57%,平均变异系数15.83%;遗... 为明确不同黄皮西瓜种质资源的性状特点与遗传多样性,筛选优异种质,对50份西瓜资源的20个数量性状及4个果实质量性状进行多样性、相关性、聚类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20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6.84%~42.57%,平均变异系数15.83%;遗传多样性指数1.87~2.06,平均1.95。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实中心糖、边糖含量均与播种至第1雌花开放天数呈显著正相关;果实质量与主蔓粗度、果皮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50份西瓜种质资源在欧氏距离为9.5处划分为3个类群。基于等权和加权关联度对50份资源进行评价,筛选出9份优良种质资源。综上,50份西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育种选择基础广,综合分析筛选出的XG0799、XG0823、XG0732等优良种质可作为育种基础材料,用于种质创制和品种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皮西瓜 种质资源 多样性 相关性 灰色关联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核心种质资源构建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2
4
作者 刘子记 牛玉 +2 位作者 朱婕 刘昭华 杨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1-37,共7页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方法构建的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核心种质资源的优劣,选择能代表原群体遗传多样性的核心种质,为苦瓜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对154份苦瓜种质的第1雌花节位、瓜纵径、瓜橫径、瓜...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方法构建的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核心种质资源的优劣,选择能代表原群体遗传多样性的核心种质,为苦瓜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对154份苦瓜种质的第1雌花节位、瓜纵径、瓜橫径、瓜肉厚和单瓜质量等5个性状的基因型值进行无偏预测;基于性状的基因型预测值,采用马氏距离计算苦瓜种质间的遗传距离;通过8种聚类方法和3种抽样方法,按照30%的抽样率构建苦瓜核心种质资源,评价不同聚类方法和抽样方法构建苦瓜核心种质的优劣。【结果】8种聚类方法构建的核心种质所有5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均高于原群体;最短距离法构建的苦瓜核心种质5个性状的方差和变异系数均高于原群体,明显优于其他7种聚类方法。优先抽样法和偏离度抽样法构建的核心种质的极差与原群体一致,但偏离度抽样法构建的苦瓜核心种质有3个性状的变异系数高于其他2种抽样法,表明偏离度抽样法略优于随机抽样法和优先抽样法;基于马氏距离、偏离度抽样法及最短距离法获得了46份苦瓜核心种质,其中,Y5、Y87、Y112和Y139为苦瓜骨干材料。【结论】基于马氏距离、偏离度抽样法及最短距离法获取的46份苦瓜核心资源能够代表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来源于印度及东南亚地区的苦瓜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苦瓜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与高效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核心种质 基因型值 抽样方法 聚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分子标记技术检测作物杂交种纯度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子记 曹振木 杨衍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8-52,共5页
随着作物基因组工程的快速发展,丰富的基因组序列为分子标记的开发和应用奠定了基础。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弥补和克服杂交种纯度形态学及同工酶鉴定中的许多缺陷和难题,为作物杂交种纯度鉴定提供一种准确、可靠、快速、方便的方法。本文综... 随着作物基因组工程的快速发展,丰富的基因组序列为分子标记的开发和应用奠定了基础。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弥补和克服杂交种纯度形态学及同工酶鉴定中的许多缺陷和难题,为作物杂交种纯度鉴定提供一种准确、可靠、快速、方便的方法。本文综述了几种常用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在作物杂交种纯度鉴定中的应用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度鉴定 分子标记 杂交种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纳香资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谢小丽 陈振夏 +2 位作者 庞玉新 官玲亮 郭开绵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12期2024-2029,共6页
艾纳香资源是开展艾纳香品种收集保存与选育、品质鉴定、遗传研究、生物活性研究和开发利用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艾纳香产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本文查阅了国内艾纳香资源的相关研究,同时探讨了艾纳香资源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需要重点... 艾纳香资源是开展艾纳香品种收集保存与选育、品质鉴定、遗传研究、生物活性研究和开发利用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艾纳香产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本文查阅了国内艾纳香资源的相关研究,同时探讨了艾纳香资源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提出建议,以供同行在进一步推动艾纳香资源研究与利用提供参考与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 资源 研究概况 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丽鸡血藤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李丽 李志英 +2 位作者 黄碧兰 李克烈 徐立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320-2325,共6页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广东、广西及海南3省的19个居群57份美丽鸡血藤种质及其易混淆的3份近似种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研究,旨在为美丽鸡血藤种质资源的鉴定、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8条ISSR引物在美丽鸡血...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广东、广西及海南3省的19个居群57份美丽鸡血藤种质及其易混淆的3份近似种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研究,旨在为美丽鸡血藤种质资源的鉴定、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8条ISSR引物在美丽鸡血藤基因组中扩增条带共91条,其中多样性条带76条,占84.4%;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Ⅰ)分别为0.258 3和0.396 0,这表明美丽鸡血藤种质的多样性丰富;群体遗传分化系数(Gst)和基因流(Nm)分别为0.651 5和0.267 5,这表明居群间遗传分化明显,基因流水平偏低: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美丽鸡血藤种质主要分为2大类,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并不具有明显的一致性.4个近似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235 2~0.416 2,其中以广东鸡血藤与美丽鸡血藤的亲缘关系最近,筛选出的4条ISSR引物能对这4个物种进行有效区分,可用于物种的鉴别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鸡血藤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I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8份杧果种质资源AFLP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罗海燕 应东山 +4 位作者 黄建峰 彭素娜 洪继旺 王明 陈业渊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130-2137,共8页
利用AFLP标记技术对78份杧果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9对AFLP引物共产生908个等位位点,平均每对引物产生100.89个等位位点,多态性带为794条,共产生42个特异性位点,能区分21份种质,单态带25条,缺失带17条,特异性条带比例为4.63%... 利用AFLP标记技术对78份杧果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9对AFLP引物共产生908个等位位点,平均每对引物产生100.89个等位位点,多态性带为794条,共产生42个特异性位点,能区分21份种质,单态带25条,缺失带17条,特异性条带比例为4.63%,多态性比例为87.44%。不同种质间的相似系数范围是0.603~0.913,平均相似系数为0.73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以遗传相似性系数0.726为阈值,供试的78份种质可分成5个类群。主成分分析结果将供试的78份种质可分成4个类群,通过空间距离更能直观地表现种质间关系远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 AFLP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分子标记检测作物杂交种纯度研究现状及比较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子记 曹振木 杨衍 《长江蔬菜》 2013年第12期10-15,共6页
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弥补和克服杂交种纯度形态学及同工酶鉴定中的许多缺陷和难题,为作物杂交种纯度鉴定提供一种准确、可靠、快速、方便的方法。通过综述几种常用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其在作物杂交种纯度鉴定中的应用现状,展望了... 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弥补和克服杂交种纯度形态学及同工酶鉴定中的许多缺陷和难题,为作物杂交种纯度鉴定提供一种准确、可靠、快速、方便的方法。通过综述几种常用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其在作物杂交种纯度鉴定中的应用现状,展望了分子标记检测技术在杂交种纯度检测乃至遗传育种、良种推广中的重要性,以期为研究分子标记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度鉴定 分子标记 杂交种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纳香油过敏性和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丹 付万进 +3 位作者 庞玉新 王晖 胡璇 聂昊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499-2502,共4页
艾纳香油来源于菊科植物艾纳香[Blumea balsamifera(L.)DC.]。本文考察外用艾纳香油过敏性和急性毒性,了解艾纳香油的用药安全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采用皮肤过敏性试验和急性毒性试验的常规方法进行。在过敏性实验中,以豚鼠为实... 艾纳香油来源于菊科植物艾纳香[Blumea balsamifera(L.)DC.]。本文考察外用艾纳香油过敏性和急性毒性,了解艾纳香油的用药安全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采用皮肤过敏性试验和急性毒性试验的常规方法进行。在过敏性实验中,以豚鼠为实验动物,外用艾纳香油于豚鼠完整皮肤上,观察动物过敏情况;在急性毒性实验中,以大鼠为实验动物,艾纳香油分别外用于大鼠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观察动物急性毒性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艾纳香油外用对豚鼠完整皮肤无致敏性,对大鼠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无急性毒性。因此,艾纳香油无致敏性和急性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油 皮肤 致敏性 急性毒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因型值的黄灯笼辣椒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子记 申龙斌 +1 位作者 杨衍 曹振木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45-1550,共6页
【目的】对黄灯笼辣椒核心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黄灯笼辣椒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以43份黄灯笼辣椒核心种质为材料,对其10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基于基因型值对性状间的相关性和种质间的亲缘关系进行分... 【目的】对黄灯笼辣椒核心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黄灯笼辣椒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以43份黄灯笼辣椒核心种质为材料,对其10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基于基因型值对性状间的相关性和种质间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43份黄灯笼辣椒核心种质的10个农艺性状表型值变化幅度较大,其极差值均明显高于平均值,尤其是株高、叶宽、果纵径、果肉厚表现最明显;10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以单果重最高,为0.43,叶柄长次之,为0.38;10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3.67~3.73,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与株幅、叶长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叶长与叶宽、叶宽与果横径及单果重与果柄长、果纵径、果横径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叶柄长与叶长、果纵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果纵径与果柄长呈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3份种质间遗传距离为1.84~12.14,其遗传差异较大;在标定距离为9.50时,43份黄灯笼辣椒核心种质可聚为8大类群,其中第1、3、5、6、7和8类群仅包括1份国内或国外的种质,这些种质与其他种质亲缘关系较远。【结论】供试黄灯笼辣椒核心种质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其中CCJ120、CCJ60、CCJ96、CCJ55、CCJ134和CCJ85等6份种质可用于育种亲本材料选择和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灯笼辣椒 基因型值 遗传多样性 相关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姜科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与开发利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袁媛 谢小丽 庞玉新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期4-8,共5页
为海南省姜科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采用野外调查、访问调查与查阅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初步确定海南岛姜科药用植物共有11属36种,介绍其在该地区的分布、生境、药用部位及主治功效,并对海南姜科药用... 为海南省姜科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采用野外调查、访问调查与查阅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初步确定海南岛姜科药用植物共有11属36种,介绍其在该地区的分布、生境、药用部位及主治功效,并对海南姜科药用植物的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开发利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资源 姜科 开发利用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斛F_1作图群体基因组DNA提取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潘宏兵 任羽 +1 位作者 杨光穗 尹俊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267-2271,共5页
选用PEX法、改良CTAB法、SDS法和尿素法对石斛F1作图群体基因组DNA提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前3种方法提取出DNA的A260/A280值在1.8~2.0之间,A260/A230值在2.0~2.2之间;最后种方法取出DNA的A260/A280值为2.75,A260/A230值为3.04;不同... 选用PEX法、改良CTAB法、SDS法和尿素法对石斛F1作图群体基因组DNA提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前3种方法提取出DNA的A260/A280值在1.8~2.0之间,A260/A230值在2.0~2.2之间;最后种方法取出DNA的A260/A280值为2.75,A260/A230值为3.04;不同方法提取出DNA得率为PEX法>改良CTAB法和>SDS法>尿素法。结论:PEX法提取DNA质量好、得率高以及用时短,最适用于石斛F1作图群体基因组DNA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 F1作图群体 DNA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策略构建辣椒核心种质的研究
14
作者 刘子记 申龙斌 +1 位作者 杨衍 曹振木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0期2567-2571,共5页
核心种质的构建为作物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便利条件。以420份辣椒(Capsicum annuum L.)种质为试材,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方法无偏地预测11个数量性状的基因型值,利用马氏距离计算种质间的遗传距离,分别采用3种聚类方法(中间距离法... 核心种质的构建为作物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便利条件。以420份辣椒(Capsicum annuum L.)种质为试材,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方法无偏地预测11个数量性状的基因型值,利用马氏距离计算种质间的遗传距离,分别采用3种聚类方法(中间距离法、类平均法和离差平方和法)、3种抽样方法(随机抽样法、优先抽样法和偏离度抽样法),按照25%的抽样比率构建辣椒核心种质库,采用均值、方差、极差和变异系数4个指标评价不同方法构建核心种质库的优劣。结果表明,类平均法优于中间距离法和离差平方和法,偏离度抽样法优于随机抽样法和优先抽样法。基于马氏距离、类平均法、偏离度抽样法获取的105份辣椒核心种质资源能够代表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为辣椒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Capsicum annuum L.) 基因型值 核心种质 抽样策略 聚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科研院所实验室现状及改善对策
15
作者 刘道银 赵茜薇 +4 位作者 任荔敏 杨昌彦 刘巧英 张雪琴 崔立新 《热带农业工程》 2015年第5期41-43,共3页
科研院所实验室是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的主体之一,实验室的高效运行可促进科研院所的快速发展。本文分析科研院所实验室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善对策,为科研院所实验室的高效、合理、科学运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科研院所 实验室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大力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王茂媛 赖富丽 +2 位作者 王建荣 晏小霞 王祝年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3-55,91,共4页
从牛大力(Millettia speciosa Champ.)茎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及与文献数据对照鉴定其结构为:4,2',4'-三羟基查耳酮(1)、高丽槐素(2)、4'-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3)、谷甾-5-烯-3,7-... 从牛大力(Millettia speciosa Champ.)茎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及与文献数据对照鉴定其结构为:4,2',4'-三羟基查耳酮(1)、高丽槐素(2)、4'-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3)、谷甾-5-烯-3,7-二醇(4)、β-谷甾醇(5)、豆甾醇(6)和β-胡萝卜苷(7)。其中化合物3和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大力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鸦胆子的药理作用和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7
作者 马青松 庞玉新 +4 位作者 杨全 王丹 范佐旺 王凯 吴红红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期137-140,共4页
鸦胆子是我国常用中药,具有良好的抗疟及抗肿瘤等活性,一直备受关注,很多科研工作者在其化学成分和抗肿瘤、抗菌、抗炎、抗氧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且对鸦胆子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也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了对鸦胆子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 鸦胆子是我国常用中药,具有良好的抗疟及抗肿瘤等活性,一直备受关注,很多科研工作者在其化学成分和抗肿瘤、抗菌、抗炎、抗氧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且对鸦胆子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也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了对鸦胆子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总结了鸦胆子药理作用和抗肿瘤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胆子 药理作用 抗肿瘤机制 鸦胆子油 苦木内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椒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分析 被引量:26
18
作者 刘子记 申龙斌 +1 位作者 杨衍 曹振木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9-202,共4页
以102份甜椒核心种质为研究材料,对8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且基于基因型效应值进行性状间的相关性和种质间的亲缘关系分析。8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4.60、4.60、4.59、4.57、4.60、4.58、4.58和4.53,表明甜椒核心种质... 以102份甜椒核心种质为研究材料,对8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且基于基因型效应值进行性状间的相关性和种质间的亲缘关系分析。8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4.60、4.60、4.59、4.57、4.60、4.58、4.58和4.53,表明甜椒核心种质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首花节位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8;果纵径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首花节位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7和0.23;果柄长与株高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20;果肉厚与果纵径、果横径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8和0.30;单果质量与果纵径、果横径、果肉厚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首花节位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7、0.67、0.53和0.20。不同种质间遗传距离变幅为1.51-10.41,表明这些核心材料间遗传差异较大。在聚类重新标定距离为16.5时,102份甜椒核心种质被分为27个类群,其中20个类群分别由1份种质材料组成,表明这20份种质与其余种质亲缘关系较远。该研究明确了不同甜椒种质间的亲缘关系,为甜椒核心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椒 基因型值 遗传多样性 相关性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实验法优化姜黄油及姜黄素提取工艺 被引量:8
19
作者 羊青 王茂媛 +3 位作者 晏小霞 王清隆 王建荣 王祝年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1-84,共4页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对姜黄中的挥发油和姜黄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以提取的挥发油体积和姜黄素的含量为考察指标,筛选出挥发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6.0h,料液比1∶20(g/mL),粉碎粒度80目;姜黄素的最佳...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对姜黄中的挥发油和姜黄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以提取的挥发油体积和姜黄素的含量为考察指标,筛选出挥发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6.0h,料液比1∶20(g/mL),粉碎粒度80目;姜黄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5%,提取时间1.5h/次,提取次数3次,粉碎粒度80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 挥发油 姜黄素 正交实验法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SR标记鉴定西瓜杂交种纯度的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子记 詹园凤 +2 位作者 朱婕 贺滉 党选民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714-1718,共5页
建立快速、准确、稳定的种子纯度检测技术是保证西瓜杂交种质量的有效措施。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小型西瓜‘美月’杂交种纯度进行鉴定。从均匀分布于不同西瓜染色体上的88对SSR引物中筛选出8对引物在‘美月’亲本间表现明显的多态性,分... 建立快速、准确、稳定的种子纯度检测技术是保证西瓜杂交种质量的有效措施。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小型西瓜‘美月’杂交种纯度进行鉴定。从均匀分布于不同西瓜染色体上的88对SSR引物中筛选出8对引物在‘美月’亲本间表现明显的多态性,分别位于第1、2、3、6、8、9、10染色体上,多态性比率为9.09%,多态性标记均为共显性标记。为了提高检测效率,结合多态性片段大小,同时对标记SSR48和SSR62进行扩增,可成功获得221 bp和131 bp的两组特异性条带,成功建立了双重PCR体系。为了提高鉴定结果的准确性,选用位于西瓜不同染色体上的4对共显性标记对‘美月’进行纯度检测,4对标记的检测结果高度一致,‘美月’杂交种纯度为99.44%。标记鉴定结果与田间表型鉴定结果比较分析表明,2种鉴定结果高度一致。研究结果可为西瓜杂交品种纯度快速检测和品种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西瓜 杂交种 双重PCR技术 纯度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