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海南万宁槟榔黄叶病毒病发生情况和症状分析
被引量:
4
1
作者
牛晓庆
林兆威
+3 位作者
杨德洁
孟秀利
唐庆华
宋薇薇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073-3078,共6页
为查明海南省万宁市由槟榔隐症病毒1(Areca palm velarivirus 1, APV1)引起的槟榔黄叶病毒病发生情况,2020年9—11月,对该市13个乡镇(区)的黄化槟榔园进行调查、采样,共采集槟榔叶片1454份。利用RT-PCR技术对所采集样品进行了APV1检测,...
为查明海南省万宁市由槟榔隐症病毒1(Areca palm velarivirus 1, APV1)引起的槟榔黄叶病毒病发生情况,2020年9—11月,对该市13个乡镇(区)的黄化槟榔园进行调查、采样,共采集槟榔叶片1454份。利用RT-PCR技术对所采集样品进行了APV1检测,并对携带病毒的槟榔叶片症状进行归类整理。结果显示,由APV1引起的槟榔病毒病发生普遍,最低检出率为75%,最高检出率最达100%;进一步研究发现,感染APV1的槟榔叶片症状主要有6种类型。本研究结果可为万宁市槟榔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槟榔长线形病毒
调查
症状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槟榔隐症病毒1型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
3
2
作者
林兆威
牛晓庆
+3 位作者
唐庆华
宋薇薇
孟秀利
覃伟权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087-3092,共6页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精准且能定量分析槟榔隐症病毒1型(Areca palm velarivirus 1,APV1)的检测方法。本研究参照GenBank中已登录的APV1全基因组序列,在p21蛋白基因保守区域和p60蛋白基因保守区域之间设计1对特异性RT-PCR引物,并构建阳性...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精准且能定量分析槟榔隐症病毒1型(Areca palm velarivirus 1,APV1)的检测方法。本研究参照GenBank中已登录的APV1全基因组序列,在p21蛋白基因保守区域和p60蛋白基因保守区域之间设计1对特异性RT-PCR引物,并构建阳性重组质粒;在p60蛋白基因保守区域部分设计荧光定量PCR特异性引物和TaqMan-MGB探针,利用阳性重组质粒,构建标准曲线,并对该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稳定性及其应用效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对阳性质粒标准品检测的敏感性达3.0×10^(1)copies/μL级别,是常规RT-PCR敏感性的100倍;标准曲线显示,Ct值与拷贝数的对数呈线性关系,其标准曲线方程为y=-3.2748x+42.957,扩增效率为102%,相关系数R^(2)为0.9992;该方法对APV1的检测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其他槟榔病原物及内生菌不会对本方法产生非特异性干扰;批内与批间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APV1的检测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利用该方法对海南万宁、琼海、定安、文昌等4个市(县)采集的181份疑似样品进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1.95%、86.95%、89.65%、73.68%,其阳性的病毒拷贝数最高达1.59×10^(7)copies/μL,表明海南部分地区APV1病毒载量较高、流行情况比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槟榔隐症病毒1型
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槟榔根腐病菌拮抗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3
作者
刘双龙
杨德洁
+2 位作者
牛晓庆
杨福孙
覃伟权
《热带生物学报》
2022年第3期235-242,共8页
为获得对槟榔根腐病菌具有生防作用的菌株,以发病槟榔园健康植株根及根部土为材料,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对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和奇异根串珠霉菌(Thielaviopsis paradoxa)3种槟榔根腐病菌...
为获得对槟榔根腐病菌具有生防作用的菌株,以发病槟榔园健康植株根及根部土为材料,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对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和奇异根串珠霉菌(Thielaviopsis paradoxa)3种槟榔根腐病菌的拮抗菌株进行筛选。从分离到的247株细菌中,获得了1株对尖孢镰刀菌、可可毛色二孢菌和奇异根串珠霉菌拮抗效果好且稳定性高的菌株brj-21,抑菌率分别为68%、73.66%和74.33%。经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碱基序列分析,brj-21被鉴定为粪产碱菌(Alcaligenes faecalis)。采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对拮抗菌(brj-21)的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酵母浸粉2.5 g、葡萄糖1 g、七水合硫酸镁0.4 g、水100 mL。室内实验结果表明,菌株brj-21对由可可毛色二孢菌引起的槟榔根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潜在的生防菌株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根腐病菌
拮抗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可可毛色二孢拮抗菌的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
3
4
作者
刘双龙
杨德洁
+2 位作者
牛晓庆
杨福孙
覃伟权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186-2195,共10页
【目的】筛选对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为由可可毛色二孢菌引起的槟榔根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菌种资源及指导。【方法】以海南发病槟榔园健康槟榔根组织及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匀浆法和...
【目的】筛选对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为由可可毛色二孢菌引起的槟榔根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菌种资源及指导。【方法】以海南发病槟榔园健康槟榔根组织及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匀浆法和平板稀释梯度培养法分别分离槟榔根内生细菌及根际土壤中的细菌,应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可可毛色二孢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通过平板对峙法测定拮抗菌株菌液对3种槟榔根部病害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奇异根串珠霉菌(Thielaviopsis paradoxa)和可可毛色二孢菌的抑制作用;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 DNA序列分析对拮抗菌株进行鉴定;采用盆栽试验初步验证拮抗菌株对由可可毛色二孢菌引起的槟榔根腐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单因素变化试验等筛选拮抗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结果】经平板对峙法筛选出5株拮抗作用较强的菌株,其中菌株wrj-2-5的抑菌率最高,为74.07%;菌株wrj-2-5菌液对可可毛色二孢菌、尖刀镰刀菌和奇异根串珠霉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均在70.00%以上。综合菌株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分析结果,将菌株wrj-2-5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wrj-2-5对可可毛色二孢菌引起的槟榔根腐病具有较好的防病作用,对照组发病率为60.00%,试验组长势正常未发病。拮抗菌wrj-2-5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酵母浸粉1.5 g、葡萄糖1.5 g、MgSO_(4)·7H_(2)O 0.2 g、水100 mL;最佳发酵条件为转速240 r/min、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36 h、初始培养基pH 6、初始接种量8%。【结论】菌株wrj-2-5为铜绿假单胞菌,其对可可毛色二孢菌、尖孢镰刀菌和奇异根串珠霉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由可可毛色二孢菌引起的槟榔根腐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研制槟榔根腐病生防菌剂的候选菌株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毛色二孢菌
拮抗细菌
鉴定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南万宁槟榔黄叶病毒病发生情况和症状分析
被引量:
4
1
作者
牛晓庆
林兆威
杨德洁
孟秀利
唐庆华
宋薇薇
机构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海南省院士创新平台/海南省槟榔产业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073-3078,共6页
基金
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No.zdkj201817)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No.1630152017016)
海南省院士创新平台资金。
文摘
为查明海南省万宁市由槟榔隐症病毒1(Areca palm velarivirus 1, APV1)引起的槟榔黄叶病毒病发生情况,2020年9—11月,对该市13个乡镇(区)的黄化槟榔园进行调查、采样,共采集槟榔叶片1454份。利用RT-PCR技术对所采集样品进行了APV1检测,并对携带病毒的槟榔叶片症状进行归类整理。结果显示,由APV1引起的槟榔病毒病发生普遍,最低检出率为75%,最高检出率最达100%;进一步研究发现,感染APV1的槟榔叶片症状主要有6种类型。本研究结果可为万宁市槟榔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控提供依据。
关键词
槟榔
槟榔长线形病毒
调查
症状识别
Keywords
Areca catechu L.
Areca palm velarivirus 1
investigation
symptom identification
分类号
S435.67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槟榔隐症病毒1型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
3
2
作者
林兆威
牛晓庆
唐庆华
宋薇薇
孟秀利
覃伟权
机构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海南省院士创新平台/海南省槟榔产业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087-3092,共6页
基金
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No.zdkj2018017)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No.1630152017016
+1 种基金
No.1630152017018)
海南省院士创新平台资金。
文摘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精准且能定量分析槟榔隐症病毒1型(Areca palm velarivirus 1,APV1)的检测方法。本研究参照GenBank中已登录的APV1全基因组序列,在p21蛋白基因保守区域和p60蛋白基因保守区域之间设计1对特异性RT-PCR引物,并构建阳性重组质粒;在p60蛋白基因保守区域部分设计荧光定量PCR特异性引物和TaqMan-MGB探针,利用阳性重组质粒,构建标准曲线,并对该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稳定性及其应用效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对阳性质粒标准品检测的敏感性达3.0×10^(1)copies/μL级别,是常规RT-PCR敏感性的100倍;标准曲线显示,Ct值与拷贝数的对数呈线性关系,其标准曲线方程为y=-3.2748x+42.957,扩增效率为102%,相关系数R^(2)为0.9992;该方法对APV1的检测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其他槟榔病原物及内生菌不会对本方法产生非特异性干扰;批内与批间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APV1的检测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利用该方法对海南万宁、琼海、定安、文昌等4个市(县)采集的181份疑似样品进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1.95%、86.95%、89.65%、73.68%,其阳性的病毒拷贝数最高达1.59×10^(7)copies/μL,表明海南部分地区APV1病毒载量较高、流行情况比较严重。
关键词
槟榔
槟榔隐症病毒1型
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
Keywords
areca
Areca palm velarivirus 1
TaqMan RT-qPCR
分类号
S763.7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槟榔根腐病菌拮抗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3
作者
刘双龙
杨德洁
牛晓庆
杨福孙
覃伟权
机构
海南
大学
热带
作物
学院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海南省院士创新平台/海南省槟榔产业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热带生物学报》
2022年第3期235-242,共8页
基金
海南省院士创新平台资金
海南省棕榈类(槟榔)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高效栽培技术岗位资助(HNARS-1-G3)。
文摘
为获得对槟榔根腐病菌具有生防作用的菌株,以发病槟榔园健康植株根及根部土为材料,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对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和奇异根串珠霉菌(Thielaviopsis paradoxa)3种槟榔根腐病菌的拮抗菌株进行筛选。从分离到的247株细菌中,获得了1株对尖孢镰刀菌、可可毛色二孢菌和奇异根串珠霉菌拮抗效果好且稳定性高的菌株brj-21,抑菌率分别为68%、73.66%和74.33%。经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碱基序列分析,brj-21被鉴定为粪产碱菌(Alcaligenes faecalis)。采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对拮抗菌(brj-21)的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酵母浸粉2.5 g、葡萄糖1 g、七水合硫酸镁0.4 g、水100 mL。室内实验结果表明,菌株brj-21对由可可毛色二孢菌引起的槟榔根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潜在的生防菌株开发利用。
关键词
槟榔
根腐病菌
拮抗菌
生物防治
Keywords
Areca catechu L.
root rot fungus
antagonistic bacteria
biocontrol
分类号
S792.91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S432.4 [农业科学—植物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可可毛色二孢拮抗菌的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
3
4
作者
刘双龙
杨德洁
牛晓庆
杨福孙
覃伟权
机构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海南省院士创新平台/海南省槟榔产业工程研究中心
海南
大学
热带
作物
学院
出处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186-2195,共10页
基金
海南省院士创新平台资金项目(琼科[2019]251号)。
文摘
【目的】筛选对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为由可可毛色二孢菌引起的槟榔根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菌种资源及指导。【方法】以海南发病槟榔园健康槟榔根组织及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匀浆法和平板稀释梯度培养法分别分离槟榔根内生细菌及根际土壤中的细菌,应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可可毛色二孢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通过平板对峙法测定拮抗菌株菌液对3种槟榔根部病害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奇异根串珠霉菌(Thielaviopsis paradoxa)和可可毛色二孢菌的抑制作用;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 DNA序列分析对拮抗菌株进行鉴定;采用盆栽试验初步验证拮抗菌株对由可可毛色二孢菌引起的槟榔根腐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单因素变化试验等筛选拮抗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结果】经平板对峙法筛选出5株拮抗作用较强的菌株,其中菌株wrj-2-5的抑菌率最高,为74.07%;菌株wrj-2-5菌液对可可毛色二孢菌、尖刀镰刀菌和奇异根串珠霉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均在70.00%以上。综合菌株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分析结果,将菌株wrj-2-5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wrj-2-5对可可毛色二孢菌引起的槟榔根腐病具有较好的防病作用,对照组发病率为60.00%,试验组长势正常未发病。拮抗菌wrj-2-5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酵母浸粉1.5 g、葡萄糖1.5 g、MgSO_(4)·7H_(2)O 0.2 g、水100 mL;最佳发酵条件为转速240 r/min、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36 h、初始培养基pH 6、初始接种量8%。【结论】菌株wrj-2-5为铜绿假单胞菌,其对可可毛色二孢菌、尖孢镰刀菌和奇异根串珠霉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由可可毛色二孢菌引起的槟榔根腐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研制槟榔根腐病生防菌剂的候选菌株资源。
关键词
可可毛色二孢菌
拮抗细菌
鉴定
生物防治
Keywords
Lasiodiplodia theobromae
antagonistic bacteria
identification
biocontrol
分类号
S436.68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Q939.95 [生物学—微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海南万宁槟榔黄叶病毒病发生情况和症状分析
牛晓庆
林兆威
杨德洁
孟秀利
唐庆华
宋薇薇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槟榔隐症病毒1型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林兆威
牛晓庆
唐庆华
宋薇薇
孟秀利
覃伟权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槟榔根腐病菌拮抗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刘双龙
杨德洁
牛晓庆
杨福孙
覃伟权
《热带生物学报》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可可毛色二孢拮抗菌的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刘双龙
杨德洁
牛晓庆
杨福孙
覃伟权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