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荔湾深水扇砂体分布预测 被引量:18
1
作者 郑晓东 朱明 +3 位作者 何敏 李宏伟 连世勇 张昕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29-533,共5页
发生于13.8Ma前的强烈海退使得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发育了大型的海底峡谷—断裂坡折型深水扇,浊流沿海底峡谷将碎屑物向凹陷内搬运,在海底峡谷内充填形成浊积水道砂体,在断裂坡折带之下快速卸载形成前积砂体。根据深水扇地震响应特征研... 发生于13.8Ma前的强烈海退使得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发育了大型的海底峡谷—断裂坡折型深水扇,浊流沿海底峡谷将碎屑物向凹陷内搬运,在海底峡谷内充填形成浊积水道砂体,在断裂坡折带之下快速卸载形成前积砂体。根据深水扇地震响应特征研究发现,沿着古水流方向,深水扇自断裂坡折带附近向白云凹陷呈进积充填;在垂直古水流方向上,深水扇砂体呈丘状充填。以分隔深水扇的底积层作为等时面,可将荔湾深水扇划分为3期相互叠置的朵叶体,通过地震属性分析等储集层预测手段,预测了各期砂体的分布;扇体发育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粗碎屑首先在坡折带下降盘附近卸载,细粒的泥质沉积物以悬浮搬运的方式被带到侧缘或更远的下扇区沉积下来,因此,朵叶体的主体部位富砂,两翼及前缘末稍一带富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扇 浊积水道 海底峡谷 地震相 地震属性 砂体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的沉积构造背景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吴昌荣 彭大钧 +2 位作者 庞雄 叶斌 舒誉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1-227,共7页
从深水扇系统的观点出发,主要基于对最近所采集的穿越整个白云凹陷的700余公里长电缆深反射(深达14 s)地震资料综合解释,结合南海大洋钻探的成果,对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沉积的构造背景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发现:白云主凹在早中新世... 从深水扇系统的观点出发,主要基于对最近所采集的穿越整个白云凹陷的700余公里长电缆深反射(深达14 s)地震资料综合解释,结合南海大洋钻探的成果,对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沉积的构造背景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发现:白云主凹在早中新世-中中新世期间(即大约距今25~10 Ma)是一个因坳陷期盆地基底的持续沉降及其相关断裂活动而形成的南海北部陆缘上的斜坡内盆地;白云主凹这个“斜坡内盆地”有别于世界上其它位于被动大陆边缘背景中(如西非近海、巴西近海、墨西哥湾)的斜坡内盆地;海平面变化、沉积物通量变化、构造活动等地质营力都在斜坡内盆地的构造背景上对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在不同时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重要影响.简言之,斜坡内盆地成就了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这为以后进一步全面深入研究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的形成机制、演化过程、结构特征等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深水扇 白云凹陷 斜坡内盆地 长电缆深反射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断层与油气成藏关系 被引量:21
3
作者 于水明 梅廉夫 +2 位作者 施和生 秦成岗 汤济广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62-565,579,共5页
综合运用断层分类、断层活动史分析、油藏充注史分析等方法,对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地区断层与油气成藏关系进行了研究。该区发育两种类型断层:长期活动断层及晚期断层,这两种断层活动期与油气充注期匹配关系均较好,推断... 综合运用断层分类、断层活动史分析、油藏充注史分析等方法,对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地区断层与油气成藏关系进行了研究。该区发育两种类型断层:长期活动断层及晚期断层,这两种断层活动期与油气充注期匹配关系均较好,推断二者在油气充注史中起了相似的作用。勘探实践和各种证据表明,该区断层是油气垂向输导的主要通道,现今的静态的断层封闭作用控制了新近系目的层的油气成藏,而岩性对接情况是该区断层静态封闭性的主要控制因素。根据分析结果,建议该区勘探应加强目的层顶面演化特征研究、落实圈闭和断层封闭性,位于油气运移路径上且断层封闭性有效的圈闭,勘探获得成功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断层封闭性 断层输导 油气充注 油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燃压裂技术在近水水平井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孙林 杨军伟 +2 位作者 邹信波 熊培祺 陈庆栋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7-60,I0005,共5页
为解决爆燃压裂技术在近水水平井中的应用难题,根据火药燃烧、压挡液运动等相关理论,修正了爆燃压裂起压及裂缝延伸模型,结合陆丰13-1油田α层储层物性和出水层段距离,优选作业层段,采用延时-低峰值压力的爆燃设计思路,分析了不同燃速... 为解决爆燃压裂技术在近水水平井中的应用难题,根据火药燃烧、压挡液运动等相关理论,修正了爆燃压裂起压及裂缝延伸模型,结合陆丰13-1油田α层储层物性和出水层段距离,优选作业层段,采用延时-低峰值压力的爆燃设计思路,分析了不同燃速、不同尺寸火药情况下,峰值压力和裂缝缝长,优选了大尺寸、合理用量的HTPB推进剂火药,从而控制裂缝缝长,避免沟通底水。现场试验表明,陆丰油田两口近水水平井爆燃压裂成功避免了沿着射孔方向3. 0~3. 6 m的底水沟通,累计增油达6 000 m^3。研究结果表明,优选合适作业井段,采用大尺寸延时火药,合理控制火药用量是爆燃压裂技术在近水水平井中应用的关键,准确爆燃压裂模型可为设计和风险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燃压裂 水平井 近水 低渗 控水增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