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 加强种子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被引量:21
- 1
-
-
作者
杜晓伟
周泽宇
胡从九
詹儒林
张力科
-
机构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
出处
《中国种业》
2019年第4期1-5,共5页
-
文摘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在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种业发展的质量高低,事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局。科学完善的种子质量标准体系,是实现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十九大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加强种子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以新发展理念为视角,全面梳理分析了当前我国种子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建议。
-
关键词
种业
质量标准
新发展理念
-
分类号
F324.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棕榈科植物的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被引量:10
- 2
-
-
作者
罗文扬
罗萍
刘东明
伍有声
董祖林
吴桂昌
-
机构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中山棕榈公司
-
出处
《安徽农学通报》
2006年第12期124-127,96,共5页
-
文摘
本文根据10多年来对棕榈科植物虫害的调查与防治经验,提出了虫害防治的综合措施。
-
关键词
棕榈科植物
虫害
防治
-
Keywords
Insect pests
Prevention
Control
Palms
-
分类号
S43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贝叶棕及其繁殖栽培技术
被引量:1
- 3
-
-
作者
罗文扬
胡建湘
韩骅
-
机构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
-
出处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6-67,共2页
-
文摘
贝叶棕(Corypha Umbraculifea Linn)是棕榈科贝叶棕属的一种常绿乔木,原产亚洲热带的印度、斯里兰卡等地,树干高大、雄伟,树干笔直,浑圆,没有枝桠,树冠像一把巨伞,叶片像手掌一样散开,给人一种庄重、充满活力的感觉,是热带地区绿化环境和极具佛教文化神秘色彩的优良树种。
-
关键词
繁殖栽培技术
贝叶棕
热带地区
常绿乔木
斯里兰卡
优良树种
佛教文化
绿化环境
-
分类号
S792.91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贝叶棕生物学特性及繁殖栽培技术
被引量:2
- 4
-
-
作者
罗文扬
胡建湘
韩骅
-
机构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
-
出处
《安徽农学通报》
2006年第8期60-61,共2页
-
文摘
本文介绍贝叶棕的神秘佛教文化色彩、形态特征、生长及适应性,总结了贝叶棕的繁殖栽培技术。
-
关键词
贝叶棕
繁殖
栽培技术
-
分类号
S687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
-
题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用菌中4种农药的残留量
被引量:11
- 5
-
-
作者
欧阳红军
何衍彪
林玲
-
机构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
出处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37-440,共4页
-
基金
农业部农业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项目(农财发[2011]53号-494)
-
文摘
【目的】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食用菌中吡虫啉、啶虫脒、多菌灵和除虫脲农药残留的方法,为食用菌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方法】以乙腈作为提取溶剂,采用氨基柱净化后用甲醇溶剂+二氯甲烷(体积比5∶95)进行洗脱,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检测器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吡虫啉、啶虫脒、多菌灵和除虫脲在0.02-3.00μg/m 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2-0.9996,检出限分别为0.002、0.005、0.005和0.006 mg/kg。在3个添加水平的回收率试验中,4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83%-106%,RSD为0.5%-3.4%。【结论】研究建立的可同时检测食用菌中吡虫啉、啶虫脒、多菌灵和除虫脲农药残留的方法简单、快速,且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较好,能满足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仪
食用菌
农药残留
测定
-
Keywords
HPLC
edible mushroom
pesticide residue
determination
-
分类号
N34
[自然科学总论]
-
-
题名不同食物诱剂对苦瓜园瓜实蝇的诱杀效果
被引量:17
- 6
-
-
作者
李国平
柳凤
常金梅
赵艳龙
何衍彪
詹儒林
-
机构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
出处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1X期79-82,共4页
-
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1251022011005)
-
文摘
利用蜜糖、红糖、蛋白胨、南瓜作为食物诱剂,研究了不同成分和配方对苦瓜园瓜实蝇的诱杀效果。结果表明,蜜糖液或红糖液添加南瓜饵的诱杀效果显著高于其他诱饵,且这种差异性在苦瓜园外更明显;在3%~10%范围内,红糖液的浓度越高诱杀作用越强,但5%、10%、15%红糖液添加南瓜饵后对成虫的诱杀作用无差异。田间使用中需注意及时更换新鲜诱饵。
-
关键词
诱饵
瓜实蝇
诱捕效果
-
Keywords
Food bait
Bactrocera(Zeugodacus)cucuribitae(Coquillett)
Trapping effect
-
分类号
S436.4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象鼻棕及其繁殖栽培技术
- 7
-
-
作者
罗文扬
韩华
胡健湘
-
机构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
出处
《安徽农学通报》
2006年第9期63-63,21,共2页
-
文摘
介绍象鼻棕的形态特征、生长发育及适应性,总结了象鼻棕的繁殖栽培技术。
-
关键词
象鼻棕
繁殖
栽培技术
形态特征
-
分类号
S682.29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
-
题名棕榈科植物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被引量:3
- 8
-
-
作者
罗文扬
罗萍
-
机构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
出处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7期75-77,共3页
-
文摘
本文根据10多年来对棕榈科植物病害的调查与防治经验,提出了棕榈科植物病害防治的综合措施。
-
关键词
棕榈科植物
病害
防治
-
Keywords
Diseases
Prevention
Control
Palm plants
-
分类号
S432
[农业科学—植物病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