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坡地滴灌顺逆坡双向布置毛管出水规律研究
1
作者 刘少东 汪春 衣淑娟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3-40,共8页
滴灌能够高效利用水资源,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在不同坡度地形条件下,沿坡布置的滴灌毛管滴孔受高程变化影响,出水规律与平地滴灌存在明显差异。选择地面坡度、顺坡管长和逆坡管长为试验因素,分别设定为3个水平、5个水平和5个水平进行... 滴灌能够高效利用水资源,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在不同坡度地形条件下,沿坡布置的滴灌毛管滴孔受高程变化影响,出水规律与平地滴灌存在明显差异。选择地面坡度、顺坡管长和逆坡管长为试验因素,分别设定为3个水平、5个水平和5个水平进行全因素试验,测定毛管滴孔出水量并分析计算各组合的灌水均匀度。结果表明,上述因素均对毛管灌水均匀度有明显影响,其中顺坡管长影响最为显著。逆坡管较短的顺逆坡双向布置毛管更适应有坡地形,随坡度增加灌水均匀度逐渐提高;顺坡管越短,灌水均匀度越高,实践中应根据坡度选择适宜的顺坡管长;对于不同长度的顺坡管,逆坡管存在最佳长度,低于或高于该值均会降低灌水均匀度。从各组合滴孔出水量分布规律来看,毛管入水口处出水量最高,随顺坡管长减短毛管出水量峰值降低而低值提高,出水量趋于均匀;地形坡度会对顺坡管内水流产生压力补偿,坡度足够大时会使顺坡管出水量最低点向入水口处前移;逆坡管的设置会降低毛管各滴孔出水量,入水口近端滴孔下降较多,末端下降较少,在一定长度范围内,逆坡管越长该现象越明显,但超过一定长度后逆坡管末端会出现出水量陡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坡地 双向布管 灌水均匀度 出水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氧灌溉技术研究现状与智能化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温昊阳 于珍珍 +3 位作者 汪春 张冬梅 王宏轩 邹华芬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74,共8页
增氧灌溉技术在改善土壤环境和提高作物产量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是未来绿色农业、循环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为此,总结了不同土壤增氧方式及设备的发展现状,系统论述了增氧灌溉技术目前的应用现状,深入分析了增氧灌溉技术在... 增氧灌溉技术在改善土壤环境和提高作物产量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是未来绿色农业、循环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为此,总结了不同土壤增氧方式及设备的发展现状,系统论述了增氧灌溉技术目前的应用现状,深入分析了增氧灌溉技术在改善土壤环境及作物生长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多元化增氧灌溉技术与智能化精准增氧技术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最后,提出未来应着重于研究多元化增氧灌溉技术的发展、提高增氧灌溉技术生产效率及建立田间智能化增氧调控系统,以此作为未来增氧灌溉技术发展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氧灌溉 技术体系 多元化发展 智能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液肥播种机的设计 被引量:3
3
作者 余兵兵 汪春 +3 位作者 李海亮 于珍珍 李海源 张欣悦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3-117,共5页
通过分析传统播种机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在满足播种农艺要求的情况下,以玉米为主要试验对象,创新设计出一种新型玉米液肥播种机。利用液态肥替代传统的颗粒肥,可以解决颗粒肥使用过程环境污染及土地板结等问题。通过对该播种机的排... 通过分析传统播种机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在满足播种农艺要求的情况下,以玉米为主要试验对象,创新设计出一种新型玉米液肥播种机。利用液态肥替代传统的颗粒肥,可以解决颗粒肥使用过程环境污染及土地板结等问题。通过对该播种机的排种器、开沟器、镇压轮及液态施肥装置的优化设计,可实现播种施肥一体化,并使用液态肥进行施肥。田间试验表明:玉米液态播种机结构合理,可以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机 液态肥 播种施肥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大豆套种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设计 被引量:11
4
作者 于珍珍 孙海天 +2 位作者 王宏轩 李海亮 汪春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3-116,179,共5页
玉米大豆套种有利于玉米与大豆之间和谐共生及充分利用养分和水分资源,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可提高系统产量和土地的当量比率。为了探寻玉米大豆套种模式下的水肥一体化的最佳模式,为玉米大豆套种的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指导,对水肥一... 玉米大豆套种有利于玉米与大豆之间和谐共生及充分利用养分和水分资源,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可提高系统产量和土地的当量比率。为了探寻玉米大豆套种模式下的水肥一体化的最佳模式,为玉米大豆套种的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指导,对水肥一体化系统关键部件进行了设计、选型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适宜的水肥一体化灌溉方式,确定合理的套种比例,有利于发挥套种的群体产出能力和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套种 滴灌 水肥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质浮岛智能种养一体机的设计与试验
5
作者 董其昌 马国庆 +5 位作者 张皓尘 于珍珍 王宏轩 李海亮 孙海天 汪春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8-174,共7页
基于有机质浮岛水面复合种养生产模式,结合农业生产所需农艺要求和河蟹养殖要求,设计制造了一种有机质浮岛智能种养一体机。为提高该机械的投饲精准度,以现有机械为基础进行正交试验,选取甩盘电机转速、投饲高度和挡板开合角度为影响因... 基于有机质浮岛水面复合种养生产模式,结合农业生产所需农艺要求和河蟹养殖要求,设计制造了一种有机质浮岛智能种养一体机。为提高该机械的投饲精准度,以现有机械为基础进行正交试验,选取甩盘电机转速、投饲高度和挡板开合角度为影响因素,投饲准确度为评价指标,设计三因素五水平正交旋转试验对投饲参数进行优化处理。结果表明:当电机转速为1220r/min、投饲高度为4.8cm、挡板开合角度为114.3°时,投饲精准度最优,并通过室外试验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机械 撒播 种养结合模式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增氧技术对玉米产量和根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邹华芬 汪汇源 +2 位作者 于珍珍 王宏轩 李海亮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1-146,152,共7页
为了揭示灌溉、施肥和增氧三者耦合作用对玉米产量及根系生长的影响,以鲜食玉米“晶甜3号”为研究对象,选取灌溉量、液肥量、增氧量为影响因素,以玉米“晶甜3号”的产量及根系生长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玉米产量影响... 为了揭示灌溉、施肥和增氧三者耦合作用对玉米产量及根系生长的影响,以鲜食玉米“晶甜3号”为研究对象,选取灌溉量、液肥量、增氧量为影响因素,以玉米“晶甜3号”的产量及根系生长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玉米产量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灌溉量、增氧量和液肥量,对根干重影响大小顺序为增氧量、灌溉量和液肥量。运用Design-Exper10.0对数据完成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组合:当灌溉量为3600m^(3)/hm^(2)、液肥量为650kg/hm^(2)、增氧量为2000m^(3)/hm^(2)时,理论的玉米产量为9987kg/hm^(2),根干重为30.25g。试验结果与优化结果相符,满足玉米农艺性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产量 根系生长 渗灌 水肥气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质浮岛智能增氧系统的搭建与试验
7
作者 董其昌 王宏轩 +6 位作者 于珍珍 马国庆 张皓尘 汪汇源 汪春 李海亮 孙海天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6-171,共6页
针对有机质浮岛水面复合种养模式增氧效果的比较,设计并制造了一种有机质浮岛智能增氧系统。为探究在日常增氧需求时不同增氧方式对该模式池塘溶氧调控的影响,应用3种不同增氧方式进行增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种增氧方式均对池塘水体溶... 针对有机质浮岛水面复合种养模式增氧效果的比较,设计并制造了一种有机质浮岛智能增氧系统。为探究在日常增氧需求时不同增氧方式对该模式池塘溶氧调控的影响,应用3种不同增氧方式进行增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种增氧方式均对池塘水体溶氧量有积极作用,由于浮岛固有的消浪作用导致耕水机和叶轮式增氧机扰动水体能力降低,从增氧效果来看,有机质浮岛增氧系统>叶轮式>耕水机。通过对不同增氧方式的综合对比,旨在为浮岛生产中增氧方式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增氧机械 有机质浮岛 溶解氧 种养结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