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近海石油勘探的战略选区研究——以产烃模拟实验及成因法石油资源潜力评价为据 被引量:5
1
作者 朱伟林 黄正吉 +1 位作者 仝志刚 王毓俊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37-541,共5页
采用加水的密闭产烃模拟实验技术,对中国近海主要含油气盆地第三系湖相、煤系和海相3类代表性烃源岩的石油生成过程、产出能力、成油规律及其产油率作了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石油地质条件,用成因法评价了各盆地的石油资源潜力,预测了石... 采用加水的密闭产烃模拟实验技术,对中国近海主要含油气盆地第三系湖相、煤系和海相3类代表性烃源岩的石油生成过程、产出能力、成油规律及其产油率作了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石油地质条件,用成因法评价了各盆地的石油资源潜力,预测了石油资源分布,结果是:石油资源最富集者为渤海海域,其后依次为珠江口盆地、东海陆架盆地、北部湾盆地、琼东南盆地、莺歌海盆地。可见,湖相烃源岩发育的渤海、珠江口盆地、东海陆架盆地和北部湾盆地应该是中国近海海域石油勘探的首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生成 热模拟实验 成因法 资源评价 勘探选区 中国近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割理结构对WW盆地煤层气井井壁稳定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幸雪松 庞照宇 +2 位作者 刘岳龙 周长所 高斐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106,共7页
煤层气作为清洁的非常规能源在我国储量丰富,成为增储上产的重要补充来源,且煤层气的开采能有效防止瓦斯泄露爆炸,但煤岩弹性模量和强度低,割理结构发育,煤层气井井壁常发生掉块卡钻,制约了煤层气的高效开发。文章首先研究了煤岩微观结... 煤层气作为清洁的非常规能源在我国储量丰富,成为增储上产的重要补充来源,且煤层气的开采能有效防止瓦斯泄露爆炸,但煤岩弹性模量和强度低,割理结构发育,煤层气井井壁常发生掉块卡钻,制约了煤层气的高效开发。文章首先研究了煤岩微观结构,建立了同时考虑面割理和端割理影响的煤岩强度准则,结合双孔双渗井周应力模型,研究了割理结构对WW盆地井壁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块煤岩黏土矿物含量较少,水化作用较弱;面割理端割理与面割理相互垂直交错切割煤岩,严重削弱了煤岩强度;割理结构对煤岩井壁坍塌压力具有显著影响,若不考虑割理影响,将得到错误的坍塌压力随井眼轨迹的变化规律。割理产状对三种井型坍塌压力影响研究表明,直井坍塌压力不随割理倾角的变化而变化,受割理倾向的影响较大;当割理倾角较大时,沿水平最小地应力方向的水平井稳定性较好;在特定的割理方位情况下,沿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的水平井不会沿割理发生剪切滑移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面割理 端割理 井壁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松砂岩油藏储层物性时变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文胜 刘媛 +3 位作者 刘振坤 刘晨 唐恩高 马天赐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1-876,899,共7页
油田经过长期开发,受驱替介质冲刷或吸附、滞留等多因素作用,储层渗透率、孔隙结构、润湿性、相对渗透率及原油黏度等物性参数发生明显变化。储层物性时变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取心井物性对比方法、物理模拟驱替实验方法、数值模拟方... 油田经过长期开发,受驱替介质冲刷或吸附、滞留等多因素作用,储层渗透率、孔隙结构、润湿性、相对渗透率及原油黏度等物性参数发生明显变化。储层物性时变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取心井物性对比方法、物理模拟驱替实验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取心井物性对比方法受经济成本制约,采样位置、数量及采集时间对研究结论有重要影响;物理模拟驱替实验方法借助岩心驱替、核磁共振和CT扫描仪等仪器,可实时获取驱替过程中储层物性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相对渗透率及剩余油饱和度等)的变化规律,但实验条件与实际油藏开发过程的相似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数值模拟方法可实现对水驱油田剩余油分布、含水率、产液量及采收率的定量预测,但对聚合物驱油过程研究较少。随着越来越多油田进入“双高-双特高”阶段,需加大对储层时变机理探索力度,构建基于物性时变的剩余油精细表征及模拟技术,以物性时变为基础优化调整油田后期开发策略,为提高采收率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物性 时变机理 疏松砂岩 研究进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内孤立波中张力腿平台的水动力特性 被引量:35
4
作者 尤云祥 李巍 +2 位作者 时忠民 曲衍 肖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6-61,共6页
基于内孤立波mKdV理论,采用时域有限位移运动方程,结合改进的Morison公式研究了两层流体中内孤立波与张力腿平台(TLP)的相互作用,针对东沙群岛南部海域附近某实测内孤立波特征参数,计算并分析了国际船舶结构力学会议提供的张力腿平台(IS... 基于内孤立波mKdV理论,采用时域有限位移运动方程,结合改进的Morison公式研究了两层流体中内孤立波与张力腿平台(TLP)的相互作用,针对东沙群岛南部海域附近某实测内孤立波特征参数,计算并分析了国际船舶结构力学会议提供的张力腿平台(ISSC-TLP)的内孤立波冲击载荷与运动响应,以及张力腿的张力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内孤立波将对张力腿平台产生突发性的冲击载荷以及大幅度水平漂移运动,并使得张力腿的张力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层流体 内孤立波 张力腿平台 运动响应 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与尼日尔三角洲、坎波斯盆地油气地质条件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许晓明 于水 +2 位作者 骆宗强 康洪全 聂志勐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8-34,共7页
坎波斯盆地、尼日尔三角洲和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这3个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既有相似性,也有不同点,其不同之处表现在:①坎波斯盆地和尼日尔三角洲均只有一期裂谷,西北大陆架各盆地均有多期裂谷,这种多期裂谷使得西北大陆架的油气主要... 坎波斯盆地、尼日尔三角洲和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这3个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既有相似性,也有不同点,其不同之处表现在:①坎波斯盆地和尼日尔三角洲均只有一期裂谷,西北大陆架各盆地均有多期裂谷,这种多期裂谷使得西北大陆架的油气主要富集在裂谷层系中,而前两者主要分布在漂移层序;②由于烃源岩生烃性质不同,导致不同盆地油气分布特征有差异,前两者油多气少,而西北大陆架富气贫油;③三者油气分布主控因素不同,坎波斯盆地油气藏分布主要与浊积岩和盐岩运动有关,尼日尔三角洲油气藏分布与同生断层有关,西北大陆架油气分布则主要受构造所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石油地质特征对比 坎波斯盆地 尼日尔三角洲 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残留盆地宏观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黄松 郝天珧 +1 位作者 徐亚 王贝贝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44-1353,共10页
由于前新生代残留盆地具有埋深大、构造复杂的特点,采用综合地球物理研究方法成为圈划残留盆地宏观分布及预测残留盆地油气资源的重要方法技术.本文以南黄海地区为例,以重、磁数据为主体,以钻井、地震等高精度数据为先验信息做约束,采... 由于前新生代残留盆地具有埋深大、构造复杂的特点,采用综合地球物理研究方法成为圈划残留盆地宏观分布及预测残留盆地油气资源的重要方法技术.本文以南黄海地区为例,以重、磁数据为主体,以钻井、地震等高精度数据为先验信息做约束,采用带约束界面反演方法求取重力基底,同时根据求取的磁性基底计算了中、古生界的残余厚度,给出了前新生界残留盆地宏观分布特征.结合石油地质条件,圈划了油气资源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南黄海北部坳陷北部和东北部中生界残余厚度较大,中部隆起与勿南沙隆起古生界残余厚度巨大,是较好的前新生代油气前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残留盆地 前新生代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剂性能及经济性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唐翠萍 李清平 +2 位作者 杜建伟 樊栓狮 梁德青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9-112,共4页
提出了一种天然气水合物低剂量组合抑制剂GHI,GHI是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90)/乙二醇苯醚按质量比1∶1混合而成。在4℃,8.5~9.0MPa条件下,利用1.072L定容反应釜,通过观察温度和压力的变化,研究了GHI在0.5%加量下的抑制性能,并在此加量下... 提出了一种天然气水合物低剂量组合抑制剂GHI,GHI是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90)/乙二醇苯醚按质量比1∶1混合而成。在4℃,8.5~9.0MPa条件下,利用1.072L定容反应釜,通过观察温度和压力的变化,研究了GHI在0.5%加量下的抑制性能,并在此加量下与PVPK90及商用抑制剂Inhibex100、Inhibex501的抑制效果及经济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加量为0.5%的GHI可以有效地抑制天然气水合物聚集2400min以上;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Inhibex100、Inhibex501和PVPK90的抑制时间分别为1000min,1800min和600min;经济性评价说明GHI相对于商用抑制剂Inhibex501和Inhibex100是最经济的,它比Inhibex501价格低22.5%,比Inhibex100价格低3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低剂量抑制剂 动力学抑制剂 抑制性能 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新近纪叠层石中微生物化石组合的发现与钙化方式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温志峰 刘显太 +2 位作者 钟建华 李勇 王海侨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3-271,共9页
在柴达木盆地西部新近纪叠层石纹层中第一次明确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微生物化石,其中包括微米级别的微生物球状构造,亚微米级的生物颗粒构造以及矿化的席状和片状有机组织。结合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可以确定暗层中微米级球状构造为类似于C... 在柴达木盆地西部新近纪叠层石纹层中第一次明确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微生物化石,其中包括微米级别的微生物球状构造,亚微米级的生物颗粒构造以及矿化的席状和片状有机组织。结合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可以确定暗层中微米级球状构造为类似于Coccoid的硫还原微生物,亚微米的球状颗粒一方面是叠层石微生物席胞外聚合物质(EPS)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是极端条件下微生物体脱水收缩以后的产物,而片状和席状构造则是矿化的EPS以及微生物膜。通过对亮层和暗层中生物构造、石英、石盐以及方解石矿物的分析,可以确定叠层石的形成过程分为暗层有机主动矿化和亮层无机原地沉淀,其中的暗层矿化则分为上层封闭酸性环境中的光合作用,以及下层相对封闭环境中的硫还原和EPS的降解钙化作用,上部的亮层则主要为原地沉淀无机成因并在成岩过程中受到了暗层中有机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世 叠层石 微生物化石 有机成因 钙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新统珠江组物源及其研究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李云 郑荣才 +2 位作者 杨宝泉 朱国金 胡晓庆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1-51,共11页
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3Ma以来碎屑物质来源具多样性、复杂性和变化性。利用砂岩和异源生屑灰岩岩石学及泥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了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新统珠江组深水扇的物源。结果表明,珠江组砂岩岩屑主要为变质岩屑和火山岩屑,... 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3Ma以来碎屑物质来源具多样性、复杂性和变化性。利用砂岩和异源生屑灰岩岩石学及泥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了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新统珠江组深水扇的物源。结果表明,珠江组砂岩岩屑主要为变质岩屑和火山岩屑,并含较多深成岩屑。阴极射线下,石英以发蓝紫色—褐色光为主,长石主要发亮蓝色光。异源生屑灰岩为陆坡钙屑碎屑流沉积,来自于神狐暗沙隆起中新统碳酸盐台地。泥岩∑REE与燕山褶皱带燕山期中酸性火山岩较接近,分配模式与上地壳基本一致,并与燕山中酸性火山岩和花岗岩较接近。渐新世末,南海运动使南海海盆第二次海底扩张,并使陆架坡折带由白云凹陷南侧跳跃到凹陷北侧。该构造事件在青藏高原邻近盆地和中国东部盆地都有反映,反映可能发生了青藏高原隆升事件,使珠江组物源向西拓展。珠江期虽然存在活跃的深水牵引流,但珠江组原始物质仍应源自古珠江携带的华南沿海燕山褶皱带的中酸性火山岩、花岗岩和内陆古老的沉积—变质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白云凹陷 珠江组 深水扇 稀土元素 物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南盆地煤层气U型水平井部署优化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房茂军 柳迎红 +3 位作者 杨凯雷 杜希瑶 董锦 廖夏 《洁净煤技术》 CAS 2014年第3期103-105,108,共4页
针对煤层气生产中提高单井产能的需要,提出采用U型水平井进行开发的技术思路,并依据构造简单、煤层厚度大、含气量高、煤体结构完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等标准对U型水平井的部署区域进行了区块优选。对影响该区域U型水平井部署的水平段... 针对煤层气生产中提高单井产能的需要,提出采用U型水平井进行开发的技术思路,并依据构造简单、煤层厚度大、含气量高、煤体结构完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等标准对U型水平井的部署区域进行了区块优选。对影响该区域U型水平井部署的水平段距离、水平段长度和水平段位置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U型井水平段间距过小,会造成控制地质储量偏小,影响稳产期长短和后期的产气潜力;井距过大,虽然控制储量会相对变大,但是很难形成井间干扰,难以达到面积降压的目的,累产气量也并未增加;从15 a的累产气量来看,最优井距为300 m;最优间距的大小受煤储层割理渗透率的影响明显,随着渗透率增大,最优间距增大;水平段位于煤层中部时日产气量和累产气量较高,推荐水平段位于煤层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U型井 水平井 数值模拟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裂缝性稠油油藏布井方式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南 丁祖鹏 +1 位作者 焦松杰 刘新光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0-102,共3页
渤海湾裂缝性稠油油藏拥有储层裂缝发育、流体黏度大、弱底水等油藏特征,世界范围内尚无此类油藏的开发经验。基于油藏地质特征,建立了大尺度仿真物理模拟模型,真实模拟地下流体在裂缝性双重介质中的流动。采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相结... 渤海湾裂缝性稠油油藏拥有储层裂缝发育、流体黏度大、弱底水等油藏特征,世界范围内尚无此类油藏的开发经验。基于油藏地质特征,建立了大尺度仿真物理模拟模型,真实模拟地下流体在裂缝性双重介质中的流动。采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分别对比了水平井立体注采井网和水平井定向井混合立体注采井网的开发效果。研究表明:水平井侧底注水开发效果最好,采出程度比其他注水方式高1.2个百分点,累计产油量最高,综合含水最低,波及效率最高。该研究对此类油藏合理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稠油 注采方式 物理模拟 数值模拟 渤海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线坐标系程函方程的求解方法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刘一峰 兰海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014-2026,共13页
笛卡尔坐标系中经典的程函方程在静校正、叠前偏移、走时反演、地震定位、层析成像等许多地球物理工作都有应用,然而用其计算起伏地表的地震波走时时却比较困难.我们通过把曲线坐标系中的矩形网格映射到笛卡尔坐标系的贴体网格推导出了... 笛卡尔坐标系中经典的程函方程在静校正、叠前偏移、走时反演、地震定位、层析成像等许多地球物理工作都有应用,然而用其计算起伏地表的地震波走时时却比较困难.我们通过把曲线坐标系中的矩形网格映射到笛卡尔坐标系的贴体网格推导出了曲线坐标中的程函方程,此时,曲线坐标系的程函方程呈现为各向异性的程函方程(尽管在笛卡尔坐标系中介质是各向同同性的).然后尝试用求解各向同性程函方程的快速推进法和Lax-Friedrichs快速扫描算法来分别求解该方程.数值试验表明未加考虑各向异性程函方程与各向同性程函方程的差别而把求解各向同性程函方程的快速推进法直接拓展到曲线坐标中的程函方程的做法是错误的,而Lax-Friedrichs快速扫描算法总能稳定地求解曲线坐标系的程函方程,进而有效地处理了地表起伏的情况,得到稳定准确的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函方程 起伏地表 各向异性 快速推进法 Lax-Friedrichs快速扫描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烃源岩二次生烃热模拟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晓庆 金强 +3 位作者 王秀红 林腊梅 王娟 王婷婷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10,共3页
二次生烃是目前油气生成过程研究的热点。热模拟实验是探索油气形成机制、重现油气生成过程的重要手段之一。文中简单介绍了目前常用的热模拟实验方法及优缺点,重点阐述了烃源岩二次生烃过程的影响因素及实验条件和成熟度,并指出烃源岩... 二次生烃是目前油气生成过程研究的热点。热模拟实验是探索油气形成机制、重现油气生成过程的重要手段之一。文中简单介绍了目前常用的热模拟实验方法及优缺点,重点阐述了烃源岩二次生烃过程的影响因素及实验条件和成熟度,并指出烃源岩二次生烃热模拟实验方法应着重考虑加水、加催化剂、程序升温等条件,还要采用轻烃和碳同位素组成分析技术来研究天然气的成因、二次生烃机理和高成熟烃源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二次生烃 热模拟方法 实验条件 成熟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管架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无阳极屏蔽层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常炜 孙荣 +2 位作者 于湉 宋世德 黄一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82-985,共4页
依据NACE-SP0176-2007规范,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中,辅助阳极与结构物表面的距离不小于1.5m,否则需要采用屏蔽层以防止过保护。在导管架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中,辅助阳极与导管架结构表面之间的距离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对阳极屏的使用... 依据NACE-SP0176-2007规范,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中,辅助阳极与结构物表面的距离不小于1.5m,否则需要采用屏蔽层以防止过保护。在导管架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中,辅助阳极与导管架结构表面之间的距离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对阳极屏的使用与否有直接影响,也间接对阴极保护系统的造价和运行方案产生影响。通过阴极保护数值模拟计算技术,改变辅助阳极与导管架之间的距离,得到在无阳极屏蔽层并且不发生过保护的前提下,辅助阳极可以释放的最大电流,并通过实海试验予以了验证。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均表明,针对辅助阳极与结构表面之间的不同距离条件控制辅助阳极的最大释放电流,不仅可以避免使用阳极屏蔽层带来一系列工程问题,而且能够为导管架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 阳极屏蔽层 保护距离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非均质油藏不稳定注水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小林 王杰祥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9年第4期79-81,93,共4页
为了认识不稳定注水的驱油机理和主要因素对不稳定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采用人造2层纵向非均质块状模型进行不稳定注水和常规注水驱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不稳定注水有效地改善了层状非均质砂岩油藏的开发效果;地层纵向非均质性对不稳定... 为了认识不稳定注水的驱油机理和主要因素对不稳定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采用人造2层纵向非均质块状模型进行不稳定注水和常规注水驱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不稳定注水有效地改善了层状非均质砂岩油藏的开发效果;地层纵向非均质性对不稳定注水开发效果影响显著;开始不稳定注水的时机越早越好,连续注水转不稳定注水的最佳时机是含水率40%左右;非对称型不稳定注水效果要好于对称型不稳定注水,其中短注长停方式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注水 纵向非均质 注水效果 影响因素 采收率 室内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工况下的水下井口油管悬挂器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滨 武胜男 +2 位作者 周扬凡 郑文培 冯桓榰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7-64,70,共9页
在水下油气开采过程中,油管悬挂器是水下井口核心的承压部件,其性能高低决定开采系统能否持续安全可靠运行。对处于500 m水深的油管悬挂器在下放过程、密封激励建立过程和工作过程3种复杂工况下进行强度及疲劳寿命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在水下油气开采过程中,油管悬挂器是水下井口核心的承压部件,其性能高低决定开采系统能否持续安全可靠运行。对处于500 m水深的油管悬挂器在下放过程、密封激励建立过程和工作过程3种复杂工况下进行强度及疲劳寿命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油管悬挂器在密封激励建立过程中,最大等效应力为427.01 MPa,最大变形量为0.27226 mm,最小疲劳寿命为12174 d,确定其为最危险工况。对处于密封激励建立过程的油管悬挂器主体分别进行模态及可靠性分析,以全面评估其安全性能;运用Modal模块分析得到油管悬挂器的6阶固有频率都较高,远远高于水下井口涡轮转动频率,不存在共振风险;运用6σ模块分析得到油管悬挂器的可靠性为98.61%,并发现材料的许用应力和外界载荷对油管悬挂器的可靠性影响最大。研究结果可为油管悬挂器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井口 油管悬挂器 疲劳寿命 模态分析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珠江口与琼东南盆地构造-热模拟研究 被引量:41
17
作者 宋洋 赵长煜 +3 位作者 张功成 宋海斌 单竞男 陈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057-3069,共13页
珠江口盆地和琼东南盆地位于南海北部的大陆边缘,本文在此地区选取了13条典型剖面,进行了构造沉降史和热史的模拟,初步探讨了其新生代以来的构造-热演化历史.其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盆地存在两次热流升高过程,分别为始新世(56.5~32 Ma)... 珠江口盆地和琼东南盆地位于南海北部的大陆边缘,本文在此地区选取了13条典型剖面,进行了构造沉降史和热史的模拟,初步探讨了其新生代以来的构造-热演化历史.其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盆地存在两次热流升高过程,分别为始新世(56.5~32 Ma)和渐新世(32~23.3 Ma).琼东南盆地存在三期加热和两期冷却过程,始新世盆地热流缓慢升高,渐新世西部地区热流持续升高,而东部地区热流升高持续至16 Ma,并在5.4 Ma以来存在一期快速沉降,由西向东加热事件逐渐变弱.南海北部陆缘存在多期次裂谷作用、热流升高的特征;"热沉降"阶段也非完全处于热衰减期,晚期也存在热流升高的加热事件,这些都有别于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热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珠江口盆地 构造-热演化 应变速率 古热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型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的研究 Ⅰ.疏水单体含量对其水溶液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福晓 段明 +3 位作者 方申文 蒋春勇 张鹏 张健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7-541,共5页
以叔胺化星型聚酰胺基为核、十八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ODAC)为疏水单体,通过光引发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ODAC含量的星型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sHMPAM);考察了ODAC含量对SHMPAM溶液的抗温性、抗盐性、过滤性、吸附性和抗剪切性... 以叔胺化星型聚酰胺基为核、十八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ODAC)为疏水单体,通过光引发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ODAC含量的星型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sHMPAM);考察了ODAC含量对SHMPAM溶液的抗温性、抗盐性、过滤性、吸附性和抗剪切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模拟油田地层水中,随ODAC含量的增加,SHMPAM溶液的临界缔合浓度减小;ODAC含量较高的SHMPAM溶液对温度有较强的敏感性;随矿化度的增加,不同ODAC含量的SHMPAM溶液的黏度均呈现下降—增加—下降的趋势;SHMPAM溶液通过1.2μm微孔滤膜时均表现出良好的过滤性;在石英砂表面的吸附曲线基本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规律;经高速剪切后,不同ODAC含量的SHMPAM溶液表观黏度的保黏率均超过25%,具有一定的抗剪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引发自由基聚合 星型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 十八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 三次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埋热油管道传热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凯 李清平 +1 位作者 宫敬 宇波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3-179,共7页
受飓风、暴雨、泥石流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埋地管道可能局部处于半掩埋状态。目前半埋管道传热计算多采用"线性插值"模型。建立了半埋热油管道的流(空气水)—管—土耦合传热机理模型,并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不同条件下管道的传热... 受飓风、暴雨、泥石流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埋地管道可能局部处于半掩埋状态。目前半埋管道传热计算多采用"线性插值"模型。建立了半埋热油管道的流(空气水)—管—土耦合传热机理模型,并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不同条件下管道的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管道的总传热系数、出口温度和土壤蓄热量与管道的相对埋入面积呈明显的非线性关系;线性模型与机理模型的计算结果在趋势与数值方面均具有较大偏差;管道刚好完全掩埋时与完全不掩埋时相比,总传热系数出口温度的差异较大,且管径越大,差异越显著;当环境流体的温度较低时,管道出口温度对相对埋入面积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油管道 半埋 传热模型 数值模拟 热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钻柱动力学的底部钻具组合疲劳寿命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毛良杰 甘伦科 +1 位作者 幸雪松 李隽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9,共9页
底部钻具组合(BHA)在井下长期剧烈振动容易导致其疲劳失效,但目前多数研究均通过微分方程计算BHA疲劳寿命,与现场实际工况差距较大。为了更准确地预测BHA的疲劳寿命,借助以有限元法为基础的钻柱动力学理论,考虑钻柱初始裂纹缺陷,建立了... 底部钻具组合(BHA)在井下长期剧烈振动容易导致其疲劳失效,但目前多数研究均通过微分方程计算BHA疲劳寿命,与现场实际工况差距较大。为了更准确地预测BHA的疲劳寿命,借助以有限元法为基础的钻柱动力学理论,考虑钻柱初始裂纹缺陷,建立了基于钻柱动力学的底部钻具组合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利用Newmark-β法对动力学模型进行求解,并与其他文献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研究了钻压、转速、初始裂纹深度及稳定器安装位置等关键参数对底部钻具组合疲劳寿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BHA横向振动比纵向振动更大,横向振动是BHA疲劳失效的主要原因;越靠近钻头横向振动越大,所以近钻头处BHA疲劳寿命更短;钻压越大,中和点下部BHA疲劳寿命缩短越显著;转速越大BHA疲劳寿命越短,低转速范围内转速对BHA疲劳寿命影响较小,高转速范围内转速对BHA疲劳寿命影响较大;具有更大初始裂纹深度的BHA,其疲劳寿命会更短;安装稳定器可以延长近钻头处BHA的疲劳寿命,算例中稳定器安装在距离钻头9 m的位置最佳。研究成果可为优选钻井参数以及确保钻柱安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部钻具组合 疲劳寿命 横向振动 有限元法 钻柱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