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荔枝剪枝堆肥和蚯蚓粪作为巨大普里斯特氏菌载体的研究
1
作者
余小兰
李勤奋
+2 位作者
李光义
张俏燕
李晓亮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4-710,共7页
为探讨荔枝茎秆堆肥与蚯蚓粪替代草炭作为巨大普里斯特氏菌载体的可行性,以荔枝剪枝堆肥、蚯蚓粪和草炭为原料构建6种微生物载体(ST1、ST2、ST3、ST4、ST5、ST6,三者质量比分别为6∶2∶2、4∶2∶4、2∶2∶6、6∶3∶1、4∶3∶3、2∶3∶5)...
为探讨荔枝茎秆堆肥与蚯蚓粪替代草炭作为巨大普里斯特氏菌载体的可行性,以荔枝剪枝堆肥、蚯蚓粪和草炭为原料构建6种微生物载体(ST1、ST2、ST3、ST4、ST5、ST6,三者质量比分别为6∶2∶2、4∶2∶4、2∶2∶6、6∶3∶1、4∶3∶3、2∶3∶5),以草炭为对照,巨大普里斯特氏菌为目标微生物,动态监测载体中有效活菌数,获得适宜巨大普里斯特氏菌存活的载体;在此基础上,分别设置含水量20%、30%、40%,温度20、30、40、50℃和接种浓度10^(6)、10^(7)、10^(8)cfu·mL^(-1),动态监测载体中有效活菌数,优化载体含水量、温度和接种浓度。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载体中活菌数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其中ST2、ST5载体长期培养后活菌数高,且草炭添加量低,是适宜的巨大普里斯特氏菌载体。随着载体含水量、温度的升高,培养的60 d过程中ST2和ST5载体活菌数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30%含水量(ST22.46×10^(8)cfu·g^(-1)、ST51.81×10^(8)cfu·g^(-1))以及30℃(ST23.44×10^(8)cfu·g^(-1)、ST51.87×10^(8)cfu·g^(-1))、40℃(ST28.50×10^(7)cfu·g^(-1)、ST57.13×10^(7)cfu·g^(-1))温度下的活菌数最高。此外,各培养时期的载体活菌数均随着接种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培养60 d后,ST2、ST5载体活菌数分别达3.63×10^(8)、3.33×10^(8)cfu·g^(-1)。研究表明,载体ST2和ST5适宜代替草炭作为巨大普里斯特氏菌的载体,且在30%载体含水量、30~40℃温度和10^(8)cfu·mL^(-1)接种浓度下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剪枝堆肥
蚯蚓粪
载体
巨大普里斯特氏菌
有效活菌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辣椒疫病防控效果及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
9
2
作者
杜公福
黄永
+5 位作者
黄大野
倪征平
李晓亮
彭家丽
刘维侠
戚志强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14-1223,共10页
明确不同微生物菌剂对辣椒疫病的防效及其对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辣椒疫病的绿色防治技术的研发提供依据。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荧光假单胞杆菌(Pseudomo...
明确不同微生物菌剂对辣椒疫病的防效及其对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辣椒疫病的绿色防治技术的研发提供依据。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荧光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淡紫褐链霉菌(Streptomyces enissocaesllis)等6种微生物菌剂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研究这些微生物菌剂对辣椒疫病的防控效果及其对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A1(1×10^(8)CFU/g枯草芽孢杆菌微囊粒剂)、A2(1×10^(8)CFU/g哈茨木霉菌水分散粒剂)处理的防效最好,防治效果分别为85.58%和81.97%;A3(5×10^(8)CFU/g荧光假单胞杆菌颗粒剂)、A4(4×10^(9)CFU/g淡紫褐链霉菌NBF715粉剂)、A5(1×10^(10)CFU/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A6(3×10^(8)CFU/g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A7(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7.17%、49.12%、30.60%、39.86%、25.83%。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辣椒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在门水平上,不同微生物菌剂处理均提高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的占比,尤其是A1和A2处理显著提高了变形菌门、拟杆菌门的丰富度;在科水平上,微生物菌剂处理均提高了噬几丁质菌科(Chitinophagaceae)、类固醇杆菌科(Steroidobacteriaceae)和微球菌科(Micrococcaceaee)的丰富度,其中A1和A2处理的提高幅度均达显著差异。通过Venn图分析A1、A2、A7、A8(接种辣椒疫霉菌)处理和CK(清水)的辣椒根际土壤中细菌总OTU数量和特有细菌OTU数量,结果表明,A1、A2处理增加了辣椒根际土壤中细菌总OTU数量和特有的优势细菌数量,而A7处理降低了土壤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综上,A1和A2处理的辣椒疫病防治效果均达80%以上,而且增加了辣椒根际土壤中特有优势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增强了辣椒抵抗辣椒疫霉菌侵染的能力,可用于防治辣椒疫病。同时化学药剂多菌灵(A7)降低了土壤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使病原菌能够更加快速地入侵辣椒根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辣椒疫病
防控效果
土壤细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巨大普里斯特氏菌对不同黑叶白菜品种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余小兰
李勤奋
+3 位作者
李光义
邹雨坤
张俏燕
李晓亮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46-1454,共9页
【目的】明确巨大普里斯特氏菌对不同黑叶白菜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推动有益菌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海南当地主栽4个黑叶白菜品种为研究对象,设3个巨大普里斯特氏菌接种水平(3、6和9 kg/ha),以不接种为对照(CK),通过方差...
【目的】明确巨大普里斯特氏菌对不同黑叶白菜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推动有益菌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海南当地主栽4个黑叶白菜品种为研究对象,设3个巨大普里斯特氏菌接种水平(3、6和9 kg/ha),以不接种为对照(CK),通过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巨大普里斯特氏菌对黑叶白菜产量及硝酸盐、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巨大普里斯特氏菌接种量的增加,各品种黑叶白菜的硝酸盐含量均呈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最大降幅比CK降低72.50%;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C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最大增幅分别比CK增加79.13%和8.91%。8210号和A321的产量、甜脆331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甜脆331和甜脆326的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巨大普里斯特氏菌接种量的增加,整体上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与CK相比,最大增加幅度分别为28.08%、5.25%和19.60%;而8210号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A321的可溶性糖含量整体上呈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趋势,与CK相比,最大降低幅度分别为10.20%和10.42%。巨大普里斯特氏菌接种量和黑叶白菜品种2个因素在降低硝酸盐含量及提高游离氨基酸、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上具有极显著的交互效应(P<0.01);主成分分析发现,8210号和A321的最佳接种量为6 kg/ha,甜脆331和甜脆326的最佳接种量为3 kg/ha。【结论】接种巨大普里斯特氏菌在提高黑叶白菜产量的同时,能通过降低硝酸盐含量,提高游离氨基酸、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等途径改善其品质。此外,黑叶白菜品种显著影响巨大普里斯特氏菌在黑叶白菜产量和品质上的接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普里斯特氏菌
黑叶白菜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荔枝剪枝堆肥和蚯蚓粪作为巨大普里斯特氏菌载体的研究
1
作者
余小兰
李勤奋
李光义
张俏燕
李晓亮
机构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环境与植物保护
研究所
海南
儋州
热带
农业
生态系统国家
野外
科学
观测
研究站
国家
农业
环境
儋州
观测
实验站/国家
农业
绿色发展长期固定
观测
儋州
试验站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儋州菜田土壤海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出处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4-710,共7页
基金
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ZDKJ2021009)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QN313,421QN0916)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1630042022002,1630042022010)。
文摘
为探讨荔枝茎秆堆肥与蚯蚓粪替代草炭作为巨大普里斯特氏菌载体的可行性,以荔枝剪枝堆肥、蚯蚓粪和草炭为原料构建6种微生物载体(ST1、ST2、ST3、ST4、ST5、ST6,三者质量比分别为6∶2∶2、4∶2∶4、2∶2∶6、6∶3∶1、4∶3∶3、2∶3∶5),以草炭为对照,巨大普里斯特氏菌为目标微生物,动态监测载体中有效活菌数,获得适宜巨大普里斯特氏菌存活的载体;在此基础上,分别设置含水量20%、30%、40%,温度20、30、40、50℃和接种浓度10^(6)、10^(7)、10^(8)cfu·mL^(-1),动态监测载体中有效活菌数,优化载体含水量、温度和接种浓度。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载体中活菌数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其中ST2、ST5载体长期培养后活菌数高,且草炭添加量低,是适宜的巨大普里斯特氏菌载体。随着载体含水量、温度的升高,培养的60 d过程中ST2和ST5载体活菌数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30%含水量(ST22.46×10^(8)cfu·g^(-1)、ST51.81×10^(8)cfu·g^(-1))以及30℃(ST23.44×10^(8)cfu·g^(-1)、ST51.87×10^(8)cfu·g^(-1))、40℃(ST28.50×10^(7)cfu·g^(-1)、ST57.13×10^(7)cfu·g^(-1))温度下的活菌数最高。此外,各培养时期的载体活菌数均随着接种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培养60 d后,ST2、ST5载体活菌数分别达3.63×10^(8)、3.33×10^(8)cfu·g^(-1)。研究表明,载体ST2和ST5适宜代替草炭作为巨大普里斯特氏菌的载体,且在30%载体含水量、30~40℃温度和10^(8)cfu·mL^(-1)接种浓度下效果最佳。
关键词
荔枝剪枝堆肥
蚯蚓粪
载体
巨大普里斯特氏菌
有效活菌数
Keywords
lychee pruning compost
vermicompost
carrier
Priestia megaterium
viable count
分类号
S144 [农业科学—肥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辣椒疫病防控效果及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
9
2
作者
杜公福
黄永
黄大野
倪征平
李晓亮
彭家丽
刘维侠
戚志强
机构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儋州菜田土壤海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
研究
中心/国家生物农药工程技术
研究
中心
成都特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14-1223,共10页
基金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21QN319)
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21BGD011)。
文摘
明确不同微生物菌剂对辣椒疫病的防效及其对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辣椒疫病的绿色防治技术的研发提供依据。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荧光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淡紫褐链霉菌(Streptomyces enissocaesllis)等6种微生物菌剂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研究这些微生物菌剂对辣椒疫病的防控效果及其对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A1(1×10^(8)CFU/g枯草芽孢杆菌微囊粒剂)、A2(1×10^(8)CFU/g哈茨木霉菌水分散粒剂)处理的防效最好,防治效果分别为85.58%和81.97%;A3(5×10^(8)CFU/g荧光假单胞杆菌颗粒剂)、A4(4×10^(9)CFU/g淡紫褐链霉菌NBF715粉剂)、A5(1×10^(10)CFU/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A6(3×10^(8)CFU/g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A7(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7.17%、49.12%、30.60%、39.86%、25.83%。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辣椒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在门水平上,不同微生物菌剂处理均提高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的占比,尤其是A1和A2处理显著提高了变形菌门、拟杆菌门的丰富度;在科水平上,微生物菌剂处理均提高了噬几丁质菌科(Chitinophagaceae)、类固醇杆菌科(Steroidobacteriaceae)和微球菌科(Micrococcaceaee)的丰富度,其中A1和A2处理的提高幅度均达显著差异。通过Venn图分析A1、A2、A7、A8(接种辣椒疫霉菌)处理和CK(清水)的辣椒根际土壤中细菌总OTU数量和特有细菌OTU数量,结果表明,A1、A2处理增加了辣椒根际土壤中细菌总OTU数量和特有的优势细菌数量,而A7处理降低了土壤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综上,A1和A2处理的辣椒疫病防治效果均达80%以上,而且增加了辣椒根际土壤中特有优势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增强了辣椒抵抗辣椒疫霉菌侵染的能力,可用于防治辣椒疫病。同时化学药剂多菌灵(A7)降低了土壤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使病原菌能够更加快速地入侵辣椒根系。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辣椒疫病
防控效果
土壤细菌群落
Keywords
microbial agent
pepper blight
control effect
soil bacterial community
分类号
S436.418.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巨大普里斯特氏菌对不同黑叶白菜品种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余小兰
李勤奋
李光义
邹雨坤
张俏燕
李晓亮
机构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环境与植物保护
研究所
/
海南
儋州
热带
农业
生态系统国家
野外
科学
观测
研究站
/
农业
农村部热区高效
农业
绿色低碳重点实验室
海南省
热带
生态循环
农业
重点实验室
国家
农业
环境
儋州
观测
实验站/国家
农业
绿色发展长期固定
观测
儋州
试验站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儋州菜田土壤海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出处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46-1454,共9页
基金
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ZDYF2022XDNY212)
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ZDKJ2021009)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1630042022010,1630042022002)。
文摘
【目的】明确巨大普里斯特氏菌对不同黑叶白菜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推动有益菌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海南当地主栽4个黑叶白菜品种为研究对象,设3个巨大普里斯特氏菌接种水平(3、6和9 kg/ha),以不接种为对照(CK),通过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巨大普里斯特氏菌对黑叶白菜产量及硝酸盐、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巨大普里斯特氏菌接种量的增加,各品种黑叶白菜的硝酸盐含量均呈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最大降幅比CK降低72.50%;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C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最大增幅分别比CK增加79.13%和8.91%。8210号和A321的产量、甜脆331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甜脆331和甜脆326的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巨大普里斯特氏菌接种量的增加,整体上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与CK相比,最大增加幅度分别为28.08%、5.25%和19.60%;而8210号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A321的可溶性糖含量整体上呈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趋势,与CK相比,最大降低幅度分别为10.20%和10.42%。巨大普里斯特氏菌接种量和黑叶白菜品种2个因素在降低硝酸盐含量及提高游离氨基酸、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上具有极显著的交互效应(P<0.01);主成分分析发现,8210号和A321的最佳接种量为6 kg/ha,甜脆331和甜脆326的最佳接种量为3 kg/ha。【结论】接种巨大普里斯特氏菌在提高黑叶白菜产量的同时,能通过降低硝酸盐含量,提高游离氨基酸、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等途径改善其品质。此外,黑叶白菜品种显著影响巨大普里斯特氏菌在黑叶白菜产量和品质上的接种效应。
关键词
巨大普里斯特氏菌
黑叶白菜
产量
品质
Keywords
Priestia megaterium
black-leaf Chinese cabbage
yield
quality
分类号
S634.3 [农业科学—蔬菜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荔枝剪枝堆肥和蚯蚓粪作为巨大普里斯特氏菌载体的研究
余小兰
李勤奋
李光义
张俏燕
李晓亮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辣椒疫病防控效果及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杜公福
黄永
黄大野
倪征平
李晓亮
彭家丽
刘维侠
戚志强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巨大普里斯特氏菌对不同黑叶白菜品种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余小兰
李勤奋
李光义
邹雨坤
张俏燕
李晓亮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