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东凹陷烃源岩生烃潜力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何文祥 米立军 +1 位作者 文志刚 王根照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17,共4页
通过对渤东凹陷烃源岩生烃潜力的系统评价,认为东营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达到中等—好烃源岩标准,渤东、渤中凹陷烃源岩类比研究推测沙河街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更高;东营组烃源岩Ⅰ、Ⅱ1、Ⅱ2 和Ⅲ型有机质均有分布,但以Ⅱ1、Ⅱ2 型为主;... 通过对渤东凹陷烃源岩生烃潜力的系统评价,认为东营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达到中等—好烃源岩标准,渤东、渤中凹陷烃源岩类比研究推测沙河街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更高;东营组烃源岩Ⅰ、Ⅱ1、Ⅱ2 和Ⅲ型有机质均有分布,但以Ⅱ1、Ⅱ2 型为主;与渤中凹陷对比表明,两者在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沉积环境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推测两凹陷沙河街组烃源岩具有相同性质。油源对比认为,渤东凹陷油源主要为沙河街组烃源岩,东营组烃源岩贡献很少;盆地模拟结果显示渤东凹陷石油、天然气资源量分别为7.91×108 t和220.2×108 m3,其勘探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东凹陷 烃源岩 生烃潜力 有机质丰度 沙河街组 天然气资源量 渤中凹陷 东营组 系统评价 沉积环境 油源对比 模拟结果 勘探前景 对比表 相似性 推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清洁压裂液的实验室合成 被引量:25
2
作者 贾振福 钟静霞 +2 位作者 牛红彬 徐福海 罗平亚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2-43,46+84-85,共5页
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双子季铵盐表面活性剂———N,N-双十八烷基-N,N,N,N-四醇乙基-二溴乙二铵(Gemini-OHAB),对用Gemini-OHAB及其它辅剂配制的新型压裂液体系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良好的粘弹性、悬砂性能、低温溶解性以及... 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双子季铵盐表面活性剂———N,N-双十八烷基-N,N,N,N-四醇乙基-二溴乙二铵(Gemini-OHAB),对用Gemini-OHAB及其它辅剂配制的新型压裂液体系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良好的粘弹性、悬砂性能、低温溶解性以及抗温稳定性能;而且由于双子季铵盐表面活性剂中引入了醇乙基,该新型压裂液体系解决了传统季铵盐类清洁压裂液体系的低温不溶性及高生物毒性,也克服了甜菜碱类清洁压裂液体系抗温性能低的缺点,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压裂液 双子季铵盐表面活性剂 抗温 增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质成岩作用对有孔虫氧同位素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房殿勇 赵泉鸿 +2 位作者 成鑫荣 关平 李洋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3-66,共4页
通过对南海北部ODP184航次1148站井深477m之下深海相渐新世浮游有孔虫Globoquadrina baromoenensis压扁壳、次生方解石和充填壳的氧同位素对比,定量分析了钙质成岩作用对壳体氧同位素的影响,结果发现,受成岩作用影响,1148站浮游有孔虫... 通过对南海北部ODP184航次1148站井深477m之下深海相渐新世浮游有孔虫Globoquadrina baromoenensis压扁壳、次生方解石和充填壳的氧同位素对比,定量分析了钙质成岩作用对壳体氧同位素的影响,结果发现,受成岩作用影响,1148站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显著变轻,这种变化趋势与低纬度开放性大洋明显不同。其原因可能与南海海盆扩张早期,大量陆源物质从较窄陆架可以直接沉积到海底,由于陆源物质氧同位素相对偏负,当与海洋沉积物混合后,引起本区沉积物孔隙水氧离子浓度变轻。而扩张初始,高的沉积速率可能使钙质壳体被快速封存在一个相对孤立的系统中,造成孔隙水离子成为影响壳体氧同位素变化的主要因素。当氧同位素相对较18重的有孔虫壳体溶解和重结晶并与孔隙水离子发生交换时,引起壳体δ18O负向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同位素 成岩作用 钙质 浮游有孔虫 陆源物质 次生方解石 海洋沉积物 有孔虫壳体 Δ^18O 孔隙水 南海北部 定量分析 变化趋势 南海海盆 离子浓度 沉积速率 渐新世 深海相 开放性 低纬度 重结晶 扩张 航次 大洋 海底 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大22—27区构造反转期次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官大勇 周心怀 +5 位作者 魏刚 高阳东 刘明玲 孙书滨 王昕 姚长华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7年第2期85-89,99,共6页
对旅大22—27区反转构造的几何学特征、反转期次、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该区油气成藏时间探讨了反转构造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旅大22—27区分别于沙河街组沉积末期、东营组沉积末期和明化镇组沉积末期发生了3期构造反转活动,这... 对旅大22—27区反转构造的几何学特征、反转期次、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该区油气成藏时间探讨了反转构造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旅大22—27区分别于沙河街组沉积末期、东营组沉积末期和明化镇组沉积末期发生了3期构造反转活动,这为该区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创造了优越条件,但也带来了不利影响。中央断隆构造带两边的大断层下降盘,其地层沉积较厚,反转构造发育且紧邻生烃凹陷,是下一步勘探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大22~27区 反转构造 反转期次 油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口—潍坊断裂带新生代运动学特征 被引量:12
5
作者 姜建平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7-64,共8页
营口—潍坊断裂带在新生代时期对渤海湾盆地东部构造、沉积及油气成藏规律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和控制作用。依据大量实际地震资料,从剖面上识别出了花状构造、丝带效应、反转构造等营口—潍坊断裂带新生代时期走滑活动的标志,在平面上识... 营口—潍坊断裂带在新生代时期对渤海湾盆地东部构造、沉积及油气成藏规律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和控制作用。依据大量实际地震资料,从剖面上识别出了花状构造、丝带效应、反转构造等营口—潍坊断裂带新生代时期走滑活动的标志,在平面上识别出了4种组合构造样式,在此基础上,应用拉分盆地走滑量计算的理论模型,对营口—潍坊断裂带新生代时期的走滑位移量进行了初步估算,认为营口—潍坊断裂带在新生代时期具右旋走滑活动特征,其主要走滑活动表现为3期,分别为始新世早期、渐新世早—中期和上新世晚期—第四纪,新生代累计右旋走滑位移量约为10~20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样式 走滑时期 走滑位移 新生代 营潍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地震勘探现状:更多、更好、更快、更省
6
作者 Dennis W.Nesser 程建春 《石油物探译丛》 1998年第5期74-78,共5页
引言 把一个实际地质体以可视化方式显示到一台计算机屏幕上,或打印纸上,3D地震数据体的最新显示方式是综合技术水平的产物。地学家们曾一直想在三维空间内观察他们想要看到的世界的展望,在20年内已经成现实。 在一张显示图上,我们能同... 引言 把一个实际地质体以可视化方式显示到一台计算机屏幕上,或打印纸上,3D地震数据体的最新显示方式是综合技术水平的产物。地学家们曾一直想在三维空间内观察他们想要看到的世界的展望,在20年内已经成现实。 在一张显示图上,我们能同时看到地下岩层的地震反射层时间、断层面、振幅、井眼轨迹、产油层和其它的一些特征。如果想把如此丰富的信启、提交给用户,就要求很多的人和设备来实现。我们现在所应用设备和工具的性能在20年前是难以想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显示 地震勘探 计算机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