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沿海重化工聚集区CCUS源汇匹配模型及优化——以粤西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方小宇 熊鹏飞 +7 位作者 杨浦 郑益军 占乃大 陆江 李维鼎 张亚杰 李画 李绪深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7-216,共10页
广东省西部地区汇聚了一大批重化工企业,是我国比较典型的沿海重化工聚集区。近年来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沿海重化工聚集区CO_(2)减排压力紧迫,在该区域开展CCUS源汇匹配研究,合理部署CCUS集群,可显著降低CCUS经济成本,对于探索沿海... 广东省西部地区汇聚了一大批重化工企业,是我国比较典型的沿海重化工聚集区。近年来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沿海重化工聚集区CO_(2)减排压力紧迫,在该区域开展CCUS源汇匹配研究,合理部署CCUS集群,可显著降低CCUS经济成本,对于探索沿海地区“碳中和”路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此,以广东省西部沿海地区(以下简称粤西)重化工聚集区为研究对象,基于该地区CO_(2)排放源和近海北部湾盆地地质特征,借助钻井和地震数据构建三维地质模型等,评估了北部湾盆地咸水层的CO_(2)封存潜力,进而以“最小支撑树法”构建了CCUS源汇匹配模型,并开展了CO_(2)咸水层地质封存源汇匹配研究,最后引入“节约里程法”对源—汇路径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1)北部湾盆地咸水层的CO_(2)封存潜力为251.6×10^(8) t;(2)涠西南、乌石、迈陈、福山和雷东凹陷具备作为CO_(2)封存点的地理优势;(3)源汇匹配模型揭示,在粤西地区有2条适宜的源汇路线,一是湛江市排放点(源)→乌石凹陷咸水层(汇),二是茂名市及阳江市排放点(源)→雷东凹陷(汇);(4)优化后实际建设管道长为430 km(优化率高达61.4%)、CCUS全流程成本为3118.80×10^(8)美元,捕集成本占比达87%。结论认为:(1)通过上述2条优化路线进行CO_(2)埋存,在2030—2060年运行期内,估算可盈利约55.95×10^(8)美元;(2)随着“碳中和”日程的接近以及捕集技术迭代、碳价持续上涨、CCUS成本不断下降等有利因素影响,上述源—汇优化路径的经济效益将更加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西地区 沿海重化工聚集区 CCUS CO_(2)离岸封存 源汇匹配 封存潜力 碳中和 咸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油气成藏模式与分布规律 被引量:33
2
作者 姜华 王华 +4 位作者 李俊良 陈少平 林正良 方欣欣 蔡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5-281,286,共8页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是一个典型的南断北超的箕状断陷,属于边缘海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受到主干断裂的强烈控制作用,该坳陷可以划分为3个石油系统,分别为文昌A凹、B凹和C凹石油系统。在不同的构造部位发育不同的油气藏类型:在缓坡...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是一个典型的南断北超的箕状断陷,属于边缘海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受到主干断裂的强烈控制作用,该坳陷可以划分为3个石油系统,分别为文昌A凹、B凹和C凹石油系统。在不同的构造部位发育不同的油气藏类型:在缓坡带和周边隆起带上发育潜山或潜山披覆油气藏,局部发育地层超覆油气藏;在主干断层附近发育岩性-构造油气藏;在陡坡带发育扇三角洲前缘滑塌体隐蔽油气藏;在盆地中心位置,可发育远源浊积扇透镜状油气藏。其中,缓坡带的地层不整合-岩性油气藏和盆地中心远岸浊积砂体形成的透镜体油气藏应该是最为有利的近期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剖面 油气成藏模式 隐蔽油气藏类型 珠三坳陷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断层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7
3
作者 姜华 王华 +4 位作者 李俊良 林正良 方欣欣 蔡佳 吕学菊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0-466,共7页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是一个断裂系统十分发育的箕状断陷盆地,其形成和演化受断裂强烈控制。在坳陷内主干断裂的控制下,坳陷分割为文昌A凹等9个构造单元,其中,文昌A,B,C凹陷为生油凹陷。断裂以北东东向为主,按照主干断裂和次级断裂的组合...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是一个断裂系统十分发育的箕状断陷盆地,其形成和演化受断裂强烈控制。在坳陷内主干断裂的控制下,坳陷分割为文昌A凹等9个构造单元,其中,文昌A,B,C凹陷为生油凹陷。断裂以北东东向为主,按照主干断裂和次级断裂的组合形态,平面上可划分出平行、雁列、帚状、"入"字型等4种组合样式;剖面上可划分为同斜"Y"型、反斜"Y"型、复合"Y"型、同向断阶等4种组合样式。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主要包括对烃源岩分布、储集体发育和展布、油气生成和运聚的控制。该作用表现为有利和不利2个方面,通过分析,确定将主干断裂,特别是"Y"型断层发育地区作为珠三坳陷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区,而距离生油中心较远、受断层阻断运移通道的边缘隆起带应作为远景目标给予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分级 断层组合样式 油气成藏 珠三坳陷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天然气来源与运聚模式 被引量:15
4
作者 赵必强 肖贤明 +1 位作者 胡忠良 黄保家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6-161,共6页
莺歌海盆地东方 1—1气田以其埋藏浅、天然气成份变化大、气藏位于底辟构造带等特征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长期以来对其气源、充注历史等问题存在不少疑问。该研究应用生烃动力学与碳同位素动力学方法通过对典型烃源岩的研究,建立起了烃源... 莺歌海盆地东方 1—1气田以其埋藏浅、天然气成份变化大、气藏位于底辟构造带等特征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长期以来对其气源、充注历史等问题存在不少疑问。该研究应用生烃动力学与碳同位素动力学方法通过对典型烃源岩的研究,建立起了烃源岩在地质条件下的生气模式与碳同位素分馏模式。结合天然气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为:东方 1—1气田烃类气体主要来源于梅山组烃源岩,非烃气体来源于三亚组或更深部含钙地层;天然气藏形成相当晚,与底辟作用有关,烃类气体主要充注时间在 1. 3Ma以后,CO2气体主要充注时间在 0. 1Ma左右;天然气成份的非均一性主要受控于底辟断裂活动所控制的幕式充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烃源岩 碳同位素 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非烃气体 断裂活动 天然气藏 气田 烃类气体 生烃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崖南凹陷烃源岩生烃及碳同位素动力学应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绪深 肖贤明 +1 位作者 黄保家 李里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11,共3页
针对目前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天然气系统勘探存在的地球化学问题,采用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生烃动力学及碳同位素动力学研究方法,以崖城组烃源岩干酪根热解生烃实验获得的气体产率和碳同位素数据为基础,建立了生烃动力学和碳同位素动力学模型... 针对目前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天然气系统勘探存在的地球化学问题,采用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生烃动力学及碳同位素动力学研究方法,以崖城组烃源岩干酪根热解生烃实验获得的气体产率和碳同位素数据为基础,建立了生烃动力学和碳同位素动力学模型,初步圈定崖13-1气田天然气主要来自崖南凹陷斜坡带崖城组含煤地层,烃源岩埋深在4300~6000 m之间,目前正处在主生气阶段;崖城组热解气碳同位素动力学研究表明,崖13-1气田天然气成藏时间较晚,属于'累积'集气成藏,成熟度在1.5%~2.3%之间,显然为烃源岩气窗阶段充注,因此有利于气藏形成与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实验 生烃动力学 碳同位素动力学 烃源岩 崖南凹陷 气藏形成 碳同位素 力学应用 凹陷 崖13-1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地震信息定量预测烃源岩热成熟度——以琼东南盆地乐东—陵水凹陷为例 被引量:9
6
作者 黄艳辉 刘震 +3 位作者 陈婕 郭志峰 武彦 孙志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85-994,1016+853,共10页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钻测井数量少、钻遇层位浅和难以获取高精度地层速度,不利于有机质成熟度的预测。为此,本文从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孔隙度(Ro-Φ)预测模型建立和地层速度提取两个关键环节入手,形成了一套适用于琼东南盆地乐东—陵水凹...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钻测井数量少、钻遇层位浅和难以获取高精度地层速度,不利于有机质成熟度的预测。为此,本文从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孔隙度(Ro-Φ)预测模型建立和地层速度提取两个关键环节入手,形成了一套适用于琼东南盆地乐东—陵水凹陷的烃源岩成熟度地震定量预测方法:①采用研究区及邻区烃源岩Ro与Φ的乘方关系,建立了烃源岩Ro-Φ预测模型;②利用有色反演方法确定了相对速度分量与低频速度分量,再将相对速度分量与低频速度分量合成为频带适中的地震绝对速度。对比Ro-TTI方法与本文采用的Ro-Φ方法的烃源岩成熟度预测效果可知:前者预测有机质成熟度精度更高,适用于勘探程度较高的地区;后者主要基于地震、钻井和地质资料,可以从宏观上了解烃源岩的空间展布及生烃潜力,适用于勘探程度较低的地区。古近系烃源岩成熟度的地震定量预测结果表明,古近系烃源岩在凹陷中心部位成熟度较高,向四周逐步降低,表现为:古近系上部渐新统(陵水组、崖城组)烃源岩达到成熟—高成熟阶段,局部地区甚至达到过成熟阶段,现今及成藏期对本区供烃具有重要贡献,其中崖城组烃源岩生烃最为有利;下部始新统烃源岩在全区几乎处于过成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 乐东-陵水凹陷 烃源岩 R0-φ垂预测模型 地震绝对速度 有色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开发时期砂岩油藏储层非均质三维模型特征 被引量:19
7
作者 杨少春 王瑞丽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2-659,共8页
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胜坨油田二区为例,简述非均质综合指数的计算、作用和意义。按储层随机建模的思路和方法建立非均质综合指数三维模型,主要包括储层数据准备、构造模型、非均质综合指数分析、非均质建模和显示5个环节,直观表征储层的... 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胜坨油田二区为例,简述非均质综合指数的计算、作用和意义。按储层随机建模的思路和方法建立非均质综合指数三维模型,主要包括储层数据准备、构造模型、非均质综合指数分析、非均质建模和显示5个环节,直观表征储层的空间非均质性特征。分析了东营组三段开发初期、中期和后期的非均质综合指数变差函数和三维模型特征,得出了不同开发时期储层非均质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注水开发的进行,变程(a)减小,基台值(c_0+ c)增大,块金效应值(c_0)为0。开发初期储层以中等非均质性为主,中期以较强-中等为主,后期以较强为主。纵向上,上部的非均质综合指数差异较大,下部的差异相对较小。纵向上的层间和层内非均质性要强于平面非均质性。注水开发加剧了储层的非均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综合指数 储层非均质性 三维模型 开发时期 胜坨油田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埕东地区新近系馆上段下部三角洲沉积特征 被引量:12
8
作者 董贵能 姜在兴 张本琪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25,共4页
根据泥岩颜色、古生物化石、沉积构造、岩石类型、颗粒结构和砂体形态等沉积相标志,证实了济阳坳陷埕东地区新近系馆上段下部存在湖泊三角洲沉积,而不是单纯的河流相沉积。通过分析该区馆上段下部沉积相特征发现,在馆上段的三角洲沉积... 根据泥岩颜色、古生物化石、沉积构造、岩石类型、颗粒结构和砂体形态等沉积相标志,证实了济阳坳陷埕东地区新近系馆上段下部存在湖泊三角洲沉积,而不是单纯的河流相沉积。通过分析该区馆上段下部沉积相特征发现,在馆上段的三角洲沉积中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等微相和前三角洲亚相。该区沉积相与油气分布关系分析表明,河口坝、远砂坝和席状砂微相是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近系 馆上段 三角洲 相标志 油气藏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泥-流体底辟树型输导系统及运移模式 被引量:13
9
作者 金博 刘震 李绪深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10-823,共14页
莺歌海盆地发育多期泥-流体底辟。底辟活动的多期性造成底辟区断裂和裂隙不断开启,输导天然气从深部向浅部垂向运移,充注底辟两侧及周缘的砂体,在剖面上构成树形样式,称之为底辟树型输导系统。底辟树型输导系统连通了浅层和中-深层的构... 莺歌海盆地发育多期泥-流体底辟。底辟活动的多期性造成底辟区断裂和裂隙不断开启,输导天然气从深部向浅部垂向运移,充注底辟两侧及周缘的砂体,在剖面上构成树形样式,称之为底辟树型输导系统。底辟树型输导系统连通了浅层和中-深层的构造和岩性圈闭,是莺歌海盆地中央凹陷带构造及岩性天然气藏成藏的主要输导通道和样式,其相应运移方式分为能量保持型和能量释放型两种。本文提出了莺歌海盆地中央凹陷带发育底辟树型输导系统及其运移的地质模型,泥-流体底辟活动控制下的底辟树型输导系统及其运移模型是对伸展—转换盆地油气成藏理论的发展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流体底辟 底辟树型输导系统 天然气运移模式 中央凹陷带 莺歌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