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壮族自治区烟田杂草调查 被引量:2
1
作者 林洪源 张得平 +2 位作者 龙春丽 高丹 廖海民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3年第3期76-79,共4页
在烟草生长期,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烟田杂草的发生及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广西壮族自治区烟田杂草共计有39科87属100种,烟田杂草种类最多的是菊科、禾本科、唇形科和蓼科,烟田杂草的优势种包括马唐、早熟禾、牛筋草、鹅肠菜、鬼... 在烟草生长期,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烟田杂草的发生及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广西壮族自治区烟田杂草共计有39科87属100种,烟田杂草种类最多的是菊科、禾本科、唇形科和蓼科,烟田杂草的优势种包括马唐、早熟禾、牛筋草、鹅肠菜、鬼针草和酸模叶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壮族自治区 烟田 杂草 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烟草靶斑病病原菌鉴定与防效试验 被引量:2
2
作者 汤佳萸 桑维钧 +7 位作者 张得平 王五权 卢燕回 刚维丽 雷雪梅 安宣鲜 杨江敏 杨茂发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27-132,共6页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感病烟叶中分离并纯化出烟草靶斑病菌株,并通过致病性测定、形态学特征以及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病原菌进行鉴定。为筛选出能够有效抑制烟草靶斑病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了苯甲·丙环唑等3种类型共8种市售...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感病烟叶中分离并纯化出烟草靶斑病菌株,并通过致病性测定、形态学特征以及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病原菌进行鉴定。为筛选出能够有效抑制烟草靶斑病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了苯甲·丙环唑等3种类型共8种市售杀菌剂对广西贺州分离菌株HZBZ01和HZGP01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每种类型中选出效果最佳的1种杀菌剂进行田间试验,以验证其实际防效。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苯甲·丙环唑的毒力最高,对2株供试菌株的平均EC_(50)为2.911×10^(-2)mg/L;在生物制剂中,8%井冈霉素水剂的毒力最高;而在生防菌剂中,10^(9)CFU/mL贝莱斯芽孢杆菌CY30水剂的效果最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使用10%苯甲·丙环唑乳油112.5 mL/hm^(2)对烟草靶斑病的防效较为显著,第3次施药后7 d内防效达到69.89%,显著高于其他田间施药处理。本研究结果可为防控烟草靶斑病提供用药参考,为实际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靶斑病 病原菌鉴定 药剂筛选 广西烟区 防效试验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烟区烟蚜蚜茧蜂种类调查和发生规律研究
3
作者 顾恒锋 韦学平 +5 位作者 石保峰 卢昌友 张得平 张森稳 杨洪 杨茂发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5年第1期45-50,共6页
蚜茧蜂是烟蚜的重要天敌类群,广西烟区烟蚜的蚜茧蜂种类及优势种的发生规律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2021—2023年连续三年对广西烟区烟蚜蚜茧蜂进行田间普查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广西烟区烟蚜蚜茧蜂主要有烟蚜茧蜂和菜蚜茧蜂,其中,烟蚜茧蜂... 蚜茧蜂是烟蚜的重要天敌类群,广西烟区烟蚜的蚜茧蜂种类及优势种的发生规律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2021—2023年连续三年对广西烟区烟蚜蚜茧蜂进行田间普查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广西烟区烟蚜蚜茧蜂主要有烟蚜茧蜂和菜蚜茧蜂,其中,烟蚜茧蜂占94.47%,菜蚜茧蜂占0.72%,非蚜茧蜂占4.81%,说明广西烟区优势蚜茧蜂为烟蚜茧蜂。烟蚜茧蜂发生规律主要呈单峰型,3月下旬至4月上旬是僵蚜和烟蚜茧蜂的始发期,4月底至5月下旬是高峰期,6月上旬为发生末期,6月下旬直至烟叶采烤结束,烟田基本无烟蚜茧蜂发生,各烟区的僵蚜和蚜茧蜂发生情况也符合这一规律。该研究结果可为在广西烟区的合理利用蚜茧蜂防治烟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烟区 烟蚜茧蜂 种类调查 发生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烟草立枯病菌和靶斑病菌菌丝融合群初步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媛媛 谭海文 +3 位作者 卢燕回 黎起秦 林纬 袁高庆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0期106-111,F0002,共7页
为了明确广西烟草立枯病菌和靶斑病菌的菌丝融合群,从广西发病烟草植株上分离了2株烟草立枯病菌菌株和3株靶斑病菌菌株。经形态特征和细胞核染色观察发现,这5株菌株均属于多核立枯丝核菌。依据供试菌株与标准菌株的菌丝融合反应,发现广... 为了明确广西烟草立枯病菌和靶斑病菌的菌丝融合群,从广西发病烟草植株上分离了2株烟草立枯病菌菌株和3株靶斑病菌菌株。经形态特征和细胞核染色观察发现,这5株菌株均属于多核立枯丝核菌。依据供试菌株与标准菌株的菌丝融合反应,发现广西烟草立枯病菌和靶斑病菌均包含AG-2和AG-4两个菌丝融合群。进一步分析5个菌株的r DNA-ITS序列,初步明确这2种病原菌包括AG-4 HG-I和AG-2-2 IIIB 两个菌丝融合群,与菌丝融合反应分析结果相吻合。首次在国内从烟草靶斑病组织上分离到AG-2 和AG-4 融合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立枯病 烟草靶斑病 立枯丝核菌 菌丝融合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烟区烟蚜为害烟草的经济损失及防治指标 被引量:3
5
作者 官涵杰 杨茂发 +2 位作者 李帅 王五权 于晓飞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299-2309,共11页
【目的】明确广西烟区烟蚜的田间防治指标,为广西烟区烟蚜的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笼罩接虫法,烟蚜接虫数量设0(CK)、10、50、100和200头/株5个处理,每处理40株烟,研究烟蚜发生量与烟株生长发育及烤后烟叶品质、烟叶... 【目的】明确广西烟区烟蚜的田间防治指标,为广西烟区烟蚜的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笼罩接虫法,烟蚜接虫数量设0(CK)、10、50、100和200头/株5个处理,每处理40株烟,研究烟蚜发生量与烟株生长发育及烤后烟叶品质、烟叶经济损失、烟叶产量损失间的关系,获得其经济阈值和生态经济阈值。【结果】接虫后,烟株的株高、叶片数、最大叶宽和最大叶面积均随着接虫数量的增加而降低,接虫数量与烟株农艺性状各指标呈负相关。烟蚜为害会导致烤后烟叶总糖、还原糖、糖碱比和氮碱比显著上升(P<0.05,下同),淀粉、总氮、粗蛋白、烟碱和钾含量显著下降,两糖比无显著变化(P>0.05);接虫数量与总糖、还原糖、两糖比、氮碱比和糖碱比呈正相关,其中与氮碱比和糖碱比达极显著水平(P<0.01,下同),与总氮和烟碱呈极显著负相关;烟蚜为害并不会显著降低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综合协调性指标。烟叶的产量和产值均随着烟蚜接虫数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接虫数量为10、50、100和200头/株时,其产量分别为2085.30、2023.20、1972.80和1916.10 kg/ha,产量损失率分别为1.18%、4.21%、6.48%和9.11%,产值分别为57623.36、54288.23、51792.62和48987.77元/ha,经济损失率分别为4.63%、10.27%、14.35%和18.83%。烟蚜的经济阈值为11.99~65.50头/株,生态经济阈值为23.41~90.30头/株。【结论】随着烟蚜为害程度的加重,烟株各农艺性状指标呈下降趋势,烟株长势逐渐变差,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综合协调性指标降低,烟叶产量、产值、上中等烟叶比例和均价逐渐下降,产量损失率和经济损失率逐渐上升。建议广西烟区烟蚜的田间防治指标为48.76头/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烟蚜 经济损失 防治指标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烟草炭疽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石洁 桑维钧 +4 位作者 卢燕回 张得平 孔菲 首安发 杨茂发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0-78,共9页
为明确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钟山县发生的真菌性叶斑病害的病原菌种类和生物学特性,分别采用组织分离法和活体伤口接种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和致病性测定,利用PCR扩增病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肌动蛋白(ACT)和几丁质合成酶(CHS)进... 为明确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钟山县发生的真菌性叶斑病害的病原菌种类和生物学特性,分别采用组织分离法和活体伤口接种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和致病性测定,利用PCR扩增病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肌动蛋白(ACT)和几丁质合成酶(CHS)进行分子鉴定,结合形态学特征对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病原菌生物学特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病原菌与平头炭疽(Collettrichum truncatum)聚为一支,且支持率为100%,结合形态学特征,将病原菌鉴定为平头炭疽(C.truncatum),这是平头炭疽寄生烟草引起烟草炭疽病的首次报道。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病原菌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最适培养基为营养琼脂(NA),最适温度30℃,最适光照条件为全黑暗,最适碳源为淀粉,最适氮源为蛋白胨,pH为7时病原菌生长最快,病原菌致死温度为53℃、10 min。研究结果为病害的及时准确防治和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炭疽病 病原菌鉴定 多基因分子鉴定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烟草棒孢霉叶斑病菌鉴定及毒素蛋白亚型检测 被引量:3
7
作者 雷雪梅 桑维钧 +5 位作者 李昊熙 卢燕回 王五权 孔菲 安宣鲜 杨茂发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3年第1期46-53,共8页
烟草棒孢霉叶斑病是影响烟草生产的主要叶部病害之一,为明确广西烟区该病害的病原菌及其毒素亚型,本研究对采自广西烟区的烟草叶斑病病原菌采用形态学、致病性、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并利用毒素蛋白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和对多种寄主植物的... 烟草棒孢霉叶斑病是影响烟草生产的主要叶部病害之一,为明确广西烟区该病害的病原菌及其毒素亚型,本研究对采自广西烟区的烟草叶斑病病原菌采用形态学、致病性、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并利用毒素蛋白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和对多种寄主植物的致病性进行毒素亚型测定。结果显示,广西烟草棒孢霉叶斑病菌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并首次鉴定、分析广西烟草棒孢霉病菌的毒素蛋白亚型,其中广西烟草棒孢霉病菌15个菌株中,14个菌株的毒素蛋白亚型为Cas0,1个菌株的毒素蛋白亚型为Cas7。结果表明,Cas0基因亚型较多,在靖西市同德乡首次发现烟草棒孢霉病菌中的Cas7毒素蛋白基因。本研究明确了广西烟草棒孢霉叶斑病病菌和病菌群体毒素亚型,可为防治烟草棒孢霉叶斑病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多主棒孢霉 毒素类型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叶斑病菌Cumuliphoma indica的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筛选 被引量:1
8
作者 安宣鲜 桑维钧 +5 位作者 张得平 李昊熙 杨江敏 雷雪梅 王五权 杨茂发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7-854,共8页
烟草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其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随着烟草种植面积增加,叶部病害种类呈上升趋势。前期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烟区烟叶病样中分离得到2株烟草叶斑病致病菌,经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确定为Cumuliphoma indica,是国... 烟草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其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随着烟草种植面积增加,叶部病害种类呈上升趋势。前期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烟区烟叶病样中分离得到2株烟草叶斑病致病菌,经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确定为Cumuliphoma indica,是国内关于该病原菌引起烟草叶斑病的首次报道。为明确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并筛选防治药剂,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分离菌株菌丝的致死温度,以及其在不同培养基、温度、pH、碳源、氮源、光照周期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测定病原菌对9种化学药剂的敏感性。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C.indica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广,最适温度为28℃;弱酸性环境更利于菌丝生长,最适pH为5;在玉米粉琼脂培养基(CMA)和察氏培养基(CDA)上生长最快;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菌丝致死温度为49℃,水浴10 min;光照对菌丝生长有显著影响,24 h全光照对其最有利。室内防治药剂筛选结果表明:9种供试杀菌剂对C.indica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50%啶酰菌胺WG抑菌效果最好,EC_(50)为0.025 mg/L;其次分别是50%咯菌腈FS(0.084 mg/L)、500 g/L异菌脲SC(0.217 mg/L)、450 g/L咪鲜胺EW(1.354 mg/L)、80%代森锰锌WP(6.565 mg/L)、10%苯醚甲环唑ME(9.576 mg/L)、25%吡唑醚菌酯(34.237 mg/L)和40%腈菌唑SC(38.804 mg/L);430 g/L戊唑醇SC的抑制作用最弱,EC50为42.574 mg/L。本研究揭示了C.indica的生物学特性,推荐50%啶酰菌胺WG作为防治候选杀菌剂,本结果可为由C.indica引起烟草叶斑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叶斑病 Cumuliphoma indica 生物学特性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暹罗芽孢杆菌与氟噻唑吡乙酮协同防治烟草黑胫病
9
作者 宋瑞敏 卢燕回 +3 位作者 韦学平 张得平 王杰 冯慧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51,共8页
为探究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BS)与氟噻唑吡乙酮(Oxathiapiprolin,OX)联合防控烟草黑胫病的可行性,采用平板涂布法测定BS和OX的生物相容性,生长速率法测定BS和OX及二者联用对烟草疫霉菌的抑制作用,同时通过盆栽试验对比BS、O... 为探究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BS)与氟噻唑吡乙酮(Oxathiapiprolin,OX)联合防控烟草黑胫病的可行性,采用平板涂布法测定BS和OX的生物相容性,生长速率法测定BS和OX及二者联用对烟草疫霉菌的抑制作用,同时通过盆栽试验对比BS、OX及两者联用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生物相容性试验结果显示,BS与OX的生物相容性较高,且低浓度的OX可以使BS保持更高的生长活性;室内毒力测定显示,BS发酵液对烟草疫霉菌的抑制率为42.2%,与OX(1.25×10^(-4) mg/L)联用后对烟草疫霉菌的抑制率达92.35%。盆栽试验结果表明,BS发酵液稀释5倍后与OX(1.25×10^(-4) mg/L)复配灌根,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为83.57%,分别较BS和OX单剂处理增加了42.85%和67.81%,且烟株各项农艺指标均有提升,协同增效显著。BS和OX复配可以有效防治烟草黑胫病、促进幼苗生长,同时减少OX的使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黑胫病 生物防治 氟噻唑吡乙酮 暹罗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g/L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SC对烟草叶部病害的田间防效及对烟草产质量的影响
10
作者 卢燕回 韦学平 +6 位作者 罗刚 农世英 李俊霖 宋战峰 张得平 冯佳 王杰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11期71-75,共5页
为探索200g/L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SC对烟草白粉病和靶斑病的田间防效及对烟草产质量的影响。通过采用叶面喷雾法在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福建、重庆5地展开烟草白粉病和靶斑病田间防效测试和烟草产质量调查。结果显示200g/... 为探索200g/L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SC对烟草白粉病和靶斑病的田间防效及对烟草产质量的影响。通过采用叶面喷雾法在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福建、重庆5地展开烟草白粉病和靶斑病田间防效测试和烟草产质量调查。结果显示200g/L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SC团棵期40mL/667m^(2)施药2次后,对白粉病的田间防效均在90.0%以上,最高达100%,对靶斑病的田间防效均在85%以上,且叶片未发现变黄、萎蔫等药害现象。同时,对烟草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产量和产值增加显著。烟叶化学成分分析表明,200g/L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SC处理烟草后,烟叶总糖、还原糖和总氮含量增加、烟碱降低,评吸质量总分显著提升,且不存在浓度差异性。田间观察发现200g/L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SC处理后,烟叶柔软度增加。上述结果表明200g/L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SC在防治烟草白粉病和靶斑病的同时,可以提升烟草的产量和品质,可在烟草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 烟草 叶部病害 防效 产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对烟草生长的影响
11
作者 农世英 宋战峰 +3 位作者 张得平 冯佳 王杰 卢燕回 《生物灾害科学》 2024年第3期451-457,共7页
【目的】为探究烤烟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对烤烟K326生长的影响。【方法】在广西百色植烟区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K326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不同施肥量处理,以当地常规施肥处理为对照。在追肥时间和次数一致的情况下,研究常规施肥和烤烟专用... 【目的】为探究烤烟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对烤烟K326生长的影响。【方法】在广西百色植烟区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K326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不同施肥量处理,以当地常规施肥处理为对照。在追肥时间和次数一致的情况下,研究常规施肥和烤烟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对K326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以施用1800 kg/m2烤烟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效果最佳,其株高、茎围和上部叶叶长和叶宽分别较CK组增加了4.22%、3.00%、4.85%和2.25%,促生效果显著;烟株抵御病害能力增强,常见病害发生率降低29.26%~52.53%,产量和产值分别较常规对照增加8.96%和13.41%,经济效益显著;同时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和物理特性均在适宜范围内,且香气质较好,杂气和刺激性明显减少,余味舒适,浓度适中。【结论】施用1800 kg/m2烤烟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能有效改善K326烟株农艺性状,降低病害发生率,增加经济效益,同时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物理特性和感官质量均有所提升,可在广西K326种植区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326 烤烟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NtNRT2.4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黄化刚 申燕 +6 位作者 王卫峰 连文力 陈雪 翟欣 喻奇伟 杨振智 贾宏昉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4-91,共8页
植物NRT2基因家族(高亲和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在植物吸收和转运硝酸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根据NRT2基因家族的保守序列设计兼并引物,扩增出一条821bp序列,以此序列为信息探针,通过电子克隆和RT-PCR的方法从烟草中克隆获得一个包... 植物NRT2基因家族(高亲和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在植物吸收和转运硝酸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根据NRT2基因家族的保守序列设计兼并引物,扩增出一条821bp序列,以此序列为信息探针,通过电子克隆和RT-PCR的方法从烟草中克隆获得一个包含1593bp开放阅读框、编码530个氨基酸的c DNA序列,命名为Nt NRT2.4。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具有NRT家族的共有结构特征,与烟草已发现的三个本家族基因同源性达到77.54%,与拟南芥NRT2家族基因同源性达到81.63%,其启动子中包含多个与硝酸盐、光照及根系特异表达相关的元件;组织特异表达分析结果显示,烟草Nt NRT2.4基因的组织表达差异较大,在根部的表达量较高,在叶片和茎部的表达量低;不同氮素形态、光照和蔗糖处理下的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硝态氮、光照和蔗糖处理诱导Nt NRT2.4表达,而铵态氮抑制其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NtNRT2.4 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气调烘烤对变黄期烟叶叶绿素降解的影响
13
作者 张宜冰 首安发 +5 位作者 姜永雷 孔菲 宋朝鹏 魏硕 胡彬彬 王卫峰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87-899,共13页
[目的]调控烘烤变黄期的烟叶色泽变化,探究CO_(2)浓度对烟叶叶绿素降解的影响,为烟叶烘烤过程中品质及色泽优化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中烟100中部叶为试验材料,在变黄期各温度点稳温阶段的前1/3时间段(36℃3 h,38℃8 h,40℃4 h,42℃6 h... [目的]调控烘烤变黄期的烟叶色泽变化,探究CO_(2)浓度对烟叶叶绿素降解的影响,为烟叶烘烤过程中品质及色泽优化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中烟100中部叶为试验材料,在变黄期各温度点稳温阶段的前1/3时间段(36℃3 h,38℃8 h,40℃4 h,42℃6 h)进行CO_(2)气调处理,设3个CO_(2)浓度处理组[(1.0±0.1)%(GR1)、(1.5±0.1)%(GR2)、(2.0±0.1)%(GR3)],以常规烘烤为对照组(CK),测定各组别烟叶的变黄程度、颜色参数值、叶绿素含量、叶绿素降解酶活性和叶绿素衍生物含量。[结果]GR1和GR2气调组加速烘烤变黄期烟叶的黄化进程及颜色参数L^(*)、a^(*)、b^(*)的增加,38℃末时二者变黄程度分别达87.39%和92.28%,且在变黄后期(42℃末)的总叶绿素降解率分别为85.95%和85.54%,显著高于GR3气调组和CK(P<0.05);GR1和GR2气调组烟叶在变黄期的叶绿素酶(CLH)、脱镁螯合酶(MDCase)和脱镁叶绿素酶(PPH)的高活性维持时间更长,且CLH和MDCase活性高峰出现时间更早,38℃末之前的MDCase活性和整个变黄期的PPH活性始终保持为GR2>GR1>CK>GR3;GR1和GR2气调组脱植基叶绿素a、脱镁叶绿素b和脱镁叶绿酸a在变黄期的积累和转化更快,叶绿素降解效率明显提升。相比之下,GR3气调组延缓叶绿素降解进程,阻碍烟叶颜色转变,变黄期结束后叶片泛青明显,总叶绿素降解率仅为71.90%,显示出一定的负面影响。[结论]烘烤变黄期维持(1.0±0.1)%~(1.5±0.1)%的CO_(2)浓度,能有效促进叶绿素降解,确保烟叶变黄充分,避免烤后烟叶叶面含青,从而提升烘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气调 变黄期 烟叶烘烤 叶绿素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部烟叶带茎采收烘烤过程中叶间隙风速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14
作者 王鹏宇 姜永雷 +5 位作者 余金恒 罗刚 胡彬彬 黄宝瑞 魏硕 王卫峰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39,共7页
以K326上部叶为材料,利用传感器实时监测上部叶带茎采收和常规采收烘烤的叶间隙风速、温度和相对湿度,通过相关性分析与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叶间隙风速的主要因素,并采用通径分析解析2种采收方式不同烘烤阶段及烘烤全程叶间隙风速的主... 以K326上部叶为材料,利用传感器实时监测上部叶带茎采收和常规采收烘烤的叶间隙风速、温度和相对湿度,通过相关性分析与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叶间隙风速的主要因素,并采用通径分析解析2种采收方式不同烘烤阶段及烘烤全程叶间隙风速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带茎采收各烘烤阶段叶间隙风速均高于常规采收的;叶间隙风速均在定色后期快速上升;各烘烤阶段影响常规采收和带茎采收叶间隙风速的主导因素分别为水汽压亏缺(变黄阶段)、主脉含水率(定色阶段)、温度(干筋阶段)和水汽压亏缺(变黄阶段)、湿度(定色阶段)、温度(干筋阶段);烘烤全程2种采收方式叶间隙风速的主导因素均为水汽压亏缺,其决策系数R_(i)^(2)分别为0.962、0.877;烘烤全程水汽压亏缺与叶间隙风速拟合结果中,常规采收和带茎采收拟合效果最好的函数形式分别为指数函数和线性函数,其R^(2)分别为0.977、0.971。构建各烘烤阶段叶间隙风速与水汽亏缺的三次样条函数,带茎采收除变黄阶段以外,拟合效果均较好,其R^(2)均在0.800以上。烘烤过程中2种采收方式下叶间隙风速变化存在较大差异,定色阶段叶间隙风速的主导因素不同,可针对性地调整烘烤工艺,改善叶间隙风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上部叶 带茎采收 叶间隙风速 逐步回归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环境因子与土壤孔隙度模拟
15
作者 胡炎凤 邹天祥 +6 位作者 梁志鹏 涂俊喜 周萌 沈文杰 张介棠 范东升 卢燕回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1,共9页
土壤孔隙度是土壤物理质量、农业和环境保护研究中的关键参数。本研究以广西百色市植烟土壤0~20 cm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4个机器学习模型模拟6个气候因子、3个地形因子和1个土壤属性因子对土壤孔隙度的预测潜力,分析孔隙度的大小和... 土壤孔隙度是土壤物理质量、农业和环境保护研究中的关键参数。本研究以广西百色市植烟土壤0~20 cm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4个机器学习模型模拟6个气候因子、3个地形因子和1个土壤属性因子对土壤孔隙度的预测潜力,分析孔隙度的大小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不同模型的预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随机森林模型得出的孔隙度平均值为41.3%,该模型均方根误差(RMSE=5.738)较低,决定系数(R^(2)=0.648)最高,预测值和实测值基本一致,表明随机森林模型对于环境因子和土壤孔隙度模拟具有较强的泛化性能和良好的预测效果。同时克里金插值结果显示,德保县和靖西市的孔隙度值整体偏小,可能存在土地板结、压实和土壤有机碳储量减少等土地退化问题,可通过择机作业,合理施加有机肥及深耕翻土等修复措施改善,促进研究区烟草生产力的提高。研究结果为预测区域土壤孔隙度提供一种有效办法,并为了解全国植烟土壤的孔隙度特征及土地退化管理措施安排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孔隙度 气候因子 地形因子 土壤属性因子 随机森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川县植烟区域耕层土壤肥力现状评价
16
作者 张介忠 王文英 +1 位作者 张得平 张介培 《花卉》 2025年第8期193-195,共3页
通过对富川瑶族自治县(简称“富川县”)植烟区342份耕层土壤样品的系统分析,测定了pH、有机质含量、常量元素及微量元素等指标,旨在评估该区域土壤肥力状况,为烟草栽培的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 通过对富川瑶族自治县(简称“富川县”)植烟区342份耕层土壤样品的系统分析,测定了pH、有机质含量、常量元素及微量元素等指标,旨在评估该区域土壤肥力状况,为烟草栽培的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铜、锌、锰、铁等微量元素的有效态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钾元素供应充足;土壤有效态钼元素严重缺乏,部分样点的氮磷含量相对不足,且整体呈现偏碱性特征。因此,建议在后续田间管理中适当补充钼肥,同时加强根际土壤pH的调控,以促进烟草优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川县 烟草 土壤肥力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保县植烟区域耕层土壤肥力现状评价
17
作者 陈钲 王文英 +1 位作者 范东升 张介培 《花卉》 2025年第6期190-192,共3页
以德保县植烟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德保县7个乡(镇)315份植烟土样的系统检测,分析了土壤氮磷钾含量、pH、有机质及微量元素等指标,旨在评估该区域土壤养分状况及其适宜性,为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检测结果显示,研究区域耕层土壤中... 以德保县植烟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德保县7个乡(镇)315份植烟土样的系统检测,分析了土壤氮磷钾含量、pH、有机质及微量元素等指标,旨在评估该区域土壤养分状况及其适宜性,为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检测结果显示,研究区域耕层土壤中铜、锌、锰、铁等微量元素的有效态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有机质含量丰富,钾元素供应充足。然而,有效态钼元素严重缺乏,部分样点的氮磷含量相对不足。建议在后续田间管理中适当补充钼肥,同时加强根际土壤pH的调控,以优化土壤养分环境,促进烟草健康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保县 烟草 土壤肥力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申嗪霉素对烟草黑胫病的毒力及防治效果 被引量:6
18
作者 俞芳菲 冯长春 +7 位作者 王勇 刘东阳 卢燕回 江连强 杨举田 王杰 杨金广 张瑞平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0-35,共6页
为探明申嗪霉素防治烟草黑胫病的潜力,在室内离体条件下测定其对烟草黑胫病菌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和游动孢子释放的毒力,并通过温室盆栽和大田药效试验明确其对烟草黑胫病菌的防效及对烟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申嗪霉素对沂水烟区黑... 为探明申嗪霉素防治烟草黑胫病的潜力,在室内离体条件下测定其对烟草黑胫病菌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和游动孢子释放的毒力,并通过温室盆栽和大田药效试验明确其对烟草黑胫病菌的防效及对烟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申嗪霉素对沂水烟区黑胫病菌孢子囊的形成和游动孢子的释放抑制效果最好,EC50 值分别为0.31 和0.35 μg/mL。室内防效结果表明,1%申嗪霉素悬浮剂(15 g a.i./hm2)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为84.37%,显著高于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6.33%)和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80.55%),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与室内防效基本一致,在冕宁和诸城两地1%申嗪霉素田间防效分别为90.49%和82.93%,显著高于对照药剂甲霜灵(71.89%,38.87%)和烯酰吗啉(78.42%,69.01%)。除此之外,申嗪霉素较甲霜灵和烯酰吗啉在提高株高、茎粗、有效叶片数及光合速率等指标效果更好。可见,申嗪霉素是防治烟草黑胫病的有效制剂,可作为甲霜灵和烯酰吗啉的轮换药剂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黑胫病 申嗪霉素 敏感基线 盆栽试验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立枯病发生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霍行 李悦 +5 位作者 卢燕回 胡成慧 莫映熙 黎起秦 林纬 袁高庆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期70-74,共5页
为了明确烟草立枯病的田间发生动态及其影响因素,2015年对该病病情及土壤带菌量进行系统调查,应用SAS软件分析了多种气象因素及土壤带菌量对该病发生的影响,并测定了14个烟草品种对立枯病的抗病性。结果显示,该病在烟草团棵期开始出现,... 为了明确烟草立枯病的田间发生动态及其影响因素,2015年对该病病情及土壤带菌量进行系统调查,应用SAS软件分析了多种气象因素及土壤带菌量对该病发生的影响,并测定了14个烟草品种对立枯病的抗病性。结果显示,该病在烟草团棵期开始出现,打顶期为盛发期,在采收期达到最高峰;对病情指数(y)影响效果最显著的两个因素是周平均相对湿度(x_4)和周平均土壤菌源量(x_7),回归方程为y=0.02018x_4+0.03945x_7-1.0054(R^2=0.994)。供试的14个烟草品种中,云烟97、红花大金元、云烟87和云烟100属于抗病品种,云烟203和安烟2号分别属于中感和感病品种,其他8种表现为中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立枯病 立枯丝核菌 消长规律 发病因素 品种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顶期烟草组织基因表达分析及打顶对腋芽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由兵 程廷才 +3 位作者 李开和 卢燕回 王卫峰 夏庆友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20,共7页
打顶是烟叶生产重要的技术环节之一。为了研究烟草(Nicotiana tabacum)打顶期基因表达模式,选取广西大宁地区晒黄烟现蕾期10个打顶或非打顶的组织样本,构建链特异总RNA测序文库,利用Illumina HiSeq 2000完成测序。通过质量控制,获得9千... 打顶是烟叶生产重要的技术环节之一。为了研究烟草(Nicotiana tabacum)打顶期基因表达模式,选取广西大宁地区晒黄烟现蕾期10个打顶或非打顶的组织样本,构建链特异总RNA测序文库,利用Illumina HiSeq 2000完成测序。通过质量控制,获得9千多万条测序数据,分析获得50 706个基因的表达信息。筛选组织特异和打顶差异表达基因,共富集687个组织特异表达基因和444个腋芽打顶差异表达基因,为烟草组织基因表达模式和打顶分子响应机制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也为调控烟草营养和生殖生长提供分子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打顶 转录组 生长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