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蕉钾素营养及其施用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8
1
作者 王丽霞 林妃 +4 位作者 苏璐 殷晓敏 刘永霞 王必尊 何应对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20期101-105,共5页
香蕉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重要的果树,钾肥是香蕉生长周期中需求量最大的养分元素。该文对国内外香蕉植株体内钾素功能及其相关的钾肥技术的应用研究方面进行了综述,为香蕉将来以钾为主要养分研究和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香蕉 钾素 利用效率 施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新品种“南天黄”在琼北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何应对 林妃 +7 位作者 王丽霞 殷晓敏 刘永霞 王必尊 苏璐 DING Zheli JING Tao HAN Lina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56,62,共5页
在海南省澄迈县香蕉产区开展抗香蕉枯萎病品种"南天黄"大田试验研究,测定果实性状变化、株产以及调查几种病害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该品种生育期362 d,从抽蕾后至采收,可溶性糖呈增加趋势,维生素C变化反之;通过增施钾肥,最高... 在海南省澄迈县香蕉产区开展抗香蕉枯萎病品种"南天黄"大田试验研究,测定果实性状变化、株产以及调查几种病害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该品种生育期362 d,从抽蕾后至采收,可溶性糖呈增加趋势,维生素C变化反之;通过增施钾肥,最高株产达24.19 kg,枯萎病发病率仅为0.8%,与对照品种"巴西蕉"差异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天黄” 香蕉 农艺性状 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不同香蕉抗病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及产量初步比较 被引量:9
3
作者 林妃 孙佩光 +6 位作者 丁哲利 何应对 李敬阳 王丽霞 黄东梅 唐粉玲 王必尊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328-2332,共5页
香蕉枯萎病是引起香蕉产业全球毁灭性的病害,目前尚未有有效、彻底的根治方法,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枯萎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本研究对3个香蕉抗病新品种(系)进行比较试验,调查了其生物学特性、农艺性状、产量及发病率。结果表明,‘南天黄... 香蕉枯萎病是引起香蕉产业全球毁灭性的病害,目前尚未有有效、彻底的根治方法,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枯萎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本研究对3个香蕉抗病新品种(系)进行比较试验,调查了其生物学特性、农艺性状、产量及发病率。结果表明,‘南天黄’和‘桂抗2号’之间差异不显著,与‘中蕉9号’差异显著。‘南天黄’的生育期最短为383 d、‘桂抗2号’为393 d、‘中蕉9号’生育期最长,达447 d;‘南天黄’和‘桂抗2号’的农艺性状差异不显著,株型较矮,平均假茎高度分别为285 cm和298 cm,‘中蕉9号’假茎高平均为340 cm;‘南天黄’和‘桂抗2号’的果指数为21个左右,果型类似‘巴西蕉’且大小适中,‘中蕉9号’果指数为16个,果型直、大;‘中蕉9号’产量最高,平均单穗重24.9 kg,‘南天黄’株单穗重接近‘桂抗2号’,分别为23.5 kg和23.2 kg;试验中,‘南天黄’没有发病,发病率为0,‘桂抗2号’发病率为0.6%,‘中蕉9号’发病率为4.7%。综上所述,‘南天黄’和‘桂抗2号’更适合作为抗病品种(系),可进一步展开大面积示范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抗病品种 农艺性状 产量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接法对油梨苗根系形态特征和各部位营养元素含量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丽霞 苏璐 +4 位作者 殷晓敏 林妃 刘永霞 王必尊 何应对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1-74,78,共5页
以"杜克7"(Duke7)为砧木,"哈斯"(Hass)为接穗,研究采用切接法对油梨种苗嫁接后,根系形态以及各部位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从油梨苗整体生长性状分析,嫁接苗长势相对较缓慢,其株高与茎粗比实生苗分别降低了8... 以"杜克7"(Duke7)为砧木,"哈斯"(Hass)为接穗,研究采用切接法对油梨种苗嫁接后,根系形态以及各部位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从油梨苗整体生长性状分析,嫁接苗长势相对较缓慢,其株高与茎粗比实生苗分别降低了8.4%和4.8%,然而嫁接苗的根冠比高于实生苗,增加10.6%。从油梨苗根系形态特征指标,嫁接苗根系的总根长、总根投影面积、总根表面积、根系直径、总根尖数及交叉数等生长指标均明显高于实生苗,分别比实生苗增加15.7%、21.0%、8.7%、85.6%、21.1%、23.7%。油梨苗各部位营养元素含量的分布表明,嫁接苗各主要器官对N、P、K的吸收能力增强,对Cu、Zn、Fe的吸收减少,Ca、Mg、Mn元素在嫁接苗和实生苗易于吸收和转运。说明切接法在油梨种苗生产上是一种适合的繁育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梨苗 嫁接法 根系形态 生长势 营养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