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45份杧果种质对细菌性黑斑病的抗性评价
1
作者 陈卓立 罗睿雄 +3 位作者 赵志常 余东 高爱平 张贺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59,共6页
杧果细菌性黑斑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mangiferaeindicae)是杧果生产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杧果的产量和商品价值。参考NY/T 3198—2018,采用室内离体叶片接种鉴定法,对农业农村部儋州杧果种质资源圃中来自不同国家的445份杧果种... 杧果细菌性黑斑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mangiferaeindicae)是杧果生产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杧果的产量和商品价值。参考NY/T 3198—2018,采用室内离体叶片接种鉴定法,对农业农村部儋州杧果种质资源圃中来自不同国家的445份杧果种质进行细菌性黑斑病的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445份种质中有54份高抗,159份抗病,175份中抗,51份感病和6份高感,未发现免疫种质。种质数量随病情指数呈正态分布,聚类分析将445份种质分为感病种质和抗病种质两类。本文初步摸清了供试杧果种质的细菌性黑斑病抗性,为杧果抗病育种种质资源筛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 种质 细菌性黑斑病 离体叶片接种 病情指数 高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新品种“宝岛蕉”的选育及关键栽培技术
2
作者 程世敏 赵明 +6 位作者 张欣 谢子四 苏祖祥 马源 谢艺贤 黄丽娜 魏守兴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7-82,共6页
“宝岛蕉”又称“新北蕉”,编号GCTCV-218,是台湾香蕉研究所从福建地方品种“北蕉”组培苗后代中选出的优良变异株系。2004年从台湾香蕉研究所引种至海南。经过研究团队多年“试种—优选”,获得商品性状优良、综合性状稳定、生育期较短... “宝岛蕉”又称“新北蕉”,编号GCTCV-218,是台湾香蕉研究所从福建地方品种“北蕉”组培苗后代中选出的优良变异株系。2004年从台湾香蕉研究所引种至海南。经过研究团队多年“试种—优选”,获得商品性状优良、综合性状稳定、生育期较短、抗病性较好的新品种“宝岛蕉”。宝岛蕉属中高杆型,假茎高度240~300 cm,假茎基周长80~90 cm;在海南、广东产区生育期330~360 d,在广西、云南、福建等产区生育期360~390 d;多年多点生产性试验表明,株产24~30 kg,平均每667 m^(2)产量3100~3600 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2.72%、可滴定酸含量0.41%、维生素C含量7.45 mg/100 g、可溶性糖含量20.95%、可食率68.52%,综合品质优良;田间高抗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引起的香蕉枯萎病。宝岛蕉于2012年通过海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琼认香蕉2012003),2021年通过全国热带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1010),目前每年种植面积超过3.33万hm^(2),已成为我国香蕉主栽品种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香蕉枯萎病 宝岛蕉 巴西蕉 抗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豆响应低温胁迫的差异表达蛋白分析
3
作者 唐军 王文强 +3 位作者 陈志坚 马向丽 毕玉芬 郭凤根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23,共12页
木豆为热带及部分亚热带地区重要的食饲兼用作物,南方低温会导致木豆的减产,开展木豆的耐寒性研究可为耐寒木豆新品种培育提供数据支撑。为探究不同耐寒性木豆的蛋白表达差异特性,本试验以耐低温的缅甸木豆(MD)和低温敏感型的琼中木豆(... 木豆为热带及部分亚热带地区重要的食饲兼用作物,南方低温会导致木豆的减产,开展木豆的耐寒性研究可为耐寒木豆新品种培育提供数据支撑。为探究不同耐寒性木豆的蛋白表达差异特性,本试验以耐低温的缅甸木豆(MD)和低温敏感型的琼中木豆(QZ)种质为材料,4℃低温胁迫96 h后,进行蛋白组测序和DIA分析,结果表明:MD和QZ材料中差异表达蛋白(DEPs)分别为56个和57个;GO分析发现DEPs主要涉及催化活性、结合、细胞过程和代谢过程等,MD中显著富集在氧化还原酶活性、应激反应、信号转导等功能,QZ中显著富集在水解酶活性、水解O-糖基化合物和蓝光光感受体活性等;KEGG分析显示,DEPs涉及代谢通路、次级代谢物生物合成等途径,在MD中显著富集在苯丙烷类生物合成、内质网蛋白加工过程和RNA聚合酶途径,而在QZ中显著富集在氨基糖和核糖代谢、植物昼夜节律和次级代谢物生物合成途径。大部分DEPs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叶绿体和细胞核中。蛋白组学分析表明,过氧化物酶是参与提高木豆耐寒能力的关键蛋白,氧化还原酶活性、应激反应、信号转导、苯丙烷类生物合成、内质网蛋白加工过程等生物学途径参与木豆响应低温胁迫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豆 低温胁迫 蛋白组学 差异表达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石斛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志晴 李亚梅 +1 位作者 李崇晖 尹俊梅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75-1183,共9页
秋石斛(Phalaenopsis-hybrid Dendrobium)花姿优美、花色丰富,是热区重要观赏植物,具有极高的产业价值。本研究以秋石斛杂交种迷你(Den.Yaya Victoria)、水蜜桃(Den.Swirl)、三亚阳光(Den.Sonia Hiasakul)原球茎和无菌苗幼嫩茎段为外植... 秋石斛(Phalaenopsis-hybrid Dendrobium)花姿优美、花色丰富,是热区重要观赏植物,具有极高的产业价值。本研究以秋石斛杂交种迷你(Den.Yaya Victoria)、水蜜桃(Den.Swirl)、三亚阳光(Den.Sonia Hiasakul)原球茎和无菌苗幼嫩茎段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不同品种秋石斛胚性愈伤诱导、不定芽分化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胚性愈伤组织诱导阶段,原球茎和生长2个月的幼苗茎段作为外植体诱导效果最佳,暗培养30 d即可获得胚性愈伤。3个品种的愈伤组织诱导最佳培养基是以MSD(MS+30 g/L葡萄糖+1 g/L花宝1号+8 g/L琼脂)为基本培养基,添加0.5 mg/L KT和0.2~0.5 mg/L 2,4-D。迷你、水蜜桃、三亚阳光的胚性愈伤诱导率最高分别为31.11%、22.78%和50%,其中迷你品种仅需15 d即可获得胚性愈伤。最佳胚性愈伤增殖培养基为MSD+0.5 mg/L IBA+0.5 mg/L KT,胚性愈伤状态保持良好且不发生分化,增殖倍数0.9。最佳分化培养基为1/2 MS+0.5 mg/L IBA+0.15 mg/L KT,在光照条件下,接种后的胚性愈伤组织能够快速诱导形成芽点,30 d内分化形成2~3片叶的幼苗,相同培养基中保持60 d能够自行生根获得完整再生苗。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30 g/L蔗糖+0.5 mg/L NAA+8 g/L琼脂,生根率为100%,平均生根数5条,根长约1.3 cm。本研究所使用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和分化培养基具有一定的广谱性,可为后续秋石斛胚再生途径及分子育种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石斛 茎段 胚性愈伤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育期黄金百香果果皮挥发性物质和游离氨基酸成分 被引量:6
5
作者 吴斌 黄东梅 +3 位作者 邢文婷 黄利雄 杨其军 宋顺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5,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发育期黄金百香果果皮挥发性成分和游离氨基酸成分的组成和动态变化规律,明确关键呈味氨基酸和特征差异挥发性成分,为黄金百香果果皮的芳香调控、产品开发及综合利用等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氨基酸分析仪和顶空固相微... 【目的】研究不同发育期黄金百香果果皮挥发性成分和游离氨基酸成分的组成和动态变化规律,明确关键呈味氨基酸和特征差异挥发性成分,为黄金百香果果皮的芳香调控、产品开发及综合利用等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氨基酸分析仪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HS-SPME-GC-MS),检测不同发育期(T1~T7)果皮中的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物质,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果皮中共检测出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FAA)15种。呈味氨基酸中的芳香类氨基酸含量最高,在T7时达到最大值(98.48 mg·hg^(-1)),占比为39.03%。OPLS-DA和滋味活度值(TAV)分析表明,胱氨酸为影响香气形成的关键呈味氨基酸。果皮中共检测出90种挥发性物质,T1~T6时期以醛类为主,T7时期以萜烯类为主。OPLS-DA和ROAV分析表明,特征差异挥发性成分有9种,其中T1~T5时期以1-辛烯-3-酮为主,其次为苯甲醛(T1~T4时期)和庚醛(T5时期),T6和T7时期以(E)-β-大马烯酮的贡献作用最大。【结论】胱氨酸是影响黄金百香果果皮香气形成的关键呈味氨基酸。黄金百香果果皮挥发性物质在不同发育期存在特异性,其中果皮着色期(T1~T5)以1-辛烯-3-酮为主,完全成熟期(T6和T7)以(E)-β-大马烯酮的贡献作用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百香果 发育期 果皮 游离氨基酸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的不同花色秋石斛中花青素差异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武美卿 廖易 +3 位作者 陆顺教 殷涵泰 余文刚 李崇晖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67-2178,共12页
为了深入研究不同花色秋石斛品种花青素合成途径的差异性,本研究利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蓝紫色、浅桃红色、红色、紫红色和深紫红色5个不同花色秋石斛品种的花青素苷组成和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供试秋石斛中共鉴定出38个代... 为了深入研究不同花色秋石斛品种花青素合成途径的差异性,本研究利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蓝紫色、浅桃红色、红色、紫红色和深紫红色5个不同花色秋石斛品种的花青素苷组成和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供试秋石斛中共鉴定出38个代谢产物,主要为矢车菊素(Cy)、芍药花素(Pn)、天竺葵素(Pg)、飞燕草素(Dp)和矮牵牛素(Pt)的糖苷及其酰基化衍生物。5个秋石斛品种中花青素苷组成和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代谢物差异分析表明,紫红色花中Cy和Dp型糖苷显著高于浅桃红色花(P<0.05);蓝紫色花的差异花青素中3种Dp型糖苷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颜色;仅筛选出1种Cy型糖苷在浅桃红色花中富集。绝大多数样品的Cy型糖苷含量最高,随着Cy和Dp及其衍生物含量增加,花色会加深并转向红紫色,推测Cy型糖苷使秋石斛偏向紫红色,而Dp糖苷赋予秋石斛蓝紫色调。基于以上结果推测秋石斛存在上述5种花青素苷的酰基化修饰途径,研究结果可为秋石斛花色形成机制和花色改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石斛 花色 代谢组 花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