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近海新生代盆地构造差异性演化及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76
1
作者 朱伟林 吴景富 +5 位作者 张功成 任建业 赵志刚 吴克强 钟锴 刘世翔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8-101,共14页
中国近海处于欧亚、印度-澳大利亚及太平洋三大板块的交汇地带,其盆地形成与演化受控于洋、陆板块的相互作用,区域构造背景对盆地形成和演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由此导致了中国近海盆地显著的分段性和差异性演化特征。渤海海域、北黄海... 中国近海处于欧亚、印度-澳大利亚及太平洋三大板块的交汇地带,其盆地形成与演化受控于洋、陆板块的相互作用,区域构造背景对盆地形成和演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由此导致了中国近海盆地显著的分段性和差异性演化特征。渤海海域、北黄海至南黄海盆地属于陆内裂陷型盆地;东海海域为活动大陆边缘弧后裂陷型盆地;珠江口盆地和琼东南盆地为被动大陆边缘型盆地;莺歌海海域为转换大陆边缘型盆地。受此影响,油气分布有明显的分段分区性,渤海—南黄海陆内盆地以成油为主,东海弧后盆地以成气为主,南海北部大陆边缘北部成油、南部成气,莺歌海转换盆地以成气为主。中国近海未来的找油领域主要在渤海、珠江口盆地北部和北部湾盆地;找气领域主要在东海盆地、南海北部深水区和莺歌海盆地6大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海 构造背景 分段性 盆地类型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及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郎晓玲 彭仕宓 康洪全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75-784,共10页
针对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非均质性强、预测难度大的特点,综合利用岩芯、成像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Z地区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油藏进行储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分析和预测方法研究。提出基于裂缝响应属性的储层预测方法,在分... 针对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非均质性强、预测难度大的特点,综合利用岩芯、成像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Z地区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油藏进行储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分析和预测方法研究。提出基于裂缝响应属性的储层预测方法,在分频、振幅、相干、波阻抗等多种地震属性分析方法的试验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用改进后的基于线性图像增强的本征值相干预测方法,预测出该区下古生界奥陶系潜山缝洞储层发育带和下一步井位部署主要潜力区。指出Z地区主要发育北东向、北西向和近南北向裂缝,缝洞发育区主要分布在Z9井区、Z37井区、Z21井区和Z13井区。预测结果与已有钻井资料吻合程度较高,取得良好的效果。该方法对同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研究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 地球物理响应 储层预测 本征相干体 裂缝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白云凹陷早中新世东部沉积体系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永凤 王英民 +2 位作者 徐强 黄振凯 李冬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1-468,共8页
基于白云凹陷东部钻井、岩芯和地震资料,通过地震属性分析、地震相分析及钻井岩芯分析,证实了白云凹陷在23.8~21 Ma之间除存在北部物源外还存在来自东沙隆起的东部物源体系,从而扩大了白云凹陷深水碎屑岩沉积研究领域。通过层序地层学... 基于白云凹陷东部钻井、岩芯和地震资料,通过地震属性分析、地震相分析及钻井岩芯分析,证实了白云凹陷在23.8~21 Ma之间除存在北部物源外还存在来自东沙隆起的东部物源体系,从而扩大了白云凹陷深水碎屑岩沉积研究领域。通过层序地层学研究和沉积相分析,建立了东部沉积体系沉积及演化模式:该体系在低位域形成海底扇沉积;水进域形成碳酸盐岩和硅质碎屑岩混合沉积;高位体系域主要发育高位三角洲沉积,其主要受相对海平面变化及物源供给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凹陷 东沙隆起 物源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特征研究及其油气意义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永凤 王英民 +1 位作者 李冬 徐强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8-33,共6页
陆架边缘三角洲自发现以来,因具有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储层发育等特点,在世界上已成为重要的油气勘探目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研究国外典型陆架边缘三角洲和我国珠江口盆地珠海组陆架边缘三角洲的沉积特点,阐述了陆架边缘三角洲... 陆架边缘三角洲自发现以来,因具有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储层发育等特点,在世界上已成为重要的油气勘探目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研究国外典型陆架边缘三角洲和我国珠江口盆地珠海组陆架边缘三角洲的沉积特点,阐述了陆架边缘三角洲的识别特征,分析其对深水陆坡及海盆砂体沉积的控制作用并指出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对于深水油气勘探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架边缘三角洲 深水 油气勘探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温差发电系统蒸发压力及工质优选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大树 张理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01-1106,共6页
文章基于热力学原理,建立了海洋温差发电系统仿真模型,分析了R717,R134a和R600这3种工质系统的性能参数随蒸发压力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蒸发压力的增大,不同工质系统的蒸发器和冷凝器的热负荷和海水泵功率均近似呈幂递减的变化趋势,... 文章基于热力学原理,建立了海洋温差发电系统仿真模型,分析了R717,R134a和R600这3种工质系统的性能参数随蒸发压力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蒸发压力的增大,不同工质系统的蒸发器和冷凝器的热负荷和海水泵功率均近似呈幂递减的变化趋势,不同工质系统的泵功率均近似呈指数递增的变化趋势,不同工质系统的质量流量均近似呈幂递减的变化趋势,不同工质系统的热效率均近似呈对数递增的变化趋势;蒸发压力越大,R717和R600工质系统的单位换热面积发电量越大,但R134a工质系统的单位换热面积发电量随蒸发压力的增加存在峰值;在不同工质的饱和蒸汽压力下,R600工质系统的单位换热面积发电量最大,但其透平进出口压降较小,乏汽温度高,工质流量大,导致透平尺寸较大;R717工质系统具有较大的蒸发压力操作范围,且其热效率较大,单位换热面积发电量在合适的范围内,适用于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温差能发电 蒸发压力 循环工质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波勘探观测系统设计问题研究
6
作者 赵虎 尹成 +2 位作者 李瑞 温书亮 柏冠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7-170,共4页
隐蔽性油气藏勘探的不断发展对地震勘探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采用的纵波勘探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油气勘探需要,很多学者将目光转向多波勘探,但目前观测系统的设计思想仍局限于纵波勘探。因此,在纵、横波联合勘探的基础上,通过... 隐蔽性油气藏勘探的不断发展对地震勘探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采用的纵波勘探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油气勘探需要,很多学者将目光转向多波勘探,但目前观测系统的设计思想仍局限于纵波勘探。因此,在纵、横波联合勘探的基础上,通过实际工区的观测系统设计,从4种常用、相同采集参数不同接收线距观测系统两个方面找出最有利于多波勘探的观测系统。与此同时,分析了正交观测系统的转换波覆盖次数随接收线距变化的特征,为多波地震勘探观测系统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勘探 观测系统 转换波勘探 采集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NG液舱晃荡压力影响因素及安全性评估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东伟 胡志强 +1 位作者 陈刚 赵晶瑞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6-34,共9页
针对大型浮式液化天然气储卸生产装置FLNG的液舱晃荡压力变化特征,在深水试验池中开展带液舱模型的FLNG水池模型试验研究。通过试验,获得了FLNG在风浪流联合作用下的浮体六自由度运动,以及相应的液面高度变化数据。通过液舱的液面高度... 针对大型浮式液化天然气储卸生产装置FLNG的液舱晃荡压力变化特征,在深水试验池中开展带液舱模型的FLNG水池模型试验研究。通过试验,获得了FLNG在风浪流联合作用下的浮体六自由度运动,以及相应的液面高度变化数据。通过液舱的液面高度变化数据,提出平液面假设,并在此基础上,求得液舱晃荡引起的舱壁压力变化结果。研究中进一步讨论了液舱晃荡压力的影响因素,并将试验数据与CCS船级社规范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为FLNG液舱晃荡压力引起的结构安全性评估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NG 液舱晃荡压力 平液面假设 安全性评估 影响因素 液面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搁浅于台型礁石场景下双层底纵桁上纵骨变形机理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于兆龙 胡志强 +1 位作者 王革 姜哲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2-169,共8页
以典型船舶双层底结构中纵桁上的纵骨为研究对象,运用塑性力学理论和数值仿真手段,讨论了纵桁上骨材在船舶搁浅于台型礁石场景下的变形过程和破坏机理。研究中应用LS_DYNA仿真模拟得到结构变形模态和能量耗散结果,在研究变形模态基础上... 以典型船舶双层底结构中纵桁上的纵骨为研究对象,运用塑性力学理论和数值仿真手段,讨论了纵桁上骨材在船舶搁浅于台型礁石场景下的变形过程和破坏机理。研究中应用LS_DYNA仿真模拟得到结构变形模态和能量耗散结果,在研究变形模态基础上建立底纵桁骨材塑性变形发展过程的数学模型。运用塑性力学理论求解纵桁上骨材变形吸收的结构变形能和平均变形阻力;同时,应用数值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研究得到的纵桁骨材变形阻力和变形能解析计算公式,对船舶双层底耐撞性结构设计和耐撞性能评估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搁浅 底纵桁骨材 解析计算 数值仿真 结构变形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油气成因及成熟度判别 被引量:58
9
作者 苏奥 陈红汉 +4 位作者 王存武 李培军 张晖 熊万林 雷明珠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1-527,共7页
基于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天然气及凝析油样品组分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分析成果,运用多种方法对天然气中烃类气、CO2、N2和凝析油的成因和成熟度进行了综合判别。研究结果表明,西湖凹陷天然气中烃类气体主要为煤型气,CO2和低含量的N2主要为... 基于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天然气及凝析油样品组分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分析成果,运用多种方法对天然气中烃类气、CO2、N2和凝析油的成因和成熟度进行了综合判别。研究结果表明,西湖凹陷天然气中烃类气体主要为煤型气,CO2和低含量的N2主要为有机质热降解成因,高含量的N2由有机质热降解、运移分异作用及微生物降解作用共同形成;凝析油来源于腐殖型母质。在考虑"蒸发分馏"作用的基础上,利用修正的正庚烷值和异庚烷值计算凝析油成熟度,结果与Mango法获得的成熟度吻合,即凝析油来源于成熟烃源岩。采用甲烷稳定碳同位素组成二段分馏法,分析认为烃类气成熟度明显分为两个区域:①成熟阶段天然气,与凝析油成熟度相当;②高成熟度阶段天然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天然气 凝析油 油气成因 成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钻井隔水管连接作业窗口分析 被引量:46
10
作者 鞠少栋 畅元江 +3 位作者 陈国明 刘秀全 许亮斌 王荣耀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5-110,共6页
采用通用组合确定准则和非线性搜索方法研究深水钻井隔水管连接作业窗口,建立隔水管-井口-导管整体有限元分析模型,并以钻井平台偏移值、表面海流流速和伸缩节冲程组合参数形式确定隔水管连接作业窗口。研究表明,隔水管钻井窗口总体上... 采用通用组合确定准则和非线性搜索方法研究深水钻井隔水管连接作业窗口,建立隔水管-井口-导管整体有限元分析模型,并以钻井平台偏移值、表面海流流速和伸缩节冲程组合参数形式确定隔水管连接作业窗口。研究表明,隔水管钻井窗口总体上呈倒锥形:表面海流流速较小时(小于1.0 m/s),钻井窗口主要受底部挠性接头转角的影响,顺流方向海流流速增加会增大底部挠性接头转角,减小允许的平台最大偏移值,逆流方向相反;当表面海流流速超过1.0 m/s时,钻井窗口主要受顶部挠性接头转角的影响,此时在逆流方向海流流速增加会显著增大顶部挠性接头转角,导致钻井窗口迅速缩小。隔水管连接非钻井和启动脱离程序窗口主要受导管最大等效应力限制,随海流流速增大向逆流方向偏移。另外,通过对隔水管连接作业窗口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知适当提高顶张力和降低钻井液密度可有效扩展隔水管的钻井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钻井 隔水管 钻井窗口 连接非钻井窗口 启动脱离程序窗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晚二叠世克拉通内裂陷作用背景下的盐亭—潼南海槽沉积充填特征 被引量:34
11
作者 李秋芬 苗顺德 +6 位作者 王铜山 江青春 汪泽成 李军 谢芬 殷积锋 谷志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7-76,共10页
四川盆地晚二叠世经历了克拉通内裂陷作用以及基底断裂活动,在区域大缓坡背景下,形成"三隆三凹"的古地理格局,发育鄂西—城口海槽、开江—梁平海槽以及盐亭—潼南海槽。在区域背景及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钻井、露头、地震... 四川盆地晚二叠世经历了克拉通内裂陷作用以及基底断裂活动,在区域大缓坡背景下,形成"三隆三凹"的古地理格局,发育鄂西—城口海槽、开江—梁平海槽以及盐亭—潼南海槽。在区域背景及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钻井、露头、地震资料等论证了盐亭—潼南海槽的几何形态,盐亭—潼南海槽发育在川中地区,整体呈北西-南东向近平行于开江—梁平海槽展布,向西北部广海开口,向东南台地区逐渐变浅并与鄂西—城口海槽连通。利用地震、地质结合的方法,探讨了盐亭—潼南海槽的沉积格局,其以细粒沉积为主,地层厚度薄,其西侧磨溪—中江台缘带以发育生屑滩为主,东侧广安—公山庙台缘带以发育生物礁为主;生物礁滩的分布随着海平面变化具有明显的迁移特征,整体上可以分为两期,并逐渐由两侧台缘带向海槽内迁移。盐亭—潼南海槽的形成、发展及消亡主要受勉略洋扩张-收缩的影响;晚二叠世勉略洋扩张期,四川盆地NW向基底断裂活动,导致川中地区正断活动,形成断陷海槽,即盐亭—潼南海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亭—潼南海槽 长兴组 形成机制 礁滩分布规律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因素与储层参数的定量评价 被引量:34
12
作者 秦瑞宝 李雄炎 +1 位作者 刘春成 毛志强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1-259,共9页
近几年,在海外区块遇到了大量的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由于岩性复杂,孔隙类型多样,致使其孔隙结构十分复杂,储层参数难以准确计算,油气储量难以客观评价。文中针对研究靶区这一类型的碳酸盐岩储层,首先从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两个方面分析... 近几年,在海外区块遇到了大量的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由于岩性复杂,孔隙类型多样,致使其孔隙结构十分复杂,储层参数难以准确计算,油气储量难以客观评价。文中针对研究靶区这一类型的碳酸盐岩储层,首先从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两个方面分析了孔隙结构的影响因素,得出在不同岩性之间,孔隙类型之间的差异是造成孔隙结构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而在同种岩性之间,泥质含量的增加会降低孔隙结构的品质。另外,成岩作用对颗粒粒径较大的岩石的影响更大一些。其次,讨论了储层参数的定量评价,由于不同类型孔隙的共存,导致孔隙度相似,而渗透率、饱和度等储层参数却存在较大差异。针对这一问题,指出了可以采用核磁和成像等特殊测井资料来表征不同类型孔隙的数值分布,利用三维数字化成像技术来展示不同类型孔隙的空间分布,为储层参数的准确计算和油气储量的客观评价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孔隙结构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储层参数 油气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岩相分析方法在南海北部深水区储层预测的应用——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为例 被引量:20
13
作者 梁建设 王琪 +2 位作者 郝乐伟 唐俊 廖朋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03-511,共9页
成岩相分析方法旨在在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之间建立一种成因联系,建立研究区孔隙演化与成岩作用关系模型,为孔隙演化机理和主控因素分析及储层平面分布预测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机械压实、胶结和溶蚀作用是本区主控成岩作... 成岩相分析方法旨在在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之间建立一种成因联系,建立研究区孔隙演化与成岩作用关系模型,为孔隙演化机理和主控因素分析及储层平面分布预测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机械压实、胶结和溶蚀作用是本区主控成岩作用类型,据此可划分出5种主要的成岩相组合:早期碳酸盐胶结弱溶蚀相、弱压实强溶蚀相(<1800m)、中等压实强溶蚀相(1800~2800m)、较强压实—较强溶蚀相(2800~3800m)和强压实—弱溶蚀相(﹥3800m)。其中深水区储层主要受控于较强压实较强溶蚀相,孔隙度分布在10%~20%之间,为Ⅲ类储层夹Ⅱ和Ⅰ类储层。珠海组(E32zh)总体以较强压实强溶蚀相为主,在三角洲平原水道、滨岸砂形成以Ⅱ类储层为主的优质储层分布区,这与第一个次生孔隙发育带有关。同样,受强溶蚀作用影响,在三角洲平原区形成了Ⅲ类储层夹部分Ⅱ类和Ⅰ类储层的相对有利储层分布区,而在三角洲前缘由于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弱,砂岩粒度细,加之相对较强的压实改造,多形成Ⅲ类储层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相 深水区 储层预测 白云凹陷 南海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盆地钓鱼岛隆褶带构造演化分析及对西湖凹陷油气勘探的意义 被引量:28
14
作者 王鹏 赵志刚 +1 位作者 张功成 张锦伟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5-72,共8页
钓鱼岛隆褶带位于东海陆架东部,是分隔东海盆地东部坳陷带和冲绳海槽盆地的构造单元。结合东海周缘地质分析,认识到钓鱼岛隆褶带曾经是东海陆架外缘隆起的一部分。该隆起形成于白垩纪,基底为元古宙变质岩,其上还存有晚古生代—中生代残... 钓鱼岛隆褶带位于东海陆架东部,是分隔东海盆地东部坳陷带和冲绳海槽盆地的构造单元。结合东海周缘地质分析,认识到钓鱼岛隆褶带曾经是东海陆架外缘隆起的一部分。该隆起形成于白垩纪,基底为元古宙变质岩,其上还存有晚古生代—中生代残余地层,中新世分解为钓鱼岛隆褶带和琉球隆起两部分,具有"早成型晚改造"的特点。基于这一认识,认为西湖凹陷中—晚始新世为断陷沉积期,钓鱼岛隆褶带为平湖组东部物源区。东部陡坡带平湖组内发育近岸水下扇等沉积体,是西湖凹陷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钓鱼岛隆褶带 冲绳海槽盆地 东海陆架外缘隆起 构造演化 西湖凹陷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河流相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5
作者 胡光义 陈飞 +3 位作者 孙立春 范廷恩 赵春明 吴胜和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00-607,共8页
河流相是我国陆相盆地重要的油气储集层系类型之一,开发阶段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进行河流相高精度小层划分,对于指导河道砂体的精细划分对比有重要意义。由于受到河流相地层自旋回沉积、沉积间歇面的作用、河型和砂体叠置样式的变化... 河流相是我国陆相盆地重要的油气储集层系类型之一,开发阶段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进行河流相高精度小层划分,对于指导河道砂体的精细划分对比有重要意义。由于受到河流相地层自旋回沉积、沉积间歇面的作用、河型和砂体叠置样式的变化以及基准面旋回的级次的划分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在开发阶段进行高精度层序对比时,难度更大。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综合分析河流相模式的特点,充分利用河流相岩相、相序的组合特征随空容纳空间规律性变化,结合各种关键面的约束控制、油水界面在小层内部空间的分布位置以及河道的切割充填作用,进行精细河流相小层划分对比。旨在摸索一套油田开发中后期河流相高精度层序划分的思路和方法,以指导油田的生产开发。并以渤海Q油田明化镇组为例,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 河流相 开发阶段应用 渤海Q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宣汉盘龙洞长兴组生物礁沉积特征及成礁模式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秋芬 苗顺德 +3 位作者 江青春 王铜山 徐安娜 翟秀芬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22-1331,共10页
结合野外露头剖面观察与深入剖析,对宣汉盘龙洞长兴组生物礁沉积特征和成礁模式进行了室内综合分析。该礁位于鄂西-城口海槽西侧台缘带,为相对海平面整体下降背景下形成的一套加积-进积型台地边缘生物礁。该露头出露良好,长兴组以海绵... 结合野外露头剖面观察与深入剖析,对宣汉盘龙洞长兴组生物礁沉积特征和成礁模式进行了室内综合分析。该礁位于鄂西-城口海槽西侧台缘带,为相对海平面整体下降背景下形成的一套加积-进积型台地边缘生物礁。该露头出露良好,长兴组以海绵骨架礁灰岩和海绵骨架礁白云岩为主。综合岩性、古生物等沉积相标志,该区长兴组属于碳酸盐岩台地边缘沉积体系,可进一步划分出斜坡相、台地边缘生物礁和台地边缘生屑滩相,其中台地边缘生物礁又可划分为礁基、礁核、礁盖、礁前、礁后等亚相。区域沉积环境、岩性、古生物以及生物礁的内部构成分析认为,盘龙洞生物礁可分为3期成礁旋回:第一旋回礁是低能环境下形成的未经充分生长而被淹死的礁,主要由生屑泥晶灰岩和少量骨架岩组成;第二旋回礁形成于较高能环境下,经历了充分生长后暴露而死亡,暴露时间短,仅顶部发生了较弱的白云岩化;第三旋回礁则形成于高能环境下,经历了充分生长并暴露出海平面后死亡,其死亡后经波浪和水流的改造作用而形成生屑滩,长期暴露发生强烈白云岩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兴组 生物礁 沉积特征 成礁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地震相识别优质烃源岩——以辽中凹陷沙三段为例 被引量:21
17
作者 吴玉坤 胡明毅 +2 位作者 柯岭 梁建设 沈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66-373,共8页
利用地震资料,在沙三段精细层位标定的基础上,进行辽中凹陷沙三段地震地层的追踪解释。根据优质烃源岩的定义及判识标准,即主要为一套富含有机质的中深湖相暗色泥岩沉积,识别出优质烃源岩地震相主要呈低频、连续、强反射特征。在地震相... 利用地震资料,在沙三段精细层位标定的基础上,进行辽中凹陷沙三段地震地层的追踪解释。根据优质烃源岩的定义及判识标准,即主要为一套富含有机质的中深湖相暗色泥岩沉积,识别出优质烃源岩地震相主要呈低频、连续、强反射特征。在地震相和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辽中凹陷三个次洼优质烃源岩地震相—沉积相模式,并对辽中凹陷沙三段优质烃源岩进行了分布预测,研究表明辽中凹陷沙三段优质烃源岩在北洼分布范围较大,中洼次之,南洼分布最小;在辽中北洼,整个沙三段均有分布;在辽中凹陷中洼,优质烃源岩发育于沙三中亚段;在辽中凹陷南洼,主要发育于沙三段下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烃源岩 地震相 沙三段 辽中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麦地区晚石炭世碳酸盐岩台内滩储层综合评价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小敏 陈昭年 +3 位作者 樊太亮 余腾孝 曹自成 何海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71-381,共11页
碳酸盐岩台内滩是重要的油气勘探目标,但关于台内滩储层的形成与评价研究相对薄弱。以巴麦地区先巴扎区块上石炭统小海子组作为研究碳酸盐岩台内滩的典型实例,"露头-岩心-镜下-测井-地震"五位一体综合分析表明,小海子组发育... 碳酸盐岩台内滩是重要的油气勘探目标,但关于台内滩储层的形成与评价研究相对薄弱。以巴麦地区先巴扎区块上石炭统小海子组作为研究碳酸盐岩台内滩的典型实例,"露头-岩心-镜下-测井-地震"五位一体综合分析表明,小海子组发育竹蜓类生屑滩、藻核形石滩、生屑滩、砂屑滩和薄皮鲕粒滩等5种碳酸盐岩台内滩,形成于海侵背景下、内缓坡台地中的微低古隆起环境,受控于构造变形和海平面变化。优质储层受开阔台地浅滩沉积作用和(准)同生期成岩作用控制;纵向上小海子组下亚段的储层物性比上亚段好;平面上Ⅰ类储层自Bt8井沿北东东向至西南向呈条带状展布,与台内古地貌较高区域相对应;Ⅱ类储层主要发育在台内古地貌较低区域,呈零散的片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台内滩 储层 层序地层 成岩作用 小海子组 巴麦地区 塔里木盆地 碳酸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非被动大陆边缘构造-沉积演化及其对生储盖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4
19
作者 冯杨伟 屈红军 +4 位作者 张功成 米立军 范玉海 关利群 雷露 《海相油气地质》 2010年第3期45-51,共7页
西非海岸属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经历了前裂谷、裂谷和被动陆缘等三个演化阶段,北段与中南段盆地裂谷作用的时间和方式不同。在由构造—沉积控制的盆地发展演化过程中发育三套主力烃源岩,即裂谷期盐下湖相页岩、被动陆缘期盐上海相页岩... 西非海岸属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经历了前裂谷、裂谷和被动陆缘等三个演化阶段,北段与中南段盆地裂谷作用的时间和方式不同。在由构造—沉积控制的盆地发展演化过程中发育三套主力烃源岩,即裂谷期盐下湖相页岩、被动陆缘期盐上海相页岩以及浅海相—三角洲相页岩;发育裂谷期湖相碎屑岩、被动陆缘期碳酸盐岩、滨岸砂岩、浊积体和三角洲砂岩等多套储层。阿普特盐岩为主要的区域盖层,形成了裂谷期的断块、断背斜、盐岩构造以及与被动陆缘期同生长断层相关的滚动背斜等众多构造和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非 含油气盆地 陆缘盆地 构造演化 烃源岩 储集层 控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气砂岩AVO正演的半定量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潘仁芳 陈思路 +1 位作者 张利萍 艾建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3-108,2,共6页
孔隙度和含气饱和度是影响地震AVO响应的重要因素。采用AVO正演方法模拟不同储、盖层组合、不同孔隙度和含气饱和度时的地震反射,基于Zoeppritz方程的Shuey两参数近似式和Castagna砂岩分类方案,利用AVO截距和斜率属性的变化规律对储层... 孔隙度和含气饱和度是影响地震AVO响应的重要因素。采用AVO正演方法模拟不同储、盖层组合、不同孔隙度和含气饱和度时的地震反射,基于Zoeppritz方程的Shuey两参数近似式和Castagna砂岩分类方案,利用AVO截距和斜率属性的变化规律对储层含气性进行尝试性的定量分析。AVO正演模拟结果表明,含气砂岩顶面的AVO响应变化是孔隙度和含气饱和度的综合响应,且在孔隙度增大时以截距下降为主,在含气饱和度增大时以斜率下降为主;且当含气饱和度大于20%后,AVO响应变化减弱。当盖层阻抗低于储层骨架阻抗时,随孔隙度和含气饱和度的增大AVO响应类型由Ⅱ类过渡为Ⅲ类;当储、盖层骨架阻抗相当时,其类型由Ⅲ类过渡为Ⅳ类;当盖层阻抗高于储层骨架阻抗时,AVO响应主要为Ⅳ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O响应 半定量分析 正演模拟 孔隙度 含气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