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根际促生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对烟草的促生作用
1
作者 牛文研 李小杰 +8 位作者 徐敏 邱睿 白静科 刘畅 陈玉国 司军柯 李淑君 宋鹏宇 宋守晔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59,共10页
为挖掘促进烟草生长的多功能有益微生物菌株,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健康作物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具有促生潜力的细菌菌株,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通过培养皿种子萌发及盆栽烟草试验明确其促生效果。结... 为挖掘促进烟草生长的多功能有益微生物菌株,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健康作物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具有促生潜力的细菌菌株,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通过培养皿种子萌发及盆栽烟草试验明确其促生效果。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细菌菌株JLS0502和JLS0413发酵液中吲哚-3-乙酸(IAA)含量分别为28.35、22.03 mg/L,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活性分别为546.64、521.21 U/L,且均具有溶磷、解钾、固氮等功能特性。经鉴定,菌株JLS0502为非脱羧勒克氏菌(Leclercia adecarboxylata),菌株JLS00413为路德维希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菌株JLS0502和JLS0413处理均可提高烟草种子萌发率,显著促进根伸长。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JLS0502和JLS0413处理对烟草的株高、鲜质量、根系形态等农艺性状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株高、全株鲜质量、根系鲜质量、总根表面积和总根体积等指标较不加菌的对照分别显著提高66.05%、55.82%、59.30%、22.55%、29.37%和75.38%、66.29%、105.23%、90.15%、140.48%;烟株叶片中油菜素内酯(BR)、赤霉素(GA)、IAA等植物生长相关激素含量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抗性相关酶活性均较对照有提升。可见,菌株JLS0502和JLS0413对烟草生长具有显著的促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促生细菌 筛选鉴定 烟草 促生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烟草常用农药的降解规律和防治效果
2
作者 王冬 白军超 +6 位作者 苏少伟 李豪豪 常城 张幸博 许跃齐 王玉洁 刘超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49-57,共9页
【目的】探明河南烟草生产中常用农药的降解规律和防治效果,为合理施药降低烟叶农药残留超限风险提供参考。【方法】对比分析4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啶虫脒、吡虫啉、噻虫嗪和吡蚜酮)、4种菊酯类杀虫剂(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 【目的】探明河南烟草生产中常用农药的降解规律和防治效果,为合理施药降低烟叶农药残留超限风险提供参考。【方法】对比分析4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啶虫脒、吡虫啉、噻虫嗪和吡蚜酮)、4种菊酯类杀虫剂(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和4种杀菌剂农药(噁霜灵、霜霉威、甲霜灵和烯酰吗啉)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和残留情况。【结果】不同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蚜虫防治效果差异不大,吡虫啉降解速度最快,施药后7 d药残降至CORESTA公布的安全限值以下;其次是噻虫嗪,施药后14 d降解至安全限值以下。烤后烟样品中,所有参试新烟碱类杀虫剂残留均未超限。菊酯类杀虫剂中溴氰菊酯降解速率最高(施药后21 d降解至安全限值以下),残留最低;氰戊菊酯抑制烟青虫害的发生效果最好,其次是溴氰菊酯。参试的4种杀菌剂对烟草黑胫病防治效果差异不明显,噁霜灵在施药后降解缓慢,且烤后样品中残留超限,建议停止使用。【结论】各类农药均有明显防治效果,不同农药的吸收特点和降解规律不同,生产中应结合这些特点分阶段搭配施药,以降低农残超限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农药残留 降解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种烟草根茎病害病原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小杰 张梦丹 +6 位作者 刘畅 苗圃 白静科 邱睿 陈玉国 刘剑君 李淑君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67,共8页
为了快速准确鉴别烟草根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根黑腐病菌(Thielaviopsis basicola)和鸢尾丝囊霉菌(Aphanomyces iridis)等5种烟草根茎病害病原菌,利用RAPD... 为了快速准确鉴别烟草根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根黑腐病菌(Thielaviopsis basicola)和鸢尾丝囊霉菌(Aphanomyces iridis)等5种烟草根茎病害病原菌,利用RAPD分子标记等方法筛选和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优化多重PCR扩增体系中各引物添加量、退火温度、循环数等条件,建立多重PCR检测体系,并对其检测的可行性进行验证。本研究筛选并设计出F.oxysporum、P.nicotianae、R.solani、T.basicola和A.iridis的特异性引物对LD141 F/R、YM1002 F/R、LK111 F/R、GHFT F/R、AiT7 F/R,PCR反应体系中最佳引物组合浓度分别为1.0、1.0、0.2、0.5、0.5μmol/L,最适退火温度为54℃,最佳循环数为28,可同时扩增出大小分别为370、240、536、783、138 bp的特异性片段,能同时检出5种病原菌DNA的最低限值为0.5 ng/μL,可实现对烟草育苗基质和烟株中5种病原菌的快速检测,对烟草苗期根茎病害的早期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根茎病害 多重PCR 灵敏性 病害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烟区烟草病毒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控 被引量:4
4
作者 宋瑞芳 徐光辉 +1 位作者 常栋 马文辉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23期88-90,共3页
本文简述了河南烟区病毒病的发生类别和流行趋势,分析了烟草病毒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病毒病综合防控策略,以期为当地烟草病毒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烟草病毒病 流行趋势 发生原因 防控策略 河南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根际促生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对烟草的促生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牛文研 李小杰 +8 位作者 宋守晔 邱睿 刘畅 张梦丹 姚晨虓 白静科 陈玉国 李淑君 康业斌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6-54,共9页
为挖掘促进烟草生长的多功能有益微生物菌株,采集豫中地区健康作物根际土壤,分离筛选具有产IAA等促生活性和抑菌能力的细菌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通过培养皿种子萌发及漂浮育苗基质拌菌等方式验证其... 为挖掘促进烟草生长的多功能有益微生物菌株,采集豫中地区健康作物根际土壤,分离筛选具有产IAA等促生活性和抑菌能力的细菌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通过培养皿种子萌发及漂浮育苗基质拌菌等方式验证其促生效果。结果表明,经分离纯化获得根际土壤细菌菌株JHS0317和XL0404,产IAA含量分别可达26.81和18.94 mg/L,产ACC脱氨酶含量分别为470.34和484.48 U/L,且均具有溶磷、解钾、固氮、产嗜铁素等功能,同时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在31.94%~55.88%。经鉴定,菌株JHS0317为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菌株XL0404为路德维希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菌株JHS0317和XL0404处理提高了烟草种子萌发率,显著促进根长。育苗基质中菌株JHS0317和XL0404含量为1×10^(5)cfu/g时,烟苗根系活力最高,两株菌含量分别为1×10^(5)和1×10^(7)cfu/g时,烟苗全株鲜质量、地上部鲜质量、根系鲜质量、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较对照分别提高153.73%、171.93%、40.00%、54.06%、56.17%和66.42%、65.79%、70.00%、33.19%、26.17%。综上,菌株JHS0317和XL0404对烟草具有良好的促生效果,对于提高烟叶产量和品质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同时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根际促生细菌 筛选鉴定 抑制效果 促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一体化对烤烟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6
作者 石秋环 张铜津 +9 位作者 徐敏 周俊学 王惠 张雪 马鑫鑫 符云鹏 苏永士 常剑波 代晓燕 夏宗良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6-13,19,共9页
探究水肥一体化对烤烟生长、干物质积累、光合特性及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为改善豫西烟叶质量提供技术参考。以秦烟96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不施肥为对照(CK),研究常规施肥(T1)、肥料基施与水肥一体化结合施用(T2)处理下烤烟... 探究水肥一体化对烤烟生长、干物质积累、光合特性及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为改善豫西烟叶质量提供技术参考。以秦烟96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不施肥为对照(CK),研究常规施肥(T1)、肥料基施与水肥一体化结合施用(T2)处理下烤烟各时期的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量、光合作用、物理特性、化学指标、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和经济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水肥一体化技术施用后,烟株的株高、茎围和最大叶面积得到改善,光合作用增强,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其中移栽后90 d时烟草根系干物质积累量较CK和T1显著提高81.09%和49.79%;水肥一体化技术可有效改善烤后烟叶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增加烟叶香气,其中T2上部叶和中部叶的钾含量、钾氯比分别较T1显著提高0.37、0.38个百分点和120.00%、76.67%,新植二烯含量分别提高15.97%和11.69%,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分别提高13.77%和12.94%;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提高烟叶经济效益方面具有明显作用,与T1相比,T2的产量、产值和上等烟比例分别提高9.84%、20.76%和16.09个百分点。水肥一体化技术可明显提高烟株的株高、茎围、最大叶面积等农艺性状,增强了前期烟株的光合作用,促进烤烟干物质积累,保证后期烟叶成熟落黄,改善烟叶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增加烟叶香气成分,提高烟叶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一体化 烤烟 秦烟96 生长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箱式烘烤中热湿环境与叶间隙风速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宋宗昊 王爱霞 +5 位作者 赵浩宾 王亚飞 刘剑君 路晓崇 遆晋松 段卫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7-146,共10页
【目的】了解烤烟箱式烘烤过程中热湿环境与叶间隙风速的变化,为实现箱式烘烤的精准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气流上升式烤房,利用传感器实时监测并记录烤房不同位点的温湿度及风速,并通过CCD工业相机采集烟叶图像,测定叶片皱缩率,分... 【目的】了解烤烟箱式烘烤过程中热湿环境与叶间隙风速的变化,为实现箱式烘烤的精准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气流上升式烤房,利用传感器实时监测并记录烤房不同位点的温湿度及风速,并通过CCD工业相机采集烟叶图像,测定叶片皱缩率,分析烤房内热湿环境的均匀性及叶间隙风速的变化。【结果】随着烘烤进程的推进,箱体内部低温区面积逐渐减小,温度呈现箱体下部>中部>上部,高湿区逐渐由箱体中部向箱体上部移动,烘烤后期相对湿度表现为箱体上部>中部>下部,在装烟室不同区域,箱体距离加热室越近此规律变化越明显。随着烘烤进程的推进,烟叶烘烤过程中箱体内外温湿差逐渐减小,温度差由5℃降至2~3℃,相对湿度差降低23个百分点。不同位点烟叶的叶间隙风速表现为箱体下部>中部>上部、干筋阶段>定色阶段>变黄阶段。不同时期风速变化范围分别为变黄期(0~60 h)(0.05±0.05)m/s,定色期(72~120 h)(0.15±0.10)m/s,干筋期(132~180 h)(0.25±0.12)m/s。在变黄、干筋阶段,叶间隙风速变化的主要互作因素为相对湿度,在定色阶段的主要互作因素为叶片皱缩率。【结论】烤房热湿环境及叶间隙风速分布不均,在不同烘烤阶段对叶间隙风速变化的主要互作因素不同,在烘烤过程中可有目的地对烘烤工艺进行调整,优化烤房环境,以期提高箱式烘烤烤后烟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箱式烘烤 热湿环境 叶间隙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箱式烘烤烟叶高温蒸汽回潮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董文帅 胡彬彬 +5 位作者 闫伸 姜永雷 宋正熊 遆晋松 宋朝鹏 赵浩宾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0-208,共9页
【目的】确定箱式烘烤烟叶关键工艺参数,为箱式烘烤烟叶回潮工艺优化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高温蒸汽回潮房回潮设备,对箱式烘烤烟叶高温蒸汽回潮工艺进行研究。以前期炉内温度、转换点含水率和后期炉内温度为试验因素,以单位能耗、烟... 【目的】确定箱式烘烤烟叶关键工艺参数,为箱式烘烤烟叶回潮工艺优化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高温蒸汽回潮房回潮设备,对箱式烘烤烟叶高温蒸汽回潮工艺进行研究。以前期炉内温度、转换点含水率和后期炉内温度为试验因素,以单位能耗、烟叶硬度为试验指标,采用加权综合评分法进行赋权计算综合评分值,并结合响应面法(RSM)和遗传算法-反向传播(GA-BP)神经网络进行参数优化及预测。【结果】前期炉内温度、转换点含水率和后期炉内温度对烟叶综合评分值的影响显著,其中后期炉内温度对烟叶综合评分值的影响最大,其次为转换点含水率和前期炉内温度。RSM和GA-BP神经网络模型对箱式烘烤烟叶最佳回潮工艺的预测性能均较佳,其中RSM模型的R2=0.9792,GA-BP神经网络模型的R2=0.9692。经RSM优化的箱式烘烤烟叶回潮工艺参数为:前期炉内温度111.00℃、转换点含水率10.00%、后期炉内温度114.00℃,综合评分值的预测值为23.17,试验实际值为22.91;GA-BP神经网络优化得到的箱式烘烤烟叶回潮工艺参数为:前期炉内温度112.00℃、转换点含水率11.00%、后期炉内温度114.00℃,综合评分值的预测值为22.77,试验实际值为22.95;GA-BP神经网络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为0.80%,优于RSM的相对误差1.12%。【结论】GA-BP神经网络模型可有效确定箱式烘烤烟叶最佳回潮工艺,该研究可为箱式烘烤烟叶回潮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箱式烘烤 高温蒸汽 回潮工艺 响应面法 遗传算法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叶箱式烘烤高温蒸汽回潮装置设计及其工艺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葛维一 朱治忠 +5 位作者 蒋宸光 赵浩宾 王亚飞 路晓崇 遆晋松 尹光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7-156,共10页
【目的】解决箱式烘烤在回潮环节回潮难、均匀性差等问题。【方法】设计了一种适用于烤后烟叶快速回潮的高温蒸汽回潮装置;然后以回潮装置的参数蒸汽温度、装烟密度和运转时间为试验因素,以烟叶含水率和有效吸水率为试验指标进行Box-Beh... 【目的】解决箱式烘烤在回潮环节回潮难、均匀性差等问题。【方法】设计了一种适用于烤后烟叶快速回潮的高温蒸汽回潮装置;然后以回潮装置的参数蒸汽温度、装烟密度和运转时间为试验因素,以烟叶含水率和有效吸水率为试验指标进行Box-Behnken三因素三水平试验,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并进行响应面分析,优化高温蒸汽回潮工艺。【结果】Box-Behnken三因素三水平试验结果表明,烟叶含水率和有效吸水率回归模型的拟合系数R^(2)分别为0.9825和0.9957,回潮机的蒸汽温度、装烟密度和回潮机运转时间对烟叶含水率和有效吸水率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交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回潮机蒸汽温度与回潮机运转时间对烟叶含水率有显著影响(P<0.05),回潮机蒸汽温度与装烟密度、装烟密度与回潮机运转时间均对有效吸水率有显著影响(P<0.05)。箱式烘烤高温蒸汽回潮烟叶的优化工艺参数为:蒸汽温度115.00℃,装烟密度90.85 kg/m^(3),运转时间3.47 h,在该工艺条件下烟叶含水率为17.71%,有效吸水率为89.75%,各响应指标试验值与模型优化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2%。【结论】采用高温蒸汽回潮可有效提高箱式烘烤的回潮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箱式烤房 高温蒸汽设备 回潮工艺优化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品种对镰刀菌根腐病的抗性鉴定 被引量:23
10
作者 邱睿 李芳芳 +6 位作者 徐敏 李成军 李小杰 陈玉国 白静科 孙玥涵 李淑君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9-63,共5页
采用盆栽烟株带菌麦粒接种法测定12个烟草品种(系)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苗期抗病性,结果表明,中烟98、贵烟6号、云烟87、7478、NC89和豫烟13号对镰刀菌具有较高抗性,KRK26、中烟100和中烟205中等抗病,小黄金1025、豫烟10号和长脖黄对镰... 采用盆栽烟株带菌麦粒接种法测定12个烟草品种(系)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苗期抗病性,结果表明,中烟98、贵烟6号、云烟87、7478、NC89和豫烟13号对镰刀菌具有较高抗性,KRK26、中烟100和中烟205中等抗病,小黄金1025、豫烟10号和长脖黄对镰刀菌易感,在所有测试样品中,长脖黄抗性最低。长脖黄、小黄金1025和豫烟10号可作为对镰刀菌根腐病检测预警材料及镰刀菌根腐病的感病对照样品应用于相关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镰刀菌 抗病性 病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拮抗烟草疫霉菌的木霉菌株筛选鉴定及防病促生作用研究 被引量:37
11
作者 李小杰 李成军 +6 位作者 姚晨虓 宋瑞芳 刘畅 邱睿 陈玉国 白静科 李淑君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5-70,共6页
为了获得对烟草黑胫病菌具有较好拮抗效果的木霉菌株,从河南省各烟区烟草根茎类病害发生较重烟田健康烟株的根际土壤中共分离获得疑似木霉菌28株,通过平板对峙培养,筛选出菌株XYPQ-1、ZMD-1和XYLS-5对烟草疫霉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5 d后... 为了获得对烟草黑胫病菌具有较好拮抗效果的木霉菌株,从河南省各烟区烟草根茎类病害发生较重烟田健康烟株的根际土壤中共分离获得疑似木霉菌28株,通过平板对峙培养,筛选出菌株XYPQ-1、ZMD-1和XYLS-5对烟草疫霉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5 d后抑菌率达90%以上。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别将其鉴定为绿木霉菌(Trichoderma virens)、拟康宁木霉菌(Trichoderma koningiopsis)和近渐绿木霉菌(Trichoderma paraviridescens)。对其代谢物抑菌活性及防病促生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种木霉菌产生的挥发性和非挥发性代谢物均对疫霉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XYLS-5的抑制效果最好,处理后5 d,其挥发性和非挥发性代谢产物的抑菌率分别达61.71%和100.00%。3种木霉菌对烟草黑胫病均具有较好的室内防效,其中XYLS-5的防效最高,达80%以上,且具有促进烟草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的作用,可作为烟草黑胫病生物防治的拮抗菌加以开发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黑胫病 木霉菌 拮抗作用 促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算法在烟叶烘烤过程化学成分估测中的应用
12
作者 孟杨 蔡宪杰 +8 位作者 陈广晴 卢晓华 王远辉 曾强 李秋英 陈祖销 张恒 过伟民 闫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89-197,共9页
为明确机器学习算法在烘烤过程烟叶化学成分估测中的应用效果,以烤烟K326品种为材料,通过烟叶烘烤过程定期取样分析的方法,研究烟叶Lab颜色空间指标与化学成分的协同变化关系,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岭回归、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等机器... 为明确机器学习算法在烘烤过程烟叶化学成分估测中的应用效果,以烤烟K326品种为材料,通过烟叶烘烤过程定期取样分析的方法,研究烟叶Lab颜色空间指标与化学成分的协同变化关系,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岭回归、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等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烟叶化学成分的回归估测模型。结果表明,随烘烤进行烟叶颜色的明度值L^(*)、黄度值b^(*)和色饱和度值C^(*)值先增大后减小,红度值a^(*)和色相角H^(*)持续增大,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先快速增加后趋于稳定,淀粉含量先快速下降后趋于稳定,烟碱和总氮含量的变化不大;烟叶还原糖和总糖含量与颜色值均呈显著相关,淀粉含量与除b^(*)值和C^(*)值之外的颜色值均呈极显著相关;使用4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烟碱和总氮含量估测模型精度较低,而还原糖、总糖和淀粉含量估测模型验证集的R^(2)均超过0.74,其中随机森林算法的精度和泛化性能相对较好,验证集的R^(2)超过0.90,RPD值大于2.0,跨产区验证集的R^(2)也超过0.73。综上,可基于Lab颜色空间指标和随机森林算法,实现烘烤过程烟叶还原糖、总糖和淀粉含量的快速无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烘烤 Lab颜色空间 机器学习算法 回归估测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生防假单胞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1
13
作者 邱睿 李小杰 +10 位作者 白静科 陈玉国 姚晨虓 苏新宏 张盈盈 房文祎 李彩虹 刘畅 徐敏 宋瑞芳 李淑君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4-93,共10页
【背景和目的】镰刀菌引起的根腐病是烟草主要土传病害之一,为筛选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菌具有较好抑制作用的假单胞菌。【方法】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健康烟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Fusarium root rot)主要病原具有一定... 【背景和目的】镰刀菌引起的根腐病是烟草主要土传病害之一,为筛选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菌具有较好抑制作用的假单胞菌。【方法】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健康烟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Fusarium root rot)主要病原具有一定拮抗作用的假单胞菌;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并测定促生防病效果。【结果】(1)分离纯化的2株假单胞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YZ66和绿针假单胞菌P.chlororaphis YX33;(2)YZ66和YX33对茄病镰刀菌(F.solani)菌丝的抑制效率分别为79.66%和76.68%,对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的抑制效率分别为79.93%和57.48%,对烟草疫霉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根串珠霉菌(Thielaviopsis basicola)等也有抑制效果;(3)2株菌株具有显著的促生防病作用,YZ66盆栽防病效果在81.21%以上,YX33在67.55%以上;最大叶面积、鲜重等有所增加;(4)2菌株均含吩嗪-1-羧酸(Phenazine-1-carboxylic acid,PCA)合成基因,发酵液对病原孢子萌发抑制率84.92%~93.24%,挥发性化合物可抑制病原菌丝生长或产孢。【结论】2株生防假单胞菌具有较好的促生防病效果,应用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镰刀菌 假单胞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W与自适应随机带宽计算的烟叶化学成分预测方法
14
作者 潘晓华 叶林辉 +7 位作者 张帅 李莹 陈广晴 周芸帆 张艳玲 梁太波 王建伟 戴华鑫 《中国烟草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5,共11页
为解决烟叶化学成分预测准确度不高、小样本场景性能差的问题,结合NW(Nadaraya-Watson核回归估计)与自适应随机带宽计算方法,建立了烟叶化学成分预测的回归模型。采用河南省2010―2020年气象和烟叶化学成分数据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 为解决烟叶化学成分预测准确度不高、小样本场景性能差的问题,结合NW(Nadaraya-Watson核回归估计)与自适应随机带宽计算方法,建立了烟叶化学成分预测的回归模型。采用河南省2010―2020年气象和烟叶化学成分数据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整体上优于现有方法,以云烟87为例,对总糖、还原糖、总植物碱、钾、总氮等主要化学成分的预测误差(MAPE)分别为8.46%、8.71%、12.87%、14.04%、9.95%,相较于随机森林、BP、KNN方法,MAPE分别降低了7.69%、5.02%、5.5%。本模型可应用于不同品种的烟叶化学成分预测,在数据存在偏差的情况下具有更稳定的预测结果,且本文方法仅需随机森林模型1%的数据量就可达到更优效果,在鲁棒性验证、可靠性评估等方面均可取得更优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化学成分预测 自适应随机带宽计算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APD分子标记的烟草青枯病菌特异引物筛选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小杰 刘畅 +6 位作者 李成军 杨立均 邱睿 宋瑞芳 陈玉国 白静科 李淑君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2-78,共7页
为建立烟田土壤和烟株烟草青枯病菌的快速诊断方法,本研究采用RAPD方法筛选获得了6对可用于烟草青枯病菌PCR检测的特异性引物。经对6种细菌(烟草青枯病菌、多粘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节杆菌、荧光假单胞菌、野火病菌)和2个烟草品种(... 为建立烟田土壤和烟株烟草青枯病菌的快速诊断方法,本研究采用RAPD方法筛选获得了6对可用于烟草青枯病菌PCR检测的特异性引物。经对6种细菌(烟草青枯病菌、多粘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节杆菌、荧光假单胞菌、野火病菌)和2个烟草品种(中烟100和云烟87)的检测验证,6对引物均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可靠性。对青枯菌菌液DNA的检测灵敏度可达0.42 pg/μL,对土壤青枯菌的最低检出率为6×10^(2) cfu/g。应用特异引物A1T和S13T可对接种土壤和烟株样品的研磨悬浮液直接进行PCR快速检测,显著地缩短了检测时间,对烟叶产区烟草青枯病的预测预报及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 烟草青枯病 特异引物 分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镰刀菌根腐病拮抗细菌的筛选鉴定及促生防病效果 被引量:6
16
作者 邱睿 李小杰 +12 位作者 李成军 邢国珍 房文祎 李彩虹 张盈盈 姚晨虓 徐敏 李芳芳 宋瑞芳 郑文明 李淑君 申欣 张东锋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1-38,共8页
为挖掘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健康烟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Fusarium root rot)主要病原具有一定拮抗作用的细菌,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并测... 为挖掘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健康烟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Fusarium root rot)主要病原具有一定拮抗作用的细菌,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并测定促生防病效果。经平板对峙测定,筛选出2株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病原具有较好抑制作用的菌株YX53和YX72,对茄病镰刀菌(F.solani)的抑制效率分别为83.66%和73.54%,对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的抑制效率分别为57.57%和55.89%;2菌株无菌发酵滤液对病原孢子萌发抑制率为84.82%~100%,其挥发性化合物可抑制病原菌丝生长或产孢,且对烟草疫霉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根串珠霉菌(Thielaviopsis basicola)等也有抑制效果。鉴定结果表明,YZ53和YX72分别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和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is。经2菌株处理的烟苗胚根增长率分别达到了67.86%和161.61%,盆栽烟苗根长、最大叶面积、鲜质量等均有所增加;YX53盆栽防病效果在89.47%以上,YX72在99.5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镰刀菌根腐病 芽孢杆菌 促生作用 抑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鸢尾丝囊霉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分子检测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小杰 刘剑君 +6 位作者 白静科 刘畅 陈玉国 苗圃 邱睿 陆施羽 李淑君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3-59,共7页
针对近年来河南省许昌、洛阳、三门峡等部分烟区烟草漂浮苗鸢尾丝囊霉根腐病发生较重的问题,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初步分析了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并根据NCBI数据库中鸢尾丝囊霉菌代表菌株CBS 524.87的5个编码基因CDS序列,设计筛选鸢尾丝... 针对近年来河南省许昌、洛阳、三门峡等部分烟区烟草漂浮苗鸢尾丝囊霉根腐病发生较重的问题,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初步分析了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并根据NCBI数据库中鸢尾丝囊霉菌代表菌株CBS 524.87的5个编码基因CDS序列,设计筛选鸢尾丝囊霉菌的特异性扩增引物并应用。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PDA培养基上,鸢尾丝囊霉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5℃,致死温度为50℃,处理10min;生长适宜pH为4.0~8.0,最适pH为6.0;连续光照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筛选获得了特异性扩增鸢尾丝囊霉菌的引物对7个,对于基因组DNA扩增的灵敏度约为0.182 ng/μL;利用特异引物AiT3分别对接种育苗基质和烟苗进行分子检测,可特异性的检测出鸢尾丝囊霉菌,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每克基质含菌量为2.5×10-2g病原菌菌丝和0.5 ng/μL烟苗根系基因组DNA。本研究为鸢尾丝囊霉菌的快速分子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对苗期鸢尾丝囊霉根腐病病原的准确识别和预测预报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鸢尾丝囊霉 生物学特性 特异引物 分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株拮抗烟草尖孢镰刀菌的木霉菌筛选鉴定及促生防病效果评价 被引量:18
18
作者 姚晨虓 李小杰 +6 位作者 刘畅 邱睿 白静科 徐敏 陈玉国 康业斌 李淑君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6-105,共10页
【目的】为筛选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菌具有较好拮抗效果的菌株。【方法】从河南省主要烟叶产区健康烟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具有一定拮抗作用的真菌菌株,对筛选出的拮抗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 【目的】为筛选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菌具有较好拮抗效果的菌株。【方法】从河南省主要烟叶产区健康烟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具有一定拮抗作用的真菌菌株,对筛选出的拮抗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测定促生作用和防治效果。【结果】分离纯化得到的3株木霉菌分别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Ta-0101、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Th-0201和毛簇木霉(Trichoderma velutinum)Tv-0207,具有较强的抑菌能力,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1.24%、84.71%和82.48%。3株木霉菌对烟草种子根长和总长均有显著的促生效果,根长增长率分别为28.89%、25.92%和22.22%,根系活力也显著提高;对烟株最大叶面积和鲜重的促生作用明显,其中棘孢木霉Ta-0101促生效果最显著。3株木霉菌对尖孢镰刀菌的相对盆栽防效分别为78.95%、69.73%和69.73%,均高于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处理的防效。【结论】3株拮抗木霉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能和促生防病效果,应用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尖孢镰刀菌 木霉菌 抑制效果 促生作用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尖孢镰刀菌拮抗真菌的筛选鉴定及促生作用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姚晨虓 李小杰 +6 位作者 李琦 邱睿 白静科 刘畅 陈玉国 康业斌 李淑君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66-1072,共7页
为获得烟草镰刀菌根腐病拮抗真菌菌株,试验以河南省豫中烟区烟草根际土壤为试材,以主要致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为主要靶标,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获得土壤真菌371株,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获得1株具有明显抑制效果的拮抗菌株,... 为获得烟草镰刀菌根腐病拮抗真菌菌株,试验以河南省豫中烟区烟草根际土壤为试材,以主要致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为主要靶标,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获得土壤真菌371株,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获得1株具有明显抑制效果的拮抗菌株,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将其鉴定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Tr-0111。抑制效果测定表明,该菌株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率最高可达93.13%,对根串珠霉菌、拟茎点霉、链格孢菌等其他8种烟草病原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促生作用测定结果表明,菌株发酵液使烟草种子萌发率提高5.34%,烟苗根长增长率为62.39%,对盆栽烟草的最大叶面积和地上部鲜重也具有显著的促生效果。为进一步相关机理的研究和生防菌剂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镰刀菌根腐病 尖孢镰刀菌 棘孢木霉 抑制效果 促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镰刀菌根腐病防治药剂的筛选 被引量:11
20
作者 姚晨虓 刘畅 +6 位作者 李小杰 白静科 徐敏 邱睿 陈玉国 康业斌 李淑君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7-94,共8页
为筛选防治烟草镰刀菌根腐病高效、安全的复配剂或包衣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内吸性化学杀菌单剂和10种生物杀菌单剂(共20种)对烟草主要致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室内生物活性,并通过盆栽试验验证其防治效果。... 为筛选防治烟草镰刀菌根腐病高效、安全的复配剂或包衣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内吸性化学杀菌单剂和10种生物杀菌单剂(共20种)对烟草主要致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室内生物活性,并通过盆栽试验验证其防治效果。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0种杀菌剂均对烟草尖孢镰刀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化学杀菌剂的抑制效果整体较生物杀菌剂的抑制效果显著,化学杀菌剂中500 g/L氟啶胺SC、25%戊唑醇WP、40%苯醚甲环唑SC、20%抑霉唑EW的EC;分别为0.0571、0.1187、0.3280、0.4459μg/mL;生物杀菌剂中1.8%阿维菌素EC、5%香芹酚AS、0.01%芸苔素内酯EC的EC;分别为10.3870、18.8732、32.3437μg/mL。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氟啶胺8000倍液、戊唑醇2000倍液、苯醚甲环唑1200倍液和芸苔素内酯原液的盆栽防效较高,分别为51.51%、75.75%、62.12%和62.12%。因此,可选择氟啶胺、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和芸苔素内酯用于复配剂、包衣剂的研发以及田间烟草镰刀菌根腐病常规化学药剂的轮换使用和综合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镰刀菌根腐病 尖孢镰刀菌 杀菌剂 生物农药 菌丝生长速率法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